建筑工程设计工程索道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770456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设计工程索道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建筑工程设计工程索道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建筑工程设计工程索道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建筑工程设计工程索道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建筑工程设计工程索道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设计工程索道课程设计.docx

《建筑工程设计工程索道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设计工程索道课程设计.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工程设计工程索道课程设计.docx

建筑工程设计工程索道课程设计

【建筑工程设计】工程索道课程设计

《索道运输》

 

课程设计

(1周)

 

院(系):

专业:

年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指导教师:

 

2012年7月5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2

设计说明书3

计算书4

1.计算无荷主要参数4

(1)设计计算跨的确定4

(2)设计计算跨的无荷中挠系数S0M的确定4

(3)各跨无荷中挠系数S0(I)及其无荷中央挠度F0(I)(m)4

(4)各跨无荷索长L0(I)和全线路无荷索长L0(m)5

(5)振动波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SE(I)(s)6

2.计算设计荷重P(N)6

3.承载索设计计算7

(1)初选承载索规格7

(2)无荷重时最大拉力TW与下支点安装张力TX(N)7

(3)计算各跨荷重比N(I)7

(4)无补正有荷最大拉力TQ(N)8

(5)有补正有荷最大拉力TM(N)9

(6)计算跨的无补正有荷中挠系数S11

(7)计算跨的有补正有荷中挠系数S′12

(8)承载索的校核12

4.索道侧型设计12

(1)各跨支点的弯折角δ(I)(°)12

(2)弯折角的正切值tanδ(I)13

(3)侧型参数的校核13

5.悬索无荷线形f0x(I)和有荷线形fD(I)的计算(m)14

6.求地面变坡点与有荷悬索间的垂直距离HY(J)(m)18

7.集材方式方法的选择23

8.工作索和绞盘机的选择23

(1)工作索选择23

(2)绞盘机所需实际功率NX的校核(kW)24

9.附图1索道侧型设计30

附图2索道索系图(鸟览图)设计31

施工预算书32

 

1.课程设计名称:

索道运输

2.总周数:

1周学分:

1学分

3.目的及任务、要求

⑴目的

课程设计是《索道运输》课程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正确掌握工程索道的一般原理、方法和步骤,为今后学生从事工程索道的设计、架设和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⑵任务

完成一条3跨增力式货运索道完整的设计,具体设计内容(任务)如下:

①对索道进行完整的设计计算;

②确定集材方式方法;

③索道侧型图设计;

④索道索系图(鸟览图)设计;

⑤索道施工预算书;

⑥编写设计说明书。

⑶要求

计算书和图纸要装订成册,出题每人1题,每人交1份,每份应有封面和目录。

4.成绩评定

设计资料的完整性20%

设计文件质量80%

封面

设计

说明书

计算书

施工

预算书

侧型图

设计

索系图

设计

封面

设计

说明书

计算书

施工

预算书

侧型图

设计

索系图

设计

2

2

5

5

3

3

10

10

20

20

10

10

评分依据:

①设计计算方法正确,内容完整;

②图形布置合理,符合索道设计要求;

③说明书内容完整、清楚;

5.主要参考资料:

①周新年.架空索道理论与实践.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林业架空索道设计规范(LY1056-91).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1992.

③周新年.工程索道与柔性吊桥―――理论设计案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009级交通运输专业

《索道运输》课程设计

试架设一条3跨(N=3)单线3索增力式货运架空索道。

已知参数为

跨号I

倾角X0(I)/(°)

跨距L0(I)/m

1

11.27

404

2

14.18

287

3

10.35

200

试选牵引索136×19NFC1570BZS(GB/T20118-2006),其单位长度重力QQ=5.93N/m,钢索许可破断拉力TPq=81500N;承载索286×19NFC1670BZZ(GB/T20118-2006),其单位长度重力QS=27.5N/m,横截面面积A=289.95mm2,钢索许可破断拉力TP=402000N;钢索弹性模量E=1×105MPa。

木捆重量P1=20000N。

初选K1跑车:

跑车轮数N0=4个,跑车自重P2=1450N,载物钩重P3=100N,鞍座处设置有托索器;初选闽林821绞盘机:

额定功率为51.5kW,绞盘机位置低于集材点73.2m;起重牵引速度V=1.5m/s。

初定无荷中挠系数SOM=0.0355+学号后2位数字/10000,各跨线形按M=10等分计算;计算跨支点位移量DL=0.2m;温差DT=10℃。

索道下支点坐标(0,0.5)。

地面总变坡点数S=9,测量得地面变坡点坐标为

跨号I

变坡点数N(I)

地面变坡点坐标XY(J)、YY(J)/m

1

4

(0,0);(166,-49);(280,20);(404,70);

2

4

(518.8,32);(576.2,50);(691,148);

3

3

(791,100);(891,184)

要求按抛物线(堀氏)理论对该索道进行完整的设计计算,并绘制索道纵断面图。

提示

堀氏设计结果:

SS

(1)=-2.91SS

(2)=3.83

当S0M=0.0355~0.0465时,K=1.05~1.30J=27.33%~33.00%

C=26.12~20.00N1=2.36~2.94

满足全部校核条件:

K>1.05、J=10%~35%、C=20~30、N1>2

 

计算书

1.计算无荷主要参数

(1)多跨索道设计计算跨的判断(表2-1)

表2─1判断设计计算跨/m

设计计算跨

LM≥500

LM<500

最大跨所在跨

最大弦倾角所在跨

ΔL≥20

ΔL<20

ΔL≥10

ΔL<10

注:

LM—最大跨距;ΔL—最大与最小跨距之差。

判断出设计计算跨后,对该跨的承载索的各技术参数进行设计计算。

 

可知最大跨所在跨为计算跨,即第一跨为计算跨

(2)设计计算跨的无荷中挠系数S0M的确定

将设计计算跨视为单跨索道考虑,荐用取S0M=0.03~0.05,因,所以,S0=S0M。

(3)各跨无荷中挠系数S0(I)及其无荷中央挠度F0(I)(m)

      

(1)

   

(2)

式中lM—计算跨的弦线长度(m);

l(I)—各跨弦线长度(m),;

l0(I)—各跨水平跨距(m);

l0-—-全线路水平跨距,;

  α0(I)—各跨的弦倾角(°);

  N—跨数,I=1,2,3,…,N。

第一跨无荷中挠系数S0

(1)及其无荷中央挠度F0

(1)(m)计算如下:

 

第二跨无荷中挠系数S0

(2)及其无荷中央挠度F0

(2)(m)计算如下:

第三跨无荷中挠系数S0(3)及其无荷中央挠度F0(3)(m)计算如下:

 

(4)各跨无荷索长L0(I)和全线路无荷索长L0(m)

(3)

(4)

所以:

第一跨无荷索长L0

(1)

第二跨无荷索长L0

(2)

第三跨无荷索长L0(3)

全线路无荷索长L0(m):

 

(5)振动波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SE(I)(s)

所以:

第一跨振动波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SE

(1)(s)

第二跨振动波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SE

(2)(s)

第三跨振动波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SE(3)(s)

2.计算设计荷重P(N)

(5)

式中P1、P2—分别为木捆和跑车重量(N);

WQ—牵引索自重(N),,鞍座上有托索器时,;

L0M—计算跨的无荷索长(m);

QQ—牵引索单位长度重力(N/m),其规格按GB/T20118-2006选取;

G—冲击系数,。

又鞍座处设置有托索器

 

3.承载索设计计算

(1)初选承载索规格

根据设计荷重P按GB/T20118-2006初选承载索规格。

如库存钢索,则可酌情选用,而后进行计算。

(2)无荷重时最大拉力TW与下支点安装张力TX(N)

(6)

(7)

式中q—承载索单位长度重力(N/m);

H—计算跨上支点到索道最高支点的垂直距离(m);

α0M—计算跨的弦倾角(°);

—计算跨的无荷最大拉力(N),。

H是计算跨上支点到索道最高支点的垂直距离(m)

 

(3)计算各跨荷重比N(I)

(8)

计算跨的荷重比nM为

式中W—计算跨悬索自重(N),W=qL0M。

所以:

第一跨荷重比N

(1)如下:

第二跨荷重比N

(2)如下:

第三跨荷重比N(3)如下:

 

计算跨的荷重比nM

(4)无补正有荷最大拉力TQ(N)

TQ=TQ’+qH(9)

式中TQ’—计算跨的无补正有荷最大拉力(N),计算式为

TQ’=;

Hmax—无补正有荷水平拉力(N),;

GⅡ—有荷悬索荷重因数,计算式为;

ω(I)—线载荷在X轴上的投影,。

所以:

第一跨线载荷在X轴上的投影如下:

第二跨线载荷在X轴上的投影如下:

第三跨线载荷在X轴上的投影如下:

因为计算跨为第一跨,所以

所以:

有荷悬索荷重因数如下:

 

故取

S0=S0M

故取

所以:

无补正有荷最大拉力TQ(N)如下:

故取

(5)有补正有荷最大拉力TM(N)

(10)

式中HM—有补正有荷水平拉力(N),;

H0’—有补正无荷的水平拉力(N),;

S0′—有补正无荷中挠系数,。

ε—综合补正系数,计算式为

;;

;;

;;

GI—无荷悬索荷重因数,GI=1;

Δt—钢索投产时与安装时的温差,比安装时温度高取正值,否则取负值;

ω1—钢索的热膨胀系数,一般ω1=1.1×10-5;

DL—计算跨上、下支点弦线方向位移量之和(m)。

因为:

计算跨支点位移量;;;

温差=10℃;

 

;—无荷悬索荷重因数,

 

解之得:

,为虚数(舍去)

综上所述

 

所以有补正有荷最大拉力TM(N)如下:

故取

(6)计算跨的无补正有荷中挠系数S

(12)

式中r—计算跨的中央挠度增加系数,。

(7)计算跨的有补正有荷中挠系数

(13)

(8)承载索的校核

1)承载索安全系数N1的校核

在刚安装架设投产初期,悬索成无补正有荷状态,此时的拉力大于投产中后期的有补正有荷状态下拉力。

因此,必须用无补正有荷最大拉力TQ校核承载索安全系数N1。

≥2(14)

式中T—所选钢索钢丝的破断拉力。

2)校核承载索拉力与轮压的比值C

(15)

式中P—设计荷重;

N0—跑车轮数。

C值必须满足20≤C≤30,C若不在此范围内,就增加跑车轮数,或酌情重选钢索,或改变设计荷重。

C值必须满足20≤C≤30;故不需要增加跑车轮数任选初定钢索。

4.索道侧型设计

索道各跨的弦倾角的约定:

弦倾角自左至右,仰角为正,俯角为负。

(1)各跨支点的弯折角δ(I)(°)

(16)

故第一跨弦线与第二跨弦线的弯折角δ

(1)(°)如下:

第二跨弦线与第三跨弦线的弯折角δ

(2)(°)如下:

(2)弯折角的正切值tanδ(I)

Z(I)=tanδ(I)(17)

要求Z(I)的绝对值满足:

2%≤|Z(I)|≤8%。

故第一跨与第二跨弦线的夹角即弯折角的正切值tanδ

(1)如下:

故满足要求

故满足要求

(3)侧型参数的校核

1)凸形线路校核弯挠角的正切值

(18)

式中αCP—相邻两跨的索道弦倾角平均值,。

要求:

tanθ(I)必须在[10%,35%]范围内。

当弯挠角的正切值大于许用值时,可视具体线路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增设中间支架;降低计算跨支架高度;中间支架高度不变,将前后跨支点升高。

所以第二跨和第三跨之间为凸形线路

第二跨与第三跨的索道弦倾角平均值

第二跨与第三跨的索道弯挠角

;即tanθ(I)必须在[10%,35%]范围,故满足要求。

2)凹形线路校核承载索在鞍座处的安全靠贴系数K(I)

(19)

要求:

K(I)≥1.05(集材索道);K(I)≥1.2(运材索道)。

当安全靠贴系数小于许用值时,根据具体线路情况采取下列措施:

增设中间支架;升高中间支架或降低前后跨支点高度;增设承载索的压索装置。

所以第一跨和第二跨之间为凹形线路

第一跨与第二跨的索道弦倾角平均值

 

故满足要求。

5.悬索无荷线形f0x(I)和有荷线形fD(I)的计算(m)

(20)

(21)

式中m0(I)—线形系数,;

k—距离系数,;

x—各跨悬索上任意点到本跨下支点的距离;

r(I)—各跨挠度增加系数,。

各跨线形按M=10等分计算;x—等分点到本跨下支点的水平距离;

第一跨每个等分水平距离

 

因为悬索无荷线形f0x(I)为:

;其中为各跨无荷中央挠度

所以按等分点计算无荷挠度(m):

 

同理可求得第二跨的m0(I)和k与第一跨等值,其每个等分水平距离

故按等分点计算无荷挠度(m):

 

同理可求得第三跨的m0(I)和k也与第一跨等值,其每个等分水平距离

按等分点计算无荷挠度(m):

 

因为各跨挠度增加系数,;其中为各跨的荷重比,即

所以按等分点第一跨挠度增加系数如下:

 

所以第一跨有荷挠度按等分点计算如下:

其中

 

同理按等分点求第二跨挠度增加系数如下:

所以第二跨有荷挠度按等分点计算如下:

同理按等分点求第三跨挠度增加系数如下:

所以第三跨有荷挠度按等分点计算如下:

6.求地面变坡点与有荷悬索间的垂直距离HY(J)(m)

以索道第1跨下支点(即山下起点)的地面坐标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地面变坡点至索道下支点的水平距离XY(J)为正值,变坡点与索道下支点的地面点高程之差YY(J)(正负号由此而定)。

J为1,2,3,…,S,其S为变坡点总数(包括索道起、终点在内)。

则HY(J)为

(22)

式中FY(J)—地面变坡点处悬索的有荷挠度(m);

XY(J)、YY(J)—变坡点的X、Y坐标(m);

X(I-1)—索道各支点至索道下支点的水平距离(m);

Y(I-1)—索道各支点至索道下支点的地面坐标高程之差(m)。

后备高度C1(m),即木捆最低点至地面净空高为

C1=HY-(有荷悬索线形至木捆最低点高度)

上述侧型设计中的tanθ(I)或K(I)及后备高度C1不满足要求时,除挖疑点外,不论采取何种措施,只要数据一有更动,就得重新进行设计计算。

当,时;;

 

索道下支点坐标(0,0.5)

 

当,时;;

 

当,时;;

 

当,时;;

 

当,时;;

 

索道下支点坐标(0,0.5)

 

当,时;;

 

当,时;;

 

当,时;;

 

索道下支点坐标(0,0.5)

 

当,时;;

 

因为第一点可以不考虑疑点,故取其他八个点中最小值为疑点,由以上计算可知:

最小,故为疑点,其有荷挠度为,坐标为(691,148)

后备高度C1(m),即木捆最低点至地面净空高为

C1=HY-(有荷悬索线形至木捆最低点高度);

其中为跑车、捆木吊索、木捆、后备高度之和

假设跑车高度为;捆木吊索高度为;木捆高度为,得

7.集材方式方法的选择

表2─2确定集材方式方法(m)

集材方式方法

C1≥0.5

C1≥4

重新计算

半悬伐倒木集材

全悬原木集材

全悬伐倒木或原条集材

HY<3

3≤HY<7

7≤HY<12

HY≥12

HY>10.5

——

10.5≤HY<15.5

HY≥15.5

注:

HY为地面可疑点至有荷线形的垂直距离。

根据表2-2和上述计算可得:

集材方式方法应采用:

半悬空伐倒木索道集材

8.工作索和绞盘机的选择

非闭合增力式索道的工作索的最大受力产生在提升、运行过程中。

(1)工作索选择

1)提升木捆时起重索的拉力T2(N)

(23)

式中TQ—木捆重量产生的拉力(N),,Q=木捆重+载物钩重;

θ—起重索拉力包角,120°≤θ≤180°;

Tq—起重索自重附加在跑车上的分力,;

h—集材点到绞盘机位置高度差,绞盘机高于集材点取“+”号,反之取“_”号;

qQ—起重索的单位长度重力(N/m);

TR—综合阻力,绕过滑轮、贴地运行等产生的摩擦阻力,;

W—起重索自重,;

f0—综合摩擦系数:

当滑轮数少(7个以下),集距较短(500m以下)时,取0.06~

0.12;当滑轮数多,集距较长时,取0.12~0.2;

Ta—惯性力,把木材视为匀速上升,。

Q=木捆重+载物钩重

120°≤θ≤180°

因为此题牵引索起牵引和起重作用,所以起重索的单位长度重力。

因为绞盘机位置低于集材点;即

 

又为综合摩擦系数,设其滑轮数多,集距较长时,取0.12~0.2

故取

 

故取

起重索安全系数N2的校核

≥3.5(24)

式中TPQ—起重索钢丝的破断拉力(N)。

故满足校核条件

2)跑车运行时牵引索的拉力T3(N)

(25)

式中Ta—运行惯性力,,Q’=木捆重+跑车重;

—牵引索附加于跑车上的自重,;

g—重力加速度(m/s2),g=9.81;

a—加速度(m/s2):

一般制动时,3~4s,a=0.1~0.3;紧急制动时,1~2s,a=0.5~1;

Tq—牵引索自重附加在跑车上的分力;

T’Q—线路坡度及重车产生的拉力,;

f—跑车运行阻力系数,f=0.008~0.012;

γ—跑车升角,即为跑车车轮与悬索切线和水平线夹角,它与载荷P大小成正比,

与跨距l0成反比,。

它是确定牵引力T3(或下滑

力)及索道选型的重要参数,在多跨索道中,当计算牵引索在跑车运行中的最大

拉力,应选择索道弦倾角最大跨的跑车靠近上方支架时的升角进行分析,

;当检查跑车能否靠自重下滑越过中间支架时,

则应选择索道弦倾角最小跨的跑车靠近下方支架的升角来研究,

TR‘—重车的综合阻力,,W=QQL0。

讨论:

T3>0,只考虑制动力;Ta≠0,跑车靠重力能越过中间鞍座,能自滑,不需要牵引,可设计成重力自滑索道;

T3<0,跑车不能自滑,需要牵引;

当α≥10°时,起动时求T3,制动时求T回(只要P=0,代入(5─63)式求出T回),二者取较大值校核;

当α<10°(缓坡)时,求T3。

 

a为加速度(m/s2):

设为紧急制动时,1~2s,a=0.5~1;取

在多跨索道中,假设计算牵引索在跑车运行中的最大拉力,则应选择索道弦倾角最大跨的跑车靠近上方支架时的升角进行分析,即

;由上述条件可得:

;故取

 

由上述可得:

 

故取

牵引索安全系数N3的校核

≥3.5(26)

式中TPq—牵引索钢丝的破断拉力(N)。

≥3.5

故满足校核条件

(2)绞盘机所需实际功率NX的校核(kW)

(27)

式中F—缠绕在绞盘机主卷筒中层上的工作索的最大牵引力(N),T2与T3中选较大值作为F;

V—缠绕在绞盘机主卷筒中层上的工作索的牵引速度(m/s);

η1—绞盘机从发动机输出轴至卷筒轴之间的总传动效率,取η1=0.6~0.7;

η2—内燃机高山功率降,海拔每升高1000m,柴油机功率降10%;汽油机功率降15%~20%。

;取;设为柴油机功率降10%,故

9.附图1索道侧型图设计

附图2索道索系图(鸟览图)设计

 

应用计算机按抛物线理论作多跨索道设计

县(市)采育场工区林班小班

测量设计审核20年月日

给定条件数据

 

跨距(m):

l0

(1)=404

l0

(2)=287

l0(3)=200

弦倾角():

ɑ

(1)=11.27

ɑ

(2)=14.18

ɑ(3)=10.35

投产时与安装时最大温差(℃):

DT=10

索道下支点坐标:

(X0,Y0)=(0,0.5)

投产时与安装时支点最大位移(m):

DL=0.2

跨距等分数:

M=10

无荷中挠系数:

S0M=0.0388

木捆重量(N):

P1=20000

跑车重量(N):

P2=1450

跑车轮数(个):

N0=4

载物钩重(N):

P3=100

绞盘机低于集材点(m):

h=-73.2

牵引索规格参数

单位长度重力(N/m):

QQ=5.93

钢索的钢丝破断拉力(N):

TPq=81500

承载索规格参数

钢丝绳286×19NFC1670BZZ(GB/T8918-1996)

单位长度重力(N/m):

QS=27.5

钢索横截面面积(mm2):

A=289.95

钢索的钢丝破断拉力(N):

TP=402000

钢索的弹性模量(MPa):

E=1×105

设计计算结果

无荷中挠系数:

S0

(1)=0.0388

S0

(2)=0.0279

S0(3)=0.0191

无荷中央挠度(m):

F0

(1)=15.675

F0

(2)=8.007

F0(3)=3.820

有荷中挠系数:

S

(1)=0.0446

S

(2)=0.0321

S(3)=0.0219

有荷中央挠度(m):

FD

(1)=25.822

FD

(2)=13.225

FD(3)=6.315

无荷索长(m):

L0

(1)=413.47

L0

(2)=296.56

L0(3)=203.50

振动波往返一次所需时间(s):

SE

(1)=7.2

SE

(2)=5.1

SE(3)=3.5

无荷总索长(m):

L0=913.53

无荷最大拉力(N):

TW=41864

下支点安装张力(N):

TX=36667

无补正有荷水平拉力(N):

Hmax=146528

无补正有荷最大拉力(N):

TQ=156132

综合补正系数:

ε=1.4337

有补正有荷最大拉力(N):

TM=141101

承载索实际安全系数:

NT=2.57

承载索拉力与轮压的比值:

C=22.57

弯折角(°):

SS

(1)=-2.91

安全靠贴系数:

KK

(1)=1.23

弯折角(°):

SS

(2)=3.83

弯挠角正切值(%):

J

(2)=30.56

 

(1)跨

按等分点计算无荷挠度(m):

FF

(1)

FF(0.1)=5.643

FF(0.2)=10.136

FF(0.3)=13.167

FF(0.4)=15.048

FF(0.5)=15.675

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