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汉语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72020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6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汉语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二年级上汉语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二年级上汉语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二年级上汉语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二年级上汉语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汉语教案.docx

《二年级上汉语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汉语教案.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上汉语教案.docx

二年级上汉语教案

课题

第一课:

开学第一天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课文一包新书(朗读和理解)

1.能够听懂对话的内容。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口语交际,会陈述“开学第一天”的活动。

4.认识词语“开学、咱们、塑料、书皮、挂历、环境、纸、孩子、一块儿”;掌握词语“包、已经、旧”。

5.感悟本课的语法点:

一般连动句。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能够认读“开学”等15个词语,会用“包、已经、旧”。

教学难点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本课的语法点:

一般连动句。

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读自悟、情境教学、以读代讲。

学情分析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拿出一本学生用过的又脏又破的教科书,与新教科书进行对比,让学生思考后进行讨论:

教科书是怎么变得又脏又破的?

说说你是怎样爱惜书的。

引导教育学生要养成爱惜书的习惯。

老师总结,引出课题:

开学第一天

(二)用多种方法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老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看课文,注意倾听录音中的语音和语调。

还有新词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试读课文;有困难者,也可以由老师领读。

学生在小组中读课文,有不认识的词语可以提出来,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师进行个别指导,纠正学生错误的读音。

3.学生跟着录音再读课文,注意纠正发音错误。

注意朗读时的情感,比如:

阿丽娅是怎样从不同意到同意妈妈的意见的?

妈妈是怎样劝说阿丽娅的?

4.学生在小组中阅读课文,要侧重理解课文的意思。

老师提示学生,注意通过上下文理解“包、塑料、书皮、挂历、环境、纸、一块儿”等新词语的意思。

(三)朗读课文表演

1.示范表演。

老师选派两名学生,进行分角色对话练习。

学生边读边做动作,并能有感情地读出不同语句的语调和语气。

特别是妈妈语重心长的语气,比如“不用了,我已经准备好了旧挂历”。

这句话既是妈妈的决定,不容改变,同时也体现了妈妈对女儿的关心。

“塑料书皮对环境不好。

”这是妈妈试图通过讲道理来劝说女儿改变做法。

女儿回答“行,那我就用挂历纸包书吧”。

这说明阿丽娅是个懂事、听话的孩子,她愉快地接受了妈妈的建议。

朗读应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这样才能正确读出语调、语气,并带有情感。

两名学生的示范表演,应该事先准备,这样才能起到好的示范作用。

2.小组合作准备,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生在小组中做准备,按照上述要求和学生的示范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

先达到流利程度,然后再向有感情地朗读过渡。

3.小组选派代表展示表演,学生进行评价。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分角色朗读课文。

以是否流利和饱含情感为标准,看哪一个小组的学生表演得好,分别给每一个小组计分。

(四)小结,布置课外学习任务

1.老师对本课的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评价,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和小组。

2.课外学习任务:

熟练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一、开学第一天

包:

包书包包子

已经:

已经准备好了已经下课了

旧:

旧挂历旧衣服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一课:

开学第一天

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课文一包新书(听说训练)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学习,进一步感知新词语和连动句,积累语感。

2.能听懂课文录音,理解课文内容。

3.能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感知新词语和连动句,积累语感。

教学难点

能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交流。

学情分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力训练

听课文录音,回答问题:

1.阿丽娅让妈妈干什么?

2.妈妈为什么不同意买塑料书皮?

3.阿丽娅接受妈妈的意见了吗?

她是怎么做的?

(二)理解课文中的句子

1.“咱们去买几个塑料书皮吧。

在句子结构“去+干什么”中,“干什么”是“去”的目的。

一般趋向动词都有这种用法。

如:

来学习进教室听课下楼拿报纸

练习:

用句型回答问题。

他们去干什么了?

你去干什么了?

2.“我已经准备好了旧挂历。

“好”放在动词“准备”的后面,表示动作的完成。

“好”在这里表示“完成”的意思,不同于“好坏”中的“好”。

练习:

用“动词+好”回答问题。

(1)你们准备得怎么样?

(2)你们什么时候去?

(三)复述课文比赛

1.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复述时,不能看课文,要凭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来讲。

口语能力强的学生一定要完整地复述课文内容,口语能力差的学生也要尽可能地多讲一点儿,以逐步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例:

阿丽娅放学后回到家里,让妈妈给她买塑料书皮包书。

妈妈拿来旧的挂历纸,说用塑料书皮对环境不好,还是用挂历纸好。

阿丽娅最后愉快地听从了妈妈的意见,并和妈妈一块儿包书皮。

2.各小组选派代表复述课文内容,学生进行评价,评出优胜小组,分别计分。

(四)小结,布置课外学习任务

1.老师对上述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评价,表扬能完整、有条理地复述课文的学生。

2.课外学习任务:

用自己的话完整地陈述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一、开学第一天

包新书

塑料树皮

旧挂历纸

保护环境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一课:

开学第一天

教学内容

第三课时课文二发新书(阅读理解)

教学目标

1.借助多种阅读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认识词语“讲台、旁边、课程、表、铃、有趣”,掌握词语“进、贴、挤、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够围绕课文进行问答练习。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词语“讲台、旁边、课程、表、铃、有趣”,掌握词语“进、贴、挤、响”。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围绕课文进行问答练习。

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交流。

学情分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发新书。

小组讨论:

开学第一天发新书时的情境,围绕发新书的过程和自己拿到新书后的感受进行交流。

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情况。

2.老师总结,书写课题:

开学第一天

(二)朗读课文

1.听录音,跟读课文。

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用了“进、看、放、贴、挤”等来表现开学第一天学生进教室后依次发生的动作。

通过联想这些依次发生的动作来学习词语。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学生在小组中朗读,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学。

(三)阅读理解课文

1.学生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我们进教室时看到了什么?

(2)大家挤在那里干什么?

(3)拿到新书后,大家都议论了什么?

(4)老师听到大家的议论后,对同学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边读边理解,思考问题的答案。

3.老师通过一问一答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小结,布置课外学习任务

1.老师对上述教学活动进行小结,表扬表现好和进步大的学生。

2.课外学习任务:

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一、开学第一天

进:

进教室进学校

贴:

贴课程表贴在墙上

挤:

挤过去挤进来

响:

铃响了电话响了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一课:

开学第一天

教学内容

第四课时课文二发新书(深入学习)

教学目标

1.深入阅读,整体感受课文的结构和内容。

2.学习新句型,基本能够运用新句型。

教学重点

整体感受课文的结构和内容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新句型。

教学方法与手段

引助,小组合作交流。

学情分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分段阅读,掌握课文结构

1.第一段(第1自然段):

开学第一天,上课前同学们的活动深入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1)开学第一天,教室里有什么新变化?

(2)同学们挤在新课程表前,都说了些什么?

2.第二段(第2、第3自然段):

老师给我们发新书。

深入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1)拿到新书后,同学们都说了些什么?

(2)如何理解老师讲的话?

3.课文的主要意思。

通过开学第一天学生议论新的课程表和发新书活动,表现了学生们拿到新书后的喜悦心情。

看到学生们的兴奋劲儿,老师对学生提出了要爱惜书的要求。

(二)学习语法点

从课文中找到带有句型的句子,通过上下文感受并领会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1.讲台上放着许多新书。

(1)带着问题理解句子:

新书放在什么地方?

本句型强调了什么?

(讲台上有什么?

(2)句型特点:

处所词+动词+着+名词(存在的事物)

墙上贴着课程表。

桌子上放着书包。

练习:

转换句型。

铅笔盒放在桌子上。

爸爸的鞋摆在家门口。

2.黑板旁边贴上了新的课程表。

..

(1)带着问题理解句子:

新的课程表贴在什么地方?

本句型强调了什么?

(黑板旁边贴了什么?

原来没有,现在有了什么?

(2)句型特点:

处所词+动词+了+名词(存在的事物)

本句型同句型1,只是把“着”换成“了”,前者强调状态,后者强调动作过程和结果,二者可以互换。

黑板上写着通知。

一黑板上写好了通知。

教室里放着鲜花。

一教室里放了鲜花。

练习:

转换句型。

桌子上放着书和铅笔盒。

墙上贴着中国地图。

3.有的同学说,数学书真漂亮;有的同学说,汉语书的插图也很有趣。

(1)带着问题理解句子:

同学们都说了哪些不同的意见?

(2)句型特点:

用“有的……有的……”陈述不同的情况。

如:

同学们在操场上打球、跑步。

练习:

用句型陈述下列情景。

一些同学在教室里学习,一些同学在教室里玩儿。

上学路上,一些学生唱歌,一些学生讲笑话。

(三)小结,布置课外学习任务

1.熟练朗读课文。

2.用所学句型口头造句。

板书设计

一、开学第一天

有的……有的……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一课:

开学第一天

教学内容

第五课时课文二发新书(听说训练)

教学目标

1.能听懂听力材料,做相关的练习。

2.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会表达爱惜书的愿望。

教学重点

听力训练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引助,小组合作交流。

学情分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力训练

老师把课文改编成通俗易懂的话说给学生听,学生听后做相关的练习。

开学第一天,我们走进教室,看见讲台上放着新书,同学们围在新的课程表前,谈论着自己喜欢的课。

老师走进教室,给大家发新书。

同学们拿到新书,高兴地翻着书,有的说书里的插图很漂亮,有的说书里的故事很有趣。

老师对我们说,书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惜它。

回家后,希望同学们都包上书皮。

听后,回答问题:

(1)开学第一天,“我们”在教室里看见了什么?

(2)拿到新书后,大家都说了什么?

(3)老师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指出老师在哪些地方做了改动。

(二)复述课文

1.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复述课文,达到完整、流利的程度。

2.小组之间进行复述课文的比赛,看哪个小组的学生说得流利、完整。

学生进行评价,评出优胜小组,分别计分。

(三)小结,布置课外学习任务

1.老师对上述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评价,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和小组。

2.课外学习任务:

(1)完整地复述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一、开学第一天

讲台上许多新书

黑板旁新课程表

发新书有的说……有的说……

老师说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一课:

开学第一天

教学内容

第六课时语言强化训练

教学目标

1.运用各种方法学习动词“包、进、贴、挤、响”。

2.掌握“口字旁”和“提手旁”,感受由它们组成的汉字的结构。

3.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汉字“已、旧、台、挂、挤、响”。

教学重点

能理解运用动词“包、进、贴、挤、响”。

掌握“口字旁”和“提手旁”,感受由它们组成的汉字的结构。

教学难点

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汉字“已、旧、台、挂、挤、响”。

教学方法与手段

观察、交流、练习。

学情分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运用搭配法学习动词、形容词

从课文中依次找到动词“包、进、贴、挤、响”,通过上下文或翻译理解其词义。

1.进。

基本搭配格式是:

谁+进+什么地方(处所词)

课文中的句子:

我们走进教室。

练习1:

组词组。

模仿“‘进’+处所词”组词组,看谁组得多。

练习2:

用上述格式陈述以下内容。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

星期夭,爸爸带我看电影……

2.包、贴。

两个动词都是表示具体动作的动词,基本搭配格式是:

谁+动词+动作对象(事物名词)

课文中的句子:

那我就用挂历纸包书吧。

/黑板旁边贴上了新的课程表。

练习1:

组词组。

模仿“包书、贴课程表”,按“动词+动作对象”组词组,看谁组得多。

练习2:

请一个同学做动作,另一个同学用上述动词陈述他在干什么。

3.挤。

“挤”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

根据意义,“挤”的搭配格式是:

人或物+挤+在一块儿(在一起)

课文中的句子:

大家都挤在那里。

练习:

用“挤”陈述以下内容。

他们两个人坐在一把椅子上。

房间小,来的客人太多……

4.响。

“响”是形容词,表示声音大,所以通常和表示声音的名词搭配。

课文中的句子:

上课铃响了。

练习:

用“响”陈述以下内容。

……,我们都听不清你在讲什么。

……,同学们都走出了教室。

(二)学习口字旁和提手旁

1.出示两个偏旁,并解释其意义。

(1)口字旁,放在左边,字形缩小;也可以放在下半部或上半部。

表示与“口的活动”相关的事物、动作或特征。

如:

听:

用耳朵去“听”别人讲的话。

叫:

用口大声喊。

告:

说话,让别人知道。

(2)提手旁,放在左边,表示用手做的动作。

“扌”是汉字“手”的变体。

如“打、提、拉、抱”等,都是用手做的动作。

2.请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汉字,找到用口字旁和提手旁组成的汉字,看谁找得多。

(三)书写汉字

1.观察汉字在田字格中的分布。

(1)独体字“已”,观察笔画,模仿书写。

(2)合体字“旧、台、挂、挤、响”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大小比例。

旧、挂、挤、响:

左边小,右边大。

台:

上下各占一半。

2老师示范书写,学生仔细观察,并用手进行书空练习。

3学生进行描红书写练习,老师指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同桌之间互评。

4.展示交流,取长补短。

老师挑选写得好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学生看,并鼓励其他学生向写得好的同学学习,努力写好汉字。

(四)小结,布置课外学习任务

1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和小组。

2课外学习任务:

在练习本上书写本节课所学的六个汉字,每个字最少写三遍。

板书设计

一、开学第一天

已(早已)(已经)

旧(旧书)(旧事)

挂(挂历)(挂号)

台(讲台)(上台)

挤(拥挤)(挤进来)

响(响声)(响亮)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一课:

开学第一天

教学内容

第七课时真实交际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的句式和词语,完成陈述开学第一天活动的交际任务。

2.明白爱惜书、多读书的好处。

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的句式和词语,完成陈述开学第一天活动的交际任务。

教学难点

完成真实交际任务。

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主练习,小组合作交流。

学情分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小组讨论交流:

开学第一天。

1.围绕"口语交际“中的两道题,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发言。

2.在发言的基础上,讨论应该怎样爱惜书的话题。

3.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汇报小组讨论的情况。

(二)围绕话题,设计情景对话

同桌之间结合实际编对话,达到熟练交际的程度,然后进行表演比赛。

情景1:

开学第一天大家都很高兴,围在一起说话。

情景2:

大家拿到新书后,对新书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情景3:

在班里,谁是最爱惜书的学生?

他(她)的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三)学习儿歌

1.听录音,跟读;或者由老师领读,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2.老师简单解释儿歌的内容。

3.学生自读,达到能基本朗读的程度。

(四)小结,布置课外学习任务

1.老师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评价,对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

2.课外学习任务:

写一句话,说明你是如何爱惜书的。

板书设计

一、开学第一天

真实交际

爱惜书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二课:

有趣的数学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课文一看谁算得快(朗读和理解)

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对话的内容。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够陈述数学计算过程和结果。

4.认识词语“游戏、等于、题目、笔算、口算”;掌握词语“出、算、简单、减”。

5.感悟本课的语法点:

副词“更”的使用和数学中长、宽、高的表述。

教学重点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词语“游戏、等于、题目、笔算、口算”;掌握词语“出、算、简单、减”。

教学难点

能够陈述数学计算过程和结果。

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主阅读,小组合作交流。

学情分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出一组简单的数学加、减法题,要求各小组的学生快速抢答。

回答时,要用汉语读题,说出答案。

看哪个小组的学生回答得又快又准确。

2.老师总结,指出学生在读数学题时的问题,引出课题:

有趣的数学

(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老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注意倾听有关数字的读法和加减运算的谈话。

2.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

学生在小组中朗读课文,有不认识的词语可以提出来,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老师个别指导学生发音。

3.学生在小组中阅读课文,侧重理解课文的意思。

老师提示学生,本课主要是加减运算,要流利地说出数字加减等内容。

(三)朗读课文比赛

1.示范表演。

老师选派三名学生,进行对话练习。

先完全按课文中的数字计算,然后再加一组数字计算,最后宣布结果。

2.小组合作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做准备,三个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在朗读的基础上,改变课文中的数字,迅速计算,说出答案。

3.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朗读课文的比赛,看哪一个小组的学生读得流利、正确。

(四)小结,布置课外学习任务

1.老师对本课的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评价,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和小组。

2.课外学习任务:

熟练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二、有趣的数学

出:

出题目出主意

算:

口算算数学题

减:

98减6570减33

简单:

简单的加减法很简单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二课:

有趣的数学

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课文一看谁算得快(听说训练)

教学目标

1.能听懂听力材料和有关数学运算的谈话,理解录音内容。

2.能复述课文内容。

3.能流利地说出加减运算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能听懂听力材料和有关数学运算的谈话,理解录音内容。

教学难点

能复述课文内容,流利地说出加减运算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

学情分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力训练

老师把对话改编成通俗易懂的话进行陈述。

李小明出了两道题,让同学们抢答,可以用笔算,也可以用口算,看哪位学生算得快。

第一道题是:

25+75等于多少?

帕丽旦抢答说,等于100;第二道题:

98-65等于多少?

艾山抢答说,等于33。

他们都用了口算方法,而且都答对了。

所以,一般的加减法,还是口算比较快。

听后,学生回答问题:

1.李小明出了什么题?

2.谁抢答对了?

3.他们为什么都能抢答对?

(二)复述课文比赛

1.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用自己的话陈述课文内容,陈述艾山和帕丽旦比赛的过程和最后的结果。

复述时,不能看课文,要凭自己掌握和记住的内容进行复述。

数学题可以有变化。

2.小组选派代表复述课文。

学生进行评价,评出优胜小组,分别计分。

(三)做游戏:

考考你

1.同桌互相出数学加减运算题,要求对方计算回答,看谁答得又快又准确。

2.小组之间比赛,一个小组出题,要求其他小组的学生快速回答。

(四)小结,布置课外学习任务

1.老师对上述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评价,表扬表现好的同学或小组。

2课外学习任务:

流利地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二、有趣的数学

看谁算得快

口算笔算

简单的加减法口算更快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二课:

有趣的数学

教学内容

第三课时课文二身边的数学(阅读理解)

教学目标

1.借助多种阅读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认识词语“身边、活动、尺子、厘米、角、发现”,掌握词语“宽、比、对、认识”。

3.流利地朗读课文。

4.能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问答对话。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词语“身边、活动、尺子、厘米、角、发现”,掌握词语“宽、比、对、认识”。

教学难点

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主阅读,小组交流。

学情分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长度单位:

1米等于100厘米。

2.老师请一名学生到讲台上来,用卷尺给他量身高。

然后再让学生互相量,大声报出其身高。

3.老师总结,板书课题:

有趣的数学

(二)朗读课文

1.听录音,跟读课文。

注意几个多音字在课文中的读法:

“教”读第一声,“量”读第二声,“东西”的“西”读轻声。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学生在小组中朗读,同学之间互帮互学。

(三)阅读理解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在活动课上,老师教“我们”干什么?

(2)“我们”量了哪些东西?

(3)爸爸是怎样帮助“我”认识“角”的?

(4)“我”发现了哪些东西有角?

2.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边读边思考问题的答案,并为小组之间的比赛做准备。

3.小组之间进行比赛。

由一个小组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出题,指定另一个小组的学生回答,看是否能把对方难倒。

答错了,出题的小组得分;答对了,回答的小组得分。

(四)小结,布置课外学习任务

1.老师对上述教学活动进行小结,表扬表现好和进步大的学生。

2.课外学习任务:

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二、身边的数学

宽:

宽19厘米马路很宽

比:

比语文书大一些比我的个子高

对:

爸爸对我说我对老师笑

认识:

认识新朋友认识这个字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二课:

有趣的数学

教学内容

第四课时课文二身边的数学(深入学习)

教学目标

1.深入阅读,整体领会课文的结构和内容。

2.学习新句型,基本能够运用新句型。

教学重点

深入阅读,整体领会课文的结构和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新句型,基本能够运用新句型。

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主阅读理解,小组交流。

学情分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分段深入阅读,掌握课文结构

1.第一段(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