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业深度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52778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行业深度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化工行业深度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化工行业深度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化工行业深度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化工行业深度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行业深度研究报告.docx

《化工行业深度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行业深度研究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工行业深度研究报告.docx

化工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化工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1行业数据回顾及展望

全球经济指标基本恢复

随着新冠疫情趋于稳定,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数据在2020年4月份下滑至多年来新低的39.60后连续回升,2020年7月回到50之后至今持续保持在50以上。

发达经济体制造业PMI同样触底后回升,目前已经回到了疫情前水平,美国ISM及欧元区制造业PMI均在2021年上半年触及2008年以来新高水平,而日本制造业PMI也已经接近2018年的前高水平。

2021年10月1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5.9%,相较7月的报告下调了0.1个百分点,并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至4.9%。

其中,2021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将增长5.2%,较7月的预测下调0.4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将增长6.4%,较7月上调0.1个百分点。

出口层面,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出口增速均回到了疫情前水平,美国、中国及日本出口增速均在2021年上半年触及2007年以来新高水平,三季度增速开始回落。

2021年1-9月行业营收和利润总额均大幅增长

2021年1-9月,国内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业、化学纤维业、橡胶和塑料制品等子行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均出现十年来最高同比增速。

一方面由于2020年基数偏低,另一方面2021年前三季度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也导致行业内公司收入及盈利增加。

价格方面,化工PPI指数当前已经回升至2017年前高水平。

从具体产品价格来看,截止2021年11月20日,2021年年内均价较2020年均价上涨的产品占99%,涨幅超过50%的占比39%,其中13个品种均价同比翻番以上,分别是醋酸乙烯、醋酸、醋酐、盐酸(31%)、EDC、BDO、PTMEG、氨纶40D、硫磺、硫酸、草甘膦、三氯乙烯、双酚A。

即需求恢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行,叠加“能耗双控”政策影响供应受限,部分化工产品价格在2021年前三季度大涨。

根据数据统计,我们重点跟踪的92个产品中,共有8个产品价格目前处在历史最高分位,分别是煤焦油、炭黑、醋酸乙烯、原盐、BDO、PTMEG、磷矿石、硝酸铵,有28个产品处于70%以上,处于高分位的产品价格多集中于煤化工、氯碱、农化、氟化工等产业链;另一方面,TDI、粘胶短纤、涤纶短纤、浆粕等产品价格处于历史较低分位,多集中于化纤等产业链。

从库存数据来看,在2020年疫情影响之后,化学原料及制品、橡胶和塑料制品、化学纤维制造业均经历了从累库到去库、库存触底再次补库的变化。

考虑到产品价格上涨的因素,我们判断当前化学原料及制品公司产成品库存水平仍然较低,化学纤维业公司产成品库存基本处于正常水平,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公司产成品库存水平或处于偏高水平。

需求端展望:

内需放缓,外需或将持续拉动部分化工产品需求增长

从国内市场来看,汽车、地产、家电等市场均在需求快速回升后有所减缓。

汽车在2021年产量及销量均出现小幅增长,2021年1-10月汽车产量同比增幅为5.6%,销量同比增幅则为6.4%。

房屋施工面积以及竣工面积2021年累计同比也有小幅增长。

家电行业除了彩电外,空调及冰箱的产量累计同比也实现了小幅增长。

国际市场:

化工品出口有望持续回暖

从海外情况来看,随着主要消费国疫情趋于平稳,化工品出口有望持续回暖,尤其是处于纺织服装产业链、农药化肥(关注相关出口政策)产业链、海外地产、家电产业链等的相关产品。

在中国率先摆脱疫情的背景下,国内化工行业乃至整个制造业体系的恢复领先全球。

我们判断,长期来看,国内的化工产业将在全球的产业分工中担当更为重要的角色。

供给端展望:

行业开始扩产,龙头占比高

疫情之后,化工各子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均经历了触底反弹,且在2021年一季度达到极高峰值后开始回落。

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2021年1-10月份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17.8%;化学纤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31.3%;塑料与橡胶制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17.0%。

2021年1-10月份与2019年1-10月份相比,化工各子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代表着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已恢复至疫情前以上的水平;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及塑料与橡胶制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分别较2019年同期上涨9.2%、4.3%、10.2%。

从化工行业上市公司在建工程数据来看,2021前三季度化工行业在建工程为5645.05亿元,同比增长29.75%,扣除涤纶板块后同比增长10.79%。

新增投资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从上市公司在建工程数据来看,中国石化、荣盛石化、东方盛虹、万华化学、中化国际在建工程较高,合计占比达到60.02%,新增产能持续向龙头企业集中,未来行业集中度将继续提升。

成本端:

2022年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油价或将承压震荡

需求恢复推动油价在2021年持续反弹。

截至2021年11月26日,2021年WTI均价为67.74美元/桶,同比上涨了74.99%,Brent均价为70.55美元/桶,同比上涨了65.92%。

2021年,国际油价延续了2020年二季度以来的反弹趋势。

全球货币宽松政策的实施,以及疫情初步得到控制后的需求恢复,是推动油价反弹的主要因素。

WTI从年初的47.62美元/桶上涨至10月末的84.65美元/桶,涨幅达到77.76%;Brent从年初的51.09美元/桶上涨至10月末的86.4美元/桶。

进入11月之后,迫于通胀压力,美国呼吁其他五个国家一起释放战略石油储备,力图通过降低油价来缓解国内物价大幅上涨带来的压力。

11月末,“新冠病毒”出现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并在南非等地爆发,引发市场对新一波疫情爆发的担忧,导致油价出现大幅下跌。

需求复苏是油价恢复上涨的主要拉动力。

全球原油需求在2020年大幅下降到约9079万桶/日的水平。

根据OPEC2021年11月月报,全球经济活动正从疫情的负面冲击中缓慢恢复。

2021年以来,全球原油需求逐步回升,尤其是OECD经济体的需求稳健复苏。

展望未来,需求复苏仍将是未来拉动油价上涨的主要动力,特别是对市场信心的建立尤为重要。

根据OPEC预测,2021年全球原油需求将达到9644万桶/日,较2020年的需求水平同比回升5.65%,预计2022年全球原油需求将达到10059万桶/日,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之上。

石油库存水平显著下降。

随着需求复苏,全球石油库存也开始拐头向下,呈现出库存去化的良好态势。

OECD整体的陆上商业石油库存已经下降到28亿桶附近,同比减少了3.74亿桶,比近五年均值下降了2.06亿桶。

分品类来看,原油库存、成品油库存水平均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回落,分别较近五年同期水平低1.18亿桶和0.89亿桶。

美国抛储VS.OPEC+增产,市场博弈加剧。

11月4日,OPEC+部长级会议召开,然而本次会议却没有响应市场的增产呼声,继续保持原计划的12月增产40万桶/天的增量不变。

11月23日,白宫发表声明,美国计划从其战略原油储备中释放约5000万桶原油。

其中,3200万桶将在未来几个月以交换方式从美国战略储备库中释放,1800万桶将根据先前授权的出售加速释放,这是美国有史以来释放储备原油规模最大的计划之一,超过2011年利比亚动荡以及1991年沙漠风暴行动期间的抛储规模。

根据计划,这批原油最早将在12月中下旬开始释放。

此外,日本、韩国、中国、印度、英国等国家也纷纷响应,愿意共同抛储来平抑油价,总释放量有望接近7000万桶。

供需双方对于油价诉求的分歧初露端倪。

不确定性因素增多,2022年油价恐震荡加剧。

近期,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爆发,导致在当前时点判断2022年油价面临着空前的困难。

“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突然出现让未来全球疫情的走势重新变得扑朔迷离,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原油市场需求复苏的强度和节奏;OPEC+应对美国等国家抛储的行为十分暧昧,根据12月2日召开的新一期部长级会议决议,未来仍将继续维持稳步增产的节奏;

考虑到伊核协议谈判有望在年底前重启,以及美国意欲摆脱高油价带来的通胀压力,未来原油供应超预期增加的选项是存在的;在供需基本面之外,还不能忽视美国可能在2022年6月前完成Taper并在下半年重新步入加息周期等金融因素的影响。

综合以上不确定性,即使在乐观的情况下,预计2022年Brent价格中枢或将维持在2021年的水平,约在65美元/桶左右,但是剧烈震荡恐怕难以避免,尤其是考虑到OPEC+增产、美国加息等事件出现的概率较大,2022年下半年油价可能会迎来更大的下行压力。

上市公司业绩大幅增长

2021年前三季度全行业业绩大幅增长根据申万化工分类,剔除掉部分主业脱离化工业务及2019年后上市财务数据披露不完整的上市公司,化工行业共310家上市公司。

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及原油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全行业营收整体下滑,收入合计40,992.15亿元,同比下降16.50%。

2021年前三季度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全行业营收整体大幅上升,收入合计39,565.46亿元,同比上升33.17%,较2019年前三季度上升7.59%。

2021年前三季度各化工子行业营业收入全线大涨。

除氯碱子行业外,其余30个子行业前三季度营收较2020年同期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25个涨幅超过20%。

氯碱子行业主要受中泰化学及天原股份营收缩减影响,这两个公司营收同比分别下降50.82%和47.49%。

氨纶和聚氨酯子行业营收涨幅超100%。

报告期内氨纶子行业景气上行,华峰化学及泰和新材均实现营收接近翻倍增长。

另一方面,报告期内海外聚氨酯工厂开工率不足,订单回流国内,万华化学全线产品量价齐升,实现营收1073.18亿元,占聚氨酯子行业总营收超75%,同比增长116.43%。

考虑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2021年各化工子行业前三季度营收较2019年同比增长也十分明显。

31个子行业中27个实现了正增长,其中22个涨幅超过20%。

氨纶营收涨幅达371.62%,主要因为华峰化学2019年前三季度营收基数较低。

环比来看,受到能源及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以及能耗双控的影响,2021年第三季度营收较第二季度涨跌互现。

19个子行业实现了正增长,石油贸易、磷化工及磷酸盐、钾肥营收环比增幅超过20%。

石油贸易子行业中,ST海越收入环比增速达47.68%,贡献了主要增量。

化工子行业归母净利润普遍大幅增长。

在申万分类的31个化工子行业中,2021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子行业共有27个,涨幅超过100%的子行业有18个。

其中,纯碱子行业涨幅达到1,939%,子行业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其中远兴能源、山东海化及和邦生物均实现扭亏为盈;由于2020年同期基数较低,三友化工前三季度归母净利同比增速超过4,000%。

除纯碱外,盈利增速前四的子行业均隶属化肥行业:

磷肥、氮肥、钾肥子行业的归母净利同比增长均超过500%。

除纯碱外,前三季度另一个扭亏为盈的子行业为粘胶。

2021年前三季度受到化工品价格普涨的影响,整体归母净利润与疫情前2019年前三季度比也普遍提高,仅4个子行业归母净利润相比2019年前三季度下跌,其他均有不同程度的涨幅。

涨幅超过1,000%的有2个子行业,分别是氨纶和磷肥。

2021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环比第二季度增长的子行业仅8个,其中粘胶、氟化工及制冷剂涨幅超过100%。

环比显著改善的子行业还有磷化工及磷酸盐、磷肥等,增速分别为68%及18%。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2021年前三季度全行业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分别为20.76%和7.23%,同比分别提高了1.87pct和3.08pct;与2019年前三季度相比也分别提高了4.64pct和3.17pct。

行业ROE(摊薄)大幅提升,2021年前三季度ROE(摊薄)为10.99%,同比2020年前三季度提升5.56pct,较2019年前三季度也提升了3.83pct。

分子行业来看,前三季度31个子行业中ROE(摊薄)大于10%的子行业有15个,氨纶、聚氨酯和磷肥的盈利能力居前,ROE(摊薄)分别为32.74%、27.31%和25.05%。

从销售毛利率来看,毛利率最高的子行业为日用化学品,销售毛利率达43.86%,且行业毛利持续维持在40%以上。

其他子行业中,钾肥、氨纶、钛白粉、其他化学原料、纺织品化学用品及纯碱销售毛利率均高于30%。

从营运能力来看,应收账款周转率最高的子行业是涤纶和石油贸易,存货周转率最高的是氯碱和氮肥。

从变化来看,销售毛利率、ROE(摊薄)相较2020年前三季度和2019年前三季度均实现增长的子行业分别有16个和25个。

其中氨纶子行业的ROE(摊薄)提升最为明显,较2020年同期提升22.15pct。

2021年前三季度盈利情况大幅向好,31个化工子行业全部盈利。

销售毛利率与2020年相比,油料油漆子行业小幅下滑至30%以下,氨纶行业毛利率提升至38.97%。

销售毛利率相较于2020年前三季度及2019年前三季度均有提升的子行业有16个,占比52%。

2021年前三季度ROE与2020年前三季度相比,石油贸易、改性塑料、油料油漆、轮胎和纺织品化学用品有所下降,其他子行业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与2019年前三季度相比,磷肥、氨纶同比增幅均超过20%。

而石油贸易、油料油漆、轮胎、纺织品化学用品及氟化工行业ROE有所下降。

小结及展望

2021年前三季度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需求从疫情中恢复;截止2021年11月20日,2021年年内均价较2020年均价上涨的产品占99%,涨幅超过50%的占比39%,我们重点跟踪的92个产品中,共有8个产品价格目前处在历史价格区间最高分位,分别是煤焦油、炭黑、醋酸乙烯、原盐、BDO、PTMEG、磷矿石、硝酸铵,有28个产品处于70%分位以上。

上市公司业绩来看,全行业营收整体大幅上升,收入合计39,565.46亿元,同比上升33.17%;归母净利润合计2,533.87亿元,同比增长131.32%。

行业毛利率、净利率、ROE(摊薄)分别上升1.87pct、3.08pct和5.56pct,达20.76%、7.23%和10.99%。

2021年第三季度能源及原材料价格上涨,能耗双控影响下部分企业开工受限,化工品价格持续高位,当季度行业内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284.45亿元,环比第二季度上涨5.09%;实现归母净利润847.72亿元,环比下跌9.13%。

展望四季度及2022年,需求端从国内市场来看,汽车、地产、家电等市场均在需求快速回升后有所减缓。

农业领域,全球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农化需求环比向好但需关注国内相关出口政策。

从海外情况来看,随着海外疫情逐渐受到控制,化工品出口有望持续回暖。

尤其对于纺织服装产业链,海外地产、家电产业链等相关产品。

疫情下的2021年,国内化工乃至整个产业体系的快速恢复领先全球。

我们判断,长期来看,国内的化工产业将在全球的产业分工中担当更为重要的角色。

另一方面,半导体、新能源、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关键材料的自主化日益关键,相关领域的优秀企业迎来发展良机。

供给端来看,疫情之后,化工各子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均经历了触底反弹,且在2021年一季度达到极高峰值后开始回落的历程。

2021年1-10月份与2019年1-10月份相比,化工各子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代表着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已恢复至疫情前以上的水平;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及塑料与橡胶制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分别较2019年同期上涨9.2%、4.3%、10.2%。

成本端,2022年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即使在乐观的情况下,预计2022年Brent价格中枢或将维持在2021年的水平,约在65美元/桶左右,但是剧烈震荡恐怕难以避免,尤其是考虑到OPEC+增产、美国加息等事件出现的概率较大,2022年下半年油价可能会迎来更大的下行压力。

2碳中和背景下产业升级与集中度提升,看好优质龙头公司与民营油气公司

碳中和及对行业的影响

从宏观来看,气温升高最大的影响是海平面上升以及极端天气的爆发,甚至自然界的物种会因为适应不了温升的变化而消失。

人类社会能够接受2摄氏度的气温上升。

如果2100年温升控制在2度的话,那么2050年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应该不超过450ppm。

但是,2011年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当量浓度已达到430ppm。

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30年二氧化碳当量浓度将超过450ppm,到本世纪末将超过750ppm,上述结果可能导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1750年)高3.7-4.8℃。

在此背景下,全球各经济体逐步达成共识,共同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碳达峰和碳中和有助于解决我国煤炭消费占比高、能源对外依存度高的发展痛点。

同时,碳中和战略的实施还可以促进科技创新,推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

最后,实现碳中和的宣言还有助于促进国际合作,应对单边主义的挑战,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碳中和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三条投资逻辑或将受益。

第一,能耗高、污染高的子行业可能将迎来新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生产过程环保处理水平较高的龙头企业有望获得更多资源的青睐,行业的集中度有望继续提升;第二,低碳能源、高碳原料低碳化处理、有助于终端应用节能降碳的新材料等子行业有望在未来迎来更多发展机会,比较典型的子行业包括但不限于:

属于低碳能源的天然气(LNG),属于高碳原料低碳化处理的煤化工,属于有助于终端应用节能降碳的新材料的碳纤维、改性塑料、可降解塑料等;第三,从事储能和碳捕捉、碳封存的公司。

目前来看,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比较成熟的路线有两个,一个是低碳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储能,另一个是碳排放+碳捕捉、碳封存。

因此,从事储能和碳捕捉、碳封存的企业有望在未来的发展中受益。

优秀龙头企业持续扩产,保持成长性

从在建工程及固定资产变化中可以看出,大炼化板块荣盛石化及东方盛虹正处产能快速扩张期;而万华化学、华鲁恒升则保持着稳定的持续扩张及固定资本的增长。

卫星化学和新和成刚刚完成较大规模的在建工程向固定资产转化。

从具体扩产计划上,万华化学与华鲁恒升均保持在原主营业务上进行上下游纵向拓展和横向产能扩张,荣盛石化、东方盛虹控股分别投资的大炼化项目都在建设中,随着未来在建工程转固,其固定资产将持续快速增长,2022年公司的产能及对应的营收和净利润预计也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卫星化学C2一期项目已经于2021年上半年投产,二期项目继续建设,预计将于2022年投产。

优秀龙头企业不仅在原有主营业务上持续扩产,同时保持着偏高或者持续上升的研发支出占比,为企业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也因此他们都在新材料的各个相关领域有所涉足和布局,逐渐开拓公司的业务板块,寻求新的发展领域,维持着较高的成长性。

传统领域向新能源材料延伸

龙头企业近年来在主营业务扩展的过程中,陆续从传统领域向新材料,尤其是新能源材料领域进行延伸,其已经突破或者规划中的产品包括应用于光伏行业、锂电池行业及风电行业的一些组成原材料,也包括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机械等领域的工程塑料及纤维等,也有一些涉足可降解塑料、生物合成等符合绿色环保、减碳减排的重要行业。

新材料大部分是深加工、技术壁垒相对偏高的化工品,但仍然基于基础化工的合成工艺进行。

其中相当一部分材料源于C2/C3烯烃产业链及芳烃产业链,初始原材料依然是石油、煤炭以及石油气/天然气等。

因此,这些优秀的龙头企业对于新材料的研发和量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方面相对成熟的化工品业务带来稳定的现金流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能力进行新产品的试错研发,另一方面充裕的原材料供给以及上下游配套也帮助他们大规模降低成本,不会受到资源限制。

万华化学、华鲁恒升等行业领军者已经成功证明了他们在自身领域优秀的突破能力,东方盛虹集团的斯尔邦石化深耕于国内独创的MTO技术并由甲醇为原材料已经成为与跨国公司媲美的光伏EVA胶膜粒子供应商,而荣盛石化及东方盛虹作为民营大炼化的极少数参与者,拥有足够的乙烯资源可作为新材料的储备。

相比传统领域,新材料领域的拓展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对龙头企业而言挑战也是与机遇并存的。

尤其是新能源材料的下游企业对于新进入者的接纳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验证周期。

虽然当前不论是光伏、风电还是锂电池的需求增速都非常快,导致上游原材料供不应求价格大幅上涨,因此验证周期较前几年有所缩短,但是目前即使稳定量产之后,依然需要3-6个月验证周期通过后,新进入者才可能进行批量供货。

这也是当前新能源市场材料虽然规划不少,但是1-2年内供需缺口恐怕依然存在的主要原因。

民营油气炼化:

相关公司业绩增量较大,对行业影响深远

民营炼化崛起,石化产业加速转型

目前我国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正处于调整期。

“十三五”以来,目标是着力破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建设七大石化产业基地,石化产业发展逐步加速,步入了由大向强的转型期。

虽然炼油产能过剩,但实际上一体化、规模化的装臵并不多,千万吨级炼厂占全部炼油产能仅一半左右。

因此,未来少油多化、提高集中度和规模化仍然是炼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目前的民营大炼化项目主要是基于大型聚酯企业集团的发展,从下游聚酯产品开始向上游扩展,因此在装臵设计上尽量增加了芳烃和烯烃的产出,工艺核心都是除了常减压装臵产生的石脑油外,还采用加氢裂化,尽可能将重质组分裂化为石脑油及轻组分以增加化工品产出。

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数据,2018年民营企业的乙烯产能所占份额仅9%,随着民营炼化项目陆续投产,预计到2025年该占比可达到26%;而PX的民营企业产能2018年占比为26%左右,2019年随着浙石化和恒力石化的投产,民营PX占比首次超过了50%。

可以看出,PX作为聚酯上游原材料,是民营大炼化配套扩产的主要领域。

除此之外,民营大炼化的终端产品也在向高端化和差异化过渡。

除了原有聚酯产品以外,烯烃和芳烃下游也开始规划工程塑料、橡胶制品、其他化纤产品如尼龙等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

民营炼化产品设臵通常少油多化,且均是由化纤产业链向上延伸,因此芳烃占比更多。

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统计,仅恒力石化及浙石化一二期新增乙烯就达到了570万吨/年,而对二甲苯PX新增产能达到1250万吨/年,大大填补了目前国内烯烃市场的供需缺口。

中国民营炼化将居世界前列

未来五年主要石油炼化产品的扩产将来自中国。

但全球产品结构可能存在分化,截至2025年,丙烯及对二甲苯的新增产能大多数来自中国,但美国及亚洲其他国家依然有不少乙烯产能投产。

乙烯新增产能中中国占全球接近一半,而丙烯和PX的新增产能中中国的占比分别达到了66%和63%。

根据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炼油工业十三五回顾及十四五展望》,“十四五”期间,民企仍有数个世界级炼厂将建成投产并淘汰部分落后产能,预计到2025年,民企炼油能力将达到2.94亿吨/年,占全国炼油总能力之比升至30%。

中国目前石化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增速要高于供应量的增速。

为了满足国内需求,现代化、高效的世界级装臵先后在中国投产,行业积极寻求利用大型联合装臵的新技术和规模经济来改善生产的现金成本。

石化产品中国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为新旧炼厂创造了机会,通过未来炼厂的最新技术,可以生产出比燃料价值高出1500元/吨的化学品,这也奠定了中国民营大炼化等企业持续创新扩产,充分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优势后,未来跻身世界化工企业前列的基础。

其他受益于碳中和、集中度提升的方向

可降解塑料空间可期

“禁塑令”全面落地,2020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起草了《禁止、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塑料制品目录(征求意见稿)》;2020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九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并制订相关塑料制品禁限的管理细化标准;2020年期间,广东、江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