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人成长的励志文章.docx
《激励人成长的励志文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励人成长的励志文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激励人成长的励志文章
2019激励人成长的励志文章
真正点亮生命的,不是明天的景色,而是美好的希望。
跌倒了再爬起,失败了就再努力,怀抱著希望,勇敢的走下去!
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激励人成长的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
为什么说绝大多数人都是“低品质勤奋者”
1
一个普通勤奋者的模糊肖像
如果你足够勤奋,你多半会按照被这个时代所鼓励的方式去生活热爱学习,拥抱变化,走在快速成长的风口上或者至少你是这么认为的。
首先,你会耳濡目染相当数量的缺乏实现路径的励志故事,相信天道必然酬勤,在地铁上也不忘用一本《创业维艰》或者《穷爸爸富爸爸》来配合自己的定位;
然后,你对潮流的走向也相当敏锐,罗辑思维的语音一天不落,忙于穿梭于各互联网创业训练营,一言不合就用微信来扫一扫,自以为与各种大咖建立了连接;
当然,作为崛起的中产阶级一份子,你对于旅游也持有支持的态度,说走就走的事情也不是没干过,体验不同的生活固然是一个很文艺的说辞。
然而下面往往才是重点用美颜相机精心地采集好你生活在别处的证据,通过朋友圈被选择性地展示出来,并满怀期待地等待32个zan。
可是问题是:
你做完了以上所有事,你会如愿得到你想要的结果吗?
或者你有认真考虑过结果吗?
是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讨论的绝不是勤奋的姿势,而是勤奋所带来的结果。
2
表演勤奋,还是想把事情搞定?
大概很少人会拒绝成功来自勤奋这种说法。
就像大多数人拥有梦想的人一样,说不定凌晨四点,你就踏上了一天的征途,去迎接一整天的忙忙碌碌和东奔西走,好不容易处理好一天的工作,顾不上身体被掏空,又赶着最后一班地铁回家。
我相信,你这么一复一日地努力,无非想结果更好一些,离成功更近一点,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时间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不舍昼夜地消逝。
不经意间小半年过去了,接着一年又没了,直到你盘点收获时,才尴尬地发现以下事实:
1.之前计划好的雅思没有准备好,只得弃考或者硬着头皮裸考,导致无法出国;
2.一直想提高的演讲和写作技能也没大长进,所以那次难得的公众表达机会就这么白白溜走;
3.甚至你一直期待的减肥成功后,自信满满地向女神大胆表白这样的美好画面也没有出现,原因想必大家都了解。
这所有的一切,都与你制定目标时的雄心壮志相去甚远,压迫着你的神经,以至于你会显得忿忿不平:
我投入了这么多时间,却没有收到预期的回报,实在是不公平!
事实上你只是在表演勤奋而已,这种看似勤奋的行为实质上是一个人思维懒惰的保护色。
用一句流传甚广的话来概括:
这根本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还是结合文章开头的场景来谈:
你听完罗辑思维的语音后,一时心血来潮地下单了很多书,却从来不看不难理解,毕竟买书的行为容易,看书则要困难得多;
而更加困难的是,你完全没有思考过你应该系统地读哪些书来更好地解决你的实际问题,哪些书对你的帮助最大。
你下了血本,花了大几千块去听风头正劲的某大咖演讲,哪怕他标价¥38的书里所阐述的思想完全一样这也好理解,毕竟听演讲这个行为有逼格又轻松,况且还可以勾搭上大咖;
而相对让人不那么愉悦的还是埋头看书这件事了,至于能否勾搭上大咖,我认为唯一靠谱的判断标准就是你的咖是不是够大,但是思维懒惰者总会有自欺欺人的理由。
至于旅游去体验生活这件事,我很认同其价值,不过我认为其美好特质依然与思维懒惰者无缘。
我问过好多朋友:
你旅行的目的是什么?
令我吃惊的是,虽然答案五花八门,但是好像没几个人能真正说出一个让他们自己满意的答案。
当然,有一个女生想得比较清楚,她认为旅行是一种让自己从例行公事般日常脱离,去体验另一种生活的机会。
也许正是她的这种认真思考所带来的对于旅行的认同感,让她分外珍惜每次旅行的机会往返机票和住宿的预订、装备行李的配置,以及记录心情的旅行札记无一例外的精心规划。
我几乎能想象出这种积极的准备态度会让她拥有怎样高品质的旅行经历。
以上行为的价值有高有低,但毫无例外,你很有可能就选择了价值更低的那种。
在此声明,虽然我用的代词是你,实际上也是我,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思维倾向。
事实上,一旦我们选择了思维懒惰,我们也就选择了做一名低品质勤奋者,同时也就选择了低价值的行为和由此而来的低价值结果。
到这里,我有了这么个初步结论:
思维懒惰所带来的低认知水平才是低品质勤奋者产生的原因。
不过依然困扰着我的是:
费这么大劲,苦也没少吃,福却没多享,从经济学角度看,低品质勤奋者的勤奋行为性价比极低,完全不具备投资价值,那为什么包括自己在内的这么多人还乐此不疲地投入其中?
3
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愣了半天,我想如果你初次看到这句话,并且足够走心,多半也会被震撼到。
这句话的力量在于它放弃了自我欺骗,毫不留情地拒绝了任何寻找借口的可能。
所以,经济学上解释不通的事情,就这样在心理学上找到了突破口。
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在进化史上绝对长的时间内,人类都没有被赋予过多深度思考的任务,原因很简单,光是应激反应就足以解决掉过去95%以上的问题了。
但是让基因万万没想到的是,人类的进化速度竟然是如此之快!
让我们从远古穿越到现在,那么目力所及,现在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
变化,急剧的变化,非常急剧的变化!
事实上,变化早已经成为了我们彼此心知肚明的共识,这种越来越快的变化所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信息的指数级发展,从信息的承载方式上亦可见一斑从甲骨、竹简、羊皮卷、印刷纸,一直到理论上无限大的虚拟存储空间。
对于这种信息疯狂蔓延所引发的知识洪荒,每个人可怜的认知能力显得是那样微不足道,认知能力取代了知识信息储备成为了更为稀缺的资源,构建起人与人之间新的壁垒。
如果此时还顺从顽固不化的基因,继续思维懒惰下去,避免反人性的深度思考,会导致什么结果?
我想结果大概也很容易预测我们将无法享受到知识增长和环境改变所带来的好处,至多维持目前水平的生活质量,甚至被淹死在信息的洪荒之中,焦虑无助、不知所措。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想得到与过去不同的结果,就必须做一些与过去不同的事情,而这些不一样首先要体现在认知层面。
4
深度思考才能带来认知升级,从而成为高品质勤奋者
谈到深度思考,爱因斯坦说过这么一段话,让我印象尤为深刻:
如果给我1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是在问什么。
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
死生亦大矣,这段话用事关生死的极端描述强调了深度思考的重要性,很有说服力。
我们都知道《孙子兵法》,在这部被誉为兵学圣典一书的军行篇中有这么一句: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意思是说,在两军短兵相接之前,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努力收集一切渠道的信息,充分评估当下态势,殚精竭虑地质问己方一切的隐患和可能发生的问题,然后在脑海里推测、模拟战争可能的走势,利用现存资源来精心筹划出解决方案。
等到这所有工作都就绪,双方真正踏上战场的时候,才能将一切了然于心而胸有成竹,这仗才会有胜算。
由此可见,对于精心准备的一方,战争的大部分工作在战前就在深度思考的头脑里完成了,上战场打仗只不过是一个例行公事般的存在,胜负的天平早已倾斜。
写到这里,我基本上也理清了自己的思路:
勤奋很重要,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它是优秀结果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那么如何让它变得充分必要?
我给出的答案是拒绝思维懒惰,习惯于深度思考,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而至于如何深度思考,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尝试着给出自己的答案。
希望每一位真正勤奋的人都能撕掉低品质的标签,过上配得上你努力程度的高品质生活。
励志文章2:
只有努力成为更好的人,才有资格任性
众人皆知,我和我老大素来不和。
这种不和更多不是关系上的,而是思想上的。
当初刚进公司的时候我就发现,我与他对运营的理解就有偏差,理念也不一致。
我思想更激进,更前卫;他则有些保守,不太敢突破。
因为我接触新媒体比较早,喜欢玩病毒营销,想靠用户主动分享去传播,然后再从大量用户中培养相关受众;他则更倾向于一开始就从目标受众做起,一点一点慢慢积累,一点一点稳步扩大。
当然我能理解他,因为传统的教育行业转型很慢,并没有用互联网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他稳扎稳打一步步走来,做得也很不错;很多时候他可以用经历来压人,我却无话可说。
而在他眼里,我可能也是冒失的,癫狂的,这我也清楚。
于是,我俩在会议室里吵架是常有的事。
因为意见相左,或者态度不对,爆粗口也时常发生。
比如我说:
产品就这屎样子,不投那么多钱,要那么多量,还想怎么推?
他回:
一点一点推。
我驳:
大哥,咱们是有KPI的。
他反击:
靠,产品就是屎,好的运营也能卖出去!
我讥讽:
行,您说的对。
可就算是屎,咱怎么也得包装一下吧,玩个概念,换个口味吧?
他坚持:
再怎么换,产品的本质也不能变!
营销的口味不能太浓!
我无奈:
我就不信了,还真有爱吃屎的人!
我很少用感叹号,但我们对话的语气,除了这个标点我想不出其他的。
每次我们基本总是在同一个观点上争执,来来回回就那几句话。
争执时常是好事,说明彼此重视。
可时间久了,的确心烦意乱,没有心情做事。
时间久了,我自然表现得有些消极。
不久,就被老大发现,于是又被拉出来单练。
最近怎么不跟我吵了?
他瞄了我一眼,试探性地随口一说。
吵有什么用?
吵了也不被重视。
我顺着话茬,想要借气发气。
没用就不吵了么,你的价值呢?
他反问。
如果是你呢?
你的意见不被采纳,你怎么做?
他反问,我也反问。
我会继续坚持。
因为我必须在团队里体现价值。
他这么说,其实我早有预见,促进员工积极向上嘛,谁不会?
我心里暗自不服。
别以为我看不出来你的反感。
我又不是没在你这职位上呆过。
还没等我的逆反心理酝酿彻底,他则当头一棒:
我跟你一样,上头也有人盯着,我的绩效跟你差不多。
我的策略其实常常也是上头的策略,我有时也想尝试一下你的想法,但常常上头决策说不冒这个风险,那我有什么办法?
他看了看我,突然语气又平和下来:
你以为咱这个钱是这么轻松挣的么?
我们都不是决策者,所以实话告诉你,你挣得这些钱里,公司买的不单单是你的能力,还有你的忍气吞声。
我憋了一肚子的火想要发泄,心想你要再跟我吵,我直接不干了。
没想到老大直截了当的两句话,让我立马熄火,无力反驳。
嗯,嗯,我频频点头。
我知道有些话是在安抚民心,不能全信;但他的这些,的确是亲身感悟,戳人肺腑。
原来我们都是一枚棋子,不是那下棋的人,更不是观棋的人。
许多道理我们可能平时也懂,但这种懂只停留在认知的层面,尚未通透。
这两天我不断思考这句话,越想越觉得他这句话说得太对。
我以往自信满满,觉得公司选我,无非是看重个人能力,想要通过我的能力为他们获利。
所以我才敢吵架,敢任性:
是啊,我牛逼你能把我怎么样呢?
可单凭我一人,真的有力挽狂澜的本领么?
没有,除非你是决策者。
那么企业找你来做什么?
做事,而且按照企业想要的方式去做事。
Bingo!
企业是靠流水作业生存的,越大的企业越是,每个人更像是一枚小小螺丝钉,所以在他们看来,只要你保证运转正常,不怠工,不生锈,也就够了。
而能力嘛,呵呵,匹配即可。
溢出来的部分,更多是为你自身增姿添色,体现你的个人价值,对于公司的整体运转,波动不大。
我曾待过的某家公司,整个营销团队内乱,三十多人的团队基本上只剩三五人做事。
当初商量好一齐跳槽的人,都以为集体的负能量至少可以撼动集团。
可到头来呢,不出一个礼拜,公司又引进一个新的团队进来,虽然整个月的业绩受到了影响,但整个季度的利润却丝毫没变。
后面才知道,早在这次内乱之前,人力就已经准备换血了。
当然我不是说能力不行,只是你个人的能力,的确有太多的局限性。
最常见的情况,是我们太容易高估能力,而忽略其他。
这种过于自我的优越感一旦形成,便容易偏激,容易傲慢,最终误了自己的前程。
能力是基础,但相比于能力,很多公司更看重的是员工的执行力。
这一点,小公司不明显,越大的公司越是看重。
而说到执行,这里面必然夹杂了太多的不情愿。
包括工作量爆表,包括任务分配不均,包括生活、情感因素,包括老板的做事方式与态度,也包括上文所提到的,你的意见与上级领导的相左。
等等这些,你所承受的苦与累,劳与怨,仇与恨,都应该算你工资的一部分。
这部分薪水,就是要你去克服你的负面情绪,往白了说,就是花钱买你心情。
这很现实。
上周我去见某出版公司的编辑,她也做了一些知名的畅销书,但让她头疼的却是,她目前所在的出版公司,只对重量级的作者费心思宣传,却不会给未成名的作者太多资源,包括广告包括营销,有些书即便加印了,也不可能因此获得更大力度的推广。
在她看来,这种对于新人的不器重,便是她一直不能接受的事实,她一直认为,大红大紫的作者的书卖得好,并不能证明她自身的实力,把一个新作者做成红人,才算本事。
可如果你是决策者,那些知名作者或许会给公司,都带来足够的收益,无论品牌还是利润。
两者矛盾明显,各有苦衷。
但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她并不会走,原因很简单,接连跳槽于她发展不利。
那么这份工资里,除了她的能力以外,一定还有许多的隐忍和不情愿。
是啊,我们可以有骨气,但不必故意跟钱过不去。
好了,与你们说道了一番,劝解的同时,也是希望自己可以变得忍耐一些,理解一些。
至少我现在的能力,还没有到达说走就走、走后无悔的地步。
我脑后一块反骨,生性不受约束,唯有寄托给岁月和见识,一点点去磨砺去安抚。
其实教人妥协的我,是一个极其偏执任性的顽童。
因为任性,我吃过太多的亏,我深知倔强害人之深,所以才不想让你们如我一般,不着待见。
老总监一句话至今记得:
你这种人,生来骄傲,是别人眼中的刺;但你也有你的路,只不过一定要比别人更拼更卖命才行。
如今的隐忍,是为了将来游刃有余的改变。
一个人只有努力成为更好的人,才有资格任性,才有理由放肆,才有资本去选择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
一只站在树上的鸟儿,从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自己的翅膀。
一个敢做敢言的人,也不会轻易被环境左右,他相信的不是运气,而是自己的实力。
鸟儿的安全感,不是它有枝可栖,而是它知道就算树枝断裂它还可以飞翔。
人也一样,或许你有很好的家境,有朋友依赖,有金钱支撑,但这都不是你的安全感,这是你的幸运。
唯有自己内心愈发沉稳,身怀的本事才能够支撑你的整个人生吶。
励志文章3:
如果你选择了不努力,就不要期待自己很贵
1
你有多忙,就有多贵。
这是一位女性创业者跟我说的。
最近一次在北京见到她,她的公司正在启动第二轮融资,她几个月都没有双休了,工作跟生活,像拌面一样搅在一起。
好在,这轮融资估值不错,她说:
你知道吗,我很贵。
我很贵是今年的流行语,外延包括我的朋友都很贵。
但大多数喜欢说我很贵的人,都羞于承认我很忙。
我前同事丁丁,事业如日中天,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给每个人的朋友圈点一轮赞,甚至翻到我几个月前的某条消息,去留言。
偶尔,她也晒娃、晒健身、晒旅行。
有一次我向她请教,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她说,哪有什么平衡。
你在我朋友圈里看到的那些娱乐与亲子活动,就是我全部的娱乐与亲子。
然而,她这样说的时候,并没有任何苦大仇深,而是笑嘻嘻地开我的玩笑,你们总喜欢制造我不忙但我很贵的假象,其实怎么可能!
2
网上曾经有一个很红的旅游博主,一年360天都在环游世界,穿美美的衣服,晒美美的照片。
我们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借鉴她的拍照POSE,更有人会买她的同款衣服,去她到过的地方,以同样的场景与POSE拍照片。
她的那些POSE,无不是看上去无比惬意,真正做起来了,要拗死人的。
其中有一张坐在老爷车车头的照片,我们亲自上阵的时候,觉得几乎需要会轻功才能做到。
一天拍照下来,屁股都硌青了,这哪儿是旅游,分明是找虐。
所以,现在可以解释,为什么别人拎着爱马仕的时候,你最多买个Coach。
买个Coach有问题吗?
当然没有。
它家今年的1941系列甚至相当惊艳。
有问题的是,我们常常会觉得,凭什么你能用爱马仕呢?
你长得没我美,能力不比我强,拼爹没优势,连老公都没有,为什么就比我贵。
因为她比你忙啊。
我知道你要跳出来说,我也很忙。
忙有很多种,一种是忙乱,另外一种是真忙。
忙乱的重点在乱字上。
因为效率不高、掌握的知识不匹配、时间分配不合理、焦虑的时间比干活的时间多、想得太多而行动太少,造成了忙而不出活儿。
同样的岗位,有人忙得每天加班,有人下班前半小时就收拾好了办公桌。
而真忙,是外包了所有不重要的事。
厚厚的效率手册上,日程项满满当当,已经习惯了在高铁上写策划、飞机上做PPT、出租车上开电话会议。
她所忙的所有事情,都是不可替代,无法省减,能交给别人做的事情早都交出去了。
她们开动脑筋,想到了一切提高效率的招数,没有时间变老,没有时间烦恼。
这是真忙。
3
我身边真忙的姑娘,都很贵,也很难约。
她们很少再交新朋友,因为交朋友要花费太多时间成本。
除了年少时的朋友,她们现在更喜欢与工作搭档在一起。
工作交友两不误,会议间隙聊两句天,这样的情感可能因为一个项目的完结而暂时告一段落,她们也不会过分伤心。
她们不相信女人天生就是感性的。
感性如果不能用来创造更多人生价值,而是放在伤春悲秋上,她们宁愿不要。
这样的姑娘都很贵。
贵到即使作为朋友,都不忍心去打扰她们。
有事的时候谈事,没事的时候,各自在人生轨道中磨砺手中的剑。
她们,正处于人生最好的时光。
女人最好的时光,不仅仅是被某一个男人呵护在手心;打扮漂亮,去咖啡馆消磨自己的美丽;陪伴孩子成长,做个好妈妈;去旅行,一个人在路上唱着春天的歌。
凡此种种,固然美好,却不是全部。
4
上周末,听到一位外企高管说,她们公司的中高层管理者,清一色的女性。
无论你是否承认,女性参与创业、公司运营的妳时代已经到来。
她们很忙也很贵,以传统女性的标准去要求,她们可能既不是好妈妈,也不是好女人;可能不会30岁以前结婚;可能离异单亲;也可能一年都抽不出一次假期,与朋友一起虚度。
即使度假,她们也是带着工作中的小伙伴,或者因为工作需要。
然而,与隐居终南山,去大理吸氧一样,她们同样是与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很多时候,当你觉得生活不尽如人意,只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你为自己想要的东西付出过什么?
你想变得更贵,就要付出时间与努力;你要的越多,你付出的代价越大。
只有相信世界是公平的,你才能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与缺乏理智的抱怨。
如果你选择了不努力,就不要期待自己很贵;不要说什么命运不公。
你要知道,你的悠闲是那些很贵的姑娘,拼尽多年努力,才最终得到的。
人生就是穿自己的衣服,走自己的路,只是选择不同,而无优劣之分。
终究是,你自己享受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