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联调研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汇报材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23432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科联调研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汇报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社科联调研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汇报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社科联调研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汇报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社科联调研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汇报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社科联调研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汇报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科联调研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汇报材料.docx

《社科联调研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汇报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科联调研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汇报材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科联调研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汇报材料.docx

社科联调研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汇报材料

社科联调研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欢迎对许昌指导工作。

近年来,XX市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坚持走以人为本、产城融合、城乡统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构建现代城镇体系中积极予以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现将我市的有关做法、存在问题及建议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强化规划引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XX市委、市政府坚持以规划为先,以规划为统领,把规划作为第一资源,建立了城乡一体的规划管理体制,完善了公众参与、专家评审、政府决策“三位一体”的规划审批机制,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市规委会。

按照“五规合一、五规同向、五规同步”的要求完善规划体系。

目前,市区重点地段控制性详规实现全覆盖,67个乡总体规划已全面修编完成,305个中心村的村庄规划全部编制完成。

中心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40个基层村村庄规划已全面启动。

  优化空间布局,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许昌立足中原城市群“紧密层”和“半小时交通圈”的定位,结合实际,明确了市区东移北进、向北为主的城镇化发展方向,确定了“带状城市、组团布局、向心发展、城乡统筹”的总体思路和“一中心、五组团”的空间布局,着力构建“中心市区、县市城区、中心镇区、新型农村社区”四个层次布局合理、城乡协调、互促共进的现代城镇体系,积极推进中心市区组团式、县市城区内涵式、中心镇区特色式、新型农村社区集聚式发展,到2015年使许昌城镇化率将达到50%以上,实现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历史性转变。

  围绕这个城镇化体系,坚持优先发展XX市区,全面建设许昌新区,加快发展5个县城区,突出发展30个中心镇,稳妥推进30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XX市四个层次的“1533”城镇体系初步形成。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基础设施建设是城镇化进程的重点,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解决建设资金要充分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XX市积极运用bt、bot、回购制、代建制、特许经营等模式,引进外资和社会资本投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升完善了城市功能。

“十一五”以来,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累计达到280亿元,先后建成了市体育馆、博物馆、图书馆、许都大剧院等一批完善城市功能的基础设施项目;许昌至长葛、许昌至鄢陵、许昌至襄县城际快速通道、永登连接线、城市外环线等城际道路已建成投用,组团间基本形成半小时交通圈;石武客专许昌段、新郑机场异地航站楼、零距离换乘中心等一大批交通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近两年,已初步建立了包括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房在内的全覆盖住房保障体系。

2011年,省定任务15607套,我市实际安排43个项目22342套,截至目前,已竣工1372套、主体工程基本完工11657套、地上施工5306套、基础施工4007套。

20年省定任务14397套,计划安排43个项目14400套,已开工11个项目3157套,其余项目正有序推进。

  加快许昌新区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按照“四区一基地”的功能定位和“主副两中心、四区加两翼”的空间布局全面启动主中心建设,完善副中心配套功能,推动中原电气谷大发展、出形象。

强化项目支撑,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大力实施新区道路工程,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承载能力,确保“三年出形象、五年显成效、十年铸新城”,为许昌赢得新的发展空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完善措施机制,提供要素保障

  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必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制定切合实际的政策措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一是合理利用土地,实现集约节约发展。

出台了《XX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施办法》,提出全市节约用地的控制目标,加强工业用地管理。

新上工业项目在符合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的原则上必须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对投资额度在亿元以下的工业项目,原则上不再单独供地,可通过购买、租赁等形式入驻产业集聚区标准厂房。

加快多层标准厂房建设。

对行业无特殊要求的新建工业项目,建造3层以上多层厂房。

去年以来,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全市减少低效用地近2万亩。

  二是坚持资源整合,破解建设资金瓶颈。

针对中心镇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瓶颈问题,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应对。

首先加大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

以新型城镇化特别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平台,对性质相同、用途相近、使用分散的涉农资金进行归并或按照资金用途重新分类打包,做到“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将更多资金纳入整合范围,集中财力解决中心镇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瓶颈问题。

其次建立奖补激励机制。

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根据中心镇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综合考核情况,对年度考评位居前列或位次前移较多的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奖励,该资金专项用于中心镇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三是强化政策支持,推进农村人口有序转移。

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农民进城落户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全市完成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工作目标。

进一步放宽农民进城落户条件,推动符合条件的农民向城镇有序转移。

建立城镇低保与“三改”同步认定机制,确保新增保障对象及时得到救助。

切实抓好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

建立健全了市、县、乡、村四级创业就业服务体系,98个乡镇全部建立了人力资源市场,2377个行政村建立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站。

积极实施“百万培养”计划,每年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不低于20万人。

  四是完善指导评价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持续发展。

去年以来,XX市先后下发了《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实施意见》、《XX市关于贯彻落实河南省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心镇规划建设的意见》、《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

市住房城乡建设、财政、国土等相关部门也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意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科技应用指导意见、新型农村社区房屋登记指导意见、中心镇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考核评价办法、建设投融资办法、开展用地指标增减挂钩和实施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意见等;同时建立完善了城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目标责任、资金保障、督察考核、奖惩激励等机制。

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定期专题研究部署城镇化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现场办公解决难点问题。

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已形成了“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目标明确、责任到位、科学考核、奖罚分明、群众支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1、规划体系不健全。

目前,城市道路及停车设施、绿地系统、供水、排水、燃气等各种专项规划尚未编制完成;中心镇虽然完成了总体规划,但控制性详细规划尚处编制阶段;我市“十二五”期间计划启动的300个新型农村社区,目前仅83个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

  2、城镇建设用地矛盾突出。

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严重不足,可利用土地空间小,占补平衡难以保障,2010、2011年连续两年省国土资源厅下达我市用地计划指标均不超过5000亩,但用地需求达6万亩。

按我市本轮10年规划修编,平均每年使用20公顷,而我市2010、2011两年就已使用4040公顷。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置换出的土地运作周期较长,难以满足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

  3、融资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宽。

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速度较慢,大部分中心镇镇区规模不大,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配套功能还不完善,经济实力缺少第二、三产业的支撑,吸纳积聚功能比较弱,难以发挥规模效益和辐射服务等功能;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慢,村容村貌差,导致“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融资能力较弱,多元化多渠道投资体制尚未建立,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十二五”期间,我市计划启动30个中心镇区和30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据测算,仅“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试验区内5个中心镇区和37个新型农村社区就需要131亿元,资金需求量大,需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三、下步采取措施及建议

  下步采取的措施

  1、破解规划难题。

要科学设置规划指标体系,制定规划指标体系标准化意见,要进一步完善规划编制审批工作流程,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

  2、破解土地难题。

一是工业用地要大力推广多层标准化厂房,提高土地投资强度;相同产业要打捆联建,园区、厂区、生产线布局要进一步优化,提升单位土地的投资强度;要用改造城中村的办法集中整治废弃工业园区和厂房,缓解用地紧张问题。

二要研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进一步挖掘土地潜力。

通过新型农村社区集聚式建设,使得耕地向公司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腾出更多可以利用的土地,实现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3、破解融资难题。

要规范完善投融资平台,充实投融资公司资本金,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严控经营风险,做好政府可以调控的资金、资本、资产、资源整合工作,增加各投融资平台营利性资本的比重,提高盈利能力。

要继续发挥银行信贷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推进银企合作,扩大信贷规模,实现银企共赢发展。

要培育上市后备企业,因企制宜,科学研究,用足用好境外、国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等上市资源。

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创造良好的民间投资环境,更多地采取bt、bot等市场化方式,广泛吸纳民间资金,向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转移,切实弥补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4、破解拆迁难题。

要以人为本,依法拆迁。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拆迁理念,要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充分体现和代表群众的意愿,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要加大拆迁法律政策宣传力度。

要向被拆迁群众做好宣传,尤其是加强相关法律政策宣传;坚持拆迁调查安置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拆迁中应切实把握好公正与效率的关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平保稳定。

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5、提高城镇居民综合文化素质。

通过提高城镇居民的素质,不断提升城镇发展的软实力。

一是加强城镇意识的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各类教育阵地,大力普及文明礼仪规范和各种现代知识,帮助农民向居民转变,逐步形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城镇文明程度的提高。

二是强化综合管理。

提出“居民行为规范”、“居民道德规范”等居民行为准则来规范居民的行为,全面提高城镇居民综合文化素质。

  建议

  1、鉴于目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于土地的需求量较大,而我市每年可使用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不超过5000亩,正常的产业、基础设施、文化、教育等民生项目的用地需求已很难保障。

仅靠上级下达的土地年度计划指标已无法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用地需求。

加之,单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需求量大、建设周期较长,土地指标周转较慢,制约了整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进程。

建议有关部门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的调查研究,出台相关政策,综合考虑土地利用指标,在确保一定时期建设用地总量不变前提下,灵活考虑年度土地利用指标,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土地要素的保障。

  2、鉴于目前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缺口很大,仅靠市县两级财政投资很难解决根本问题。

建议上级部门进行调查研究,继续出台相关扶持奖励政策,大力支持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同时,对国家和省已经明确下达地方的涉农资金,赋予地方政府适当灵活掌握的权力,允许打捆使用,集中用于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敬请专家指正,谢谢!

更多相关文章[汇报材料]小城镇发展高峰论坛汇报材料[汇报材料]党建党风廉政纠风宣传思想文化和工青妇工作汇报材料[汇报材料]市住建委政风行风督察员座谈会汇报材料[汇报材料]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汇报材料]镇深入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汇报材料[汇报材料]市民工学校总结汇报材料[汇报材料]农村农业工作调研汇报材料[汇报材料]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汇报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