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精练即学即练专题试题1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35122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精练即学即练专题试题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精练即学即练专题试题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精练即学即练专题试题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精练即学即练专题试题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精练即学即练专题试题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精练即学即练专题试题12.docx

《高考语文精练即学即练专题试题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精练即学即练专题试题1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精练即学即练专题试题12.docx

高考语文精练即学即练专题试题12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2010·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周维城传

(清)张惠言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侯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侯奉调,余去富阳。

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徙杭州,世为贾,有资。

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

重章富家子,骤贫,抑郁无聊,益跅弛①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

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得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

十余岁,父既卒,学贾。

晨有老人过肆②,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

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

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去少顷,即又至。

母脱③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

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绕膝盘旋,呼“阿母”不已,声悲慕如婴儿。

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

其子孙逮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

……丰贾致富,有子三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

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

尝有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

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

高傅占言曰:

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义,然丰尝曰:

“吾愧吴翁、焦翁。

”吴翁者,徽州人,贾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嘿④置其户中,不使知也。

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

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

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水息,资遣之归。

三百金立罄。

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

丰又尝言:

“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选自《茗柯文二编》卷下,有删节)

【注】①跅(tuò)弛:

放荡,不守规矩。

②肆:

店铺。

③脱:

偶尔。

④嘿(mò):

悄悄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及属稿          属:

撰写

B.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具:

完备

C.遂大困,寻死富阳寻:

不久

D.挟三百金之富阳贾贾:

商人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需要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A、B、C三项均符合原文意思;D项“贾”解释做名词“商人”在文中讲不通,在本句中应该解释为动词“做生意”。

答案:

D

2.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周维城美好德行的一组是(  )

①引父足怀中以卧 ②立许字以女 ③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 ④丰贾致富,有子三人 ⑤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 ⑥拯一人者与一金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能力层级为C。

解答本题要把握住选择标准,即题干中“全部体现周维城美好德行的一组”。

①③两句表现周维城对父母的孝敬,能体现其美好德行;⑤表现了周维城待人心胸宽广,为人善良的美好德行。

所以选择B项。

②④两句介绍他的娶妻与子女情况,不是写其德行。

⑥不是周维城的事迹,而是江宁焦翁。

也可用排除法,凡是带②③⑥的选项可以排除。

答案:

B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维城祖上世代住在杭州从商,有了些资产,但到了他父亲一代,因遭火灾,家道衰落。

B.周维城自幼遭受磨难,但乐善好施,对父母富有孝心,是一位秉礼守义的商人。

C.文章结尾部分引用周维城感佩吴翁、焦翁的话,目的是使周维城的形象更加丰满。

D.文章最后一句表明,作者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社会,感叹民间并不缺少仁义之士。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

解答本题要审准题干,找出“不正确的一项”,从原文“其先绍兴人,徙杭州,世为贾”可以看出周维城祖上并非世代住在杭州,而是迁徙到杭州的,所以A项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

A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水息,资遣之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句顺。

(1)题翻译时要注意“传”是动词,为其作传的意思;“遗”是动词留给的意思。

(2)题翻译时要注意“肆”“饮食”“俟”“资”“遣”的翻译。

肆,是名词,店铺;饮食,在句中是动词,供给饮食的意思;俟,翻译成等待;资,是动词,资助;遣,为动词,遣送,在这里可翻译成安排回家。

答案:

(1)所以为他作了传,以便留给后来修志的人(作参考)。

(2)前后几天救了若干人,(并)留在店铺中供他们吃喝,等到洪水平息,资助安排他们回家。

【参考译文】

嘉庆元年,我游历富阳县,县令恽君请我撰写整理富阳的县志,还没来得及起草,恽君就奉命调任,我也离开了富阳。

富阳县的高傅占是个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他给我非常全面具体地讲了周维城的事情,所以为周维城作了传,以便留给后来修撰县志的人。

周丰,字维城,他的祖先是绍兴人,后来迁徙到杭州,世代都是商人,有钱财。

父亲名叫周重章,因火灾毁坏了他的家,流浪到富阳居住下来。

周重章是富家子弟,突然贫困,心情压抑烦闷,更加放荡不羁,不过问家中的生计,于是极端困顿,不久死于富阳。

周丰幼年时,每当天气寒冷,父亲半夜从外面回来,又没有地方可以得到吃的东西,他就总是拉过父亲的脚抱在怀里来睡觉。

十多岁,父亲已经死了,他学着做生意。

一天早晨,有位老人路过他的店铺,和他交谈,认为他奇异出众,立刻把女儿许配给他。

周丰侍奉母亲,母亲起身、坐下或走路,他常常事先弄明白母亲想要怎样;母亲的饮食他一定要亲眼看过,然后才送到母亲面前。

事务虽然繁重,他一定会时时到母亲房里看望问候才离开,离开一会儿,就又回到母亲身边察视。

母亲偶有不如意,或者坐着不说话,周丰十分害怕,那心神不安的样子像是无处容身,围着母亲的身边走来走去,不停地呼喊“阿母”,声音悲切依恋像婴儿那样。

看到母亲的脸色和悦了,才非常欢喜;又呆很长时间,然后再退下去。

那些(在周丰在世时)赶上见到过他的子孙们,说他上床将要睡着时,一定会呼唤“阿母”,快要醒来时,又像这样,大概是(成了习惯)不知不觉地就这样了。

……周丰做生意发了财,有三个儿子、六个孙子,周丰八十四岁去世。

周丰在乡里能施行他的恩德,有长者(宽厚的)行为。

曾有个和他一起做生意的人要回家乡去,周丰已经资助了他旅途费用,后来有人检点那人的行李,发现有周丰店铺里的货物,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周丰。

周丰赶紧叮嘱把货物像原来那样收藏不动,告诫不要把这事传出去。

那合伙做生意的人来了,周丰像以前一样对待他。

高傅占说:

富阳人大多称赞周丰能够施舍他人,见义勇为,可是周丰曾经说:

“我比不上吴翁和焦翁。

”吴翁是徽州人,在富阳做生意。

每到年终,他夜里怀揣着金钱走街过巷,看见贫寒的人家,就默默地把钱放在门洞里,不让别人知道。

焦翁是江宁人,带了三百两银子到富阳做买卖。

当时洪水暴发,焦翁急忙呼喊打渔的人,说能救起一个人的就给他一两银子。

前后几天救了若干人,(并)留在店铺中供他们吃喝,等到洪水平息,资助安排他们回家。

三百两银子很快就用完了。

这两位老翁,如今拿他们来询问富阳人,谁也不知道他们。

周丰又曾说过:

“我这辈子感激岳父了解我。

呜呼!

街市里巷的平民中间,原本不缺少有德行的君子啊!

 

第一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板块一 基础训练

考点一 一词多义

1.下列各句中“安”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风雨不动安如山

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B.然后得一夕安寝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既来之,则安之

D.欲安所归乎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解析:

A项“安”分别译为“安稳”“安全”;B项“安”分别译为“安逸”“安抚”;C项“安”分别译为“养生”“使……安定”;D项“安”均译为“哪里”。

答案:

D

2.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蜀之鄙有二僧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孔子鄙其小器D.鄙人不胜感激

解析:

B项与例句均为“庸俗,浅陋”;A项为“边疆,边远的地方”;C项为“轻视”;D项为自谦之词。

答案:

B

3.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中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B.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解析:

B项与例句均为“爱惜”“吝惜”;A项为“喜欢”“爱好”;C项为“爱慕”“欣赏”;D项为“对人或物的感情很深”。

答案:

B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③④各不同D.①②③④都相同

解析:

①确实;②确实;③如果,果真;④如果,果真。

答案:

A

5.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

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解析:

①应为“朝见”“朝拜”;②为“朝廷”;③为“竟然”;④为“竟然”。

答案:

B

考点二 古今异义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B.不然,籍何以至此

C.所以遣将守关者

D.再拜献大王足下

解析:

A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C所以:

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D再拜:

古义,拜两拜,表示敬重;今义,再拜一次。

答案:

B

7.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凌万顷之茫然

B.徘徊于斗牛之间

C.诵明月之诗

D.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解析:

A项古今意义分别为“浩荡渺远的样子”“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B项分别为“星宿名,指斗宿和牛宿”“一种娱乐活动”。

D项分别为“白茫茫的水汽”“二十四节气之一”。

答案:

C

8.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吾羞,不忍为之下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C.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D.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解析:

A项古义:

不能容忍;今义:

感情上过不去。

B项古义:

父母和兄弟;今义:

指和自己有血亲和姻亲的人。

C项古义:

公开扬言;今义:

宣传号召的文告。

答案:

D

9.下面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问征夫以前路  B.极娱游于暇日

C.海运则将徙于南冥D.则告诉不许

解析:

A征夫:

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人。

C海运:

古义,海动;今义,海洋上的运输。

D告诉:

古义,申诉(苦衷);今义,使人知道。

答案:

B

10.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

A.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俯不足以畜妻子

D.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解析:

A项中“恒心”古义指“永久的善心”,今义指“长久不变的意志”;C项中“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丈夫的配偶”;D项中“无伤”古义指“没有关系、不要紧”,今义指“没有伤口”。

答案:

B

考点三 通假字

11.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爱:

喜爱、爱好

B.既来之,则安之安:

使……安定

C.将军身被坚执锐被:

穿着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

加倍

解析:

D项“倍”通“背”,背弃、背叛。

答案:

D

12.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张良出,要项伯要:

需要

B.淡妆浓抹总相宜宜:

合适、适宜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遗:

赠送、给予

D.作《师说》以贻之贻:

送给

解析:

A项,“要”通“邀”,邀请。

答案:

A

13.下列句中加点字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B.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C.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

D.阴虚则内热

解析:

C项,“内”通“纳”,交纳;A朝廷内部;B在家里;D内心或内脏。

答案:

C

14.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最后一个“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B.君何以知燕王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解析:

C项,“知”通“智”;A知道,懂得;B了解;D主持,掌管。

答案:

C

15.从下列句子中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B.至莫夜月明

C.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解析:

此题考查实词的通假现象。

A项中“不”通“否”;B项中“莫”通“暮”;C项中“得”通“德”,感激;D项无通假字。

答案:

D

考点四 偏义复词

16.下列加点的词全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B.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

审谛之,短小,黑赤色

C.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孰与君少长

D.怀怒末发,休祲降于天

斟酌损益,尽进忠言,则攸之、依允之任也

解析:

A出入:

偏义复词,进入,“出”是衬字;崩殂:

偏义复词,“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B饥穰:

偏义复词,荒年,“穰”是衬字;审谛:

不是偏义复词,仔细观察。

C往来:

是偏义复词,去,离开,“来”是衬字;少长:

不是偏义复词,年少与年长。

D休祲:

不是偏义复词,休,好的征兆,祲,凶兆;损益:

不是偏义复词,减损、增加。

答案:

D

17.下列加点词不全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昼夜勤作息

B.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C.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D.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

解析:

A异同:

不同,“同”是衬字;作息:

义在“作”,劳作,“息”是衬字。

B国家:

义在“国”,“家”是衬字;远近:

义在“远”,“近”是衬字。

C死生:

义在“死”,“生”是衬字;父兄:

义在“兄”,“父”是衬字;D浅深:

义在“深”,“浅”是衬字;中间:

不是偏义复词,中间夹杂。

答案:

D

板块二 能力提升

一、(2011·上杭一中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芋老人传

周 容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

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

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

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

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

“他日不忘老人芋也。

”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

“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香而甘也!

”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

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

“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

”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

“何向者之香而甘也!

”老人前曰:

“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

“老人知道者!

”厚资而遣之。

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就:

参加

B.谓老人与相国有旧旧:

老交情

C.厚资而遣之资:

赏赐

D.相国遽惊谢曰谢:

道谢

解析:

谢,谢罪。

答案:

D

【参考译文】

芋老人,他是慈水县祝家渡人。

儿子出外当佣工赚钱,自己和老妻住在渡口边。

有一天,有位书生在他家屋檐下躲雨,衣袖单薄而且都湿透了,身影非常瘦弱憔悴。

芋老人请他进屋里坐坐,(闲聊中)知道对方刚到郡城参加童生考试回来。

芋老人略懂诗书,和书生聊得很久,就叫老妻煮芋头拿来请书生吃,书生吃光了满满的一碗,再为他盛了一碗,书生吃得肚子饱饱的。

笑着说:

“我以后一定不会忘记老人家您请吃芋头的恩情啊!

”雨停了后,书生就告别离开。

十多年后,书生因为科举考试名列前茅,当了宰相。

偶尔一次,他吩咐厨师煮芋头给他吃,他放下手中的筷子感叹说:

“为什么从前祝家渡那老人家的芋头是那么香,那么甜呢!

”于是就派人去找那渡口边的老夫妇,用车马载他们来。

当地郡县的官员听到这事情之后,都以为老人和宰相有旧交情,纷纷邀请芋老夫妇来见面,和他们行平等的礼节,芋老人的儿子也不再到外面当佣工赚钱了。

到京城后,宰相慰劳他们说:

“我一直忘不了老人家您以前请的那顿芋头,今天还想再麻烦您妻子为我煮一次芋头呢!

”不久,芋老妻煮好芋头端给宰相吃,宰相吃了吃,也放下手中的筷子说:

“为什么从前吃的芋头就那么香,那么甜呢!

”芋老人走上前说:

“还是同样的芋头啊!

从前芋头之所以那么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么两样,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

从前,相公您从郡城出来,走了几十里路,又被雨淋得湿透了,(又饿又冷),吃东西是不会挑剔的。

现在您的厨房多的是精美的食物,又有在朝廷上分得皇帝赏赐的膳食,大摆酒席,列鼎而食,哪里还吃得出芋头的甘甜呢?

老人话没说完,宰相赶紧向他谢罪说:

“老人家您真是个明白道理的人啊!

”宰相就优厚地赏赐芋老人,派人护送他回去,于是芋老人的名声大为显扬。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赵襄子围于晋阳,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左右曰:

“晋阳之难,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

”襄子曰:

“晋阳之围,寡人社稷危,国家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唯赫不失君臣之礼。

”故赏一人,而天下为忠之臣者莫不愿忠于其君。

此赏少而劝善者众也。

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曰:

“子之誉日闻吾耳,察子之事,田野芜,仓廪虚,囹圄实。

子以奸事我者也。

”乃烹之。

齐以此三十二岁道路不拾遗。

此刑省奸禁者也。

秦穆公出游而车败,右服失马,野人得之。

穆公追而及之岐山之阳,野人方屠而食之。

穆公曰:

“夫食骏马之肉,而不旋饮酒者,伤人。

吾恐其伤汝等。

”遍饮而去之。

处一年,与晋惠公为韩之战,晋师围穆公之车,梁由靡扣穆公之骖,获之。

食马肉者三百余人,皆出死为穆公战于车下,遂克晋,虏惠公以归。

此用约而为德者也。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赏少而劝善者众也劝:

劝告

B.社稷危,国家殆殆:

危险

C.子以奸事我者也事:

侍奉

D.穆公追而及之岐山之阳阳:

南面

解析:

劝:

勉励。

答案:

A

【参考译文】

赵襄子被围困在晋阳,解围之后奖励有功人员五人,高赫列为首功。

左右的人说:

“晋阳被围之难中,高赫没有大功,现在却得了头赏,这是为什么?

”赵襄子说:

“晋阳被围,我们社稷危险,群臣没有人不存在骄恣轻慢的心情的,只有高赫没有失去君臣的礼节。

”因此赏赐一人,天下尽忠之臣,没有不愿意忠于他的国君的。

这就是赏赐虽少却可以勉励很多为善的人。

齐威王设置大鼎于厅堂之中,一一列举无盐县令的罪状时说:

“赞誉你的话一天天传到我的耳朵里,考察你的政绩,田野荒芜,仓库空虚,监狱满满的,你用奸谋来对待我。

”于是便把他烹了。

齐国从此三十二年间,在道路上没有人拾取丢的东西。

这是刑罚少却可以禁止奸邪的例子。

秦穆公到外地出游而车子坏了,右边驾车的一匹马跑丢了,被野人捉住。

穆公一直追到岐山的南面,野人正在煮马肉吃。

穆公说:

“吃了马肉,如果不快点喝些酒的话,有伤身体。

我担心伤了你们大家。

”让野人全部饮了酒,穆公才离开。

过了一年,秦穆公与晋惠公在韩原发生战斗。

晋军包围了穆公的车子,晋大夫梁由靡牵着穆公车的骖马,即将捉住穆公。

吃马肉的三百多人,都出死力在车下为穆公拼杀。

于是战胜了晋军,又俘虏了晋惠公回去。

这是给予俭约而能成为大德的例子。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郗超与谢玄不善。

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唾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唯超曰:

“是必济事。

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以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世说新语·识鉴》)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郗超与谢玄不善 善:

善良

B.又虎视淮阴矣阴:

北面

C.容必能立勋容:

或许,表推测语气

D.元功既举举:

提拔

解析:

A项可以运用“成语印证法”,联系成语“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来理解,其中“善”是“友好”之意。

B项“阴”涉及古代文化知识,古代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淮是淮河,故“阴”指“南面”。

在这里与“淮”组成一个地名。

C项正确。

D项可以联系语境,运用“语境推断法”进行推断,“举”用在“元功”(大功)之后,应为“告成”。

答案:

C

【参考译文】

郗超与谢玄不友好。

苻坚将要侵犯晋国,在像狼一样吞噬了梁岐之后,又像虎一样盯住了淮阴。

当朝中讨论派谢玄向北讨伐的事时,大臣中间很有不同的看法。

只有郗超说:

“这个人北伐一定成功。

曾经我和他同在桓温府做事时,见他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即使是平民也得到适合他们的工作。

由此推论,任用他一定能使他立功。

”北伐大功告成,当时人们都感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推重他不因为个人爱憎而抹杀别人的优点。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

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

“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

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

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

欲赴他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

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

”楚王曰:

“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

”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史记·滑稽列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徒揭空笼,造诈成辞  揭:

揭开

B.去我飞亡 去:

前往

C.痛吾两主使不通 使:

D.叩头受罪大王罪:

惩罚

解析:

此题考查根据语境判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可根据词典中的多个义项,用“代入检验法”选义。

A揭:

举;B去:

离开;C使:

使者。

答案:

D

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①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

②齐王使臣来献鹄

B.①是不信而欺吾王也

②齐王有信士若此哉

C.①去我飞亡

②欲赴他国奔亡

D.①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

②痛吾两主使不通。

故来服过

解析:

此题考查多义实词的辨析能力,亦可采用“代入检验法”选义。

A“使”均为“派、派遣”;B“信”均为“诚实”;C“亡”均为“跑掉”;D“故”分别为“缘故”和“所以”。

答案:

D

3.对下面加点词的活用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道飞其鹄(名词活用作动词)

B.造诈成辞(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C.出而饮之(使动用法)

D.财倍鹄在也(名词活用作动词)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活用的判断能力。

答此题可采用“语法分析推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