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II卷模拟.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03853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阳市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II卷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贵阳市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II卷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贵阳市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II卷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贵阳市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II卷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贵阳市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II卷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阳市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II卷模拟.docx

《贵阳市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II卷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阳市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II卷模拟.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阳市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II卷模拟.docx

贵阳市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II卷模拟

贵阳市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它们有的是单质有的是化合物

C.它们的原子结构不同

D.它们的性质都完全相同

2.泉城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天蓝水暖,泉涌山青的靓丽风景,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维护。

下列做法中与保护我市环境相违背的是()

A.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

B.大量燃放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C.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

D.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P+O2

P2O5

B.2Fe+6HCl

2FeCl3+3H2↑

C.2H2O

2H2↑+O2↑

D.Mg+O2

MgO2

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氮气约占总体积的78%

B.空气中的氧气能燃烧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能用来制作霓虹灯

D.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

5.“低能耗”“低废水”低废弃物”是低碳理念的重要内涵。

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田间焚烧秸秆,增加土壤中的肥力

B.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

C.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D.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6.“盐水动力”玩具车的电池以镁片、活性炭为电极,向极板上滴加食盐水后电池便可工作,电池反应为2Mg+X+2H2O=2Mg(OH)2。

X的化学式是

A.O2

B.2O

C.H2

D.H2O2

7.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新药西达苯胺(化学式是C22H19FN4O2,相对分子质量为390.4),填补了我国T细胞淋巴瘤新药的空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达苯胺由五种元素组成

B.西达苯胺不属于氧化物

C.一个西达苯胺分子的质量是390.4g

D.一个西达苯胺分子由48个原子构成

8.利用天平及下列物品(必要时还可用燃着的酒精灯),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B.

C.

D.

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实验方案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实验方案

A

氮气(氧气)

通过足量灼热氧化铜

B

氧化铜(木炭粉)

隔绝空气充分灼烧

C

水(砂子)

过滤

D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通入氧气点燃

A.A

B.B

C.C

D.D

10.下列物质按混合物、化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A.二氧化碳、海水、氮气

B.冰水、氯酸钾、氯化钠

C.空气、水、氧气

D.铁、氧化铁、生铁

11.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

下列各组物质是按单质、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氧气、空气

B.氯酸钾、水

C.金刚石、冰水混合物

D.干冰、海水

12.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原子与元素属于交叉关系

C.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属于并列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13.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初中常见物质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可转化另一物质,“

”表示两种物质可以互相转化。

在通常情况下,E为液体,其余都是气体。

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物质E一定是水

B.物质C属于有机化合物

C.物质B、F都具有还原性

D.物质D具有可燃性

1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通过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均可生成二氧化碳

C.凡均一、稳定、透明、澄清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棉花、羊毛、塑料和天然橡胶等均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二、多选题

15.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纯净的盐酸、高锰酸钾溶液都是溶液

B.生铁、黄金、不锈钢都是合金

C.海波、松香、玻璃都是晶体

D.氯化钠溶液、石墨、铜都是导体

三、填空题

16.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和_______都没有发生变化。

17.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原理:

   

(1)干旱池区.农业上采用喷灌、滴灌的优点是________.   

(2)硫能在空气中燃烧.燃烧后生成的气体排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写出硫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3)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常附著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可以用盐酸来洗涤,写出其与Mg(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用稀硫酸除去自行车钢圈上的铁锈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四、实验题

18.化学实验有助于理解化学知识,形成化学观念,提升科学素养。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已省略):

请完成下列内容:

(1)制取气体。

气体

反应物

装置

化学方程式

O2

 

 

CO2

石灰石、稀盐酸

 

 

(2)证明二氧碳能与水反应,将制CO2的装置与Ⅲ装置连接,若B中装入饱和NaHCO3溶液,则C、D、E中还应分别装入                  。

(3)探究碳的还原性,将图中的Ⅰ、Ⅲ装置连接,在Ⅰ装置的A试管中加入碳和氧化铜粉末。

若反应既有CO2又有CO生成,要证明CO2生成并收集CO,B、D中都加入澄清石灰水,C中加入NaOH溶液,证明有CO2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D的作用是          ,E用于收集CO,应对E装置进行的调整是               。

19.通过对化学的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结合如图1回答问题:

(1)用装置A制氧气.

①用装置A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冬冬用AD相连制取和收集的氧气,来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现象.你认为下列不属于该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A氧气不纯       B集气瓶没预先装少量水

C铁丝太粗       D系在铁丝上的木柴燃烧尽了,才将铁丝伸入集气瓶

(2)同学们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氧气时,探究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部分因素,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

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

温度∕℃

二氧化锰的用量∕g

收集氧气的体积∕mL

反应所需的时间∕s

5

1

20

0.1

4

16.75

15

1

20

0.1

4

6.04

30

5

35

 

2

49.21

30

5

55

 

2

10.76

①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通过实验Ⅰ和Ⅱ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________有关;从实验Ⅲ和Ⅳ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

③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微观粒子的概率有关.试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的原因是________.

④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质量是减小、不变还是增大呢?

________.

⑤学习了双氧水制氧气的实验后,王林同学想起自己家里有一瓶消毒用的双氧水,经查看发现已过期,他用实验证明了这瓶双氧水已经完全变质.请你猜想王林同学的实验步骤是:

________,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硫化亚铁的块状固体与稀盐酸(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制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

①制取硫化氢时选用的发生装置________或________.

②硫化氢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硫化氢气体可被水吸收,用碱液(如NaOH溶液)吸收效果最好.收集硫化氢气体时,应将________端(选填m、n、e、f)与图2的________端(填g、h)相连.

五、流程题

20.2017年5月4日《光明日报》报道了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出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直接加氢制取高辛烷值汽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变汽油”的研究成果,使我国成为此领域的世界领跑者。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该成果可有效缓解全球温室效应

B.此技术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C.该转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催化剂对转化起着举足轻重作用

(2)通过如图示意的I、II、III三个环节,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

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环节I除生成CO外,还生成了一种化合物,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该反应中,氢气夺取了二氧化碳中的部分氧元素,二氧化碳发生了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3)氧化铟是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的成分之一。

元素周期表中,铟(In)元素与铝元素位于同一族,写出氧化铟的化学式_____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2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

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

是CaCl₂和Ca(OH)₂;猜想二:

只有CaCl₂;

猜想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实验步骤: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

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锌粒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

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须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pH试纸

B.铜

C.氧化铜

D.硝酸银溶液

(3)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₂,应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___。

22.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对铝镁合金进行研究,测定其中镁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

①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均难溶于水。

难溶性碱受热后能分解生成水和相应的金属氧化物。

②镁和氢氧化镁均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铝和氢氧化铝分别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Al(OH)3+NaOH=NaAlO2+2H2O.氯化铝可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AlCl3+4NaOH=NaAlO2+3NaCl+2H2O。

(方案设计)

他们利用实验室提供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设计了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方案评价)

(1)方案三中最后的灼烧产物的主要成分为水和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小段认为三个方案理论上均可行,但方案三不如其他方案,理由是______。

(实验设计)

实验小组根据方案二设计了如图所示(图中的铁架台已省略)的实验装置。

(3)你认为选择装置______(填“甲”或“乙”)测定镁的质量分数更合理,误差更小,理由是______。

(4)若装置丙中不使用冷水,则所测得气体的体积会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交流讨论)

(5)实验小组成员通过交流讨论后重新设计了方案:

①称取铝镁合金质量;②加入足量的______;③过滤④洗涤;⑤干燥;⑥称取剩余固体的总质量。

七、计算题

23.现有工业废液含硫酸铜1.6kg,可通过加入适量铁粉来回收铜,求理论上至少需要铁粉的质量是____?

(化学反应原理:

Fe+CuSO4=Cu+FeSO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