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文献名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729604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文献名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文献名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文献名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文献名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文献名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文献名称.docx

《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文献名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文献名称.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文献名称.docx

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文献名称

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组员:

吴佳曦、张雯辉、郭志新、李耀睿、刘汉飞、王伦、张振斌

膜分离技术在近20年发展迅速,其应用已从早期的脱盐发展到化工、轻丄、石油、冶金、电子、纺织、食品、医药等工业废水、废气的处理,原材料及产品的回收与分离和生产高纯水等,是适应当代新产业发展的重要高新技术。

膜分离技术不但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同时正在成为解决能源、资源和环境污染问题的a要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基础。

膜分离是借助于膜,在某种推动力的作用下,利用流体中各组分对膜的渗透速率的差别而实现组分分离的过程。

u前常见的膜分离过程可分为以下儿种,电渗析(ElectrodialysisrED)、反渗透(Reverseosmosis,RO)、微滤(Microfiltration»

MF)、超滤(Ultrafiltration»UF)、纳滤(Nanofiltration>UF)和液膜分离等。

膜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能耗低、无相变、操作简便、无二次污染、分离产物易于回收、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在水处理领域具有相当的技术优势,是现代分离技术中一种效率较高的分离手段。

在环境过程中膜分离技术以其独特的作用而被广泛用于水的净化与纯化过程中。

下面分类介绍一下膜分离技术的研究现状。

1电渗析技术研究现状(刘汉飞)

电渗析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渗透性(与膜电荷相反的离子透过膜,相同的离子则被膜截留),使溶液中的离子作定向移动以达到脱除或a集电解质的膜分离操作。

它可使电解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溶液的浓缩、淡化、精制和提纯。

电渗析技术普遍应用于食品生化行业以及废水处理。

下面分类对这儿方面的应用现状做一介绍。

1.1电渗透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利用电渗析技术对酱油进行脱盐处理,可以制得低盐酱油并基本保持酱油原有风味,但要损失一部分作为酱油指标的氨基酸态氮和有机酸等有效成分,从而将酱油的含盐量降低。

但国内尚无这方面的报导,刘贤杰等釆用电渗析技术进行了酱油脱盐的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

原酱油食盐含量194%,经电渗析处理后,酱油含量降至约9%,食盐以外的有效成分也有一些被除去,比较明显的是作为酱油品质指标的氨基酸态氮,有约8%的损失。

酱油风味大致不变,证明了电渗析对酱油的脱盐是切实可行的分离方法。

另外在竹笋、菊糖生产中也有应用。

1.2电渗析技术在生化行业中的研究应用

XuTW⑴等使用山聚乙烯制成的偶极细胞膜来生产柠檬酸钠。

这个过程是通过实验室里有效面积为20cn?

的偶极薄膜来测试的。

基于偶极阳离子薄膜的结构,在离子交换和离子转移的方面对不同的硫酸钠和柠檬酸钠浓缩物的表现进行比较和讨论。

结果说明,在其操作中,从能ft的消耗,效率和酸浓度的角度来看,硫酸钠和柠檬酸钠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25-L5M和0.5J.0M。

13电渗析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叶微微等采用国产离子交换膜研究了釆用电渗析法脱盐回收废液中的苹果酸,及其对苹果酸废液脱盐的工艺条件。

将废液pH调至4.0,工作电流11A下循环脱盐2h,脱盐率达99%以上,含Na+H82img/L的废液脱盐至含Na+42.88mg/L.其中L•苹果酸损失1&94%,基本达到分离要求,表明了电渗析对苹果酸废液的脱盐是切实可行的。

唐艳等采用电渗析法处理氨氮废水,对丄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得到工艺参数。

电渗析电圧为55V,进水流量为245,氨氮废水进水电导率为2920ps/cm,氨氮浓度为534・59mg/L。

出水室浓水和淡水各占19%和81%,浓水和淡水的电导率分别为14000ps/cm和11.8ps/cm,氨氮含量分别为2700mg/L和I3.ng/Lo该电渗析装置处理后的氨氮废水达到排放标准,可以满足回用要求。

1.4膜污染问题得研究

ChristopheCasademont⑵等研究证明利用脉冲磁场在电渗析过程中防止离子交换膜的污染和提高电渗析效率的可行性。

ChristopheCasademont等测试一种新的细胞结构和研究脉冲磁场在防止污染时的效果和电渗析参数。

结果表明,和别的方法比较,将脉冲磁场耦合到高浓度的分离料液中,可以提高去矿物质率,同时并没有发现膜的污染和失活。

ChristopheCasademont等的研究也表明了,将脉冲磁场结合到经典电渗析装置中,可以减少矿物污染,并且在酸性条件下还能降低蛋白污染。

2反渗透膜技术研究现状(郭志新)

反渗透是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地透过溶剂(通常是水)而截留离子物质的性质,以膜两侧静压差为推动力,克服溶剂的渗透压,是溶剂通过反渗透膜而实现

对液体混合物进行分离的过程。

U前对于反渗透膜的研究主要着重于增加膜水通量,膜的机理模拟研究,减轻膜污染,以及降低处理能耗。

2.1反渗透膜功能层研究

对于复合膜来说,渗透通ft和截留率主要取决于其表面的一层超薄分离层,所以针对优化超薄分离层性能的研究一直以来就是热点,然而山于其朋度太小(通常小于200nn"很难对其进行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tl前,有学者另辟蹊径,利用石英微天平等仪器定量研究了水在这一超薄层中的溶解、吸附行为,以及水分子吸附时所带来的机械压力。

他们发现超薄功能层具有相当大的自山体积对于水在其中的吸附和传输非常有利。

JeongBI等研制的沸石•聚酰胺新型超薄复合反渗透膜在传统复合膜的基础上乂具备了分子筛的独特功能(可控的亲水性、电荷密度和孔结构,优良的抗菌性能以及更髙的化学、热力学和机械稳定性),可以使水分子优先通过超亲水的分子筛纳米孔,同时截留率基本保持不变。

Sanchuan

Yu⑷等研究通过MPD和CFIC的界面聚合制成的薄膜复合材料尼龙•尿烷海水反渗透膜的性能SanchuanYu等做了很多尝试,如利用混合的交联剂,选择不同MPD溶解性和扩散性的有机溶剂,改变有机的CFIC的温度,改变固化条件和后处理等。

导致膜的通水量和脱盐率是通过人工海水的渗透实验来确定的;化学成分和表层的亲水性是通过XPS(光电子能谱)和接触角得到的。

SanchuanYu研究结果表明,在维持膜的选择性稳定或提高的同时,薄膜复合型膜的渗透性有效的增加了。

改善后的膜的水通量在海水脱盐时明显变大了,同时维持很奇的脱盐率。

尼龙•尿烷海水反渗透膜的最优反渗透性能是在于拥有一个具有某一交联剂选择性的表层和一个相对疏水的表面。

2.2反渗透膜分离机理模拟

山于实验技术方面的困难,通常人们很难从原子水平上搞清楚其微观结构,以及水分子和离子渗透过膜的机理,这就使得聚合物单体化学结构的选择或是聚合过程的优化变得有些盲U,所以有学者将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应用到了反渗透膜的研究中。

Harde"】等则通过一种新型的基于分子动力学的方法,模拟了间苯二胺和均苯三屮酰氯两种典型单体之间的界面聚合反应,以及水分子在所生成分离层中的渗透过程,最后得出的扩散系数和渗透通量的理论值与实验结果具有相同的数量级。

2.3反渗透膜污染

膜污染一直以来就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它影响着膜的稳定运行和出水水质,并将缩短膜的使用寿命,因此被认为是制约膜技术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

U前,人们在研制和开发新型反渗透膜的同时,也对膜污染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并不断寻找解决办法。

有学者发现浓差极化与胶体污染物在反渗透膜表面沉积这两种常见的现象之间存在一种偶合作用,并且可以通过利用那些不易于沉积的胶体颗粒作为“移动搅拌器"来减少污染,提高反渗透膜在脱盐方面的性能。

山微生物在膜面生长造成的反渗透膜污染现象很普遍,它会使水分子渗透过膜所需要的压力急剧上升,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一些常用的生物杀伤剂,例如活性氯、臭氧以及紫外线灭菌等方法得以解决,但是频繁的化学洗涤乂会降低膜的使用寿命,并给系统中引入一些灭菌副产物,例如臭氧处理富澳盐废水的过程中产生的渙酸盐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环境保护署列为一种致癌物。

所以需要针对各自的实际1W况选择最优的预处理过程。

无机盐也是一类很重要的污染物,对于这方面机理的研究也很多,主要集中在考察错流流率和压力等操作参数,以及膜孔隙率和粗糙度等对无机盐在膜表面结晶的影响,然而也有少数学者认为污染过程还会受到膜组件的儿何构型以及膜材料等因素的影响。

膜剖析(membraneautopsy)是寻找膜污染成因的一种常用方法,它通过分析污染后的膜元件,寻找污染的原因及其机理,当污染过程很复杂而乂对其缺乏了解时,这项技术就显得非常有效。

MoMmedou⑹等通过膜剖析对一套老旧的反渗透膜组件的污染过程进行了研究,评佔了它的膜老化程度,最终使得膜组件的再生变得可能。

除了实验考察膜污染过程的研究之外,许多学者还从理论的角度全面分析了反渗透膜过程中出现的污染问题OHoek'^l等通过模拟一个大型反渗透装置的运行过程,研究了传质动力学.膜污染以及反渗透技术中的丄程放大问题。

他们所建立的模型为更加深入地研究大型反渗透过程提供了有力工具。

另外,他们还指出利用一些新颖的监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反渗透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有利于全面和综合的研究反渗透系统。

2.4反渗透膜系统能耗

U前,相对于其他传统的化工分离技术,反渗透膜技术在能耗方面仍然具有

很大的优势,Madaeni同等研究发现,在食品加工业中,与传统的蒸发工艺相比,通过反渗透膜浓缩果汁中糖分的能耗被大幅度的降低;除此之外,反渗透膜分离过程也避免了因为加热蒸发所导致的糖分损失。

脱盐作为反渗透膜技术的传统应用领域,如何降低能耗一直备受关注。

虽然提高反渗透系统能量利用效率是减轻反渗透大规模利用带来的能源压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另辟蹊径,将可再生能源引入反渗透系统。

U前,已经有人提出以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反渗透系统的供能源,并且已经对实施这种构想的基本原则.装置设计、设备安装、数学模型计算以及经济可行性等方面做了分。

3微滤和超滤技术研究现状(张振斌.王伦)

低压膜微滤(MF)和超滤(UF)上要用于饮用水净化和工业废水处理。

超滤所用

的膜为非对称膜,其表面活性分离层平均孔径约为10-200A,能够截留分子量为500以上的大分子与胶体微粒,所用操作压差在0・l・0・5MPa。

原料液在压差作用下,其中溶剂透过膜上的微孔流到膜的低限侧,为透过液,大分子物质或胶体微粒被膜截留,不能透过膜,从而实现原料液中大分子物质与胶体物质和溶剂的分离。

微滤所用的膜为微孔膜,平均孔径0・02・10冲,能够截留直径0.05J0冲的微粒或分子量大于100万的面分子物质,操作压差一般为0.01〜0・2MPa。

原料液在圧差作用下,其中水(溶剂)透过膜上的微孔流到膜的低压侧,为透过液,大于膜孔的微粒被截留,从而实现原料液中的微粒与溶剂的分离。

微滤过程对微粒的截留机理是筛分作用,决定膜的分离效果是膜的物理结构,孔的形状和大小。

下面介绍一下微滤和超滤技术在水处理工艺中的应用进展。

3.1饮用水净化复合工艺

近年来,有些地区饮用水源受到污染,微量污染物含量超标,传统的饮用水净化技术已经不能满足要求。

通过不同的预处理方武(如混凝、砂滤、生物氧化、臭氧氧化等),并结合MF/UF工艺,通常能有效去除原水中主要的污染物,同时缓解膜污染。

PorkM等研究了饮用水处理过程中混凝对后续UF的影响,并建议根据原水的特点选取合适的膜,并投加适量的混凝剂,可以有效去除原水中的胶体物质和有害污染物。

对于实际水厂,Pork等建议使用自动控制投加混凝剂装置。

在饮用水净化UF1:

艺前端设置快速生物膜过滤单元,也可以去除进水中的天然有机物,减轻膜污染。

Huck等研究了不同的空床接触时间(5、10、15min)

对后续UF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延长空床接触时间能降低原水中的浊度,使

UF膜的不可逆污染减轻。

山于生物膜过滤工艺不采用絮凝或者臭氧预处理,经济成本下降,比较适于中小水厂。

3.2去除病毒

病«是在饮用水处理中受到广泛关注的污染物,山于其体积非常小,在某些悄况下(例如膜老化或者损坏)容易穿透MF/UF膜。

随着膜技术在饮用水领域的不断推广应用,不少学者对MF/UF匚艺中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和截留效果进行了研究。

利用酶可以与特定病毒相结合的特点,根据电流强度与病毒数量成正比的原理,SoussanZI等开发了一种新的在线检测MF和UF过程中病毒数量的方法。

通过这种新的检测方法发现,膜过滤过程中跨膜压差的波动会引起病毒截留率的变化。

针对陶瓷微滤膜对病毒截留效果较差的问题,Shirasakif"等将混凝作为前处理再结合陶瓷膜过滤去除病毒。

该研究选用了饮用水中常见的诺瓦克病«,以生物性状上无害、可用于大规模培养的诺瓦克病毒重组体作为研究替代品。

结果表明,混凝剂的品种和投量对后续重组病毒的截留量有很大的影响,投加1.08ing/L的PAC对病毒的去除率可达到99.99%。

3.3工业废水的处理与回用

工业废水的一大特点是含有大量有用的物质,如果通过适当的手段加以回收利用,可以缓解日益严峻的资源危机。

气态膜分离技术适于回收工业废水中可挥发的有机物,具有低能耗、不产生二次污染物等优点。

WuU2】等利用气态膜分离技术代替传统的氧化、生物降解丄艺处理氤化物废水,»化物以气态的形式透过膜在另一侧被S集回收。

丙烯月青废水首先在4(rC、pH=12・0的条件下进行砂滤,然后在409、pH=5的条件下进行气态膜分离,并以10%的氢氧化钠作吸收剂,对鼠化物的回收率达到87.1%:

同时,膜污染在预过滤和氢氧化钠清洗条件下得到了有效控制。

关于超滤膜和微滤膜的研制和污染方面,B・K・Nandi【W等人利用陶瓷复合膜来制造稳定的,低成本的微滤膜。

介绍了利用高岭上和一些低成本的材料(石英、碳酸钠、碳酸钙、硼酸钠等)来制取这种稳定的低成本的介孔薄膜。

实验这个过程的温度是850・100(rC,而不是通常制造无机膜嚅烧结温度llOO^Co这些膜被铸造成圆盘型(直径52.5mm,4.5mm疗),用TGA(热®量分析法)ARD(X射线

衍射)$EM(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这些膜,来评估最高烧结温度对膜结构,孔隙度和机械完整性的影响。

孔径大小及其分布.孔隙率、平均孔径大小的膜随着渗透实验和水和空气进行了模拟研究了膜的性能。

平均孔径的膜发现增加从550纳米至IJ810纳米之间当烧结从850弋温度上升到1000。

6然而■随着温度升高到lOOO'C从850OC■膜孔隙度减少(从42%降至33%),拉伸强度提高了。

膜的抗腐蚀性随着温度的改变并没有变化。

EJavier"1等分别研究了三种膜在切向过滤实验设备中处理软木加工废水的效果。

F・JavierBenitez等研究的三种膜分别是孔径为0・65pm和0.1的微滤膜和分子量上限为300千道尔顿的超滤膜。

三种膜的透水率分别是86024&769L/(h・nV・bar)。

影响膜渗透参数的因素如跨膜压差,料液流量,温度,不同膜的性质,不同膜的效率和操作条件通过确定儿个评估去除排放的污染物总量的参数:

COD.254nm吸光度,单宇含量,以及常在排放污水中被选作代表不同有机物污染的色花。

依据操作条件的响应保留系数值,有以下排序:

色花酸>254nm吸光度>单宇含>>CODo总体来说,BIO-300K膜在20€,QF=5・3L/H,

TMP=L8bar的条件下去除效果最好。

最后,评价了膜污染状况,各个膜的响应机制建立起来通过将实验数据拟合各种文献中报道的膜污染模型。

SSMADAENI何通过疏水性聚偏氟乙烯0.22微米(GVHP)微过滤(MF)的膜,研究了大乳胶(1屮n)对金的小微的(50nm)的胶体悬浮液的影响。

金溶胶,通过膜过滤或不乳胶悬浮进行预过滤。

对膜表面形成滤饼的特性不仅取决于在饲料中粒子的固有属性,但也山混合物的性质而定。

山于组合的效果,溶胶的形成型对其性质具有影响。

这可能是山于大粒径之间的空隙,可以山小粒径的颗粒来填充。

这些在不同粒径之间的各种组合,使溶胶表现出不同的电阻。

该组合效应及形成的溶胶型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

微滤过程中产生的污垢是非常严重的。

事先向小颗粒悬浮颗粒的分离微滤大溶胶,可以减少阻力,减少污染。

JankncchJ⑹等人对使用高分子聚合微滤/超滤膜处理工业切削油进行了研究。

试验中使用了14种不同的膜,代表了8种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疏水性,膜孔径在1-800nm之间。

对于不同的样品膜渗透压从1.6到939Lm-2h-1bar-1不等,同时除油率在3.42%和99.99%之间。

结果表明膜孔径和接触角度对这两个值基本没影响,然而一个有趣的对比出现在个别膜的毛细管压力上。

对这种现象的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在膜表面形成了油膜。

4液膜分离技术研究现状(吴佳李《睿)

液膜分离技术是二十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是一项新兴的高效、快速、节能的新型分离技术,和固体膜相比,液膜具有选择性高、传质面积大、通量大及传质速率高等明显的技术特色,因此,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的普遍关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近年来,在广泛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液膜分离技术在湿法冶金、石油化工、环境保护.气体分离、有机物分离、生物制品分离与生物医学等领域中,已显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4.1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无机阴、阳离子和种类繁多的有机物,特别是有些有毒物对水质影响极大,废水的处理实质上也是一类从稀溶液中回收特定溶质的问题,乳状液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用乳状液膜法除去物质的方法大多是形成W/O/W型乳状液膜进行分离,将废水与膜内相含有特定试剂微小液滴的液膜接触,液膜是山碳氢化合物溶剂、表面活性剂和某些添加剂组成的。

4.L1无机物废水的处理

乳状液膜技术在分离a集其他无机离子方面也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在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国内有关乳状液膜分离S集无机离子的研究也有很多报道,如李玉萍等采用乳状液膜不同的体系分别分离富集、测定痕量的银、铅、锢等,效果显著。

4・1・2有机物废水的处理

来自焦化、石油炼制、合成树脂等生产过程中的含酚废水和洗染工业所产生的含醋酸废水等,其中含有毒性较大的有机物。

酚是一类毒害性很强的物质,对含酚废水的处理国内外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处理方法很多,U前对于低浓度的含酚废水(酚质量浓度100~200mg/L)多采用生化法处理;对于高浓度的含酚废水(酚质量浓度200-2000mg/L)多采用溶剂萃取法:

而乳状液膜法适用于高浓度和低浓度含酚废水。

4.2桂类混合物及其他气体分离

一些物理化学性质相近的炷类化合物用常规的蒸懈法和萃取法分离,既成本

高乂难以达到分离要求。

采用液膜法进行分离具有简便、快速和奇效等特点。

一般待分离的炷类混合物为有机相,膜相为水相膜。

研究者现已对分离苯•正己烷.

屮苯•庚烷、正己烷■苯屮苯、乙烷-庚烷、正己烷■环己烷、庚烷•乙烯等混合体系进行了成功的实验。

Ward和Robb使用亚神酸钠的饱和碳酸氢絶溶液渗透的多孔醋酸纤维素薄膜,从O2/CO2混合气体中去除C02,分离系数髙达4100,亚神酸钠的存在使

C02的渗透率增加了3倍,并且NdAsO2很稳定,使这一优a性能可以长期保持。

4.3金属离子的分离

ZhongqiRent'll等,利用一种新的液膜技术,基于表面更新理论并结合纤维膜萃取,液膜渗透及其他液膜过程研究了中空纤维更新液膜。

从煤油HC1体系中,提取CUSOZD2EHPA的结果显示中空纤维更新液膜分离过程很稳定。

在整个过程中液膜能够持续更新,有机液滴和水相的直接接触提供了很大的质比表面积。

这些效应可以显著降低腔侧的传质阻力。

山于料液相的水层扩散是速率控制步骤,料液相和有机相混合物流经腔侧时的传质速率比接收相和有机相之间的要高。

传质总系数随着流动速率和有机相中D.EHPA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料液相中铜离子初始浓度降低而增加。

传质总系数也随着料液相中PH值得增大而增加,并且在PH为4.44时达到最大值。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W/0体积比范ffl即20:

1~30:

1・与中空纤维支撑液膜相比,中空纤维更新液膜分离过程有较高的传质速率。

中空纤维液膜分离过程的数学模型是基于表面更新理论建立起来的。

模拟结果也很好的吻合了在研究条件下得出的实验数据。

其它液膜新技术介绍。

Lid岡介绍了双酚A液膜技术。

双酚A是一种在连续流动液液萃取和液膜萃取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连续流动液膜萃取技术。

流速、液膜洛剂和供体和受体的pH这些有关系的参数都得到了完善。

以二氯屮烷和经过浓缩40分钟,浓缩200倍的浓度为50pgL-l的双酚A,为液膜相。

这个技术主要的优点是它提供了比较高地浓缩因子,并且在液膜相的选择性上具有自山性,而且液膜的具有长时间的稳定性,大大降低了有机物的消耗量,尤其是浓度为0.05inLmin-1时,并可以用于全部自动化操作,还可以联结各种各样的检测器。

Liu""'等以二氯甲烷液膜和磺酰K类除草剂的研究为例对连续流动膜进行

阐述。

一个a集值超过1000的元素是用这种技术将10杯一屮基矶浓缩120分钟得到的。

其缺点是在支撑型液膜进行操作时有少数的有机溶剂会被液膜排斥。

在这个连续流动膜萃取模型中儿乎所有的溶剂都适用于常用的溶液萃取,并且,液膜的使用寿命也不再是一个问题。

此外,液膜法也适用于处理其它金属离子,如Hg"、Cd^\Fe*、稀土等。

5纳滤等其它膜分离技术研究现状(张雯辉)

纳滤(Nnnofiltraliom简称NF)是介于反渗透(RO)和超滤(UF)之间的一种膜分离技术,是日前世界水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纳滤膜对溶质的截留性能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之间。

R0膜儿乎对所有的溶质都有很高的脱除率,但NF膜只对特定的溶质具有髙脱除率。

其孔径范围在纳米级,一般在1~2nm,纳滤膜通常表面荷负电,对不同电荷和不同价态的离子具有相应不同的Donann电位[1],纳滤膜的孔径和表面特征决定了其独特的性能;纳滤膜属于压力驱动膜,可在很低的操作压力下高效地脱除有毒有害物质,同时有效地保留水中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从结构上看,纳滤膜大多数是山化学组成不同的表层分离层和支撑层组成的复合型膜。

5.1纳滤膜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纳滤技术对纺织工业废水有很好的适用性,可有效去除色度、高浓度有机碳、

COD及各种染料等。

CapM绚等用纳滤膜回收丝绸厂废水中的丝胶蛋0(分子大小10^25kDa),废水依次用微滤、离心过滤技术将线胶从其它杂质中分离出来,然后用纳滤膜(NF-90lOODa)回收丝胶蛋Cb回收率达94%~95%。

山于丝胶蛋白与膜的相互作用以及丝胶蛋0的浓缩极化致使纳滤膜膜通量下降70%~75%,釆mNaOH溶液进行化学清洗,膜通量可最少恢复83%。

Sahinkayal'"等对牛仔布纺织废水的回用进行了研究,该废水先经过活性污泥反应器,水中COD及色度去除效果明显,但水质达不到回用标准,在后续工艺加入纳滤过程加以处理。

结果表明,COD去除率达80%-100%,出水电导率山8mS/cm降至1.98-2.67mS/cm,色度低于10度(钳■钻色度法),水质达到回用标准,出水膜通量与初通量相比下降了45%,且浓缩极化是膜通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自然水体中存在的合成药物对人类的危害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部分药物

浓度较高(如:

酮洛芬、二氢氯睡、双氯芬、卡马西平等),对人类及水生物健康影响严重。

Radjenovi'22]等对井水、常规饮用水、NF和RO脱盐水处理厂的浓水等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