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学作业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40044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8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学作业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细胞学作业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细胞学作业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细胞学作业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细胞学作业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胞学作业答案.docx

《细胞学作业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学作业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细胞学作业答案.docx

细胞学作业答案

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问答题:

1、细胞有哪些基本共性?

答:

1.相似的化学组成

2.脂—蛋白体系的生物膜

3.相同的遗传装置

4.一分为二的分裂方式

2、试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有哪些不同的基本特征?

答:

1.真核细胞有核膜,原核细胞无核膜;2.真核细胞有两个以上的染色体,染色体由线状DNA与蛋白质组成,原核细胞的染色体由一个(少数多个)环状DNA分子构成的单个染色体,DNA很少或不与蛋白质结合;3.真核细胞有核仁,原核细胞无核仁;4.真核细胞核糖体沉降系数为80S,原核细胞为70S;5.真核细胞有膜质细胞器,原核无;6.细菌具有裸露的质粒DNA,真核的有线粒体DNA,叶绿体DNA;7.真核细胞的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原核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氨基糖和壁酸;8.真核细胞有细胞骨架,原核无;9.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以有丝分裂为主,原核细胞无丝分裂

3、试比较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

答:

1.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以及其他质体;2动物细胞有中心体,植物细胞中不常见;3.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有一个体积增大与成熟的过程,动物细胞不明显;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分辨率:

能区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

原位杂交:

用标记的核酸探针通过分子杂交确定特异核苷酸序列在染色体上或细胞中的位置的方法

差速离心:

利用不同的离心速度所产生的不同离心力,将各种质量和密度不同的亚细胞组分和各种颗粒分开

放射自显影: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电离射线对乳胶(含AgBr或AgCl)的感光作用,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进行定性、定位以及半定量研究的一种细胞化学技术

二、问答题

1、各类光学显微镜用于观察显微结构时各有何特点(用途)?

答:

1.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

最大分辨率为0.2μm,可以直接用于观察单细胞生物或体外培养细胞

2.相差显微镜:

可以观察未经染色的标本和活细胞显微结构的细节

3.微分干涉显微镜:

不仅可以观察未经染色的标本和活细胞显微结构的细节,还能显示结构的三维立体投影影像。

4.荧光显微镜:

在光镜水平上,对细胞内特异的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以及某些离子等组分进行定性定位研究。

用于研究细胞内物质的吸收、运输、化学物质的分布及定位等。

5.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

可以改变焦点获得一系列不同切面上的细胞图像,经叠加后重构出样品的三维结构。

可用于观察细胞形态,也可以用于细胞内生化成分的定量分析、光密度统计以及细胞形态的测量。

2、电镜制样技术主要有哪些?

各有何适用性?

答:

1.超薄切片技术:

用于透射镜下观察样品内部的超微结构,还可以与放射性同位素自显影、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等技术结合,在超微结构水平上完成蛋白质与核酸等组分的定性、定位和半定量的研究。

2.负染色技术:

能显示经纯化的细胞组分或结构,如线粒体基粒,核糖体甚至病毒的精细结构

3.冷冻蚀刻技术:

主要用于观察膜断裂面上的蛋白质颗粒和膜表面形貌特征

4.电镜三维重构:

适用于分析难以形成三维晶体的膜蛋白以及病毒和蛋白质-核酸复合物等大的复合体的三维结构

5.低温电镜技术:

在电镜三维重构技术基础上发展得到,但更真实展示出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表面与内部的空间结构,具有更高的分辨率

6.扫描电镜技术:

能够得到样品表面的立体图像信息

3、有哪些实验技术可分别对细胞内特异性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进行定位、定性、定量?

答:

1.蛋白质的定位定性:

免疫荧光技术、显微电镜技术;2.核酸定位与定性:

原位杂交;3.蛋白质、核酸定量:

流式细胞术、显微分光光度测定技术;4.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定性、定位和半定量:

放射性同位素自显影。

4、研究细胞内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动态变化涉及哪些实验技术?

答:

1.荧光漂白恢复技术:

使用亲脂性或亲水性的荧光分子,如荧光素等与蛋白质或脂质偶联,用于检测所标记分子在活体细胞表面或细胞内部的运动及其迁移速率;2.单分子技术:

实时观测细胞内单一生物分子运动规律,能够在纳米空间尺度和毫秒时间尺度上精确测量单分子的距离、位置、指向、分布、结构以及各种动态过程;3.酵母双杂交技术:

利用单细胞真核生物酵母在体内分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4.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

检测活细胞内两种蛋白质分子是否直接相互作用;5.反射自显影技术: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电离射线对乳胶(含AgBr或AgCl)的感光作用,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进行定性、定位以及半定量研究的一种细胞化学技术

 

第四章细胞质膜

问答题:

1、膜脂有哪些基本类型?

有哪些运动方式?

答:

1.甘油磷脂;鞘脂;固醇

2.沿膜平面的侧向运动;脂分子围绕轴心的自旋运动;脂分子尾部摆动;双层脂分子间的翻转运动

2、膜蛋白有哪些基本类型?

内在膜蛋白以什么方式与脂双层膜相结合?

答:

1.外在膜蛋白;内在膜蛋白;脂锚定膜蛋白2.靠离子键或其他较弱的键与脂双层膜相结合

3、生物膜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生物膜的不对称性是如何体现的?

答:

1.①膜的流动性,包括膜脂和膜蛋白的流动性②膜的不对称性:

膜脂和膜蛋白在生物膜上呈不对称分布2.同一种膜脂在脂双层中的分布不同;同一种膜蛋白在脂双层中的分布都有特定的方向和拓扑学特征;糖蛋白和糖脂糖基部分均位于细胞质膜的外侧

第5章物质跨膜运输

1、名词解释

载体蛋白:

位于生物膜上能与特定溶质分子结合,通过一系列构象改变介导溶质分子跨膜转运的跨膜蛋白

离子通道:

位于生物膜上不与溶质分子结合,介导无机离子跨膜被动运输的通道

被动运输(协助扩散):

溶质顺着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在膜转运蛋白协助下的跨膜转运方式

ATP驱动泵:

是ATP酶直接利用水解ATP提供的能量,实现离子或小分子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运输

胞吞作用:

细胞通过纸膜内陷形成囊泡,将胞外的生物大分子、颗粒性物质或液体等摄取到细胞内,以维持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

2、问答题

1、试述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与特点。

答:

类型

被转运物质

浓度梯度

膜转运蛋白

细胞代谢供量

转运物质

简单扩散

顺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

不需要

疏水性小分子、不带电荷的极性小分子

被动运输

通道蛋白/载体蛋白

多种极性分子、无机离子及代谢物

主动运输

载体蛋白

需要

多种极性分子、无机离子及代谢物

2、说明Na+-K+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生物学意义。

答:

原理:

在细胞内侧α亚基与Na+结合促进ATP水解,α亚基被磷酸化,引起α亚基构象改变,使得其与Na+亲和度降低与K+亲和力升高,将Na+泵出细胞外,同时与K+结合,使其去磷酸化,α亚基的构象再度发生变化,将K+泵入细胞,完成整个循环。

生物学意义:

①维持细胞膜电位②维持动物细胞渗透平衡③吸收营养

3.试述胞吞作用的类型与功能。

答:

吞噬作用:

原生生物摄取食物,高等多细胞生物清除侵染机体的病原体和衰老和凋亡的细胞

胞饮作用:

完成大分子的跨膜运输,调控细胞对营养物的摄取和质膜构成;,参与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6章线粒体与叶绿体

1、名词解释

电子传递链:

一系列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载体按对电子亲和力逐渐升高的顺序组成的电子传递系统,将来自三羧酸循环的电子传递到O2.

类囊体:

叶绿体内部由内膜衍生出来的封闭的扁平膜囊

原初反应:

光合色素分子被光能激发而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的过程

半自主性细胞器:

指其功能主要受细胞核基因组调控,同时又受到自身基因组的调控的细胞器

2、问答题

1、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动态性的细胞器?

答:

线粒体能够通过运动导致位置和分布的变化;线粒体的大小和形态可能随着细胞生命活动的变化而呈现很大变化;细胞中线粒体有频繁的融合和分裂现象介导线粒体体积和数目的变化。

而叶绿体在光调控下分布和位置处于动态变化中;基质小管介导相互连接;伴随分化和去分化的形态变化;叶绿体分裂导致数目变化

2、试述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及各部分超微结构的特点、功能和标志酶。

答:

外膜

内膜

膜间隙

线粒体基质

特点

蛋白质脂质成分相当;含有孔蛋白;通透性高

蛋白质含量高,缺乏胆脂固醇富含心磷;不透性;膜内折形成嵴,上有基粒;

液态基质含有可溶性酶、底物和辅助因子

富含可溶性蛋白质的胶质;具有稳定PH和渗透压;含三羧酸循环、脂肪酸氧化酶系;线粒体基因表达酶系等以及线粒体DNA、RNA、核糖体;

功能

参与膜磷脂的合成;物质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前初步分解

电子传递、氧化磷酸化的关键场所

催化ATP分子末端磷酸基团转移到AMP上,生成ADP

催化线粒体重要生化反应

标志酶

单胺氧化酶

细胞色素氧化酶

腺苷酸激酶

苹果酸脱氢酶

3、试述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及各部分超微结构的特点、功能。

叶绿体膜

类囊体

叶绿体基质

特点

双层膜;外膜通透性大含有孔蛋白;内膜通透性低,含有很多转运蛋白,选择性透性强

由内膜衍生来的封闭的扁平膜囊,其内的空间称为类囊体腔;分为基质类囊体和基粒类囊体;同一叶绿体全部类囊体之间是一完整的封闭膜囊;类囊体膜富含具有半乳糖的糖脂和极少的磷脂;蛋白质/脂质高;糖脂中的脂肪酸为不饱和的亚麻酸,膜的脂质双分子层流动性大

含有碳同化相关的酶类;可流动,主要成分为蛋白和其他代谢活跃物质;

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是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

功能

细胞质与叶绿体基质的通透屏障,选择性转运大分子进出叶绿体

光合作用中原初反应和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场所

光合作用光合碳同化的场所

第7章细胞质基质与内膜系统

1、名词解释

细胞质基质:

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除去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占据着细胞质膜、细胞核外的细胞内空间的一种高度有序的体系。

内膜系统:

在真核细胞细胞质中,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互关联、由单层膜包被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溶酶体:

动物细胞中由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的囊泡状的在细胞内具有消化作用的细胞器。

2、问答题

1、试述内质网的类型与功能。

答:

根据结构与功能,内质网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1.糙面内质网:

扁平囊状,排列较为整齐,膜表面附有大量核糖体的内质网。

2.光面内质网:

分支管状,形成较为复杂的立体结构,表面没有附着核糖体的内质网。

功能:

1.糙面内质网的主要功能是合成分泌性蛋白质、膜整合蛋白以及细胞器中的可溶性驻留蛋白2.光面内质网主要功能是合成脂质,内质网合成细胞所需包括磷脂和胆固醇在内的几乎全部脂质,其中最主要的磷脂是磷脂酰胆碱3.参与糙面内质网合成的膜蛋白和可溶性脂蛋白在分选之前的修饰与加工4.参与新生多肽链的折叠与组装

2、试述高尔基体的结构特征、标志的细胞化学反应、功能。

答:

结构特征:

高尔基体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是由排列较为整齐的扁平膜囊堆叠而成,膜囊构成高尔基体的主体结构,膜囊多呈弓形或半球形,膜囊周围又有许多大小不等的膜泡结构。

标志的细胞化学反应:

1.嗜锇反应,经锇酸浸染后,高尔基体的顺面膜囊被特异地染色。

2.焦磷酸硫胺素酶(TPP酶)的细胞化学反应:

可特异地显示高尔基反面的1-2层膜囊。

3.胞嘧啶单核苷酸酶(CMP)和酸性磷酸酶的酸性磷酸酶的细胞化学反应:

显示反面膜囊状和反面管状结构4.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磷酸酶(NADP)的细胞化学反应,是线高尔基体中间几层扁平囊的标志反应

功能:

1.主要功能是将内质网合成的多种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与包装,然后分门别类送到细胞特定的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2.大多数蛋白质或膜脂的糖基化修饰和与高尔基体有关的多糖的合成主要发生在高尔基体3,参与蛋白酶的水解和其他加工过程

3、试述蛋白质糖基化的基本类型及生物学意义。

答:

基本类型1.N-连接的糖基化起始于糙面内质网终止于高尔基体的一个由14个糖残基的寡糖链从供体磷酸多萜醇上转移至新生肽链的特定三肽序列的天冬酰胺残基上。

2.O-连接的糖基化在高尔基体中进行的,由不同的糖基转移酶催化,每次加上一个单糖。

生物学意义:

1.糖基化的蛋白质其寡糖链具有促进蛋白质折叠盒增强糖蛋白稳定性的作用2.蛋白质糖基化修饰使不同蛋白质携带不同标志,以利于高尔基体进行分选与包装,同时保证糖蛋白从糙面内质网至高尔基体膜囊转移3.鉴于细胞内一些负责糖链合成与加工的酶类均由严格意义上的管家基因锁编码,这些蛋白质的编码基因被敲除后会导致胚胎死亡。

另外,细胞表面、细胞外基质密集存在的寡糖链,可通过与另一细胞表面的凝集素之间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直接介导细胞间双向通讯,或参与分化,发育多种过程4.多羟基糖侧链还可能影响蛋白质的水溶性及蛋白质所带电荷的性质

4、试述溶酶体的类型、功能与发生。

答:

类型:

根据溶酶体处于完成其生理功能的不同阶段分为:

初级溶酶体:

内容物均一,不含明显颗粒物质,外膜由一层脂蛋白膜围绕。

次级溶酶体:

初级溶酶体与细胞内自噬泡或异噬泡融合形成的进行消化作用的复合体。

残质体:

次级溶酶体内消化后,未被消化的物质残存于溶酶体内形成残质体。

功能:

①清除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及衰老损伤和死亡的细胞②防御功能:

杀死并降解入侵的病毒或细菌③作为细胞内消化“器官”为细胞提供营养④溶酶体参与分泌腺细胞的分泌过程的调节⑤蝌蚪尾巴退化、断奶乳腺的退行性变化导致的程序性死亡的细胞,经吞噬细胞吞噬可由溶酶体消化清除⑥精子的顶体相当于特化的溶酶体,进行顶体反应

发生:

❶依赖M6P(甘露糖-6-磷酸)途径:

溶酶体酶在rER合成并进行N-连接的糖基化,高尔基体形成M-6P信号→被TGN面的M-6P受体识别→形成运输小泡转运到前溶酶体→含M6P溶酶体酶去磷酸化成为成熟的溶酶体酶,M-6P受体返回TGN

→部分含M-6P在TGN末被识别→通过运输小泡直接分泌到细胞外→质膜上存在M6P受体,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将酶送至前溶酶体中,M6P受体返回质膜。

❷不依赖M6P途径(膜蛋白)

溶酶体的膜蛋白就无需M6P化

第8章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1、名词解释

导肽:

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N-端信号序列,指导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蛋白质转移到线粒体,叶绿体以及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中。

翻译后转移:

在细胞质基质游离核糖体上完成多肽链的合成,然后转运至膜围绕的细胞器,或者成为细胞质基质的可溶性驻留蛋白和骨架蛋白。

翻译共转移:

蛋白质合成在游离核糖体上起始之后,由信号肽及其与之结合的SPR引导转移至糙面内质网,然后新生肽边合成边转移到糙面内质网腔或定位在ER膜上,经转运膜泡运至高尔基体加工包装再分选至溶酶体、细胞质膜或分泌到细胞外。

信号识别颗粒:

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的由6种蛋白质和一个7sRNA结合组成的核糖核蛋白复合体,既可以和信号肽和核糖体大亚基结合,又可与内质网上的SRP受体结合

2、问答题

1、何谓分泌性蛋白合成的信号肽假说?

涉及哪些主要因子?

答:

分泌蛋白可能携带N端短信号序列,一旦该序列从核糖体翻译合成,结合因子和蛋白结合,指导其转移到内质网膜,后续翻译过程将在内质网膜上进行。

主要涉及蛋白质N端信号肽、信号识别颗粒,内质网膜上信号识别颗粒受体。

2、试述细胞内膜泡运输的类型及各自的主要功能。

类型

功能

COP॥包被膜泡的装备与运输

介导细胞内顺向运输(ER到CGN(即高尔基体顺面网状结构))

COP।包被膜泡的装备与运输

介导逆向运输:

①高尔基体反面膜囊到高尔基体顺面膜囊②从高尔基体顺面网状区到内质网的膜泡运输

网格蛋白/接头蛋白包被膜泡的装备与运输

这类转运膜泡携带分泌蛋白和质膜蛋白从高尔基体反面管网结构转运至胞内体或溶酶体、黑素体、血小板囊泡和植物细胞液泡的运输;在受体介导的胞吞途径中还负责将物质从细胞表面胞内体转而到溶酶体的运输

3、蛋白质是如何从细胞质基质输入线粒体基质的?

答:

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前体蛋白与胞质蛋白分子伴侣Hsp70结合,并使其保持未折叠或部分折叠状态,其N端具有基质靶向序列,前体蛋白与内外膜接触点附近的输入受体结合,被转运进入输入孔,输入的蛋白进而通过内外膜接触点的输入通道,线粒体基质分子伴侣Hsp70与输入蛋白结合并水解ATP以驱动基质蛋白的输入,输入的基质蛋白其基质靶向序列,在基质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切除,同时Hsp70也从新输入的基质蛋白上释放出来,进而折叠,产生活性构象。

第九章细胞信号转导

1、名词解释

细胞通讯:

一个信号产生细胞发生的信息通过介质(又称配体)传递到另一个靶细胞并与其相应的受体相互作用,然后通过细胞信号转导产生靶细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靶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受体:

位于细胞内或细胞表面上的一类大分子,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从而引起细胞反应,大多数为蛋白质且多为糖蛋白,少数为糖脂或糖蛋白和糖脂的复合物。

分子开关:

可通过激活机制或失活机制精确控制细胞内一系列信号传递的级联反应的在进化上保守胞内蛋白质。

第二信使:

在胞内产生的非蛋白类小分子,通过其浓度变化应答胞外信号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调节细胞内酶和肥酶蛋白的活性,从而在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行使携带和放大信号的功能。

Ras蛋白:

Ras蛋白是原癌基因ras的表达产物,是由19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小的单体基因表达产物,具有GTPase活性,通过结合GTP或GDP呈现活化或失活两种状态的转变从而控制下游蛋白的活性。

2、问答题

1、试述细胞通讯的方式和各自的主要特点。

答:

1.细胞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细胞间通讯,这是多细胞生物普遍采取的通讯方式;可长距离或短距离发挥作用,主要的作用方式为内分泌,旁分泌,通过化学突出传递神经信号以及自分泌2.细胞间接触依赖性通讯,包括细胞--细胞黏着、细胞--基质黏着,细胞间直接接触,无需信号分子的释放通过信号细胞跨膜信号分子与相邻靶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来介导细胞间通讯;3.动物相邻细胞间形成形成间隙连接、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使细胞间相互沟通,通过交换小分子实现代谢偶联或电偶联,从而实现功能调控。

间隙连接除了依赖亲水性通道发挥通讯功能外,还有黏着特异性,间隙连接的通透性可调节,胞间连丝可以通过修饰改变它的结构和运输功能,其介导的细胞间物质运输具有选择性而且可调节

2、试述以cAMP为第二信使的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

答:

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诱发受体构象改变,活化的受体与G蛋白α亚基结合,引发α亚基构象改变致使GDP与G蛋白解离,GTP与G蛋白结合,引发α亚基与βγ亚基解离,与腺苷酸环化酶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从而提高靶细胞的cAMP水平,cAMP作为第二信使激活蛋白激酶A,进而影响信号通路下游事件

3、试述以IP3和DAG为第二信使的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

答:

胞外信号分子与Go或Gq蛋白偶联受体结合,活化的受体与G蛋白α亚基结合,引发α亚基构象改变致使GDP与G蛋白解离,GTP与G蛋白结合,导致α亚基与βγ亚基解离,进而引起质膜上磷脂酶C的β异构体活化,致使质膜上PIP2被水解生成IP3和DAG两个第二信使,IP3在细胞质中扩散,DAG是亲脂性分子锚定在膜上。

IP3刺激内质网内的Ca2+进入细胞质基质,使细胞内Ca2+浓度升高,Ca2+结合钙调蛋白引起细胞反应,DGA激活PKC,活化的PKC进一步使底物蛋白的丝氨酸和苏氨酸残基磷酸化,并可激活Na+/H+交换,引起细胞内PH升高

4、概述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组成、特点及其主要功能。

答:

受体酪氨酸激酶(RTK)是细胞表面一大类重要受体家族,当配体与受体结合,导致受体二聚化,激活受体的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随即引起一系列磷酸化级联反应,终至细胞生理和基因表达的改变。

RTK-Ras信号通路是这类受体所介导的重要信号通路。

其基本模式为:

配体→RTK→接头蛋白→GEF→Ras→Raf(MAPKKK)→MAPKK→MAPK→进入细胞核→其他激酶或基因调控蛋白(转录因子)的磷酸化修饰,对基因表达产生多种效应。

组成:

该受体家族包括7个亚族。

所有的RTK的N端位于细胞外,是配体结合域,C位于细胞内,就有络氨酸激酶结构域,并具有自磷酸化位点。

其胞外配体为可溶性或膜结合的多肽或蛋白类激素。

还有RTK-Ras信号通路中各种因子。

特点:

(1)激活机制为受体之间的二聚化、自磷酸化、活化自身;

(2)没有特定的第二信使,要求信号有特定的结构域;(3)有Ras分子开关的参与;(4)介导下游MAPK的激活

功能:

RTKS信号通路主要参与控制细胞生长、分化过程。

RTK-Ras信号通路具有广泛的功能,包括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促进细胞存活,以及细胞代谢的调节与校正。

5、试述细胞信号的控制机制。

细胞对外界信号作出适度的反应既涉及信号的有效刺激和启动,也依赖于信号的解除与细胞的反应终止。

靶细胞对信号分子的脱敏机制有以下5种方式:

1.受体没收细胞通过配体依赖性的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减少细胞表面可利用的受体的数目。

以网格蛋白/AP包被膜泡形式摄入细胞,形成早期胞内体,受体-配体复合物在晚期胞内体内解离,扣留的受体返回质膜在利用,配体被消化。

2.受体下调:

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受体-配体复合物转移至胞内溶酶体消化降解而不能重新利用。

3.受体失活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使结合配体的受体磷酸化,在通过与胞质抑制蛋白结合而阻断与G蛋白的偶联,这是一种快速使受体脱敏的机制

4.信号蛋白失活致使细胞对信号反应脱敏的原因不在于受体本身,而在与细胞内信号蛋白发生改变,从而使信号级联反应受阻

5.抑制性蛋白受体产生受体结合配体而被激活后,在下游反应中产生抑制性蛋白并形成负反馈环从而降低或阻断信号转导途径

第十章细胞骨架

一、名词解释:

细胞骨架:

位于真核细胞细胞质中的复杂的蛋白纤维网状结构

微丝:

位于真核细胞中的由肌动蛋白组成的直径为7nm的纤维 

微管组织中心:

活的真核细胞内,起始微管成核作用并使之延伸的细胞结构 

驱动蛋白:

驱动蛋白是1985年从鱿鱼的神经元巨大轴突中分离的一种发动机蛋白,能够运载膜性细胞器沿微管向轴突末端运动,能利用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驱动自身及所携带的货物分子沿微管运动的一类马达蛋白,与细胞内物质运输有关。

 

胞质动力蛋白:

位于真核细胞质内,由相对分子质量巨大的蛋白复合物组成,通过水解ATP向细胞质微管负极端运动运送货物

踏车行为:

微丝在体外组装过程中正极由于肌动蛋白亚基的不断增加而延长,而负极由于肌动蛋白亚基去组装而缩短的现象

肌球蛋白:

一类细胞内沿微丝运动通过利用水解ATP提供的能量运输膜性细胞器或大分子复合物的马达蛋白,肌肉主要构成蛋白质之一。

二、问答题:

1、试述微丝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微丝是位于真核细胞中的由肌动蛋白组成的直径为7nm的纤维,其主要结构成分是肌动蛋白,整根微丝在外观上类似于由两股纤维呈右手螺旋盘绕而成,螺距为36nm,在纤维内部,每个机动蛋白单体周围都有4个单体,微丝在结构上具有极性。

功能:

1.细胞内大部分微丝集中分布于质膜下(细胞皮层),和其结合蛋白形成网络结构,维持细胞形状和赋予质膜强度和韧性,有助于维持细胞形状。

细胞的多种运动及膜蛋白的定位等都与皮层内肌动蛋白的溶胶态-凝胶态转化有关。

2.微丝形成微丝束对微绒毛的形态起支撑作用

3.应力纤维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的微丝束结构,包含myosinII、原肌球蛋白、filamin和α-actinin。

在细胞形态发生、细胞分化和组织建成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5.微丝参与细胞迁移、变形运动、胞质环流、细胞吞噬等非肌细胞的活动。

通过微丝装配和解聚以及与其他细胞结构组分相互作用实现。

6.胞质分裂环:

收缩环由大量反向平行排列的微丝组成,收缩环收缩使细胞一分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