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13金色的鱼钩
课题名称
第四单元:
13金色的鱼钩
教学目标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知识点本身内容抽象,复杂,学生要通过自己阅读,体会。
难点分析
学生理解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低,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
教学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体会。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读读下列词语:
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
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二.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
1.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
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
三.课文有4处描写老班长外貌。
1.第一处: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
2.第二处:
“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3.第三处: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4.第四处:
这鱼汤,他自己有没有喝过一口?
我们来看看,老班长最后给我们留下的印象。
出示:
“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小结:
老班长外貌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红军战士?
(尽职尽责)
四.故事中还有许许多多地方都蕴含着感人至深的情,把让你感动的句子找出来,动情地和同桌相互读一读,再来感受老班长这份深深的爱。
1.老班长吃鱼骨头的画面(6、7、8自然段)
2.为什么让你感动?
我从捧着、嚼着、紧锁眉头、哽咽等词语感受到老班长的舍己为人。
3.是啊,我们和你一样体会到了老班长为别人着想的可贵品质。
你能用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受表达出来吗?
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感动。
还可以加上动作再次感受一下老班长此时此刻的状态。
4.(大家再读)老班长严厉劝“我”吃鱼汤
(第21、22自然段)
①当时“我”已经发现了秘密,能喝下这碗鱼汤吗?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
“我”端起鱼汤,觉得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里。
实在喝不下这碗鱼汤。
②老班长又是怎么劝“我”的?
生:
老班长鼓励我们为了革命,必须吃下去。
否则就走不出茫茫草地。
③“我”明白老班长的苦心,即便是“我”喝下鱼汤“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千斤重”是什么意思?
你能把这千斤重的心情读出来吗?
5、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的身体又怎么熬得住?
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第28自然段)
①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②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是啊,当生命垂危的时候,老班长竟然想到的还是3个小战士。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这真是一个好战士啊!
生1:
老班长的牺牲让我们很难过,很伤心。
生2:
老班长在生命垂危之时,还想着别人,心系他人,心系革命。
(忠于革命)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练习: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哪些是打比方的句子,在括号里划上勾√。
(1)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
()
(2)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
(3)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
()
(4)我们的精神显得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柴,好像过节似的。
()
小结
老班长牺牲了,他把生命留给了小战士们,他走了,但是他的光辉形象就像金色的鱼钩闪着灿烂的光芒。
课题名称
第四章13《金色的鱼钩》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鱼钩是一件很普通的东西,文中的这枚鱼钩还是生满了红锈的鱼钩。
把它上升到光辉灿烂的思想层次,需要抓住关键词,抓住重点句反复的的读。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难点分析
本篇文章发生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老班长的所作所为对于现在养尊处优中的孩子们来说可能无法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我设置了特定的情境,已指导学生朗读为主,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思想熏陶,在读中感悟,在悟中升华。
教学方法
通过文中大量的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来突出人物特点从而体现人物高尚品质。
继而引出“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了解背景: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
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期间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
平均不到两天就有一场战斗。
长征经过了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他们过草地,翻雪山。
中央红军长征前约有8.8万人,到达陕北后只剩约7千人。
红军过的草地主要是川西北若尔盖地区。
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
没有道路,没有村寨,人烟荒芜,鸟兽绝迹。
若人或骡子不幸陷入泥潭,会愈陷愈深,直至吞没无生还之望。
草地区域气候恶劣,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使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更成漫漫泽国。
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
(设计意图:
本篇文章发生的年代离学生的活太久远,老班长的所作所为对于现在养尊处优中的孩子们来说可能无法理解。
所以我以当时的时代背景为导入,引导学生走进课文。
)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请同学们速读全文,思考:
1、课文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老班长和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
3、为什么说鱼钩是金色的?
二、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四个部分:
1、草地途中照顾战士(1-4段)
2、弯钩钓鱼自己不吃(3-22段)
3、奄奄一息安定情绪(22-33段)
4、壮烈牺牲保存鱼钩(34段)
三、大家觉得老班长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式来体现老班长的人物特点呢?
(一)a、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白了。
b、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c、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其实他这些天比我们还瘦得厉害呢。
这是对老班长外貌的描写:
三十多岁的老班长有着五六十岁老人的容貌,背驼了。
皱纹满了,两鬓都白了。
这些外貌描写,体现了战争年代的艰苦和老班长说明老班长在长征路上饱经风霜,唱着歌路途艰难的特点。
可以用对比的手法让学生看看现在三十多岁的人是什么样?
再看看老班长是什么样?
这样学生的体会会更深,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a、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
b、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这是老班长神态和动作的描写:
充分表明老班长内心发现可以为战士们增加营养的迫切心理。
从捧着碗,几根草根,吃剩的鱼骨头,紧邹眉头硬咽下去这些重点词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处处替别人着想,吃苦在前的老班长。
凸显了咯班长尽职尽责的高贵品质。
(三)a、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
他说:
"怎么了,吃不下?
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
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
小梁,你不要太脆弱!
"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b、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这是老班长的语言描写:
这些话充分表明老班长心中只有战士,没有自己的,临终不忘党的嘱托,不忘使命的高贵共产党人的精神。
(课文偏长,我设计了一条主线贯穿全文,从描写老班长神态,语言,外貌,动作的语句入手,通过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这些内容,从中体会老班长忠于党,忠于革命,不忘使命,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灿烂的思想品质。
在这,我采取的,是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多读,引导学生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全文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
)
四、情感升华
1、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我想:
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虽然这个鱼钩很小,但它代表老班长的高贵品质;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鱼钩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就像一盏灯,点亮了革命者前进的方向。
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代代相传,永垂不朽。
2、最后请大家再次深情地朗读课文,再次感受我们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再次用心体会老班长的高贵品质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五、课堂练笔:
本文作者使用了大量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生动的塑造了老班长这一平凡而伟大的人物。
现在也请你运用这些方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注意:
细致观察,用心揣摩,选择最能表现突出人物形象的方面来写。
通过具体事例来反映人物。
小结
六、小结:
学习了老班长身上的精神之后,大家觉得处于21世纪的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精神和思想呢?
(看资料略)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多这样英雄的人和事,他们都在用实际行动诠释者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出自己的一切,哪怕是生命也在所不惜。
作为小学生,你们应该从小立志学好知识,学好本领,长大也为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而尽自己的力量。
七、推荐读文:
《七律长征》《倔强的小红军》《飞夺泸定桥》《雷锋日记》
金色的鱼钩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我们以前学过关于长征的课文有哪些?
2.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个红军在长征途中过草地时的一位老班长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认读
2.检查词语读记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导读”明确本课学习要求
(1)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是么事?
(2)用不同符号勾画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并在旁边标注自己的感悟。
(3)把令你感动的部分照出来,有感情地多读几遍。
(4)说说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理解。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
(1)主要内容:
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
(2)交流描写老班长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悟
A.外貌: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B.神态、动作:
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去除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
C.动作神态、语言: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
“吃过了。
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
D.动作、神态: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应咽下去。
E.语言:
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
“……”
F.神态: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G.语言:
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
……
(3)感情朗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4)引导学生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
四、总结全文
五、板书设计
六、金色的鱼钩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接受任务——照顾病号——光荣牺牲——珍藏鱼钩
(1-2)(3-22)(23-33)(34)
老班长:
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七、课堂检测
小学导学案
学习内容
《金色的鱼钩》
课型
略读
学习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 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 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1、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作方法。
学
习
过
程
学
习
过
程
一、【自主学习】
1、齐读课题:
(1)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
(2)读到“金色”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
2、我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述了在 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重大任务 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老班长 崇高品质。
3、认读词语。
青稞面 抽噎 红锈 颧骨 两鬓 搪瓷碗 熬过 收敛 搀扶
奄奄一息 喜出望外 无边无涯
(1)颧骨 两鬓:
是指什么地方?
(2)这是什么描写?
(3)找到课本上对老班长外貌描写的句子?
读一下。
(4)你从这段外貌描写中感受到了什么?
()
(5)那你心中的草地是什么样子的?
()
(6)理解词语:
无边无涯:
喜出望外:
奄奄一息:
二、【合作探究】
1、细读品读人物。
那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呢?
下面我们根据学法提示再静心地默读课文。
自己感动的段落考核中,哪些词语最触动你的心灵,可以在词语旁边写出自己感动的原因。
2、“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这句话耐人寻味,让我们一起来理解理解。
三、【展示交流】
1、下面我们小组来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师参与指导。
2、哪个小组想交流?
四、【达标测评】
1、总结:
那大家想一想课文是怎样来描写这一人物形象的呢?
2、如果要为这位可亲可敬的老班长立一个碑,你准备在碑上写什么?
想一想,再写下来吧。
五、【拓展延伸】
1、我会补充词语。
( )出( )外 ( )迷不( ) ( )( )一息
目不( )( ) ( )长( )短 无( )无( )
2、刻画老班长用了这么多描写人物的方法,那么你能不能也用上几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来写写你身边的人呢。
大家看这是我校开运动会于航的跳高比赛场地:
跳高
跳高架前只剩下于航同学一人了。
这时横杆已升到了1.56米,比去年的跳高纪录高出一厘米。
比赛的哨声响了,只见于航同学向前飞奔而去,在离横杆不到半米的地方,他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了横杆,轻松摘得金牌。
你觉得这一片段如何?
怎样把“跳高”这一片段写具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