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巴曲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41336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10 大小:16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巴曲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整理巴曲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整理巴曲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整理巴曲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整理巴曲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巴曲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整理巴曲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巴曲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巴曲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整理巴曲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综合说明

1.1概述

同德县位于青海省东部腹地黄河半环行弯曲处,地处海南藏族自治州的东南隅,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0°08′~101°10′,北纬34°39′~35°38′之间。

东与黄南州泽库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接壤,南隔黄河与果洛州玛沁县相望,西依黄河与本州兴海县为邻,北与本州贵南县毗连。

县境东西宽96km,南北长110km,总面积为5011.03km2。

海拔高程3200~3500m之间,与省级宁果公路相连,距省会西宁市282km,距州府恰不恰镇252km。

同德县城—尕巴松多,藏语意为“干渠三岔口”为尕干水、尕群水、巴曲水汇合之处。

县城东西长约4km,南北长约为0.7km。

面积约2.8km2,平均海拔高程3039m。

截止2007年常住居民2430户,总人口为1.32万人,其中藏族人口为6098人,占总人口的46.2%。

汉族人口为6389人,占总人口的48.4%。

全县固定资产总值为36630.85万元,其中县城尕巴松多镇为15834万元。

县城对外交通便利,城区有多条乡镇公路通往各州县,是全县的交通中心城镇,也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对全县的经济建设起着带动作用。

自1950年建县以来,经过近五十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城区住房及办公设施由原来的帐房、地震棚,发展到今天的砖木结构和多座办公大楼,城镇区内道路畅通,市场繁荣。

目前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增加,一个新兴的高原城镇初具规模。

巴曲河是同德县最大的河流,也是黄河上游较大的支流之一。

发源于泽库县甘干山西麓,在泽库县汇集山区河流后,于俄蒙山口进入同德盆地。

巴曲河地表径流行程22km后全部渗漏,形成地表干涸的潜流河25km,在同德牧场以泉水溢出地表,沿途汇集河谷泉水形成集泉河,在同德县班多村入黄河,全长约150km,其同德县境内78.6km,河床宽度25~50m,河道比降为9.24‰。

巴曲河谷地形呈东北~西南走向,南北长,东西宽。

地势东北向西南倾斜,两岸山体高大,山势陡峭,有部分卵石出露,无冲沟发育,山间树木林立,杂草丛生。

中间为沟谷地带,东西宽约为40~60m。

巴曲河河谷岸坡陡峭,基岩裸露,坡度约在60°左右,长期受河水的冲刷、侧蚀作用,河谷下切,在近代水流的冲刷下,往往形成临空面,在重力的作用下,松散体产生崩塌。

河谷两侧现有耕地造成崩塌危害及严重的水土流失。

巴曲河主流靠近左岸,河流对东侧的居民、电厂、恰同公路危害较大,为保护公路只是在修路时,沿巴曲河一级阶地险段部位,局部堆土进行简易防护。

洪水期洪水越土堆而过,造成公路被冲毁,电厂进水,无法抵御洪水的侵袭。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区的不断扩大,洪水、泥石流危害的居民和单位越来越多,时刻威胁着两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当地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为了提高同德县城区的防洪能力,保护两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为同德县地区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生活、生产条件。

青海黄河水利水电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受同德县水务局委托,于2012年6月对同德县巴曲河的地形、地质、洪水及水利工程现状等情况进行实际调查和勘测。

在2012年10月根据实际情况,经工程布置,拟定工程规模和建设内容,提出了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同德县城是海南藏族自治州的主要城镇之一,是全县经济、政治、文化、交通的中心,对青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带动作用。

历年来遭受的洪水损失很大。

洪灾严重影响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影响着居民的正常生活。

通过对同德县巴曲河道的综合治理,可改变沿河两岸的防洪环境,提高防洪标准,消除洪水隐患;可改变以往洪水下泄不畅,洪水任意横流的面貌。

每年可减少洪水损失都在几十万元直至上百万元以上,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巴曲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可提高沿河两岸的防洪能力,确保沿河两岸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本项目既是防洪工程,也是水土保持工程,工程的实施有利于沿河两岸环境的改善,有利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项目的实施,可保护草场面积2.8km2,人口1.32万人(含流动人口),固定资产总值1.58亿元;可加快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改善自然社会环境和投资环境,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其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建设同德县巴曲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工程特性表

表0-1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巴曲河堤防工程

1

水文

1.1

巴曲工程区流域面积

Km2

3554

1.2

多年平均流量

m3/s

7.92

1.3

巴曲河设计洪峰流量

m3/s

73.00

重现期20年

1.4

河道平均比降

9.26

2

规划防洪堤长度

2.1

巴曲河左岸防洪堤长度

m

2.2

巴曲河右岸防洪堤长度

m

3

设计防洪堤型式、参数

3.1

型式

3.2

基础埋深

m

1.6

3.3

护坡高度

m

3.4

临水面坡度

1:

1.5

4

防洪堤坡降

主要工程量

1

工程量

1.1

土石方

m3

1.2

混凝土

m3

1.3

干砌石

m3

2

主要建筑材料

2.1

水泥

t

工程特性表

表0-1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2.2

砂子

m3

2.3

砾石

m3

2.3

块石

m3

2.4

木材

m3

2.5

柴油

t

2.6

钢材

t

劳力及工期

1

共需劳力

工日

2

施工工期

经济技术指标

1

工程静态总投资

万元

2

经济净现值

万元

3

财务内部收益率

%

4

投资回收期

万元

 

1.2气象与水文

1.2.1气象特征

工程区地处青藏高原,地形条件复杂,属高山峡谷地貌。

气候资源垂直分布明显,热量和降水资源差异显著。

其气候特点概括为光照丰富,太阳辐射强烈,冬不严寒,夏不炎热,四季不明,雨水高度集中,干湿两季分明,冬春季节多偏西北大风,属典型的内陆半干旱高山草原气侯。

根据气象资料表明,多年平均气温为-3.7℃~6.1℃,最冷月为元月,极端最低气温为-36.2℃,最热月为七月,最高气温为28.1℃。

由于受地形、海拔高程、纬度等因素的影响,热量状况的分布时空差很大。

一般在黄河和巴曲河河谷地带热量最好,盆地区、山区较差,年降雨量在230~540mm之间,除黄河河谷大都在400mm以上,属亚湿润地带。

在时空分布上,冬半年少,下半年多,降雨多集中在7~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4%。

蒸发量大,全年平均湿润度在0.71~0.75之间。

因较大的沟谷均呈南北走向风向以东,西风为主,风能储藏量较多,巴滩一带及巴曲河谷,风能资源丰富,多年平均风速3.1m/s,全年风能储量达393.94kw/m2,具有典型的高原地貌特征及独特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

1.2.2水文特征

在巴曲河谷入口处建有巴滩水文站。

水文站位于同德县松多乡松多村境内,地理位置东经100°33′,北纬35°15′。

巴滩水文站1958年4月设站,1980年3月撤站,共有21年的实测资料。

从巴曲河流域实测径流量分析,对实测流量资料进行插补延长。

经相关计算,延长为56~81年系列后,巴曲河多年平均流量为7.92m3/s,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2.57亿m3。

其中年最大流量为12.2m3/s,年最小流量6.00m3/s。

据《青海省水文手册》中年最大24小时降水量等值线图中反映,巴曲河流域最大24小时暴雨量在空间分布基本均匀,上游暴雨量稍大于下游,暴雨量平均在32mm左右,多年平均降雨量变差系数为0.25。

流域降水强度大,暴雨出现的机率较少,由于受低压和南亚季风的影响,雨水多集中在7~9月,7~9月的降水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4%,而冬季11月份至翌年3月份则以降雪出现。

根据实测资料表明,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18.3mm,是青海省降水比较丰沛的地区。

巴曲河流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暴雨时空分布均匀,流域沿主河道呈树叉状,洪峰流量不集中,峰值相对较小。

泥沙是夏季暴雨时,降水汇流过程中,冲刷地表沙土带入河道形成。

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水土保持状况较好。

据当地牧民和寺院僧侣介绍,河水终年清澈,只有在遇较大洪水时才显浑浊。

据查《青海省水文手册》侵蚀模数等值线图该流域多年平年侵蚀模数为200t/km2/年。

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0.9万t/年,计算结果与调查相符。

泥沙主要成份由巴曲河及其支流两岸地表层砂壤土和草原土为主。

1.3工程地质

工程区位于纬向构造体系秦岭~昆仑构造带的中段及青藏滇“歹”字型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东北加日亥至加吾峡段以北北西向构造最为发育,构造带以压扭性断裂短轴褶曲及派生的帚壮构造为主。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相对高差较大,黄河支流在靠近河口处切割较深,形成许多高山深谷,而部分山体基岩裸露,大部分被第四系堆积物所覆盖,主要出露地层有三叠系、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

基岩多为三叠系海相沉积物,以砂质岩、砾岩为主,基岩断层多,不连贯,成土母质多为基岩的风化残积物质坡积物。

形成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土地草甸土等。

受母质的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带有较明显基岩矿物特性。

1.3.1区域地质

工程区地处昆仑地槽与秦岭地槽的接壤地带,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由于多次升降,褶皱和断裂等地壳运动,地形地貌极为复杂。

昆仑山系的阿尼玛卿山脉穿越黄河,从南部和北部起伏绵亘,环抱全境,成为县境的主体地形。

北部为尼布日群山,东起贵南鲁仓,向西北蜿蜒尽于黄河,整个山体狭长,地质主要由三迭系砂板岩及第三系泥岩构成。

在南北地之间形成一片山间凹陷盆地,均系山前倾斜状冲积滩地,地势平坦开阔,坡度2~3度,均为边高中低,由东向西倾斜,成土母质多属第四系更新统的冲积洪积物。

由于河道下切,整个以巴曲河为轴分割为南北两大块,南部主要有南巴滩、尕沟滩等;北部有北巴滩、古木滩等。

工程区的西南端,黄河径县界近半圆,盆地中部有巴曲河和尕干河水通贯全境,由于常年冲刷,形成了一条河床深切的狭长带状河谷,且与黄河成“丁”字型,成土母质为第四系全更新统的冲积洪积物。

由于该区间断性的不断上升黄河相对急剧下降,形成了近代多级阶地地貌单元,各级阶地与坡面垂直变化较大,在暴雨侵蚀作用下,大小沟道发育,由将各级阶地分割成大小不等的滩、台和一级阶地与山前的洪积扇地貌,且黄河两岸级不对称。

从区域上看,我国西北部的河西系在该区的反映,北东牧羊沟以东,以东西向构造最为发育,构造带以一系列近东西向的压性构造为主,属于巨型纬向构造体系的组成部分。

工程恰好位于上述两大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早期构造形迹已被巨厚的黄河冲洪积物所覆盖。

从黄河对岸野马滩上的北西向D10号断及测区以北加日亥~加吾峡北西向的H3、H4号断层看,在下更新统或上更新统地层中是河西系纬向构造的发展。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2月2日发布的《中国地震加速度区划图》(图5-1)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图5-2),规划坝址区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为0.45s,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工程区海拔3000~3500m,夏天炎热,冬季气候寒冷,存在季节性冻胀,根据《中国季节性冻土冻深线图》,工程规划区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1.45m。

1.3.2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在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气候条件的影响下,同德县各地的地下水资源分布很不均匀,但具有一定的分部规律。

工程区地下水按其赋存条件和水力特征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基本类型。

(1)松散岩类孔隙潜水:

河谷平原地下水以潜水为主。

河谷潜水是流域内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之一,它主要赋存于低级阶地及河漫滩的近代冲积砂卵石层中、上更新统洪积冲积及冰水堆积的砂砾石层,含粘土的砂砾石层中,大多数情况下都形成一个统一的与河流有较密切关系的潜水含水层。

呈条带状分布于巴曲河河谷内,含水层的岩性为冲洪积砂卵石和碎石层,埋深较浅,水质良好。

对砼不具有侵蚀性。

(2)基岩裂隙水:

它主要分布流域各个盆地的基岩分化裂隙及构造裂隙内,分布不均匀,无统一的地下水面。

主要依靠大气降水和季节融雪渗入补给,并以泉水的形式流出或隐伏补给河谷潜水。

1.3.3工程地质条件

巴曲河堤防沿河两岸布设,总长度为6857.06m。

根据有关资料和现场勘测,两岸基础为含卵石的砂砾石层,砂砾石层厚度大于10m,上覆厚1~2m的土层,地下水位较高,平均比降为10.35‰。

河床高程在3050~3065m之间,河道纵比降在9.24‰,河床粒径10~200mm之间,级配良好,该层结构呈中等密实状,地基允许承载力【R】=25~35t/m2,能满足承载要求。

堤防工程区地下水类型为河谷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河谷潜水沿巴曲河呈带状分布。

根据《海南州同德县供水水文地质评价报告》及本次勘察资料,河谷潜水在工作区上游接受补给后,沿河谷向下游径流至区内,地下水向地表河水排泄。

区内地下水水位埋深0.5~1.5m,含水层较薄,岩性为砂砾卵石,地下水富水性好,属富水地段。

根据巴曲河已建工程的基础开挖和抽水情况的反映,巴曲河地下水埋深0.8~1.5m左右,涌水量在70~120m3/h。

巴曲河河水水化学类型均属HC03一Ca型水,其PH值6.5~8.5,呈弱碱性,总矿化度O.216g/L,HC03-含量3.8l7mol/L,CL-含量6.45mg/L,S042-含量8.64mg/L,Mg2含量10.10mg/L,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1.3.4天然建筑材料

工程所需砼粗、细骨料可在巴曲河河道内开采,分布较广,储量丰富。

为保护现有植被及当地的生态环境,计划本次所用砼粗、细骨料应与河道疏浚相结合,在河道内清除表层淤积物,经筛洗达到施工规范后可用于本工程。

河道内分布有质地良好的砂砾石层,数量、质量均满足设计要求,平均运距1km。

由于巴沟地区块石料较少,工程所需的块石料可从下游13.50km的料场拉运,该料场储量近2万m3,岩性以砾岩为主,质地坚硬,抗压强度高,块石料数量、质量均满足设计要求,平均运距为13.50km。

1.4工程任务及规模

1.4.1防洪标准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及国家水利部编制的《2013年-2015年全国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方案》的规定,确定巴曲河城区段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堤防属于4级,主要建筑物为4级。

1.4.2工程建设任务

根据实地勘测并结合工程实际及国家水利部编制的《2013年-2015年全国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方案》,确定本河道治理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在充分认识河段水情特点、水势变化规律的前提下,依照《防洪法》和《防洪标准》,采取疏浚和堤防相结合,堤防和护岸相结合,完善防洪体系,同时辅以非工程措施,河道留足行洪宽度,提高河道整体防洪能力,确保工程防洪区在设计洪水标准内(巴曲河城区段20年一遇洪水)不受洪水侵害,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是通过兴建巴曲河河道防洪堤工程并对河道行洪宽度范围内进行疏浚整理,使河段城镇区能抵御20年一遇洪水的袭击。

防洪工程的兴建能较好的起到防洪的作用。

1.4.3工程建设规模

通过现场测量、勘探、调查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拟定了河道治理工程实施的具体方案。

工程共需修建巴曲河堤防总长6857.06m,其中右岸长3553.56m(电站引水口上游段298.30m,下游段3255.26m),左岸长3303.50m;冲沟治理2处;穿堤涵洞2座。

1.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1.5.1工程总体布置

巴曲河堤防按现有河道两岸布设。

巴曲河堤线以恰同公路桥为起点向东两岸布置,总长6857.06m,其中右岸长3553.56m(电站引水口上游段298.30m,下游段3255.26m),左岸长3303.50m;冲沟治理2处;穿堤涵洞2座。

1.5.2堤型选择

堤型选择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根据防洪堤所处位置、堤基地质、建筑材料、施工条件、工程造价等因素综合比较确定,根据工程区地质、地形条件,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在达到防洪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注重生态保护。

河道两岸初步拟定仰斜式浆砌石挡土墙、浆砌石重力式挡土墙、悬臂式钢筋砼挡土墙、绿格网箱堤防四种方案,对上述四种方案进行比较后,根据工程特点,选择最佳方案。

绿格网箱为推荐方案。

1.5.3堤防设计

依据现行规程、规范之规定,防洪堤基础埋深应根据地基土质和冲刷深度计算确定,要求在冲刷线以下0.5—1.0m。

在季节性冻土地区,还应满足冻结深度(同德县城冻深1.45m)的要求。

通过对巴曲河道城区段自然淘刷现状的广泛调查和计算结果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之规定,确定基础埋深为1.6m深(平顺段及凹岸冲刷段)。

堤顶无特殊交通要求,按《堤防工程设计规范》规定,3、4级堤防工程堤顶宽度应大于3.0m,参照现有路面的宽度,考虑防洪抢险、观测、行人的要求,确定设计堤顶宽度最窄处不小于3.5m。

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及堤型方案的确定,巴曲河堤采用蜂巢网箱护坡式断面。

断面采用蜂巢网箱石笼护坡,迎水面坡度1:

1.5,护坡厚度50cm,蜂巢网箱内填充粒径为15—30cm卵石,表层覆盖种植土用于河岸绿化。

网箱基础采用C15F15现浇砼,结构尺寸尺寸为1.0×0.8m,砼抗冻标号为F15,网箱基础埋深1.6m,墙高1.0m,沿河堤方向每20m设置一道永久变形缝,缝宽2cm,缝内填充2cm厚聚乙烯闭孔泡沫板。

堤顶标准设计宽度3.5m,路面为20cm厚泥结碎石路面,迎水面侧设置C20预制钢筋砼栏杆栏,杆高1.0m。

堤身用砂砾石夯填,相对密度不小于0.7。

1.6工程进度计划

根据河段防洪工程总体布局和保护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本着“分期实施,尽快见效”的原则,本工程推荐总工期为17个月。

其中工程准备期1个月,主体工程施工期为13个月(其中冬休期6个月),完建期1个月。

全部工程建设安排分2年实施(总工期17个月),第一年4月开始全面开工,进行临时设施及施工道路的修建,工期为1个月;5—10月主要进行堤防主体工程建设;随后进入冬休期;第二年从5月主要开始绿化种草及相关的完工清场、环保建设等项目施工;至8月底完成所有工程量及资料整理工作,完成工程合同内工程验收。

1.7环境影响评价及水土保持

1.7.1环境影响评价

该工程实施后,将提高同德县城区的防洪能力,保证沿河道两岸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保证现有耕地,交通设施及电厂等运行安全,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地区生态环境。

通过综合治理,改善其自然环境和投资环境,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十分显着。

工程兴建的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这些不利因素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水保措施和环保措施,并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科学管理后可降低其影响程度。

施工结束后,大部分影响即可消除。

综上所述,该工程实施对环境的有利影响是显著的、长久性的,不利影响是局部、临时性的,可通过环境措施可以有效避免,所以从环境角度分析,该工程的兴建是可行的。

1.7.2水土保持

同德县城区依山而建,沟道地形地貌随喜马拉雅地质运动,山脉隆起,高原抬升,形成高山河谷地貌,相对高度达250~460m,山体坡度在300以上。

同德县分布有有机质含量较高的高山草甸土,该种土壤由板岩风化物、坡积物母质发育而成,由于成土时间不长,土壤尚处于年轻的发育阶段,微生物活动较差,化学作用较弱,物理作用较强,土壤基质所形成的胶膜比较原始,土层薄,土层平均厚度50m,最厚可达1m,土壤植被为高寒草甸土、高温灌丛草甸土,植被覆盖度大,次生群落较少。

土层底部的板岩风化物—碎石块是洪水狭带的主要物质。

根据尕干河河道的调查情况,尕干河终年清澈,只有在发生较大洪水时才略现浑浊,根据有关资料,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200t/km2/年。

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0.9万t/年。

属低侵蚀地区。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应做到重点治理与面上治理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配置,充分发挥工程措施之速效性、控制性,以及生物措施的长期性和生态效应,进而彻底根治水土流失,保证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措施安排上以拦挡弃土弃渣工程为主,结合土地整治工程,实施植物措施,建立高效的综合防治体系。

水土保持措施: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新增水土流失的防治,以工程措施为主,建立弃渣场,保证建设过程中弃渣合理堆放,做到渣不出沟,不下河。

对渣面进行整平客土造草地。

具体水土保持措施由土地整治工程和护堤坡面植草工程,管理范围绿化带布设工程等组成。

对临时占用的土地进行覆土还原。

1.8工程投资概算

工程共需修建巴曲河堤防总长6857.06m,其中右岸长3553.56m(电站引水口上游段298.30m,下游段3255.26m),左岸长3303.50m;冲沟治理2处;穿堤涵洞2座。

本次工程完成主要工程量有:

土石方12493m3,砼及钢筋砼2477m3,需水泥743t,钢筋46t;砂子1263m3,砾石2056m3。

耗用劳力:

14821工日。

工程概算总投资:

591.50万元。

1.9结论和建议

项目实施后,可保护城区面积2.8km2,人口1.32万人(含流动人口),固定资产总值1.59亿元。

每年减少洪水损失50万元。

据本阶段的工作,本项目无大的工程地质、环境问题,项目的实施有利于该地区水土保持和环境卫生的改观。

项目的实施有利于该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有利于保障该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

本工程建筑物结构简单,无大的技术问题,项目区建设条件良好,具备近期实施的有利条件。

本项目建议:

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尽快立项,安排实施。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系社会公益性设施。

既是水利基础设施,又是城镇基础设施。

海南自治州同德县处偏远,经济基础薄弱,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地方财政十分拮据,在投资安排上,以国家投资为主,以使工程尽早实施,发挥效益。

2.水文与气象

2.1流域概况

2.1.1自然地理概况

巴曲河是同德县最大的河流,也是黄河上游较大的支流之一。

发源于泽库县甘干山西麓,在泽库县汇集山区河流后,于俄蒙山口进入同德盆地。

巴曲河地表径流行程22km后全部渗漏,形成地表干涸的潜流河25km,在同德牧场以泉水溢出地表,沿途汇集河谷泉水形成集泉河,在同德县班多村入黄河,全长约150km,其同德县境内78.6km,河床宽度25~50m,河道比降为9.24‰。

巴曲河谷地形呈东北~西南走向,南北长,东西宽。

地势东北向西南倾斜,两岸山体高大,山势陡峭,有部分卵石出露,无冲沟发育,山间树木林立,杂草丛生。

中间为沟谷地带,东西宽约为40~60m。

表面土层较薄,厚度约2~3m,其下为卵石、砂砾石层,地下水位较高。

流域内多为草山草滩,植被覆盖较好,雨水调蓄能力较强,径流补给来源以降水和融冰雪补给为主。

水文分析资料以巴滩水文站和《青海省水文手册》为依据,经分析工程处巴曲河多年平均流量为7.92m3/s,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2.57亿m3。

2.1.2气象特征

工程区地处青藏高原,地形条件复杂,属高山峡谷地貌。

气候资源垂直分布明显,热量和降水资源差异显著。

其气候特点概括为光照丰富,太阳辐射强烈,冬不严寒,夏不炎热,四季不明,雨水高度集中,干湿两季分明,冬春季节多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