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概论.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04754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菌药物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抗菌药物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抗菌药物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抗菌药物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抗菌药物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菌药物概论.docx

《抗菌药物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物概论.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抗菌药物概论.docx

抗菌药物概论

食品的免疫调控作用

一、食物过敏反应

食物不良反应是指由食物成分或食品添加剂引起的一切不良反应,可涉及免疫反应和非免疫反应机制,前者为食物过敏,即食物超敏反应或食物变态反应。

食物不耐受属于后者,是非免疫机制产生的食物不良反应。

完整的食物抗原在进入人体后会发生以下3种情况:

①多数人对之产生耐受,但耐受是如何发生的,尚未清楚;②人体诱发免疫反应,机体产生针对食物抗原的特异IgE、IgG、IgM和IgA抗体,然后与食物抗原发生过敏反应;③产生食物不耐受。

食物不耐受是一种隐性遗传疾病,通常由消化酶缺乏所致,是对食物的一种异常生理学反应。

例如,有的人体内缺乏乳糖酶,不能分解牛奶中的半乳糖,成为乳糖不耐受症,表现为腹疼、腹泻和肠蠕动增加等症状。

治疗办法是限制食用牛奶的量至患者能耐受的水平,或用发酵奶制品如酸奶等替代。

目前,乳糖酶在国外也已有供应,用于乳糖酶缺乏又想食用牛奶的人。

食物过敏主要是由于食物中含有的致敏原刺激机体免疫反应引起的I型超敏反应。

全球有近2%的成年人和4%~6%的儿童有食物过敏史,食物过敏是一个全世界均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发病机制

一种食物过敏原或此种特殊过敏原中的一个具有免疫活性的片段,穿过肠道黏膜屏障进入易感者的体内,并随血液循环到达靶器官。

这种分子或其片段能刺激淋巴细胞,最终导致特异的IgE抗体产生。

IgE抗体可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有高亲和力的IgE受体结合,也可与在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血小板上有低亲和力的IgE受体(FcεRⅡ)结合。

当食物过敏原再次进人,过敏原与固定于这些细胞上的特异IgE结合,刺激细胞释放组胺、前列腺素、白三烯等原发性和继发性炎症介质,导致血管舒张、平滑肌收缩、黏液分泌,而引发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原

能引起免疫反应的食物抗原分子称为食物变应原。

几乎所有食物变应原都是蛋白质,大多数为水溶性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0万-60万,每种食物蛋白质可能含有几种不同的变应原。

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的食物过敏原主要有食物中的致敏蛋白质、食品加工储存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含有过敏原的转基因食品。

常见食物过敏反应

IgE介导的变态反应诱发的临床症状可以从轻微的不适到可危及生命的休克。

一般根据过敏在临床上表现的器官不同分为消化系统食物过敏反应、非消化系统食物过敏反应及二者混合的过敏反应。

1,消化系统食物过敏反应:

约占全部食物过敏的30%,全消化系统的各个部位均可出现过敏性反应,主要表现如下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

2。

非消化系统食物过敏反应

约占全部食物过敏的50%,主要表现在皮肤过敏,约占此类过敏的80%,包括荨麻疹、慢性湿疹、搔痒症、过敏性紫癜、血管性水肿等。

在神经系统方面,主要表现为偏头痛或过敏性全头痛,在呼吸道方面为支气管哮喘。

影响食物过敏的因素包括食物种类、进食数量、遗传因素、个体因素、解剖因素、烹饪因素等。

食物过敏的防治

食物过敏的治疗可分为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治疗两方面。

特异性治疗

(1)规避疗法。

预防和治疗食物过敏的最好方法是避免摄取食物过敏原,即脱离过敏原。

(2)煮沸疗法。

通常生食物都较熟食物更易致敏,烹调或加热使大多数食物抗原失去变应原性。

如牛奶煮沸30min以上,可使主要蛋白质变性,失去变应原性;对鸡蛋过敏的患者有时可吃煮鸡蛋、煎鸡蛋而不能吃冲蛋汤。

(3)代用疗法。

对生牛奶过敏的患者,可用炼乳、奶粉或代乳粉、豆浆等替代。

(4)限食疗法。

对于食物过敏原尚不明确的病例,可短期采用本法,即在短时期内(一般半月至一个月)限定病人食用一组通常很少引起过敏的食物,例如大米、白菜等,以观察在食用期间有无过敏发作。

如无,以后可以进行定期、有步骤、有计划地开放单项食物。

如经过一段时间摸索,就可探明一些病人对之不过敏的食物,以后的饮食即可在此范围内调配食用,过敏的食物则避免食用。

(5)脱敏疗法。

对于少数经常需要而且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可以采用。

例如,对鸡蛋过敏者,为了培养病人对鸡蛋的耐受力,可酌情由极小量开始食用,将一个鸡蛋稀释至1000-10000倍,然后食其一份,以观察有无症状发作,如无症状,可以酌情逐步增加食量。

经数周或数月后,有的病人就可逐渐耐受正常人的食用量,达到脱敏的目的。

(6)食物去敏。

对于某些致敏食物,在食用之前,先进行去敏处理。

例如,对牛乳或肉类过敏者,可先用一些消化酶如胰蛋白酶、乳蛋白酶、溶乳酶、胃蛋白酶等处理,然后给病人食用,有时可以达到免除发病的作用。

食物过敏的非特异性治疗

食物过敏的非特异性疗法要按过敏症状而定,常用的药物有:

扑尔敏、仙特敏等抗组胺药物,阿托品等抗胆碱药物,强的松、氢化可的松等激素类药物,肥大细胞稳定剂色甘酸二钠,以及补中益气汤、理中汤、四神丸等中药。

二、营养免疫学

能量和蛋白质营养不良,意味着食物摄取不足,表现为机体抵抗力明显降低,免疫器官重量降低、结构损坏,免疫细胞活力低下、分化发育受阻、数量减少,抗体、补体、黏附分子和细胞因子等不能合成等。

总之,能量和蛋白质营养不良对免疫系统的危害严重。

1,碳水化合物、低聚糖和多糖与免疫

通常人们知道的碳水化合物生理作用就是为机体提供能量,提供碳源。

为机体提供能量的主要是食物中含量丰富的淀粉系糖(糊精、麦芽糖、葡萄糖)和蔗糖,可在人体小肠内消化吸收,以提供能量和构建机体分子和细胞的碳。

而非淀粉低聚糖和多糖(包括多聚糖醇)多数在小肠内不消化吸收,进人大肠促进非腐败菌、益生菌增殖,改善肠道微生态和促进机体免疫,在营养学中统称“膳食纤维”,食物中含量较丰富的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木质素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还有其他一些非淀粉系低聚糖(寡糖)和多糖具有更为复杂的免疫调节和增强作用。

常见的多糖种类

目前熟悉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菌(蕈、类多糖,如云芝多糖、灵芝多糖t猪苓多糖、茯苓多糖、银耳多糖、香菇多糖等卜②五加科植∷物多糖J口人参多糖、刺五加多糖:

等;③`豆科植物多糖,如黄芪多糖等;④茄科多糖;女日枸杞多糖等;⑤其他还有鼠李科植物多糖、蓼科植物多糖、桔梗科植物多糖、玄参科植物多糖等。

大量药理及临床研究表明,

功能性多糖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1)促进细胞免疫,显著促进T细胞的成熟、增殖和向血管外组织的渗出。

2)促进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分泌,对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呈剂量依赖的双向调节作用。

3)调节和促进体液免疫调节作用,有剂量依赖的双向作用。

4)促进单核-巨噬细胞(M甲)的吞噬功能。

2,脂肪、脂肪酸和免疫

多不饱和脂肪酸(PUSFA)。

免疫增强作用:

PUSFA的正常或稍高剂量摄入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免疫系统:

①促进体液免疫应答和抗体的产生;②增强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体内淋巴细胞的数量和Th细胞/TS细胞的比率升高,这意味着增强机体免疫;③提高细胞毒作用,即免疫细胞杀伤靶细胞(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④促进细胞因子的产生,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3,维生素与免疫

维生素缺乏可使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防御能力减弱,降低对感染性疾病的抵抗力。

补充维生素能显著恢复和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增强抗感染免疫能力。

维生素C、维生素E和维生素A等的充分摄入,还可以预防癌症和肿瘤的发生。

感冒、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多发季节或易感人群,根据临床医生和营养师的建议有规律摄人维生素C、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等,可增强黏膜和机体抵抗力

4,微量元素与免疫

微量元素在体内以形成金属蛋白和辅酶的形式发挥作用,在细胞新陈代谢和分裂繁殖中不可或缺。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微量元素也有重要的作用,如缺乏铁、锌、锰、铜和硒等都会使免疫功能下降。

5,植物化学成分的免疫促进作用

类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黄色、橙色、红色、深绿色的蔬菜和水果中,目前己发现有700余种,确认对人体有生理作用的40-50种。

类胡萝卜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增加特异性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增强NK细胞、吞噬细胞的活性,刺激各种细胞因子的生成。

此外,有些类胡萝卜素有显著的抗衰老、预防癌症和肿瘤的作用。

-胡萝卜素是这类化合物的一个主要成员。

另外研究较多的还有番茄红素、叶黄素(xanthophylls)等

多酚:

多酚是水果、蔬菜及谷物中所有酚类衍生物的总称。

目前研究和开发最多的是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也称类黄酮,有很多类型。

槲皮素、儿茶素、葛根素、大豆素、银杏黄酮、芦丁、花色甙、原花青素等植物保健物质均属于类黄酮。

黄酮类的生物仵用有:

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肿瘤、防治心血管疾病、抗突变、抗疲劳、抗辐射等。

大蒜素:

大蒜素是大蒜中的一群含硫物质的总称,有30余种,主要的有二烯丙基一硫化物、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二烯丙基三硫化物。

二烯丙基二硫化物的生物活性最强。

大蒜素有抗氧化、延缓衰老、抗突变、抗肿瘤和癌症以及免疫增强和抗艾滋病作用。

大蒜素提高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皂甙类:

皂甙类是豆科及其他一些植物中的低聚糖和萜烯类聚合物。

食物皂甙类化合物中研究最多的是大豆皂甙。

皂甙的生理活性较多,而且有剂量效应,单次摄入过多会因其中毒。

而低剂量下则有很多保健功效。

研究证明,大豆皂甙可显著增强T细胞的功能,促进IL-2的分泌、促进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提高B细胞转化和抗体的分泌。

此外,大豆皂甙抗氧化、抗肿瘤和癌症、抗病毒均有充分的研究证据。

6,微生态调节剂

微生态调节剂是在微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调整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人、动物)健康水平或增进健康状态的生理性活菌制品及其代谢产物以及促进这些生理菌群繁殖的物质制品。

益生菌:

含有生理性活菌或死菌(包括其组分和代谢产物),经口服或其他途径投入,旨在改善黏膜表面的微生物群或酶的平衡,或刺激机体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机制。

应用于人体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蜡样芽抱杆菌、地衣芽抱杆菌。

丁酸梭菌和酵母菌等。

益生菌特征及分类

Ø生理性优势细菌:

产乳酸性细菌

Ø非常驻共生菌:

具有一定免疫原性的兼性厌氧菌或需氧菌

Ø生理性真菌

益生菌菌株特点:

Ø生长速度快

Ø对肠黏膜上皮细胞具有优良的黏附和定植能力

Ø对胃肠道环境中低pH值、胆汁中所含的胆盐、口腔及胃肠道内酶及肠道内容物分解产生的苯酚等抑制因素具有抵抗作用

Ø能产生抗菌物质等能力。

益生菌选择标准:

a。

在肠粘膜上具有粘附和结合能力;b。

能产生抑制病原菌的物质,并能提高宿主的免疫力;c。

能促进宿主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或合成宿主的必需营养物;d。

能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并经得起活菌保藏;e。

无毒、无害;f。

生物学特性稳定。

微生物益生菌功能分析:

 1)帮助食物分解消化吸收,生成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资。

2)特殊的益生菌产生特殊的营养物质,以提高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延缓器官的衰老。

3)抵抗有害病菌、病毒的侵袭。

4)特殊的益生菌有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的功能。

益生菌的临床应用:

Ø肠道感染性疾病的防治

Ø抗生素相关性菌群失调症的防治

Ø感染性变应原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的防治

Ø肝脏疾病的防治

Ø高胆固醇血症防治

Ø泌尿生殖道感染疾病的防治

Ø各种便秘的治疗

Ø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

益生元(Prebiotics)是一种不被宿主消化的食物成分或制剂,能够选择性地刺激结肠内常驻菌的活性或生长繁殖,起到增进宿主健康的作用。

益生元的特征:

在胃肠道的上部,既不能水解也不能被吸收。

只能选择性地对某种有益菌进行刺激生长繁殖或激活代谢功能作用。

能够提高肠内有益于健康的优势菌群的构成和数量。

能起到增强宿主机体健康的作用。

益生元种类:

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大豆低聚糖、低聚木糖、异麦芽低聚糖、低聚乳果糖、低聚甘露糖、低聚龙胆糖等

合生素(Synbiotics):

益生菌与益生元的混合制剂。

既可发挥益生菌的生理活性,又可选择性地增加这种菌的数量,使益生菌的作用更显著持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