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分析化学》习题测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714491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学《分析化学》习题测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药学《分析化学》习题测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药学《分析化学》习题测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药学《分析化学》习题测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药学《分析化学》习题测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学《分析化学》习题测验.docx

《药学《分析化学》习题测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学《分析化学》习题测验.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学《分析化学》习题测验.docx

药学《分析化学》习题测验

《分析化学》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误差与分析数据的处理

第三章重量分析法

第四章滴定分析法概论

第五章酸碱滴定法

第六章沉淀滴定法

第七章配位滴定法

第八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模拟试题一

模拟试题二

参考答案

第二章误差与分析数据的处理

本章要点:

1.误差;

2.测量值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3.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4.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与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5.相关与回归。

本章目标:

1.掌握误差的产生、种类、表示方法及相互关系;

2.掌握有效数字的意义、表示方法及运算规则;

3.熟悉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和t分布、置信区间的含义及表示方法、显著性检验的目的和方法、可疑值的取舍方法;

4.了解相关与回归。

本章重点:

1.误差的种类:

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

2.测量值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准确度和误差、精密度和偏差、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3.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有效数字定义、有效数字修约规则、运算规则以及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4.显著性检验方法和应用:

t检验法、F检验法。

本章难点

1.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

标准正态分布、置信概率、置信区间;

2.t分布和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t分布定义、真值、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一、单项选择题:

1.两位分析人员对同一含SO42-的试样用重量法进行分析,得到两组数据,要判断两人的分析的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应用哪一种方法:

B

A.Q检验法B.F检验法C.4d法D.t检验法

2.可用于减少测量过程中的偶然误差的方法:

D

A.进行对照实验B.进行空白实验C.进行仪器校准D.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

3.指出下列各种误差中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C

A.滴定时不慎从锥形瓶中溅出一滴溶液B.使用天平时,天平零点稍有变动

C.砝码受腐蚀D.滴定时,不同的人对指示剂顏色判断稍有不同

4.下列有关偶然误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A.偶然误差在分析中是不可避免的B.偶然误差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

C.偶然误差具有单向性D.偶然误差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

5.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是:

B

A.准确度高,精密度不一定高B.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条件

C.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D.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条件

6.下列变换正确的是:

B

A.10.00mL=0.0100LB.10.5L=1.05×104mL

C.10.5L=10500mLD.10.5L=1.050×104mL

7.欲使滴定时的相对误差≤±0.1%,所取被测物质的量应使滴定时消耗的标准溶液的体积为:

D

A.0~10mLB.10~15mLC.10~20mLD.20mL以上

8.今以酸度计测定某溶液的pH=9.25,该数字的有效数字位数是:

C

A.4位B.3位C.2位D.1位

9.对某试样进行三次平行测定,得CaO的平均含量为30.6%,而真含量为30.3%,则30.6%-30.3%=0.3%为:

C

A.相对误差B.相对偏差C.绝对误差D.绝对偏差

10.滴定分析要求相对误差为±0.1%,若称取试样的绝对误差为0.0002g,则一般至少称取试样:

B

A.0.1gB.0.2gC.0.3gD.0.4g

11.对某试样进行多次平行测定,获得其中硫的平均含量为3.25%,则其中某个测定值(如3.15%)与此平均值之差为该次测定的D

A.绝对误差B.相对误差C.相对偏差D.绝对偏差

12.用25mL移液管移出的溶液体积应记录为:

C

A.25mLB.25.0mLC.25.00mLD.25.000mL

13.测得某种新合成的有机酸pKa=12.35,其Ka值应为:

C

A.4.467⨯10-13B.4.47⨯10-13C.4.5⨯10-13D.4⨯10-13

14.不能消除或减免系统误差的方法是(D)。

A.对照实验B.空白实验C.仪器校准D.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

15.两位分析人员对同一试样用相同方法进行分析,得到两组分析数据,若欲判断两分析人员的分析结果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该用下列哪一种方法:

B

A.Q检验法B.F检验法加t检验法C.F检验法D.t检验法

二、填空题:

1.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差叫误差,它是分析结果准确度的量度;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差叫偏差,它是分析结果精密度的量度。

2.按照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下列计算式的结果应包括几位有效数字四位。

3.滴定管的读数常有±0.01mL的误差,则在一次滴定中的绝对误差最少为0.02mL。

常量滴定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应≤0.1%,为此,滴定时消耗的标准溶液的体积必须控制在20mL以上。

4.测量值越接近真实值,准确度越高,反之,准确度低。

准确度的高低,用表示。

误差又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5.两质量不同的物体称量的绝对误差相等,它们的相对误差肯定不同。

6.测定中的偶然误差是由偶然的原因引起的,可采取控制测量次数方式来减小偶然误差。

7.在弃去多余数字的修约过程中,所使用的法则为四舍六入五成双。

三、简答题:

1.下列情况各引起什么误差?

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

答:

(1)偶然误差

(2)偶然误差

(3)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

减免的方法:

通过空白实验测定出空白值进行校正。

(4)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

减免的方法:

烘干试样再称量。

(5)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

减免的方法:

使用基准CaCO3。

(6)过失误差

(7)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

减免的方法:

校正天平使两臂等长或更换合格天平。

(8)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

减免的方法:

校正天平,更换合格砝码。

2.说明误差与偏差、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区别。

答:

误差的大小是衡量一个测量值的准确度的尺度,反映测量准确度的高低。

误差越小,测量的准确度越高。

精密度用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来表示。

数值越小,说明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越高。

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它说明测定数据的再现性。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

精密度差,所测结果不可靠,就失去了衡量准确度的前提。

精密度好,不一定准确度高。

只有在消除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好,准确度才会高。

3.如果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为±0.2mg,拟分别称取试样0.1g和1g左右,称量的相对误差各为多少?

这些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

因分析天平(万分之一天平)称量的绝对误差为±0.2mg。

故称量的相对误差分别为:

表明:

对给定测定准确度的分析天平(绝对误差恒定),当称取的样品质量较大时,其称量的相对误差就较小,测定的准确程度就较高;反之,称取的样品质量较小时,其相对误差就较大,测定的准确程度也就较低。

4.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0.02mL。

如果滴定中用去标准溶液的体积分别为2mL和20mL左右,读数的相对误差各是多少?

从相对误差的大小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

因滴定管的读数的绝对误差为±0.02mL,因此体积读数的相对误差分别为:

 

5.下列数据各包括了几位有效数字?

(1)0.0330;

(2)10.030;(3)0.01020;(4)8.7×10-5;(5)pKa=4.74;(6)pH=10.00;

(1)3位;

(2)5位;(3)4位;(4)2位;(5)2位;(6)2位

6.用返滴定法测定软锰矿中MnO2质量分数,其结果按下式进行计算,问测定结果应以几位有效数字报出?

答:

按有效数字运算法则:

 

\

答:

应以4位有效数字报出

7.用加热挥发法测定BaCl2·2H2O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使用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称样0.5000g,问测定结果应以几位有效数字报出?

答:

按有效数字运算法则:

 

8.两位分析者同时测定某一试样中硫的质量分数,称取试样均为3.5g,分别报告结果如下:

甲:

0.042%,0.041%;乙:

0.04099%,0.04201%。

问哪一份报告是合理的,为什么?

答:

甲的报告合理。

因为在称样时取了两位有效数字,在结果计算公式中涉及乘除运算,按照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应该取两位有效数字。

9.有两位学生使用相同的分析仪器标定某溶液的浓度(mol/L),结果如下:

甲:

0.12,0.12,0.12(相对平均偏差0.00%);乙:

0.1243,0.1237,0.1240(相对平均偏差0.00%);你如何评价他们的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答:

乙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都高。

因为从数据上看,甲的精密度(相对平均偏差0.00%)高于乙的精密度(相对平均偏差0.16%);然而,甲的测定准确度(测定的绝对误差:

±0.01)远低于乙的测定准确度(测定的绝对误差:

±0.0001);我们知道,精密度高只是准确度高的前提和保障,精密度高并不代表准确度高。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乙的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都高。

四、计算题:

1.标定浓度约为0.1mol/L的NaOH,欲消耗NaOH溶液20mL左右,应称取基准物质H2C2O4·2H2O多少克?

其称量的相对误差能否达到0.1%?

若不能,可以用什么方法予以改善?

解:

2NaOH+H2C2O4==Na2C2O4+2H2O(a/b)=(1/2)

根据计算公式:

称量的相对误差为:

因此,相对误差大于0.1%,即不能通过精密称量0.13g左右的H2C2O4·2H2O作为基准试剂来标定0.1mol/L/的NaOH。

但可以通过增大称样量的方法予以改善,即通过精密称量质量为1.3g左右的H2C2O4·2H2O,在250mL容量瓶中定溶后用25mL的移液管移取25.00mL进行滴定;或标准溶液采用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基准物来标定。

如改用KHC8H4O4为基准物。

2.测定某铜矿试样,其中铜的质量分数为24.87%。

24.93%和24.69%。

真值为25.06%,计算:

(1)测得结果的平均值;

(2)中位值;(3)绝对误差;(4)相对误差。

3.测定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以WFe2O3表示),5次结果分别为:

67.48%,67.37%,67.47%,67.43%和67.40%。

计算:

(1)平均偏差;

(2)相对平均偏差;(3)标准偏差;(4)相对标准偏差;(5)极差。

4.解:

对甲:

准确度:

精密度:

对乙:

准确度:

精密度:

显然,甲的准确度比乙高,甲的精密度也比乙高;即甲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比乙高。

5.某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为39.19%,若甲的测定结果(%)是:

39.12,39.15,39.18;乙的测定结果(%)为:

39.19,39.24,39.28。

试比较甲乙两人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精密度以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表示之)。

解:

(1)根据公式:

得:

x=20.3时:

x=20.46时:

(2)u1=-2.5,u2=1.5,由表查得相应的概率分别为:

0.4938,0.4332

则:

P(20.30≤x≤20.46)=0.4938+0.4332=0.9270

6.现有一组平行测定值,符合正态分布(μ=20.40,σ2=0.042)。

计算:

(1)x=20.30和x=20.46时的u值;

(2)测定值在20.30-20.46区间出现的概率。

7.已知某金矿中金含量的标准值为12.2(克/吨),σ=0.2,求测定结果>11.6克/吨的概率。

8.对某试样中铜的质量分数(%)进行了150次测定,已知测定结果符合正态分布N(43.15,0.23²)。

求测定结果大于43.59%时可能出现的次数。

8.测定钢中铬的质量分数,5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为1.13%,标准偏差为0.022%。

计算:

(1)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2)μ的置信区间。

9.测定试样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5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为:

34.92,35.11,35.01,35.19和34.98。

(1)经统计处理后的测定结果应如何表示(报告n,

和s)?

(2)计算P=0.95时μ的置信区间。

10.6次测定某钛矿中TiO2的质量分数,平均值为58.60%,S=0.70%,计算:

(1)μ的置信区间;

(2)若上述数据均为3次测定的结果,μ的置信区间又为多少?

比较两次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P均为0.95)?

11.测定石灰中铁的质量分数(%),4次测定结果为:

1.59,1.53,1.54和1.83。

(1)用Q检验法判断第四个结果应否弃去?

(2)如第5次测定结果为1.65,此时情况有如何(P均为0.90)?

12.已知某清洁剂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标准值为54.46%,测定4次所得的平均值为54.26%,标准偏差为0.05%。

问置信度为0.95时,平均值与标准值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13.某药厂生产铁剂,要求每克药剂中含铁48.00mg.对一批药品测定5次,结果为(mg/g):

47.44,48.15,47.90,47.93和48.03。

问这批产品含铁量是否合格(P=0.95)?

14.分别用硼砂和碳酸钠两种基准物标定某HC1溶液的浓度(mol/L),结果如下:

用硼砂标定:

1=0.1017,s1=3.9×10-4,n1=4;用碳酸钠标定:

2=0.1020,s2=2.4×10-4,n2=5;当置信度为0.90时,这两种物质标定的HC1溶液浓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15.根据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进行计算:

(1)7.9936÷0.9967-5.02=?

(2)0.0325×5.0103×60.06÷139.8=?

(3)(1.276×4.17)+1.7×10-4–(0.0021764×0.0121)=?

(4)pH=1.05,[H+]=?

第三章重量分析法

本章要点:

1.重量分析法的分类和特点;

2.沉淀重量法;

3.重量分析的计算。

本章目标:

1.掌握气化法的原理、电解法的原理、沉淀重量法溶解度及影响因素;

2.熟悉沉淀重量法的计算;

3.了解沉淀重量法中沉淀纯度的影响因素、沉淀类型与沉淀条件。

本章重点:

沉淀重量法原理:

沉淀的溶解度及影响因素、沉淀的纯度及影响因素。

本章难点

1.溶度积的概念及相关计算;

2.沉淀的形成与沉淀条件。

 

一、单项选择题:

1.使用均匀沉淀法的主要目的是:

D

 A.防止混晶生成B.减少继沉淀C.使沉淀更加完全D.得到大颗粒沉淀

2.根据重量分析对沉淀溶解度的要求,对于灼烧时不易挥发除去的沉淀剂,沉淀剂一般过量为:

A

A.20%~30%B.10%~20%C.20%~50%D.50%~100%

二、填空题:

1.沉淀重量法是利用沉淀反应将待测组分以难溶化合物形式沉淀下来,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灼烧后,转化成具有确定组成的称量形式,称量并计算被测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2.电解重量法是利用点解原理,使待测金属离子在电极上还原析出,然后称重,电极增加的重量即为金属重。

3.沉淀的类型有晶形沉淀、凝乳状沉淀、无定形沉淀。

4.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有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配位效应。

5.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有共沉淀现象、后沉淀现象。

6.换算因数是指:

在将沉淀称量形式的质量换算成被测组分的质量时,所要乘的系数称为换算因数F,亦称“化学因数”。

其值等于被测组分的摩尔质量与沉淀形式摩尔质量之比,若分子、分母中待测主体元素的原子数不相等,还应乘以适当的系数使其相等。

7.称量形式为Mg2P2O7,测定组分为MgSO4·7H2O的换算因素表达式是2MgSO4•7H2O/Mg2P2O7。

8.称量形式为(C9H6NO)3Al,测定组分为Al2O3的换算因素表达式是Al2O3/2(C9H6NO)3Al。

三、名词与术语:

1.沉淀形式2.称量形式3.固有溶解度4.同离子效应5.盐效应6.酸效应7.配位效应8.共沉淀现象9.后沉淀现象10.均匀沉淀法

答:

1.沉淀形式:

往试液中加入沉淀剂,使被测组分沉淀出来,所得沉淀称为沉淀形式。

2.称量形式:

沉淀经过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之后所得沉淀。

3.固有溶解度:

难溶化合物在水溶液中以分子状态或离子对状态存在的活度。

4.同离子效应:

盐效应:

由于强电解质盐类的存在,引起沉淀溶解度增加的现象。

当沉淀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入与沉淀组分相同的离子,以增大构晶离度,使沉淀溶解度减小的效应。

5.盐效应:

由于强电解质盐类的存在,引起沉淀溶解度增加的现象。

酸效应:

溶液的酸度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

6.共沉淀现象:

在进行沉淀时某些可溶性杂质同时沉淀下来的现象。

7.配位效应:

溶液中存在能与沉淀构晶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的配位剂时,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8.共沉淀现象:

在进行沉淀时某些可溶性杂质同时沉淀下来的现象。

9.后沉淀现象:

当沉淀析出后,在放置过程中,溶液中的杂质离子漫漫在沉淀表面上析出的现象。

10.均匀沉淀法:

在一定条件下,使加入沉淀剂不能立刻与被测离子生成沉淀,然后通过一种化学反应使沉淀剂从溶液中慢慢地均匀的产生出来,从而使沉淀在整个溶液中缓慢地、均匀地析出。

这种方法称为均匀沉淀法。

四、简答题:

1.重量分析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是什么?

试液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被测组分沉淀出来所得的沉淀称为“沉淀形式”;将其过滤、洗涤、烘干、灼烧至恒重之后,得到“称量形式”。

沉淀形式与称量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重量分析中对二者各有其要求:

对“沉淀形式”的要求:

(1)沉淀的溶解度要小;

(2)沉淀应易于过滤和洗涤;(3)沉淀必须纯净;(4)应易于转变为称量形式。

对“称量形式”的要求:

(1)沉淀的组成必须固定(符合一定的化学式);

(2)沉淀应有足够的化学稳定性;(3)沉淀应具有尽可能大的分子量。

2.简述沉淀的形成过程,形成沉淀的类型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

在难溶化合物的过饱和溶液中,构晶离子互相碰撞而形成晶核,其它构晶离子向晶核扩散并吸附于晶核(异相成核则为外来杂质微粒)之上,便逐渐成长为晶体。

形成沉淀的类型大体可分为三类:

晶型沉淀(0.1~1μm)、凝乳状沉淀(0.1~0.02μm)和无定形沉淀(<0.02μm)。

形成沉淀的类型与沉淀自身的性质(临界均相过饱和比(Q核/S))有关,也与沉淀制备条件有关。

对能形成晶型沉淀的难溶化合物,若沉淀中控制较小的相对过饱和度、沉淀速度就较慢,异相成核将是主要的成核过程,如果体系中杂质含量极微,可获得较大的沉淀颗粒(即晶型沉淀)。

若沉淀中控制较大的相对过饱和度、沉淀速度就快,沉淀中异相成核与均相成核同时发生,所得到的沉淀颗粒就较小,即凝乳状沉淀或无定形沉淀。

3.简述提高沉淀纯度的措施?

答:

提高沉淀纯度的措施有:

(1)选择适当的分析程序;

(2)降低易被沉淀吸附的杂质离子浓度;(3)选择适当的洗涤剂进行洗涤;(4)及时进行过滤分离,以减少后沉淀;(5)进行再沉淀;(6)根据沉淀的性质选择适宜的沉淀条件;(7)选择合适的沉淀剂(如有机↓剂可改善↓的性质、使↓选择性提高,从而其纯度增大)。

4.简要说明晶形沉淀和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答:

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1)在适当稀的溶液中进行,并加入沉淀剂的稀溶液;

(2)沉淀作用应在热溶液中进行;(3)在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沉淀剂;(4)沉淀后对沉淀进行陈化。

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1)沉淀作用应在比较浓的溶液中进行,加沉淀剂的速度也可以适当快一些;

(2)沉淀作用应在热溶液中进行;(3)在溶液中加入适当的电解质;(4)沉淀完毕立刻用大量热水稀释(使大部分杂质离子进入溶液以降低容易被吸附离子的浓度);(5)沉淀完毕后,稀释并趁热过虑和洗涤,不进行陈化处理以防止后沉淀的发生;(6)必要时进行再沉淀(以提高沉淀纯度)。

5.均匀沉淀法有何优点?

答:

均匀沉淀法制备沉淀,是通过一种化学反应使沉淀剂从溶液中缓慢、均匀地产生出来,从而使沉淀在整个溶液中缓慢、均匀析出。

因而避免了局部过浓现象,沉淀在较低的相对过饱度下生成,产生的晶核较少,获得的沉淀常是颗粒较大、吸附杂质少、易于过滤和洗涤的晶形沉淀。

五、计算题:

1.下列情况有无沉淀生成?

(1)0.01mol/LCa(NO3)2溶液与0.01mol/LNH4HF2溶液以等体积混合;

(2)在0.01mol/LMgCl2溶液与0.1mol/LNH3-1mol/LNH4Cl溶液以等体积混合。

解:

(1)因为混合后

 

所以0.01mol/LCa(NO3)2溶液与0.01mol/LNH4HF2溶液以等体积混合后有沉淀生成。

(2)0.1mol/LNH3-1mol/LNH4Cl溶液的pH值为

 

所以,在0.01mol/LMgCl2溶液与0.1mol/LNH3-1mol/LNH4Cl溶液以等体积混合后无沉淀生成。

2.用BaSO4重量法测定SO42-含量时,以BaCl2为沉淀剂,计算等量和过量0.01mol/L加入Ba2+时,在200mL溶液中BaSO4沉淀的溶解损失。

3.计算下列各组的换算因数。

称量形式测定组分

(1)Mg2P2O7P2O5;MgSO4·7H2O

(2)Fe2O3(NH4)2Fe(SO4)2·6H2O

(3)BaSO4SO3;S

4.称取过磷酸钙肥料试样0.4891g,经处理后得到0.1136g的Mg2P2O4,试计算试样中P2O5和P的质量分数。

解:

因为:

 

5.今有纯CaO和BaO的混合物2.212g,转化为混合硫酸盐后其质量为5.023g,计算混合物中CaO和BaO的质量分数。

6.黄铁矿中硫的质量分数约为36%,用重量法测定硫,欲得0.50g左右的BaSO4沉淀,问应称取质量为若干克?

7.称取试样0.5000g,经一系列步骤处理后,得到纯NaCl和KCl共0.1803g。

将此混合氯化物溶于水后,加入AgNO3沉淀剂,得AgCl0.3904g,计算试样中NaCl的质量分数。

解:

设NaCl的质量为xg,则KCl的质量为(0.1803–x)g。

于是

 

解得:

x=0.0828g

8.测定硅酸盐中SiO2的质量,称取试样0.5000g,得到不纯的SiO20.2835g。

将不纯的SiO2用HF和H2SO4处理,使SiO2以SiF4的形式逸出,残渣经灼烧后为0.0015g,计算试样中SiO2的质量分数。

若不用HF及H2SO4处理,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为多大?

 

第四章滴定分析法概论

本章要点:

1.滴定分析法简介;

2.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3.标准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