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B卷新编.docx
《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B卷新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B卷新编.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B卷新编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酸雨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
C.空气的成分按质量分数计算,氧气大约占21%
D.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反应后剩余气体是稀有气体
2.下列俗名和物质名称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熟石灰——氢氧化钙
B.小苏打——碳酸钠
C.生石灰——氧化钙
D.火碱——氢氧化钠
3.以下四组离子,有一组能大量共存且能形成无色透明溶液,它应该是()
A.Fe3+ SO42﹣ H+ Cl﹣
B.H+ Na+ K+ NO3+
C.H+ Ba2+ NO3﹣ SO42﹣
D.Mg2+Cl﹣ OH﹣ Na+
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相关说法
解释
A
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盐酸、稀硫酸溶液中都含有氢元素
B
浓盐酸敞口放置浓度变稀
浓盐酸有吸水性,水分子不断运动到浓盐酸中
C
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
阳离子种类不同
D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
A.A
B.B
C.C
D.D
5.欲鉴别澄清的石灰水、稀硫酸、蒸馏水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
应选用的试剂是()
A.水
B.NaOH溶液
C.紫色石蕊试液
D.无色酚酞试液
6.如图是盐酸性质的知识归纳,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是
A.若盐为AgNO3的溶液,则反应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B.若碱为NaOH的溶液,可以在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证明两者发生了中和反应
C.若金属氧化物为Fe2O3,盐酸与Fe2O3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D.若金属为Mg和Zn,将质量相等且过量的两种金属与一定量的稀H2SO4完全反应,Mg产生的H2多
7.下列做法可以达到预期目的是()
A.在火炉旁放一盆水,防止煤气中毒
B.向食品袋中充入氮气,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C.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用木炭代替红磷
D.实验室制CO2时,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和石灰石(大理石)反应
8.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湿法炼铜的国家,早在西汉时期我国的劳动人民就发明了这一技术.其原理可表示为:
Fe+CuSO4═Cu+FeSO4,该反应属于()
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9.构成氯化钠的基本微粒是
A.电子
B.原子
C.离子
D.分子
10.实验室制取干燥的CO2气体,不会用到的装置是()提示:
浓硫酸可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A.A
B.B
C.C
D.D
1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再加入一定量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B.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后,所得溶液一定呈中性
C.滴加酚酞溶液后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
D.将稀盐酸换为稀硫酸,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12.某固体可能含有Ca(NO3)2、Na2SO4、Na2CO3、FeCl3、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对其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固体完全溶解成无色透明溶液②取少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③取②所得溶液少量,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析以上实验现象,对原固体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A.肯定有Na2CO3、Na2SO4,无FeCl3、Ca(NO3)2
B.肯定有Na2CO3,无FeCl3、Ca(NO3)2
C.肯定有Na2CO3、Na2SO4,无FeCl3
D.肯定有Na2CO3,无FeCl3、KCl
1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A.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高温或加热时能夺取氧化物中氧的物质可用作还原剂,所以一氧化碳和氢气是常用的还原剂
14.从石灰浆抹的墙壁上掉下的一块白色固体,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 验 步 骤
实验现象
①将固体研磨成粉末状,加水搅拌
固体没有全部溶解
②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
溶液呈红色
③取不溶物,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A.一定有CaCO3和Ca(OH)2
B.一定有Ca(OH)2,可能有CaCO3
C.一定没有CaCO3和Ca(OH)2
D.一定有CaCO3,可能有Ca(OH)2
15.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
B.
测定溶液pH
C.
称取7.56gNaOH
D.
稀释浓硫酸
16.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杂质)
操作方法
A
BaSO4(K2SO4)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氨气(H2O)
通过足量的浓H2SO4,干燥
C
KCl固体(泥沙)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FeCl2溶液(CuCl2)
加入过量的Fe粉,过滤
A.A
B.B
C.C
D.D
17.一种新型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H2、CO、CH4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
这三种气体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A.都是无毒、无害的气体
B.都可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
C.燃烧产物均为CO2和H2O
D.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
18.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可立即盖上锅盖灭火
B.用扇子扇风熄灭蜡烛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C.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燃烧
D.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19.盐酸、硫酸都属于酸类物质,故有许多共同的性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
C.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
D.稀盐酸、稀硫酸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20.下列实验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这种科学思想的是()
A.
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
B.
研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C.
区分硬水和软水
D.
燃烧条件的探究;
二、实验题
21.以下是初中实验常见的装置,请回答:
(1)写出图中标号①的仪器的名称:
___________;
(2)现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氧气,可选用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装置。
(3)测定二氧化碳体积时需用到E、G装置,E装置中水面上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
三、简答题
22.做氢氧化钙溶于水及与盐酸反应的实验说明什么?
四、推断题
23.已知A、B、C、D、E、F为初中学过的常见的六种物质,且它们含有一种相同元素,C、E、F为氧化物,且F为黑色固体,F中两种元素质量比为4:
、B、D分别为酸、碱、盐溶液中的一种,A溶液蓝色。
用“一”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用“
”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图中并没有表示出所有的反应及转化关系
。
请回答问题:
写出C、D的化学式:
C______,D______;
写出E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发生置换反应时有明显的颜色变化,颜色变化是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24.在研究“酸碱中和反应”时,某兴趣小组同学想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1)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人几滴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如图一)。
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前后的温度变化情况(如图二)。
图一实验中滴加稀盐酸后发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由实验现象和曲线变化情况分析可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并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从微观角度分析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如图描述了该反应的微观实质,图中A、B、C处应填入的化学符号依次是____________。
(3)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如果用检验盐酸和氢氧化钠减少(或消失)、或者有新物质生成,都能证明反应已经发生。
继续探究实验后烧杯中溶质的成分,来证明反应的发生。
步骤
现象
结论
实验1:
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没有
实验2:
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证明含有
实验3:
再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
有___________产生
证明有
生成(注:
实验1已证明没有氢氧化钠)
(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评价反思)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2得出“溶液中含有
”证据不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5.某化学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发现影响二氧化碳产生的速率与与多个因素有关。
于是,该小组进行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一:
与盐酸的质量分数有关;猜想二:
与石灰石颗粒大小有关。
(设计并实验)探究小组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不同形状的石灰石进行四次实验。
通过读取电子天平的示数如图甲,记录所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
编号
盐酸的浓度
(均取40mL)
石灰石的形状
(均取6g)
二氧化碳质量/g
(均收集5分钟)
①
10%
石灰石碎屑
1.98
②
10%
块状石灰石
0.80
③
20%
石灰石碎屑
2.30
④
20%
块状石灰石
1.36
①结合上述表格分析,所得出的一个结论为_____。
②为了准确比较二氧化碳产生速率,理论上可以测量收集相同时间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也可以测量_____
③除上述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影响产生速率的因素有盐酸浓度、接触面积之外,请你还列举出影响其反应速率的一个因素为_____。
26.兴趣小组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时,用一个集气瓶罩住燃着的小蜡烛,小蜡烛一会儿熄灭了。
它为什么会熄灭呢?
(提出猜想)甲同学说:
蜡烛燃烧耗尽了瓶内的氧气,所以蜡烛熄灭。
乙同学说:
蜡烛燃烧后瓶内可能还有少量氧气,但有CO2浓度过高导致蜡烛熄灭。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1)取一小块白磷(着火点为40℃),放在一铝箔制的小盒中,然后放入装有生石灰的锥形瓶内(如图),点燃蜡烛。
燃烧的蜡烛一会儿就熄灭了。
白磷燃烧需满足的条件:
①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②_____。
_____同学猜想正确。
(2)待冷却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水,立即关闭活塞。
铝盒中的白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_____。
(实验反思)
①在实验中,生石灰的主要作用有两个a._____,b._____。
②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集气瓶底部的含钙固体又产生了兴趣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过程
现象
结论
实验1:
取样,_____
放出大量热
该固体中含有_____
实验2:
取样,滴加无色酚酞
_____
该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钙
实验3:
取样,滴加足量_____
有气泡冒出
该固体中含有碳酸钙
经小组讨论发现,实验_____(填序号)的结论错误,理由是_____。
六、计算题
27.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青素的蒿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2)青蒿素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3)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152g青蒿素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
28.实验室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克加热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0.4克。
求:
(1)生成氧气的质量___________。
(2)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是___________?
七、综合题
29.用化学方法改造物质——“二氧化碳变汽油”。
二氧化碳是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汽油(主要成分为含有5—11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是全球用量最大的液体燃料。
如果有人告诉你“二氧化碳能变成汽油”,你相信吗?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出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通过下图示意的Ⅰ、Ⅱ、Ⅲ三个环节,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
(图中a、b是两种起始反应物的分子结构模型,c、d是最终制得的汽油中所含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实现物质间的转化,往往需要有高效的催化剂。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2)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环节Ⅰ除生成CO外,还生成了一种化合物,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物质类别的角度看,环节Ⅱ实现了的_____________转化。
(4)认真观察c和d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试写出c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c和d的化学式是否相同?
_____________。
(5)“二氧化碳变汽油”的研究成果,使我国成为此领域的世界领跑者。
你认为该成果的现实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实验题
1、
三、简答题
1、
四、推断题
1、
五、科学探究题
1、
2、
3、
六、计算题
1、
2、
七、综合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