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教学设计与指导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38774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5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整理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教学设计与指导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最新整理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教学设计与指导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最新整理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教学设计与指导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最新整理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教学设计与指导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最新整理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教学设计与指导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整理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教学设计与指导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x

《最新整理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教学设计与指导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整理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教学设计与指导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整理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教学设计与指导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x

最新整理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教学设计与指导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单元教学导引】

1.本单元是识字单元,围绕“传统文化”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

你认为本单元该如何在识宇教学中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诵读童谣,了解祖国的名山大川,了解中国及中华民族的别称。

◯诵读几歌,观察情境图,了解中华传统节日及节日习俗,初步了解神话传说故事。

◯讲述汉宇故事,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与发展过程,感受汉字文化。

◯认读美食名称,交流烹饪方法,感受中国丰富而独特的美食文化。

◯读背十二生肖,了解中国独特的生肖文化。

2.本单元出现的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要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你知道在形声字识字的编排上,教材是如何体现不同册次之间的衔接和发展的吗?

 

【单元教学目标】

1.字词句:

◯认识69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36个字,会写36个词语。

◯能利用韵语及形旁与字义的联系,借助图片识字;能借助形旁猜测字义,准确选用形声字并查字典验证;知道“鹿、金”等字可以作为部首,能用这些部首查字典;能发现“火”与“灬”、“心”和“小”、“刀”和“刂”等偏旁之间的关联及与字义的联系。

◯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词语;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能说出用“炒、烤、烧”等方法制作的美食;认读“甜津津、酸溜溜”等词语,能联系生活理解词语的大致意思。

◯能按顺序背诵十二生肖,初步了解中国独特的生肖文化。

2.阅读:

◯朗读课文,背诵《传统节日》,初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和文化的悠久。

◯自主阅读《小柳树和小枣树》,了解小柳树想法的变化,能明白事物各有长处的道理。

3.口头表达

◯选一两个传统节日,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能讲汉字“贝”的故事,初步感受汉字的魅力。

◯能把自己“长大以后做什么”说清楚,简单说明理由。

◯能听明白同学说的内容,能对感兴趣的内容提问。

 

1神州谣

【教学目标】

1.认识“州、华”等15个生字,会写“州、华”等9个字,会写“神州、中华”等10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3.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认识“州、华”等15个生字,会写“州、华”等9个字,会写“神州、中华”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祖国语言的壮美。

3.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课件,黄河、长江等名山大川的视频资料,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州、华”等15个生字,会写“州、华、岛、峡”4个字,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神州大地、巍巍中华”4个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3.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人新课,初识“州”字

1.导入:

今天我们来上一节识字课,学习一首赞美祖国妈妈的歌谣-《神州谣》,看老师写课题。

2.齐读课题。

3.识记“州”字。

(1)提示:

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州”字吗?

(2)补充:

“州”多用于地名,如:

广州、苏州、杭州、扬州。

4.提问过渡:

“神州”是哪里?

歌谣里唱了什么?

活动二、自主识字,感知汉字美

一、借助拼音,自主认读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圈出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读字,要求:

把双横线里的生字读给同桌听一听,读不准的,互相帮一帮。

二、分类出示,反馈认读

1.标注拼音,分类认读。

(1)韵母相同:

涌、荣、耸、浓。

(2)偏旁相同:

涌、浓;隔、陆;峰、峡。

(3)读音易错:

奋一峰(前鼻音和后鼻音);州一耸(翘舌音和平舌音);浓一陆(鼻音和边音)。

2.出示短语,随文认读。

出示短语:

长江涌、珠峰耸、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情谊浓、齐奋发、共繁荣,学生“开火车”认读。

三、识记字形,重点指导

1.自主识字。

交流:

哪些字可以利用学过的熟字来识记?

预设:

“加一加”:

耸、湾、浓、奋、谊。

“减一减”:

写——与。

“换一换”:

通——涌;锋、蜂——峰。

2.指导识记“峰,峡”。

(1)出示图片指认:

这是高高的山峰,这是深深的峡谷。

(2)结合地名识记:

三峡、刘家峡;珠峰、香炉峰、飞来峰。

3.指导识记“陆、隔”。

(1)组词识记“陆”:

水陆、陆海空;着陆、登陆;大陆、内陆,

(2)组词识记“隔”:

隔山、隔水、隔海相望;隔壁、隔音、隔墙有耳;隔日、隔夜、隔三差五。

4.猜谜识记“耸”。

大大耳朵有力气,两个小人上面立。

活动三:

朗读课文,感知音韵美

1.引导发现:

现在我们把生字送回到课文里,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交流。

预设:

(1)每个自然段有4句话,每句话都有3个字。

(2)第一、三自然段押a韵,第二、四自然段押ong韵。

(3)读起来朗朗上口。

3.轮读课文。

女生读第一、三自然段,男生读第二、四自然段。

活动四:

朗读课文,感知山川美

一、朗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

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读“我神州,称中华”。

(1)了解别称。

①出示地图,教师介绍: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除称中国外,她还有许多名字,你们知道她还被称作什么?

(出示词语:

中华、华夏、九州、神州)

②出示句式,学生仿说:

我,称。

(2)积累词语。

①教师介绍:

神州大地,巍巍中华,我们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

②读记词语:

出示词语“神州大地、巍巍中华、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指名读,齐读。

(3)识写“州、华”2个字。

①找形近字:

“州”与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个字很像?

②猜字义:

“山川美,可入画”,请大家猜一猜“川”是什么意思。

③溯字源:

“川”指大江大河,“州”是什么意思呢?

教师出示“州”字的演变,学生观察发现。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

教师补充:

“州”字是象形字,中间的三点是指河流或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④指导书写“州、华”2个字。

教师范写“州”时提示:

要注意笔顺,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书写;“州”字有三个点,左点右点要分清。

4.读“山川美,可人画”。

(1)启发交流:

读了第一自然段,你们还知道了什么?

(板书:

我神州山川美)

(2)引导交流:

你们知道神州大地有哪些名山大川?

见过哪些美景?

(指名说)

5.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朗读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

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壮美的山川?

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交流,齐读词语:

黄河、长江、长城、珠峰。

3.出示第二自然段(“奔、涌、长、耸”4个字下面加点),教师范读,启发想象:

请注意加点的字,说一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4.引导交流。

(1)读“黄河奔,长江涌”。

①指名交流:

一个“奔”,一个“涌”,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教师点拨:

从“奔”中,我们感受到黄河奔腾咆哮、滚滚而来的气势;从“涌”中,我们感受到长江奔涌向前、汹涌澎湃的景象。

③齐读诗句: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读“长城长,珠峰耸”。

①指名交流:

“长”和“耸”,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出示插图,请学生用“长”和“耸”组词。

5.播放视频,教师简介。

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由西向东,奔流不息,一泻千里;历代长城的总长度超过20000千米,其中保存较完整的明长城长度达8851.8千米,宛如盘旋在群山之间的巨龙;珠穆朗玛峰高8844.43米,耸人云霄,是世界最高峰。

神州大地,多么壮美!

6.男、女生对读第二自然段。

7.拓展练说。

(1)播放祖国美景视频,学生欣赏。

(2)练说:

仿照课文,用一个字说说感受。

黄山庐山

漓江西湖

活动五:

指导书写,感知字形美

1.找生字。

(1)出示句子“台湾岛,隔海峡”,学生齐读。

(2)找生字:

这个句子中藏着本课要求写的字,你们找到了吗?

(在田字格中出示“岛、峡”)

2.指导观察。

(1)观察结构部件。

请学生说一说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岛”是半包围结构,“峡”是左右结构;“岛”与“峡”中都有“山”)

(2)观察占格占位。

请学生说一说写字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提示要点。

峡:

左窄右宽,左边的“山”要变形,右边两点呈内八字形;

岛:

竖折折钩要写得宽和扁,能包住左下方的“山”。

4.学生练写。

请学生把每个字认真地描一遍,写一遍。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姿势要“头正肩平身直足安”,提示练写方法“一看二写三对照”。

5.展示作品,师生评价,评后再写。

6.抄写词语:

神州、山川、台湾岛、海峡。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民、族、谊、齐、奋”5个字,会写“神州、中华”等10

个词语,积累“民族团结、世界大同、奋发图强、繁荣昌盛”4个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写字读文,再现山川美

1.听写词语:

神州、中华、山川、黄河、长江、长城、台湾岛、海峡。

2.引读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神州大地山川壮丽,风景如画。

请齐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

活动二:

朗读课文,感受情谊美

一、朗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

2.看图读文。

(1)出示地图,学生指认台湾岛、海峡、大陆的地理位置。

(2)教师指台湾岛、海峡、大陆的地理位置,学生对应齐读课文。

3.理解词语。

(1)看图理解“隔”:

台湾是我们祖国的一个省,它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

(2)换词理解“与”:

“与”可以换成什么词?

4.引读词语:

神州大地、巍巍中华、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学生齐读。

5.齐读第三自然段。

二、朗读第四自然段

1.教师范读:

神州大地有风景秀丽的名川大山,还有勤劳勇敢的各民族人民-各民族,情谊浓,齐奋发,共繁荣。

2.读“各民族,情谊浓”。

(1)谁知道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

(2)出示五十六个民族的相关图片,引导交流:

你知道哪些民族?

(3)提问:

与“浓”相对的词是什么?

3.读“齐奋发,共繁荣”。

播放人们劳动、拼搏的画面以及反映祖国繁荣昌盛的图景。

教师解说:

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奋发图强,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高铁四通八达。

4.读记词语。

(1)出示词语:

民族团结、世界大同、奋发图强、繁荣昌盛。

(2)指名读,齐读。

5.齐读第四自然段。

(板书:

各民族情谊浓)

活动三:

指导书写,感知字形美

1.出示田字格中的“民、族、谊、齐、奋”5个字,教师提示:

第四自然段中有5个字要求会写。

2.引导观察:

这几个字的在间架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民”是独体字,“族”和“谊”是左右结构,“齐”和“奋”是上下结构)

3.提示要点:

说一说写这几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4.分类指导。

(1)写“民”。

①教师范写,提示:

竖提要直,斜钩呈弓形,写舒展。

②学生描红,练写。

(2)写“族、谊”。

①教师范写“族”,学生练写。

②学生自主练写“谊”。

(3)写“齐、奋”。

①教师范写“奋”,学生练写。

②学生自主练写“齐”。

5.展示、评价。

6.抄写词语:

民族、奋发。

活动四:

多样诵读,读出节奏美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发现停顿的秘密。

2.学生自主练读。

3.同桌打节拍对读。

4.男女生轮读。

【板书设计】

1神州谣

我神州山川美

各民族情谊浓

 

2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

选一两个传统节日,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教学重点】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衔”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

选一两个传统节日,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教学准备】

1.教师:

多媒体课件(含与节日相关的图片、小视频,有关端午节来历的微课,田字格中的范字)。

2.学生:

生字卡片,传统节日名称的卡片;向家长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传、统”等12个生字,会写“贴、街、舟、艾”4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6个词语。

2.朗读课文第一至五句,了解春节、元宵节等5个传统节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话说节日

1.播放春节联欢晚会开场舞视频片段,请学生观看,感受节日的喜庆与隆重,说一说:

这是什么节日?

你喜欢过这个节日吗?

为什么?

2.提问:

除了春节,你还知道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3.小结:

这些节日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世世代代都过的节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5.认读词语“传统”。

提示:

“传”是翘舌音。

提问:

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传、统”2个字?

预设:

(1)“加一加”:

专一传、充一统。

(2)与熟字组成词:

传家宝、传来、传说;总统、统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在拼音的帮助下把字音读正确,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2)想一想:

课文写了哪几个传统节日?

2.学生交流。

三、朗读感悟,随文识字

1.学习第一句。

出示:

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提问:

春节到了,人们喜欢做些什么?

(贴窗花、放鞭炮)

(2)交流:

贴窗花、放鞭炮是春节的习俗,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习俗?

(贴对联、贴年画、拜年、给压岁钱。

(3)识记生字“贴”。

①出示词语“贴窗花、贴对联、贴门画”及情景图片。

②指名读;请学生做一做“贴窗花”这个动作,说一说:

你还贴过什么物品?

相机出示词语“贴邮票、贴纸片、贴红花”,齐读词语。

(4)范读,读出轻快的节奏。

指名读。

齐读,读出韵律美。

(5)指导书写“贴”。

①出示“贴”字。

想一想:

这个字与已经学过的哪个字比较像?

②比较“站、战一贴”,找出共同点。

③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

写“贴”的偏旁“贝”时,最后一笔变成点。

④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2.学习第二句。

出示:

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1)指名读,正音。

(2)识记生字“宵”。

出示词语“姓肖、元宵、消息、削铅笔”,比较“肖、宵、消、削”,借助形旁表义的规律识记字形。

(3)识记生字“巷”。

出示大街小巷的情景图,学生在图上找出大街、小巷,再说说大街与小巷的区别是什么。

(4)引导理解“人如潮”。

请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人如潮”的意思。

出示大街小巷人山人海看花灯的情景图,引导理解:

宽宽的街道、窄窄的巷子里到处都是看花灯的人,非常热闹,这就是“人如潮”。

(5)请学生说说看花灯的热闹场面。

拓展交流:

除了看花灯,你们家还怎样过元宵节?

(6)引读:

元宵节,人们看花灯、吃汤圆,心情怎样?

带着感受朗读这一句。

齐读这一句。

(7)指导书写“街”。

①引导回忆熟字“封、桂、挂”,说一说写“街”字时要注意什么。

②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

“街”字的左、中高,右边低,三个部件要写紧凑。

③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学习第三句。

出示: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1)识记生字“祭”。

①与“察”比一比。

②出示“祭”的甲骨文啊,描述:

左边是一块生肉,肉上还有血水流出,右边是一个“又”(指手),中间像祭桌。

表示以手持生肉敬供神明祖宗。

(2)指导朗读。

引导:

清明去扫墓的时候,人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指名读这一句,提示:

声音稍稍低沉。

(3)引导理解祭扫习俗:

清明时节,人们会去墓地祭扫,表达对逝去的祖先的怀念。

(4)齐读这一句。

4.学习第四句。

出示:

过端午,赛龙舟,粽香艾香满堂飘。

(1)指名读,正音。

(2)识记生字“舟”。

出示龙舟图片,配上文字“龙舟”,学生认读词语“龙舟”。

提问:

你还知道哪些含“舟”字的词语?

(3)识记生字“艾”。

你在哪儿见过“艾”字?

出示图片,认读词语“艾草”。

教师补充:

民间谚语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会把艾草和菖蒲插在门窗上。

为什么要插艾草呢?

据说插了艾草能驱邪避毒,求吉祥,纳百福。

(4)识记生字“堂”。

利用意义识记,“堂”最早的意思是高大的房子,我们把能开大会的房子叫“礼堂”,你还知道哪些含“堂”字的词语?

(澡堂、课堂、酒店大堂)

(5)播放有关端午节来历的微课,学生观看。

(6)观看赛龙舟的壮观场面。

再齐读这一句。

(7)指导书写“舟”。

①请学生观察“舟”字的结构及笔画。

②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

“舟”是独体字,最后三笔的顺序是点、横、点。

③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8)指导书写“艾”。

①引导回忆熟字“义、文”。

②学生尝试描红、练写。

教师观察学生写字情况,提示:

写“艾”时,撇、捺要舒展。

5.学习第五句。

出示:

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1)指名读,正音。

提示:

“乞、巧”2个字都是第三声,2个第三声在一起,“乞”的读音近似第二声。

(2)交流:

七夕节有什么习俗?

(3)引导理解“乞巧”。

出示:

牛郎织女相会的图片。

引导:

谁来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指名讲故事。

教师介绍:

七月初七这天的晚上,姑娘们喜欢来到花前月下“拜织女”,乞求上天让自己也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

提问:

“乞巧”的意思是什么?

(乞求心灵手巧)

(4)识记生字“乞、巧”。

与熟字比一比:

吃一乞。

组词:

乞求、乞讨;巧妙、巧手、心灵手巧。

(5)识记生字“郎”。

与熟字比一比:

朗一郎。

提示:

“郎”在古代常常是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的称呼,如货郎、牛郎、卖油郎等。

所以“牛郎”的意思是什么?

(放牛的人)

(6)指名读,齐读这一句。

四、抄写词语,增加积累

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饼、赏、菊”3个生字,会写“敬、转、团、热、闹”5个字,会写“中秋、转眼”等4个词语。

2.朗读课文第六至八句,了解中秋、重阳2个传统节日。

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

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过程】

一、朗读感悟,随文识字

1.过渡:

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的第一至五句,了解了哪几个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这节课我们继续读文识字。

2.学习第六句。

出示:

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1)指名读,正音。

(2)指导识记生字“饼”。

①利用形声字规律识记。

②唤醒生活经验:

月饼的品种多样,你都吃过哪些不同类型的月饼?

出示图片及相应的词语,学生认读:

京式月饼广式月饼苏式月饼台式月饼(产地不同)

桂花月饼梅干月饼豆沙月饼冰糖月饼(馅料不同)

(3)指导朗读:

八月十五过中秋,圆圆的月亮当空照,一家人赏月吃月饼,多么幸福啊!

带着这样的感受读。

(4)指名读,齐读。

3.学习第七句。

(1)过渡:

过完中秋节,不久就是重阳节,重阳节里大家喜欢做什么?

出示:

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2)指名读,正音:

“重”在“重阳节”一词中读chóng,“赏”是翘舌音。

(3)指导识记生字“赏”。

①与熟字比一比:

常赏。

②组词:

欣赏、观赏。

(4)指导识记生字“菊”。

①出示菊花图片。

②认读词语:

菊花、白菊、赏菊。

(5)引导理解“重阳”:

古人认为九是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所以这一天被称为“重阳节”。

重阳节也称为“老人节”,寓意是希望老人们长寿幸福。

(6)指名读,齐读。

(7)拓展:

重阳节的时候,你们学校开展过什么活动?

(8)指导书写“敬”。

①出示“敬、放”2个字,学生回忆熟字“放”的写法,找出共同点。

②学生试写,教师观察学生写字情况。

③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

“敬”,左宽右窄,最后一笔捺要写得舒展。

④学生练写。

4.学习第八句。

出示:

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1)指名读,齐读。

(2)指导朗读:

新春到,大家可真高兴啦!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这一句。

齐读。

(3)创设情境读:

“团圆”就是过年时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回家了;“团圆”就是过年时爸爸、妈妈和你一起回去看爷爷、奶奶。

一家人在一起,多开心,多快乐呀!

再读这一句。

(4)指导书写“转”。

①出示“转、车”2个字,学生回忆熟字“车”的写法,比较“转”字中的“车”与之相比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试写,教师观察学生写字情况。

③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

“车”变成车字旁,横变成提,并且笔顺也发生变化,先写第三笔竖,再写第四笔提。

“转”的第七笔是竖折折,“专”的第二横写在田字格的横中线上。

④学生练写。

(5)指导书写“热”。

①出示“热”字:

仔细观察,写这个字时需要注意什么。

②回忆熟字“点”字四点底的写法。

③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

第五笔是横斜钩,四点底要写得宽而扁,第一点与另外三点方向不同,四个点间距均匀,高度一致。

④学生描红、练写。

(6)指导书写“团、闹”。

①出示“团、闹、闭、闪”一组字,学生回忆熟字“闭、闪”的写法,找出共同点。

②学生试写,教师观察学生写字情况。

③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

门字框要写得方正。

(7)展示与评议。

①展示学生本节课的书写作品,师生评议。

②学生再次练写。

二、抄写词语,积累词语

中秋转眼团圆热闹

三、了解节日,排列顺序

1.出示多个年份的含春节的日历页面。

引导观察:

春节在哪一天?

农历日期是哪一天?

公历日期是哪一天?

通过多个年份的日历页面比较,让学生明确春节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

2.出示多个年份的含清明节的日历页面。

引导发现:

清明节用的是公历日期,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

3.出示多个年份的含元宵节、端午节等5个节日的日历页面。

引导发现:

这几个节日用的都是农历日期。

请学生记住具体的日期。

4.教师小结:

中国这些传统节日里,除了清明节,其他节日都是用的农历日期。

5.出示节日名称的卡片,请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春节重阳节中秋节

6.按时间顺序齐读节日名称。

四、背诵课文,促进积累

1.教师说节日名称,学生试着背诵课文。

2.同桌互相背一背。

五、延伸拓展,开阔眼界

1.交流:

你最熟悉什么节日?

说一说你是怎样过节的。

指导:

可以先说说过节的时间,再说说过节的习俗、情景等。

2.拓展:

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

3.小结:

让我们记住这些传统节日,在丰富多彩的习俗文化中品味节日的美好,传承中华民族宝贵的美德。

【板书设计】

2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

重阳节↓

中秋节←七夕节←端午节

 

3“贝”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甲、骨”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会写“贝、壳”等9个字,会写“动物、贝壳”等10个词语,积累“珍、币”等生字拓展的“珍贵、钱币”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讲述“贝”的故事,了解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3.能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的偏旁表示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识记“甲、骨”等15个生字,会写“贝、壳”等9个字,会写“动物、贝壳”等10个词语。

2.能讲述“贝”的故事,了解“损、镜、珠”等字的偏旁“贝、钅、王”表示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含“贝”字的演变过程微课、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