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煤矿削峰填谷用电管理模式的实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91923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煤矿削峰填谷用电管理模式的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创新煤矿削峰填谷用电管理模式的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创新煤矿削峰填谷用电管理模式的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创新煤矿削峰填谷用电管理模式的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创新煤矿削峰填谷用电管理模式的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煤矿削峰填谷用电管理模式的实践.docx

《创新煤矿削峰填谷用电管理模式的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煤矿削峰填谷用电管理模式的实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煤矿削峰填谷用电管理模式的实践.docx

创新煤矿削峰填谷用电管理模式的实践

 

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主报告

 

成果名称:

创新煤矿削峰填谷用电管理模式的实践

 

申报企业:

淮北矿业集团公司朔里煤矿

 

报送日期:

2010年5月31日

 

创新煤矿削峰填谷用电管理模式的实践

一、削峰填谷用电管理模式产生的背景

随着矿井开采的不断向前延伸及居民生活的逐步改善,生产性用电负荷虽有增加,但没有非生产类(基建、生活等)用电负荷增加的幅度大。

如此一来,就逐步缩小了生产性负荷与非生产负荷偏差大的距离。

而生产类用电负荷在削峰填谷的过程中则便于调节,非生产类负荷就不便于调节,使得调节的范围再缩小、难度再加大。

这其中增加的生产性负荷,比如风井风机,此类负荷属于固定性负荷,是不可调节的负荷,对用电削峰填谷是无益的。

前期虽然企业在用电削峰填谷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但终究还是未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峰谷考核指标,有时出现被罚现象。

与此同时,多年来就国家的电力政策来说,其电费单价也是逐步上调的,所以从这点来说用电峰谷调节不好也会加大企业用电成本。

双方面的因素影响,迫使企业不得不积极寻求和探索用电削峰填谷的新途径与新方法。

只有通过调节和优化用电结构,从而拉大用电峰谷差,实现削减用电高峰、多用低谷电量的目标,最终才能从根本上来降低企业用电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在2008年底前后,根据当时国家的电力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提高华东电网电价的通知》(发改价格[2008]1680号),以及淮北矿业集团《关于2008年供用电考核指标的通知》(淮矿机电便〔2008〕56号)等有关文件精神规定,结合矿用电削峰填谷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经过深入的研究、探讨后,有针对性的制定了全矿性用电负荷调节措施。

于是,在全矿范围内下发了《关于印发<2009年用电调荷避峰管理办法>的通知》(朔煤企管〔2009〕48号),随后相继制定了《朔里煤矿关于供用电考核与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朔煤企管〔2009〕139号)文件及相关保障性措施,从而使用电削峰填谷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的运行轨道。

有力的用电削峰填谷措施,在保障完成集团公司下达峰谷考核指标的同时,也自然减少了电力价格上调的影响,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用电成本。

为此,煤矿削峰填谷用电管理新模式也应运而产生了。

二、削峰填谷用电管理模式的内涵与主要做法

(一)内涵与特征

改进、创新传统的用电削峰填谷管理模式,由“粗放型”管理,改为“细化量化型”管理,从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全面、系统地分析找出用电削峰填谷存在问题的关键所在,具体再通过主体调节、辅助保障调节等措施的实施,从根本上挖掘出了用电削峰填谷的最大潜力,实现了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该技术理论也为制定节电规划提供了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

该用电削峰填谷管理创新模型也是任何文件、教科书上所没有的。

(二)主要做法

从上年度用电削峰填谷指标实际完成的情况(见表一)看,高峰指标勉强能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考核指标(高峰比应小于34%),而低谷比则未完成指标(低谷比应大于38%)。

峰谷指标完成的差,企业所付出的电费就多,从而导致生产成本的升高,经济效益变低。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便最低保障完成峰谷考核指标。

首先应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用电削峰填谷考核指标;其次是尽可能的削减用电高峰、多用低谷电量,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表一2008年度峰谷比情况(%)

年度

2008年

平均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高峰比

34.2

31.8

32.3

32.6

33.4

33.2

34

34.5

34.2

35.3

35.1

34.2

33.73

低谷比

36.1

37.6

38.4

38.7

38.4

38.8

36.8

37.6

38.4

37.6

37.5

37.8

37.81

表二2009年调节转移负荷量预算

序号

调节负荷

主要场所

调节负荷

方式

转移负荷(KW)

转移电量(KWh)

峰谷效果(%)

高峰比

低谷比

1

井下生产

综采及运煤系统

低谷时段生产,日调2h

1700

102000

2

大泵与清水泵

低平时段开泵,日调2h

700

42000

3

南一小井

在低平时段提升,日调6h

150

27000

4

地面厂点

高岭土厂

高峰时段只维持生产

400

72000

5

机械化厂

大负荷避高峰,日调2.5h

60

3700

6

支护科

调整工作时间,日调5h

10

1200

7

物管料厂

调整工作时间,日调2.5h

10

600

8

百慧公司

胶管厂

调整工作时间,日调5h

50

6000

9

更新厂

低谷开炉,周调12.5h

60

3000

10

乳化油厂

调整工作时间,日调2.5h

5

300

11

机厂

调整工作时间,日调4h

20

1800

12

辅助及备用

南二钢材综合加工厂

夜间生产,只用低谷电

800

192000

13

U型钢加工生产线

生产时只用低谷电

800

144000

14

工人村

高峰季节每日上午停1小时

720

15800

合计

5485

611400

33

40

以往的用电削峰填谷措施,主要靠企业内部的生产系统负荷调节,而辅助调节则甚微,导致全矿用电削峰填谷指标只能接近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任务。

此时,像井下生产系统调节,一旦遇到生产系统变化或矿井停产检修等情况,则用电削峰填谷效果就完成的更差。

基于此因,于是我们创新管理办法,根据生产系统负荷的分布、性质以及可调节量,将全矿负荷划分成主体调节负荷、辅助调节负荷和附属调节负荷(备用)三大部分。

若主体与辅助负荷调节仍完不成集团公司考核计划时,其他的一部分即可加大调节量以弥补其差额。

同样,某一部分调节不足,用另部分来调节。

平时,这三部分同时调节运行(见表二,图一),即可保障最大限度的削减高峰、多用低谷。

 

 

图一负荷调节原理

新的用电削峰填谷管理模式最集中的突出了两点:

一是主体调节细化量化,并具有备用的特点,同时留有一定量的弹性系数(考虑因素影响);二是以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作保障。

该管理模式与以往的管理办法相比,更加细化量化,能达到一定的效果量值,不象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一种糊涂概念,最终完成与否都无保障。

它具体突出表现如下几点:

有具体的用电削峰填谷实施、考核办法;

有细化量化负荷调节量与其达到的预期目标;

通过加强用电削峰填谷工作的宣传教育,全面提升员工意识;

做好日常监督检查,督促措施落实到位;

动态做好用电峰谷现状分析,及时做好负荷调控;

及时考核,奖惩兑现,提高积极性。

1、主体调节措施

在企业用电削峰填谷管理上,关键是主体负荷调节,也就是生产系统的调节要有保障。

为了切实有效地能够完成淮北矿业集团公司下达的峰谷考核目标,我们在主体调节上,根据矿井下生产设备的分布、负荷大小及用电性质,实行负荷调节的分类管理,细化、量化。

对于井下,比如将长期运行的几台300KW水泵,全部安排在低平用电时段运行;将综采系统上千千瓦的采煤机负荷调节在纯用电低谷时段运行;将其生产系统配套的几百KW皮带机也安排在低平时段运转。

对于地面,比如将上千KW的高岭土负荷,以及地面机械化厂、料场等厂点的几百KW辅助生产负荷安排在用电平段运行。

这些主体负荷的运行调节落实到位,井下可调节约60%的工作量,地面可调节约40%的工作量。

为此,就可基本保障能有效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峰谷指标考核计划。

再充分利用南二钢材综合加工厂、百慧公司胶管厂等1500多KW的转供负荷在低平时段运行,就可大大保障超额完成月度峰谷考核计划的目标。

2、辅助保障措施

为确保用电削峰填谷目标的顺利完成,在日常用电负荷调节的过程中,量化分解各项峰谷指标的同时,辅助制定了比如用电削峰填谷宣传、监督考核与检查办法,以及动态分析调控等保障性措施,以确保用电峰谷分时调节工作与任务的可靠完成。

1)制定用电削峰填谷管理考核办法

从2009年初开始,对用电削峰填谷管理方式开始进行创新,结合以往做法的不足,进一步修订了切实可行的用电削峰填谷管理办法,为此下发了《关于印发<2009年用电调荷避峰管理办法>的通知》(朔煤企管[2009]48号)。

根据此办法,平时积极做好日常监督检查、分析、调度与考核等工作,督促基层单位将用电削峰填谷措施落实到位。

用电削峰填谷管理办法将的主体目标按主要、辅助、附属与备用三大部分进行定量分解,并预测出按此转移负荷量所能达到的目标值。

同时,提出了相关单位削峰填谷的责任范围及风险抵押方式。

按此要求,基层主要用电单位都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辖区的用电削峰填谷管理措施,以配合与保障矿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

在管理办法中,重点突出了负荷的量化转移情况。

具体提出了通过转移哪些负荷、哪些负荷是可以调节的负荷、最终能达到什么样的一个目标等内容,它们全部都体现了一个“量”的概念。

在这里“量”字里,本身的预测都保留了一定的富裕量,以防止和考虑一些突发因素影响所造成完不成指标的问题(例如,预测通过负荷转移能完成低谷比40%、高峰比33%,而实际每月则完成都在32%、41%左右,效果比预测的还要好)。

事实上,只要这些所考虑的措施能够完全落实到位,完成用电削峰填谷的预期目标就有保障,且实际效果会更好。

2)做好用电削峰填谷宣传,提高认识

平时积极做好用电削峰填谷宣传,并利用一些宣传周、宣传月的机会,就其意义大力开展广泛的宣传。

以前多数人总是认为用电削峰填谷只是夏季的事情,误认为电力还是那么紧张。

通过对用电峰谷调节不好对企业用电费用带来的不利影响,甚至造成电网质量差的宣传,人们真正认识到了用电实施削峰填谷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同时,随手关灯也成为了一种自觉行为。

在节电宣传的过程中,积极发动基层单位的通讯员和能管人员撰写节电和用电削峰填谷宣传稿件,在矿广播、电视上进行宣传报道的同时,选送优秀稿件向《淮北矿工报》、《淮北日报》、《中国煤炭报》、《中国企业报》等报刊及《淮北煤炭科技》、《煤矿机电》、《科技与生活》、《中国科技博览》等技术杂志投稿,全年发表该类宣传稿件和节电类技术论文近20多篇,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为切实搞好用电削峰填谷宣传,充分利用节能宣传周、“六五”环保宣传周等活动,紧紧围绕“节能减排,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结合单位实际,认真组织开展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并把能源宣传的重点放在“电”字宣传上。

多种形式的宣传,大大提高了人们的节电意识和用电削峰填谷意识,对指导本矿的节电与用电削峰填谷工作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3)加强监督检查,督促措施落实到位

为有效完成用电削峰填谷预定的各项目标,在用电监督检查和措施落实上狠下功夫。

平时每周组织不少于两次的监督检查,在夏季用电高峰期还成立两个检查小组进行巡回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重点检查用电削峰填谷制度、措施的执行和落实情况,查违反规定的用电行为。

2009年组织查电800多人次,及时处理用电不安全隐患和执行用电削峰填谷政策不力等200多起,罚款3000多元。

监督检查材料及时汇报矿领导,并通报全矿。

有效监督的结果,大大促进了用电削峰填谷工作的顺利开展。

4)做好峰谷用电的动态分析与调控工作

首先,平时变电工及时做好当天的用电削峰填谷动态记录和计算,并将有关峰谷参数及时反映出来,有问题及时处理;其次是每旬将用电削峰填谷情况及时通报全矿,出现阶段性问题及时由用电削峰填谷调度小组调度调控处理,再大的问题由矿长办公会研究解决;三是月度向矿领导报送《“三量”用电月报表》、《综合节电分析表》(含峰谷指标)、阶段性用电分析材料;四是在夏季用电高峰期,每月都以峰谷曲线图和文字分析等资料形式报送矿领导。

多渠道、多途径的资料反映,为领导决策及时提供了有力的参考资料,为负荷调整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根据。

5)用电削峰填谷管理实行风险责任抵押

为进一步明确责任,对用电削峰填谷岗位上的人员实行风险责任抵押,以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具体采用季度抵押,奖惩及时兑现的方式。

完成考核指标相应如数兑现,完不成则没收抵押金。

如此的管理手段,大大调动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在完成峰谷指标上明显增强了责任感,体现了主动去做用电削峰填谷工作的意识与行为,有力地促进了用电削峰填谷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削峰填谷用电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

(一)经济效益

1、全年各季度用电量及峰谷指标完成情况

第一季度全矿实际用电1389.2424万度,用电峰谷比分别完成33.8%、38.7%;第二季度全矿实际用电1031.794万度,用电峰谷比分别完成32%、39.3%;第三季度全矿实际用电1169.802万度,用电峰谷比分别完成30.9%、40.8%;第四季度全矿实际用电1079.71万度,用电峰谷比分别完成31.2%、41.3%。

全年实际用电4670.5482万度,用电峰谷比平均分别完成32%、39.8%,均超额完成了集团公司下达的≤34%、≥38%的考核指标要求。

2、峰谷电价规定

平时高峰电价(第一、二、四季)0.8728元/kwh,夏季高峰电价(第三季度)0.9267元/KWh;平段电价0.587元/KWh;低谷电价0.357元/KWh。

3、削峰填谷效益核算

削减高峰创效益

[1389.2424×33.8%+1031.794×32%+1079.71×31.2%]×(0.8728-0.587)×104+[1169.802×30.9%]×(0.9267-0.587)×104=(324.8424+122.7910)×104=447.63×104(元)

利用低谷创效益

[1389.2424×38.7%+1031.794×39.3%+1169.802×40.8%+1079.71×41.3%]×(0.587-0.357)×104=429.26×104(元)

两项合计:

447.63×104+429.26×104=876.89万元

(二)社会效益

1、最大需量影响

在当前电力系统收费中,存在一个最大需量收费问题,即一个月的瞬时最大负荷(15分钟自动扫描记录一次,一月选择最大者)作为标准,供电局收费按38元/KW标准计算。

由于晚间大量低谷负荷的增加,就有可能使得低谷期间的最大需量提高,从而导致收费增加。

经初步核算,这些因素的影响,远远小于峰谷差拉大的影响价值,所以,总体说来还是比较划算的。

2、拉动电价降低

由于大量削减了高峰电量,填高了低谷电量,使得综合电价得到了有效控制,并显著减低。

以至于在收费电价不断上调的情况下,全矿综合用电电价保持平稳状态,全年平均维持在每度电0.6608元的状态。

在2009年《淮北矿业集团公司第三季度用电考核情况通报》[传真电文,电文编号:

(2009)淮煤机字第11号]中看出:

全集团公司峰谷分时电价完成最好的就是朔里矿,比计划电价降低0.0221元;其次是许疃矿,比计划电价降低0.0187元。

3、对电网的贡献

有效削减高峰电量,充分利用低谷电量,不但对企业有利,而且对供电网也有着一定的贡献。

在企业,可以充分发挥现有用电设备的作用,充分避开高峰,利用低谷,将一部分不可避免的用电量供给居民生活,这样可以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企业充分利用了现有的生产设备,并降低了用电成本;居民生活用电多数在高峰期间用电,满足了需求,又缓解了企业的供电压力。

做好峰谷分时用电工作,对供电网具有很大的好处。

电网发出的电能,因削减高峰用电能缓解高峰期的供电紧张压力,为更多的企业和居民所利用;充分利用好低谷电,能使晚间电网发出的电能被企业所利用,不至于供电网的电能日均偏差太大,同等容量的供电网也能供给更多的企业。

因此,做好用电削峰填谷工作,具有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

成果主创单位:

朔里矿

成果主创人:

胡茂流、黄儒林、柳建

2010年5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