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检测题语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99807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检测题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一检测题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一检测题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一检测题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一检测题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检测题语文.docx

《初一检测题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检测题语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检测题语文.docx

初一检测题语文

初一语文下册综合测试题2020.04.14

(说明:

满分150,时间120分钟[7:

30-9:

30],闭卷限时完成,家长监考)

第Ⅰ卷选择题(90分,每题3分)

1、基础知识1—8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zhàn)掺和成的。

B那个机器老师一次又一次地给她做地理测验,她一次比一次答得糟(cāo)。

C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jū)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D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jí)和文件烧掉。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A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B我张皇地拿出语文书,急急温习今天教过的内容,觉得课文内容侥有兴趣。

C替法西斯卖力,替剥硝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D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也钜绝我。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通国之善弈者也(代词,代指那个人)B粉身碎骨浑不怕(全,全然)

C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汤)D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离开)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地进来,挤满了这间小屋。

B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的嘴边时,老班长的呼吸已经奄奄一息了。

C我们都是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地方,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D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科学工作者正是以这种特有的风格和态度不断地去探索宇宙中无穷无尽的奥秘。

B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C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D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A不管天气十分炎热,大家还是坚持锻炼身体。

B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不要发生事故。

C坚持写日记,写作能力就会迅速提高。

D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

“哦,对不起,哦,对不起……。

”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

B“什么?

爹!

”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C从腊八起,铺户就加紧上年货,街上增加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他们都是只在这个季节才会出现的。

D利用这一特点,波义尔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

石蕊试纸。

8.下列文学与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马诗》作者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

B《匆匆》作者是朱自清,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洲杂记》《你我》。

有“人民艺术家”称号。

C《他们那时多有趣啊》作者阿西莫夫,美国散文作家,诗人。

D《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

 

二、阅读《北京的春节》选段,完成9—12题。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

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这广告可不庸俗。

干果店在灯节还要作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作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家中也有灯:

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

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9.对选文的艺术手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运用了全景式的艺术手法。

B选文运用了白描式的艺术手法。

C选文运用了点面结合的艺术手法。

D选文运用了选点式的艺术手法。

10.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部分写正月十五,浓墨重彩地详细描绘,因为这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B选文部分重点详写了放花炮,略写各形各色的灯、吃汤圆,突出元宵节的“火炽而美,丽”,日子的“美好快乐”。

C“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一个“又”字,既引发了下文对元宵节浓墨重彩的描绘,也让人不禁回想之前的热闹情景,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老到。

D“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是本段的中心句。

11.对本文语言的“京味儿”理解不正确的是()

A老舍先生的语言清浅俗白,“京味儿”十足,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引用老北京俗语,富有民俗色彩。

B文中有很多老北京人熟悉的生活细节,表现出浓郁的“京味儿”,如写吃饺子配腊八蒜,极富老北京的生活气息。

C本文的“京味儿”体现在词语的选用上,比如“零七八碎儿”“玩意儿”“闲在”这些词语,带着鲜明的口语色彩和地域色彩,质朴平实,给人以亲切的感觉。

D本文的“京味儿”体现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12.下面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写最热闹的元宵节习俗,通过语句的参差变化来表现热闹的氛围。

B“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总起一句,奠定了本段的基调。

C“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几个“有的”形成整齐的排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灯的各形各色。

D“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等词语的运用,形成变化,显示出作者的语言功力。

三、阅读《匆匆》选段,完成13—16题。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罢:

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

现在又到了那里呢?

②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③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④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3.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B开头采用排比句式,一连串的发问,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之情。

C从生活细节入手,同时用了拟人手法,把日子流逝的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说明时间和我们形影不离,却又转瞬即逝。

D第①段连用问句,将对时间流逝的惊异呈现给了读者,表达作者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惋惜,起到加强语气,强调感情的作用。

14.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把时间比作汪洋大海。

B在时间的大海里,属于“我”的时间太少了,表现了作者的哀伤。

C作者将已逝去的日子,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

D过去的日子显得那么渺小,无声无息,流逝得那么快,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15.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中深入思考日子一去不复返的原因,因而在文章开头提出这个问题。

B作者在文章开头提出了这个问题,警醒了读者,引起了读者对时间匆匆流逝的关注。

C这个句子显示了作者的困惑和疑问,下文对日子一去不复返的原因,始终未得到解答。

D与结尾相呼应,目的是引起人们深思,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

16.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B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C时间眨眨眼就向我们挥手说再见,可恨的是我们经常忽略了这位朋友的陪伴。

D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真理。

……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

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A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B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C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D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8.第二段中,“?

”“!

”各指的是什么?

作者这样表述有什么好处?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表示疑问,“!

”表示感叹。

好处:

把一个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表述了出来。

B“?

”指提出问题,“!

”指解决疑问,发现了真理。

好处:

强调了发现真理的重要性。

C“?

”指发现问题,不断追问,“!

”指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好处:

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指发现问题,不断追问,“!

”指通过探索发现真理。

好处:

赞扬了科学家一丝不苟的精神。

19.课文提出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是()

A科学的灵感

B从细微的现象中发现问题

C见微知著,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探索,追根求源

D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五、读下面古诗,完成15—16题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0.本诗前两句写景,描写景物抓住的特点是()

A惆怅B落寂C寂静D悲伤

21.本诗借月抒情,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A壮志未酬B孤独寂寞C思乡思亲D同情他人

六、阅读古文《两小儿辩日》,回答22——24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选自《列子汤问》

22.对下列加下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东游   东:

向东边

B.问其故  故:

原因,缘故

C.及其日中如探汤   汤:

汤水

D.日初出大如车盖   初:

刚刚

23.对下面加下划线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问其故。

  ②及其日中如探汤

③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④孰为汝多知乎

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B.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C.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D.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2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宇宙无限,知识无涯,学无止境,即使是广闻博识的圣人也会有所不知。

B.要对自然现象进行大胆地质疑和理性地探索。

C.要抓住事物的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也不能以偏概全。

D.要敢于否定、嘲笑和讽刺一切大学问家,不迷信权威。

七、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25——27题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⑤,初供胡

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

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

京城。

③馔:

准备食物。

④果蔬:

泛指菜肴。

⑤酒三行:

指喝了几杯酒。

⑥脔:

切成小块的肉。

⑦啖:

吃。

25.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又久之,方命坐方:

才B不复下箸复:

C旁置菜羹而已置:

放D公取自食之食:

食物

26.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

A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菜肴都没有准备,萧公子心里已经奇怪了。

B因谒公,公约之饭。

(于是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

C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出席,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

D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只吃了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

2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

A“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作“很”解,意为萧氏的儿子很骄横放纵。

B文章把王安石和萧氏子作对比,从而突出了王安石的品质。

C萧氏子最后离开是因为觉得王安石看不起他,提供的饭菜又太难吃。

D王安石生活节俭,不铺张浪费,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以自己的行动绝妙地教育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

八、阅读现代文,完成28—30题

我们是一家人

①我进中学时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

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

我们是一家人。

②当时,学校里有位姓毛的女生,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的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

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

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

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饿了一顿以示抗议。

母亲那时对我怀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

于是,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

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我想就不会挨饿了。

③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心里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

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

而且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

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④这样自由自在地过了半个来月,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

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说笑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

⑤天气忽然冷下来,我患了感冒,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完,出了校门就奔回家。

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

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

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了下来。

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

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⑥到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一个上午饥肠辘辘。

放学回家,推开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

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

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

母亲没有强拉,悄悄递给我一个面包,说:

“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⑦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说的话,我们是一家人。

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⑧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

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

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⑨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

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⑩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28.“我”从“盼望独立”到与家人重聚后感受到温暖,期间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排列正确的一项()

A进中学后“我”盼望独立—感到自由快乐—我既委屈又自责—与家人重聚后感受到温暖

B进中学后“我”盼望独立—我既委屈又自责—感到自由快乐—与家人重聚后感受到温暖

C进中学后“我”盼望独立—我既委屈又自责—与家人重聚后感受到温暖—感到自由快乐

D进中学后“我”盼望独立—与家人重聚后感受到温暖—感到自由快乐—我既委屈又自责

 

29.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A选文是以“我”对“我们是一家人”这句话认识的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B母亲开始坚决不同意“分伙”,可后来又改变初衷,是因为母亲那时认为我有叛逆倾向,等着我在生活中碰壁,看“我”成为可笑的话柄。

C第9段“母亲没去上班”的原因是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

D“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点明主旨,突出中心思想。

30.你认为文中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

A自信而又强势的人B怯懦而又温柔的人

C关爱子女,又善于维护子女自尊的人D溺爱子女,毫无原则的人

第Ⅱ卷主观题(60分)

31.默写(10分)

(1)纤纤擢素手,。

(2)春城无处不飞花,。

(3),要留清白在人间。

(4)千磨万击还坚劲,。

(5),而日中时远也。

(6)日初出大如车盖,。

(7)苟利于民,。

(8),快走踏清秋。

(9)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10)四面荷花三面柳,。

八、作文:

32.在自然界四季轮回中,春天是美好的:

万物复苏,春暖花开,草长莺飞。

在人生漫漫岁月中,春天不仅是季节,更是内心所感受到的那些善良、感恩、勇气、温暖……一切美好的情感。

只要心中春光明媚,我们的世界就必然鸟语花香、阳光灿烂。

请结合自己的观察和生活体验,以《春驻我心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