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59498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灵芝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灵芝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灵芝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灵芝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灵芝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灵芝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docx

《灵芝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灵芝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灵芝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docx

灵芝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第七章灵芝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市售灵芝类产品种类繁多,包括生药材、药用制剂、保健品、饮品等,本章重点介绍灵芝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灵芝的子实体、菌丝体及孢子均可制成制剂供药用,灵芝深层发酵培养的菌丝体和发酵液亦要制成制剂使用。

应用灵芝的药用制剂前,应注意产品是否经药政部门批准。

通常,药政部门批准的灵芝制剂有药准字制剂或药健字制剂,前者可作为临床治疗用药,后者仅作为保健药使用。

如作为辅助治疗药或扶正固本药时,二者皆可应用。

此外,灵芝制剂的适应证有限,可按产品说明书及前文所叙的临床应用使用。

作为治疗药用时,还应注意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切莫滥用。

目前常用的灵芝制剂有片剂、胶囊剂、冲剂、糖浆剂、酊剂、注射剂等,除单方外尚有与其他中药配伍组成的复方制剂。

由于灵芝制剂多用于慢性疾病的治疗或用于久病体虚及老年保健,需长期服用,加之口服制剂服用方便,价格也相对低,故灵芝的口服制剂值得提倡,并受使用者的欢迎。

灵芝的注射剂成本高,不如口服制剂用药方便,只限于特殊需注射给药的病人用。

对需长期用药者,不提倡使用注射剂。

除应用灵芝制剂外,亦可自购灵芝子实体或子实体粗加工制成的灵芝饮片(生药材),自制酒剂、水煎剂服用。

以下简介灵芝制剂的提取和制备方法,供参考:

一、灵芝浸膏的制备

凡生产灵芝片剂、胶囊剂、冲剂或糖浆剂均需首先制备灵芝浸膏,其制备方法不外乎醇提水沉、水提醇沉及渗滤提取三种类型。

(一)醇提水沉法

该法为先用乙醇提取,在提取液中加入水出现沉淀,取滤液浓缩后即为灵芝浸膏。

1.原料处理:

取干燥合格的灵芝子实体切碎粉碎备用。

2.乙醇回流提取:

将粉碎的灵芝用50%医用酒精湿润后,投入具夹层的反应罐中,再加入50%乙醇,以浸没生药为度。

夹层加热回流2h,密闭2h时,放出第一次回流液。

同法用60%及70%乙醇回流提取2次。

3.回收乙醇:

将三次回流液合并,静止48h,轻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

浓缩至每毫升含1g生药量。

4.醇沉:

在上述浓缩液中缓缓加入95%乙醇,不断搅拌,使含醇量达70%,室温静置24h以上,待沉淀完全后轻取上清液。

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每毫升含2g生药。

5.水沉:

在以上浓缩液中缓缓加入等量新鲜热蒸馏水(70℃)和0.5%苯甲酸钠,不断搅拌,使之充分混合溶解,3~5℃下静置48h以上,待沉淀完全,过滤至滤液澄明,即得每毫升含1g生药量浓缩液,备用。

减压浓缩即成浸膏。

(二)水提醇沉法

该法为先用水提取,然后在水提液中加入醇产生沉淀,取滤液浓缩后即为灵芝浸膏。

1.原料处理:

同上法。

2.水提取:

将粉碎之灵芝,加水湿润约0.5h,置具夹层反应罐中,加水浸没生药为度,夹层通入蒸汽加热至沸,水提2h,密闭2h,放出水提液。

药渣同法进行第二次水提。

3.浓缩:

将二次水提液合并,置反应罐中浓缩至每毫升含1g生药。

4.醇沉:

在以上浓缩液中缓缓加入95%乙醇,不断搅拌,使含醇量达70%,静24h以上,待沉淀完全,轻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每毫升含2g生药。

5.水沉:

在以上浓缩液中缓缓加入等量70℃热蒸馏水,并加入0.5%苯甲酸钠,不断搅拌,使其充分混合溶解,置3~5℃温度下,静置48h以上,待沉淀完全,过滤至澄明,即得每ml含1g灵芝的浓缩液。

减压浓缩后即得灵芝浸膏。

(三)渗滤提取法

不具备夹层反应罐及回流设备的单位,亦可采用渗滤提取法制备灵芝浸膏。

1.原料处理:

同上法。

2.装缸及渗滤:

在渗滤缸底放一层具孔隔板,上放4层纱布或尼龙布。

将粉碎后的灵芝用40%医用酒精湿润0.5h后装入缸内,装药量为缸体积的2/3,上压重物。

加入40%的乙醇量达生药量的5倍时,改加50%乙醇,加量为生药量9倍。

渗滤时间约10d。

3.回收浓缩:

将渗滤液合并,采用减压回收装置回收酒精,浓缩至每毫升含1g生药。

4.醇沉:

同醇提水沉法。

5.水沉:

同醇提水沉法。

深层发酵培养得到的灵芝菌丝体亦可用以上三种方法制备灵芝浸膏。

灵芝浸膏是灵芝中即溶于醇又溶于水的成分,是粗提取物,可进一步提取纯化成精细产品。

灵芝浸膏的制备也可采用将水提物取及乙醇提取物两者混合的办法,即灵芝先用乙醇提取或水提取后,其残渣再分别用水提取或乙醇提取,将两种提取液的浓缩液混合,减压浓缩即为灵芝浸膏,此浸膏的得率较上述三种方法为高。

二、灵芝片剂的制备

取灵芝浸膏适量,加入淀粉或其他赋形剂,混匀后过筛制粒,将颗粒在60℃以下烘干,待颗粒冷却后,加入适量硬脂酸镁混匀后即可压制成片剂(素片)。

素片在糖衣锅中包糖衣后可制成糖衣片。

三、灵芝胶囊剂的制备

通常是将灵芝浸膏制成浸膏粉后,分装于胶囊中供使用。

最好的方式仍是先制成颗粒后(制颗粒方法同片剂中制粒方法),再装入胶囊。

四、灵芝冲剂的制备

取灵芝浸膏适量,加入适量糊精、糖粉搅拌混合均匀,制成干湿合适的松软团块,压过10目筛子,得颗粒并在50~60℃干燥,干燥过的颗粒再过12~14目筛,取过筛颗粒装袋密封,即为灵芝冲剂。

五、灵芝糖浆剂的制备

将灵芝浸膏加水溶解,加水量视规定的含生药量而定。

加糖量为50%~60%,加热溶解后,再加入0.05%尼泊金乙酯,为防止酵母菌污染可再入0.4%苯甲酸钠。

装瓶后应高压灭菌并密封贮存。

六、灵芝酒剂的制备

取灵芝浸膏适量加入米酒或黄酒溶解,密封数目,取上清液过滤装瓶即得。

亦可加入适量白糖、冰糖及少许香精以调味。

七、灵芝酊剂制备

将子实体洗净并粉碎后,加95%乙醇浸泡24h(30℃),倒出乙醇浸出液后,残渣加70%乙醇再浸泡24h,倒出浸出液后,残渣继续用50%乙醇浸泡24h,倒出浸出液。

将三次浸出液合并,在70℃以下减压蒸馏,回收乙醇,至无乙醇味为止,残留液加蒸馏水调整浓度,使每ml含生药1g,即为100%灵芝酊。

用前加蒸馏水稀释至10%~20%。

八、灵芝注射液的制备

取干灵芝500g,粉碎后加入10倍95%乙醇,在60℃浸泡24h,浸泡过程要经常搅拌,尼龙布过滤,得滤液A。

滤渣再加入8倍量85%乙醇,依前法得滤液B。

滤渣再中入6倍量75%乙醇,依前法得滤液C。

合并滤液A、B、C,于4~8℃保存过夜,滤液再经过滤后,减压蒸馏回收乙醇。

将回收乙醇后的液体倒入搪瓷盆中文火加热,蒸发掉部分水分,浓缩至1000ml为止。

于上述浓缩液中加入0.3%活性炭,煮沸10min,脱色,过滤。

滤液应澄清透明。

冷却后加入0.2%吐温80,搅匀后过滤。

在滤液中加入1%~2%苯甲醇,混匀,再用10%氢氧化钠调pH6.5左右,4~8℃保存过夜。

经粗滤后,用94号玻璃除菌漏斗过滤,或通过除菌滤板,如未达到澄明度应再过滤一次。

除菌后的药液即装入安瓿中,封口。

安瓿再次经蒸汽灭菌后即为注射液。

灵芝菌丝体亦可经提取后制成注射液。

其方法为:

将菌丝晒干或烘干后,粉碎,浸泡于水中,煮沸2h,得滤液。

共煮3次,合并滤液,浓缩成粘稠状,放冷,加乙醇至溶液含醇量为75%,放置48h以上,提滤,回收乙醇,得药液。

药液中加入10%氢氧化钠,调节pH至8,放置过夜,提滤,除去沉淀。

滤液用稀硫酸调pH至6,抽滤去沉淀。

加乙醇至溶液含醇量为85%,放置48h以上,抽滤去沉淀。

滤液回收酒精,浓缩至无酒精,加入0.5%活性炭,加热30min,抽滤后取滤液备用。

另取蒸馏水加热至60℃,加入1%苯甲醇,溶解后倾入上述备用滤液中,搅匀,加入蒸馏水至足量,粗滤后用3号垂熔漏斗精滤,灌封于安瓿中,灭菌,即得注射液。

灵芝孢子经提取加工后亦可制成注射液。

灵芝注射液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各项质量控制标准,且应通过热源、过敏和用药局部刺激性实验。

以上简单介绍了灵芝常用制剂的提取、制备方法,其目的是让读者能了解灵芝常用制剂的制备方法概况,加深对灵工深加工产品的了解,有助于指导用药。

目前市售灵芝制剂的制备方法虽各有差异,但基本原理皆类似,故本章似能起举一反三之作用。

对于灵芝制剂的生产者,本章内容虽简,但亦会有所助益。

第一章中医药学古籍有关灵芝的论述

   灵芝是中医药学宝库中的珍品。

自古以来流传着许多关于灵芝的传说,在这些神话般并带有迷信色彩的传说中,将灵芝奉为“仙草”、“瑞草”,并视其为“吉祥如意”的象征。

我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论及灵芝的著作。

《神农本草经》约见于公元前一世纪左右,是我国最早的药学著作,也是最早论及灵芝的药学著作。

此书收载365种药品,并将所载药品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药皆为有效、无毒者,灵芝则被列为上品。

此书详细论述了灵芝的分类、产地、气味和主治等。

其后,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唐朝苏敬的《新修本草》、梁代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和《名医别录》以及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著作均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修正了有关灵芝的论述。

随着岁月的流逝,还有大量有关灵芝的著作已失传。

对此,我们只能从尚存的文献中,间接了解其内容。

如《汉书·艺文志》载有《黄帝杂子芝菌》十八卷,据传此书是一部介绍“服铒芝菌之法”的专著;《通志·艺文略》“道家服铒类”著有《太上灵宝芝品》一卷;《隋书·经籍志》亦载有《灵秀本草图》六卷,《芝草图》一卷,《种神芝》一卷。

这些著述中对灵芝的描述多带有迷信色彩,认为服食可“延年不终,与真人同(寿)”。

《本草纲目》中也引用了《五芝经》、《采芝图》等已亡佚的著作。

《神农本草经》根据中医阴阳五行学说,按五色将灵芝分为青芝(龙芝)、赤芝(丹芝)、黄芝(金芝)、白芝(玉芝)、黑芝(玄芝)五类,即称五芝。

此外附紫芝(木芝)。

该书详细地描述了此六类灵芝的产地、气味和主治。

指出:

青芝“酸,平,无毒”,可“明目”,“补肝气,安精魂,仁恕”;赤芝“苦,平,无毒”,主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黄芝“甘,平,无毒”,主治“心腹五邪”,“益脾气,安神,忠信和乐”;白芝“辛,平,无毒”,主治“亥欠逆上气”,“益肺气,通利口鼻,强志意,勇捍,安魄”;黑芝“咸,平,无毒”,主治“癃”,“利水道,益肾气,通九窍,聪察”;紫芝“甘,温(平),无毒”,主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

还强调此六种灵芝均可“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神农本草经》中对灵芝的这些论述,被其后的历代医药学家尊为经典并引证,沿用至今。

一些著名学者还对古籍中有关灵芝的错误观点,特别是封建迷信观点加以评论和批判。

如苏敬针对“青芝生泰山,赤芝生霍山,黄芝生嵩山,白芝生华山,黑芝生常山”的论点,提出“以五色生于五岳。

诸方所献白芝,未必华山,黑芝又非常岳”,实际上是对按五行学说,以“五色”配“五岳”,划分灵芝的产地持不同意见。

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对按“五色”、“五行”区分灵芝的气味提出了不同见解,认为“五色之芝,配以五行之味,盖亦据理而已,未必其味便随五色也”。

更为重要的是,李时珍在其著作中批判了古代对灵芝的宗教迷信观点,指出“芝乃腐朽余气所生,正如人生瘤赘。

而古今皆为瑞草,又云服食可仙,诚为迂谬”。

关于灵芝药食兼用的特点,有许多论述。

东汉王充在《论衡·初禀篇》中说:

“芝草一年三华,食之令人眉寿庆世,盖仙人之所食”。

李时珍指出:

“昔四酷采芝,群仙服食,则芝菌属可食者,故移入菜部”。

陶弘景亦指出:

“凡得芝草,便正尔食之,无余节度,故皆不云服法也。

”苏敬则认为:

“芝自难得,给获一二,岂得终久服耶”。

从这些论述中,还不难看出,古代天然灵芝较少,且难得,这不仅提高其价值,而且也限制其更广泛应用。

我国古代学者对灵芝的生物学特性已有了一些初步认识。

《神农本草经》提出:

“山川云雨,四时五行,阴阳昼夜之精,以生五色神芝”,尽管受时代的限制,其中不乏迷信色彩,但仍然指出,远在2000年前,古人对灵芝的由来已有了朴素的认识。

《列子》一书中说:

“朽壤之上有菌芝者”;东汉王充在《论衡》中指出:

“芝生于土,土气和,故芝草生”;陶弘景亦指出:

“紫芝乃是朽木株上所生,状如木木而”。

这些论述均指出,灵芝生长于“朽壤”或“朽木”这上,且需适宜的生长条件。

《礼记注疏》的“无花而生日芝木而”;《尔雅注疏》的“三秀(芝别名)无根而生”以及《本草纲目》的“一岁三华瑞草”、“六芝皆六月、八月采”的论述均指出,古代学者已认识到菌类有别于高等植物,没有根、茎、叶分化,不开花,一年可多次采收。

许多古籍中均基于对实物观察的基础上,绘出灵芝的形态图。

如《抱朴子内篇》“仙药篇”收载芝草达百种,并绘有图谱。

1979年英国出版的《磨菇百科全书》还专门选刊了《抱朴子》书中的一幅系带灵芝饰品的艺人图画。

《太上灵宝芝品》的序言中也指出:

“芝英形万端,实难辨别,故画图记,著状贴传,请据寻求”。

该书收载芝草103种,绘有图谱。

宋代的《菌谱》亦绘有灵芝图谱。

对灵芝的人工栽培亦早有论述。

《抱朴子内篇》“黄白篇”说:

“夫菌芝者,自然而生,而〈仙经〉有以五石五木种芝,芝生,取而服之,亦与自然芝无异,俱令人长生”。

《本草纲目》“菜部·芝木而类·芝”条中载有“方土以木积湿年,用药敷之,即生五色芝。

嘉靖(公元1522~1566年)中,王金尝生以献世宗”的记述。

清朝陈氵吴子《花镜》一书中亦有记载:

“道家种芝法,每以糯米饭捣烂,加雄黄,鹿头血,包暴干冬笋,俟冬至日,堆地土中自出,或灌入老树腐烂处,来年雷雨后,即可得名色灵芝矣”。

从这些论述中可见,古人已认识到用“药”,即用淀粉、糖类、矿物质和有机氮化合物组成的人工合成培养料来栽培灵芝。

甚至考虑到在“冬至日”,即低温季节施“药”,以避免杂菌污染。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学者根据实践经验,对灵芝的生物学特性、生长条件、分类、产地人工栽种方法均作了初步的、较为科学的论述,其中许多内容已为现代真菌学研究所证实,这些均指出,我国古代学者对真菌学的发展,对灵芝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至于《神农本草经》对灵芝的药性、主治和功用的论述,在其后的2000年中进展不大。

这可能与魏、晋以后的医药学家以审慎的态度来对待传说中的芝草有关。

加之,当时尚不能大规模人工栽培,灵芝的药源有限,也限制了它作为常用药广泛应用。

50年代末我国用科学方法栽培灵芝取得成功,开始大规模生产,以供药用。

70年代开始,在对灵芝的化学和药理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灵芝的临床研究。

受当时国内形势的影响,灵芝的临床应用“过热”,对它疗效期望过高,结果反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了灵芝的研究和应用。

80年代以来,灵芝的研究又步入正轨,我国的药学家、药理学家进一步深入研究了灵芝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为灵芝的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些灵芝制剂已用于临床防治疾病。

灵芝作为保健品应用则更为普遍。

总之,通过灵芝的现代研究,初步证明了《神农本草经》对灵芝的药性、功用和主治的论述。

受时代和条件的限制,古代学者对灵芝的认识不可能完全正确,甚至夹杂一些封建迷信观点,但这些并不能削弱他们对灵芝研究所作的贡献。

对古代医药学家所作贡献的最好纪念就是深入研究灵芝,造福于人类。

第四章灵芝的化学成分

灵芝类所含化学成分复杂,且因所用菌种培养方法、提取方法等不同而异。

研究灵芝类的化学成分的目的,在于了解和比较灵芝属不同品种及同一品种的不同发育阶段(如子实体、菌丝体、孢子体)所含的化学成分,通过药理及临床研究确定其有效成分或有效部分。

为进一步研究灵芝药理作用机制、提高临床疗效、改进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提供理论根据。

目前研究较多的灵芝化学成分有:

三萜类化合物、多糖类、核苷类、甾醇类、生物碱类、呋喃衍生物、氨基酸多肽类、无机元素、脂肪酸等。

第一节三萜类化合物

三萜类化合物是灵芝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灵芝中的很多三萜类化合物具有生理活性,如ganodericacidA.B.C.和D能够抑制小鼠肌肉细胞组胺的释放。

ganodericacidF有很强的抑制血管紧张素酶的活性。

赤芝孢子酸A对CCl4和半乳糖胺及丙酸杆菌造成的小鼠转氮酶升高均有降低作用。

赤芝孢子内酯A具有降低胆固醇作用。

因此对三萜类化合物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将有利于灵芝有效成分的寻找和进一步阐明其生理活性。

1982年Kubota.T等人首次从赤芝子实体中分离得到三萜类化合物,此后十年来,对三萜类化合物研究最多的是日本,其次是中国(包括台湾)。

到目前为止已先后从赤芝子实体和孢子粉中分到了103种新的三萜类化学成分

一、三萜类化合物提取和分离

灵芝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用甲醇或者乙醇提取原料,提取物直接进行层析分离,如H.Konda等用甲醇提取原料,提取物浓缩后悬浮于水,依次用已烷、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部分经硅胶色谱、高效液相层析(HPLC)分到四个三萜酸。

第二类方法是用甲醇、乙醇等提取原料,然后分出总酸部分,进行分离,如Morigiwa等人用70%甲醇提取原料,提取物用1mol/LHCl调pH2~3,再用乙酸乙酯萃取,浓缩后进行分离,分到五个三萜类化合物。

Nishitoba等人用乙醇提取原料,提取物浓缩后在水和CHCl3中进行分配,CHCl3层浓缩至一定体积后,用饱和的NaHCO3水溶液萃取,萃取物用6mol/LHCl酸化到pH3~4,水溶液中出现的沉淀以CHCl3溶解,干燥后得总酸提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分到五个三萜类化合物。

第三类方法是利用制备衍生物的方法进行分离,如KiKuchi等用乙醚提取原料,其酸性部分用重氮甲烷进行甲基化,然后再在硅胶柱上进行分离,从中分到七个三萜酸。

Hirotani等用90%MeOH-H2O提取,提取液减压浓缩后加入5%Na2CO3水溶液碱化至pH9,然后用CHCl3萃取,水层用4mol/LH2SO4酸化至pH2,再用CHCl3萃取,CHCl3萃取液用水洗,Na2SO4干燥,浓缩后得总酸部分,该部分再以常规方法用重氮甲烷进行甲酯化,硅胶柱色谱,得到三个新的三萜酸。

灵芝中三萜化合物的分离大多是经过反复硅胶柱层析,较纯的部分薄层、低压柱,高效液相色谱(正反相)制备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硅胶柱色谱一般常用的展开剂为MeOH-CHCl3,EtAc-C6H6,EtoAc-acetone,EtOAc-CHCl3,CHCl3-MeOH-H2O等系统。

HPLC多用乙腈—乙酸铵缓冲溶液以及MeOH-H2O洗脱。

薄层检查一般使用的展开剂为CHCl3-MeOH(95∶5,9∶1V/V)或苯—乙酸乙酯(3∶7V/V),香兰醛-硫酸做为薄层斑点的显色剂。

我们曾从赤芝孢子粉酸性脂溶部分中分到七个三萜类化合物,其中五个四环三萜酸,一个四环三萜醇,二个五环三萜内酯化合物,并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测定证明有三个新化合物,其余均为首次从赤芝孢子粉中分离出来。

下面是三萜类化合物提取分离流程。

二、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测定

(一)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灵芝三萜类化合物分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

从灵芝四环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来看,属于高度氧化的羊毛甾烷衍生物。

按分子所含碳原子数可分为C30,C27和C24三大类,根据其所含功能团和不同的侧链可有以下六种基本骨架。

在三萜酸的结构中,环上的双键大多位于△8(9)位,在C11位和C23位大部分有羰基,而且在C3、C7、C15位也多被羟基或羰基所取代。

在三萜醇、醛和过氧化物的结构中环上大多存在两个不饱和双键,其位置在△7(8),△9(11)位,C11位和C23位也不存在羰基而且环上的取代基明显减少。

表6-1列出了迄今为止分到的所有灵芝三萜化合物。

目前灵芝三萜化合物的命名有些混乱,同一化合物有不同的名称,对此我们采用最早的命名。

(二)三萜类化合物的光谱特征

1.红外光谱:

灵芝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大多都有羟基,因而在3300cm-1,1050cm-1有强的羟基吸收峰。

三萜酸类化合物在2600~2400cm-1有弱吸收峰,当羧酸被酯化以后这一吸收峰消失。

在C15位有羰基的化合物在1740~1760cm-1会出现五元环酮的吸收特征峰。

在1720cm-1(酯),1710cm-1(六元环酮),1650cm-1(α、β不饱和酮)也有较强的吸收峰。

2.紫外光谱:

由于灵芝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大多都有共轭体系存在,因而紫外吸收波长和强度也很有规律,凡在C11位存在羰基的化合物都存在着△8(9)双键,这类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大多在λmax253nm,logε在3.8~4.1之间,而C11位没有羰基的化合物,大多存在着△7(8)、△9(11)共轭双键,因而紫外吸收在λmax237nm,244nm,253nm有三个吸收峰,而吸收强度大多在logε3.7~4.1之间。

而在既没有α、β不饱和酮,又没有共轭双键的化合物中,紫外光谱仅表现简单的双键末端吸收在λmax210nmlogε4.2左右。

3.质谱:

四环三萜化合物质谱裂解的共同特征是失去侧键。

羊毛甾烷类的特征裂解是从D环断裂,伴有一个质子的转移,然后经第二次裂解失去侧链和D环的一部分。

Kikuchi[11]在这方面作了很多研究,总结出这类化合物的裂解方式大致如下:

4.核磁共振谱:

三萜类化合物的1HNMR中主要信号是双键质子,连氧碳质子和甲基质子(见表6-2)。

环内双键质子的δ值一般大于5×10-6,在灵芝三萜化合物中,如ganodericacidR.S.T.X.Y.Me等的双键位置在△7(8)和△9(11),7位质子的δ值在(5.48~5.86)×10-6之间,11位质子的δ值比7位要处于高场,在δ(5.31~5.39)×10-6之间,侧链上双键的位置可分为二类,一类在△20(22),20位质子的信号在δ(6.04~6.12)×10-6,如ganoderenicacidA.B.C.D等。

另一类在△24(25),24位质子的信号在δ(5.4~5.7)×10-6,如ganoderolA和B。

连氧碳质子由于位置、环境和构型的不同,其化学位移变化较大。

在C3、C7、C12、C15为羟基取代的化合物中由于羟基构型不同,该碳所连接H的化学位移值和偶合常数也不同,3—H多为α构型,δ值在(3.22~3.31)×10-6,J=10Hz,7—H为α构型时δ:

(4.75~4.85)×10-6,J=9Hz,7—H为β构型时,δ:

(4.4~4.5)×10-6,J=5Hz。

12—H多为α构型,δ:

(4.5~4.9)×10-6。

15—H多为β构型,δ(4.2~4.90)×10-6。

三萜中的甲基信号上有较多的取代基,对甲基的化学位移影响较大。

18—CH3通常在δ(0.95~1.0)×10-6之间,当分子中存在△7(8)、△9(11)共轭双键时,该甲基信号向高场位移至δ(0.55~0.60)×10-6,当12位有羟基取代时,该信号出现在δ0.85×10-6左右。

21—CH3信号通常出现在δ(0.85~1.0)×10-6之间,为双峰,但当20位有羟基取代时,该信号向低场位移,出现在δ(1.4~1.6)×10-6,当存在△20(22)双键时,该信号出现在δ2.1×10-6,且都为单峰。

27—CH3通常出现在δ(1.1~1.2)×10-6,当存在△24(25)双键时,该甲基信号在δ1.6×10-6左右。

32—CH3受7位和15位取代基的影响较大。

当7位和15位同时被羰基取代时,该号在δ(1.6~1.8)×10-6之间,当7位和15位均为羟基或一个羟基一个羰基时则无明显变化均出现在δ(1.2~1.3)×10-6之间,当7位和15位无取代基时,该甲基信号则出现在δ0.88×10-6左右。

30—CH3和31—CH3受3位取代基影响较大,当3位是羟基时30—CH3在δ1.0×10-6左右,31—CH3在δ0.85×10-6左右。

当3位是羰基时,17—H在δ1.8×10-6左右,而当15位是羰基时17—H向低场移至δ2.2×10-6左右。

从17—H的位置可以判断C15位所连接的基团。

13CNMR的运用使得化合物基本骨架的确定日趋准确。

三萜化合物的碳谱中最容易分辨的信号来自双键碳原子和连氧碳原子。

前面提过灵芝三萜母核上的双键位置有两类,在△8(9)这类化合物中,C8在δ(151~1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