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第一部分力学第五讲压强精讲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04757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第一部分力学第五讲压强精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选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第一部分力学第五讲压强精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选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第一部分力学第五讲压强精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选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第一部分力学第五讲压强精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选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第一部分力学第五讲压强精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第一部分力学第五讲压强精讲试题.docx

《精选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第一部分力学第五讲压强精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第一部分力学第五讲压强精讲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第一部分力学第五讲压强精讲试题.docx

精选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第一部分力学第五讲压强精讲试题

精选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第一部分力学第五讲压强精讲试题

 

贵阳三年中考命题规律)

年份

题型

题号

考查点及如何考查

分值

总分

2016

填空题

16

压强计算,告诉压力、受力面积求压强。

2分

简答题

19

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

2分

4分

2015,

简答题,19,大气压与物态变化的综合:

考查了用铁皮罐盛少量水并加热至沸腾后,密封罐口,用冷水浇罐时发生现象的原因。

4分

选择题,14,液体压强与浮力的综合:

考查了液体压强和浮力的推理法。

3分,7分

2014,填空题,10,液体压强与浮力的综合:

考查了液体压强的计算和物体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的运用。

4分,4分  近三年来,主要考查压强计算、液体压强和浮力的综合推理、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简述、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实验。

贵阳五年中考真题演练)

 固体的压强

1.(2013贵阳中考21题4分)当你走在冰封的湖面时,突然冰面出现裂纹,为了立即减小对冰面的压强,此时最好的办法是__趴下__。

若你的质量为60kg,每只鞋底与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2×10-2m2,则当你双脚站立时对冰面的压强为__1.5×104__Pa。

(g取10N/kg)

思路点拨:

走在冰封的湖面时,突然冰面出现裂纹,为了减小人体对冰面的压强,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增大受力面积,故最好的方法是趴在冰面上往前移动;由p===可知,当人站立时对冰面的压强为p===1.5×104Pa。

易错警示:

人体对冰面的压力为F=G,人体与冰面接触的受力面积S′=2S。

2.(2016贵阳中考16题2分)如图所示,体重为475N的芭蕾舞演员,表演时单脚鞋尖触地,鞋尖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9.5×10-4m2,则此时她对地面的压强为__5×105__Pa。

(第2题图))    ,(第3题图))

3.(2013贵阳适应卷18题2分)如图所示,5个工人如同杂耍般挤乘一辆摩托车疾驶在公路上。

这5个人此时相对摩托车的运动速度为__0__m/s,请结合物理知识,指出他们如此乘车的危险之处__压强过大,压爆轮胎__(写出一条即可)。

 液体的压强

4.(2015贵阳适应卷)小强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实验前,他注意到U形管两边的液面已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甲所示。

(1)当他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

发现U形管两端液面如图乙所示的情景,则实验装置可能出现了__橡皮管漏气__问题。

(2)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__深度__有关。

(3)接着小强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保持__深度__不变。

(4)小强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丁所示。

比较丙、丁两次实验,小强得出了:

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就越大的结论。

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

__不可靠__。

原因是:

__小强没有考虑到烧杯中加入盐水而使金属盒到液面的深度发生了变化__。

思路点拨:

(1)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U形管两端液面相平,且没有高度差,出现的问题是橡皮管漏气。

(2)排除故障后,重新将金属盒浸没水中,发现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越大,U形管两端液面高度差越大,故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3)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水的深度保持不变。

(4)小强得出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其原因是没有考虑到烧杯中加入盐水后而使金属盒到液面的深度发生了变化。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5.(2016贵阳中考19题3分)在有漩涡的河中游泳极其危险,当人接近漩涡时就会被一股很大的“吸力”吸入水底。

漩涡是由于河床的沟壑变化而产生的漏斗形旋流,漩涡处水流速度突然加快,如图所示。

请用物理知识解释漩涡产生“吸力”的原因。

解:

水中漩涡处,水的流速大,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当人接近漩涡时在内外压力差的作用下就会被一股很大的“吸力”吸入水底。

6.(2013贵阳中考24题3分)如图所示,是轿车车顶的外掀式天窗,若将天窗的前面关闭,后面微微向上打开,轿车行驶时,就能使车内污浊的空气被自动“抽出”,从而保持车内空气清新。

请你用物理知识解释天窗此时能够向外“抽气”的原理。

解:

天窗前闭后开,在车顶形成一个凸面,加大了空气的流速,使天窗开口处的压强小于车内的气压,则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车内污浊的空气被自动“抽出”,从而保持车内空气清新。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液体压强与浮力的综合

7.(2014贵阳中考10题2分)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装满水,且水深均为0.3m,其中a容器只有水,b容器的水中漂浮着一只玩具鸭,则水对a容器底的压强是__3000__Pa;若两个容器的总质量分别为ma和mb,则ma__=__(选填“>”“=”或“<”)mb。

(ρ水=1.0×103kg/m3)

思路点拨:

(1)知道a容器内水的深度,根据p=ρgh求出水对a容器底的压强;

(2)鸭子漂浮在水面上,所以鸭子受到的浮力与其重力相等,则鸭子的重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析:

(1)水对a容器底的压强:

p=ρgh=1.0×103kg/m3×10N/kg×0.3m=3000Pa。

(2)因鸭子漂浮,所以,F浮=G排=G鸭,即放入鸭子后排开水的重力等于鸭子的重力,因两个容器完全相同,所以,两个容器的总质量相等。

8.(2015贵阳中考14题3分)完全相同的两个容器中分别装有同样深度的水,将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球分别放入容器中,静止时,甲球漂浮,乙球悬浮,如图所示。

此时甲、乙两球所受浮力分别为F甲、F乙;甲、乙两球所在的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F甲=F乙       B.F甲<F乙

C.p甲=p乙D.p甲>p乙

思路点拨:

根据题目中告诉的信息:

两球的体积相等,根据图示两球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可以确定两者V排大小关系,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可以确定两者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

利用V排的大小关系可以确定水的深度,进而利用液体压强的特点确定两者压强的大小。

解析:

两球体积相等设为V,都浸入水中,甲球漂浮,乙球悬浮,所以V排甲<V,V排乙=V,所以V排甲<V排乙。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甲球受到的浮力:

F甲=ρ水gV排甲;乙球受到的浮力:

F乙=ρ水gV排乙,所以F甲<F乙,故A错误,B正确。

由于两个容器完全相同,设横截面积为S,由于V排甲小于V排乙。

根据公式Δh=可知,水面升高的高度Δh甲<Δh乙;由于两容器中原来的水位相同,根据h=h0+Δh可知,h甲

p甲

故选B。

 大气压与物态变化的综合

9.(2016贵阳中考10题2分)生活中物理知识几乎无处不在。

下列关于一些厨房器具应用压强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将菜刀磨得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力

B.高压锅煮饭易熟是因为锅内气压大,液体的沸点低

C.吸盘挂钩紧贴在墙上,是因为空气对它产生了压强

D.换气扇能够向外排气,是因为其附近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大的缘故

思路点拨:

挂钩吸盘内,空气稀薄气压很小,外界大气压把吸盘压在墙壁上,产生向上摩擦力,在摩擦力作用下物体不落下。

10.(2013贵阳适应卷23题3分)高压锅是我们常用的炊具之一。

在使用高压锅煮某些食物时易造成排气孔堵塞而发生危险,所以在锅盖上设计了一个装有易熔(熔点较低)片的“安全眼”,如图

所示。

请你解释易熔片能起到安全保护作用的原因。

解:

液体沸点随压强增大而升高。

当锅内压强过大时,温度过高而使熔片熔化,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中考考点清单)

 压强

1.影响因素:

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__压力的大小__有关,而且跟__受力面积大小__有关,要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就应取相同的__受力面积上所受压力的大小__。

2.定义:

在物理学中,物体所受__压力__与__受力面积__之比叫做压强。

用字母__p__表示。

3.公式:

p=____。

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物体的受力面积。

4.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压强的单位则是__牛/米2__,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做__帕斯卡__,简称__帕__,符号是__Pa__。

5.物理意义:

压强在数值上等于物体__单位面积上__所受的__压力__。

压强越大,压力产生的效果越__明显__。

 液体的压强(高频考点)

1.液体压强的特点

(1)产生原因:

由于液体具有__流动性__,液体内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

a.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__相等__。

深度越深,压强越__大__。

b.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__密度__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__密度__越大,压强越大。

2.连通器

(1)定义:

上端开口,下端__互相连通__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2)特点:

如果连通器里装的是相同的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__相平__的。

 大气压强

1.大气压强的存在

(1)产生原因:

空气具有__流动性__,所以空气朝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

(2)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

塑料吸盘能贴在光滑的墙面上,悬空倒置的塑料管中的水能用纸片托住,吸管吸饮料等。

2.大气压的测量

意大利科学家__托里拆利__最早测出大气压的数值等于__760__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通常这样大小的大气压叫做__标准__大气压p0,p0=__1.01×105__Pa。

在粗略计算中,标准大气压可以取为1×105Pa。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高频考点)

1.流体:

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__小__。

3.飞机的升力:

如图所示,飞机机翼横截面的上表面弯曲,下表面比较平,飞机前进时,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较__大__,压强较__小__;下方的空气流速较__小__,压强较__大__。

这样,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因而有__压力__差,这就是产生升力的原因。

中考重难点突破)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例1】下列实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A.推土机的推土铲刃做得很锋利

B.铁轨下面铺枕木

C.破窗锤的敲击端做成锥状

D.图钉尖做得很细

【答案】B

【方法指导】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1.(2016中考)图中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D)

),)

C.书包背带做得较宽)  ,D.切熟鸡蛋的钢丝很细)

 液体压强

【例2】某地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当地水库堤坝坝底水深已达30m,严重威胁着下游群众的生命安全,此时堤坝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________Pa。

若该水库堤坝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3.2×105Pa,则最多还允许水位上涨________m。

(g取10N/kg)

【解析】根据p=ρ水gh公式求出30m深的水所产生的压强,已知坝底所能承受最大的压强,再根据h=公式求最高水位h1减去30m即为允许水位上涨的高度。

【答案】3.0×105;2

2.(2016浙江中考改编)压强计的结构如图所示,在“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中,用大拇指轻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可观察到压强计U形管左管液面比右管液面__低__。

在探究同一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压强特点时,改变液体中金属盒橡皮膜朝向的具体操作是__转动旋钮__。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例3】如图所示,高铁站台离边缘不远处有一条踩上去有凸凹感的黄色带区域,人必须站在黄色区域以外的位置候车,其原因是火车急速驶过车站时,黄色区域以内的空气流速________、压强________,易发生安全事故。

【解析】当列车驶进站台时,会带动人和车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

安全线以内的地方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减小,而此时人外侧的空气流动速度慢,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人外侧空气流速慢压强大,而内侧流速快压强小,会产生一个向内侧的压强差,将人推向火车,易出现危险。

【答案】大;小

3.(2016广州中考)如图所示,静止时U形管两侧液面相平。

下列选项包含图中所有合理情形的是(B)

A.乙、丁  B.甲、丙  C.乙、丙  D.甲、丁

中考实验突破)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例】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同学们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器材做了如图所示的系列实验。

(1)同学们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观察比较图甲、乙的情况可以得到结论是:

受力面积一定时,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应比较________两图的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用海绵而不是木板材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海绵的凹陷程度;

(2)压力越大;(3)乙、丙;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4)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