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专题检测卷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18554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轮复习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专题检测卷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二轮复习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专题检测卷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二轮复习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专题检测卷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二轮复习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专题检测卷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二轮复习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专题检测卷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轮复习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专题检测卷七.docx

《二轮复习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专题检测卷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轮复习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专题检测卷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轮复习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专题检测卷七.docx

二轮复习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专题检测卷七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专题检测卷(七)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大连模拟)《昨天——中英鸦片战争纪实》中写道:

“如果以为沿海和长江的炮声与白旗,已经在国民中掀起了多么巨大的精神波澜和情绪风涛,那便是属于今人想当然的自作多情。

”由此可见()

A.鸦片战争不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后人夸大了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

C.鸦片战争没有唤起中国人的觉醒

D.清军在鸦片战争中孤军奋战

2.(2012·泰州一模)“这次战争的结果之一是通商口岸的开辟,由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由整个沿海深入内地。

”“这次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D.甲午中日战争

3.(2012·北京一模)右图为太平天国颁发给农民的田契。

内有某人“自置田一十八亩”,“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纳米银,不得违误”等文字。

这则材料可以说明太平天国()

A.未严格执行《天朝田亩制度》

B.普遍实行土地公有的制度

C.实现了“有田同耕”的理想

D.与地主相勾结残酷剥削农民

4.(2012·西安模拟)116年前,主张变法维新的谭嗣同奋笔疾书《有感》一诗: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作者所哀伤的是()

A.揭竿斩木的反抗风潮

B.泛滥成灾的鸦片贸易

C.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D.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

5.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做了如下表态:

“今兹议约。

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这反映出()

A.《辛丑条约》中,西方列强在一定程度上做了让步

B.《辛丑条约》并未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问题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6.(2012·朝阳二模)右图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

是因为()

A.它是清政府颁布的中国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B.它为确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提供法律保障

C.它正式宣告中国两千余年君主专制的终结

D.它正式宣告并任命组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7.(2012·上海模拟)右图是民国时期的一幅名为《恭祝民国万万岁》的漫画,该漫画的历史价值在于()

A.体现了大众对民国政治的殷切期望

B.表达了漫画作者对民主共和的热切追求

C.证实了民国初年专制残余影响根深蒂固

D.反映舆论对民国初年政策措施颇有微词

8.1923年12月北京大学二十五周年纪念日曾做过一次民意测验,有一题目是:

“下列各种方法,你以为哪种可以救中国?

”结果,回答国民革命的有725票,而其他选项的票数不足30票。

这里的“国民革命”是指()

A.开展工人运动,夺取全国政权

B.反帝反军阀,谋求中国的统一

C.发动工农革命,实行武装割据

D.发动广大农民,进行土地革命

9.(2012·潍坊仿真试题)“最新党内统计数据公布,截至20XX年底,全国党员人数突破八千万”。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经历了风雨历程。

图1和图2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A.1921年和1922年B.1927年和1928年

C.1937年和1938年D.1949年和1950年

10.《东史郎日记》(日)记载:

“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个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

”“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是道听途说的,不符合事实

B.可供研究南京大屠杀的情况使用

C.真实反映了淞沪会战的惨烈场景

D.说明中国开始进入抗日战争时期

11.(2012·南通二模)20世纪40年代后期,纽约《先驱论坛报》感叹,中国打完了最大规模的一场战役,南京、上海及武汉已处于人民解放军的威胁之下。

这场战役是()

A.百团大战B.辽沈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12.(2012·广东冲刺模拟)英国记者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说:

一般美国人都认为,中国战争主要是一场民主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战争……似乎没有人意识到,那么多中国人支持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支撑着抗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

杰克·贝尔登的看法()

A.带有美国人的意识形态

B.揭示了中国政局变动的本质

C.是冷战思维的体现

D.反映了抗日政权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2012·济宁二模)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1911年的革命推翻了清朝,但是多种意义上看,对于中国文明的更为重要的转折发生在1905年。

那一年举行了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即使是慈禧太后最为顽固的谋臣们也不能不看出,中国的困境已经不能在科举所考察的儒家学术中找到解决的办法了。

事实上,科举考试的废除标志着中国维持了将近2500年的一个文明模式的废弃。

混合哲学和价值观的所谓儒家体系、庞大的行政官僚体系、受过教育的和有修养的士大夫精英的统治、甚至于在这个旧秩序框架中实现的艺术成就,都在20世纪初受到愈来愈严厉的批判。

——[美]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在维持古代中国“文明模式”中的独特作用。

(4分)

(2)1905年,清政府面临的“困境”是什么?

废除科举制是否能够解决其“困境”,为什么?

(6分)

(3)作者认为,“1911年的革命推翻了清朝,但是多种意义上看,对于中国文明的更为重要的转折发生在1905年”,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10分)

14.(2012·洛阳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费希特在他的这个系列的演讲中详细地分析了这种拯救德意志民族、彻底改造人类的新教育的各个方面,并最后以他那消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先验哲学观点阐明了这种民族教育的精神实质……他认为,“这种需要加以培养的精神本身直接体现了对祖国的高度热爱……从这种爱中自然会产生出保卫祖国的勇士和安分守法的公民”……这样,“精神的本质就把我们完全摆脱一切压迫我们的苦难的解放事业同我们光复民族和振兴祖国的事业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了一起”……这部著作在亚洲有两种相反的遭遇。

在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家一直在歪曲和滥用这部著作,以致文部省把它编译于《关于时局之数据》中,免费颁发给全国文教部门,用以论证大和民族优越论……抗日战争时期的《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全译本,对我国人民的浴血抗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但这些作者和译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只着眼于民族解放的方面,而忽视了建立理性王国的社会解放,而这就使读者看不到费希特是一位把爱国主义与世界主义、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集于一身的伟大思想家。

坚定不移地走人类文明的康庄大道,既热爱自己的祖国,又坚持世界大同的理想,既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又反对列强的霸权主义,这才是《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这部世界名著的真谛。

——梁存秀《论费希特〈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1807年)〉》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费希特的民族主义观在亚洲的影响。

(20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

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的失败没有在国民中掀起多么巨大的精神波澜和情绪风涛。

所以C项正确。

A项不符合史实,B、D两项与材料无关。

2.【解析】选B。

本题考查《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

《天津条约》增开沿海沿江汉口、九江等十处通商口岸,《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反映了通商口岸由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由整个沿海深入内地。

3.【解析】选A。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天平天国要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材料中某人“自置田一十八亩”,要求农民“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纳米银,不得违误”,这与《天朝田亩制度》的规定是不相符合的。

所以A项正确。

B项与“自置田一十八亩”矛盾,排除。

太平天国没有实现“有田同耕”的理想,C项错误。

D项与材料不符。

【方法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1)爆发背景新:

太平天国运动是在外国侵略战争后因战争赔款加重人民的负担而爆发的。

(2)起义时代新: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起义形式新:

利用外来宗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的拜上帝教发动群众。

(4)担负任务新:

反封建的同时也反对外来侵略。

(5)治国方案新: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6)失败原因新: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4.【解析】选D。

“变法维新的谭嗣同”“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揭示的是19世纪末中国的政治状况,《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被割让,出现“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故本题选D项。

5.【解析】选D。

从慈禧太后的话中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B说法明显错误,《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项不符合题意。

6.【解析】选C。

由图片中“特命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可判断是清帝退位,它宣告了中国两千余年君主专制终结。

7.【解析】选B。

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恭祝民国万万岁”,可以看出作者本人对民主共和的期盼和追求;由于辛亥革命前没有进行广泛思想宣传,大多数民众思想还没有开化,故A项不正确。

8.【解析】选B。

“1923年12月”这个时间是解题关键。

中国共产党吸取二七惨案的经验教训,认为需要团结革命力量;而国民党方面,孙中山经历斗争屡次受挫,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表示愿意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而打倒列强除军阀,更是符合人民的心声,一场国民革命势不可挡,它是由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

9.【解析】选B。

分析图1和图2可知,a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6万左右,而下半年迅速下降,这符合1927年大革命失败,革命暂时转入低潮的情况,而且此时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在城市,领导工人运动是中心工作,工人占党员人数的半数左右。

b年党员人数迅速增加,说明革命迎来了新的高潮,党员中农民占了大多数,这符合1928年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情况。

故选B项。

10.【解析】选B。

从材料中“南京”可知是对日军占领南京时的记录,故C、D表述与材料信息不符。

而东史郎是日军侵略中国的直接参与者,故A表述错误。

11.【解析】选C。

注意时间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军队是人民解放军。

A项发生于1940年的抗战时期,排除A项。

B项发生在东北,不可能威胁南京、上海等。

从题干中可看出南京、武汉等还没有解放,D项错误。

淮海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统治的南京、武汉等受到人民解放军的威胁,故选C项。

12.【解析】选B。

杰克·贝尔登比较客观地评价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取胜的原因,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得人心者得天下等,并指出一般美国人评价的缺陷。

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1)题分析科举制在选拔人才、维护统治、传播文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题分析此时期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清政府面临的困局。

第(3)题同意或者不同意并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答案:

(1)促进教育的发展,为封建政府选拔大量人才,促进儒家道德思想的传播,维护社会的稳定。

(4分)

(2)“困境”:

资产阶级革命不断发展。

(2分)

不可能。

(1分)原因:

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的朝廷,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已成为时代潮流;废除科举制更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3分)

(3)同意。

废除科举制,有利于推动新式教育制度的发展,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沉重地打击了旧势力,在客观上为近代文明模式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不同意。

废除科举制,仅仅是清政府为挽救统治,抵制革命而采取的自救措施,辛亥革命以暴力的方式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推动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俗的重大变革,实现了20世纪初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其在文明模式转变中发挥的作用更大。

(言之有理即可得10分)

14.【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回答。

日本的民族主义思想首先考虑明治维新后的对外侵略,全面侵华,指出民族主义的危害。

答案:

(1)对日本的影响及原因:

明治维新后制定称霸世界的大陆政策;以费希特的观点来论证大和民族优越论,为其对外扩张进行舆论准备。

(2)对中国的影响及原因:

近代史上遭受列强的侵略,特别是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以费希特的观点激励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3)中日作者和译者对于费希特的观点缺乏全面了解;片面强调爱国主义、民族主义,而忽视了其世界主义、民主主义的一面。

(言之有理即可,2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