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委年度工作总结及来年计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37543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运输委年度工作总结及来年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交通运输委年度工作总结及来年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交通运输委年度工作总结及来年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交通运输委年度工作总结及来年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交通运输委年度工作总结及来年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通运输委年度工作总结及来年计划.docx

《交通运输委年度工作总结及来年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运输委年度工作总结及来年计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交通运输委年度工作总结及来年计划.docx

交通运输委年度工作总结及来年计划

交通运输委年度工作总结及来年计划

一、2013年交通运输工作回顾

2013年是“十二五”发展的中考之年,也是全市交通运输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提升之年。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交通运输部和省交通运输厅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交通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攻坚克难,改革创新,提速提效,2013年市政府7项民生实事工程、市交通委“三思三创”三大行动和“五个提升”52项重点工作全面完成。

交通运输不少重要事项上升到市委市政府层面统筹决策部署,全年有1个议题提交市委常委会审议、7个议题上报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16个议题以市政府专题会议形式协调,13个重要文件以市政府名义下发,刘奇书记、卢子跃市长、王仁洲副市长等市领导共183次对交通运输发展作出重要批示,联系交通重点项目的市四套班子领导也给予了我们大力关心和指导。

回顾过去一年,运输交通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从规模看综合交通,大港口、大路网、大物流齐头并进。

完成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4.96亿吨、1677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9.5%和7%,完成集装箱海铁联运10.5万标箱,同比增长77%,新开行襄阳班列、恢复运行义乌班列。

实现船舶交易市场交易额13.5亿元,安全引航船舶3万艘次。

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30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6.8%,其中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82.6亿元,继续位居全省第一。

全年建成重大公路项目15个,新增高速公路33公里、农村联网公路227公里,穿好高速公路实现建成通车。

深入推进国省道提升工程,17个提升项目改造里程73.6公里。

实施重大铁路项目4个,新增铁路里程65.5公里,杭甬客专建成通车,铁路南站正式投用,货运北环线、北站迁建工程按计划推进。

建成万吨级码头泊位7个,北仑五期集装箱码头、梅山港区3#-5#集装箱码头加快建设,杭甬运河宁波段正式通航。

实施重点前期项目47个,杭州湾大桥杭甬高速连接线开工建设。

交通经济规模保持全市服务业之首,实现交通运输业增加值358亿元,对gdp贡献度达到5.5%,新增行业企业2588家。

全年实现全社会客货运量2.5亿人次、3.5亿吨,铁路客货运量1275万人次、2170万吨,机场旅客吞吐量545万人次、货邮行吞吐量9.5万吨。

四方物流市场完成交易额10.9亿元,平台会员超过1万家。

全市邮政营业场所达到279个,快递法人企业达到163家,交通与邮政合作共建80个农村货运网点和2个乡镇配送中心,初步搭建了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

(二)从品质看民生保障,公共交通、生态建设、安全生产协调发展。

贯彻落实全市治堵工作部署,成功获批第二批国家公交都市试点城市,全市完成公交客运量6.4亿人次,同比增长7%,建成公交枢纽站2个、首末站21个,市区新辟优化公交线路88条、更新公交车540辆,市公交总公司空调车比例达100%,市区公交分担率达到24.8%,同比上升3.4个百分点,名列全胜第一。

完成春运、“十一”等重大节假日旅客发送1470万人次,实现了“安全、平稳、有序”目标。

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更新改造清洁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和集卡车2221辆,营运客车中高级车比重达到76%,营运货车重型车比重达到11%、拖挂比达到1:

1.07,lng船舶进入改造实施阶段,三大节能指标均超额完成市政府要求。

积极推进公路边“三化”和“三改一拆”,新增公路绿化里程260公里,清理沿线垃圾1万余吨,拆除各类违法违章建筑23.7万平方米,整治成效走在全省前列。

全面铺开交通运输18类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深入开展“大排查大整治”、“打非治违”等专项行动,全年组织各类安全质量检查1万多人次,覆盖500多个项目、4000多家企业,全行业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损失同比分别下降19%、17%、13%和21%,各项指标均在可控制范围内。

办理各类信访投诉1929件、1653人次,办结率100%,全行业保持了和谐稳定的发展态势。

(三)从亮点看改革创新,管理政策、管理模式、管理手段持续发力。

开启新一轮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编制、调整和研究工作,项目总数达24个。

不断创新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在全省率先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政府还贷高速公路建设的意见》,组建了事业性质的管理机构,明确了一系列融资保障措施。

全年取得中央、省级补助资金13.8亿元。

组织开展“三江交通杯”优质工程评选,推动“工地、工艺、管理”三个标准化创建,全市交通建设逐步从常规管理转入标准化管理。

启动港口岸线资源集约化利用行动,新增使用沿海岸线1210米,戚家山化工码头成为全省首个港口岸线“腾笼换鸟”项目。

大力实施城市客运管理模式改革,妥善完成全市3124辆出租车营运权到期和市区1143辆个体出租车公司化改造,同步完善一系列配套管理制度,至此市区所有出租车全部纳入公司化管理范围。

正式投用公共自行车系统,一期建成600个网点、投放15000辆自行车。

全面完成甬慈线公交化改造,目前除南三县外已全部实现城区、城镇、镇村公交一体化“三个100%”,全市城乡客运一体化率由65%上升到75%。

首创实施绕城高速浙b车辆半价优惠通行和市区公交1小时优惠换乘,共有超过82.7万车次、2420万人次受益。

持续开展收费公路专项清理,提前停止4个普通公路收费项目,至此全市普通公路收费站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出台史上首个交通经济综合发展政策,下拨扶持资金超过5000万元,在全省首创发布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ncfi)和航运指数。

不断深化行业依法行政,启动3个基层综合执法站所建设试点,首次组织委机关21批63人次赴一线执法执勤。

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开展智慧交通四大平台和市级交通运输综合指挥中心筹建工作,指导申报8项科技成果达到国内先进、1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速预检系统”作为全省首创用于公路治超,全市一类车辆维修企业全部完成质量追溯系统安装。

(四)从作风看自身建设,队伍面貌、行业文明、正风肃纪显著提升。

按照中央、省、市统一部署,在市级部门全面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后利用半年时间、召集9大类对象、召开64次座谈会,征集到有效意见建议125条,在此基础上照镜对标、深挖根源、即查即改,各级领导班子和队伍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群众观念明显增强,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工作效能进一步提高,全年修订完善制度规定82个,减少文件、会议数量4.9%和14.3%,市级预算内单位“三公”支出下降20%。

着力完善管理机构设置,市公路局、运管局、港航局三家单位恢复副局级,市运管局完成参公管理,11个县(市)区分别有9个组建了质监机构、7个成立了前期机构。

大力实施行政审批提速增效,市级审批事项由81项减少到66项,向县(市)区主动放权14项,承诺办理时限压缩率由61%增至67%。

高度重视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开通宁波交通政务微博,发布信息1350条、粉丝数超过1万名,全年共有1678篇报道获省级以上媒体和主流门户网站报道。

积极推进行业文明创建,全市境内7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全部完成改造,“文明礼让斑马线”范围进一步拓展,宁海“快递哥”获评“最美xx人”。

坚持不懈抓好反腐倡廉工作,紧紧抓住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这一龙头,不断加强党风党纪教育,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积极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回头看”,制订完善阳光执法、阳光工程、阳光收费等一系列制度规范,全年开展各类专项检查、考核评议、廉政教育座谈180余次,全系统反腐倡廉形势比较平稳。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面对去年23号强台风“菲特”带来的百年一遇特大洪涝灾害,交通运输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快速反应,靠前指挥,连续作战,共投入应急抢险人员1万人次、各类机械设备2600余台,组织应急货车136辆、运输救灾物资1220吨,6天间实施绕城高速免费通行和市区公交免费乘坐,共有8.8万车次、710万人次受益,为保障城市抗洪救灾和公众安全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交通工会、共青团、妇联、战备、老干部、综治、审计、后勤服务等工作也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工作实现不同程度推进,xx市众志成城抗击洪涝灾害,充分展现了交通人冲锋在前、敢打敢拼的精神风貌;xx市、xx县分别完成城乡客运一体化和甬象线客运班线整合改造,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迈入新阶段;xx市贯彻公交优先战略,一年内公交营运线路总长度增长68%;xx县全力服务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营造了市县两级合力攻坚的良好氛围;xx区积极应用“四新”技术破解工程建设难题;xx区首创推动了普通公路养护标准向城市道路标准的靠拢;xx区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加快推进危化品车辆服务中心和运输专用通道建设;xx区大力开展联合治超和公路边“三化”工作,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交流;大榭开发区投资最高、建设周期最长的大榭第二跨海大桥建成通车;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在公路边“三化”和“三改一拆”上实现新进展,助推了景区整体面貌的提升。

大交通口单位也形成了不少工作亮点,机场与物流园区管委会进一步理顺了体制机制,迎来了新一轮发展契机;杭州湾跨海大桥管理局连续五年获全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考核第一名,宁波邮政管理局正式起步履行工作职责,宁波电信深入推进“光网城市”建设,光纤到户能力实现全市重点乡镇以上100%覆盖;宁波移动客户群全面突破1000万户,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在70%以上;宁波联通正式进军电子商务,在淘宝网开出了第一家直营店铺。

二、2014年交通运输工作要求、目标和任务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起步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

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了宁波全面深化改革的明确要求和具体路径,结合交通运输实际,经历了改革开放35年来的飞速发展,行业中积累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不断凸显,增效益、提品质、强管理的任务不断加重,要打开科学发展新局面,只有也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可能实现。

首先,转变部门职能对我们提出了新任务。

与全会提出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求相比,当前我们在行使政府职能、处理“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关系上,还存在着不少“越位、缺位、错位”的问题,集中体现在该放的没有放手、放开、放彻底,尤其是对资源要素的直接配置还比较多,“弹簧门”、“玻璃门”等隐性壁垒依然存在;该抓的没有完全抓好、抓实、抓到位,尤其是对市场的监管服务还不够有力有效,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建立。

第二,加快转型升级对我们提出了新课题。

转方式、调结构是交通运输行业的大势所趋、发展所需、现实所迫,但从目前情况看,我们的转型升级步伐已略显滞后,集中体现在发展层次还不够高,尤其是交通经济“小、散、弱”状况依然存在,不少低端市场高度饱和,中高端市场服务单一,很难适应市场供求变化带来的冲击;发展质量还不够好,尤其是还没有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行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环节,运输结构、装备水平、管理机制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发展效率还不够优,尤其是行业创新驱动水平比较低,在科技研发、信息化应用、人才培育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第三,破解要素制约对我们提出了新挑战。

随着宁波城市经济战略的深入实施、新型“四化”的全面推进,要求交通运输继续保持适度超前规模,引领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按照全市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交通领域有一大批重大项目要开工、续建和建成,三年总投资接近600亿元,加上现有已建成项目的还本付息,今后一个时期资金保障压力空前巨大;需要的建设用地超过5.5万亩,接近全市到2020年土地规划空间总量的70%,要实现全额保障的难度也非常大。

而像岸线、空域等稀缺资源,如再不合理规划利用,也将成为下步发展的严重制约。

最后,回应群众期待对我们提出了新要求。

这些年来,我们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城际、城市、城乡交通运输服务改善,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安全可靠、经济高效、便捷舒适的出行需求更趋强烈,这也进一步凸显了当前民生交通发展的症结所在,集中体现在不同区域、不同交通方式间的衔接还不够顺畅,公共交通运行还不够高效,安全质量领域还存在不少隐患,对此我们必须不断改进提升服务水平,回应群众关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全面深化改革要求,集中力量加快“综合交通、生态交通、智慧交通、满意交通”建设。

“综合交通”是行业发展的统领,要求我们始终把交通运输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考量,立足“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定位,落实“大交通、大管理、大服务”要求,加快推动各种运输方式统筹发展、协同发展、协调发展;“生态交通”是行业发展的前提,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一底线,按照“统筹、创新、优先”的原则,进一步集约利用资源、控制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引导文明出行,全力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环保的交通运输体系;“智慧交通”是行业发展的引擎,要求我们坚决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握好引领性、经济性和实用性三者关系,加强对科技信息运用的全过程跟踪管理,充分发挥其在促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中的主导作用,实现以“倍增”效率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进程;“满意交通”是行业发展的目的,要求我们始终把群众路线作为根本路线贯穿工作全过程,更加注重把民生理念融入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各个环节,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更加注重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快实现“路好走、走好路,车好乘、乘好车,货好运、运好货”目标,使交通运输发展成果更多更广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基于上述形势判断和发展方向,今年交通运输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工作要求,坚持以提前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为方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快实施“十二五”综合交通系列规划为手段,以作风转变为保障,全力强化综合交通、生态交通、智慧交通、满意交通建设,深化打造国际强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国家级公交都市,为宁波加快实现“两个基本”、建设“四好示范区”当好先行官。

全年主要预期指标:

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28.8亿元,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1.8亿元;实现全社会客运量2.4亿人、货运量3.7亿吨,港口货物吞吐量5.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750万标箱、集装箱海铁联运13万标箱,机场旅客货吞吐量574万人、9.9万吨,完成城市公交客运量6.4亿人,公交出行分担率提高3个百分点;完成交通产业增加值369亿元,同比增长5%;三大节能指标达到市政府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完成5方面15项任务,归纳起来是“五个强化”:

(一)突出“三个重点”,强化交通运输领域改革创新。

以干大事业、谋大发展的勇气和魄力,努力推动交通管理体制、市场监管机制和公共服务机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发展原动力。

一是强化交通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筹推进”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分步实施”的模式,积极探索、完善、提升大交通管理体制。

研究理顺中心城区交通运输管理职能,探索推进交通运输管理新模式。

探索乡镇(街道)交通管理体制,力争在机构设置和管理模式上有所突破。

围绕“整合资源、综合执法”目标,深化综合执法体制研究。

二是强化市场监管机制改革。

启动港口岸线资源有偿使用研究,推动岸线集约化、规范化利用。

推广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引导有条件的县(市)区实施服务外包。

深化联合治超机制研究,探索实施联席会议制度和路面联合执法机制。

加强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研究,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建设投资模式,重点引导社会资本通过bt、股权、债权、基金等方式参与交通设施建设和营运管理,实施公交用地综合开发,同时加大对bt项目的安全质量监管。

三是强化公共服务机制改革。

深化公共交通发展机制研究,整合力量推动“五个优先”。

探索多元化的城乡客运一体化推进机制。

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建立政府与骨干企业“共担共享、联合救援”的应急保障机制。

按照“对等、配套、协调、同步”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在港口、水运和道路运输领域,探索实现市、县审批同权;在路政、航道和工程建设领域,细化市、县分级管理规定,确保各项行政审批权限“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二)坚持“三个引领”,强化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按照适度超前发展原则,启动实施交通重大项目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发挥好规划、港口和网络枢纽的引领作用,巩固提升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一是坚持规划的统筹引领。

对照“531”战略体系和实施进展,开展15个交通规划编制及研究项目,重点完成高速公路网规划、国省道线位规划、县乡公路网规划、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铁路总图规划的调整、修订和修编,完善全方位、立体式的综合交通规划体系。

启动“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思路和杭州湾交通二通道线位研究。

二是坚持港口的龙头引领。

以提升宁波港口服务和竞争优势为目标,努力提供高效、便捷、增值的“一揽子、全方位”物流服务,吸引更多客户选择宁波港中转货物。

深化与全球航运巨头的战略合作,拓展国际中转新路径,发展南北沿海内支线和长江线。

加强与内河港口的战略合作,扩大内河集装箱业务。

积极争取2015年“中国航海日”举办权,增强港口影响力。

大力推广集装箱海铁联运,完成国家级物联网试点建设,优化中西部海铁联运网络布局,提升现行班列运行质量。

加强岸线资源集约化利用,对未开发岸线鼓励新建公用和多用途码头,对违规使用岸线实行专项整治,对老旧码头实施升级改造。

三是坚持网络枢纽的基础引领。

始终把健全集疏运网络和交通综合枢纽作为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重要载体来推动,抓好“四个一批”建设。

“开工一批”,即新开工重大项目12个,重点启动建设三门湾大桥及接线、梅山保税港区多用途码头、梅山港区进港航道、栎社机场三期等项目,力争动工建设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一期。

“推进一批”,即开展重大续建项目30个,重点推进杭州湾跨海大桥杭甬高速连接线、宁波货运北环线等项目,实施国省道提升项目13个,改造里程46.2公里。

“建成一批”,即完成重大在建项目9个,重点建成铁路北站、梅山港区3#-5#集装箱码头、铁路宁波南综合客运枢纽等项目,开通条帚门航道,新增农村联网公路197公里。

“生成一批”,即实施重大前期项目39个,重点做好高速公路石浦连接线、六横公路大桥、穿山港区中宅码头二期等前期工作,探索推进宁波至余慈城际铁路、港口铁路支线、甬金铁路等前期工作。

(三)把握“三个导向”,强化交通运输民生服务保障。

始终把群众期待作为提供优质服务的最大动力,重点把握公交服务、生态文明和安全质量三大导向,不断满足群众需求。

一是把握公交都市发展导向。

按照五年行动计划要求,出台公共交通发展纲要,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政策。

根据轨道交通建设总体时序,做好1号线试运营筹备和启动,构建完成“四位一体”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加快实施公交提速工程,新建公交首末站3个,新辟优化公交线路30条,新增公交车500标台以上,抓紧推进邱隘综合客运枢纽、东部新城综合停车场等前期工作。

探索推行社区巴士、定制公交等形式,完善多层次公交网络服务体系。

深入推动宁海、奉化等地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全市城乡客运一体化率力争突破80%。

巩固深化出租汽车公司化改造成果,强化行业服务质量监管,建成出租汽车服务中心1-2个,全面推出电召服务。

开展第二轮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新增网点100个、投放车辆3000辆,使其加快成为市民换乘接驳和短距离出行的重要选择。

精心组织好春运、“十一”等节假日和重大活动的运输保障任务,着重提升铁路宁波站综合运输服务能力,高效发挥疏运和衔接作用。

探索加大绕城高速通行优惠力度,进一步发挥城市疏堵功能。

二是把握生态文明发展导向。

积极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建设,申报交通运输部绿色循环低碳区域性试点。

加大“建、管、养、运”各领域生态建设力度,新增清洁能源车辆920辆以上,营运客货车单位能耗分别下降0.5%和0.9%,港口单位吞吐量能耗下降2%,实现路面旧料回收率85%、循环利用率50%,甩挂运输试点企业甩挂率达到1:

1.8;持续开展公路边“三化”,建成绿色通道20公里,边坡复绿0.5万平方米。

完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科学性,以实际行动助力全市雾霾治理。

三是把握安全质量发展导向。

完善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增强各类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加快市本级应急指挥中心和市、县两级公路抢险中心建设,提高公路的防灾抗灾设计标准。

深化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严格落实设计双审制,从源头上减少安全隐患、提升质量水平。

推广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加大机械化、智能化、工厂化施工工艺应用,全面推广桥头跳车专项治理。

大力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完成全行业18类1000家以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企业“三项岗位”人员100%持证上岗、其他从业人员100%培训合格后上岗。

大力实施公路边“三改一拆”,重点做好高速公路与普通国省道沿线违法建筑拆除,完成潘火桥下空间区域综合整治。

(四)激发“三个动力”,强化交通经济转型升级。

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按照创新驱动、政策推动、示范带动的要求,不断完善交通经济市场体系。

一是强化创新驱动。

深入推进科技项目全程规范化管理,提高资金补助针对性和项目实施实效性,力争在公路、水路关键技术领域实现国内领先水平2项以上,推广科技应用成果6项以上。

按照全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部署,加快构建智慧交通体系,形成大格局管理模式。

加强宁波四方物流市场与国家物流公共平台的互联互通,积极申报交通运输部创新平台。

大力培育电商物流发展,提高供应链管理服务能力。

二是强化政策推动。

健全完善交通经济发展“1+x”政策体系,高质量编制交通经济发展白皮书和各类运价指数。

助推各地临港物流园区建设,促进港区与物流园区联动发展,引导园区内各类市场主体加强合作。

组织交通物流发展水平评估,召开交通物流发展大会。

抓住杭甬运河通航的历史性契机,逐步培育壮大内河水运市场。

全面深化与邮政合作共建,不断扩大农村物流网点布局。

大力开展“三江交通杯”等奖项评比,营造“以品牌树口碑”的市场氛围。

落实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各级班子成员每人对口联系2家企业,每年深入联系点不少于2次。

三是强化示范带动。

建立交通建设市场信用管理模式,实现对企业信用的动态全过程管理。

实施道路运输行业预警及退出机制,避免市场盲目扩张、恶性竞争。

在全市二类车辆维修企业中全面推广质量追溯系统,进一步整合机动车维修救援网络,提高车辆救援效率。

深化推广驾培行业公车公营模式,试点推行驾培行业统一收费。

持续加大路政、运政、航政管理力度,对“企业、车船、人员”实施全方位监管和惩处。

严格落实《宁波船舶引航管理办法》和《宁波引航服务规范》,阳光高效开展引航服务。

充实交通运输协会力量,进一步发挥好第三方桥梁纽带作用。

(五)完善“三个机制”,强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从干部考核、文明创建、党风廉政三个机制入手,努力打造一支有定力、有毅力、有执行力的干部队伍。

一是完善干部队伍考核机制。

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启动公务员“岗位对责、绩效对账”考核,严格考核结果运用。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探索能上能下的干部动态管理机制,促使能者上、不胜任者调整岗位。

积极推进干部轮岗交流工作。

选取3所高校开展全方位合作,充实交通引才和实习基地。

二是完善行业文明创建机制。

开启新一轮行政执法规范化三年行动,推动执法程序、人员管理、装备水平、文化建设的持续提升。

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推进基层党建,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指挥力和凝聚力。

强化“主动发声、主动引导”的宣传理念,更加注重在主题选取、形式选择、角度定位上下功夫,提高社会舆论的引导和应对能力。

在重大应急宣传中实行统一指挥、统一应对,形成“一盘棋”的格局。

全力开展第四轮文明城市创建“决战年”行动,以实际面貌的改善取信于民。

三是完善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

加大对调查研究、文风会风、“三公”支出的规范控制,确保全年“三公”经费下降10%。

坚持党风廉政与中心工作“两手抓,两手硬”,健全新一轮交通特色五年惩防体系建设,完善高危领域风险排控机制,探索实施“制度+科技+阳光”的风险防控模式,扩大经济责任审计覆盖面,加大“正风肃纪”专项督查力度。

要完成上述任务,重点采取4方面工作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