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规划和方案的区别.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727869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享规划和方案的区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分享规划和方案的区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分享规划和方案的区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分享规划和方案的区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分享规划和方案的区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享规划和方案的区别.docx

《分享规划和方案的区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享规划和方案的区别.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享规划和方案的区别.docx

分享规划和方案的区别

FEB2019//PREPAREDBYDAVIDSMITH

第一章规划概述

1.1规划背景

黄河河口三角洲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之间,是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改道夺大清河后入海流路不断变迁而发展形成的,一般指以宁海为顶点,北起徒骇河口,南至支脉河口,面积约6000多km2的扇形地区。

黄河水少沙多,河口海洋动力相对较弱,不能将进入河口的泥沙全部输送到外海,致使河口长期处于淤积、延伸、摆动、改道的频繁变化状态。

入海流路的不断变迁,不但对黄河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产生影响,而且对河口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由于受河流、海洋、陆地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动力系统的共同作用,黄河河口三角洲是多种物质、能量体系交汇的界面,加之成陆时间较短,植被与土壤发育年轻,使该地区又具有生态脆弱的特点。

黄河河口地区北靠京津塘,南连山东半岛,是环渤海经济区和黄河经济带的结合部,也是海陆连接东北和中原两大经济区的重要通道,区内石油、土地、海洋等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人民治黄以来,随着河口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石油工业的发展,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黄河河口的治理和开发。

自1950年以来,先后进行了三次有计划地人工改道,修建了防洪工程,初步形成了防洪工程体系,黄河三角洲沿海地区陆续兴建了防潮工程,初步形成了以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为主体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工程体系,河口治理开发对减轻黄河下游河道淤积、保障黄河下游防洪防凌安全、减少风暴潮灾害以及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黄河河口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黄河河口仍然是多泥沙河口,河口淤积延伸对黄河下游河道的防洪减淤产生不利的反馈影响;二是现行清水沟流路防洪工程不完善,防御洪水能力低;三是防潮工程体系不健全,风暴潮灾害威胁严重;四是当地水资源短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污染和浪费严重;五是在生态胁迫和干扰影响下,生态失衡问题尚未得到控制;六是河口管理涉及多个管理主体,各个管理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不适应黄河河口治理形势的需要。

长期以来,水利、石油以及地方等部门对黄河河口治理开发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和规划等工作,先后提出了《黄河入海流路规划报告》、《黄河入海流路治理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等一系列相关研究成果。

1997年按照水利部的安排,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了黄河河口治理规划,2000年提出了《黄河河口治理规划报告》,2001年开展了黄河河口泥沙问题研究工作。

近年来以石油天然气开采和石油化工为主导的石油工业迅速发展,带动了河口地区其他行业的蓬勃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黄河河口综合治理开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为加快河口地区治理步伐和协调河口治理开发的管理,2004年,根据水利部安排和专家建议,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对《黄河河口治理规划》(2000年版)进行修订。

1.2规划内容

1.2.1规划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国家新时期治水方针、《水法》和《防洪法》,全面落实《黄河河口管理办法》,正确处理黄河河口治理、生态环境保护、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河口治理要遵循黄河三角洲的自然演变规律,以保障黄河下游防洪安全为前提,以黄河河口生态良性维持为基础,充分发挥三角洲地区的资源优势,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河口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服从河口治理的总体布局,并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从战略高度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分期实施,谋求黄河下游的长治久安并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2规划范围和水平年

1、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山东省东营市全部、滨州市部分地区及河口三角洲浅海海域,陆域面积8300km2,浅海海域面积约5300km2。

黄河河口地区水资源利用和保护规划范围为东营市全部,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范围主要为现代黄河三角洲,防潮规划范围为河口三角洲潮河河口~支脉河河口岸段。

2、规划水平年

现状水平年为2008年,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备用入海流路规划远景展望50年以上。

黄河河口地区水资源利用和保护规划与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相协调,规划水平年2020年,展望2030年。

1.2.3规划目标

本次黄河河口综合治理规划全面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和国家新时期的治水方针,充分遵循黄河三角洲自然演变规律,以保障黄河下游防洪安全为前提,以黄河河口生态良性维持为基础,并考虑河口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规划目标,主要为:

1、规划目标

控制入海流路淤积延伸速率和河床抬高速率,充分利用入海流路行河潜力,相对稳定流路,河口河段达到防御设防流量洪水的能力,保障河口地区防洪安全。

以黄河河口自然保护区淡水湿地需水、河口洄游鱼类需水和入海生态基流保证为重点,优化配置水资源,黄河正常来水年份保证利津断面非汛期最小生态流量,黄河干流区水质达到Ⅲ类,对河口自然保护区淡水湿地进行修复,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对自然保护区湿地进行相机补水,建立河口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促进河口湿地生态良性维持。

合理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强化节水,进一步开源,通过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供水,有效缓解东营市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按照50年一遇标准基本建成黄河河口三角洲防潮工程体系。

建立符合黄河河口实际的黄河河口综合治理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入海流路管理。

2、远景展望

有计划地科学使用清水沟、刁口河、马新河等入海流路,合理使用海域容沙空间,充分利用南水北调西线入黄水量和海洋动力,有效控制河口淤积延伸对下游河道淤积的不利影响。

在流域水资源配置条件改善的同时,增加入海水量的保证程度,改善黄河三角洲和近海海域的生态状况,三角洲生态系统健康得到明显修复,逐步实现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利用。

通过南水北调东线三期工程供水,基本解决东营市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

1.2.4总体布局

根据黄河下游防洪减淤总体部署和河口三角洲综合开发对河口治理的要求,对黄河河口综合治理总体布局如下:

在黄河河口三角洲地区,选择清水沟、刁口河、马新河及十八户流路作为今后黄河的入海流路;按照10000m3/s防洪标准进行清水沟流路防洪工程建设;建成黄河河口三角洲防潮工程体系;优化黄河生态用水配置,优先满足河道基流及保护区湿地生态用水,逐步满足河口海域生态需水,逐步恢复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实现河口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持;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通过节约、开源、保护、优化等综合措施,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建设提供水资源保障;认真落实《黄河河口管理办法》,依法加强河口综合治理及备用流路的管理。

1.2.5规划主要内容

1.2.5.1黄河河口入海流路规划

在黄河河口三角洲地区选择清水沟、刁口河、马新河及十八户流路作为今后黄河的入海流路,规划期主要使用清水沟流路行河,并尽可能保持稳定和维持较长期使用,进行刁口河湿地生态补水,清水沟流路行河完成后优先启用刁口河备用入海流路,马新河和十八户作为远景可能的备用流路,加强多条流路同时行河方案研究。

清水沟流路继续使用清8汊河,清8汊河行河至西河口以下10000m3/s水位12m时改走北汊,北汊行河至西河口10000m3/s水位12m时改走1996年前行河的清水沟流路原河道。

1、入海流路选择

黄河河口入海流路安排综合考虑黄河入海流路的历史状况、三角洲海域特性及河口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遵循黄河河口淤积、延伸、摆动、改道的演变规律,以保障黄河下游防洪安全为前提,以黄河河口生态良性维持为基础,充分发挥三角洲地区的资源优势,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选择清水沟、刁口河、马新河及十八户流路作为今后黄河河口的入海流路,规划期主要使用清水沟流路,并尽可能保持稳定和维持较长期使用,进行刁口河流路生态调水;清水沟流路行河完成后,优先启用刁口河备用入海流路;马新河和十八户作为远景可能的备用流路。

2、行河方式

本次规划根据黄河河口多泥沙的特点,考虑黄河下游河道防洪减淤、河口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互动关系,推荐相对稳定的行河方式。

规划近期主要使用清水沟流路,同时进行刁口河流路的生态调水,并加强对同时行河方式的深入研究。

3、入海流路改道控制条件

本次规划根据目前情况进一步研究了改道的控制条件,同时,考虑10000m3/s洪水出现机遇小,提出了中常洪水改道的控制水位,即西河口5000m3/s流量相应的水位不超过11m。

4、河口地区岸线利用规划

河口地区岸线利用主要方式有桥梁、码头、取水口、跨河电(光)缆、油气管道、油田等。

河口地区岸线利用程度较低,目前河口地区岸线利用主要集中在临近城市的河段及油田附近。

本次规划河口地区岸线利用规划范围主要包括清水沟、刁口河、马新河、十八户流路的河道岸线。

规划岸线划分如下:

清水沟流路河口河段,岸线区域位于国家级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属海洋海岸湿地类型,保护对象为原生性湿地生态系统及珍禽,划定为岸线保护区;刁口河作为近期备用入海流路,为有效保护黄河入海通道,保护入海流路现有堤防和主槽过洪能力,划分为岸线保护区;马新河、十八户流路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高,为有效保护黄河入海通道,同时不对河口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制约,划分为岸线控制利用区。

岸线保护区是指对流域防洪安全、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及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保护等至关重要而禁止开发利用的岸线区;是国家和省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自然文化遗产等)、重要水源地等所在的河段,或因岸线开发利用对防洪和生态保护有重要影响的河段。

岸线控制利用区是指因开发利用岸线资源对防洪安全、河流生态保护存在一定风险,或开发利用程度已较高,进一步开发利用对防洪、供水和河流生态安全等造成一定影响,而需要控制开发利用程度的岸线区段。

岸线控制利用区要加强对开发利用活动的指导和管理,有控制、有条件地合理适度开发。

1.2.5.2清水沟流路防洪工程规划

按照设防标准,对目前堤防高度、强度不能满足规划水平年设防标准的堤段予以加高加固,对险工进行改建加固,结合挖河疏浚淤背加固堤防,对清7断面以上河段加强河道整治工程建设,稳定河势,维持中水河槽,加强防洪非工程措施和工程管理。

1、堤防工程

堤防工程规划范围为左岸自利津四段以下,右岸自垦利二十一户以下,主要包括堤防加高帮宽、堤防加固及其他防浪林、堤顶硬化、堤防防汛屋及排水沟、植树种草等附属工程。

2、险工工程

规划对4处工程高度、坡度达不到设计标准的坝垛进行改建加固,总长3101m,坝垛23道。

不再安排新建险工。

3、控导工程

控导工程规划范围自中古店以下。

在河口51km长(前左断面~清7断面附近)的整治河段内,规划布设控导工程12处,工程总长30.46km,坝垛293道。

4、其他工程措施

(1)挖河疏浚

近期治理期间挖河疏浚的主要目标是:

通过挖河,减轻河口河段主河槽的淤积,同时,利用挖河泥沙,加固堤防、淤滩改土。

(2)改北汊

由目前清8汊河改为北汊的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引河开挖(改汊点布置在清6至清7断面之间)、导流、截流工程等。

由于改走北汊仍有一段时间,届时还应以改汊前的河势等具体情况完善。

1.2.5.3黄河河口地区防潮规划意见

本次规划仅对河口地区防潮工程布局提出了总体意见。

防潮规划布局要与入海流路布局相衔接,根据已明确的入海流路布局,考虑目前黄河南岸十八户流路已修建完成防潮堤的实际情况,本次防潮规划主要意见是:

采用刁口河流路完全开敞、马新河流路半开敞、十八户维持现状作为防潮工程总体布局方案。

刁口河、马新河流路的口门预留宽度原则上与现行清水沟流路的口门宽度一致。

此外,在堤线布局中考虑以下意见:

1、充分利用现有防潮工程。

2、工程布置要考虑海岸蚀退的影响,加强对油田、水产养殖和盐田的保护。

3、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不进行工程布置。

4、堤线布置要尽量与河流、较大潮沟垂直或接近垂直,避免顺堤行潮、顺堤行河。

1.2.5.4水资源利用保护规划

1、水资源可利用量

东营市水资源量包括当地水资源量和客水资源量(主要来自黄河、南水北调东线水及小清河、支脉河)。

2020年东营市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3.64亿m3,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12.24亿m3,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89.7%;2030年东营市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5.40亿m3,其中地表水14.00亿m3,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90.9%。

2、规划水平年需水量

本次规划在对地区经济发展提出调整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重点预测了东营市基于强化节水的需水方案。

①国民经济社会需水量

不计河口地区自然生态需水量,基准年、2020年和2030年东营市国民经济多年平均需水量(1956年~2000年系列)分别为12.62亿m3、14.46亿m3和15.01亿m3。

②河口地区自然生态需水

河口地区自然生态需水包括黄河三角洲淡水湿地补水、河口洄游鱼类需水、近海生态需水、输沙及防止海水入侵用水等四部分规划提出黄河河口地区河道内生态年需水量为200亿m3~220亿m3,其中汛期输沙需水量为150亿m3~170亿m3,非汛期生态需水量为50亿m3。

3、规划水平年可供水量

2020年、2030年东营市可供水量约为13.33亿m3和15.09亿m3。

4、水资源配置方案

(1)国民经济水资源配置方案

2020年东营市缺水量为1.13亿m3,水资源配置采用以供定需的原则,共配置用水量13.33亿m3,缺水率7.8%,其中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分别配置12.37亿m3,0.89亿m3和0.06亿m3。

2030年南水北调东线三期增供水量1.69亿m3,东营市国民经济需水能够得到保证。

东营市配置用水量为15.01亿m3。

其中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分别配置13.91亿m3,1.03亿m3和0.08亿m3。

(2)自然生态需水配置

河口湿地生态需水配置:

规划确定的3.5亿m3三角洲淡水湿地生态需水量,除了在汛期或调水调沙期间的洪水漫滩部分自然补给外,规划还提出了针对湿地的道路和导流堤工程阻隔,采取人工补水的措施,并根据水量条件和调度配置情况,有计划的实施4月~6月份春季补水和7月~9月份夏季引水。

5、水资源利用的对策措施和工程

包括节水改造和供水工程。

2020年节水灌溉面积达到有效灌溉面积的66.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80%;2030年节水灌溉面积达到有效灌溉面积的93.4%,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90%。

供水工程包括河道拦蓄工程、中水回用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配套工程。

规划期内重点安排河道拦蓄工程,即2020年前在小岛河、永丰河、神仙沟、挑河、草桥沟、沾利河、马新河各建挡潮拦河闸一座,蓄水总库容2500万m3。

6、水资源保护规划

受黄河两岸大堤的约束,黄河花园口以下废污水无法入河,水体水质处于自净恢复状态,黄河河口段水域纳污能力无法得到利用。

因此,本规划在核定海河流域、淮河流域已划分水功能区的河流纳污能力的基础上,制定了河口地区的主要河流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提出强化河口地区水污染综合控制,优化产业结构、工业布局等对策措施。

针对黄河河口地区7个城市饮用水水源地,规划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提出了隔离防护保护措施。

为保护渤海海洋水体,确保河口地区近海海洋功能区划水质保护目标的实现,规划提出控制黄河河口地区陆源污染物排放,减少入海污染物通量;加强海域污染防治,强化监督、切实做好涉海工程建设项目及规划的环评管理等措施。

1.2.5.5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

针对河口地区由于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及区域相关工程建设等带来的湿地萎缩退化、生物多样性衰减等生态环境问题,制定河口地区生态需水配置规划与保障措施、提出河口生态与环境监测建设规划等,重点围绕湿地萎缩和功能退化中的水干扰因素,逐步改善和解决河口生态保护的生态水配置问题,为河口生态的有效保护和适度修复提供必要的水资源支撑,促进河口受损的生态系统的全面修复。

规划核心内容是在综合考虑黄河防洪和水资源调度与配置可能的前提下,提出以河口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重点湿地生态水配置与补水方案,以及落实河口地区重点生态保护目标下的生态水配置工程规划建议。

1、生态保护目标

本规划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稳定为原则,以河口濒危鸟类生境为重点保护对象。

湿地的主要保护鸟类包括丹顶鹤、白头鹤、白鹤、东方白鹳、黑鹳和黑嘴鸥、天鹅及中华秋沙鸭等;河流水生态系统具体保护目标为刀鲚等代表性鱼类及其栖息生境;河口近海水域具体保护目标为河口近海水域水生生物产卵繁殖生境等。

2、河口淡水湿地生态修复规划

本次规划确定的黄河三角洲陆域淡水湿地重点保护和修复的补水规模为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现状236km2的芦苇湿地,需要保证的河口淡水湿地适宜生态需水量为3.5亿m3,其中春季(3~5月)和夏季(7月~9月上旬)为关键需水期,需水量分别占需水总量的1/3和2/3。

根据黄河入海流路和工程布局的可行性,在每年6月调水调沙期与洪水期,对现行流路附近的芦苇湿地进行补水,主要包括现有黄河以北的黄河口管理站湿地以及黄河以南的大汶流管理站湿地,合计约199km2,补水规模2.95亿m3,近期可优先保证包括保护区湿地恢复工程在内的107khm2面积的湿地人工工程补水,水量约为1.6亿m3;同时酌情考虑黄河故道刁口河流路的芦苇湿地面积约36.71km2的相机补水,补水量0.54亿m3。

3、河口其它生态需水及保障措施

规划确定的最小生态径流量及过程配置在黄河正常来水年份可得到满足,指定的11-4月河口最小生态流量75m3/s,5-6月最小生态流量150m3/s规划目标,可基本满足规划水平年河口区域鱼类洄游及越冬时段的水量需求,但5-6月份适宜生态流量还尚难得到满足。

规划提出的生态需水保障措施包括:

实施生态调度,建立生态补水效益评估体系,进一步优化调度方案;加快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设立项,充分利用调水调沙及汛期洪水对湿地进行生态补水;加快湿地修复补水工程总体规划及建设;调整湿地内部土地利用方式,协调油田开发和湿地保护的关系。

4、湿地其它生态修复工程措施

包括退林还湿工程、生态移民工程、重要生态区域保护工程、湿地修复区生物工程建设、重点物种保护工程等。

第二章环境现状调查

2.1环境概况

独特的黄河水沙情况和河口较弱的海洋动力,使黄河河口长期处于淤积、延伸、摆动、改道的频繁变化状态。

入海流路的不断变迁,不但对黄河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产生影响,而且对河口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区内淡水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系统抗干扰和自我平衡、调节恢复能力弱,区内分布有我国暖温带最广阔、最完整的原生湿地生态系统,是我国主要江河三角洲中最具重大保护价值的生态区域。

另一方面,黄河河口地区北靠京津塘,南连山东半岛,是环渤海经济区和黄河经济带的结合部,也是海陆连接东北和中原两大经济区的重要通道,区内石油、土地、海洋等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分布的胜利油田是我国第二大油田。

2.2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黄河干流区

2008年-2011年四年中,从年均值来看,黄河河口干流段水质较好,各评价因子年均值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标准的要求,其中2009年和2010年水质年均值分别达到了Ⅱ类水标准的要求。

以月均值来看,2008年-2011年共48个月中,43个月水质可以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标准的要求,水质达标所占比例约为90%。

5个月水质出现轻微超标现象,所占比例约为10%,超标因子主要为COD和BOD,超标倍数最大为0.4。

黄河河口地区干流河段基本无支流和污染源汇入,水质主要受上游来水水质影响,超标的原因主要为上游来水水质较差。

2.小清河、徒骇马颊河区

以年均值进行评价,2008年小清河、淄河、支脉河、潮河等河流由于受到上游济南、滨洲、淄博及东营市工业和城市排污的影响,所在河流水功能区水质均不达标;黄河河口其他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3.近海海域

2008年-2011年东营市近海海域海水环境逐年好转,至2011年,东营市近岸海域水环境以二类、三类水质海域为主。

黄河口海域近年水质良好,以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海域为主。

2.3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生态系统特征及主导生态功能

黄河河口地区为海陆交界、淡咸水交汇地带,是多种物质、能量、动力系统交汇界面,受黄河独特的水沙条件、海洋和陆地的交互作用、复杂的动力机制等影响,形成了其独特的多类生态系统交错分布格局。

自三角洲顶点向海,随着离海距离的不同,地面高程、成土年龄、土壤盐渍化程度、地下水埋深以及植被类型均呈现明显的圈层带状分布,生态系统也因此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异,自海向陆依次分布着滩涂湿地、盐碱荒地和农耕地等主要生态系统。

根据《全国生态功能区划》,黄河河口地区涉及黄河三角洲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其主导生态功能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2.陆生生态

根据黄河河口地区土地利用现状遥感解译,评价区域主要类型为耕地,土地农业化程度较高。

黄河河口三角洲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暖温带北部落叶栎林亚带,黄、海河平原栽培植被区。

植物种类也以盐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占优势,区系科属成分以菊科、禾本科、豆科和藜科种类占优势。

区内木本植物种类很少,较为常见的有杨、柳、榆和刺槐。

大部分为人工栽培。

珍稀濒危植物仅见有野大豆一种,主要分布于田埂及河滩地上。

陆生动物群主要为人类伴生种,如小家鼠、褐家鼠、树麻雀和喜鹊等。

主要畜禽资源有牛、羊、猪、鸡、鸭、鹅、兔等。

3.水生态

(1)湿地

黄河口是我国暖温带最广阔、最完整的原生湿地生态系统,是野生动物尤其是东北亚内陆及环太平洋鸟类越冬迁徙、栖息和繁殖的重要生境,是我国主要江河三角洲中最具保护价值的生态区域。

黄河三角洲湿地主要分布在鱼洼以下,主要湿地类型有滩涂湿地、沼泽草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水库湿地等。

湿地植物类型主要有:

芦苇、翅碱蓬、柽柳、杞柳。

从1976年到2010年,不同的湿地类型面积变化情况不完全一致。

但整体趋势上是天然湿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工湿地面积迅速增加,天然湿地中滩涂、淡水湿地等主要景观斑块退化严重,芦苇湿地虽然面积未发生较大萎缩趋势,但斑块破碎化程度增加,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萎缩和功能退化趋势严重。

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及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干扰以及近年来黄河进入河口地区的水沙资源减少两方面因素造成的。

自1999年以来黄河水量统一调度、调水调沙以及2008年开始的黄河生态调度与三角洲补水,为黄河三角洲湿地恢复提供了水资源支撑条件,取得了淡水湿地面积增加,湿地质量不断改善、湿地生境适宜性不断提高等较好的生态效益。

为保护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和鸟类栖息环境,199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黄河入海流路两侧新淤土地地带,分为北部和南部两块区域,即北部黄河刁口河故道区域和南部黄河现行流路清水沟两侧区域。

山东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设置三个管理站,分别是黄河口管理站、一千二管理站、大汶流管理站。

保护区是以保护迁徙候鸟及其生境共同组成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以未受污染的淡水环境、沿海滩涂和浅海水域、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物种多样性为保护对象。

具体保护对象为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

(2)水生生物

黄河河口及其近海区域是渤海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

黄河每年携带大量泥沙入海,为黄河口及渤海近海海域的海洋生物繁衍和生存,提供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以及河口咸淡水生境条件。

河口地区鱼类分淡水性鱼类和海洋性鱼类两大部分。

淡水鱼类以江河平原种类为优势种类,海水鱼类以暖温性种类居多,现状洄游性鱼类主要为刀鲚、银鱼、鳗鲡等,刀鲚为黄河溯河鱼类的典型代表,平时生活在近海处,春季溯河洄游产卵,目前刀鲚、鳗鲡已濒临绝迹。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受黄河河口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工过度捕捞等影响,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