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名师导学季版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71358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名师导学季版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初中地理名师导学季版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初中地理名师导学季版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初中地理名师导学季版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初中地理名师导学季版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名师导学季版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参考答案.docx

《初中地理名师导学季版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名师导学季版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参考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名师导学季版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参考答案.docx

初中地理名师导学季版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第1课时 自然资源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一、自然资源

1.自然界物质2.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二、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1.淡水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冰川2.大气降水3.径流量丰富贫乏4.六

【课堂探究合作共赢】

探究一

1.图中的树木花草和动物等生物资源、空气等都属于自然资源,并且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2.要注意培育树木花草,美化环境,多选择公交出行,不乱扔垃圾,垃圾要分类放置,注意减少污染。

探究二

1.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长江三角洲地区河中水可通过大气降水来补充水源。

2.土地资源也是可再生资源,土地可

以循环使用。

3.石油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千万年形成的,不能在短时间内再生,属非可再生资源。

4.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如果不加以正确使用,可再生资源也可能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当堂达标、巩固知识】

1.C2.D3.B4.D5.

(1)矿产(铁矿) 森林

(2)A D(3)水污染、水浪费、水资源不足等。

第一节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第2课时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合理用水 保护水资源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一、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1.降水时间空间2.夏秋冬春3.多少

二、合理用水 保护水资源

1.跨流域调水长江西北华北东中西2.修建水库

【课堂探究合作共赢】

探究一

(一)

1.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由南到北的变化规律是雨季开始的时间越来越早2.由于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节,降水量的季节变化造成了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差异3.夏秋季节,大部分地区降水多,冬春季节降水少;降水的年变化大际

(二)

1.描图(略)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多水带和过渡带的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过渡带和少水带的界限2.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3.畜牧业由于水资源的缺乏,不适于种植业的发展,这里草原广阔,是我国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活动二:

探究合理利用水资源

1.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2.调节河流的径流和水量,即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具有防洪、发电、灌溉、城市供水、养殖及旅游等综合效益

3.三峡、小浪底、葛洲坝等

4.

(1)南水北调工程是把我国长江领域的水资源调到严重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连接了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

(2)由于东线方案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京杭大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因此,工程量最小,容易施工。

(3)南水北调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

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4)列举家乡典型水利工程分析。

水利工程具有提供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防洪、发电、灌溉、养殖等多种功能,可以促进当地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基本意思相近即可)

【当堂达标、巩固知识】

1.C2.C3.C4.B5.C

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农业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林地耕地草地沙漠耕地林地草地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因地制宜2.旱地小麦棉花水田水稻3.东部的山地地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4.畜牧业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

三、珍惜每一寸土地 切实保护耕地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课堂探究合作共赢】

探究一

1.A表示的是以旱地为主的耕地,B表示的是以水田为主的耕地,C表示的是林地,D表示的是草地。

2.自上而下,从左到右分别填湿润区平原、丘陵半湿润区平原、丘陵半干旱区高原、山地湿润区山地干旱区戈壁、高寒荒漠、石山

探究二

1.我国季风区内主要分布有种植业、林业和渔业。

其中种植业在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差异明显,以北以旱地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和棉花等,以南以水田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等;林业主要分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南方林区;渔业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及东部沿海地区。

2.我国非季风区内主要分布有畜牧业。

我国四大牧区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藏牧区和西藏牧区。

【当堂达标、巩固知识】

1.B2.D3.A4.D5.B

第三节 工业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一、矿产资源与工业

1.加工生产产品2.华北西北山西内蒙古3.东北华北西北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塔里木油田4.河北辽宁四川贫矿多,富矿少

二、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

1.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2.沿海沿江河沿铁路线

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1.新的科学技术综合国力2.科研大高

【课堂探究合作共赢】

探究一

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市场条件、科学技术水平;此外还有国家政策,外界环境、劳动力等也影响工业的分布和发展。

探究二

A表示的是辽中南工业基地,主要工业中心是沈阳、鞍山和大连;B表示的是京津唐工业基地,主要工业中心是北京、天津和唐山;C表示的是沪宁杭工业基地,主要工业中心有上海、南京、无锡和杭州;D表示的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主要工业中心是广州。

由图可知,我国工业中心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最为密集,广大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

【当堂达标、巩固知识】

1.D2.B3.D4.A5.C

第四节 交通运输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一、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1.铁路公路航空水路2.纵贯南北横穿东西大快小重要3.内河海洋

二、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1.运输价格运输量数量距离2.航空公路水路铁路

【课堂探究合作共赢】

探究一

1.填图略。

2.经过北京的铁路干线有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京包线等。

探究二

1.航空运输。

2.铁路运输。

3.内河航运。

4.航空运输。

5.公路运输。

【当堂达标、巩固知识】

1.C2.C3.B4.A5.D

第五章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一、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1.大气水太阳光2.建筑坡度大排水阳光照射坡度小平的阳光温度3.坡向坡度四合院窑洞4.居住自然环境

二、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

自然环境服饰

三、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1.米面粉2.辣3.川鲁

【课堂探究合作共赢】

探究一

1.图片A、B、C、D分别是蒙古包、四合院、窑洞、竹楼。

2.蒙古包分布在非季风区牧区、四合院主要位于华北地区、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竹楼位于我国西南地区。

探究二

我国江南地区由于降水较多,致使水资源丰富,比较潮湿,所以房屋的建筑特点是墙体高、薄,窗多、斜顶(通风,降水多);蒙古包主要适合于游牧民族经常搬迁的流动生活方式,这样易于拆装,搬运方便;吊脚楼主要适合于闷热潮湿的环境,居住在山区,顺山坡地势盖起(受地形影响);四合院是一种传统的住宅建筑形式,四面有房屋,中间是院子,尤其是北方地区,房屋砖墙较厚,南窗较大,利于光照。

【当堂达标、巩固知识】

1.A2.A3.C4.A5.A

第二节 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一、地方文化特色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1.物质精神财富2.自然环境文化内涵3.文化古迹文化艺术4.41世界文化名录西班牙意大利第三

二、地方文化特色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业

三、保护地方文化 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地方文化地方经济2.环境破坏自然和文化景观3.地方文化特色文化保护资源开发

【课堂探究合作共赢】

探究一

晋商指历史上的山西商人。

晋商首创了票号,也留下了“诚信戒欺,重视商誉”的晋商文化。

自明清以来,晋商还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

同时晋中市把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与旅游结合起来,举办晋商“社火节”,充实了当地的旅游业,让当地旅游资源更加丰富、独特,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增加了当地人民的收入,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探究二

【当堂达标、巩固知识】

1.D2.A3.C4.C5.C 

第三节 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一、选择旅游目的地

1.年龄闲暇时间

二、设计旅游线路

1.旅游信息旅游效果2.交通方式食宿条件3.环形重复4.合理安排时间多样化5.主题

三、出发前相关旅游物品的准备

1.照相机2.食物和药品保险

【课堂探究合作共赢】

探究一

1.根据不同的经济收入,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和食宿条件;尽可能多地将不同性质的旅游点串联成环形线路,尽量避免往返线路重复;合理安排时间,考虑好各项旅游活动选择在什么时间,需多长时间。

尽量缩短单纯的交通时间,留出适当的自由活动时间;旅游活动内容要多样化,要注意劳逸结合,千万不要把观赏内容安排得过多,以致无暇细品或过度疲劳;突出旅游线路设计的主题。

2.必要的衣物(衣服、鞋、雨具);地图;照相机(摄像机、望远镜、罗盘等);足够的钱(最好是带银行的信用卡);旅途中必要的食物和水,常用必备药品;小小针线包;一定要买保险。

3.在旅游之前,要根据个人的时间、体力、经济状况、爱好和亲友的分布等方面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还要考虑当地经济、交通、旅游设施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计划应包括游览地点、游程的大体安排,使用何种交通工具以及在各旅游点食宿打算等等。

探究二

1.北国冰雪之旅的线路是哈尔滨—亚布力—牡丹江—雪乡。

结合图可以看出本次旅行线路近似呈环形设计,这样可以避免路线重复,同时时间安排比较合理,有助于游客的劳逸结合,丰富了旅游活动。

2.通过本次旅行线路的设计我们应该明确在旅行线路设计时一定要做到:

①根据不同的经济收入,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和食宿条件。

②尽可能多地将不同性质的旅游点串联成环形线路,尽量避免往返线路重复。

③合理安排时间,考虑好各项旅游活动选择在什么时间,需要多长时间。

④旅游活动内容要多样化,要注意劳逸结合。

⑤突出旅游线路设计的主题。

【当堂达标、巩固知识】

1.B2.C3.A4.D5.D

期中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C

C

B

D

A

B

A

B

A

B

D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D

D

D

B

B

B

B

D

C

A

D

二、综合题(26-28分,共50分)

26.每空1分,共18分

(1)

A郑州兰新线与包兰线

B兰州京沪线与陇海线

C徐州京广线与陇海线(6分)

(2)陇海线、沪杭线(2分)

(3)兰新线、陇海线、京沪线(3分)

(4)沪杭、贵昆、水稻、油菜(4分)

(5)九龙、南昌(2分)

(6)B(1分)

27.每空2分,共20分

(1)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分布很不平衡(或答:

能源生产和输出主要在西部地区,东南沿海地区是主要能源消费地区)(2分)

(2)E(2分)水量大;落差大(2分)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4分)

(3)A、沪宁杭、珠江三角洲、京津唐(8分)①④(2分)

新课标第一网

28.每空1分,共12分

(1)辽中南 重

 

(2)①沈阳  ②煤  ③鞍山  ④大连  ⑤铁  ⑥渤  ⑦黄 

 (3)沈阳 大连 水(或淡水)

第六章 我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一、秦岭—淮河线

1月份0℃800亚热带湿润区结冰期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旱地

二、四大地理区域

1.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原区2.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课堂探究合作共赢】

探究一

自上而下,从左到右分别填:

平原、高原丘陵、山地高原、山地大于800小于400湿润区干旱区、半干旱区

探究二

1.略

2.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候。

3.

名称

位置范围

主要省区

北方地区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

南方地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

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

西北地区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包括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

青藏地区

位于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

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

4.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降水。

5.青藏地区与其它三个区域的分界线是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主导因素是地势。

【当堂达标、巩固知识】

1.A2.C3.C4.B5.A 

第二节 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一、北方地区

1.季风区平原高原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旱地小麦棉花

2.平坦较大

二、南方地区

1.丘陵山地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水田水稻

 三、西北地区

1.非季风区高原盆地2.平坦

四、青藏地区

1.高原山地畜牧业牦牛2.青稞高寒

【课堂探究合作共赢】

探究一

1.北方地区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棉花,主要水果有苹果、梨和桃等;南方地区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到三熟,主要农作物有稻谷、茶叶等,主要水果有柑橘、香蕉、荔枝等。

2.图甲位于北方地区,因为屋顶坡度小,墙体厚,院落开阔;图乙位于南方地区,因为屋顶坡度大。

探究二

1.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天然牧场,也是我国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基地;青藏地区海拔高,以高寒畜牧业为主,主要放牧牦牛等牲畜。

2.青藏地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种植青稞等农作物。

【当堂达标、巩固知识】

1.B2.C3.A4.A5.D

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

第一节 首都北京

第1课时 自然地理特点 历史文化传统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一、自然地理特点

1.华北燕山西山华北平原2.西北东南3.温带季风气候寒冷干燥高温多雨4.海河

二、历史文化传统

1.3000辽明清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故宫明十三陵

【课堂探究合作共赢】

探究一

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

(1)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北京地处中纬度温度带,地处内陆且距海不远,这样的位置有利于城市发展,且具有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

(2)战略地位优越,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3)北京西部(黄土高原)是我国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北抵我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牧区。

这些区域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探究二

1.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2.西北高,东南低。

3.著名的旅游景点有长城、故宫、颐和园等。

【当堂达标、巩固知识】

1.A2.B3.A 4.A5.B

第一节 首都北京

第2课时 北京的城市职能 飞速发展的北京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一、北京的城市职能

1.政治文化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党中央和国务院3.中央电视台

二、飞速发展的北京

1.1.642.信息产业金融业现代服务业电子、汽车、新材料3.国家首都文化名城

【课堂探究合作共赢】

探究一

图甲表示的是人民大会堂,我国很多重要的政治活动都在此举行,因此能够反映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图乙表示的是国家体育场(鸟巢),是2019年奥运会的主会场和重要的体育活动场所,能够反映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

探究二

1.有利条件:

科技发达、文化繁荣、信息畅通、人才集中。

不利条件:

能源和资源缺乏。

2.城区范围扩大,经济结构变化。

【当堂达标、巩固知识】

1.A2.B3.D4.D5.D

第二节 台湾省

 第1课时 祖国的宝岛 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一、祖国的宝岛

1.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2.36000大3.东海太平洋南海台湾海峡福建省4.平原山地2/3玉山5.中植物王国

二、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

98%广东福建高山族

【课堂探究合作共赢】

探究一

探究二

1.台湾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要位于台湾岛的中部和东部,西部沿海地区为平原。

2.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中部,因此台湾岛大部分位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适合种植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

【当堂达标、巩固知识】

1.A2.D3.A4.C5.A

第二节 台湾省

第2课时 自然环境的保护 富有海岛特色的外向型经济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一、自然环境的保护

1.破坏保护2.自然保护区36%3.59%

二、富有海岛特色的外向型经济

1.对外贸易2.劳动密集型新竹科学园区3.大陆

【课堂探究合作共赢】

探究一

1.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经过了由破坏到保护的历程。

2.1982年以来台湾陆续设立的大型自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已占台湾省全省面积的 36%,这些保护区没有大门、围墙和缆车,完整地保护了当地的自然景观。

 

3.从1990年开始,台湾省全面禁止了天然林的砍伐,目前,台湾省的森林覆盖率为 59%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探究二

1.有利条件是四面环海,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不利条件是市场狭小,资源不足。

2.开始台湾省凭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后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竹科学园区被称为“台湾的硅谷”。

【当堂达标、巩固知识】

1.C2.D3.A4.C5.D

第三节 四川省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一、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

1.西南上四川盆地2.西高东低3.西部高原山地4.东部重庆市成都平原丘陵东北——西南5.高原、高山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热6.干旱滑坡泥石流

二、西部强省

川西高原山地四川盆地

三、独特的地域文化

川菜

【课堂探究合作共赢】

探究一

1.四川省地势西高东低,地跨第一、二级阶梯。

地形分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两大部分。

2.川西高原山地是高原、山地气候,四川盆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3.四川省降水丰富,河流多,水量大,地势西高东低,处于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上,河流落差大,故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探究二

有利条件:

(1)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西部地区一笔巨大的财富。

(2)政策优势: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支持。

(3)区位优势:

四川作为西南地区的门户和全国的腹地,一向具有雄视西南、问鼎中原的战略地位,是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军事要地。

因此,四川相对西部地区,存在着“增长极”的区位优势。

(4)资源及市场优势。

不利条件:

(1)地理区位欠佳:

①远离海洋;②远离国内经济核心区;③缺乏大运力的外运通道。

(2)经济实力不强:

西部总体经济基础差,特别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经济水平更加落后。

(3)制度安排与政策上的差距:

西部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比重偏大、工业基础脆弱、第三产业更是极不健全。

【当堂达标、巩固知识】

1.B2.A3.B4.A5.A

第四节 福建省泰宁县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

1.西北部武夷山脉2.西北向东南倾斜丹霞地貌低山丘陵3.亚热带季风气候4.“水上丹霞”“峡谷大观园”“洞穴博物馆”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

1.水上丹霞峡谷群落洞穴奇观原始形态2.旅游、大产业、大发展

三、旅游资源的保护

核心区缓冲区环境保护保护恢复建设力度

【课堂探究合作共赢】

探究一

1.泰宁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脉的中段东南侧。

2.境内地形复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3.丹霞地貌

探究二

泰宁县不断挖掘旅游文化内涵,以文化促旅游发展,以旅游带文化繁荣,把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泰宁旅游核心竞争力,旅游业持续升温。

(1)整合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树立起独特的文化品牌。

(2)大力挖掘整理原生态民俗文化,寻找新的旅游文化符号。

(3)近年来,投资建立起了状元文化公园,把泰宁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科举文化、红色文化等都融入于泰宁旅游业的发展中。

【当堂达标、巩固知识】

1.D2.A3.A4.C5.D

第五节 黄土高原

第1课时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1.太行山脉乌鞘岭古长城秦岭山西宁夏回族自治区2.塬墚峁3.沟壑纵横水土流失4.温带季风气候5.风成说6.水土流失

【课堂探究合作共赢】

探究一

1.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起古长城,南至秦岭,海拔1000~20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有山西、陕西省、甘肃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南省七个省份。

 

2.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黄土高原主要的景观有塬、墚、峁。

 

探究二

1.从图中可知,地表植被越少的地区,水土流失越严重。

2.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还有地形、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

【当堂达标、巩固知识】

1.C2.B3.A4.C5.C

五节 黄土高原

第2课时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让黄土高原披绿 黄土高原丰富的矿产资源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让黄土高原披绿

1.干旱水土流失2.植树种草修建梯田建淤地坝3.退耕还林还草

二、黄土高原丰富的矿产资源

1.山西陕西内蒙古2.大同阳泉平朔3.神府鄂尔多斯

【课堂探究合作共赢】

探究一

从图中可知,地表植被越少的地区,水土流失越严重。

(2)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还有地形、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

探究二

一是利用煤炭火力发电,将煤转化为电力输送出去,二是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将原煤运出“乌金三角”,三是采用煤炭气化技术,将煤转化为煤气输出去,四是加强该地区的生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