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能力整理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19812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职业能力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师职业能力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师职业能力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师职业能力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师职业能力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职业能力整理版.docx

《教师职业能力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能力整理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职业能力整理版.docx

教师职业能力整理版

 

第一章  教师职业能力及其形成于发展 

1、教师职业能力 

     教师职业能力是教师以顺利地乃至完美地完成教育任务特征的职业活动力。

教师职业能力可分作基本职业能力和高级职业能力。

基本职业能力是指通过学习和训练学会做某件事,能够顺利地完成某项教育任务的能力;高级职业能力是指通过长期的时间形成的个性化地、情景化地、完美地完成教育任务的能力。

 2、如何理解教师职业能力概念 

     日常生活中可以见到种种提法,例如,教师专业能力、教师职业技能、教师技能、教育技艺、教育技巧、教育艺术等,本书的原则是统一使用一个概念,这就是“教师职业能力”,不再区别能力、技能、技巧、技术,从道理上说,这些东西本来也都是能力 

3、如何理解教师职业能力与教师职业技能、教师技能、教育技艺、教育技巧、教育艺术这些概念的关系。

 4、如何理解教师专业能力与教师职业能力的区别 

     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职业准备阶段在师范教育(教师教育)专业获得的能力,学术性、系统性是其特点;二“教师职业能力”是教师在实际的职业劳动中获得的实践性的、个人经验化的能力,这种能力中已经包含了职业准备时期获得的能力,不过已经实践化、个人经验化,即实践化、个人经验化是其特点,因此应注意两者区别。

 

5、如何理解教师职业能力特征 

     实践性、稳定性、发展性、差异性是教师职业能力的基本特征 6、如何理解教师职业能力功能 

     教师职业能力有着完善个人修养、提高职业威望、增强职业信心、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几方面基本功能 

7、教师职业能力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教师完成教育工作任务能力,包括教学能力、教育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教师一般性职业能力,包括信息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

此外,还有几类能力,如语言、信息、交往、心里调试、角色认知、自我提高能力,这些是就中等学校教师教育工作实际需要而确定的。

 8、职业威望       

9、加涅学习的理论中的智慧技能形成规律是什么 

     智慧技能、动作技能是加涅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智慧技能是人运用语言、符号、规则、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慧技能是人的最重要的生活实践能力,对于教师而言,是其知识修养、专业能力的内在表现。

加涅认为智慧技能的行程和发展需要有内、外部的条件,内部条件是已习得的智慧技能,包括已习得的语言、符号、概念、规则、认知策略等;外部条件是包括人和物在内的良好的学习与实践环境。

智慧技能的形成过程就是在内、外部条件交互作用下,符号、概念、规则、言语信息、认知策略等方面能力进一步获得及发展的过程,这些构成了加涅对智慧技能形成机制及其规律的解释。

 10、加涅学习的理论中的动作技能形成规律是什么 

     动作技能是人的通过某种特定动作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如阅读、书写、演讲、绘图、舞蹈、唱歌、体育活动技能等。

动作技能是教师的职业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

加涅认为动作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同样需要内、外部条件的支持。

内部条件包括先前习得的程序、规则或某种技能,以及对新动作的认知与回忆;外部条件包括语言指导、动作演示、周期性练习、练习的阶段性反馈,这些即是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其实践过程可以概括为;目的——观察+辨别+操作程序的掌握——练习——反馈——熟练(自动化的动觉系统的形成)。

 11、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八个半只能”类型都是什么 

     语言只能、逻辑——数学只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博物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存在的智能(加德纳成“存在的智能”是“半个智能”——意即还不能肯定) 12、加德纳的人的智能发展的自然的阶段性特征是什么 

     加德纳认为“八个半智能”源于人的遗传禀赋,所以人人都潜在着“八个半智能”,这是人人共有的能

 

力。

但个人之见也存在差异,所以决定了人的“八个半智能”水平的个体差异。

但是,即便禀赋很好,也要通过教育和训练才能成为实际生活中的现实的智能,这是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性认识。

他认为人的智能发展有着自然的阶段性特征:

婴幼儿阶段,是一种原生性的模仿智力;幼儿早期阶段,智能表现为对初级符号的掌握;学龄阶段,智能表现为对系统符号的掌握;成熟阶段,智能表现为对职业技能的掌握。

儿童早期的智能兴趣指向往往是自发的,此时已经有了个别性差异特征,加德纳称此为“觉醒体验”期智能;进入学龄期后,智能开始质的进步,即对符号系统地掌握;青春期后,儿童智能发展已经自觉地与职业技能联系起来,体现为职业能力的发展。

 

13、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关于教师职业能力成长的心理与社会历程研究有哪些说法 

     

(一)关注论:

关注论描述的是一名教师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心理焦虑,但也可以体现教师职业能力成长历程的某些特点 

(1)关注他人阶段

(2)关注自己阶段(3)关注教学阶段(4)关注学生阶段 

(二)角色认知论:

角色认知论描述的是一名教师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角色自我认知特点,也体现了教师职业能力成长历程的某些特点。

 

(1)角色感性认知阶段

(2)角色自我中心认知阶段(3)角色比较认知阶段(4)群体角色认知阶段 

(三)心境论:

心境论描述的是一名教师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心境状态的变化,虽然这种描述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并非如此,但还是有一定普遍性,对理解教师职业能力的成长与发展历程也有些启发。

 

(1)受挫与平静

(2)稳定与自信(3)保守与低落(4)抱怨与退出 

(四)典型行为论:

典型行为论描述的是一名教师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典型行为,与心境论有异曲同工的意味,它对理解教师职业能力的成长与发展历程有直接的意义 

(1)准备与模仿

(2)积极上进(3)熟练应变(4)反思与革新(5)墨守成规(6)退缩与退出 14、一般职业能力形成于发展过程是什么,应该强调哪些方面 

     “理论学习——实地考察——模仿练习——实地实践——总结与反思——革新与创造——反复实践”      其一,强调基础知识和训练。

其二,强调多种水平的实践。

其三,强调自觉和勤奋。

  

第二章  中等学校教师教学能力 

1、你认为中学教师教学能力应包括哪些方面 

     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组织研究性学习能力 2、你是怎样认识这五种教学能力之间的关系的 

     上述五种教学能力,彼此不是孤立的,二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认知能力是基础,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方案设计的质量。

教学设计能力、实施能力是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能力,也是最能体现教学艺术性的能力。

教学反思能力是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教学反思能力分别与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组织研究性学习能力密切相关,这些能力往往都是通过教学反思能力实现的。

组织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是针对新课改开设研究性学习课而提出的,是中等学校教师应具有的一种教学能力。

应具有的一种教学能力。

 3、教学认知能力具体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教学认知能力主要是指对各教学要素,如学生及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策略、手段等的领会、分析、判断能力。

主要表现为:

①领会课程标准的能力,主要包括能理解课程性质及课程基本理念、能理解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能掌握内容标准、能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

②分析教材能力,主要包括正确理解教材的特点;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包括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教材内容的结构,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空白点。

三是了解学生的能力,包括从整体上了解中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及了解作为独特个体的每个学生。

 

4、你是如何理解教学实施能力的 

     教学实施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教学方案、解决具体教学问题进而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

 5、你认为教学实施能力应由几方面构成 

     主要内容:

①课堂调控能力。

课堂调控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管理课堂秩序,

 

集中学生注意力,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达到课堂教学的预定目标的一种教学实施能力。

教师在进行课堂调控时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第一,建立课堂教学常规,规范学生行为;第二,根据学生特点,及时调整学校;第三,运用注意规律调控教学;第四,运用语言艺术调控教学;第五,利用教学反馈信息调控教学。

②实施教案能力。

教师要做到基本能按已涉及教学过程开展教学、基本能按已设计的板书和已选择的方法和媒体进行操作、能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方案。

 6、教学设计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活动之前,运用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要素所进行的分析和策划过程。

简而言之,教学设计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

教学设计有不同的层次,本节所讨论的教学设计能力,侧重教师对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它是指教师课前对各种教学要素,如学生及教学目标、内容、策略、方法、环境等进行详细的计划和安排能力。

主要内容为:

①教学目标设计能力。

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的陈述两方面。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建立在对内容标准、学生情况(学生的知识七点、技能起点、态度)、学习背景的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陈述的好的教学目标应符合以下标准:

首先,教学目标陈述的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其次,教学目标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测。

②教学内容整合能力。

我们认为教学内容的整合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教学内容心理化和肢解、重组教学内容。

③教学策略设计能力。

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措施。

这个表述包含了三层基本意思:

教学策略从属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的制定依据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教学策略既有观念功能又有操作功能。

教学策略侧重研究“如何教”的问题。

教学策略设计和选择的基本依据有:

教学目标、学生、教学媒体等。

④编写教案能力。

我们认为教师教案的编写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清楚叫安安的基本内容;其次,明确编写教案的基本原则,包括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总结性原则。

 7、你认为教师分析教材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一)正确理解教材的特点

(二)深入分析教材内容:

1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2分析教材内容的结构3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 

8、你是怎样理解课堂调控能力的 

     课堂调控能力。

课堂调控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管理课堂秩序,集中学生注意力,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达到课堂教学的预定目标的一种教学实施能力。

教师在进行课堂调控时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第一,建立课堂教学常规,规范学生行为;第二,根据学生特点,及时调整学校;第三,运用注意规律调控教学;第四,运用语言艺术调控教学;第五,利用教学反馈信息调控教学。

 

9、你认为作为教师应了解学生哪些方面 

     了解学生是指教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学习能力以及身体状况等方面的了解和把握 

     

(一)从整体上了解中学生的心里发展特点 

(二)了解作为独特个体的每个学生:

1了解学生个人的一般情况2了解学生个人的心理状况3了解学生个体德智体各方面的发展情况。

 

10、你认为中学教师应如何进行组织教学 11、如何理解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能力是指教师为了成功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能力。

 12、教学反思能力应包括哪些方面 

     1自我指向型教学反思能力2任务指向型教学反思能力3教师教学反思的方式。

教师教学反思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内部自我对话方式、外显自我对话方式、同事讨论方式、行动研究方式。

 13、你认为教师的组织研究性学习能力应体现在哪些方面 

     组织研究性学习能力主要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完成研究性学习的任务和目标的能力。

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创新教学设计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学遇见能力、合作性教学的能力、综合管理能力、综合评价能力。

 

 

 

第三章  中等学校教师德育能力 

1、德育能力 

     德育能力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能力。

 2、你认为教师的德育能力应由哪几部分构成 

     中学教师的德育能力的构成与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目标和内容密切相关。

根据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目标、内容,我们认为,中等学校教师的教育能力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能力等。

 3、教师对学生评价中药克服哪些心里偏见 

     要力求评价客观公正。

客观,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符合实际情况,没有或很少有教师的情感因素影响其中;公正,是指对学生的评价恰当适宜,不溢美,不掩过。

为此,首先,教师克服认知偏差。

认知偏差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突出的有第一印象。

心理定势、晕轮效应和近因效应等。

(1)教师要消除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是指教师对学生最初的认识和感受,也称“最初印象”,心理学上称为“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不管正确与否,总是鲜明、牢固的,往往左右着对学生的评价。

(2)克服心理定势。

心理定势是指一个人在一定的时间内所形成的一种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趋势,即一个人在其过去已有经验的影响下,心理上通常会处于一种准备的状态,从而对其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与专注性。

(3)驱除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指人对某事或某人好与不好的知觉印象会扩大到其他方面。

所谓“一俊遮百丑”、“一丑掩十美”就是晕轮效应在评价中的反应。

(4)力戒近因效应。

近因笑一个是指学生近期行为给教师留下深刻印象,冲淡了过去所获得的有关印象,致使教师改变对学生的原有看法。

其次,做到恰如其分,对学生评价要恰如其分,评价不足或评价过度,会影响评价作用的发挥,对学生发展不利。

 4、学生心理品质评价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刺激——反应法:

刺激——反应法是测量人的心理的基本手段。

各种心理测验和教育测验就是一种通过提供刺激,然后在观察被评对象反映的过程。

从刺激到反应,又有提供系统的刺激、突然的刺激和模拟的自然的刺激三种类型 

     

(2)现象——本质法:

这种方法就是直接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表现,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对学生有个较客观的评价 

     (3)效应——本体法:

这种方法就是从分析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开始,抓住事物变化后产生的效应,由认识事物变化后所产生的效应来认识事物本体 

5、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领会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2)明确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目标(3)掌握思想道德教育的常用方法(4)坚持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以人为本。

 

6、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一)说服教育法:

它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提高思想道德认识的一种方法。

说服教育法的方式很多,一般可分为两类:

语言文字说服、事实说服。

前者包括讲解、报告、谈话、谈论、知道阅读等;后者包括参观、访问、调查等。

其特点是操作简单、直接。

 

(二)榜样示范法:

它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优良品质、模仿行为去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

特点是通过榜样的言行,把深刻的政治思想远离和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其教育富有感染性、形象性、可行性。

 

(三)情感陶冶法:

它是通过教师自觉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景及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感化和熏陶,从而使他们的道德情感和性格逐渐完善的一种方法。

其特点是非强制性、愉悦性、隐蔽性、无意识性。

 

(四)实际锻炼法:

它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方法。

其特点是它的实践性、行动性,学生能在做中体会、做中学习、做中形成。

 (五)品德评价法:

它是教师根据德育目标的要求,对学生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思想品德进行评价,给予肯定或否定的一种方法。

品德评价法有三种方式:

奖励、惩罚、操行评定。

其特点是通过鼓励、激发,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向积极方面发展。

 

(六)自我教育法 :

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方法。

其特点是强调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教育效果好。

 

7、教师利用榜样示范对学生教育时应注意什么 

     

(1)树立的榜样要有时代感、真实感和可接受性 

(2)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榜样人物的精神实质,不要简单模仿 (3)调动学生学习榜样的积极性、主动性 

8、教师在进行情感陶冶教育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1)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 

(2)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3)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艺术活动 9、教师如何知道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1)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与动机 

(2)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习惯 

(3)帮助学生掌握进行自我教育的方法 10、你认为实际锻炼法的方式有哪几种 

(1)学习活动的实践 

(2)完成具体任务的实践 (3)执行制度的实践 

11、品德评价法有哪几种方式 

     

(1)奖励

(2)惩罚(3)操行评定 12、你认为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一)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 

(二)熟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异常症状 

(三)明确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四)经常倾听学生的心声 (五)掌握一些心理疏导的技术  

 

如说话、打闹、睡觉、接听电话、随意走动、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等,这时候教师有必要制止,但是要以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为原则。

班级课堂纪律不好,课堂教学无法顺利进行,常常是令人头疼的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并无绝对有效方法,语言提示、目光注视、课后谈话是维持课堂纪律常用的方法,但友善相处、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喜欢可能是更有效果的方法。

 5、教师如何组织好学生课堂发言和课堂练习      中学的课堂教学应尽量避免教师“一言堂”,师生课堂互动应该成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形式。

课堂上师生之间的相互问答是最具经常性的,一定要组织好。

首先要培养学生二课堂积极发言的意识和习惯;其次应该给学生课堂发言制定规则,如发言要举手,发言后可以自行坐下等一些细节性规则,用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性;最后教师要讲究向学生提问和回答学生问题的方法。

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问答最能体现教师职业能力水平。

 

6、教师如何组织好课堂分组活动 

     课堂分组活动一要确定分组方法,座次安排;二要考虑学生学习要采用的形式,如是否需要安排中心发言者、使用联系材料等;三要督促学生会员参与活动;四要控制进程;五要认真总结,提高小组活动质量与效果;六要考虑学科特点,音乐、体育、美术课程语文、数学、外语课程的分组形式要有各自特点,应避免流于形式。

 

7、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辅导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课堂集体辅导、个别辅导 8、课堂集体辅导有哪些种类 

     

(1)反馈辅导

(2)单元辅导(3)考试辅导(4)自学辅导 9、学生学习与研究小组指导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学生学习小组指导、学生研究小组指导 10、学生学习档案管理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1)学生个人学习档案

(2)班级整体学习情况档案(3)学生个人学习进度计划及完成情况档案 11、学生体育与卫生管理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1)学生体育管理能力

(2)学生卫生与安全管理能力 12、学生体育管理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1)了解国家与教育部关于体育工作的法规 

(2)按照《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试行办法》开展工作 (3)组织好“一课”、“三操”、“两活动”方面的能力 13、国家与教育部关于体育工作的法规有哪些      国家与教育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试行办法》 

14、如何按照《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试行办法》开展工作 

     规定:

体育课坚持出勤,不无故缺课,且体育课成绩及格;经常坚持体育锻炼,自觉地参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测验,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每天坚持认真做好早操、课间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每周不得少于两次(每次不少于一课时) 15、什么是“一课”、“三操”、“两活动”?

如何组织好      “一课”是体育课,“三操”是早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两活动”是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活动。

      一是要有相应的体育活动知识,以适应指导学生正确活动的需要;      二是要有激发学生兴趣的办法,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是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以使这些集体性的活动得以正常开展起来; 

     四是要有规章制度,善于利用制度的力量保证活动的规范性和经常性,并促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最后,要把握好组织学生体育活动的几项原则,这些原则是:

全面发展原则、增进健康原则、全员参加原则、因人制宜原则。

 

 

16、实践中把学校卫生工作归纳为一下几方面?

怎样做好这些工作 

     一是教学卫生:

按用脑卫生安排课程;控制课业负担;教室符合标准;端正学生学习姿势;保护学生视力。

 

     二是体育卫生:

课程内容与学生年龄相符;检查器材安全性能;控制学生运动时间;考虑性别差异;注意运动的安全保护。

 

     三是劳动卫生:

贯彻安全第一原则,注意劳动性质、过程、场所、环境、交通、材料、工具等方面的安全问题;劳动内容强度和时间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养成劳动后的清洁习惯。

      四是生活卫生: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五要”、“六不”;合理制定作息时间;保证学生营养需要和饮食安全;保证学生宿舍符合安全与卫生标准;增进学生的卫生知识常识,提高学生预防疾病的能力;注意假期户外活动安全。

 

     五是心理卫生:

教育部有《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两个文件,对初中年级、高中年级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要了解这些要求。

 

17、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是什么 

     总目标是: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具体目标是:

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18、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的意义、内容、方法是什么 

     人们希望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通过接受学校教育,不仅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而且要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所谓有教养的人,是这种人在一切情况下他的言谈、举止、态度、做法都符合人们期望的标准,都被人们所乐意接受,同时也对他本人有好处,即平时所讲的“千学万学学会做人”,这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

      内容: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      方法:

(1)教师本人熟悉《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并向学生生动的讲解各项规定的要求 

(2)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让学生熟练地记住各项规定和要求 (3)训练学生按照规范做事,并养成习惯 

(4)平时留心观察学生的行为,及时纠正不合规范的行为 

(5)培养学生之间相互提醒的习惯,形成以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为荣的风气 (6)经常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校外的情况 

(7)认真开展批评、表扬和奖励活动,树立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的学生榜样。

 19、如何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要有哪些方面的能力      

(1)建立一个好的班级集体领导核心;

(2)立良好的班集体;(3)决学生中的个别问题;(4)协调好校内关系;(4)学生家庭及所在社区的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