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8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川教版.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66025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8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川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8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川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8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川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8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川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8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川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8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川教版.ppt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8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川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8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川教版.ppt(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8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川教版.ppt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新阶段&课堂小结第二学习主题第8课新文化运动第二学习主题第4课新文化运动导入北京大学红楼北京大学旧址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兴起。

新青年高举起“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像漫漫黑夜中的一支火炬,指引着人们向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发起了猛烈的冲击。

第二学习主题第4课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第二学习主题第4课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政治上:

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思想上:

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经济上: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统治。

第二学习主题第4课新文化运动袁世凯(左三)穿起祭祀服在北京天坛祭天(1914.12.23)民国初年,袁世凯为其帝制活动制造理论根据和舆论环境,在社会上掀起一股以尊孔、祀孔为表现形式的复辟逆流。

1914年9月和12月,袁世凯先后正式颁布祀孔、祭天令,公开恢复前清的祀孔、祭天制度,并亲自到孔庙和天坛顶礼膜拜,把尊孔复古之风推向高潮。

祀孔祭天是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预演。

第二学习主题第4课新文化运动袁世凯复辟帝制第二学习主题第4课新文化运动康有为1858.3.191927.3.31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提出要定孔教为国教祭孔要行跪拜礼中国人不拜天,又不拜孔,留此膝何为?

第二学习主题第4课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第二学习主题第4课新文化运动陈独秀1879.10.91942.5.27原名庆同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人青年杂志和新青年经过民主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奋起猛烈还击,新旧思潮激烈交锋。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第二学习主题第4课新文化运动青年杂志创刊号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文章指出,中国封建文化和制度已经一文不值,急需改弦更张。

他号召青年们“以科学与人权(人权即民主)并重”,“利刃断铁,快刀理麻”,从封建主义思想文化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民主:

当时是指法兰西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科学:

主要是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尤其是看待事物的科学观点和态度。

第二学习主题第4课新文化运动李大钊1889.10.291927.4.28河北乐亭人胡适1891.12.171962.2.24安徽绩溪人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1916年新青年杂志编辑部移到北京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成为主要撰稿人第二学习主题第4课新文化运动蔡元培1868.1.111940.3.5字鹤卿孑民号孑农浙江绍兴山阴(今越城区)人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故居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

蔡元培为人宽厚、恻隐为怀,对中国社会及陋俗有透彻观察。

提倡民权与女权,鼓吹自由思想,致力革除“读书为官”的旧俗,开科学研究风气,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附带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第二学习主题第4课新文化运动北京大学校门北京大学红楼(北京大学旧址)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第二学习主题第4课新文化运动1918年6月,北京大学文科哲学门第二次毕业生与老师在北大办公处门前合影。

前排左起第五人为蔡元培,第六人为陈独秀。

北京大学文科哲学门第二次毕业师生合影第二学习主题第4课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第二学习主题第4课新文化运动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警告青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明确提出了“民主”和“科学”两大口号。

民主:

英文是Democracy(德谟克拉西),谐称“德先生”;科学:

英文是Science(赛因斯),谐称“赛先生”。

第二学习主题第4课新文化运动胡适1891.12.171962.2.24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安徽绩溪人中国新诗开山鼻祖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长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无论是老店,是冒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

胡适吴虞文录序1917年初,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主张写文章须“言之有物”。

从1918年起,新青年率先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

第二学习主题第4课新文化运动狂人日记书影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旗手狂人日记插图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把反封建的思想内容同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第二学习主题第4课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新阶段第二学习主题第4课新文化运动有利于文化普及繁荣旧文学新文学弘扬民主科学思想迷信科学对东西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动摇封建思想统治专制民主反对提倡局限性积极影响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第二学习主题第4课新文化运动攻占冬宫(俄国十月革命)人道的警钟响了!

自由的曙光出现了!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十月革命的胜利,促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向往社会主义的苏俄,并以苏俄为榜样改造中国。

第二学习主题第4课新文化运动1918年12月22日,陈独秀和李大钊创办的每周评论,对“五四”运动的爆发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思想鼓动和指导作用。

每周评论第二学习主题第4课新文化运动李大钊1889.10.291927.4.28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立人之一1918年,李大钊接连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一系列文章,热情赞颂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专号。

李大钊在上面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各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和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纷纷创办。

毛泽东、邓中夏、周恩来等一批先进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先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第二学习主题第4课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庶民的胜利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二学习主题第4课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2.陈独秀提出“民主”和“科学”两大口号3.胡适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4.鲁迅的狂人日记成为新文学的典范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1.新文化运动新阶段到来的标志2.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3.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4.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新阶段课堂小结第二学习主题第4课新文化运动学习与探究第二学习主题第4课新文化运动学习活动新诗欣赏老鸦(胡适)一我大清早起,站在人家屋角上哑哑的啼人家讨嫌我,说我不吉利;我不能呢呢喃喃讨人家的欢喜!

二天寒风紧,无枝可栖。

我整日里飞去飞回,整日里又寒又饥。

我不能带着鞘儿,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飞;不能叫人家系在竹竿头,赚一把小米!

第二学习主题第4课新文化运动学习测评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青年杂志的创办B.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C.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D.鲁迅发表狂人日记2.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宣传()。

A.民主B.科学C.新文学D.马克思主义3.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

民主科学自强求富A.B.C.D.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新青年万国公报民报北京大学A.B.C.D.5.在中国近代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是()。

A.陈独秀B.鲁迅C.李大钊D.胡适ADADC第二学习主题第4课新文化运动史海拾贝胡适写白话游戏诗胡适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朋友梅光迪不能理解。

胡适用白话文写了一首游戏诗开导他。

诗中写道:

“老梅牢骚发了,老胡哈哈大笑。

且请平心静气,这是什么论调?

文字没有古今,却有死活可道。

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

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

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

本来同是一字,声音少许变了。

并无雅俗可言,何必纷纷胡闹?

至于古人叫字,今人叫号;古人悬梁,今人上吊;古名虽未必不佳,今名又何尝不妙?

至于古人乘舆,今人作轿;古人加冠束帻z,今人但知戴帽;这都是古所没有,而后人所创造。

若必叫帽作巾,叫轿作舆,岂非张冠李戴,认虎作豹?

”第二学习主题第4课新文化运动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