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质量检测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57949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7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质量检测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江苏省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质量检测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江苏省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质量检测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江苏省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质量检测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江苏省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质量检测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质量检测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质量检测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质量检测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质量检测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质量检测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新高考质量检测模拟试题

高三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物质之间的比值与细胞代谢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衰老过程中,自由水/结合水的值将增大

B.浆细胞分泌抗体的过程会导致ATP/ADP的瞬时值减小

C.在剧烈运动过程中,肌细胞释放CO2量/吸收02量的值将增大

D.在适宜光照下,若减少CO2供应,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C5的值将增大

【答案】B

【解析】

A.在细胞衰老过程中,自由水/结合水的值将减小,细胞代谢能力下降,A错误;

B.浆细胞分泌抗体的过程需要ATP水解供能,导致ATP/ADP的瞬时值减小,B正确;

C.在剧烈运动过程中,肌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供能,消耗的O2量=产生的CO2量,即释放CO2量/吸收02量的值不变,C错误;

D.在适宜光照下,若减少CO2供应,C3合成量将减少,C5量将增多,即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C5的值将减小,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内生理活动的物质变化,解题关键是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1.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2.浆细胞分泌抗体的方式是胞吐,此过程消耗能量;3.根据有氧呼吸反应式,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细胞消耗的O2量=产生的CO2量;4.用动态平衡思路分析C3、C5的变化:

适宜光照下C3的还原量和C5的生成量不变,若减少CO2供应则C3的生成量和C5的消耗量减少,导致短时间内C3将减少,C5将增加。

2.下列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不当的是

A.检测细胞中脂肪颗粒实验中,先用50%酒精洗去浮色,然后再观察

B.酵母菌计数时,先将培养液滴到计数室上,然后盖上盖玻片

C.显微镜观察细胞实验过程中,先用低倍镜观察后用高倍镜观察

D

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先漂洗再染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教材中介绍的相关实验操作顺序进行分析。

【详解】A、脂肪鉴定中需要先加50%酒精洗掉浮色,然后再观察,A正确;

B、酵母菌计数时,应该先将盖玻片放到计数室上,再将培养液滴到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B错误;

C、显微镜的使用顺序是:

先用低倍镜寻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后用高倍镜进一步放大观察,C正确;

D、制片应先漂洗,防止解离过度,再染色,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中B、D选项中实验操作易混淆。

3.下列有关实验“材料”的选用不正确的是()

A.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实验中,不选用血红蛋白

B.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不选用洋葱根尖细胞

C.还原性糖鉴定实验中,选用西瓜汁

D.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中,不选用蝗虫的卵巢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检测还原糖和蛋白质的实验都有颜色反应,选材料时要注意材料本身颜色不要影响实验现象;

2、哺乳动物睾丸中精子的形成过程是连续的,且能统计到的各个时期细胞的数目较多,用睾丸和植物的花药作研究对象比用卵巢所得的结果更可靠。

【详解】A、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而血红蛋白本身是红色,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实验中,若选用血红蛋白作实验材料,血红蛋白自身的颜色会掩盖反应结果,A正确;

B、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应选择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为实验材料,例如可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但如果选用洋葱根尖细胞为材料,会导致实验结果不明显,B正确;

C、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为了防止实验材料本身的颜色对实验结果的颜色干扰,通常选用无色或浅色的材料,而不会选择有明显颜色的西瓜汁,C错误;

D、蝗虫的精巢是观察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的最佳材料,卵巢中同一时期进行减数分裂的卵原细胞很少,并且它的分裂是不连续的,D正确。

故选C。

4.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真核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

B.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C.采用调查法和系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伴性遗传问题

D.采用模型建构和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生态学问题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器的分离方法、光合作用发现史、人类遗传病等知识,回忆和梳理相关知识点,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等,根据选项分析答题。

【详解】A、由于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密度不同,因此分离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可以采用差速离心法,A正确;

B、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该实验中并没有采用同位素标记法,B错误;

C、研究伴性遗传问题的方法有调查法和系谱图分析法等,C正确;

D、模型建构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在研究生态学问题时常采用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等,同时还有系统分析的方法,D正确。

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和掌握书本常见实验过程,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5.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的维持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

B.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不一定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

C.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

【答案】C

【解析】

主动运输可以使离子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以保证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所以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A项正确;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不一定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例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不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B项正确;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的效率越低,C项错误;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D项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等知识,考生识记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和功能,明确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6.鲤春病毒病是一种由弹状病毒引起,常在鲤科鱼类中流行且春季爆发的疾病。

该弹状病毒有一层囊膜,内含一条单链RNA(由M个核苷酸缩合而成)和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等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或推理,不合理的是

A.该弹状病毒的组成元素一定含有C、H、O、N、P

B.该弹状病毒的RNA聚合酶可催化脱氧核苷酸链的形成

C.鲤科鱼类的遗传物质与该弹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不同

D.合成第一个子代弹状病毒的RNA至少需要2M个核苷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该弹状病毒含有囊膜、RNA和RNA聚合酶等,因此其组成元素肯定含有C、H、O、N、P,A正确;

RNA聚合酶催化合成的是RNA,而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因此其可以催化核糖核苷酸链的形成,B错误;

鲤科鱼类的遗传物质是DNA,而该弹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正确;

已知单链RNA含有M个核苷酸,且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才能合成子代弹状病毒的RNA,因此合成第一个子代弹状病毒的RNA至少需要2M个核苷酸,D正确。

7.清华大学2016年10月19日举行发布会介绍称,该校罗永章团队在世界上首次证明,肿瘤标志物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可用于肝癌患者的检测。

不仅在细胞内和细胞表面发挥重要作用,还可分泌到细胞外。

该研究团队发现,肿瘤病人血浆中的Hsp90α含量越高,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且更易转移。

下列有关Hsp90α叙述,正确的是

A.Hsp90α是由其他相关基因突变后合成的异常蛋白质

B.阻碍细胞内Hsp90α的活性可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

C.Hsp90α分泌到细胞外,离不开核糖体和线粒体的作用

D.抑制Hsp90α合成基因的表达不利于人体健康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热休克蛋白是一类功能性相关蛋白质,正常生物体都具有这种蛋白质,不属于异常蛋白,A错误;

B、血浆中的Hsp90α含量越高,活性强,肿瘤细胞就更容易转移,但与细胞内的Hsp90α的活性无关,B错误;

C、Hsp90α分泌到细胞外,离不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作用,与核糖体无关,C错误;

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不仅在细胞内和细胞表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抑制Hsp90α合成基因的表达不利于人体健康,D正确。

故选D。

8.节瓜有全雌株(只有雌花)、全雄株(只有雄花)和正常株(雌花、雄花均有)等不同性别类型的植株,且节瓜的性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研究人员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节瓜的性别遗传方式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实验一中,F2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_B_,其中纯合子占1/9

C.若aaB_为全雌株,则实验二中,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

D.实验一中,F1正常株测交结果为全雌株:

正常株:

全雄株=1:

2:

1

【答案】B

【解析】

【分析】

实验一全雌株与全雄株杂交,F1全正常株,F2代的分离比接近3:

10:

3,共16个组合,可见控制节瓜性别的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F1是双杂合子AaBb,同时也说明了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_B_、aabb,全雌株、全雄株为A_bb或aaB_。

实验二中亲本为纯合全雌株(AAbb或aaBB)与正常株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

1,故亲本正常株有一对基因纯合,一对基因杂合,即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控制节瓜性别的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实验一中,F2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_B_、aabb,其中纯合子占(1+1)/(9+1)=1/5,B错误;

C、若aaB_为全雌株,则实验二中纯合全雌株aabBB与正常株(A_B_或aabb)杂交,子一代正常株:

全雌株(aaB_)=1:

1,说明亲本正常株基因型为AaBB,C正确;

D、实验一中,F1基因型为AaBb,其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

Aabb:

aaBb:

aabb=1:

1:

1:

1,因此表现型及其比例为全雌株:

正常株:

全雄株=1:

2:

1,D正确。

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以实验一的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突破口,判断子一代的基因型以及三种表现型对应的可能基因型,进而分析实验二并预测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

9.现有甲、乙两种类型的豌豆各若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甲、甲×乙都可用于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B.若甲品种连续自交,A的基因频率将会不断升高

C.乙品种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Dd个体占1/8

D.乙细胞中等位基因B、b分离一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答案】A

【解析】

要验证分离定律,可以用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个体进行自交或测交,即选择图中的亲本组合是甲×甲、乙×乙、甲×乙,A项正确;基因频率是指种群中全部个体中该基因出现的几率,由于每种基因型的植株都能正常生存,所以甲品种连续自交后代中A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B项错误;乙品种的基因型是AaBbDd,由于A、a和B、b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则乙品种能产生AbD、Abd、aBD、aBd四种数目相等的配子,通过棋盘式图解的方法,可计算出乙品种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Dd个体占1/16×4=1/4,故C项错误;正常情况下,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但是题中“一定”就可以考虑特殊的变异情况,即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交叉互换会使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上含有等位基因。

如果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发生交叉互换现象,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会有等位基因的分离,D项错误。

10.雄蜂(n=16)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

如图所示为雄蜂精原细胞进行的减数分裂的部分流程图,而图中仅绘出雄蜂一个染色体组内的两条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数量变化。

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雄蜂的减数分裂机制有利于其产生正常的雄配子

B.雄蜂体内含有2个染色组的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C.蜜蜂的精细胞和卵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不同

D.雄蜂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会出现联会现象和四分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雄蜂是单倍体,体细胞中含16条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

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它的精母细胞进行的是一种特殊形条式的减数分裂,分裂结束后染色体并没有减半。

【详解】A、雄蜂的1个精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只产生1个精子,精母细胞和精子都是单倍体细胞并且含有本物种正常配子染色体数,A项正确。

B、雄蜂的次级精母中只有分裂后期含2个染色体组,B项错误。

C、蜜蜂的精细胞和卵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目都是16条,C项错误。

D、雄蜂是单倍体生物,含一个染色体组,无同源染色体,不会出现联会现象,D项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的突破口主要是理解雄蜂的减数分裂过程,减数第1次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并没有变化,只是细胞质分成大小不等的两部分.大的那部分含有完整的细胞核,小的那部分只是一团细胞质,一段时间后将退化消失.减数第2次分裂,则是1次普通的有丝分裂:

在含有细胞核的那团细胞质中,染色单体相互分开,而细胞质则进行不均等分裂,含细胞质多的那部分(含16条染色体)进一步发育成精子,含细胞质少的那部分(也含16条染色体)则逐步退化.雄蜂的1个精母细胞,通过这种减数分裂,只产生1个精子,精母细胞和精子都是单倍体细胞.这种特殊的减数分裂称为“假减数分裂”。

11.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示意。

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由图示得知,子链是沿着一定方向延伸的

B.合成两条子链时,DNA聚合酶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C.细胞内的DNA复制场所有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

D.解旋需解旋酶及DNA聚合酶的催化,且需要消耗ATP

【答案】D

【解析】

【详解】A、DNA分子是反向平行的,而复制的时候只能是从5’端向3’端延伸,所以子链是沿着一定方向延伸的,A正确;

B、DNA分子是反向平行的,而复制的时候只能是从5’端向3’端延伸,所以合成两条子链时,DNA聚合酶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B正确;

C、由于DNA分布在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中,所以细胞内的DNA复制场所有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C正确;

D、解旋酶能打开双链间的氢键,使双链DNA解开,需要消耗ATP,但解旋不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合成子链时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D错误。

故选D。

12.下图为人体细胞中DNA控制性状的流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细胞中核糖体的分布位置:

游离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线粒体中的核糖体

B.图中的蛋白质2可能是催化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的酶

C.Ⅲ代表的是tRNA,其所转运氨基酸的密码子是UGA

D.核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会影响线粒体的性状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

①是细胞核中的转录,②是细胞质中的翻译,③是线粒体中的转录,④是线粒体中的翻译。

Ⅰ是细胞核,Ⅱ是线粒体,Ⅲ是tRNA。

【详解】人体细胞中核糖体的分布位置:

游离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线粒体中的核糖体,A正确;图中的蛋白质2在线粒体基质中,可能是催化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的酶,B正确;Ⅲ代表的是tRNA,其所转运氨基酸的密码子是ACU,C错误;线粒体中的性状会受到核基因的影响,因此,核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会影响线粒体的性状,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序列不相同。

13.某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

该生物性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了下图中的四种配子。

关于这四种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配子一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B.配子二发生了染色体变异,最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C.配子三发生了染色体易位,原因可能是基因b转移到非同源染色体上

D.配子四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原因可能是染色体复制时导致基因A或a缺失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配子一形成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A正确;配子二形成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未分离,这属于染色体变异,B正确;a和b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而配子三中a和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原因可能是基因b转移到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正确;配子四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原因可能是染色体复制发生错误导致基因A或a缺失,D错误。

【点睛】基因重组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14.某随机受粉植物,其高茎(H)与矮茎(h)、绿茎(G)与紫茎(g)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对一个处于遗传平衡中的该植物种群进行调查,获得的结果如下表:

表现型

高绿茎

高紫茎

矮绿茎

矮紫茎

比例

63%

21%

12%

4%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该种群内基因h和基因g的频率分别为0.4、0.5

B.在该种群内基因组成为Gg的个体所占比例为50%

C.H-h和G-g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继续随机受粉,该种群内矮紫茎个体所占比例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一个处于遗传平衡中的该植物种群”中高茎:

矮茎=21:

4,绿茎:

紫茎=3:

1,它们分别符合遗传平衡定律,所以根据该种群中矮茎(hh)的频率为4/25,推出h基因频率=2/5,H基因频率=3/5,进而推出该种群中HH的频率=9/25,Hh的频率=12/25;同理可计算,根据该种群中紫茎(gg)的频率=1/4,所以g基因频率=1/2,G基因频率=1/2,进而计算出GG的频率=1/4,Gg的频率=2/4。

【详解】A、根据前面

分析可知,h基因频率=2/5=0.4,g基因频率=1/2=0.5,A正确;

B、在该种群内基因组成为Gg的频率=2/4,即该基因型的个体所占比例为50%,B正确;

C、根据题意可知,该种群四种表现型的比例=63:

21:

12:

4,这种理论比例无法推测出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同一对同源染色体,C错误;

D、在遵循遗传平衡定律的种群中,只要是个体之间随机交配,其产生的后代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和各种基因型的频率都保持不变,所以该种群继续随机受粉,种群内矮紫茎个体所占比例不变,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15.科研人员为探究生长素对根尖生长的影响,以琼脂块和水稻根尖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

对根的处理方式

生长状况

1

黑暗

竖直生长

2

单侧光照射

背光弯曲生长

3

黑暗(一侧贴琼脂块)

竖直生长

4

黑暗(一侧贴含10-8mol/L生长素的琼脂块)

向贴琼脂块一侧生长

5

黑暗(一侧贴含10-6mol/L生长素的琼脂块)

A.第2组与第4组说明单侧光照引起根尖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B.第3组实验的目的是确定琼脂块对根尖生长无影响

C.第5组根尖的生长状况应该是“向贴琼脂块对侧生长”

D.根尖背光弯曲生长说明生长素对根尖生长的抑制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从表中的信息可以知道,根尖的生长方向受光的调控,也受IAA浓度的调控,低浓度的IAA促进根的生长,高浓度IAA抑制根的生长,并随着IAA浓度的增加对根生长的抑制加剧,单侧光正是影响了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所致。

【详解】第2组与第1组对照说明单侧光照引起根尖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即背光侧生长素多,抑制生长,第3和4组采用类比法可说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弯曲生长,A项错误;

第3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琼脂块对根尖生长无影响,即空白对照,B项正确;

第5组生长素浓度高于第4组,则抑制作用更强,根尖的生长状况应该是“向贴琼脂块一侧生长”,C项错误;

根尖背光弯曲生长说明根尖背光侧的生长素对根尖生长有抑制作用,但是根尖向光侧的生长素对根尖的生长仍具有促进作用,D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长素对根尖生长的影响的实验设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根背光性的原因。

16.流感病毒是单链RNA病毒,其外面有一层来自于细胞的磷脂双分子层包膜,有帮助病毒吸附宿主细胞的凝血素和帮助病毒摆脱宿主细胞的神经氨酸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流感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破坏神经氨酸酶能抑制流感病毒的扩散

C.抗流感病毒的抗体能和侵入呼吸道细胞内的病毒特异性结合,阻止其增殖

D.流感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繁殖时,遗传信息可从RNA流向RNA,再流向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项正确;根据题意可知,神经氨酸酶能帮助病毒摆脱宿主细胞,所以破坏神经氨酸酶能抑制流感病毒的扩散,B项正确;抗原与抗体之间具有特异性,抗流感病毒的抗体只能和流感病毒结合,阻止其增殖,而不能和侵入呼吸道细胞内的病毒特异性结合,故C项错误;流感病毒是单链RNA病毒,所以遗传物质复制时,遗传信息可从RNA流向RNA,D项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用于解题。

二、多项选择题

17.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烟雾90%以上都是PM2.5,香烟烟雾里面还包含焦油、尼古丁等多种化学物质。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M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

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

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研究表明,吸烟者得肺癌的可能性比正常人高。

推测原因可能是焦油等化学物质诱发抑癌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

B.吸烟时PM2.5经肺泡进入人体的内环境的方式最可能是主动运输

C.空气中的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呼吸道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D.吸烟时,PM2.5的颗粒物,可能会刺激呼吸道,引起的咳嗽属于条件反射,其中枢在大脑皮层

【答案】C

【解析】

正常细胞中都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癌变的可能原因是焦油等化学物质诱发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A错误;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Mm的颗粒物,其经肺泡进入人体的内环境的方式最可能是自由扩散,B错误;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诱发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C正确;PM2.5颗粒物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反射中枢在脑干,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