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58069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docx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docx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授课班级:

五(1.2)班

授课教师:

范菊英

授课时间:

2016年3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通过了解接触,感觉五年级的整体素质较高,绝大部分学生遵纪守规,学习认真、自觉,作业能按时完成,且书写工整,劳动观念较强,讲究卫生,拾物不昧,助人为乐。

同学之间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爱相处。

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嫉妒、上课不发言、不爱动脑等)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教材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综合性。

生活本身是综合的,道德存在于学生的全部生活之中。

儿童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学生的学习也是整体性的。

2、开放性。

教材不再是知识罗列的清单,知识教学的资源之一。

3、情感性。

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的、情景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

4、形式活泼。

增强了可读性、趣味性,力求活泼、富有童趣。

三、教学目标要求

1、懂得基本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培养学生学会欣赏、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心胸宽广、分享快乐的个性品质。

2、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培养现代民主意识。

3、重视农村儿童的体验、感受、向往和追求,帮助他们认识、处理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了解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差异较大,不但生活方式存在差异,有的地区间还存在着文化差异。

要从认识区域的差异,尊重不同地区不同的生活方式出发,帮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和了解中祖国,增进对祖国的亲近感,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5、了解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教学措施

1、对话教学策略:

教学中,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

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掀起对话波澜。

对话能否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反馈信息是否及时、得当且具有较高质量。

反馈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注重激励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对师生互动有所推进,并添加进新的意义。

教师的反馈越精彩,就越能对学生起引领作用。

2、活动化教学策略

教学时,不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机械地去学习、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生活技能、道德观点和社会常识,而是要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他们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活动。

这里所说的“活动”,包括外化显形的具体操作型活动和内涵隐形的心智型活动。

“全员参与”,就是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不让一个学生被排斥或游离于活动之外;“全程参与”,是指学生的参与不能是一阵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题活动的衔接和滚动中自始至终地去参与;“全身心”,是指学生不仅要用身体去经历,而且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让学生用耳朵听听、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脑子想想,以强化对外部世界的感受。

3、体验性教学策略

在传统教材中,编者对教与学所追索的意义都进行了预设。

这种预设的意义或结论,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变更性。

要求学生无一例外地去认同、去掌握,由此导致教学步入硬性灌输和“齐步走”、“一锅煮”的误区。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具有开放性,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即发展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关系,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意义。

4、开放性教学策略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不是不可变更的静态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素材,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本地区、本校以及家庭和学生本人的资源,提供了范例和空间。

教师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领教学,就要从传统的传授教材的角色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和创造者。

教师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使教学呈现出动态的、富有弹性的流程。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单元

课题

课时

备注

1

第一单元

1、父母对我的希望

2

2

2、希望带来的苦与乐

2

3

3、架起沟通的桥梁

2

4

第二单元

4、我有上学的权利

2

5

5、选举我们的班干部

2

第6周国庆假

7

6、做有责任的小公民

2

8

第三单元

7、我们的衣食那里来

2

9

8、生活中的工业产品

2

10

期中复习

2

11

第四单元

9、四通八达的交通

2

12

10、现代通信真方便

2

13

11、传媒拉近了时空

2

14

第五单元

12、世界科技的今天

2

15

13、让科技造福人类

2

16

第六单元

14、揭开邪教的面纱

2

17

15、抵制邪教

2

18-19

总复习

期末考试

1、父母对我的希望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平时积累的感人小事有条理、生动地描述出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积累、筛选素材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的能力。

   3、激发学生尽情倾吐内心情感的表达欲望。

领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希望”的习作真谛。

   4、培养学生评价他任何修改作文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

选择典型的材料进行习作。

   难点:

表达出真情实感。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积蓄情感,在享受中动情。

   教师播放《懂你》,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1)教师与学生交谈,有人说:

“父母啊,无论走到哪里,我眼前总有你慈祥的面容,慈爱的目光。

”观看完这个MTV,你有什么感受?

  

(2)俄国有句俗话:

“父母之恩,水不能溺,或不能灭。

”观看了这个MTV,你有什么话想要对大家说?

   今天,我们就一起回顾一下几年来父母与我们共同走过的日子,诉说父母与我们之间无尽的爱。

板书:

父母对我的希望

  

(二)在交流中叙情

   1、老师让大家课前搜集有关父母对儿女深情的文章、诗词或者词语,把你搜集到地读给大家听。

(学生汇报)

同学们读得真好,你可以把这些好词、好句引用到你的作文中来,为你的作文增添色彩。

   2、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与父母之间感人的事。

   3、谁愿意把自己与父母之间感人的故事说一说。

   4、同学们,亲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曾经为许多人所讴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些名句都把亲情表达到了极致,其实,真情的流露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语言作修饰,也不只是在重大事件上才能表现出真情,或与知识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或许只是一句很普通的话,或许平实的你丝毫都没有在意,然而,就是这样的点滴,却往往更能体现出真情的伟大!

以感恩的心,用心去体会亲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平淡的小事一样会打动别人。

   5、下面来看一下本次习作的要求。

  

(1)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展开具体描写。

  

(2)抓住细节,以小见大,把过程叙述完整。

  (3)要表达真情实感。

  (三)写作中抒情

   1、学生开始写作。

   2、教师巡视,具体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四)佳作欣赏

   学生互相点评。

   (五)总结

   今天,我发现同学们长大了,因为你们学会了感动,学会了感恩。

相信上完这节课,你再不会对爸爸、妈妈所作的一切无动于衷,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你才会觉得生活充满阳光、充满快乐。

最后,我们全体学生起立,一起唱一首歌——《母亲》,无论以后你干什么,都不要忘了父母对你的希望。

   六、课后作业:

   习作《父母对我的爱》。

2、希望带来的苦与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父母合理的希望和要求会促进自己不断进步;反之,父母不合理或者过过的希望和要求,会给自己带来烦恼与压力,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2、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分析父母不合理或过高的希望和要求给自己的带来烦恼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能够体谅父母的用心、理解父母的做法。

   3、在了解父母对自己希望的同时培养学生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从正面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来理解父母、感激父母,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希望;

   2、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父母的行为去理解他们对儿女所做的无私的奉献,学会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1、让学生在课前准备自己的获奖证书;

   2、教师录制故事《揠苗助长》;

   3、学生课前搜集古今中外父母为儿女甘心奉献的故事。

   六、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新课

   导语以启示性的语言,对本课学习活动的主旨进行了了概括,重点揭示了促进孩子进步的前提是“父母的希望和孩子的愿望相一致”,那就是合理的希望和要求,会使孩子们产生动力,不断进步;过分的希望和要求,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和烦恼,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2、图文分析

     通过看图及文字分析,使学生了解父母在学习上、生活中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给予的帮助,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自己知道,在父母的严格要求和督促下,如果自己坚持着去做,同样也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3、联系实际讨论交流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各种获奖证书,介绍自己取得的成绩,然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分析在这些成绩的背后,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及付出的辛劳。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⑴在自己取得成绩的事情中,哪些是自己愿意做县父母给予了支持、给予了巨大帮助的?

     ⑵在自己取得成绩的事情中,哪些是自己要做且父母作出了牺牲,促使自己成功的?

     ⑶在自己为取得成绩而努力的过程中,有没有父母“逼迫”的成分?

这种行为的后果是什么?

当时自己是如何接受的?

如果以后还有这种“逼迫”,自己会如何看待和接受?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交流对父母严格要求自己的理解,并写出对父母的理解及感谢的话语。

    4、听故事明道理

     听录音故事《揠苗助长》,讨论“助长”这样目的和“揠苗”这种手段之间的矛盾。

然后让同学们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父母提出不符合实际的希望和要求,给自己带来的烦恼。

而且要认识哪些是真正的由“希望”带来的“烦恼”。

    七、本课总结

     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我们对父母的爱也应该如此。

让我们把爱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进步”与“烦恼”的问题,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并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的恩情吧。

     八、作业布置

     1、制作一张“爱心”卡片,并写上感谢父母的话语送给自己的父母,来表达对自己父母的感激之情。

     2、搜集古今中外父母为儿女甘心奉献的故事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3、填写课本中的表格并与同学交流。

3、架起沟通的强梁

教学目标:

学习一些与父母沟通的方式方法,初步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策略。

教学重、难点:

培养与父母进行沟通的能力和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和能力。

教具准备:

写给父母的一封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你们家里,当涉及到你的事情时,爸爸妈妈会和你沟通吗?

你有心理话想跟爸爸妈妈说吗?

为什么?

二、讨论交流:

1、引出问题。

有效的沟通需要恰当的方式,你认为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沟通会更好呢?

2、师生归纳讨论结果。

三、制定沟通计划。

知道学生制定沟通计划,填写“我的沟通几乎表”

回家后可根据沟通计划于父母进行沟通。

四、表演小品:

1、指名表演课前排练的小品。

2、表演后,根据小品中所表现的内容进行分析、评价。

五、分角色朗读。

1、联系对话。

2、指名扮演妈妈、女儿的角色。

4、我有上学的权利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失学儿童情况,并能与同学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

   2、简单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中有关儿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的规定。

二、教学重点:

简单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中有关儿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的规定。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学习运用法律来保护和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揭题。

   讲述刘玉芬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失学儿童的情况,说说听后感,激发学生

   对失学儿童的关注,感受到自己的幸福,从而揭题——《我有上学的权利》

   

(二)讲授新知。

   1、看图说一说,了解导致儿童失学的其他原因。

   2、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法制小天地:

   

(1)学生自由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2)法律知识竞赛。

   ①国家实行 义务教育。

(九年)

   ②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③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  接受并     。

(按时入学)(完成义务教育)

   ④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         。

(适龄儿童、少年)

   ⑤未成年人是指        的公民。

(未满十八周岁)

   3、大家说法。

   图一:

在一个小饭馆里,吃饭的客人特别多,一个小女孩和妈妈正忙着给客人端菜,小女孩说:

“妈妈,我想接着读初中?

”妈妈说:

“女孩子小学毕业就可以了,还是帮我赚钱吧!

   图二:

一个工厂门口粘贴招收启事,父亲让孩子去打工赚钱,父亲说:

“老板,我家的孩子可以来这里干活吗?

|”老板说:

“行,不过他人小,一个月我只给两百元。

”小孩哭着说:

“爸爸,我才十三岁,我想读书。

   

(1)小组讨论:

这些大人做得对吗?

为什么?

(请你结合所学的知识说说自己的看法。

   

(2)全班交流。

   (3)学到这里,你觉的课题中的“我”是指谁?

   4、七嘴八舌

   

(1)假如你是图中这两位孩子,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利,该怎么办呢?

   

(2)小玉芬的妈妈也想让她的孩子上学,你想怎样帮助那些像小玉芬一样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儿童呢?

   (三)归纳引伸

   1、收获园: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推荐相关网址。

5、我们的班干部选举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学生干部应通过选举产生,了解民主选举的一般程序。

2.知道人人都有选举权,选举中做到公平、公正。

3.懂得当干部只有为大家服务的责任,没有特殊权利。

二、教学重点:

   1.知道学生干部应通过选举产生,了解民主选举的一般程序。

   2.知道人人都有选举权,选举中做到公平、公正。

3.懂得当干部只有为大家服务的责任,没有特殊权利。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  我们心目中的班队干部

1.我喜欢的小干部

1)参照教材第23页,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五年的学校生活,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干部,并写在黑板上。

2)根据大家的发言,全班同学交流、研讨:

什么样的小干部是大家所喜欢的,应以什么标准来选干部?

并说明理由。

2.模拟活动:

假如我当班干部

1)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每个同学结合班里的初阶,写一篇“假如我当班干部”的“竞选宣言”。

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竞选宣言”。

3)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进行发表对他们的“竞选宣言”提出质询。

4)全班评出最佳“竞选者”。

活动二   怎样选干部

1.谁来选干部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本班和本校选举班队干部的基本方法,画出干部选举流程图。

大体了解一下,班队干部该怎样选出,由谁来选。

说说在选举中,我们都有哪些权利(选举权、被选举权)。

2.怎样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根据教材第24页提供的安全,或联系班上实际说一说应当怎样行使自己的权利。

案例1可以让学生思考:

用给好处的方法拉选票,是不是真的能得到大家的拥护,同学会怎么看自己?

这样的选举对其他同学公平吗?

案例可以让学生思考:

和自己要好的同学是不是就适合当干部?

如果大家都以是不是自己的好朋友为标准选干部,结果会怎样?

让学生思考:

如果认为自己能胜任干部工作,又愿意为大家服务,可不可以投自己一票?

这样是不违反选举规则?

在研讨过程中,逐步让学生意识到公平、公正在民主选举中的意义。

3.干部轮岗制大家谈

结合教材第25页所示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教室里按照不同的观点分出“赞同轮流当干部”“赞同选举产生干部”和“说不清楚”三个区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看法分别加入某一个区域的讨论。

在讨论中,如果有同学改变自己的看法,可以变换区域。

教师在整个研讨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思考“轮流当干部”与“选举产生干部”两种方式的利与敝。

活动三  当干部是为了什么

1.调查一些同学当上干部的想法和做法。

2.调查汇报:

我了解到的一些干部同学的想法和做法。

(不涉及人,只说事。

3.文本对话:

看看教材还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想法和做法,这些想法和做法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体现吗?

4.讨论交流:

我对这些想法和做法的看法。

分析每种想法或做法是不对集体、对大家有利。

5.班级总结;当干部是为什么?

干部该怎样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每人给自己班级干部写一句话。

可以是希望,也可以是称赞、鼓励等。

6、做有责任的小公民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2、引导小学生乐于、善于发现社会问题,能提出合理的建议,培养他们参与社会事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

调查自己身边的一些问题

教师活动:

谈话引入,

1、请问同学们是哪个国籍?

   2、从我们一出生,就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就有责任关注我们身边存在的一些问题。

学生活动:

请学生去调查身边的一些问题。

设计意图:

让学生有切身的感受和体验,能够深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内心深处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

 

活动二:

情景表演,凸现问题。

教师活动:

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学生活动:

情景小品表演

(一)游客到此地游玩后,白色垃圾随风飘扬,果皮纸屑处处皆是,年迈老人不慎踩香蕉皮摔倒在地,谁之过也?

情景小品表演

(二)春天悄然来到,大地渐渐一片新绿,暖风微微吹过,却时而传来一股异味,闻味寻去,发现一条留着污水的小河蜿蜒而去,殊不知这些污水尽四处流淌,致使不知名的疾病大面积传播,这又怪谁呢?

设计意图:

亲眼目睹,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情感。

教师活动:

交流个人感受。

引语——当你观看了以上两个生活中的片段,你最想说什么呢?

下面就亲同学们来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好吗?

学生活动:

交流内心的感受以及此时此刻心中的滋味。

设计意图:

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这些问题的危害所在,从内心深处唤起孩子们的责任。

活动三:

再现问题,交流解决之办法。

教师活动:

引语——其实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不仅仅就以上两个社会问题,而是有更多的社会问题存在于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去关注。

视频播放身边的一些社会问题。

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更多的社会问题。

   设计意图:

感受社会问题之多以及危害性。

教师活动:

请学生交流“我”发现的一些社会问题。

1、填写“我发现的问题”卡。

2、班内交流“我”发现的社会问题以及所带来的危害。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能善于、乐于发现问题。

教师活动:

引语——没想到,在我们的身边竟有如此多的社会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我们的生存了,那么,身为一个小公民我们有没有责任去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呢?

你有哪些好办法呢?

   学生活动:

1、小组内交流解决的办法。

2、各小组派代表在班内交流。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能提出合理建议,培养参与社会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活动四:

拓展延伸,增强社会责任能力。

教师活动:

请学生就针对的社会问题给相关部门写一份建议书并邮寄。

设计意图:

一个开放性的课堂,运用体验性教学策略,激活课堂,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

7、我们的衣食哪里来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衣食对人生存的重要。

2、初步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3、懂得勤俭节约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感受衣食的重要

教学难点:

懂得“衣食之源在农村”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们的食物

谜语导入,体会食物的重要性

1、出示谜语:

身子白又胖,肚脐眼朝上。

喜欢蒸汽浴,时常当早  饭。

――打一食品。

学生发言

2、交流:

那你们早上都吃了什么?

教师出示早餐图片

3、体验:

如果早上没有吃早餐或者早餐没有吃饱就赶来上学,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发言

小结:

营养丰富的早餐,为我们在上午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提供着保障,它们是多么重要啊!

   在我们吃的食物中,有的本身就是农产品,有的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经过工业加工制成的。

教师出示各种食物的图片,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分组:

可以直接吃的食品有:

----------------------------------------------。

经过加工制成的食品有:

-------------------------------------------。

(二)、说说我们的衣物

1、诱发思考

你和你的家人在一年四季里,都穿戴过哪些衣物?

在你们家里,都有哪些床上用品?

你知道这些衣物及床上用品与农业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纷纷发言,教师给予适当鼓励。

出示表格:

衣物类

 

鞋帽类

 

床上用品类

 

请同学们把你家的衣物和床上用品记录下来吧!

学生完成后,教师出示PPT图片,讲解:

我们的穿戴及床上用品,大多是用棉、丝、毛、皮等农产品为原料,经过工业加工制成的。

学 生认真观看并思考。

出示问题:

你家的衣物及床上用品都是用哪些农产品为原料制成的?

分分类吧!

棉织品

 

毛织品

 

丝织品

 

竹草制品

 

皮制品

 

(三)课堂练习闯关游戏:

第一关  认一认

出示:

大豆、棉花、玉米、高粱、小麦、水稻。

这儿有几种农产品,你认识他们吗?

第二关  互相出题

将你收集的商标亮出来。

挑难的,考考对方。

小结:

比赛的结果不分上下,明白的道理却清清楚楚,衣食之源在――农村。

(四)情感体验,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1、放“馒头的诉苦”

2、(电脑出示:

《锄禾诗》;馒头诞生记:

耕地、播种、施肥、收   割、脱粒、翻晒、磨面、发酵、制作、蒸熟、出售)

3、讨论:

你们有什么感想?

4、总结:

出示国徽图片。

麦穗是国徽图案的一部分,民以食为天,我们要自觉爱惜粮食

(五).作业安排

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对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