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测试 14.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95198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测试 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测试 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测试 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测试 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测试 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测试 14.docx

《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测试 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测试 14.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测试 14.docx

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测试14

阶段性测试题十四 

(必修二 综合评估测试)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1·南京1模)《耒耜经》记载:

“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

……所以进退,日评。

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横于辕之前末曰檗,言其可转也。

左右系,以乎轭也。

辕之后末日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出现于(  )

A.春秋战国      B.西汉

C.东汉D.隋唐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中的“辕有越,可弛张焉”等信息可知所述农具为曲辕犁,这一农具出现于隋唐。

2.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

A.播种方式的变革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识图能力和史论结合能力,正确选项必须能全面概括四幅图的内容,A、B、C三项都不能全面体现四幅图的含义。

3.(2011·盐城调研)《汉书·贡禹传》记载:

“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

……三服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对“三服官”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其产品主要用于满足皇室消费B.其技术工艺的传承具有封闭性

C.其产品可以进入流通领域D.其制作工艺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水平

【答案】 C

【解析】 据“三服官官费五千万”等信息可知“三服官”属于官营手工业,其产品用于满足皇室和贵族的需要,不进入流通流域。

4.(2011·无锡)南宋陈元靓的《岁时广记·售农用》中记载:

“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

”上述材料表明(  )

A.宋代草市方便了民众的生活B.宋代开始出现定期举行的草市

C.宋代草市开始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D.宋代草市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

【答案】 A

【解析】 孤证不立,单个的材料不能体现宋代开始出现定期举行的草市,也不能说明草市开始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宋代政府放松了对市场的监管,排除B、C、D三项。

5.(2011·潍坊3月)17世纪到19世纪中期,“大西洋沿岸国家成为了地球的主宰。

”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有(  )

①代议制民主制度确立②由手工生产向大机器生产过渡

③启蒙思想广泛传播④电气化时代的到来

A.①②③B.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电气化时代到来是在1870年以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排除含有④的选项即可确定正确选项。

6.(2011·临沂)新华网公布“西方镜头下的1850年中国”29幅图,再现了中国当时的社会场景。

下列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军队在训练拉弓射箭B.传统纺织缝纫场景

C.贵族乘火车出行D.官员按等级就座

【答案】 C

【解析】 1850年中国没有火车,故贵族乘火车不可能出现。

7.(2011·沂源)晚清历史艰辛悲壮,曲折复杂。

国内学术界阐释百家争鸣,涌现出一大批成果,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

《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

他们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侧重的是(  )

A.政治文明的演进B.经济转型

C.社会思潮的激荡D.社会群体

【答案】 D

【解析】 综合材料中的“知识分子”“绅商”“学生”“军人”等信息可知D项符合题意。

8.(2011·沂源)“作为晚清状元,张謇提出‘父教育,母实业’的思想,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但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就开始每况愈下了。

”以下对张謇事业兴衰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

A.“父教育,母实业”思想体现了他发展经济与重视人才并举的思想

B.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有利于张謇企业的发展

C.“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为张謇企业的发展开拓了空间

D.生产技术的相对落后是张謇企业迅速衰落的根本原因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帝国主义忙于大战企业兴,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企业衰,这说明张謇企业迅速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而非生产技术的相对落后。

9.(2011·淮安)王慎之在《清代海外竹枝词》写道:

“堪笑今人爱出洋,出洋最易变心肠。

未知防海筹边策,且效高冠短褐装。

”这主要表达了作者(  )

A.对社会风俗中的媚外倾向的批评B.对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的痛恨

C.对统治阶级攀比浮华的风气的鄙视D.对传统士大夫空谈误国的反思

【答案】 A

【解析】 材料描述的是当时的社会风俗,非经济和思想方面,排除B、D两项;描述对象也不仅仅是统治阶级,排除C项。

10.(2011·泰安)对于中国近代化,有人这样说:

“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摸钱。

”上述评价中“江浙人摸钱”的本质含义是(  )

A.江浙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

B.江浙是中国人民抗争探索最早的地方

C.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

D.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的优良传统

【答案】 C

【解析】 近代中国的江浙地区受列强的侵略早,自然经济瓦解较快,这有利于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A、B两项明显不符合“摸钱”这一信息,D项不符合材料。

11.(2011·淄博)1884年,曾国荃在奏疏中说:

“近年以来,日本、印度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致华商连年折阅(注:

意思是商品减价销售)……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亦因之交困。

”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农业生产开始出现商品化趋势B.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C.农业经济开始半殖民地化D.传统农业受到严重冲击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西商皆争购洋茶”导致中国“商品减价销售”,商贩山户园户因之交困,这反映了当时中国传统农业受到严重冲击。

12.(2011·青岛文综1模)假如你的家族是解放前的民族资本家,那么,你家族不可能出现的经历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洋布畅销,贩卖洋布赚了一大笔钱,投资了一家纺织厂

B.一战期间,纺织厂发展势头强劲,规模不断扩大,利润丰厚

C.日本全面侵华时期,纺织厂内迁

D.解放战争时期,因多种原因,纺织厂最终倒闭

【答案】 A

【解析】 鸦片战争后,虽然开放了五处通商口岸,但由于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外国商品并没有在中国畅销,故A项符合题意。

13.(2011·浙江六校联考)1921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收取代余粮收集制,1980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得到迅速推广。

就市场角度而言,两者的积极意义在于(  )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有利于农产品的商业化

C.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答案】 B

【解析】 1921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1980年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两者均有利于农产品的商业化,B项正确。

A、C、D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14.(2011·淄博)20世纪20年代,列宁指出:

“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是我们力所不及的。

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列宁所说的“实行退却”主要体现为(  )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答案】 B

【解析】 20世纪20年代,列宁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遇到危机后,又从国情出发,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于1918年,是为了“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而实行的,C、D两项是斯大林时期的制度和政策。

15.(2011·合肥)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阐释”“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

“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

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三民主义指的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B.“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C.为了克服国内危机,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

D.在2008年总统选举活动中,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新一届总统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注意题干中关于“历史结论”的含义,据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A项是历史阐释,C、D两项是历史现象。

16.1909年发行的《图画日报》描绘了当时上海人看电影的情景。

当时的票价还比较低,是普通民众可以接受的。

以下叙述你认为没有正确反映当时情况的是(  )

A.“电光电影即电影,票价只卖二十文”

B.“活灵活现景物真,观众面露诧异情”

C.“交头接耳说紫禁,争看清帝丢皇位”

D.“电影初创寂无声,旁有吹吹打打人”

【答案】 C

【解析】 1909年清帝并没有退位,清帝退位是在1912年。

17.1957年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凯斯·芬斯登在《纽约先驱论坛报》上说:

“自然,以前有过一个时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拥有一个不太富足和比较简单的国家的生产资源。

然而,自那时以后我们就逐步倾向于实行一种真正的‘人民资本主义’……”“人民资本主义”的含义是(  )

A.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B.资本家丧失了企业的全部所有权

C.国有经济的比重日益上升D.股票分散化,企业职工也拥有股票

【答案】 D

【解析】 人民资本主义的含义是:

股票分散化,企业职工也拥有股票。

18.二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发展日趋完备。

对此,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

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对此话的准确理解应是(  )

A.福利政策不利于社会稳定B.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太高

C.福利政策存在弊端需要调整D.福利政策减少了社会消费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可知本题考查了福利政策的弊端,开支过大,政府财政不堪重负。

19.(2011·临沂)20世纪50年代在英国流行一首小调:

“贝尔(工党大臣)和丘吉尔的风格,丹麦人或荷兰人都感到如出一辙;工党和保守党的演讲,法国人和希腊人听起来都一样。

”这一小调在英国流行时的历史背景是(  )

A.英国成为世界工厂B.英国建成“福利国家”

C.欧洲共同体成立D.欧洲建立了经济联盟

【答案】 B

【解析】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在19世纪中期,欧洲共同体成立于1967年,欧洲建立经济联盟是在1993年,三者均不符合“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间条件。

20.(2011·潍坊3月)世贸组织规定,成员国政府不得硬性要求知识产权所有者只能与政府控管的公司做交易。

由此可见,世贸组织(  )

A.是发达国家控制世界市场的工具B.其做法严重侵犯了成员国的国家主权

C.利于美国攫取世界经济霸主地位D.在规范世界贸易做法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答案】 D

【解析】 “政府不得硬性要求知识产权所有者只能与政府控管的公司做交易”,即知识产权所有者可以自由选择合作公司,这体现了世贸组织在规范世界贸易做法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21.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

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

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B.土地改革运动

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水稻与高粱、棉花与椿树、公鸡孵小鸡等,都是不可能的,违背了客观规律的,与之相关的是“大跃进”的“浮夸风”。

22.1962年,中共中央开始采取措施调整农村经济,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地方开始包产到户,农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这一现象说明(  )

A.中央纠正了“左”的指导思想B.实行适合农村实际的经济政策

C.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当时农村土地制度发生了变化

【答案】 B

【解析】 1962年初,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开始总结“大跃进”中的教训。

其余选项说法与题目不符。

C项开始于1978年。

D项说法错误。

23.右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其中出现C到D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国民经济的调整

D.“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答案】 C

【解析】 图中C到D点的时间是1960年到1965年,这一时期通过实行调整国民经济的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4.(2011·潍坊)依靠“临近香港、背靠国内”的区域优势,1979年7月,开山填海的炮声炸醒了沉睡的蛇口,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

炮声中逐步崛起的是(  )

A.深圳经济特区B.珠海经济特区

C.珠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发区D.上海浦东新区

【答案】 A

【解析】 依据“蛇口”这一信息可知深圳经济特区符合题意。

25.2009年3月,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撰文提出,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代替美元,充当一种超主权储备货币即“世界元”。

下图形象的反映了这一事实。

这最能体现的是(  )

A.政治多极化趋势B.经济全球化趋势

C.和平与发展的潮流D.经济区域集团化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所述是经济现象,排除A、C两项;“世界元”体现的是世界范围内的问题,排除D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26题14分,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12分,共50分)

26.(2011·豫南)(14分)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晁错说:

“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

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

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

千里游遨,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

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1905年指出:

“近时志士,舌敝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

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1920年,孙中山先生在执信中学开学典礼上说:

“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

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

材料三 斯大林说:

“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经济主张。

(1分)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这一经济主张实施的历史影响。

(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均富”思想主要是针对当时国外哪些社会现象提出来的?

(2分)他在民主革命实践中提出了哪些“均富”的具体主张?

(2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斯大林的经济观点。

(1分)根据这一观点实行的经济政策对苏联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4分)

【答案】 

(1)主张:

重农抑商。

(1分)

影响:

在封建社会初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了中国的落后。

(4分)

(2)国外: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尖锐。

(2分)

主张: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扶助农工。

(答2点即可,2分)

(3)观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1分)

影响:

到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建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必需品短缺。

(4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有四家由澳大利亚归国华侨兴办的百货公司:

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它们不仅给当时的上海人带去了最时髦的购物方式,还初步形成了中国最早的百货业。

在那个提倡“实业救国”的年代,这四大百货公司成为华人资本的一个典范,孙中山先生就对百货业特别有兴趣,他本人还购买过“先施”公司的股票。

而四大百货的成功并不是一夜成就的神话。

材料二 (这些百货公司)男职员全部都穿“中山装”,女职员全部都穿蓝色的旗袍,全公司的职员都穿黑袜黑鞋,早上公司没开门,全部职员都进来了,限定一个门进来。

所有的职员每个人都有一个胸牌,号码是“1”开头,你就在一层上班,是“2”你就在二层上班,所以那些管理员一进门就看你的号码,就知道你是在哪层上班。

材料三 四大公司对中国近代商业的创新还有很多。

比如,1917年的上海,女子就业人员非常稀少。

但是,先施公司却率先雇佣女店员。

永安公司不仅紧随其后,还把出众的女店员,比如把销售康可令金笔的小姐当做明星一样来宣传和炒作。

还经常在商场内组织职工进行大型时装表演,并首创企业生活类杂志《永安月刊》来引导消费。

另外,发行礼券、代客送货、美容表演、邀请电影明星演唱、赠送奖学金等一系列促销手段,都是这一时期具有永安特色的销售方式,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材料四 顾客至上、职员统一管理、广泛吸纳人才、培养后备力量,这些是现今全世界通行的管理措施,而在半个多世纪前的上海四大百货公司已经广泛实施了,它们就是四大百货公司屹立商场屡试不爽的法宝。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上海四大百货传奇:

实业救国时代的归侨梦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四大百货公司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能够成功崛起的主要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上海四大百货公司兴盛的主要原因。

(4分)

(3)上海四大百货公司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的缩影,但总体来看,近代中国的商业发展是明显不平衡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客观原因。

(4分)

【答案】 

(1)华侨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乐于投资,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四大百货公司创造的“最时髦的购物方式”的影响;孙中山等名人的支持与投资;国民政府推行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4分)

(2)顾客至上,诚信经营;职员统一管理,采用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广泛吸纳人才,培养后备力量;思想解放,如雇佣女员工并予以宣传;树立企业的形象;组织文艺表演和定期促销,以吸引顾客。

(4分,任答4点)

(3)长期的战乱和战争破坏;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凋敝,人民群众的购买力比较低,限制了工商业的发展;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统制经济政策等;官僚资本的压制;美日等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等。

(4分,任答4点)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资本主义国家各自寻求解困之道。

其中,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调整了19世纪以来的自由主义经济政治,尝试发挥国家在经济与社会中的调整作用”。

与此同时,意、日、德三国先后建立了法西斯体制,走上了对内独裁与对外扩张之路。

人类社会面临战争威胁。

——高中历史上海版教材

材料二 尽管昨日结束的亚欧首脑会议没有提出具体的行动方案,但就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达成共识。

中国总理温家宝用六个字概括,那就是“信心、合作和责任”。

他呼吁所有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应该采取果断措施,稳定金融市场,富有远见地共同对付金融危机。

——新京报2008年10月26日《倾听中国声音重建世界经济秩序》

材料三 首先,我们将大规模改造公共建筑物,使之更加节能。

其次,我们将对国家基础设施进行最大规模投资,将创造数百万工作岗位,这将是五十年代建立高速公路网后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

第三,新政府计划对学校建筑物进行大规模现代化改造,修复学校破损建筑物,并进行节能改造,在教室里安装新电脑设备。

——2008年12月6日奥巴马发表讲话阐述经济振兴计划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面对两次经济危机,世界各国应对的措施有何明显的不同?

(4分)

(2)据材料二,说明中国政府对待金融危机的态度。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持该态度的原因。

(2分)

(3)材料三中奥巴马的“经济振兴计划”更加关注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分)

【答案】 

(1)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国着力于寻求各自的出路;当前世界各国寻求全球合作来应对危机。

(4分)

(2)态度:

呼吁各国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

(2分)

原因:

中国加入WTO,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显著增强;中国推行以合作求发展的国际关系战略。

(2分,言之成理即可)

(3)关注:

节能环保问题;教育问题。

(2分)

原因:

环境污染严重;科技发展。

(2分)

29.(2011·济南1模)(12分)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海军《火预言:

2049年的世界》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

指出1640~1870年间英国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的政治、经济条件。

(4分)

材料二 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机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

这世界是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归纳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

(3分)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

“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

”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3)利用材料三中克林顿和卡斯特罗的观点,以“正确看待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题写一段短文。

(5分)

要求:

①必须包括以下关键词:

“潮流”、“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策;②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字左右。

【答案】 

(1)理由:

葡、西最早支持开辟了新航路。

(2分)

政治:

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确立;

经济: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2分)

(2)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型交通方式的出现;新型娱乐传媒的出现;世界市场形成。

(3分)

(3)例文: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一种潮流,是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在这一过程中发达国家处于主导地位,占据优势,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但机遇与挑战并存。

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的对策应该是积极应对,趋利避害,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