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动学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20303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1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肌动学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肌动学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肌动学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肌动学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肌动学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肌动学复习重点.docx

《肌动学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肌动学复习重点.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肌动学复习重点.docx

肌动学复习重点

一.名解:

1~14

1.主动肌:

多数与特定动作之起点与执行有直接相关的肌肉或肌肉群。

2.拮抗肌:

拥有相对与特定主动肌的动作的肌肉或肌肉群。

3.协同肌: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肌肉群合作来执行一个特定动作.

4.向心活化:

受到活化的肌肉缩短,产生一股拉动的力量。

5.离心活化:

被活化的肌肉正在产生拉力的同时,被另一股更强势的力量所延长。

6.等长活化:

活化的肌肉在它产生拉动的力量时仍维持恒定的长度。

7.外力:

由落在身体以外的来源所产生的拉力或推力,包含了重力,及相对于身体所施予的身体接触力.

8.内力:

落在身体之中的构造所产生的推力或拉力,内力是指活动的肌肉所产生的力量。

9.滚动:

一个旋转关节面上的许多点与另一个关节面上的许多点接触。

10.滑动:

一个旋转关节面上的一点与另一个关节面上的许多点接触。

11.转动:

一个旋转关节面上的一点以俩一个关节面上的一点接触.

12.黏弹性:

组织依时间作用导致其随应力—形变曲线改变之相关物理特性。

(如:

早上人会比晚上高)

13。

1)沃夫定律:

在高压下,骨头长出来;低压下,骨头吸收(钙少,骨质疏松)

2)生理性截面积单位:

骨骼肌的肌力可产生的最大主动收缩力量,用来预测肌肉最大潜在力量的方法。

14。

凹凸原则:

凹凸原则:

凸在凹上动,滚动方向与骨头运动方向相同,滑动方向与骨头方向相反;凹在凸上动,滚动方向与骨运动方向相同,滑动方向也相同(滚动的方向永远与骨骼运动一致).

.关节平面间的运动:

滚动、滑动、转动

 

屈曲、伸展;背屈、跖屈;(矢状面)

骨骼运动学内收,外展;侧弯;尺偏、桡偏;外翻、内翻(冠状)

15。

运动学内旋,外旋(水平面)

关节运动学滚动(一个关节面上许多点对应另一个关节面许多点)(附属运动)

滑动(一点—---多点)

转动(一点--——一点)

等长活化:

内力距=外力距

16。

肌肉活化

向心活化:

内力距>外力距

离心收缩:

内力距〈外力距【延迟性肌肉酸痛,常发生大量离心活动运动后】

17.

(1)开链:

远端是动的,近端是静止的【踢腿】

2)闭链:

远端是静止的,近端是动的【从坐到站】

纤维蛋白:

胶原蛋白、弹性蛋白

细胞

18.构成关节周边结缔组织的基本元基质:

糖胺多糖、水、溶质

肌动蛋白

可收缩性蛋白肌凝蛋白

19。

蛋白质

不可收缩性蛋白:

又称结构性蛋白

粗肌丝(肌凝蛋白)

肌原纤维

20.肌细胞细肌丝肌动蛋白

肌管系统原肌凝蛋白

肌钙蛋白

21.1)串联弹性组织:

指的是与主动蛋白平行串联在一起的那些组织.如:

肌腱及巨型蛋白P52

2)并联弹性组织:

平行地包裹在主动蛋白。

如:

细胞外结缔组织

3)细胞外结缔组织:

肌外膜,肌中间膜,肌内膜。

4)牛顿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加上实例一起看P78~108

22。

自由度:

胸锁关节、髋关节、盂肱、肩锁3个,桡腕2,肱尺1

23。

书上P55

主动长度-张力曲线图

如图,B、C是肌小节的休息长度,指可允许最多键桥数量的长度,这个状态下,可以产生最多的力量。

因此,主动长度—张力曲线图是一个倒U型,它的最大值正落在理想长度上。

24.

 

书上P57

 

25。

 

 

 

P59

向心或离心活动调整力量:

肌肉力量—速度关系图

【23~25三个选一考的可能性大】

26。

肩峰下滑液囊炎:

滑液囊可能会因为肱骨与肩峰之间重复性的压迫而发炎。

27。

鞍状关节:

腕掌关节、胸锁关节(双平面动作)

28.第一种杠杆:

如:

头与颈伸直肌群。

29。

第二种杠杆:

如:

脚尖站立时小腿肌群产生的扭转

30。

第三种杠杆:

如:

手肘屈曲肌群产生扭转来支持手中的重量。

(最常见)P20

 

纤维关节:

骨缝、骨间膜

31.不动关节

软骨关节:

椎间盘、耻骨联合、胸骨柄、胸骨体

可动关节:

滑膜关节

 

第二单元

32。

肩胛平面:

关节盂会面向冠状面往前35°上傾4°P123

33。

肩袖:

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转子),肩胛下肌(小转子)

肩复合关节

34。

肩胛胸壁关节(ST)的动作:

上提、下压;前突、后缩;上回旋、下回旋P127

35。

胸锁关节(SC):

上提、下压;前突、后缩;后缩。

鞍状关节:

前后(凹在凸上动,一致,如:

扩胸运动),上下(凸在凹上动,相反,如:

抬手)

36.稳定胸锁关节的组织:

前胸锁韧带、后胸锁韧带、锁骨间韧带、肋锁韧带、关节盘、胸锁乳突肌、胸骨甲状肌、胸骨舌骨肌、锁骨下肌P129

37.肩锁关节(AC);前倾、后倾;内旋、外旋;上回旋、下回旋

38.盂肱关节(GH):

屈曲,背伸;外展、内收;内旋、外旋

39.看书上P134—135的复合关节

40.盂肱关节之间关节囊韧带的远端附着点及其主要功能书P139

41.肩峰下空间:

冈上肌及其肌腱、肩峰下滑膜囊、三角肌及三角肌下滑液囊,上关节囊韧带、肱二头肌长头(长期的压迫使它们发炎造成肩峰下夹挤症候群)

42。

肩关节进行完全外展的六大原则:

书P150

43。

神经支配图P150

44.

上提:

上斜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

下压:

下斜方肌、背阔肌、胸小肌、锁骨下肌

肩胛胸壁关节的主要肌肉前突:

前锯肌

后缩:

中斜方肌、菱形肌、上斜方肌

上回旋:

前锯肌、上下斜方肌

下回旋:

菱形肌、胸小肌、肩胛提肌

45。

肩胛胸壁关节的不正确姿势-—“圆肩",肩胛骨内侧缘及下角的突出

盂肱关节:

前中三角肌、冈上肌、喙肱肌、肱二头肌长头

46.抬手臂的肌肉肩胛胸壁关节:

前锯肌、斜方肌

肩旋转肌:

肩袖

47.肩旋转肌群于盂肱关节进行外展时,对关节学的控制总结:

1)冈上肌

Θ引导肱骨头向上旋转

Θ将肱骨头压向关节盂

Θ在肱骨头的上方形成一个半坚硬的垫片,以限制肱骨头的向上位移

2)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

Θ在肱骨头产生一个向下压得力量

3)冈下肌和小圆肌

Θ外转肱骨

手肘与前臂

48。

肘关节最大的伸展和屈曲位?

从5°的伸展到145°的屈曲位,正常只有30°~130°图在P183

49。

挤压力的分散过程?

(骨间膜的运用?

)这是图解题要看图分析P185

1)挤压力经桡腕关节,接着达到桡骨

2)压力使骨间膜张力增加于是显著的把部分压力转移到尺骨

3)经肘关节的肱尺关节最后达肩关节

50。

前臂的旋前和旋后角度?

75°的旋前和85°的旋后角,生活中只有50°的旋前和50°的旋后

吝啬定律:

神经系统在控制关节活动时,倾向于活化最少的肌肉或肌纤维。

直到需要更多的力矩时,才会选择较大或较多关节的肌肉。

先启动后选择启动

旋前:

旋前方肌旋前圆肌

51。

吝啬定律的运用旋后:

旋后肌肱二头肌

伸直:

肱三头肌内侧头

屈曲:

肱肌肱二头肌

52。

腕隧道:

(九条肌腱,一条神经穿过)

九条肌腱:

指深屈肌(4个)指浅屈肌(4)拇长屈肌

一条神经:

正中神经

53.腕横韧带:

由钩状突起、大多角骨结节、舟状骨结节、豌豆骨构成

54。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物:

三角纤维软骨的关节盘、桡尺关节滑液囊韧带、尺侧副韧带、半月板同系物、掌侧尺腕韧带(尺三角韧带、尺月韧带)

55。

肘正常外翻:

15°

56.肘异常翻转:

1)肘内翻:

5°2)肘外翻:

20°。

腕关节

57.腕关节不稳定:

原因:

韧带的松脱或断裂

形式;1)锯齿形形变

2)腕部的尺骨易位

58。

腕部的六个房间:

1)拇短伸肌、拇长展肌2)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段伸肌

3)拇长伸肌4)指伸肌和示指伸肌5)小指伸肌6)尺侧腕伸肌

59。

抓握之机制?

(图解题,图在P233)

外部指屈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的收缩弯曲了手指,这时腕伸肌活化,如桡侧腕短肌抑制腕的屈曲,维持了适当的屈肌长度以有效地弯曲手指。

60。

手腕的最大抓握力?

图解题P233

手腕在大约30~35度伸直以及5度的尺偏最佳化。

(即伸直30度)

原因:

1)对应于其长度与张力的曲线,指屈肌在极短的长度下作用,因而无法产生适度的力量。

2)过度伸展的指伸肌,会进一步降低有效抓握力的被动伸肌力矩。

 

手部

61。

鞍状关节(第一掌指关节)的运动:

前后径(外展,内收)是凸在凹上动相反;内外径(伸展、屈曲)是凹在凸上动一致

62,大拇指的拇对掌运动?

1)外展,掌骨向掌侧运动2)第一掌骨屈曲与内旋

63.掌板:

位于掌侧到每一个掌指关节像韧带的结构为掌板(限制掌指关节过伸)

1)环状滑车:

A1~A5(A2~A4是主要滑车位于近节与远节指骨体上,其

余的位于三个手指关节的掌板上

64.屈曲滑车2)十字滑车:

十字交叉在屈曲时指鞘弯曲区域肌腱上P266

65.与类风湿关节有关的病症?

1)Z字畸形

症状:

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

机制:

前斜韧带、尺侧副韧带因病损而变弱或断裂,掌骨向大多角骨外侧脱位,类风湿使肌肉纤维化和挛缩,畸形加重,掌板失去固定拇长短伸肌作用-—弓弦症

治疗:

拇内收肌和拇短屈肌使拇指掌骨屈曲内收

2)天鹅颈畸形:

症状:

近端指间关节过伸,远端指间关节屈曲

机制:

1。

手内肌纤维变性和挛缩,远端指间关节掌板病损,近端指间关节过伸。

2.指背伸肌腱两侧束背向呈弦状,近端指间关节伸指力臂增大,加重过伸。

3.指深屈肌被动张力提高,远端指间关节屈曲.

治疗:

支具和外科矫形以限制过伸

3)纽扣指畸形

症状:

近端指间关节屈曲,远端指间关节过伸

机制:

1。

因近端指间关节慢性滑膜炎引起中央束断裂,两侧束滑向掌侧,使伸肌力学机制改变,屈曲近端指间关节

2。

远端指间关节因侧束拉力而过伸

治疗:

支具,手术修复中央束,两侧束复位术,严重则无手术意义

66。

哪些关节属于哪种关节?

P31表2—1

67.正中神经损伤的表现?

表现为前臂不能旋前,屈腕无力,拇、示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对掌,鱼际肌萎缩,手掌平坦,称为“猿手”。

68。

尺神经损伤的表现?

屈腕能力减弱,屈4、5指的远节指骨不能屈曲及拇指内收力弱,小鱼际肌及骨间肌明显萎缩,各指不能互相靠拢,各掌指关节过伸,第4、5指的指间关节弯曲,称为“爪形手”,其感觉障碍则以手内侧缘为主

69。

桡神经损伤的表现?

表现为“垂腕",不能伸腕、拇指和其余手指的近侧指间关节,外展拇指能力减弱;1—2掌骨间隙背面“虎口区”皮肤最为明显

第三单元

1.脊柱的正常弯曲:

颈、腰椎前突,胸、骶椎后突

2.重力线通过哪里?

重力线通过靠近颞骨的乳突、第二节骶椎前、髋骨正后方,以及膝关节和踝关节前方。

正好落在每区弯曲脊椎凹陷侧的顶点.

黄韧带:

限制屈曲(腰区最厚)

3。

脊柱的韧带棘上和棘间韧带:

限制屈曲

P317横突间韧带:

限制对侧弯和前屈

前纵韧带:

限制脊椎的前突(腰区最好)

后纵韧带:

限制屈曲

4。

脊柱的骨性特征:

P319

5。

颈、胸、腰椎的特殊结构?

颈椎:

横突孔、前、后弓、钩突(钩椎关节)、齿状突

胸椎:

肋凹、肋椎关节、肋横关节、

腰椎:

乳突、副突、上关节面接近矢状面

典型结构(C3—C6):

棘突短,一分为二

颈椎C1:

无椎弓、椎板、棘突

非典型结构C2:

有齿状突,横突短,棘突一分为二

C7:

颈椎中最大,棘突和横突大,棘突不分叉

典型结构(T2—T9):

椎孔变小,上下都有半个肋凹

胸椎T1:

上部有一个完整的肋凹,下部有半个肋凹

非典型关节

T10—T12:

一个肋凹,与11、10、12肋连,无肋横关节

 

6.寰枕关节

自由度:

两个

运动:

主:

屈曲5°:

、伸直10°副:

侧弯5°(无旋转)

7.寰枢关节(车轴关节):

自由度:

两个

运动:

主:

旋转35°~40°副:

屈曲5°:

、伸直:

10°(无侧弯)

.翼韧带:

齿状突的顶点向外且稍微向上通至枕骨髁内侧的两边.

8。

椎间盘

组成:

纤维环和髓核

作用:

避震器,可以保护骨头免于肌肉收缩带来的过度压力,在低压下有弹性,高压下,会变坚硬。

9.关节突关节:

上一个椎体的下关节突和下一个椎体的上关节突的连接处.

最紧位:

正中位或稍微伸直时

最松位:

中等屈曲

分布特点:

寰枢关节接近平面,其它颈内关节成45°,胸部成额状面,腰部成矢状面

10。

胸腰筋膜:

分成三层。

前、中、后层。

前层与中层合并成外侧缝与腹横肌连,少数与腹内斜肌连.P362

11。

腰椎屈曲与伸直的相对运动效果P357表格

12.懒散坐姿对头颈腰椎的影响?

P358

结果:

腰椎屈曲坐着使胸椎与下颈椎稍微前屈,为了维持水平视野,上头颈椎要伸直代偿。

治疗:

加背垫,形成腰椎的前突,利于头部收下巴

13.点头(名解):

由前面骶椎在髂骨上旋转、后面髂骨在骶椎上旋转或两者同时执行所产生的(即:

骶骨相对于髂骨前倾)

14.反点头(名解):

后面骶椎在髂骨上旋转、前面髂骨在骶椎上旋转或两者同时执行(即骶骨相对于髂骨后倾)

浅层:

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肩胛提肌、前锯肌

15.躯干的肌肉

中层:

后上、下锯肌

1)竖脊肌(棘肌、最长肌、髂肋肌)

深层

(内到外)2)横突棘肌(半棘肌、多裂肌、回旋肌)

3)短节肌群(棘间肌、横突间肌)

 

16.肌肉跨越的节段:

半棘肌:

6~8多裂肌:

2~4回旋肌:

1~2

16.躯干的外在稳定肌:

腹肌、竖脊肌、腰方肌、腰大肌

17.外在稳定肌的运动模式?

P396

18.枕下肌群:

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头上斜肌、头下斜肌P402

19.增加腹压在抬举时扮演的角色?

原因:

制造一个高压的坚固柱体,向上顶住横膈膜,向前顶住深层腹肌,向后顶住腰椎,向下顶住骨盆底肌,降低腰椎伸肌群的需求,最后降低肌肉收缩在腰部产生的压力。

咀嚼肌与呼吸运动

21,颞颌关节:

下颌骨髁突和颞骨的下颌窝形成。

关节盘:

1)前侧:

上凹下平与下颌窝的关节结节连

2)中间:

上平下凹(最薄、狭窄)

3)后侧:

上凸下凹与髁突连,分上、下层

运动:

上提、下压、前突、后缩、侧向平移、旋转

咬肌:

上提,前突

颞肌:

上提、后缩、同侧平移

22.咀嚼肌运动内翼肌:

上提,对侧平移。

两个头,一个连外翼板内侧(深),一个连上颌

P437骨后侧,第三臼齿上方(浅)

外翼机,两个头,一个连蝶骨大翼(上),一个连外翼板外侧(下)

外翼肌下侧:

前突

23。

张口肌

舌骨上肌:

下压

闭口肌咬肌

颞肌

內翼肌

外翼肌上侧头:

离心收缩

24.肺活量:

指最大吸气后的最大吐气量。

25.潮气容积:

每次吸气流入或呼气流出肺的空气容量。

26。

波以耳定律:

密闭容器中的定量气体在恒温时,气体的压力和体积成反比关系。

27。

换气过程中胸腔容积的变化?

1)吸气时:

横隔肌收缩下降,胸腔容积增大,形成负压,外界大气压大于胸腔内,气体内流。

2)平静吐气:

横隔肌放松,底部反弹,回升到休息位。

肋骨部:

下6肋上缘

横隔肌胸部:

剑突后面最重要的吸气肌

28。

平静呼吸肌腰部:

上3个腰椎

斜角肌:

上提肋骨、胸骨

肋间肌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肋间最内肌

上后锯肌:

上提上部肋骨增加胸腔容积

下后锯肌:

稳定下部肋骨

腰方肌:

同上

29。

用力吸气肌胸锁乳突肌:

上提上部肋骨增加胸腔容积

胸小肌:

上提上部肋骨增加胸腔容积

竖脊肌:

下压下部肋骨增加胸腔容积

胸大肌(胸肋头部):

提中间肋骨

 

腹肌:

下压肋骨,减小胸腔容积;增加腹内压,使横隔上提,减小容积

30。

用力呼气肌胸横肌:

降肋,减小容积

 

第四单元

1。

股骨干倾斜角:

(即股骨干与股骨颈在冠状面的夹角):

125°

异常状况:

股骨内翻:

小于125°股骨外翻:

大于125°

2.骨干前倾角:

15°

异常:

过度前倾:

大于15°(内八)后倾:

小于15°

3,髋臼前倾角:

20°

髂股韧带:

限制伸直

4,髋关节的韧带耻股韧带:

限制伸直、外旋、外展

坐股韧带:

限制内旋、内收、伸直

 

5。

髋关节的肌肉群P485

6.腹肌在单脚直膝抬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P487

1)腹肌正常活动状态:

腹肌中和髋关节的屈曲,不让骨盆前倾。

2)腹肌活动度降低状态:

腹肌活动不足,骨盆前倾,腰椎前突增加

6.内收肌为什么易伤?

当髋关节处于几乎完全屈曲时,内收肌群加入伸直肌群;相反的在髋关节处于完全伸直的位置时,内收肌群加入屈曲肌群,容易在跑步和跳跃时拉伤,尤其是要快速改变方向时。

7。

使用拐杖及提重物的适当方式?

在患侧的对侧使用拐杖,患侧同侧提重物可以降低髋关节外展肌群的力量。

1.膝关节外侧夹角:

170°~175°

过度膝外翻(X形腿):

小于170°

膝内翻(弓型腿,O型腿):

大于180°

2,螺旋归位机制:

膝关节伸直同时伴随着膝关节的外旋,产生共旋现象。

3.前交叉韧带:

由胫骨平台前侧髁间区域延斜后上方伸至股骨外侧髁的內缘。

4.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原因:

1)侧弯和完全伸直时股四头肌强烈收缩

2)膝严重外翻凹陷

3)膝过度外旋

5.膝关节部位肌肉运动以及神经支配P540

6.髌股关节运动:

在60°~90°的位置,髌骨与股骨的接触面积相当大,髌股关节压力最大。

P538在20°~30°时,髌骨脱离髁间沟,髌骨易向外侧脱位。

7.Q角:

股四头肌收缩时相对于髌骨的角度,又称股四头肌角度,由1)股四头肌收缩产生的合力线,为髂前上棘与髌骨的终点连线2)髌骨肌腱长轴的轴线,连接胫骨粗隆与髌骨终点的连线构成。

大约13~15度。

8。

髌骨活动的主要引导力量图P546

踝与足

1。

7个跗骨:

距骨,跟骨,3个楔状骨,骰骨,舟状骨

2。

踝和足的旋前:

外翻、外展、背屈旋后:

内翻、内收、跖屈

胫距韧带:

前胫距韧带、后胫距韧带:

限制外翻、背屈

3,内侧副韧带(三角韧带)

胫跟韧带:

限制外翻

胫舟韧带:

限制外翻、外展、跖屈

前距腓韧带:

限制内翻、内收

4.外侧副韧带后距腓韧带:

限制外展、背屈、内翻

跟腓韧带:

限制内翻

跟骰韧带

5.分叉韧带

跟舟韧带

6.距下关节:

定义:

距骨包含前、中、后关节面与跟骨连,其中后关节面占70%,呈椭圆形下凹,前、中关节面是曲线形。

韧带:

内、后、外距跟韧带、三角韧带、跟腓韧带、

运动:

旋前、旋后

7.足部内侧纵弓的被动支撑机制:

被动机制:

距舟关节和相连的结缔组织构成内侧纵弓与顶端的拱心石,另外还有足底筋膜、弹簧韧带与第一跗跖关节等.足底筋膜最重要。

8.正常足弓:

纵弓:

内侧纵弓:

由跟骨、距骨、舟状骨、三块楔骨及相连的三个跖骨构成

外侧纵弓:

跟骨、骰骨、第五跖骨

横弓:

楔间关节与楔骰关节的连线上

9.异常足弓:

1)扁平足:

不正常的塌陷所致,常伴有足外翻与距下关节的旋前。

2)高弓足:

异常升高,伴有足内翻

3)马蹄足或垂足:

腓神经深支损伤,伴踝关节跖屈

4)内翻足:

腓神经浅支损伤,伴足内翻

5)仰趾足:

胫神经损伤,伴踝关节背屈加足外翻

6)外翻足:

胫神经损伤,伴足外翻

7)爪状足:

内外侧足底神经损伤,伴跖趾关节过伸,趾间关节过屈

10.踝管:

(从前到后)胫骨后肌,趾长屈肌,胫后静脉,胫后动脉,胫神经,踇长屈肌。

11,外踝易伤,脚踝经常内翻扭伤,外侧副韧带受损。

12。

绞盘效应:

提高足弓的机制

13.足底四层肌肉:

1)小趾展肌、踇外展肌、趾短屈肌、

2)足底方肌、蚓状肌、

3)踇短屈肌,踇内收肌、小趾短屈肌

4)足底骨间肌、背侧骨间肌

肌肉的神经支配图P618

步态

1.一大步的距离:

同一脚连续两次的足跟着地的距离(名解)

2.一跨步的距离:

两脚连续的足跟着地的距离(名解)

3.步宽:

连续两次足跟着地时,两个足跟中心外侧之距离.(名解)

4.步频:

每分钟跨步的次数(名解)

5.步态的八分法:

初次着地、对侧脚趾离地,足跟离地、对侧初次着地、脚趾离地、双足接近、胫骨垂直地面、下一次初次着地

6.步态周期分两个时期:

60%的站立期与40%的摆荡期,站立期包括承重、站立中期、站立后期、摆荡前期;摆荡期包括摆荡初期、摆荡中期、摆荡末期P636

7.身体质心的移动?

垂直方向的总位移:

5公分;左右方向的总位移:

4公分

8.步态异常:

P666—670

1)功能缺损:

踝跖屈萎缩(马蹄足)

代偿机制:

膝关节过伸(站立中期);身体前倾(站立后期)

2)功能损伤:

垂足

代偿机制:

过度的髋屈曲及膝屈曲(即跨阔步)

3)功能缺损:

膝屈曲,角度减小

代偿机制:

穹形步态(即对侧踮脚)

4)功能缺损:

股四头肌无力(扶膝步)小儿麻痹症

代偿机制:

身体前倾

5)功能缺损:

膝屈曲挛缩

代偿机制:

过大的膝及髋屈曲

6)功能缺损:

膝屈曲角度减小或脚踝背屈角度不足

代偿机制:

髋部环形的步态(即脚画圈,中风病人常见)

7)功能缺损:

臀中肌无力

代偿机制:

鸭步

7)功能缺损:

臀大肌无力

代偿机制:

挺胸突腹

8)功能缺损:

明显的髋外展肌群无力

代偿机制:

代偿性博德兰堡步态

9.肩胛肱骨节律:

每三度的肩外展有2:

1的节律,其中2度在盂肱关节的外展,剩下的1度在肩胛胸廓关节的上回旋.即180度的外展,120度是盂肱关节外展,60度是肩胛胸廓关节的上回旋。

10.腰椎骨盆节律:

身体的上半身动时,腰椎与骨盆活动方向一致;身体的上半身不动时,腰椎与骨盆活动方向相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