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4 碳和碳的氧化物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94882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164 碳和碳的氧化物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10164 碳和碳的氧化物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10164 碳和碳的氧化物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10164 碳和碳的氧化物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10164 碳和碳的氧化物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164 碳和碳的氧化物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docx

《10164 碳和碳的氧化物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164 碳和碳的氧化物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164 碳和碳的氧化物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docx

10164碳和碳的氧化物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2014届上海市闵行区第一学期期末试题)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时都应该先通入气体后加热,防止发生爆炸

B.两者都可以通过观察黑色固体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C.甲无尾气处理装置而乙有,是因为一氧化碳有毒而氢气无毒

D.甲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乙玻璃管保持水平,是因为两种气体的密度不同

2.(2014届北京市门头沟区第一学期期末试题)下列关于右图所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1和试管2中气体质量比为2:

1

B.试管1中的气体是氢气

C.试管1和试管2中气体体积比为1:

2

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3.(2013浙江杭州)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含有铁锈的铁粉制取四氧化三铁,在实验过程中还需要用到的仪器和药品合理的是

A.b(稀硝酸、锌粒)、c、dB.a(稀硫酸、锌粒)、c(高锰酸钾)、d、e

C.a(双氧水、二氧化锰)、dD.c(氯酸钾、二氧化锰)、d(一氧化碳)

4.(2013湖北武汉)如下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弹簧夹处于关闭状态。

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能使气球a明显鼓起的是

试管内物质

胶头滴管内物质

A

氢氧化钠固体

B

氧化铁

稀盐酸

C

氯化钡溶液

稀硫酸

D

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

5.鉴别下列物质所使用的方法或试剂,正确的是()

A.氧化铜和木炭:

看颜色B.铝与铝合金:

比较硬度

C.硬水与软水:

加明矾D.:

滴入紫色石蕊溶液

6.如图所示。

先在乙中盛放约3/4容积的水(水中加2滴红墨水),然后在甲中放入十几粒锌粒,再注入稀硫酸直至锌粒完全被浸没,塞紧橡皮塞。

双手按住两个橡皮塞,不久,红色的水从尖嘴玻璃管喷出,形成美丽的喷泉.下列对形成喷泉的原因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气密度小于空气B.氢气难溶于水

C.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D.装置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7.下列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

加入过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B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向混合气体中鼓入过量氧气点燃

C

鉴别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D

鉴别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

观察气体的颜色

8.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一根未打磨的铝条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无紫红色固体析出

铝不如铜活泼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

木条复燃

氧气能支持燃烧

C

将CO通入灼热的氧化铜

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

CO具有可燃性

D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O2具有酸性

9.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探究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

C.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D.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

10.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不合理的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B.用MnO2来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C.用过滤的方法将浑浊的水变为澄清的水

D.用燃烧木炭的方法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二、选择填充题(题型注释)

三、填空题(题型注释)

11.(10分)请根据下表和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气体

反应前的药品状态

反应条件

气体性质

固体+液体

常温

不与水反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固体+固体

加热

能与水发生反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固体+液体

加热

能与水发生反应,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1)指出仪器名称①④

(2)能用发生装置A制取的气体是(填“甲”或“乙”或“丙”);

(3)收集丙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填字母序号);

(4)用装置B制取气体甲,若要控制反应速率,可将仪器②改为。

(5)请你写出一个用B装置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检验你所制取气体的方法是

(6)用B装置收集气体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

(7)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药品,经研磨均匀混合后加热产生氨气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通常情况下,氨气是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入水,则制取氨气的装置是(填字母序号);

12.(5分)根据下图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

(2)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

(3)若用G装置采用排空法收集氢气,氢气应从进。

(选“b”或“c”)

(4)制取二氧化碳最好选用的发生装置是,该装置与另一个可选用的装置相比,其主要优点是。

13.(8分)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

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

②。

(2)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填字母序号,下同),取用KMnO4药品时,应选用仪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室用装置E制取CO2时,反应方程式为,如用注射器C替换长颈漏斗,优点是。

(4)小王和小李两位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

①小王先关闭b,打开a、c、d,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缓慢滴入,A中缓慢出现气泡,B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

②小李认为若要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接下来的操作是关闭和d,打开,此时应观察到的现象为。

14.(13分)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若选用A装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还需补充的一种仪器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室若选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则需要改正的一点是,请你写出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用制取的二氧化碳进行试验:

①实验(Ⅱ)中溶液变色;②实验(Ⅲ)中加热之后,溶液又变为色,解释出现此现象的原因

(4)在装置B中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时,气体中可能的杂质有(除空气外,写出两种物质的名称)。

将气体依次通过下列试剂可以除去这两种杂质,能达到目的的是(已知二氧化碳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填序号)

①硝酸银溶液浓硫酸

②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

③硝酸银溶液无水氯化钙固体

④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固体

15.(12分)现有下列初中化学常用的制取气体部分装置。

请完成以下各题:

(1)写出上图①、②两种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选用______________装置(填字母)来制取并收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往集满CO2的集气瓶中放入一朵浸有紫色石蕊的湿纸花,湿纸花变红,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讨论发现这一实验还可以改进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增加实验的对比功能。

16.(11分)

(1)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原理是(写化学方程式),可选用下列装置(填序号)制CO2。

设计B装置时使用仪器a的目的是。

(2)在反应装置的残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提示:

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是。

bc段溶液pH一直为7的理由是。

滴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依次是。

17.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如下:

①仪器a的名称是;搭建B装置时,酒精灯应在固定仪器a之(选填“前”或“后”)放置。

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药品

实验编号

大理石

mg,块状

mg,块状

mg,粉末状

mg,粉末状

盐酸(过量)

wg,稀盐酸

wg,浓盐酸

wg,稀盐酸

wg,浓盐酸

I.上述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II.若要研究盐酸浓度大小对反应的影响,可选择实验甲与对照(选填实验编号)。

III.除盐酸的浓度外,上述实验研究的另一个影响反应的因素是。

IV.研究发现酸的浓度越大,产生气体的速度越快,与甲比较,对丁分析正确的是(选填编号)

A、反应更为剧烈

B、最终剩余溶液的质量更小

C、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更大

D、粉末状大理石利用率更高

④下表中的两个实验,尽管在原料状态、发生装置等方面存在差异,却都能控制气体较平稳地产生。

请从实验目的、原理、原料、装置、操作等方面思考后,具体阐述每个实验中气体较平稳产生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

目的

原料

发生装置

气体较平稳产生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

制取二氧化碳

块状大理石

稀盐酸

A

制取氧气

粉末状二氧化碳

3%的过氧化氢溶液

B

18.(16分)实验室利用图8实验装置进行有关化学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8中仪器甲、乙的名称:

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图8中的______(填标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用充满水的装置C收集氧气,则氧气需从__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时,燃着木条应放在____________(填“a”或“b”)端,检验二氧化碳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4)用上述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后的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蒸发的操作训练。

①对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应选择图8中____(填标号)装置,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取上述少量滤液进行蒸发,蒸发过程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析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19.(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

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a,b。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该小组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II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填字母)。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I、III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

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

20.(3分)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仪器和装置,请回答相关问题。

(1)B装置中仪器X的名称是。

(2)若将装置A和D(药品为高锰酸钾)连接制取并收集氧气,其中装置D中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同时检验二氧化碳。

请按照气流流动(开始到末尾)方向,用仪器接口字母表示连接顺序。

四、简答题(题型注释)

21.下图是某学生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

⑴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a     b     c

de     f

⑵指出图中的4处主要错误

⑶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或化学符号)表达式:

  

⑷装满氧气的集气瓶应(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5)如果用排水法集气时,当观察气泡放出时就可以收集。

当停止反应时,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从水槽里撤出,造成的后果是。

⑹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细铁丝前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集气瓶里预先要装     ,其作用是             。

⑺在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是     ,它的作用是     。

22.下图是某学生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

⑴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a     b     c

de     f

⑵指出图中的4处主要错误

⑶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或化学符号)表达式:

  

⑷装满氧气的集气瓶应(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5)如果用排水法集气时,当观察气泡放出时就可以收集。

当停止反应时,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从水槽里撤出,造成的后果是。

⑹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细铁丝前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集气瓶里预先要装     ,其作用是             。

⑺在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是     ,它的作用是     。

23.如图所示,烧杯A中盛有10mL浓氨水,烧杯B中盛有20mL蒸馏水,并滴入2~3滴酚酞试液,得到无色溶液。

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罩在一起。

几分钟后,观察到烧杯B中的溶液变成红色。

提出问题:

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

对上述现象的看法不一,可能作出不同的假设。

请你仔细阅读下表中的示例,然后填写表中空格。

作出假设

实验探究

示例

B烧杯中的溶液要过一会儿才变色,与烧杯A无关。

另配制20mL烧杯B的溶液,静置,观察现象。

1

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其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粒子与B烧杯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

2

结论:

该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其中含有CuSO4、BaCl2、NaOH、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某化学小组为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一定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振荡,得到无色透明溶液;(Ⅱ)取少量(Ⅰ)的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气泡产生。

(提示:

BaCO3难溶于水;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

(1)该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什么物质?

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2)请说出肯定不含物质的理由。

(3)为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还需做什么实验?

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25.右图是某同学设计的趣味实验装置,其气密性良好。

若将胶头滴管中的物质滴入锥形瓶后,能明显观察到U形管中红墨水的液面左低右高,甚至从右端溢出。

请推测胶头滴管和锥形瓶中的物质分别是什么?

(答出两种组合即可)

26.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下图是教材中的部分探究实验,请根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⑴实验A的实验目的是什么?

右边试管收集的气体如何验证?

⑵写出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⑶由实验C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7.铁的冶炼是钢铁工业的基础。

(Ⅰ)右图是教材中炼铁高炉及炉内化学变化过程示意图,若右图中采用的铁矿石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请写出B区和C区所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B区

(2)C区、。

(Ⅱ)竖炉炼铁也是一种重要的炼铁方法,其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3)该工艺流程中,甲烷的作用是、,冶炼出的铁水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该工艺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Ⅲ)金属在活动性顺序里的位置越后,其化合物越不稳定,所以它的氧化物越容易被还原。

(5)请在下列①②中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③中写出还原金属氧化物的方法。

(Ⅳ)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进行相关实验,测定样品的组成:

(6)若样品由氧化铁、氧化亚铁和四氧化三铁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待充分反应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样品质量

装置A中玻璃管和固体的总质量

装置B的质量

2.32g

反应前55.72g

反应前281.00g

反应后55.08g

反应后281.56g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兴趣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后认为应选用样品质量和装置A中玻璃管和固体的总质量的变化来计算,而不选用装置B的质量的变化来计算,理由是。

②该样品所有可能的组成是。

28.(5分)右图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验证物质性质。

(1)甲同学利用I、Ⅱ装置进行的实验是(填序号)。

①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②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③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2)乙同学利用I、Ⅱ装置进行过氧化钠(Na2O2)固体与水反应制取氧气并测定其体积的实验,该反应的另一产物为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达到该实验目的,如何改进装置。

(3)丙同学利用I、Ⅲ装置进行“硫燃烧现象及酸雨危害模拟实验”。

实验操作步骤:

①连接仪器,装好药品;②将玻璃棒下端在酒精灯上烧红,迅速伸入广口瓶中点燃硫粉;③向锥形瓶中注入双氧水;④硫粉完全燃烧后,用注射器向广口瓶中喷水。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实验结束时,用注射器向装置Ⅲ中注入NaOH溶液以吸收剩余的SO2气体。

29.(3分)吴梁在距一支粉笔的粗端2cm处点上一滴蓝墨水,将粉笔插入盛有酒精的培养皿中。

过了一段时间,吴梁发现随着酒精的上升,蓝墨水也在粉笔上不断移动,最后蓝墨水在粉笔上分为两个区域,上半部分是蓝色,下半部分是紫色(如右图所示)。

根据上述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蓝墨水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由此实验可以作出的推测是(填序号)。

①用滤纸条代替粉笔重复上述实验,也能得到相似的实验现象

②不同分子在同种介质(如粉笔)中的运动速度不同

③不能用上述实验的原理分离混合物

30.(6分)质量守恒定律对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用如下图所示的3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种类

(3)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

①反应后方框内应再填入  个“

”微粒。

②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探究题(题型注释)

31.为了解决环境因素对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保存有关食物,某兴趣小组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编号

维生素C溶液的处理方法

使40毫升高锰酸钾(KMnO4)溶液褪色的滴数

1

放置于室内暗处0.5小时

15

2

阳光强烈直射5小时后,放置于室内暗处0.5小时

22

3

煮沸10分钟后,放置于室内暗处0.5小时

21

(1)他们探究了对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2)他们的探究对我们的启示是:

在贮存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时,应,以防止其中的维生素C过量流失,降低食物的营养价值。

(3)为了解维生素C的化学性质,他们用pH试纸测得该维生素C溶液的pH在1至2之间,说明维生素C具有性。

32.小明暑假期间到农田施肥时,发现撒落在地上的碳酸氢铵在阳光的照射下很快消失了,同时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

他很好奇,返校后和同学们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

【提出问题】温度较高时碳酸氢铵能分解吗?

产物是什么?

【猜想假设】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产物可能为水、二氧化碳、氨气。

【实验设计】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省略)。

(1)根据现象:

,证明实验后生成了水和氨气。

(2)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证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生成。

(3)小红同学认为若将装置B中的澄清石灰水改为NaOH溶液,再通过实验验证

B中的产物,也可以证明碳酸氢铵分解后有二氧化碳生成。

请你帮她设计并完成验证B中产物的实验。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评价】在上述同学们的探究活动中,你最欣赏的是。

【实验反思】根据以上实验,你认为碳酸氢铵化肥在存放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33.维生素C(简称V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

人体缺乏V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Vc。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探究如下:

探究一:

测定饮料中Vc的含量。

【查阅资料】Vc能和高锰酸钾反应,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设计方案】分别向盛有1mL等浓度高锰酸钾稀溶液的四支试管中逐滴滴加果味饮料、苹果汁、梨汁和0.04%的Vc溶液,边滴边振荡,直至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分析数据可知,Vc含量最高的是,含量为(各液体密度上的差别和每一滴的体积差别忽略不计)。

探究二:

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含量是否有影响。

【设计方案】请你用新鲜的黄瓜、放置一周的黄瓜、高锰酸钾稀溶液和必要的仪器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结论】按上述方案实验,根据这一实验结果,分析得出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含量有影响。

【实验反思】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

下列情况不会影响到测定结果的是。

A.每次实验所用的果汁颜色不同

B.量取的被测物质的体积不同

C.试管的大小不同

D.没有用同一规格胶头滴管滴加

34.为验证混合气体由H2、CO和HC1组成,请从下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设

计一个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选用装置的正确顺序是(只要求写出图中装置的序号)

(2)所用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各接口的字母,连接胶省略,装置之间用“→”连接)混合气体→。

(3)首先选用的装置的作用,第二步选用的装置的作用。

(4)简述尾气处理方法。

35.针对利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请结合下图所示常用仪器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配制溶液:

若配制6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双氧水溶液,需要30%的双氧水溶液g,需要加入水的体积为mL。

在量取水的操作中,当水面接近所需刻度时,应改用(填仪器名称)加水至所需刻度。

(2)贴标签:

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请在如图所示的标签内填入试剂瓶所贴标签的内容。

(3)选仪器: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其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可选择上图中的(填序号)组合,从所选的装置组合中选择一种仪器,写出它的名称,简要说出它的用途。

(4)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