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地理能力核心素养考前必背精品.docx
《高考地理总复习地理能力核心素养考前必背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总复习地理能力核心素养考前必背精品.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总复习地理能力核心素养考前必背精品
2021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地理能力核心素养考前必背(精品)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一、区域位置描述
1、自然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①所处的纬度带(低纬—中纬—高纬)、特殊经纬度值(南北回归线、极地、极圈、赤道)、热量带(热带、温带、寒带);②所处的半球位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2)海陆位置:
位于大陆内部还是沿岸(大陆东西岸或大洋东西岸)、岛屿、半岛、海岸线长短等。
(3)相对位置:
位于某大洲或某大陆的方位,以及某某地形区的某某方位等。
(4)板块位置:
处于什么板块与什么板块的交界;什么板块的内部。
2、人文地理位置
(1)相邻位置:
与某某国家(或行政区)接壤(或位于某某边疆),或相邻的某些特殊地点(如民族)。
如:
位于***交界;地处、临近、沟通、连接;(劣势:
深居、远离、边远、闭塞)
(2)经济位置:
所处(相邻)某经济区,其经济地位。
(3)交通位置:
所处某某交通要道(枢纽)。
(4)政治位置:
为某某中心(首都、省会)在地区处于某某地位。
(5)战略位置:
如:
中亚——古代丝绸之路,现代第二亚欧大陆桥;西亚北非——地处三洲五海之地,重要海峡。
二、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如何描述?
首先要熟练掌握自然地理5大要素:
大气、水、地形、生物、土壤。
按要素分点写,条理清晰。
大气:
气候(气候要素、气候类型等)+天气(特征、天气系统);分析气候特征应该包括:
气温(热量多少,日较差,年较差),降水,光照,水热组合等微观角度。
水:
水循环+河流(补给、水文、水系)+湖泊(湿地)+洋流(海洋),河流支流多/少,水网稠密/少,径流量大/小,水位或流量季节变化大/小。
地形:
地形+地貌+地质(地质循环(岩石)、地质构造)
生物:
动物+植物,植被类型/自然带,植被覆盖率,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
土壤:
肥力+特殊成分。
气温高分解快,降水多淋溶作用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呈酸性。
气温冷湿,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土壤肥沃。
还有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生态环境。
三、影响气温的因素:
(1)判断所处的纬度位置低、中、高纬,直接影响太阳辐射的多少;
(2)大气环流:
判定某地气温高低先看气候类型;
(3)地形:
①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C;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青藏高原、高山高原气候)
②山地分阳坡/阴坡,阳坡光热条件好(阴坡气温低,蒸发弱)
③山地背风坡,焚风,干热风,增温(局部小气候)
④山脉(东西走向),冬季阻挡来自北方的冷空气,气温高。
⑤山谷,夏季,热量不易扩散,温度高;冬季,冷空气堆积,气温低
⑥山谷,下沉气流,增温(局部小气候)
⑦盆地,夏季,热量不易扩散,温度高;冬季,北部的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气温高;冬季,冷空气堆积,气温低。
(4)下垫面性质:
比热容大小,植被覆盖率,反射率
(5)海陆位置:
岛屿半岛、距海远近,(水库、湖泊等水体)的大湖效应,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提供一定热量,同时考虑对大陆性与海洋性特征的影响。
(6)洋流:
暖流增温,寒流降温作用。
(7)天气状况:
白天阴雨,气温比平时低;夜间阴雨,气温比平时高;全天阴雨,气温日较差小。
全球最高气温不出现在全年多雨的赤道,而出现在终年晴朗的副热带的沙漠地区。
(8)人类活动的影响:
改变大气的成分和水汽·含量:
如:
二氧化碳等;向大气释放热量:
如城市排放废热;改变地标的物理性质和生物特征:
如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围湖造田等
四、气温特征描述:
⑴气温数值的高低(所处的温度带或气候类型);
⑵气温的年较差(季节变化)、日较差(昼夜变化)是大还是小;
⑶有无季节变化(是终年高温、或终年严寒、还是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⑷具体是哪个月(夏)气温高、哪个月(冬)气温低、
补充:
等温线特征描述:
数值大小及其变化,分布疏密,延伸方向,弯曲状况,随时间(季节)变化……
五、分析气温的年较差大小:
(1)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2)离海越远气温年较差越大,原因是:
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五、分析气温的日较差大小:
(1)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原因是:
主要是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小。
(2)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为:
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3)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为:
内陆比沿海日较差大。
六、降水的本质:
1、“水汽多且降温”易形成降水的情况有:
◆从海洋(湖泊、水库)→陆地:
湿润,如西南季风
◆从低纬吹向高纬的气流,如西风带,东南季风(夏季风)
◆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如低压区(带),锋面上暖气团的上升,山地迎风坡,城市雨岛效应
2、“水汽少或升温环境”不易形成降水的情况有:
☐从陆地→海洋(离岸风):
干燥
☐从高纬吹向低纬的气流,如信风带,极地东风带,冬季风(西北季风)
☐在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如高压区(带),山地背风坡
七、影响降水的因素:
(1)大气环流(气候类型):
影响降水量+季节分配;
(2)地形: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小尺度);高大地形的阻挡,水汽难以到达(深入);
海拔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水分条件好)
(3)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临海海洋性强,降水多;内陆地区大陆性强,降水少。
(4)洋流:
暖流增湿,寒流减湿
(5)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大湖效应):
对周围地区带来一定量的降水。
(6)天气系统:
锋面系统(冷暖、准静止锋),气旋,锋面气旋影响,降水多
(7)人类活动:
如修建水库,围湖造田;城市“雨岛效应”;人工降雨。
温馨提示:
气候特征类题目答题模板请背诵<三维设计>P71-72
八、干旱的成因分析(冷干、热干)
1一般来说降水少则易干旱,有以下情况:
a)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副高、极地高压)
b)背风坡(地形),降水少
c)海陆位置:
内陆地区降水少
d)蒸发强(影响因素:
气温高低、风力强弱)
e)寒流的减湿作用
f)从气候类型来说,有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少;季风气候、草原气候的冬季降水少;地中海气候的夏季降水少。
g)(注意降水有无季节差异、时间长短)
2还要表明降水与蒸发的关系
九、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
「自然原因」
1.气候:
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
2.河流:
地表径流量较少
「人为原因」
1.用水量大:
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2.利用不合理:
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解决措施(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分析):
①实施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②加强水利建设,修建水库;
③治理水污染;④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⑤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等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种耐旱的林草,涵养水分;
⑥发展节水工业,限制高耗水的工业发展,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⑦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⑧海水淡化(沿海地区才可);
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十、暴雨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1)自然原因:
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量大且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
②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夏季风强):
南旱北涝;副高弱(夏季风弱):
南涝北旱】;
③地势低洼(海河、珠江入海口),排水不畅;
④河道弯曲(荆江河段),水速缓慢;
⑤台风影响易带来暴雨;
⑥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入水量大;
⑦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如淮河);
⑧厄尔尼若现象等(根据题意有选择地应用到区域)。
(2)人为原因:
①滥砍滥伐,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流域内植被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同时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河床抬升,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②围湖造田,削弱湖泊调蓄能力;
③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如渭河流域)
(3)治理措施:
①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保护地表植被;②退耕还林还湖;
③合理修建水利工程,修建和扩大分洪区,调蓄洪水;
④弯曲的河道进行裁弯取直,加固大堤;
⑤开挖入海河道(如淮河下游),加快水的排泄;
⑥加强监测和预报,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和对策,健全防洪保险等。
小结:
河流流域治理措施的一般思路:
上游:
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
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
治理原则是泄洪、排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泄洪河道。
十一、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十二、光照(日照)条件分析:
1)光照条件好,有利于光合作用,提升农产品品质,开花更鲜艳亮丽。
2)光照时间长短(日照时数):
昼夜长短关系,大气状况(特别是降水多少)
3)光照强弱:
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直射点与纬度的关系,直射点位置与季节的关系)
4)直接根据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判断
5)注意:
光照条件好,太阳辐射强,但不一定热量丰富。
十三、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
河流流量大小(考虑降水量或冰雪融化量,流域面积。
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一般较大;以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为主,流量一般较小。
)、有无季节变化(分析河流的补给类型: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量特点决定;②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决定)、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河水补给类型、河流流域面积大小)
2.水位:
水位高低、变化大或小(年变化、季节变化、日变化);水位的影响因素:
气候类型、河流的补给类型⑴分布在润湿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⑵分布在干旱地区、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决定;⑶以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因其补给源稳定,水位的季节变化小。
3.结冰期:
有无结冰期(注意0℃等温线,最冷月平均气温>0℃,无结冰期;最冷月平均气温<0℃,有结冰期)、结冰期长短。
4.凌汛:
河道冰凌阻塞、解冻或冰雪融化而引起的江河涨水现象。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有结冰期;②发生在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
5、含沙量:
考虑流域的植被覆盖状况,降水集中程度(暴雨发生频率),地形、地势特点,土质松紧。
6.流速:
流速快或慢,考虑地势陡缓,上下游落差的大小。
7、水能资源:
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密切相关。
一般在河流的中上游,流量大、落差大的水能丰富,峡谷地区适于筑坝
延伸:
内流河水文特征:
1、内流河大部分是季节性河流
2、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3、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山地降水也较多,河流的水量就较丰富,为丰水期
4、径流量小,流程短且变化大,冬季甚至断流。
5、沿途多沙漠、戈壁,河水被大量蒸发、下渗,沿途灌溉用水,使河流水量迅速减少。
流程不长就中途消失。
十四、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考虑地形地势
3.流域面积大小:
地形分水岭
4.落差大小(水能):
地势起伏状况
5.河道曲直情况:
考虑地形,河岸形态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向心状、放射状)
十五、分析水力(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1)能量大小决定于水位落差和径流量的大小。
因此应该从地势特征和河流径流量两方面深入分析。
2)某河是从山地、高原流向平原,地势起伏大,落差大。
3)此河流经###气候区,降水量大。
4)河流流域面积广,多支流汇入,河流径流量大。
特别注意:
一定注意因果关系描述要合理通畅。
十六、水能开发条件(区位)分析:
⑴自然条件:
水量——气候、流域面积;落差——地形;地形(工程量)、地质条件。
⑵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技术、资金、市场、政策、移民、淹没土地、生态环境等
⑶评价水利工程所产生影响的方法:
工程本身缺陷,对库区的影响,对上游的影响,对下游的影响。
十七、水能开发的影响:
1积极作用:
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灌溉,养殖,旅游,调节气候,调节径流。
2负面影响:
迁移居民,淹没农田,水库淤积,诱发地震,地下水位变化,水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生物生长,导致水库周边生态环境的变化。
十八、河流航运价值分析:
⑴地形:
平原地形,地势平坦,水流平稳;
⑵水文:
降水多,水量大;汛期长(水深),流量平稳;无冰期(通航时间长);含沙量少(少淤)
⑶水系:
河道宽深平直、流速平缓、支流多、流域面积广(通航里程长)、河海联运(多种运输方式联运)
⑷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经济腹地广)资源丰富,运输的需求量大
延伸:
人工运河的意义
⑴与天然河道组成水运航道网;如京杭运河、西欧运河
⑵沟通、缩短海洋航线。
如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
十九、咸潮:
海水倒灌入河(河口区),江河水变咸的现象。
分布:
咸潮多发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区,以冬季(或干旱季节)最为严重
⑴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气候)①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②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地形)③地势低平,河汊纵横;(天文)④朔望月天文大潮加剧了咸潮。
人为原因:
①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入海水量减少;②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⑵危害:
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②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腐蚀,锅炉容易积垢;③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出现土壤盐碱化,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⑶防治措施:
①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②采取调水以淡压咸;③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④节约用水。
二十、关于湖泊
⑴湖泊类型:
构造湖,堰塞湖,火口湖,冰川湖
淡水湖:
与外流河相通,湖水易交换,循环更新周期短,含盐分少。
咸水湖:
为内流河的终点,只有流进的河流,没有流出的河流。
因蒸发盛,盐度较大。
⑵湖泊的效益或价值:
经济效益(提供淡水,水产养殖,发展航运,发展旅游),生态效益(调节气候[提供一定的热量,增加降水,周边地区海洋性增强],调节径流,调节洪涝,美化环境,净化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科考价值。
⑶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咸水湖:
气候变暖、蒸发旺盛;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注人湖泊的河流两岸引水灌溉,使入湖水量减少;入湖泥沙在湖区淤积。
淡水湖:
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泥沙在湖区淤积;围湖造田
⑷湖泊面积缩小的影响(对湖泊本身+对周边地区):
①提供的水资源减少;②使湖泊调节气候的能力降低;③调蓄径流(洪水)的能力降低;④旅游价值降低(若为旅游景点);⑤发展灌溉农业,引发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⑥导致湖泊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水质变差;⑸湖泊面积缩小的对策:
①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②保护上游植被,减少水土流失;③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④退耕还湖;⑤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⑥加强河湖疏通清淤。
二十一、河口三角洲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1、河流挟带大量的泥沙。
(物质条件)
2、泥沙沉积。
(①河流动力减弱,流速变缓。
如:
河口地势低平、海潮的顶托等;②入海口的海底坡度平缓;③入海口的潮差小,潮流的搬运能力弱。
)
3、内力作用(地壳的升降)
延伸:
案例:
刚果河口为什么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呢?
泥沙来源方面:
①刚果河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水土流失较轻。
②刚果河流经刚果盆地时,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入海泥沙量较少。
泥沙沉积方面:
刚果河入海口附近因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泥沙不易沉积。
二十二、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
①水分和热量——高温多雨,水热条件优越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
(如热带雨林气候区是陆地生物多样性的地区,而极地气候生物多样性少)
②自然环境复杂——气候复杂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
水域环境复杂,水生生物丰富;(如:
河流入海口,寒暖流交汇处的鱼类)
地形复杂,起伏大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
(如:
地形起伏大、相对高差大,垂直地带性显著的地形区)
③人类活动的破坏与干扰——最主要原因是人类破坏植被(森林草原)、滥捕滥猎、人类生产和活动排放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如食物链的破坏、对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动物食用被污染的食物等),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动物食物、鱼类饵料来源和丰富程度。
⑤环境变迁与突发事件——如地质时期的冰期导致多样性减少;陨石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变化导致食物缺乏等。
(如变暖,变冷,变干,暖死,饿死,中毒死)
⑥天敌与外来物种的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十三、湖泊或河流鱼类资源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1、湖泊的面积大小、水体的深浅,清澈程度等物理特征。
湖泊面积广,湖水深,为大量和多种鱼类或体积大的鱼类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水体清澈,水质优良,有利于鱼类的生存。
2、湖泊或海洋的温度和光照条件。
湖泊或海洋水温适宜、热量充足,生物或鱼类生长速度快,种类多。
湖面或海洋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丰富,提供饵料。
3、湖泊或注入湖泊的河流水域环境的复杂程度,影响鱼类的种类。
如寒暖流交汇处,既有冷水性鱼又有暖水性鱼
4、湖泊是否与海洋沟通。
鱼类从海洋洄游到湖泊从而影响鱼类的数量和种类
5、鱼类的饵料:
浮游生物或水草为鱼类提供饵料,小鱼为大鱼提供饵料,注入河流带来陆地上的饵料(有机质和营养盐类)
二十四、风能的优点和缺点
•风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储量大、分布广。
•在地势比较开阔,障碍物较少的地方或地势较高的地方适合用风力发电。
•但它的能量密度低(只有水能的1/800),有间歇性,并且不稳定。
•风力发电需要大量土地兴建风力发电场,才可以生产比较多的能源。
•进行风力发电时,风力发电机会发出庞大的噪音,所以要找一些空旷的地方来兴建。
•风力发电在生态上的问题是可能干扰鸟类。
二十五、分析风能资源是否丰富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1、海陆位置(沿海地区风能资源较内地丰富)
2、下垫面(粗糙程度,植被密集程度,地形)
3、大气环流,特别是风带(比如西风带,南极有强烈的极地东风),季风影响(某些地区距风源地较近或受某季风影响强烈)
4、峡谷地形造成狭管效应(风在谷口吹入被挤压使得等压线密集风力变大)
二十六、比较分析说明我国东南沿海与西北内陆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东南沿海仅在由海岸向内陆几十公里的地方有较大的风能,再向内陆则风能锐减。
自然条件:
1、海陆热力差异大,冬夏季风力强;2、海洋摩擦力小,阻力小,而沿海相对缺少高山阻挡;3、夏秋季台风较多;4、白天和夜晚的海陆风,风力强。
西北内陆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地处高原区,地势平坦,风受阻小,特别是冬季受西伯利亚高压影响,盛行西北风,因此风能丰富。
二十七、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①温度:
纬度/坡向(阳坡与阴坡)/季节。
一般地,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
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就北半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多,雪线偏高;北坡和东坡雪线较低。
②降水:
气候类型/迎风坡与背风坡。
降水量与雪线高度关系密切。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
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珠峰最明显,天山都有此特点)。
雪线位置最高的地方,不在赤道附近,而在副热带高压带降水量比赤道附近少的地区。
③坡度:
坡度陡与缓。
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
坡向:
迎风坡与阳坡矛盾时:
一般以降水因素为主(阳坡不等于迎风坡,阴坡不等于背风坡)
记住案例:
青藏高原境内雪线海拔高低相差很大,大体有从边缘向内部、自东南向西北增高的趋势。
阿尔卑斯山北坡背阳迎风,雪线北坡低南坡高。
乞利马扎罗山南坡的雪线低迎风坡(东南信风);天山南坡向阳少雨,雪线也是南坡高北坡低。
二十八、影响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①山地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地,纬度越低,自然带垂直带谱越复杂;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②山地海拔——纬度相当的山地,海拔越高,自然带垂直带谱越复杂。
③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山地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垂直带谱越复杂。
二十九、判读垂直自然带谱图的技巧:
⑴.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
如果某山地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基带很重要!
⑵.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倾斜方向(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
⑶.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情况,海拔高度相当的不同山地相对比,自然带数量越多的山地,其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越高。
⑷.通过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
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的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的海拔较低。
⑸.根据山地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因此雪线高。
⑹.考虑山脉走向的问题:
①东西走向(近似东西走向)的山,才有阳坡阴坡问题。
②南北走向的山,没有阳坡阴坡问题,多考虑迎风坡与背风坡问题。
③如果,需要同时考虑迎(背)风坡与阳(阴)坡,则问题就很复杂了。
⑺.水分对自然带分布高低的影响是复杂的
总的看,就是热量条件好的地区,主要看水分(迎背风坡);水分条件好的地区,主要看热量(阴阳坡)。
A、在基带热量盈余区,水分是决定自然带高低的主要因素。
同一植被在迎风坡的分布高度比背风坡高。
该结论通常符合低纬度地区的山脉,但也有特殊情况。
B、在基带热量非盈余区,土壤的水热状况是决定植被分布的重要因素:
a、在水分充足,两坡热量又明显差异的山区,同一植被在热量较好的坡向海拔高(阳坡高于阴坡)
b、在水分充足,两坡热量差异不大的山区,降水较少的背风坡的植被分布高度比多雨的迎风坡高。
c、在水分短缺的地方,降水的多坡向能够较好的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植被分布的高度较高。
(阴坡比阳坡水分条件好的例子)
三十、关于沼泽湿地
⑴形成原因:
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②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③地势低平,地表径流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
⑵沼泽湿地的功能:
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旅游观光),净化水中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⑶沼泽开发利用的关键:
排水。
(但要协调好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⑷沼泽开发利用的负面效应:
气候变迁(盐渍化土地面积扩大;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动植物资源减少)。
⑸开发利用和保护沼泽湿地的地理意义:
生态效益:
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调蓄洪水,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一些珍禽动物的栖息地。
经济效益:
有利于三江平原小麦商品粮基地的发展;有利于保护黑土的肥力
政治效益:
有利于粮食安全。
三十一、描述一个地区的地形地势特征
⑴以ХХ地形为主(描述出1、2种)(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
⑵地形(区)的分布格局,什么位置是什么地形类型或者地形区名称;延伸方向;
⑶地势高低(看海拔数据)、起伏大小(相对高差等高线疏密、等高距)、地势倾斜方向(哪边高哪边低,走向,坡度的陡缓)
⑷特殊地形特征描述、(喀斯特地貌、风成地貌、冰川地貌等,海岸线平直,火山)
⑸临海地区:
海岸线的形状\弯曲状况
三十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1、地形对水文
地形的高低,倾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