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79058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学案.docx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学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学案.docx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学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导学案

主备人

马红丽

审核人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型

讲授

学习

目标

1、掌握并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含义。

2、掌握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法现象。

 

3、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复习

指导

1、提前熟练背诵课文和古诗词。

2、整理本单元各课语法现象。

学习过程

1、给句中划线字注音    

1.具答之,便要(   )还家  2、 阡陌(     )   3、绮丽(    )    4、舟尾横卧一楫(   ) 

 5、选贤与(    )能   6、男有分(    )   7、黄发垂髫(    )   8、多髯  (    )     

 9、  矜寡(     ) 10、不可亵(   )玩焉。

二、一词多义

(1)寻 寻向所志(    ) 寻病终 (    )

(2)鲜   芳草鲜美(     )  陶后鲜有闻(  )  

(3)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神情与苏黄不属(     )                

(4)绝   佛印绝类弥勒(    )来此绝境(    ) (5)端   执卷端(   ) 其人视端容寂 (   )

(6)足  不足为外人道也(   )  东坡现右足(    )

三、解释下列词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2、无论魏晋      (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4、遂与外人间隔  (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6、其两膝相比者  (       )7、货恶其弃于地(        )   8、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      

9、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10、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1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12、箬蓬覆之(                    )13、选贤与能:

(                    )      14、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15、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16、为宫室、器皿、人物(          ) 17、盗窃乱贼而不作(       )      18、如闻泣幽咽(                  )19、是谓大同(       )   20、.自李唐来 (        )21 、可爱者甚蕃(      )   22、宜乎众矣(        )    23、无案牍之劳形(      )24 、男有分(         )   25、闭之(            )  26、斯是陋室 (       )  27、讲信修睦(         )   28、矜、寡、孤独、废疾者:

(                           )  

 29、诎右臂支船。

(               )  30、神情与苏、黄不属。

(    )

四、翻译下面的句子

1.落英缤纷     2.屋舍俨然       3.黄发垂髫    

  4.惟吾德馨  5.亭亭净植    6.雕栏相望  

 7.矫首昂视      8.天下为公   9.莲,花之君子者也  

10.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1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13、①苏、黄共阅一手卷 

 ②舟尾横卧一楫                

 五、阅读题

(一)阅读《桃花源记》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_____ (朝代)诗人____。

本文虚构了一个 __________   ,寄托了_____________    ,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     。

2、本文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组织材料,文章结构图:

(            )——(        )——(             ) 。

                                                               

3、描写渔人初入桃花源所见到的优美的自然环境的语句是:

“   _________________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4.说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在中心思想和文章的结构上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的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阅读《陋室铭》

1、《陋室铭》中点名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外环境的句子是:

                                    

3、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陋室”所以不陋的原因是_____  。

与“陋室”主人交往的人都是___________。

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 。

            

5、本文表达了作者 ______________ 节操和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情趣。

               

(三)阅读《爱莲说》

1、给下列字注音

蕃(      )  濯(    )  涟(    )   亵(    )   鲜(     ) 

2、和“水陆草木之花”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始龀,跳往助之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5、作者把“莲”喻君子,那么君子是什么样的呢?

 

6、“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作者“独爱莲”?

 

 

(四)阅读《核舟记》

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不要求加标点符号)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其两膝相比者(         )

(2)舟尾横卧一楫(            )  (3)其船背稍夷(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3.选文前三段按______ 顺序,依次介绍了核舟的______ 、______  和船背。

4.按照下面括号内的提示,用文中相关词语填空。

  

(1)苏东坡——            (肖像特征)   

(2)佛印——                (神态特征) 

5.“嘻,技亦灵怪矣哉!

”这一句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阅读《大道之行也》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__     ;照应此句的是 _________      。

描绘了大同社会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章的结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文章从___________ 、两个方面说明了“大同”社会的优越性。

3、文章的中心观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试简要概述“大同”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

                       

第五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一、积累和运用(17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 yì(   )太守       决zì(    )     浑欲不胜zān(    )  

邺城shù(    )    天启壬xū(     )  老翁yú (    )墙走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分)

①便要还家。

___________          ② 欣然规往。

_________   

③谈笑有鸿儒。

___________      ④故人不独亲其亲。

___________  

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⑥ 其两膝相比者。

___________              

⑦大道之行也。

___________

3、下列文言文,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

(1分)

A.太守 / 即遣人 / 随其往         B.山 / 不在高,有仙 / 则名

C.感时花 / 溅泪,恨别鸟 / 惊心   D.吏呼 / 一何怒,妇啼 / 一何苦

4、文学常识填空。

(2分)

 ①《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_。

②《爱莲说》的作者___________是_______代著名哲学家。

③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故号称“_________”。

      

   ④《核舟记》选自清张潮编辑的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6分)

①《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爱莲说》中写莲荷既不与世俗同流,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望岳》中作者将泰山的神奇秀丽之归于大自然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望岳》中体现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石壕吏》的内容,按要求默写下列诗句。

(2分)

①诗中能总括全文事件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②诗中表现兵役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③诗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④诗中表现战争破坏严重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7.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1分)

A何:

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B可: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

C独:

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

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爱

二、阅读鉴赏(53分)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_____________?

8、请将文段中所缺的句子填写完整。

(2分)

9、解释下列词语。

(2分)   名_______  斯________  白丁___________案牍_______________

10、用“/ ”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节奏。

(1分)

  ①无 丝 竹 之 乱 耳                  ②水 不 在 深

11、用原文语句回答。

(2分)

  ①“陋室”所以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与“陋室”主人交往的人都是________。

 

 ②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节操和_________________的情趣。

(1分)

13、请写出你的居室(无论是你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亲戚或同学合住的一室)

最值得你骄傲的地方,并简要的点明理由

 

(二)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____,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4、请将文章的空白处按照原文填写完整。

(2分)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2分)

 ①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_矜、寡、孤、独、废疾者_________________

②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     外户而不闭__________________

③不独子其子_____________   货恶其弃于地也__________________

16、从文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释。

(1分) 

 ①________通________,解释:

___________②________通______,解释:

___________

1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 

 ①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18、试简要概述“大同”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

(1.5分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

(三)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刻“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粒粒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9、请将文段中的空白处填上诗句。

(2分)

20、判断下列句子后面的括号内对“之”所指代对象说明的正误。

(1.5分)①箬蓬覆之( 指代“船舱” )          (    ) ②闭之( 指代“小窗” )              (  ) ③石青糁之( 指代“一种青色颜料” )  (    )2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分)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_______________

②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________    _______

2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

  ①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23、比较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的不同。

(2分)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__________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___________

2②为宫室、器皿、人物___________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_________

24、找出摘录文段中含有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

(1分)

____通 ____,意为__________;____通____,意为__________。

2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比较一下,古今在数词的说法上有什么不同。

(2分)

①苏、黄共阅一手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舟尾横卧一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今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第一段文字写出了核舟的两点奇妙之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两点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7、简答:

雕刻家把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

28、按照原文的要求填写文中的空白。

(2分)

29.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①处处志之(      )   ②寻向所志 (      ) ③为宫室、器皿(        )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       ) 

30.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1.写出出自本文段的成语四个(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指出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词语四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联系全文,你认为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1分)

答:

 

(五)课外文言文阅读

(甲)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

“孺子,下取履!

”良愕然,欲殴之。

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父曰:

“履我!

”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

“孺子可教矣。

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良因怪之,跪曰:

“诺。

(乙)原谷有祖①,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

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

“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

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

“汝何以收此凶⑤具?

”谷曰:

“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

①原谷:

人名。

②捐:

抛弃。

③谏:

好言相劝。

④舆:

手推的小车⑤凶:

不吉利  

3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

⑴有一老父衣褐(       )   ⑵顾谓良曰:

“孺子,下取履!

”(         )⑶父以足受,笑而去(          )

 (4)谷年十有五(          )  (5)是负义也(          )     (6)乃载祖归养(              )  

3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1分)

a. 良愕然,欲殴之   吾欲之南海 b. 捐祖于野 货恶其弃于地也  

c. 父以足受 汝何以收此凶具d. 直堕其履圯下 其一犬坐于前  

3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1)良殊大惊,随目之  

(2)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37、甲文中老父的怪异行为主要表现在哪里?

乙文中原谷父亲后悔的原因是什么?

(2分)  

    

 38、.读了甲、乙两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请写下来。

(2分) 

   

阅读下面诸葛亮诫子书选文,回答12―16题目。

诫子书诸葛亮

⑴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⒉非淡泊(澹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③无以致远。

⑶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⑷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⑸淫漫④则不能励精,险躁⑤则不能冶性。

⑹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⑥,悲守穷庐,将复何及⑦!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

(题目是后人加的)

【注释】

  ①行:

指操守、品德。

②澹(dàn)泊:

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③宁静:

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④淫(yín)慢:

过度的享乐。

慢:

怠惰。

⑤险躁:

暴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⑥多不接世:

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⑦将复何及:

又怎么来得及

12.解释上文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A.君子之行B.君子之行C.意与日去D.遂成枯落

13.翻译下列两句。

(1)非淡泊(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15.《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

从上封信中具体可以看出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16.隐者陶渊明避世而居,安贫乐道,饮酒作诗赋文,英年病终;智者诸葛亮三顾出山,匡扶汉室,治国安邦北伐,遗命他乡。

但诸陶二人都追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境界,你赞成哪一种生活方式呢,为什么?

单元复习参考答案:

一、yāo  qiān   qǐ    jí  jǔ   fèn   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