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核题库完整版310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16875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4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核题库完整版310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核题库完整版310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核题库完整版310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核题库完整版310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核题库完整版310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核题库完整版310题含答案.docx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核题库完整版310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核题库完整版310题含答案.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核题库完整版310题含答案.docx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核题库完整版310题含答案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310题[含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首要的生产力是C

A.劳动对象

B.生产工具

C.劳动者

D.生产管理

2.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D)

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真实B.感性认识是否上升到理性认识

C.这一认识是否反复多次D.理性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

3.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D

A.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B.自然与社会的统一

C.生产与消费的统一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4.社会形态是A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

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

5.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先进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是D

A.看它是否实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

B.看它是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C.看它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D.看它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6.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B

A.道德关系

B.经济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

7.社会意识D

A.在经济越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其发展水平都很高

B.在经济越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其发展水平都很低

C.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D.对社会存在起着能动的反作用

8.道德C

A.是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B.是永恒不变的

C.具有历史性

D.是靠国家强制力潜在保证其实施

9.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是A

A.生产工具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科学技术

10.生产力要素中不能直接发挥作用,只能通过渗透其他要素来发挥作用的要素是D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科学技术

11.下列属于上层建筑的是A

A.哲学

B.逻辑

C.数学

D.语言学

12.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核心是C

A.指导思想

B.统治阶级

C.国家政权

D.人们群众

13.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分配关系

C.产品交换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14.在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A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

C.分配关系D.消费关系

1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D)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16.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D

A.阶级斗争发展史B.生产关系发展史

C.社会意识发展史D.劳动发展史

17.社会存在的不包括B

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

B.社会形态

C.人口因素

D.地理环境

18.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19.我们看到苹果的形状和颜色,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在意识中就形成对苹果的整体感性形象。

这种反映形式属于(C)

A.感觉B.知觉C.表象D.概念

20.“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B)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21.从本质上看,认识是(D)

A.主体心灵的主观创造B.主体心灵对客体的直觉

C.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2.人们的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C)

A.医生给病人做手术B.法官审理案件C.农民播种小麦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

23.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是(C)

A.认识与实践B.真理与谬误C.真理与价值D.抽象与具体

2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论认识论的区别是(C)

A.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B.认识发展是辩证的过程

C.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5.假象是(C)

A.人们认识中发生的错觉B.从正面反映本质的现象

C.从反面歪曲本质的现象D.不表现本质的现象

26.共产主义远大的理想是(A)

A.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社会理想

B.是人类一个中级阶级的社会理想

C.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愿景,难以实现

D.共产主义只有高级阶段没有初级阶段

27.阶级实质上是一个B

A.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

D.文化范畴

28.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

A.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C.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D.文艺复兴运动

2.马克思说:

“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C)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

C.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

29.共产主义理想之所以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因为它是(C)

A.具有客观可能性

B.人类向往的美好境界

C.具有客观必然性

D.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

30.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的实现是在(D)

A.社会主义革命中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D.共产主义社会

31.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C)

A.比资本主义社会高的社会生产力

B.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同的社会生产力

C.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D.高新技术发达的生产力

11.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B)

A.社会制度的和谐完善

B.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

C.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32.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分配方式是(D)

A.原始社会B.阶级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

33.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社会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第一阶段是(B)

A、共产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工业社会

34.在共产主义社会,成为乐生的活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是(A)

A.劳动

B.生产

C.物质资料

D.商品

35.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B)

A.按需分配,各尽所能

B.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C.按劳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

36.“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一段话出现在(D)

A.《资本论》中B.《共产主义原理》中

C.《哥达纲领批判》中D.《共产党宣言》中

37.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C)。

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

B.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实现共产主义

38.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D)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

D.革命的客观形式和条件所决定的

39.(A)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

A.实现共产主义.

B.生产力的提高.

C.生活水平的提高.

D解放战争的胜利

40.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B

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C.产品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加大

D.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41.(A)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

A.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B.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C.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D.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原则

42.真理总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因而(A)

A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相对的

B真理中包含谬误的认识

C谬误中包含一定的真理性认识

D谬误是真理不可摆脱的对立面

43.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B)

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44.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D)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4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

A.生产过剩的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46.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D)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5.马克思说:

“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B)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4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B)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48.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D)

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

49.社会生产方式包括的两个方面是(B)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C.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D.劳动者和生产资料

50.利润本质上是(D)

A.成本价格的产物

B.所用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

51.商品经济生产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D)

A.私有观念

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52.商品经济是以(C)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53.货币变为资本的条件是(C)

A.货币量有了巨大增长

B.货币增值

C.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

D.世界货币的出现

54.(C)为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5.(C)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A.中国B.俄罗斯

C.苏维埃俄国D.越南

55.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

56.恩格斯说:

“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

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作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

”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A)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

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57.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

A.理论联系实际B.精读和泛读结合

C.早期著作和晚期著作结合D.马克思著作和毛泽东著作结合

5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伟大理论成果是(A)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D.毛泽东思想

5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C)

A.大同思想B.三民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

60.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D)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6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C)

A.19世纪20年代B.19世纪3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D.19世纪50年代

62.从阶级属性说,马克思主义是(A)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学说

B.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学说

C.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学说

D.资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63.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

6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

6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

66.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

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与时俱进

67.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明是(C)

A.辩证法和唯物论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剩余价值学说和暴力革命

68.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B)

A.费尔巴哈B.傅立叶C.欧文D.圣西门

69.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者是(C)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克思D.威廉·配第

70.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B)

A.马克思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D.威廉.配第

7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

72.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73.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

7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75.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经典作家是(A)

A.马克思和恩格斯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76.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B)实现的

A.个人联合

B.参与制

C.垄断竞争

D.资本输出

7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C)

A.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B.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D.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78.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C)

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

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79.(A)是指垄断组织出售商品时规定的高于生产价格的价格。

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

C.垄断利润D.垄断价格

80.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人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A)

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81.“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8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主要理论内容包括(ACD)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法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83.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D)

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认识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84.人的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D)

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B.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取得预期效果

85.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

“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B)

A.人们对每一事物都要细心观察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D.人们要充分发挥意识能动性

86.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

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D)

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决定性所预设的

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

87.“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

”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D)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88.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属于(D)观点

A.客观唯心论B.主观唯心论C.旧唯物论D.辩证唯物主义

89.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C)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90.有一种差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即是随心所欲”。

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A)

A.前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唯意志论的观点

B.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前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91.“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A)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92.现象与本质的区别在于(ABCD)

A.现象是外露的,本质深藏于事物内部

B.现象易逝多变,本质具有相对稳定性

C.本质比现象深刻,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

D.现象可以被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只能靠人的抽象思维去把握

33.辩证思维的方法有(ABCD)

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

C.抽象与具体D.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34.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AC)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35.以下属于现代科学思维的方法有(ABCD)

A.控制方法B.信息方法

C.系统方法D.模型化方法

36.科学发展观实现了以下思维方法的相结合(AC)

A.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

B.唯心辩证法的思维方法

C.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D.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37.下面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有(ABCD)

A.原因与结果

B.现象与本质

C.必然性与偶然性

D.内容与形式

 

93.“和谐”体现了矛盾双方的(BCD)

A.相互对立B.相互依存

C.相互促进D.共同发展

22.矛盾的普遍性讲的是(ABCD)

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D.事事有矛盾,处处有矛盾

23.“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不相同的两片树叶。

”包含的哲理是(ABCD)

A.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B.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C.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

D.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2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ABCD)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

25.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ABCD)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26.荀子在《劝学篇》中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里面包含的哲理是(ABCD)

A.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

B.要重视事物的量变

C.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D.从量变到质变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27.教学要“因材施教”,其哲学依据是(ABD)

A.矛盾具有特殊性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事物具有共性

D.事物具有个性

28.“扬弃”是指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CD)

A.全部否定B.全部肯定

C.既肯定又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

29.《三国演义》中,刘备告诫刘禅说: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有(BCD)

A.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

D.量变到一定程度会转化为质变

3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有(ABCD)

A.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亡

C.新事物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

D.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

31.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BCD)

A.甲被乙否定,乙被丙否定,丙被丁否定,如此等等的无限运动过程

B.事物经过三个阶段两次否定实现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

C.仿佛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

D.在新的基础上和更高阶段上的前进运动

94.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

A.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C.实现共产主义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95.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ABCD)

A.本质的联系B.固有的联系

C.必然的联系D.稳定的联系

96.金融资本是由(C)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97.关于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ABCD)

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和根本属性

C.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D.世界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8.以下体现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的观点有(CD)

A.物质处于永恒运动之中,没有静止

B.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9.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是(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