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西藏林芝市学年高二《文综》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01339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西藏林芝市学年高二《文综》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二西藏林芝市学年高二《文综》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二西藏林芝市学年高二《文综》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二西藏林芝市学年高二《文综》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二西藏林芝市学年高二《文综》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西藏林芝市学年高二《文综》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高二西藏林芝市学年高二《文综》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西藏林芝市学年高二《文综》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西藏林芝市学年高二《文综》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高二西藏林芝市学年高二《文综》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西藏林芝市2017-2018学年高二文综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经纬网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两地位于中纬度

B.③④两地位于东经度

C.①地位于a区域的东南方向

D.④地位于②地的西北方向

2.关于图中阴影面积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c=d  B.b=c>a=d

C.d>c>b>aD.b=c>a>d

澜沧江——湄公河是东南亚最重要的一条国际河流,有“东方多瑙河”之美称。

该河流源于我国青海唐古拉山,全长4880千米,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5个国家,最后在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太平洋。

20世纪90年代以来,湄公河流域的共同开发和经济合作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热点。

据此材料回答3~4题。

3.合作开发湄公河流域过程中,将会遇到的最大障碍是( )

A.边界问题B.生态恶化C.技术薄弱D.资金短缺

4.有关开发湄公河流域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①推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 ②带动新疆和中亚地区的发展 ③促进该流域的旅游业的发展 ④加强中国——东盟的经济合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区域发展包括初期—成长—转型—再生等不同阶段。

据此回答5—6题。

5.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

B.转型阶段,区域原有的集聚效应减弱,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C.成长阶段,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D.再生阶段,应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

6.区域发展从初期到再生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是(  )

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B.不协调→协调C.协调→不协调D.协调→不协调→协调

结合某日四川气象干旱监测图,回答7—8题。

7.要持续监测该地区的旱情,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A.GPSB.GIS

C.RSD.数字地球

8.该幅干旱监测图的绘制主要是依赖()

A.GPSB.GIS

C.RSD.数字地球

9.在我国沙漠化地区,人们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是( )

A.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B.植树造林,大力发展薪炭林

C.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

D.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发利用小水电

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据此完成10—11题。

10.我国“三北”防护林的作用主要是(  )

A.净化空气、吸烟除尘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C.防风固沙、保持水土D.提供木材、供应林产

11.交通道路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有( )

①放氧除尘、吸毒杀菌 ②降低噪声、减轻污染③防风固沙、保护水土

④划分车道、隔离交通⑤提神醒脑、减少事故

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

12.19世纪中叶,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缅因州关于反奴隶制的大讨论,激发了比彻·斯托夫人的创作动机,写出了《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小说。

小说在美国民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为美国废奴运动赢得200万同情者和支持者。

材料体现了(  )

①经济、政治与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②思想运动是文化创新发展的源泉 

③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④文学作品可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3.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尤其需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即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

这是因为(  )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提升国家的创造力有着决定性作用 

③“工匠精神”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④“工匠精神”是解决创新不足的主导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4.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又一次把中西医之争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中西医之争由来已久,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彻底解决,但医学里的“中”和“西”,并非如“是”与“非”“科学”与“非科学”那般对立,虽“道不同”但可“相为谋”,做到殊途同归。

这是基于()

①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 ②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 

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各民族文化之间各有特色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5.随着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加深,中国春节正在慢慢地向世界性节日演变。

2016年中国春节前后,世界上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座城市举行“欢乐春节”活动。

如今,全球至少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把春节定为本国的法定假日。

春节走红海外(  )

①源于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②体现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姿态接受外来文化 

③说明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 ④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16.《楚辞》有“朕幼清以廉洁兮”之语,东汉王逸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之释。

《现代汉语词典》把廉洁解释为“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正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新要求。

这表明廉洁文化(  )

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②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③对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反作用 ④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7.漫画《选择》告诉我们,经典阅读必须要(  )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全盘否定,重新发展 ④抛弃传统,融入时代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8.2016年新年第一天,中英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孔子》开播。

国际化的视角、平民化的叙事,摆脱了孔子塑造刻板单一的窠臼,让孔子从“至圣先师”的神坛回归生活。

中英合作的制作方式,是对孔子“和而不同”理念的一次饶有趣味的表达,也是对“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这一命题的积极探索。

这一做法有利于(  )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和民族性,全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③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推动文化创新;④展示中华文化包容性,引领各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9.大型歌舞诗《丝路情歌》,将中国元素、西部民俗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有机融合,艺术地再现了800年前大唐盛世、与西亚贸易交往繁荣、中西方文明交融的盛景,以华美的表演效果给人触及心灵的艺术享受。

这表明(  )

①文化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 ②文化交融能够消除民族差异 

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奋斗中形成了长征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这告诉我们(  )

①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②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③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④民族精神是抽象的,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根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1.部分“风水从业者”通过自我神化包装,借助互联网交易平台高价兜售风水吉祥物,赚取高额利润。

这些骗局虽然十分低级,但受骗者仍数以万计。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有(  )

①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和传媒具有商业性 ②相关部门疏于管理和正确引导 

③人们对文化具有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④腐朽文化对人们精神世界的侵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2.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各地兴起“中文热”,联合国的雇员、各国驻联合国的外交官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的热情也日益高涨。

对此,我们应持有的感悟是(  )

①要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②要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③要增强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④要增强对中华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23.某省以“仁爱公益——关爱老年人”为主旨,发起了“老吾老”关爱老人公益行动,号召人们积极行动起来,让爱心传递。

这项活动说明(  )

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②人的思想道徳水平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 

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我做起 ④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发达,商业历史悠久。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农商并重政策

B.唐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已被打破

C.两宋时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D.元朝政府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5.在15-16世纪,西方国家进行的“宗教提供了借口、黄金提供了动机”的东方探险活动是指(  )

A.马可·波罗游历东方     B.西欧国家从事黑奴贸易

C.英国进行殖民扩张     D.西班牙、葡萄牙开辟新航路

26.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条件的,下列不属于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不可或缺的条件的是(  )

A.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B.海外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和海外市场

C.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的动力和政治保障

D.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27.1927—1936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

A.摆脱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B.民族工业的资金、技术实力与外国企业不相上下

C.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

28.如图所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妇女最时尚的着装——列宁装。

这反映出当时女性的着装(  )

A.款式多样B.受西方服饰影响

C.受苏联影响D.注重个性

29.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这得益于(  )

A.斯大林体制的积极作用B.赫鲁晓夫改革

C.勃列日涅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

30.1961—1971年,美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从5233亿美元上升到10634亿美元,这一时期主导美国经济发展嵌的理论是(  )

A.重商主义B.自由主义C.凯恩斯主义D.计划经济评论

31.下列有关二战后法国经济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推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

B.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法国开始了私有化浪潮

C.是西方国家中唯一实行明确经济发展计划的国家

D.国有化运动使法国经济带有浓厚的国家主导色彩

32.二战后,世界上出现了许多国际性和区域性经济组织。

其中亚太经合组织的标志是(  )

3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加速:

这一现象反映了(  )

A.政治多极化趋势      B.政治民主化趋势

C.经济全球化趋势      D.军事合作化趋势

34.《中国青年报》2006年3月20日刊登《变迁:

从“一五”到“十一五”》一文,概括出不同时期的关键词。

符合“一五”时代特征的是(  )

A.工业增速、奠定基础    B.“大跃进”、大倒退

C.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D.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35.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其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农村这一历史性的变化,是因为国家(  )

A.大力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2~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5题,共135分)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艾比湖位于天山北坡,曾经是一个淡水湖,现在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

20世纪50年代流入艾比湖的大小河流有23条;但随着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70年代后期至今,入湖的河流只有博尔塔拉河和精河,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大片湖区干涸。

下图为艾比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分析艾比湖湖水由淡变咸的原因?

(8分)

 

(2)分析艾比湖大片湖区干涸带来的影响?

(8分)

 

(3)请你就艾比湖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8分)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

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

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

如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6分)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8分)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8分)

38.法治,既是国家提升治理能力的利器,也是每个公民权利和力量的源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已有“法治”的思想,其内涵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之治等盛世局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制相对健全和完善。

但古代“法治”与现代法治有着本质的区别。

比如封建法律的服务对象是地主阶级,其着力维护的是专制主义统治,皇帝可一言立法,也可一言废法,权大于法。

尽管如此,封建盛世的出现,内在地需要“法治”的支持,“法治”思想成为法盛政兴的必要条件。

分析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古代许多“法治”思想给今天我国和世界各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材料二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M市特别注重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推进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该市积极培育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法治文化建设。

既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又大胆吸收欧美法系中有益法治文化,丰富法治文化的内涵。

选择百姓关注、影响力大、富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事件,设计并推出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提高市民参与度。

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的独特优势,扩大法制刊物、节目、栏目的覆盖面,建设一批宣传法治文化的主阵地。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M市上述做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启示?

(14分)

39.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书香中国万里行”“书法进课堂”等文化活动,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部署要求,全国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引导人们多读书、读好书。

该活动坚持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引领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素质和境界,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材料二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背景下,中学生的学习和读书情况,引发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据调查了解,受金融危机就业困难的影响,新的“读书无用论”在校园也有所蔓延。

面对经济全球化,应对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需要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克服应试教育弊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我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意义?

(12分)

(2)请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对材料二中的“读书无用论”予以批驳?

(14分)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农业的突出进步,首先表现在产量的增加,可以大体满足人口急剧增长的需要。

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时期的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

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并对农产品进行加工或从事商业性农业经营,棉纺织业成为不可或缺的副业生产。

贫富两极分化现象更加突出,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奴仆或雇工。

一般租佃关系普遍采用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农村制造业最先出现于英国并在那里发展得最成功,尤其在毛织品的纺织和编织方面。

到了1700年,英国产业开始普遍倾向乡村化而不是城市化,并严重依赖于发放(包买商)制度。

18世纪的英国保持著一种独特的土地制度,一端是一些大地主,另一端则是大量没有土地以工资为生的劳动力。

自耕农的数量在18世纪持续减少。

18世纪中叶,英国农业普遍采用轮耕法种植,传统农具得到改进,从而实现了一场令人欣喜的技术变革,为英格兰正迅速增长的城市人口提供了充足的粮食。

——摘编自(美)约翰·巴克勒《西方社会史·第二卷》

(1)据材料一、二,概括17—18世纪中国、英国农村发生的相似变化?

(8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中英两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同结果,分析其原因?

(17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

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影响波及各方。

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据材料说明作者提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12分)

 

(二)选考题:

共2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对应题号涂黑。

注意所做题目必须与所涂题目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2.读山西省煤田分布图和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回答问题。

(10分)

说出山西煤炭综合利用的意义?

(10分)

 

4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问题已经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试提出解决当地能源问题的措施?

(10分)

 

44.(15分)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农业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与此同时,传统经济政策却出现了背离世界发展大势的趋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1757年,清政府关闭厦门、宁波等港口,只留广州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并规定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1)材料一中的“本”“末”各指什么?

(2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政府奉行的经济政策?

(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9分)

 

45.(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9月,美国股票价值下降了40%,且这种下降一直持续了三年。

到1933年,工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暴跌将近一半,商品贸易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失业人数保守估计1400万。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933年罗斯福上台,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问题,他相继颁布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

1933年夏国民经济开始小幅度回升,1939年形势得到完全扭转。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二册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的特点。

(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应对材料一所述事件采取的主要措施,(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6分)

 

46.(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

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40周年的思考》

材料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过去美元在国际金融的一统天下,正在向多极化发展,国际货币体系将向各国汇率自由浮动、国际储备多元化、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趋势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的多元化趋势不断加强,单一的货币制度越来越难以满足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也就难怪像布雷顿森林体系这样走向崩溃。

——赫国胜、杨哲英、张日新主编《新编国际经济学》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必要性?

(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的主要原因?

(9分)

林芝市二高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

1.C2.D3.A4.C5.B6.D7.C8.B 9.A10.C11.A 

二、简答题

36

(1)艾比湖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少雨,蒸发旺盛,导致湖水盐分不断累积;气候变化,使该地区气候趋向暖干化,蒸发量加大;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使入湖水量大大减少,导致对湖水的稀释作用减弱等。

(8分)

(2)湖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变坏;蒸发量减少,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渔业资源减少,鸟类栖息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湖底裸露面积不断增加,盐渍化和沙化加重,影响北疆地区的生态环境。

(8分)

(3)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用水;加强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8分)

37.

(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

(6分)

(2)有风:

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

有地:

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

(8分)

(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

(8分)

三、选做题

42.有利于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区域环境。

(10分)

43.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能源跨区域调配。

(10分)

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

24.【答案】C

25.【答案】D

26.【答案】C【解析】工业革命产生不可或缺的条件是经济因素,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和国内市场是不可或缺的条件,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海外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和海外市场是不可或缺的条件,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代议制的确立是工业革命顺利开展的保障,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手工业发展推动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成熟是不可或缺的条件,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