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校本课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40721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校本课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年级上校本课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年级上校本课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一年级上校本课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一年级上校本课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校本课程.docx

《一年级上校本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校本课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上校本课程.docx

一年级上校本课程

序言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

每个人都应该在历史的倒影中看清自己,“我从哪里来”“我是谁”,只有明白了这些,才能明白“我要到哪里去”。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族教育的圭臬,是一个家庭的门风。

一个人的文明、素养,一个家族的丕振、光昌,无不与家庭的影响、家学的渊源、家风的承继、家教的成果关联。

家训是家教长短得失的体现,是家风的外化,而家教是自然而然、生动活泼、春风化雨地进行的。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

现在人们已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一个人基本素质的形成,家庭的影响作用往往大于学校,童年的熏陶往往重于长大之后。

童年中得到的真切、质朴、诚恳、实在的教育,不知不觉之中,形成了一个人的价值认知与价值底线,形成了一个人从生活习惯到选择趋向,从举止容色到是非标准的基本思路。

而这些集合起来,就是世道人心、风气共识、村规民俗、文化素质。

可见,家风、家教对于形成美好的价值观,其作用是非常大的。

正是基于此,我校2018年大力开展家风传承活动,2019年汇编成我校校本教材,题名为大盘小学校本教材《家风家训篇》。

翻开这本集子,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篇幅中,历数一家家纯朴、严谨、节俭、务实的醇美家风,带我们感受一个个微缩的家风故事。

老一辈人勤劳、质朴、诚实、阳光、深情、善良、奉献,乃至“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等我们传统文化中重视的一些价值观得到讨论与例证说明,文章中写到的细节让人或莞尔或触动,充满真情实感,富有可读性,相信对于弘扬传统美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开卷有益,读者朋友还是自己打开书来欣赏吧!

是为序。

 

章节

第1章《增广贤文》

第2章《三字经》

第3章《弟子规》

第4章《名门家训》

第5章《诚》

 

第一章《增广贤文》

1、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文,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2、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3、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4、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5、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6、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7、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8、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9、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10、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11、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12、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

13、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14、两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

15、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

16、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17、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增广贤文》原文解释

1、用过去的圣贤们的言论,来谆谆教诲你。

择取众多言论编成“增广”,让你多看多听、借鉴古人的教训,指导今天的行为,因为今天是古代的延续。

2、知道自己的想法,就应该了解别人的想法,要拿自己的心与别人的心比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简评: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将心比心,与人为善,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酒要与同好朋友一起喝,诗要念给知书达理的人听。

认识的人这么多,但真正了解、理解达到知心的却没有几个。

简评:

前两句中心是讲志同道合,相互了解才能成为知心朋友。

后两句讲人一生可能认识很多人,但真正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却并不多。

4、人和人的交往不要太深,免得到老产生怨恨之心。

简评:

这个道理是片面的,如果每次见面都像第一次见面一样,心与心之间总是不能亲近,到老了还是没有知心人,是不可能没有遗憾的。

5、离水近能知道鱼的情况,常在山过,能分辨各种鸟的声音。

简评:

经常接触事物,才能透彻地理解、认识这个事物。

6、山溪里的水随着季节常涨常退,不明事理的小人反复无常、变化不定。

简评:

这句话比喻反复无常的小人之心,说明品质不好的人表里不一,容易变化,不可与这种人深交。

7、运气不好时金子可能变成铁,运气到来时铁也可能变成金。

简评:

把握住机遇,就能改变自己,改变人生。

要成大器,就要善于抓住机遇。

8、读书需要下苦功夫,要知道书中字字值千金。

简评:

书中有很多美妙的地方,但如果读书时不注意是难以发现的。

9、对人说话要留有余地,不要一吐为快,不能把心全部交给别人。

想办的事情却没达到目的,没想到会办成的事居然成了。

了解人表面比较容易,了解人了内心和思想却很困难。

简评:

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一种戒备心理,尤其是初识之人,不能敞开心扉,只能谨言慎行地生活。

10、钱财没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千金的是仁义和道德。

简评:

钱财乃身外之物,而仁义道德才是最重要的。

轻财重义,是君子所崇尚的处世之道。

11、水从山上流下滩不是有意的,白云从洞中穿过也是无心的。

12、当初若不是去登高望远,后来怎知东海的浩瀚。

简评:

如果不亲眼看到或亲身经历,就不能清楚地知道一件事情的真相。

13、路途遥远才知道马的力气,相处长了才了解人心。

简评:

此句是讲的人心的好坏需要时间来检验,就像马的优劣需要遥远的路途来检验一样。

14、两个人一条心,日子越过越好;反之则越过越穷,一事无成。

15、一两次接触容易处理好关系,长期在一起关系就难处了。

16、马跑不起来都是因为太瘦、没力气;人不能扬眉吐气就是因为穷。

简评:

这个观点带有片面性,贫穷与富有只是外在的客观条件所致。

17、宽以待人是通晓事理的人,而不通晓事理的愚笨人是不会宽以待人的。

简评:

饶恕别人并不代表你很傻,恰恰是大智若愚,也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大智慧。

 

第二章《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启示:

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启示:

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启示:

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

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

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启示:

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

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启示:

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

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启示:

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启示:

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启示:

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

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启示:

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

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启示: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

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这从两点做起。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第三章《弟子规》

《弟子规》书名解读:

什么叫“弟子”?

弟子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指年幼的孩子,儿童,少年,这可以算是弟子。

还有一个是指学生,在这部书里,这两层意思都有。

但是在古代,是以前一种为主的,因为《弟子规》关注的是比较小的孩子。

什么叫“规”?

“规”即“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

这里是指规则,规矩。

“弟子规”就是指从小必须遵守和养成的规矩。

《弟子规》将孔子老先生教诲(当然也有后代老先生们的)编写成人们的生活规范,凡1080字,共360句,曾经是讲给开蒙的小孩子们的养正宝典,将儒家的五伦大道用最平实的语言和最普通的事例呈现,而着眼于帮助听讲者处理好身边的人际关系。

弟子:

一般有两种意义:

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

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解读: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解读: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上)

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顺父母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解读:

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解读: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

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解读:

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

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解读:

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

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解读:

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

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解读:

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

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第四章名门家训

梁文道说:

"奢华容易,但教养很难"。

教养是一点一滴的积累,比如,父母对于孩子的潜移默化,即所谓的“榜样力量”。

以及通过受教育所获得的关于人格以及心智的建立健全。

谨以此篇献给教育子女路上的父母们

天下第一世家:

中国孔子世家教育子女十训

1、虽然生活贫困,但绝不抱怨自己所生存的环境;

2、即使生活在困境中,母亲依然倾注所有的热情教育子女;

3、越是伟人,越要自我学习与自我感悟;

4、失败也绝不气馁,用顽强的挑战精神武装自己;

5、通过长途旅行考验和锻炼自己;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结交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8、不亲自教授子女,只监督和考察其学习情况;

9、人性的弱点有时反而会成就一代伟人;

10、培养勤学好问的学习习惯。

 

第五章《诚》

1.诚,信也。

——《说文》

诚者自成也。

——《礼记·中庸》

史料记载:

《礼记·中庸》说: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认为“诚”是天的根本属性,努力求诚以达到合乎诚的境界则是为人之道。

又说: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皆依赖于“诚”。

孟子说:

“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离娄》上)。

又说: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尽心》上)。

他认为反省自己,已达到诚的境界,就是最大的快乐。

荀子虽“不求知天”,但也把“诚”看作是进行道德修养的方法和境界。

他说: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荀子·不苟》)。

这里把诚也视为道德政治的准则。

还说“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

诚信小故事

1、《诚信的花朵》

有一个国王因为没有孩子,就想找一位诚实的孩子做王子。

他对前来应招的孩子们说:

“今天给你们一粒种子,三个月后,看谁能给我种出最美丽的花,谁就是王子了。

”三个月过去了,聪明的或伶俐的孩子们捧着一盆盆五彩的花儿,前来参加最后的竞争。

只有一位小孩盆中空空、泪眼涟涟:

“尊敬的国王,我每天辛勤的浇水,细心的施肥,即使睡觉,也把花盆搂在怀里,但是,我却什么也没种出来?

?

”国王听了哈哈大笑:

“诚实的王子呀,你不会种出任何的花草,因为我给你们的,都是炒熟的种子呀!

故事中,孩子靠诚实做了王子。

......

2、《卖火柴的小男孩》

18世纪英国的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

“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儿说道。

“我不买”。

绅士回答说。

说着绅士躲开男孩儿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儿追上来说。

绅士看到躲不开男孩儿,便说:

“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给你换零钱”。

说完男孩儿拿着绅士给的一个英镑快步跑走了,绅士等了很久,男孩儿仍然没有回来,绅士无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绅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说来了一个男孩儿要求面见绅士。

于是男孩儿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儿比卖火柴的男孩儿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烂。

“先生,对不起了,我的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了”“你的哥哥呢?

”绅士道。

“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你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绅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儿的诚信所感动。

“走!

我们去看你的哥哥!

”去了男孩儿的家一看,家里只有两个男孩的继母在招呼受到重伤的男孩儿。

一见绅士,男孩连忙说:

“对不起,我没有给您按时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

”绅士却被男孩的诚信深深打动了。

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儿的亲父母都双亡时,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

3、《郁离子》中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

有个渔夫闻声而致。

商人急忙喊:

“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

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

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

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

富翁说:

“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

”淦夫只得怏怏而去。

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

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

“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

”于是商人淹死了。

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

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

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

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4、美国总统华盛顿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个庄园主的家里。

一天中午,庄园主从外面回来,带回一把锋利的小斧子,随手放在门边,就去做活去了。

正巧,庄园主的儿子看到了这把斧子。

他看着闪闪发光的斧子,十分喜爱,拿在手里左看右看,心想:

这么亮的斧子究竟快不快呢?

他很想试一试。

于是,他带着斧子跑到了樱桃园里。

他选中了一颗细小的樱桃树,学着大人的砍树的样子,举起斧子用力砍下去。

只听得“咔嚓”一声,小树被拦腰砍断了。

男孩一看不好,知道自己闯下了祸,就赶紧跑回家,把斧子放到了原处,躲到他的小屋里,忐忑不安地捧起一本书,装作专心的样子读起来。

几个小时后,庄园主回来了。

当他经过樱桃园时,发现他最心爱的那棵樱桃树被砍断了,顿时大发雷霆。

回到家里,他把果农叫来训斥了一顿,并要他把砍树的人追查出来。

一直躲在屋里的小男孩看到这种情景,心想,如果我不承认,万一错怪了别人,那多不好啊!

但转念又一想,如果去承认了,爸爸要责备我,也许还会打我的。

该怎么办呢?

他坐地床边犹豫了好一会儿,终于大胆地走到了爸爸面前,低着头,红着脸说:

“爸爸,别再追查了,树是我砍的。

”父亲问明了情况,不但没有责备他,还把他搂在怀里,意味深长地说:

“孩子,我为你的诚实而高兴。

要知道,做人首先要诚实这比100棵樱桃树还要宝贵。

”小男孩点点头,把父亲的这些话牢牢记在心上。

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华盛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