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地下水 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78776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地下水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3地下水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3地下水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3地下水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3地下水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3地下水 教案教学设计.docx

《13地下水 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地下水 教案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3地下水 教案教学设计.docx

13地下水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13、地下水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13、地下水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泉水和井水展开观察与讨论,初步认识到地下有水。

2.通过猜测、讨论和阅读等学习活动,知道地下水在地表的表现形态和形成原因。

3.能多人合作,制作一个水井模型,并结合地下水形成示意图,说明地下水的成因、储量、储存区域,知道降雨是地下水主要来源。

4.借助阅读和研讨,体验到合理开发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地下水的形成原因、储量、储存区域。

教学难点

能够与同学合作,制作一个水井模型,并通过实验认识到地下水形成的原因、储量和储存区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简易水井模型的材料,如:

塑料瓶、罐子、碎石、沙子、水等等。

预习要求

观察周围的泉水、井水,查阅资料,初步了解泉水、井水的特点、成因等。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复习导入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河流、湖泊等淡水水体,谁能说一说,淡水水体是怎样形成的?

他们的形成与什么有着密切的联系?

探骊指生说一说生活在淡水水体不同位置的淡水生物名称,体会淡水水体的重要作用。

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研究另一种水——地下水。

板书课题:

13、地下水

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

描述井水、泉水的特点

教师出示泉水和井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吗?

(泉水、井水)

泉水和井水与我们前一课学习的湖泊、水库、河流里的水相比,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预设:

井水比较清澈,冬暖夏凉,大雨之后,井里的水位会上升,并且井水也会变得浑浊。

泉水比较清澈、甘甜,也是冬暖夏凉,不过大雨之后,不会变得浑浊。

那么这些泉水、井水可能是从哪儿来的?

引导学生对井水和泉水的来源作出自己的猜测。

预设:

下雨累积形成的;从地底下冒出来的;雨水、湖水等地方流过来的……

过渡:

那么井水和泉水,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模拟实验,探究一下井水的来源。

活动二:

制作简易水井模型,认识井水来源

出示课本上的制作简易水井的图片及说明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本次模拟实验的材料、方法步骤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讨论:

在本次实验中需要哪些实验材料呢?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一一出示这些材料:

塑料瓶、大的罐子、石子、沙子、水、人造草等等。

本次实验分为哪几个步骤,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全班交流,教师特别提醒学生注意:

在模拟实验时,水要均匀的倒在塑料圆筒的周围。

在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水向下渗透的过程,再观察圆桶中水的变化,并且还可以用小勺子轻轻的搅动井里的水。

学生分小组进行本次模拟实验,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

全班交流讨论,各小组汇报本小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得出的结论,说一说井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预设:

实验现象:

水会依次透过人造草、沙子和小碎石,缓缓渗透、积聚到杯底,直至充满小碎石之间的空隙。

圆桶中的水位,也随之慢慢升高,最后与外面的水位保持相平。

实验结论:

水井中的水是由地表水慢慢的渗透进土壤,积聚起来的。

活动三:

认识地下水的成因,保护地下水

教师引导:

刚刚我们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到水井中的水是由地表水慢慢的渗进土壤,积聚起来的,下面我们通过示意图,进一步了解地下水的成因。

出示课本上的地下水的形成示意图及相关的文字说明,引导学生看一看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进一步了解地下水的成因。

教师指导:

请大家看这幅图,这幅图是地下水的成因示意图。

如果我们给土壤分层,就可以分成2层,分别为可渗透层和不可渗透层。

理解可渗透层和不可渗透层的含义

可渗透层一般由质地疏松的土壤和岩石碎屑构成,透过缝隙,它们能吸附水分,储存水;而不可渗透成,则是水很难渗入、溢出的岩层。

了解渗透层和不可渗透层的作用

渗透层的主要作用是吸附水分、储存水分,土壤和岩石碎屑可以起一个过滤的作用,过滤掉水中的杂质。

不可渗透层是防止水渗入、溢出岩层。

引导学生把大自然地下水形成示意图和刚刚制作的简易水井模型图进行对照,进一步了解地下水的形成。

教师小结:

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30%,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者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就构成了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迁移练习:

刚刚我们通过模拟实验和示意图,认识了地下水的成因,大家了解地下水的形成原因了吗?

下面我们来考考大家。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名称填在下图括号里。

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的答案并介绍一下自己这样选择的理由,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地下水的形成原因。

活动四、保护地下水

教师引导:

中国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所以,我们要保护地下水资源。

大家有哪些好的方法来保护地下水资源呢?

预设:

方法一:

透水路面

出示透水路面,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认识透水路面的样子。

大家知道透水路面的材料,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吗?

了解透水路面的作用:

透水路面能够还原地下水,保持土壤湿度,避免因为过度开采地下水,而引起地基下沉。

方法二:

雨水回灌地下

出示雨水回灌地下示意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雨水回灌地下的方法。

交流雨水回灌地下的作用:

雨水回灌技术也可以补充地下水资源,还可以避免暴雨时洪涝灾害的发生。

拓展补充:

除了书上介绍的两种补充地下水的方法之外,大家还知道哪些补充地下水的方法呢?

预设:

植树造林,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

淡化海水,来供应人们日常生活用水。

少开采地下水,减少地下水的损失。

教师小结:

同学们,地下水的下渗速度很慢,地表水达到地下深处,所需时间平均在100年以上,所以,地下水的保护,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几代人不断的努力和坚持。

活动五:

情境练习题

同学们,现在我们家乡正在开展保护地下水的活动,请你来设计铺设一条步行道的方案,要求既方便雨天路人行走,又能够让雨水尽可能多的渗透到地下。

大家想想,这条人行道该怎样设计呢?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活动方案,并说一说这样设计的原因。

预设:

方案1:

路面可以铺设可渗水的小瓷砖,中间有小孔,方便雨水的渗透到地下。

方案2:

在铺路的时候,道路中间可以稍微高一些,两侧低一些,方便雨水从两侧渗透到地下。

方案3:

铺设新型透水路面材料。

方案4:

在人行道两边种上花草树木,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

教师小结:

大家的设计方案都很棒,都符合这条道路的设计要求,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地下水资源。

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上的题目。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地下水的类型、特点、来源、形成原因等知识,懂得了我们要保护地下水资源,造福子孙后代。

 

板书

设计

13、地下水

地下水的形态

地下水的成因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4、土壤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

4、土壤的成分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土壤,知道土壤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地点和自然形态。

2.观察土壤样本,知道土壤由多种物质组成。

3.通过分析实验,知道并认识土壤中存在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到土壤由多种物质组成,知道土壤中有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分析,认识土壤中的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教学准备

土壤样本、水杯、水、镊子、餐巾纸、烧杯等等。

预习要求

观察我们周围的土壤,初步了解哪些地方存在土壤?

土壤是什么样子的?

土壤中有哪些成分?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导入新课

出示小诗:

土壤是伟大的妈妈,

他的怀抱很大很大!

瞧!

嫩草发芽了。

看!

小树扎根了。

这里,冬眠的青蛙醒来啦!

那里,钻洞的蚯蚓歇息啦!

⋯⋯

亿万个生命,

都在他温暖的怀抱中长大!

学生读一读小诗,交流:

这首小诗主要写了什么物质?

(土壤)

写了土壤的什么?

(主要写了土壤的作用。

土壤有什么作用?

(让嫩草在里面发芽,让小树在里面扎根,让青蛙冬眠,让蚯蚓钻洞,让亿万个生命,在她的怀抱中长大。

教师总结:

同学们,我们周围都存在土壤,土壤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东西。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研究第二单元——研究土壤。

板书课题: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本单元的第1课,了解一下土壤的成分。

板书课题:

4、土壤的成分

二、交流土壤采集的过程及感受

教师引导: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在家长的帮助下,到大自然中采集土壤,大家采集了吗?

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交流采集土壤的过程及感受。

交流问题:

土壤是在什么地方采集的?

和谁一起采集的?

怎样采集的?

采集的土壤是什么样子的?

你们采集的土壤跟你平时看到的土壤是一样的吗?

学生回顾自己采集土壤的过程,交流问题和感受。

教师相机引导,并对学生的发言表示肯定。

引导:

通过土壤的采集,你们知道土壤是什么了吗?

出示句子:

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学生读一读这个句子,初步了解土壤是什么以及土壤的特点。

三、研究土壤里有什么

教师引导:

土壤中有哪些东西呢?

你们有仔细观察过吗?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土壤里有什么东西。

提出观察要求: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土壤样本,看一看土壤中含有哪些物质。

教师提醒学生操作的注意点:

在观察土壤的过程中,可以把分辨出来的土壤中的物体挑出来,分类摆放,可以像课本上一样采用画简图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发现。

相机出示课本上的两幅简图,引导学生模仿学习。

学生分小组观察土壤样本,了解土壤中含有哪些东西并填写好活动手册。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相机指导。

全班交流,说一说土壤样本中含有哪些东西,并展示自己的简图。

四、研究土壤的成分

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了解到土壤中有哪些东西,那么土壤究竟有哪些成分组成呢?

下面我们继续来研究。

出示课本上的操作图片及文字说明,引导学生观察这几幅操作图,并且读一读相关的文字,了解研究土壤成分的方法。

全班交流,并且试一试。

方法一:

用手握一握

引导学生用纸巾包上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仔细观察一下,看到了什么?

这说明了什么?

方法二:

用水泡一泡

把土块放入水中,仔细观察,开始你看到了什么,过一会儿,你又看到了什么?

提示:

在这个环节中,干燥的土壤放入水中,会有小气泡产生,还会有一些细小的物质浮起,因此,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注意,仔细观察。

方法三:

搅一搅,拌一拌

用玻璃棒搅拌烧杯中的物质,你看到什么?

搅拌过后,静置一段时间之后,再观察,又看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分段仔细观察,并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现象。

提醒学生注意分段仔细观察,在烧杯里水的表面看到什么?

中间一段看到什么?

水的下部看到什么?

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水、空气、黏土、沙子等主要成分。

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土壤成分表格示意图。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土壤中还有水空气,蚂蚁,树叶,黏土沙子等等一些物质,下一刻,我们将继续研究土壤,课后请大家认真预习。

 

板书

设计

4、土壤的成分

土壤中存在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