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期末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24154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事诉讼法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刑事诉讼法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刑事诉讼法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刑事诉讼法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刑事诉讼法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刑事诉讼法期末复习重点.docx

《刑事诉讼法期末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事诉讼法期末复习重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刑事诉讼法期末复习重点.docx

刑事诉讼法期末复习重点

1、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

(1)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

(二)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动态并重

(3)控审分离、控辩平等和审判中立(四)诉讼效率:

公正优先,兼顾效率。

2、公安机关

(1)性质:

是国家的治安保卫机关,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是武装性质的行政执法机关,担负着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保卫任务。

(2)诉讼主体地位体现:

1,主要的侦查机关2,强制措施的主要执行机关3,刑罚的执行机关之一(拘役、政治权利)

(3)公安局上下级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不同地区公安系统是配合、协作关系。

3、人民检察院

(1)职权:

1,对于叛国案、分裂国家案以及严重破坏国家政策的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检察权。

2,对于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进行侦查

3,对于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逮捕、起诉或者不起诉;监督公安机关。

4,提起公诉,监督人民法院审判活动。

5,对执行机关执行刑罚是否合法进行监督。

(2)在诉讼中法律地位的体现:

1,国家侦查机关之一2,国家唯一的公诉机关3,专门的诉讼监督机关。

(3)人民检察院实行检察长负责制,上下级是领导关系。

4、人民法院

(1)性质: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代表国家独立行使审判权。

(2)任务:

审判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案件;并以此惩罚犯罪分子、解决民事、行政纠纷;维护社会主义秩序和制度;保护公私财产不受侵犯,保障公民权利;促使公民效忠国家,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3)职权:

1,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决定逮捕、拘传、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2,必要时进行勘验、检查、查验、查封、扣押等侦查以查明真相3,收缴和处理赃款、赃物及其孳息

4,行使某些判决或者裁定的执行权5,向有关单位提出司法建议。

(4)人民法院上下级之间是监督关系。

(5)我国刑事审判组织是:

独任庭、合议庭、审判委员会。

适用简易程序且可能判处三年以下的可以用独任庭。

(6)合议庭:

合议庭是审判人员根据合议原则建立的审判组织。

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评议时应记录笔录,并由全体合议人员签字。

合议庭审判长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院长或者庭长参与时由他们担任审判长,人民陪审员不能担任审判长。

组成情况:

合议庭人数必须为单数

一审:

1,基层或者中院:

3人,审判员加人民陪审员。

2,高级或者最高:

3到7人,审判员加人民陪审员

二审或者再审:

由审判员3到5人组成

死刑复核或者死缓复核:

由审判员3到5人组成

(7)审判委员会

是人民法院内部对审判事项集体领导的组织形式。

任务是总结审判经验,讨论重大疑难案件或者其他审判问题。

决定合议庭应当执行。

同级人民检察长可以列席发表意见,但不参与表决。

五、当事人

是指与案件的结局有着直接利害关系,对刑事诉讼过程发生较大影响作用的诉讼参与人。

主要包括:

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6、其他诉讼参与人

是指除当事人之外,参与诉讼活动并在诉讼中享有一定诉讼权利,承担一定诉讼义务的诉讼参与人。

主要包括:

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

7、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是由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贯穿于刑事诉讼的全过程或者主要诉讼阶段,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或者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讼活动所必须在遵循的基本准则。

国际通行:

1,国家追诉2,控审分离3,无罪推定4,公开审判5,禁止强迫自证其罪6,禁止双重危险。

我国刑诉原则:

1,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行使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3,依靠群众4,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6,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7,人民检察院行使监督权8,有权使用本民族文字9,审判公开10,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辩护11,未经法院判决,不得定罪12,保障诉讼参与的诉讼权利13,依照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14,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

8、审判公开

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或者宣告判决都必须公开进行,既要允许公民到法庭旁听又要允许记者采访和报道。

不公开审理:

1,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不公开2,有关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3,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可以不公开4,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不公开。

9、依照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案,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1,情节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2,犯罪已过诉讼时效期限的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5,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10、管辖

刑事诉讼中的管辖是指国专门机关依法在受理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的分工。

11、立案管辖

(1)公安机关受理的刑事案件:

一般的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

(2)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1,贪污贿赂犯罪2,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犯罪案件,不宜由公安机关侦查的,由省高检决定可以受理。

(3)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公然侮辱诽谤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侵占他人财物罪)

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故意伤害(轻伤)、非法侵入住宅、侵犯通信自由、重婚、遗弃、生产销售伪劣商品(严重后果的除外)、侵犯知识产权(严重后果的除外)属于刑法第四章第五章应当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其他轻微案件。

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的案件。

12、级别管辖

(1)基层人民法院受理普通一审刑事案件

(二)中院:

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案件

(3)高院:

在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中院提交的二审案件,死缓复核。

(4)最高院:

在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死刑复核案件。

13、回避

是指与案件有某种利害关系或者其他特殊关系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与侦查人员等不得参与该案诉讼活动的制度。

(一)回避人员:

1,审判人员:

审判员、人民陪审员、法院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厅长和审判委员会委员。

2,检察人员:

承办案件的检查员、检察长、副检察长、部门负责人和监察委员会委员。

3,侦查人员:

负责案件的侦查人员、机关负责人、侦查部门负责人。

4,书记人员:

法院和检察院的书记员。

5,翻译人员

6,鉴定人员

(2)回避决定机关

1,审判人员回避:

院长决定

2,检察人员回避:

检察长

3,侦查人员:

公安机关负责人

4,法院院长:

审判委员会讨论,院长不得出席,副院长支持。

5,检察长:

检察委员会讨论,检察长不得出席,副检察长支持。

6,公安机关负责人:

同级检察机关检察委员会讨论。

7,书记员:

法院书记员,法院院长决定;检察院书记员,检察长决定。

8,鉴定人、翻译人员的回避:

不同诉讼阶段,由不同机关负责人决定。

审查起诉阶段,由检察院检察长决定;审判阶段,法院院长决定。

13、辩护人的诉讼权利

(1)职务保障权:

辩护人依法履职受国家法律保护;辩护律师在执业活动中人身权利不受侵犯;律师在法庭上发表代理辩护意见不受追究,危害国家安全,恶意诽谤,严重扰乱法律秩序行为除外。

(2)会见、通信权:

1,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或者监视居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与通信;

2,其他辩护人需要经过法院和检察院同意。

3,辩护律师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授权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时,看守所应及时安排,最长不超过48小时。

4,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案件的会见应当经侦查机关许可。

5,辩护律师可以了解案件情况,也可以提供法律咨询;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起,可以向被、犯核实有关证据。

6,辩护律师会见时不被监听:

技术、现场。

(3)阅卷权:

自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起,辩护律师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案卷材料,其他辩护人经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

(4)获取证据权

(5)已发提供或者表达辩护意见权

1,检察院批捕时可以听取辩护律师意见;提出辩护要求的,应当听取。

2,批捕未成年时应当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

3,侦查审结之前,侦查机关应当听取辩护律师意见,应记录在案;有书面意见的,应附卷。

4,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时,应当听取辩护律师意见,应记录在案;有书面意见的,应附卷。

(6)其他权利:

申请回避,提出复议,控告审判人员侵权行为,经当事人同意后提出上诉。

14、辩护人的义务

(1)认真履行职务义务

(2)依法辩护义务:

不得教唆隐匿证据、毁灭证据、串供····

(3)部分证据展示义务:

辩护人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不在现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属于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证据,应当及时通知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

(4)保守秘密义务

(5)遵守诉讼纪律义务。

15、强制辩护的范围

强制辩护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关指派律师提供辩护。

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尚未完全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2,是未成年人的。

3,可能会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

16、证据

(一)证据法定形式包括:

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二)证据分类:

1,根据证据来源对证据分类可以分为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2,根据证据内容或者证明作用是肯定犯罪嫌疑人还是否定分为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

3,根绝证据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4,根据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关系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17、举证责任

是指在法院审理过程中,由控辩双方承担的提出证据证明自己主张的责任,如果不能提出证据或者提出的证据到不到法律规定的要求,将要承担其主张不能成立的后果。

1,公诉案件中公诉人承担举证责任。

2,自诉案件中自诉人举证。

3,被告人除法律规定外不举证(被告人的辩解是辩护权利不是举证责任)

18、意见证据规则

是指证人只能就其自身感知的事实提供证言,一般情况下不得发表意见,即不得以其感知、观察得出的推断或意见发表意见。

19、补强证据规则

是指为了防止错误认定案件事实或者发生其他危险性,而在运用某些证明力显然薄弱的证据认定案情时,法律规定必须有其他证据补强其证明力,补强证据规则主要适用于言词证据。

主要非为口供证据的补强和其他证据的补强。

二十、强制措施

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进行限制或者剥夺的各种强制性方法。

主要包括:

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

二十一、拘传

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未被挤压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强制其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方式。

二十二、拘留

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侦查过程中,在紧急情况下,依法临时剥夺某些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的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适用条件:

(1)对象时现行犯或者是重大嫌疑分子

(2)具有法定的紧急情形:

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随即被发觉的。

2,被害人或者目击者指认犯罪的。

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5,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的。

6,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7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二十三、逮捕

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进行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或者发生社会危险性,而依法剥夺其人身自由、予以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适用条件:

(1)证据条件:

1,证明已经发生犯罪事实。

2,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

3,犯罪嫌疑人实施的犯罪行为已有查证属实的。

(2)罪责条件:

有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

(3)社会危险性条件:

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的必要。

二十四、立案

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等材料,按照各自的职能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决定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立案条件:

(1)有犯罪事实:

1,有依照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的事实。

2,犯罪事实必须有相关的证据证明

(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三)符合管辖的规定。

二十五、侦查

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二十六、讯问犯罪嫌疑人

是指侦查人员依照法定程序以言词方式、就案件事实和其他与案件有关的问题想犯罪嫌疑人进行查问的一种侦查活动。

讯问重要意义体现在:

1,是侦查的必经程序。

2,查明犯罪事实的有效措施。

3,是犯罪嫌疑人进行辩护和获得从宽处理的适当机会。

讯问人员:

不少于2名侦查人员。

讯问地点:

已羁押的应在看守所;未羁押的可以指定地点或者其住址;

询问时间:

时间不超过12小时,重大的也不超过24小时;讯问应当在拘留逮捕后24小时内进行。

二十七、侦查实验

是指为了确定与案件有关的某一事件或者事实在某种条件下能否发生或者怎样发生而按照原来的条件,将该事件或者事实加以重演或者进行试验的一种侦查活动。

二十八、鉴定

是指侦查机关指派或者聘请具有鉴定资格的人,就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判断并作出意见的一种侦查活动。

二十九、辨认

是指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有被害人、犯罪嫌疑人或者证人对与犯罪有关的物品、文件、尸体、场所或者犯罪嫌疑人进行辨别和确认的一种侦查活动。

三十、特殊侦查措施

是指只适用于某些特殊类型的案件,异于普通侦查措施而具有高度的秘密性、技术性的侦查措施。

具体包括:

技术侦查、秘密侦查和控制下交付三种。

三十一、秘密侦查

是指公安机关基于侦查的必要性,经过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指派有关人员隐瞒身份进行的侦查活动,主要有卧底侦查、化装侦查和诱惑侦查三种形式。

(1)卧底侦查:

是指侦查人员隐藏真实身份,虚构另一种身份进入犯罪组织当中,成为其成员,暗中收集情报或犯罪证据。

(2)化装侦查:

是指侦查人员以便装或异装进行侦查,目的是为了隐去真实身份,诱使对方上钩,以获取情报或犯罪证据。

(3)诱惑侦查:

是指侦查人员设下圈套诱使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然后将其抓获。

又称诱饵侦查、侦查陷阱。

三十二、补充侦查

是指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定程序,在原有侦查工作的基础上,就案件的部分事实、情节继续进行侦查的诉讼活动。

补充侦查的程序:

(1)审查逮捕阶段的补充侦查:

人民检察院通知公安机关,与不予逮捕决定书一起下达。

(2)审查起诉阶段的补充侦查:

人民检察院可以退回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补充侦查的一次时间不超过一个月,总共不超过两次;再不符合条件,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

(3)法庭审判阶段的补充侦查:

审理过程中,检方提出补充侦查,法院可以同意补充侦查,时间不超过一个月。

当法院发现有有利于被告人的证据未被收集时,应当建议检方补充侦查。

补充侦查的种类:

(1)退回补充侦查:

检方退回警方

(2)自行补充侦查:

检方自行侦查:

警方提交的案件和直接受理的案件。

三十三、不起诉

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和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或者没有必要起诉的,依法作出不将犯罪嫌疑人提交人民法院进行审判,追究刑事责任的一种处理决定。

种类:

(1)法定不起诉

1,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2,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3,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4,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5,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6,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7,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2)酌定不起诉

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于起诉与否享有自由裁量权,对于符合条件的可以起诉,也可以不起诉。

条件:

1,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犯罪行为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

(3)证据不足不起诉

1,据以定罪的证据存在疑问,无法查证属实的。

2,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缺乏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

3,据以定罪的证据之间的矛盾不能合理排除的。

4,根据证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其他可能性,不能排除合理怀疑。

(4)未成年附条件不起诉

三十三、未成年附条件不起诉

是指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时,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年龄、性格、情况、犯罪性质和情节、犯罪原因以及犯罪后悔过表现等,对较轻罪行的犯罪嫌疑人设定一定的条件,如果在法定的期限内,犯罪嫌疑人履行了相应的义务,检察机关就应该做出不起诉的决定。

不起诉的监督考察

(1)考察期限:

6个月以上一年以下。

(2)考察内容: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2,向考察机关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3,离开居所地应当经考察机关批准;4,按照考察机关的要求接受矫治和教育。

(3)撤销不起诉:

1,考察期间发现新罪和漏罪的;2,违反考察规定,情节严重的。

三十四、一审案件开庭前准备

(1)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或独任庭审判员;

(2)至少十天前将起诉副本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

(3)三日前将开庭时间、地点通知检察院;

(4)至迟三天前,送达传唤当事人和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勘验、检查笔录制作人、翻译人员的传票和通知。

(5)公审案件,开庭前3天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

(6)庭前会议:

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相关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三十五、简易程序范围

适用条件:

(一)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二)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三)被告人承认所犯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的;(四)被告人不反对适用的。

不适用的:

(1)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

(2)有重大社会影响的

(3)共同犯罪中部分犯罪嫌疑人不认罪或者对简易程序有异议的

(4)其他不适宜适用的

三十六、二审全面审查原则

是指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就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者抗诉范围的限制;共同犯罪中只有部分上诉的,应对全案进行审查,一并处理;对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进行审查,不仅要审查民事诉讼部分,也要审查刑事诉讼部分,以正确确定民事责任。

三十七、上诉不加刑原则

是指二审人民法院宣判被告人一方上诉,不得以任何理由加重被告人刑罚的一项审判原则。

三十八、提起二审的主体

(1)上诉

自诉人、被告人或者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以及经过被告人同意的辩护人、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代理人。

(2)抗诉

各级人民检察院

三十九、上诉、抗诉(不定项选择)

(1)期限:

不服判决的,期限10日;不服裁定的,期限5日。

(2)理由:

(上诉理由无论是否充分,法院均应允许;检方必须有适当理由才能抗诉)

1,判决、裁定在认定事实上有错误,或者缺乏确实充分的证据;

2,判决、裁定适用法律、定罪量刑上有错误;

3,违反诉讼程序,使当事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受到侵犯,可能影响判决、裁定正确性的。

(3)被害人抗诉:

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5日内有权提请检察院抗诉;检方在收到请求后5日内决定并答复。

(4)方式:

上诉:

上诉人可以直接向二审法院提出上诉,也可以向原审法院提出。

向原审法院提出的,法院审查符合的,应当在上诉期满三日内将案卷和证据移交二审法院。

向二审提出的,二审应在收到上诉状3日内将其交一审法院,一审法院审查是否符合规定,若符合,应当在收到3日内移交。

抗诉:

检察院认为同级法院审判有错误而决定抗诉的,必须制定抗诉书。

抗诉书应通过原审法院提交,并抄送至上级检察院。

原审法院收到抗诉书后应将案卷和证据移交上级法院,并将副本送至当事人。

上级检查院接到抗诉书后应就抗诉的理由和根据进行审查,如果认为抗诉不当,可以向同级法院撤销,并通知下级检察院。

撤回抗诉时如果还未满抗诉期,则案件不再移交;若已经过抗诉期,二审法院可以裁定准许,并通知一审法院和当事人。

四十、审判监督程序

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在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依法提起对案件进行重新审判的程序。

提起的主体:

(1)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审判委员会

(2)最高人民法院和上级人民法院

(3)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

四十一、未成年人记录封存制度

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司法机关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法律规定查看的除外。

四十二、公诉案件当事人和解的适用范围

(1)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罚第四、五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财产权的犯罪案件,可能被判处3年以下的

(2)除渎职罪外,可能被判处7年以下的,过失犯罪案件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5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得使用和解。

四十三、强制医疗

(1)强制医疗应该由法院审判,并且必须是合议庭审理

(2)只要有可能对被申请人或者被告人适用强制医疗措施的,就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

(3)适用强制辩护

(4)审理期限是接到检察院强制医疗申请书日起算,一个月内审结,

(5)再审: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有权申请再审;也有权向上级人民法院提起复议。

(6)人民法院对于宣告强制医疗的人应当定期对其精神状况进行重新审查,如果没有社会危险性,就应当解除强制医疗。

(7)有权决定解除强制医疗的机构:

上诉或者申请复议的,上级法院有权解除;定期检查,发现没有社会危险性的,决定强制医疗的法院有权解除。

(8)申请解除强制医疗:

申请人是被强制医疗的人或者其近亲属;申请机关是:

作出决定的人民法院。

(9)人民检察院有权对强制医疗的决定和执行进行监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