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版高考生物 专题21 种群和群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93175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6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版高考生物 专题21 种群和群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山东版高考生物 专题21 种群和群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山东版高考生物 专题21 种群和群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山东版高考生物 专题21 种群和群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山东版高考生物 专题21 种群和群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版高考生物 专题21 种群和群落.docx

《山东版高考生物 专题21 种群和群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版高考生物 专题21 种群和群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版高考生物 专题21 种群和群落.docx

山东版高考生物专题21种群和群落

第八单元 生物与环境

专题21 种群和群落

挖命题

【考情探究】

考点

考向

考题示例

素养要素

难度

预测热度

1

种群

种群的特征

2018课标全国Ⅰ,5,6分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

种群的数量变化

2017课标全国Ⅰ,5,6分

社会责任、科学思维

★★☆

2

群落

群落的结构

2017海南单科,18,2分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

群落的演替

2018江苏单科,13,2分

科学思维、社会责任

★★☆

分析解读 本专题内容在近年高考试题中涉及较多,其中种群的特征、种群增长曲线及原理应用、种群的密度调查、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及群落演替是高频考点,常以数学模型、实例、表格信息等形式进行考查。

预计2020年高考中这种命题趋势还将继续存在,加强数学模型的构建和分析、注重对比归纳和规律总结是有效的复习方法。

【真题典例】

破考点

考点一 种群

【考点集训】

考向1 种群的特征

1.(2018河南开封高三接轨,6)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可增加本种群的K值

B.调查种群密度可以用于监测和预报农林害虫

C.研究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发展趋势

D.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可使种群密度降低

答案 A 

2.(2018湖南永州一模,32)农业上为了有效地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方法来治理害虫,性引诱剂的治理主要是达到(  )

A.改变昆虫性别比例B.增加昆虫死亡率

C.降低昆虫出生率D.改变昆虫年龄组成

答案 C 

考向2 种群的数量变化

3.(2019届吉林长春实验中学开学考,2)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种群“J”型增长模型(N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的增长速率

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固定不变的

C.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D.在“S”型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

答案 D

4.(2018内蒙古赤峰二中月考,16)如图为某天鹅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其栖息环境,可使K值提高

B.对该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

C.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最大增长速率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

答案 C 

5.(2018河北保定摸底,4)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叙述,合理的是(  )

A.调查种群密度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

B.若调查鱼的种群密度时所用的渔网网眼较大,调查结果会偏高

C.由于环境阻力小,种群“J”型增长曲线达到K值所用时间较短

D.自然状态下生物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

答案 D 

6.(2017山东滨州上学期期末,30)某隔离海岛上主要存在着草本植物、野兔等生物,科研人员对岛上野兔种群的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对野兔数量的调查一般采用     法,主要原因是 。

 

(2)由图分析在3月~8月期间,种群呈   型增长,此期间种群的出生率   死亡率(填“大于”“小于”或“先大于后小于”)。

 

(3)根据图中数据可知,严寒环境(11月~次年1月)不利于野兔中   个体的生存;当野兔种群中雌性数量 

  雄性数量(填“>”“<”或“=”)时,更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增长。

 

(4)为了减轻野兔对植被的破坏,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最有效的时期是   (填“3~4月”“5~6月”或“7~8月”),因为此时期 。

 

(5)如果把该海岛改造成牧场,从生态系统功能上分析其目的在于 。

 

答案 

(1)标志重捕 野兔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 

(2)S 大于 (3)雌性 > (4)3~4月 种群数量增长慢,恢复能力弱,易于控制 (5)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考点二 群落

【考点集训】

考向1 群落的结构

1.(2019届河南信阳一模,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进化必然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C.校园内蒲公英的随机分布,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

D.长江近岸区和江心区生物分布的差异,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 C

2.(2018四川南充高中检测,38)下列关于某自然湖泊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捕食、竞争和互利共生可以出现在该湖泊群落内

C.湖泊中的演替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而范围和边界不是

D.湖泊的近岸区和湖心区生物的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 C 

3.(2018广东中山期末,23)下图中A、B、C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A处山坡的不同高度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B.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C.C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

D.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

答案 C

考向2 群落的演替

4.(2019届江苏盐城升级考试,6)下面是某地沙丘中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沙丘上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

B.引起上述群落演替的环境因素之一是该地区雨水增多

C.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的数量都呈“J”型增长

D.人类活动会对图示群落演替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

答案 C

5.(2018安徽淮南二中第十校联盟摸底,24)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稻田中水稻长势无高矮差异,因此稻田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C.人类活动决定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沙丘、火灾后的森林上进行的演替都是次生演替

答案 A 

炼技法

方法一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方法集训】

1.(2019届江西上饶中学开学检测,18)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样方法适合调查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B.采用样方法时样方的面积都选择1m2

C.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采用标志重捕法

D.标志物脱落会造成调查结果比实际偏高

答案 D

2.(2018广西钦州一中月考,22)某同学调查正方形样地中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选用五点取样法取样,如表为各样方的植株数量,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该同学需要改进的是(  )

样方编号

1

2

3

4

5

数量(株)

1

0

0

1

0

                   

A.适当增大样方面积B.适当减少样方数目

C.改用等距取样法取样D.改变计数方法

答案 A 

3.(2018山东淄博一中期初,36)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研究和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要低

B.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采用的是抽样检测的方法

C.对小动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一定要采用样方法

D.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的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应在同一水层取样

答案 B 

4.(2018江苏南京三校联考,10)下列研究活动中所得到的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小的是(  )

A.调查某遗传病发病率时,选择在患者的家族中进行

B.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取样前没有振荡试管

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只统计样方内的全部个体

D.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地麻雀种群密度时,部分麻雀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答案 C 

炼技法

方法二 “变式法”解读“S”型曲线

【方法集训】

1.(2019届河南洛阳尖子生第一次联考,21)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第1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率不一定相等

B.第2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

C.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

D.这4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

答案 D

2.(2019届山东济宁一中月考,28)假设某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Nt表示t年后种群的数量,如图表示随着时间变化Nt/N0的变化情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b数值大于1

B.图示种群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增长曲线

C.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b×N0

D.在第6年后该种群的种内斗争最激烈

答案 B

3.(2019届山东曲师大附中月考,21)生态学上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最低起始数量,又称M值,科学家研究了某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为该种群的种群瞬时增长量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K值为750个,M值为25个

B.当种群数量大于K值时,种群数量下降;小于K值时种群数量上升

C.当种群数量小于M值时,种群数量下降;大于M值时种群数量上升

D.若该种群的起始数量分别是75、300、800,则理论上种群的最终数量依次为0、600、600

答案 D

4.(2018湖南湘南名校联盟第一次联考,22)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

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答案 D 

过专题

【五年高考】

A组 山东省卷、课标卷题组

考点一 种群

1.(2018课标全国Ⅰ,5,6分)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答案 D

2.(2017课标全国Ⅲ,5,6分)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

答案 B

3.(2016课标全国Ⅱ,5,6分,0.69)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答案 C

4.(2017课标全国Ⅱ,31,9分)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

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  型。

 

(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              。

 

(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

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

 

(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

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      

 。

 

答案 

(1)J 

(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 (3)捕食 (4)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5.(2015课标全国Ⅰ,31,10分,0.677)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

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           。

研究表明:

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             ,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    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

 

答案 

(1)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3分) 1∶1∶1 保持稳定(每空2分,共4分)

(2)活动能力(1分)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分)

教师用书专用(6—7)

6.(2013课标全国Ⅰ,5,6分,0.887)某农场面积约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

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

答案 C 

7.(2015山东理综,27,12分)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

(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

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    法。

 

(2)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

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    点;乙曲线上D、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    点;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    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3)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

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    的种类及数量。

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增强。

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属于    保护。

 

答案 

(1)水平 样方

(2)B F 甲

(3)生产者 抵抗力 就地

考点二 群落

1.(2015课标全国Ⅰ,4,6分)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答案 D

2.(2014课标全国Ⅰ,6,6分,0.962)某种植物病毒Ⅴ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Ⅴ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Ⅴ是互利共生关系

答案 A 

3.(2014课标全国Ⅰ,30,11分,0.776)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

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

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    (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  

(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答案 

(1)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

 (3)变快 未发生改变

教师用书专用(4—6)

4.(2012全国,3,6分)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田鼠和杂草

B.豌豆和杂草

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

答案 B

5.(2011全国,4,6分)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答案 A 

6.(2013课标全国Ⅰ,32,6分,0.686)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

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

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数/种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0

0

2

针叶林

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    演替。

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    条件也得到了基本保留。

 

(2)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相应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生态系统。

 

(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    (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        

 。

 

答案 

(1)次生 土壤 

(2)草丛 常绿阔叶林

(3)复杂 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

B组 其他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考点一 种群

1.(2018江苏单科,19,2分)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

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

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

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

答案 B

2.(2017江苏单科,5,2分)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如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转速150r/min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

答案 B

3.(2015江苏单科,13,2分,0.676)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1个计数室

B.计数室的容积为1mm×1mm×0.1mm

C.盖盖玻片之前,应用吸管直接向计数室滴加样液

D.计数时,不应统计压在小方格角上的细胞

答案 B

4.(2015广东理综,4,4分)如图表示在一个10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值约为120000个

答案 D 

教师用书专用(5—6)

5.(2016浙江理综,5,6分)下列是表示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 A

6.(2014福建理综,3,6分)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答案 B 

考点二 群落

1.(2018江苏单科,13,2分)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阶段Ⅰ与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答案 D

2.(2017海南单科,18,2分)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

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

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

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

答案 D 

3.(2015海南单科,22,2分)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

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C.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

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

答案 B

4.(2017天津理综,7,12分)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

据图回答:

(1)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    演替。

与①相比,③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复杂的    结构。

 

(2)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          ,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      。

 

(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

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     ,以加快氮磷循环。

 

(4)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面积”曲线,作为选取样方面积的依据。

如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

据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    。

 

答案 

(1)次生 垂直 

(2)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 光逐渐减少 (3)阔叶树 (4)S3

教师用书专用(5—7)

5.(2017江苏单科,24,3分)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