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历社七年级下期末复习提纲放大.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25673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历社七年级下期末复习提纲放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版历社七年级下期末复习提纲放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版历社七年级下期末复习提纲放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版历社七年级下期末复习提纲放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版历社七年级下期末复习提纲放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历社七年级下期末复习提纲放大.docx

《新版历社七年级下期末复习提纲放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历社七年级下期末复习提纲放大.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历社七年级下期末复习提纲放大.docx

新版历社七年级下期末复习提纲放大

2012~2013新版社会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一、国土与人民P6图P7表格

1中国的地理位置:

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部濒临太平洋,面积大小与欧洲的总面积大致相等。

2中国的四个地理端点

最北端——漠河县(黑龙江省)最东端——乌苏里江(黑龙江省)最西端——帕米尔高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南端——曾母暗沙(海南省)

3国有14个陆上邻国,6个海上邻国

4国有四大海域,自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中国海岸线总长18000千米,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路河口。

台湾岛是中国最大的岛屿,海南岛为第二大岛。

⑤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其优势在于:

东部频临海洋,气候湿润有利于浓郁生产,沿海有众多优良港湾片与发展海上事业;西部自然资源丰富,且与中亚、西亚、欧洲相连,陆上交通便利。

⑥四个直辖市: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五个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两个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实行的地方)

⑦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省会、简称,,,,,(特别是南、黑龙江、陕西、内蒙古、甘肃、等省的轮廓形状)

⑧中国人口总数20XX年达13.7亿,占世界总数百分之20%,人口密度为世界的3倍。

⑨中国人口的地理分界线:

黑河(黑龙江省)——腾冲(云南省),分界线以东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94。

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东密西疏

11、中国总共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其余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

人口超过四百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壮、满、回、苗、维、彝、土家族、蒙古族、

12、少数民族分布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西南、西北、东北的边疆地区。

少数民族最多、风情最浓郁的省份:

云南省

二、山川秀美P11图

①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海拔最高的高原

云贵高原——地势崎岖、石林、溶洞广布

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支离破碎——黄土覆盖最大

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面积最大的盆地——温带大陆性气候

准噶尔盆地——纬度位置最高的盆地——温带大陆性气候

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高原山地气候

四川盆地——海拔最低、纬度位置最低、惟一一个在季风区的盆地——亚热带季风气候

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面积最大的平原——温带季风气候

华北平原——面积第二——温带季风气候

长江中下游平原——面积最小——亚热带季风气候

第一阶梯、第二阶梯分界线: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中国地势特点:

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

沿北纬32度、自西向东依次经过哪些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我国主要的五种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温州)

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彦喀拉山——冈底斯山

季风的特点:

【不稳定性,容易造成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

1.黄河下游被称为“地上河”。

主要问题:

水土流失。

措施: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合理放牧

治理黄河的关键:

治沙治理黄河的根本:

加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

2.长江主干道航运价值高,江阔水深被称为“黄金水道”

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防洪措施:

退耕还湖、植树种草

著名景区: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长江三峡(最大),葛洲坝、都江堰

长江、黄河共同流经:

青海省、四川省

二、

区域间人们生活的差异:

一月份0度等温线

800mm等降水量线

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①:

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

 

5南北方人们生活的差异:

三、东西部之间的差异

A、气候方面B、地形方面C、生产方式,东部种植业,西部畜牧业

D、人口、交通、教育E、资源分布

近年来为缓解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我国建立的三大工程

①西气东输、新疆—上海②南水北调南方——北方③西电东送

作用:

缓解地区之间资源结构性短缺的问题,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经济发展。

目的:

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四.台湾由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组成。

最大城市:

台北(行政中心)IT城市:

新竹

主要地形:

山地和丘陵,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

两个主要的港口:

南部——高雄(台湾最大港口)北部——基隆

主要少数民族:

高山族与我国福建省隔海相望

主要自然景点:

日月潭、阿里山、太鲁阁峡谷

人文景观:

淡水港、赤坎楼、安平古堡

美称:

天然植物园、蝴蝶王国、水果之乡、东方糖库

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6.1北方地区

1.小兴安岭——黑龙江省的中北部——拥有亚洲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

2.黄土高原:

东临太行山西临祁连山北临长城南邻秦岭

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地表植被稀疏、黄土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人为原因:

过度放牧、乱砍乱伐、盲目开采矿产资源

民歌:

信天游舞蹈:

安塞腰鼓建筑:

窑洞窑洞的选址:

地势较高、离水较远

3.北京:

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中南海被成为中国政治生活的心脏

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宫殿建筑群

北京,北靠燕山、西靠西山、西北靠军都山、八达岭

地势特点:

西北高,东南低

主要面临的问题:

沙尘暴、交通拥挤、水资源短缺

6.2南方地区

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1.太湖流域手工业、农副业发达,房屋往往临河而建,城镇沿河或环湖分布

太湖三白“太湖银鱼、白鱼、白虾”同里民俗——“过三桥”

2.四川盆地

西面是青藏高原——南面是云贵高原——北面是大巴山、秦岭——东面是巫山

盆地底部地形以丘陵为主、受地形因素影响,四川盆地气温比同纬度地区要高

气候特点:

春早、冬暖、夏热。

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主要爱农作物:

水稻,油菜籽

天然气、芒硝资源占中国第一自贡———井盐————“千年盐都”

主要动植物:

大熊猫、金丝猴、雪豹\桫椤

3.珠江三角洲

深圳——珠江口东侧————临近香港特别行政区

珠海——珠江口西侧————临近澳门特别行政区

珠江三角洲吸引外资的有利条件

2著名的侨乡(中国两大侨乡,广东、福建)

②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港澳地区

③廉价的劳动力、土地成本低④国家政策的支持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类型:

外向型经济

4.上海

1990年建立浦东新区、主要是以金融业、高科技产业为主

宝钢是中国最大的钢铁公司、选择建在上海主要是因为这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上海成为中国经济中心的原因:

自然条件优越历史背景开放较早

工业基础雄厚,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

6.3西北地区

1.丝路明珠三山夹两盆——分别指的是哪些山脉和盆地。

阿尔泰山、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新疆气候干旱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受海陆位置影响)

绿洲主要分布在:

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

新疆解决水源问题的灌溉工程是坎儿井。

坎儿井的水源——主要来自于高山冰雪融水

坎儿井的作用有哪些?

减少蒸发、避免污染;节省人力。

绿洲农业盛产的水果有:

石榴、葡萄、哈密瓜、香梨等;盛产棉花

2.内蒙古

内蒙古草原:

受海陆位置影响,降水由东向西逐渐递减——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是畜牧业为主(游牧方式)

人们衣——食——住——行——方面的特点:

主要的风俗习惯:

那达慕大会(每年的七八月)—赛马、摔跤、射箭

3.乌鲁木齐

地理位置——准噶尔盆地南缘、天山北麓

新亚欧大陆桥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

乌鲁木齐是新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又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新疆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

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

国际大巴扎是乌鲁木齐团结、开放与繁荣的象征。

6.4青藏地区

1.青藏牧区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地形:

以高原为主,海拔高;

自然条件:

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冬寒夏凉,降水量少,干湿季明显;畜牧业

(寒旱)日照强,温差大。

植被:

草场广布,牧草的营养成分高。

青藏地区的牧民生活:

畜种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的高原环境

藏袍

高原昼夜温差大;适于在马背上活动

青稞、牛羊肉、酥油茶、糌粑

脂肪含量极高的食物,可以抵御寒冷

帐篷

用牦牛毛制成,能抵御高原上的风和寒冷;满足游牧生活的需要,方便迁徙

牦牛

能爬山负重,“高原之舟”

宗教

藏传佛教

2.高原圣城—拉萨:

日光城

自然条件:

拉萨市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位于西藏的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地势平坦,地势北高南低。

拉萨与其他城市相比最显著不同的特点:

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

圣城拉萨

建筑

布达拉宫(标志性建筑)、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街道

众多建筑以大昭寺为中心围绕而建

朝圣者的衣着打扮

身着传统服装

宗教习俗

朝圣、转经、晒佛

传统节日

雪顿节(酸奶节、藏戏节、晒佛节)

综合探究六如何开展社会调查

1.调查的方法:

文献调查法、实地观察法、问卷观察法、访问调查法

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

第一课规则的演变

一、规则之“源”:

1、规则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并随是活的需要而不断更新和完善。

规则的废立与沿革折射着生活的变化。

2、规则的作用:

是为了标明生活的规范,建立生活的秩序,提高生活的质量。

3、规则的存在形式:

文字、约定俗成。

二、规则之“变”

1、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有旧的规则被废除,有新的规则产生,也有许多规则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第二课传媒的行程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传播是通过语言、文字或者形象等传递、分享或者交换信息的行为。

如:

文化教育、日常交往、旅游、商贸等。

2、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

商贸活动、人口迁移、文化教育等。

3、传媒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阶段。

二、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

1、大众传媒包括:

书籍、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互联网,是目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是由王选教授发明的。

3、互联网是一种兼收并蓄各种已有的大众传媒。

它具有虚拟的人际交往平台和信息传播平台等独特优势。

4、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⑴正面影响:

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开拓视野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调节身心,丰富生活。

⑵负面影响:

改变了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沉迷网络,影响身心健康;不良信息影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导致问题青少年增加。

5、如何正确对待传媒(网络):

(1)我们要分辨信息的优劣,判断其真伪;

(2)理性地运用传媒,选择健康的娱乐方式。

第三课生活的故事

一、生活的时代印记:

1、生活的变化一般是从物质条件的改变开始的。

物质条件、制度、规则、科技等的变化会影响到人们的观念(印记)。

2、合理的购物方式:

量入为出、节俭、从实际出发、不盲从。

二、生活的代际差异:

1、代际差异:

是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的不同,不同时代的人们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也称“代沟”。

“代沟”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有一脉相通的继承和坚守。

2、要真正理解并正确把握生活的变化,需要借助历史的眼光。

3、学习历史的作用:

(1)能增长我们的生活经验,使我们变得更聪明,思考更深刻;

(2)能加深我们对过去的认识与理解,使我们明白道理;(3)使我们的能力得到提升。

综合探究七区域的变化

一、如何了解区域的变化:

1、了解区域变化可以从人口迁移、物产变化、交通变化等方面开始。

2、了解区域变化需要收集资料,资料据其价值分为:

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第八单元文明探源

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

一、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

1、人类没有文字记载的时代称为史前时代,史前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以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标志,人类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

2、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20万年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中。

会使用天然火。

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在龙骨山顶部洞穴里生活着,已会人工取火。

二、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

1、原始农业、畜牧业产生,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

促使人类的定居,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传承。

2、新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陶器的使用。

3、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聚落出现在西亚地区。

4、中国境内的原始聚落:

名称

时间

地点

房屋特点

农作物

陶器

半坡遗址

距今5、6千年

黄河流域

半地穴式房屋

彩陶

河姆渡遗址

距今7千年

长江流域

干栏式房屋

水稻

黑陶

第二课早期文明区域

一、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

1、四大文明发祥地:

文明名称

发祥地

文明出现时间

文明成就

遗址遗迹

两河文明

两河流域

5500年前

楔形文字

乌鲁克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河流域

5500年前

象形文字

孟菲斯

古印度文明

印度河、恒河流域

4500年前

图章文字

摩亨佐·达罗城

中华文明

长江、黄河流域

4000年前

甲骨文

二里头

文明诞生标志

阶级的分化、国家的出现、文字的发明

2、文明诞生的原因:

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比较适合人类居住和发展生产。

3、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尼罗河孕育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

因为尼罗河为埃及提供了水源,它的定期泛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条件。

4、欧洲文明古希腊文明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最早的奥尔梅克文明(距今3000多年前)。

5.中美洲出现的文明

玛雅文明

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

一、中华文明的曙光:

1、距今一万年前黄河、长江流域一些地区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并出现了早期农业。

北方和南方分别形成了粟作农业区和稻作农业区。

还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形式。

2、蛋壳黑陶杯被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良渚遗址的玉琮,牛河梁的女神头塑。

二、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1、炎帝发明耒耜,叫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号称神农氏,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黄帝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号称轩辕氏。

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2、炎帝、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3、尧—舜—禹:

禅让制;禹—启:

世袭制。

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新石器时代的大体结束,中华文明正式开始。

综合探究八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一、探究变化的尺子:

1、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公元纪年,耶稣诞生那一年为公元元年。

2、汉武帝开始,首创以年号纪年。

3、100年为一个“世纪”,10年为一个“年代”。

如:

1945年就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二、认识不同类型的资料:

文献资料:

史书、档案、日记、报刊、图片及音像资料。

实物资料:

遗址、墓葬、出土文物。

口述资料:

神话、传说、故事、回忆录、采访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