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笔记整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20318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笔记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育学笔记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育学笔记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育学笔记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育学笔记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笔记整理.docx

《教育学笔记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笔记整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笔记整理.docx

教育学笔记整理

《教育学》

主讲教师:

曹辉

教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合作与发现学习、助教制教学

caohui@

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第一节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第二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历程

第四节教育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学习教育学是对师范院校的学生进行的一项专业训练和专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教育的专业思想,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养成专业的教育意识。

●2.学习教育学,有助于系统掌握教育理论,指导以后的教育实践,增强从事教育工作的能力。

●3.学习教育学,可为以后的教育改革和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4.学习教育学,有助于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第二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教育现象

●教育问题

教育现象

●教育现象是以培养人为主体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光明日报:

日益流行的校园歪诗

●网易:

“新”教育现象

校园“新创”诗歌

●上联:

考试不作弊来年当学弟

●下联:

宁可没人格不可不及格

●横批:

就是要过!

●小说恋爱游戏,全都不能放弃;

篮球足球桌球,都要毫无保留;

英语物理地理,一慨统统不理;

语文数学化学,打死我也不学.

●日照香炉生紫烟,

●李白来到烤鸭店,

●口水流下三千尺,

●一摸口袋没有钱。

●《长征》

●学生最怕考试难,

●万卷千篇太难缠。

●做题一道吐白沫,

●可惜未有聪明丸。

●脖子伸长有何用,

●大眼瞟题也很难。

●更喜没开监控器,

●接过纸条尽开颜。

“新”教育现象

教育问题

●教育现象中不能体现教育价值的抽象事件或具体事件。

●教育不公平问题(视频:

高考何时才公平)

●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

●教育乱收费问题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

第三节教育学的发展

●一、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三)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1.实验教育学

●2.文化教育学

●3.实用主义教育学

●4.批判教育学

●(四)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五)当代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特点)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代表作:

如《论语》、《学记》、《理想国》。

●代表人物:

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孟子、荀子、朱熹,西方古代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

●视频材料:

苏格拉底之死

《论语》的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四教”(文、行、忠、信)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因材施教”、“思学结合”

●“博学”、“多见”、“多识”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孔子其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上是宋国(河南商丘)贵族。

●父亲:

叔梁纥,母亲:

颜征在。

《学记》

●战国时期思孟学派的著作,1229字

●世界教育史上成书最早、体系最完整的教育专著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教学相长”、“启发诱导”、“藏息相辅”、“豫、时、孙、摩”、“长善救失”、“学不躐等”、“尊师重教”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背景:

14世纪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人文主义教育家、思想家,如意大利的维多利诺,法国的拉伯雷等人提出通才教育思想、自由教育思想,对新兴资产阶级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启蒙的作用。

●标志: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其他教育家与教育文献

大教学论

●《大教学论》是欧洲第一本系统论述教育、教学的巨著,近代教育学的第一个代表著作。

●《大教学论》提出和论证了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和量力性原则,并提出了各种相应的教学方法等。

由于《大教学论》的问世,才出现了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独立于科学之林的教育学,因此他被称为“系统的教育学之父”。

独立阶段的重要著作

●英国洛克的《教育漫话》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爱弥儿》

●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德国福禄贝尔的《人的教育》

●英国斯宾塞的《教育论》

洛克的《教育漫话》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J.洛克(1632年8月29日~1704年10月28日)的教育代表作。

由作者流亡荷兰期间(1683~1689)写给友人E.克拉克讨论其子女的教育问题的几封信整理而成。

1693年出版。

●全书的主题是论述“绅士教育”,即论述刚夺得政权的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子弟的教育洛克认为,绅士要既有贵族的风度,能活跃于上流社会和政治舞台,又有事业家的进取精神,是发展资产阶级经济的实干人才;绅士应受体育、德育和智育等方面的教育。

●全书共分3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体育,第二部分论述德育,第三部分论述智育。

洛克认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要防止在衣着、饮食、动静、药物使用等各方面对孩子们娇生惯养,要锻炼出他们能够忍耐劳苦的强健体魄。

在绅士的各种品行中,德行应占第一位。

卢梭的《爱弥儿》

●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

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

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自然教育思想。

●开篇第一句

自然教育思想

●卢梭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

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以培养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

卢梭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其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

与自然教育密切相联的,卢梭还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使之学会谋生的手段,及早地养成支配自己的自由和体力的能力,保持自然的习惯。

爱弥儿开篇:

写作的缘由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他要强使一种土地滋生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强使一种树木结出另一种树木的果实;他将气候、风雨、季节搞得混乱不清;他残害他的狗、他的马和他的奴仆;他扰乱一切,毁伤一切东西的本来面目;他喜爱丑陋和奇形怪状的东西;他不愿意事物天然的那个样子,甚至对人也是如此,必须把人象练马场的马那样加以训练;必须把人象花园中的树木那样,照他喜爱的样子弄得歪歪扭扭。

裴斯泰洛齐(1746-1827)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裴斯泰洛齐:

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

5岁丧父,其父虽为医生,但一生清廉寡欲,未留下半点遗产。

母亲吃苦耐劳,意志坚强,很快从悲痛之中振作起来,靠微薄的收入维持家计。

“她忘记自己的一切享乐,专心为着儿女们的教育牺牲一切”。

早年受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38岁开始从事一项教育贫苦儿童的计划,让学童一面纺织一面学习,以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

深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发展机能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这项计划最后失败了,但是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林哈德与葛笃德》描写了贤惠的妇女葛笃德在“善良的”县长的支持下依靠改良生产,改革教育,改造社会的故事。

小说表达了作者试图透过革新教育,改善人民生活和提高贫苦人民子女教育水准的强烈愿望,全书洋溢著作者热爱贫苦人民及拯救人民於水深火热之中的人道主义热情。

因而,书一问世,就驰名整个欧洲大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赫尔巴特(1776-1841)的《普通教育学》

●赫尔巴特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出生在律师家庭,从小受到了严格的家庭教育,同时也广泛接受了各种新的思想。

1806年著《普通教育》,并在哥尼斯堡大学创办第一所教育研究所。

●《普通教育学》1806年发表。

阐述了学校管理制度、道德教育的理论以及教育目的等。

该书所论述的教学理论,说明了心理学对于教育学的意义,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的原理,论证了教育性的教学这一概念,特别是指出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意义。

在教育史上都有一定的价值。

福禄贝尔的《人的教育》

●福禄贝尔于1782年4月21日生在德国乡村吐林根。

其父是虔诚的牧师,育有子女五人,福禄贝尔是他最小的孩子。

诞生后九个月母亲逝世。

环境的改变,精神上的孤独,形成了内向的性格。

1805年参观斐斯塔洛齐的学校后,回国自己收了四十名儿童。

潜心研究教育。

●《人的教育1826年出版。

提出要根据儿童发展的内在要求制定教育的法则。

阐述了作者对教育涵义的理解及教育的目的。

强调学校与家庭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及彼此协作的意义。

以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基础。

游戏的意义

●“游戏是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由内心的需要和冲动而来的内部表现”,“它是人的整个生活中所特有的,是人和一切事物内部隐藏着的自然生活中所特有的。

所以游戏给人欢乐、自由、满足、内部和外部的平静,与整个世界的安宁。

它具有一切善的来源。

一个能够痛快地、有着自动的决心、坚持地游戏,直到身体疲劳为止的儿童,必然会成为一个完全的、有决心的人,能够为了增进自己和别人的幸福而自我牺牲的人”。

斯宾塞的《教育论》

●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是19世纪后期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思想家。

●《教育论》系斯宾塞先期发表的四篇教育论文《智育》、《德育》、《体育》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结集。

1860年,《教育论》在美国出版;1861年,又在英国面世。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

这是从所有各方面得来的结论。

为了直接保全自己或是维持生命和健康,最重要的知识是科学。

为了那个叫作谋生的间接保全自己,有最大价值的知识是科学。

为了正当地完成父母的职责,正确指导的是科学。

为了解释过去和现在国家生活,使每个公民能合理地调节他的行为所必需的不可缺的钥匙是科学。

同样,为了各种艺术的完美创作和最高欣赏所需要的准备也是科学。

而为了智慧、道德、宗教训练的目的,最有效的学习还是科学。

实验教育学

●是一种以教育实验为标志的教育思潮。

●1897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设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至此,实验心理学得以诞生和发展。

为实验教育思想提供了可以直接借鉴和吸取的东西。

1901年,德国教育家梅伊曼首先将实验教育思想称为“实验教育学”,1907年,德国教育家拉伊又出版了《实验教育学》一书,系统阐释了实验教育思想。

●主张从实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采用心理学实验的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教育问题。

文化教育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德国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利特《职业陶冶、专业教育、人的陶冶》

●主要观点:

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因此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

●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又是在一定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因为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所以教育的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进行;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从而培养完整的人格;培养完整的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与“唤醒”,发挥教师和学生个体两方面的积极作用,建构和谐的对话的师生关系。

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美国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观点:

崇尚改良主义教育哲学观,批判传统教育理论,强调儿童中心主义,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注重“做中学”,倡导实验精神和行动研究。

批判教育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美国鲍尔斯与金蒂斯《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布厄迪尔《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阿普尔《教育与权力》吉鲁《批判教育学、国家与文化斗争》

批判教育学的观点:

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不是一种民主的建制和解放的力量,而是再生产着社会不平等的工具;教育受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制约,教育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分析教育背后的利益关系,达到意识的启蒙和解放,从而寻找克服不公正的策略。

(四)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

他们关于教育同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关系、人的本质及其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综合技术教育以及知识、知识分子作用等问题的论述;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以及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发展指出了方向和道路。

●   在中国,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明教育基本理论

问题的第一本著作是教育家杨贤江于20世纪30年代写

的《新教育大纲》。

(五)当代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

皮亚杰(瑞士)和布鲁纳(美国

●“教学促进一般发展”思想:

赞科夫和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巴班斯基

●“终身教育”思想:

朗格郎(法国)

●“掌握学习”和教育目标分类学:

布鲁姆(美国)

●“有意义言语学习”:

奥苏伯尔(美国)。

Cookies:

当代教育学发展的特点: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

●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二、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译介日本教育学阶段

(二)1920年~1949年――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阶段

●(三)解放后到“文化大革命”前,教育学的介绍和学习全面转向前苏联的阶段

●(四)从1977年至今――教育学中国化的探索和努力阶段

译介日本教育学

●1901年,罗振玉发起、王国维主编的《教育世界》第9、10、11号,连续刊载了由日本人立花铣三郎讲述、王国维翻译的《教育学》,这是中国目前可考的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1902年牧濑五一郎著、王国维译的《教育学教科书》

●1907年熊谷五郎著的《大教育学》

●190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蒋维乔编译的《新教育学》

●1913年周维城、林壬编译的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实用教育学讲义》

●1914张子和编著的《大教育学》先后印行8版,是当时流传较广的教育学教科书。

西方教育学说的传播

●西方教育学说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尤以杜威来华讲学为契机达到高潮,并且从此以后到1949年,中国把学习的对象主要转向美国。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界思想十分活跃,各国各派教育观点几乎都在国内得到传播和试验,中国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一个蔚为壮观的重要发展时期。

在大力引进西方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国人还编撰出版了许多内容广泛、特色明显、堪称经典的教育学著作,中国的第一代教育家群体基本形成。

译介代表作

●夸美纽斯的《大教授学》(傅任敢译,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洛克的《教育漫话》(傅任敢译,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卢梭的《爱弥儿》(魏肇基节译,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

●《康德论教育》(瞿菊农编译,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

●裴斯泰洛齐的《贤伉俪》(傅任敢译,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

●斯宾塞的《教育论》(任鸿隽节译,商务印书馆1922年版)

第一代教育家群体创作

●如舒新城著的《教育通论》(中华书局1927年版)、庄泽宣著的《教育概论》(中华书局1928年版)、范寿康编的《教育概论》(开明书店1931年版)、朱兆萃的《教育学》(世界书局1931年版)、孟宪承编的《教育概论》(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罗廷光编的《教育概论》(世界书局1933年版)、吴俊升和王西征编著的《教育概论》(正中书局1935年版)、范任宇著的《教育概论》(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孟宪承和陈学恂合编的《教育通论》(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等。

另外还有王炽昌的《教育学》(中华书局1922年版)、余家菊的《国家主义教育学》(中华书局1925年版)、汪懋祖的《教育学》(正中书局1942年版)、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一边倒”与“文革”

●学苏联:

克鲁普斯卡娅、加里宁、马卡连柯以及凯洛夫、赞科夫、苏霍姆林斯基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在中国,1948年版共印10次,印数为291516册;1956年版共印8次,印数为193897册。

两个版本总计印数为50万册左右,城市中小学教师几乎人手一册。

中国教育学进入了全面“苏化”阶段。

●文革:

一种另类探索

教育学与“文革”

●文革:

教育的灾难

●“语录教育学”

●教育理论濒临绝境

教育学中国化探索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公开出版的各种类别、不同层次、多种语言的《教育学》大约有140种左右。

影响比较大的:

华中师院等五院校协作编写的高师本科公共课《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南京师大教育系编的《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厉以贤主编《现代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叶澜主编的《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陈桂生的《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黄济和王策三主编的《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扈中平等主编《现代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郑金洲著《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金一鸣著《教育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等。

第四节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调查法

●(三)教育统计法

●(四)实验法

●(五)文献法

●(六)历史研究法

●(七)比较研究法

观察法

●这是教育研究中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

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

观察法还可借助电化手段,如摄象系统、录音机等来完成。

观察法可以用来观察某个教育现象的全过程,也可以是部分过程,还可以是多次的跟踪观察。

在观察法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排除各种附属的、偶然的因素的影响,以便获得正确的观察结果。

调查法

●研究者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研究对象,比较充分地掌握有关教育现象的历史、现状或发展趋势,并在所获材料基础上,分析综合出科学结论。

调查法可以通过谈话、访问、问卷和测验的形式来进行。

通常配合着其他一些方法来进行。

调查法由于所获第一手材料较多,分析时须格外细心、认真,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统计法

●把通过观察、测验、实验等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类,以求得对研究的现象做出数量分析的结果。

该方法必须有准确的数据作保证,否则会影响统计分析的结果。

使用统计法过程中,首先要先将数据作统计分类,进行分类的统计,制成相应的统计表或统计图,然后进行数量分析,通过数据计算,从数量分析的结果中再获取理论上的结论。

应用统计法必须掌握科学推理方法和统计计算技术。

随着计算机管理水平的提高,统计法对于教育学研究将有较多的应用。

实验法

●实验法与调查研究有所不同,调查法是在不改变研究对象所处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实验法则是根据研究的某种预想和假设,有意识地改变研究对象的状态或环境,观察研究对象产生的变化和结果。

●实验法可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前者基本上不对教育教学过程和现象做太大的改变,后者则是研究对象完全处于实验者设计安排的情况下进行的。

一般使用较多的是自然实验法。

但有时为了更好的控制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清楚地观察到研究对象的变化,也采用实验室实验法。

文献法

●通过阅读有关的图书、资料和文献来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

最好是查阅第一手材料。

使用文献法研究时,要全面地选择查阅的资料,要把针对同一问题的所有观点的文献资料包含进来,这样才能保证研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历史法

●历史法即通过历史上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思想、理论的分析比较,去揭示教育发展规律或认识某种教育理论的历史发展的方法。

比较法

●比较法是对某类教育现象、某种教育、教学理论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条件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横向的或纵向的比较研究,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或特殊规律。

对资料进行比较对照时,要考虑具体情况,把握住比较的标准尺度,找出其异同的特点,从而提出合理的结论。

复习题

●一、判断题

●二、名词解释

●三、简答题

●四、论述题

判断题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是美国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

●3、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

●4、学习教育学,有助于全面提升教师的素养。

名词解释

●1、《大教学论》

●2、《学记》

简答题

●1、简述教育学的萌芽阶段的代表作与代表人物。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背景与标志。

论述题

●试述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