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原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598343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原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原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原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原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原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原文.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原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原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原文.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原文

九年级上册名着导读

《水浒》:

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在历代封建专制统治者眼中,“造反”都是大逆不道的,“造反”者都是杀人放火、面目狰狞的妖魔鬼怪,但我国四大古典名着之一的么水许勿却反其道而行之,为那些所谓“造反”者树碑立传,并渲染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使他们成为读者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作为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宫逼民反”的主题。

在作者的笔下,好汉们大都有着自己的辛酸史,他们是被逼无奈才键而走险、“犯上作乱”的,这恰好印证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真理。

小说还把英雄好汉们聚居的八百里水泊梁山描绘成一个“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理想社会。

在这里,“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有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不论是富豪将吏还是贫贱子弟,“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高低,表达了人们对平等与人人互爱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在将它翻译成英文时就定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其中粱山好汉就有一百零八将,再加上其他陪衬人物,有几百人之多。

这些人物大都形象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尤以林冲鲁智深、武松、吴用、卒逵、宋江等人最具神采。

作者在塑造这些粗豪、侠义的人物时,非常注意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例如鲁智深和季逵,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再如林冲和武松,同是小说浓墨重彩刻画之人,也都武艺高强,有勇有谋,但林冲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一直安分守己,循规蹈矩,最后是在万般无奈、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被逼上粱山的,是上层人物被迫造反的典型;而武松是个下层侠义之士,崇尚的是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

因此,从为兄报仇开始,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一步步走向反抗的道路,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水浒》的结构很有特点,作者采取了先分后台的链式结构,,第四十回以前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粱山大聚义。

第七十回以后,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

这使小说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

在语言上,《水浒》用的是古白话,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塑造人物形象惟妙惟肖,绘声绘色,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

  【阅读建议】

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水浒》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营养。

阅读时,要特别注意生动传神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同时也要认识到,由于时代的局限,这部作品也不可避免地有一些如滥杀无辜、歧视妇女等封建糟粕,这是需要加以鉴别和据弃的。

【精彩片段】

三人来到潘家酒楼上,拣个里坐下。

提辖坐了主位,对席,史进下首坐了。

酒保唱了喏,认得是鲁提辖,便道:

“提辖官人,打多少酒”说:

“先打四角酒来。

”一面铺下菜蔬果品按酒,又问道:

“官人,吃甚下饭”鲁达道:

“问甚么!

但有,只顾卖来,一发算钱还你!

这厮,只顾来聒噪!

”酒保下去,随即烫酒上来,但是下口肉食,只顾将来摆一桌子。

三个酒至数杯,正说些闲话,较量些枪法,说得入港,只听得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

鲁达焦躁,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

酒保听得,慌忙上来看时,见鲁提辖地。

洒保抄手道:

“官人要甚东西,分付卖来。

”鲁达道:

“要甚么!

你也须认得洒家!

却教甚么人在间壁吱吱的哭,搅俺弟兄们吃酒洒家须不曾少了你酒钱!

”酒保道:

“官人息怒。

小人怎敢教人啼哭,打搅官人吃酒这个哭的是绰酒座儿唱的父女两人,不知官人们在此吃酒,一时间自苦了啼哭。

”鲁提辖道:

“可是作怪!

你与我唤得他来。

”酒保去叫。

不多时,只见两个到来:

前面一个十八九岁的妇人,背后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儿,手里拿串拍板,都来到面前。

看那妇人,虽无十分容貌,也有些动人的颜色,拭着眼泪,向前来深深的道了三个万福。

那老儿也都相见了。

鲁达问道:

“你两个是那里人家为甚啼哭”那妇人便道:

“官人不知,容奴。

奴家是东京人氏,因同父母来渭州投奔亲眷,不想搬移南京去了。

母亲在客店里染病身故。

女父二人流落在此生受。

此间有个财主,叫做‘镇关西’郑大官人,因见奴家,便使强媒硬保,要奴做妾。

谁想写了三千贯文书,虚钱实契,要了奴家身体。

未及三个月,他家好生利害,将奴赶打出来,不容完聚,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钱三千贯,父亲懦弱,和他争执不得,他又有钱有势。

当初不曾得他一文,如今那讨钱来还他,父亲自小教得奴家些小曲儿,来这里酒楼上赶座子,每日但得这些钱来,将大半还他,留些少女父们盘缠。

这两日酒客稀少,违了他,怕他来讨时受他羞耻。

女父们想起这苦楚来,无处告诉,因此啼哭。

不想误触犯了官人,望乞恕罪,高抬贵手!

鲁提辖又问道:

“你姓甚么在那个客店里歇那个郑大官人在那里住”老儿答道:

“老汉姓金,排行第二。

孩儿小字翠莲。

郑大官人便是此间状元桥下卖肉的郑屠,绰号镇关西。

老汉父女两个只在前面东门里鲁家客店安下。

”鲁达听了道:

“呸!

俺知道那个郑大官人,是杀猪的郑屠!

这个腌臜泼才,投托着俺小种经略门下做个肉铺户,却原来这等欺负人!

”回头看着、史进道:

“你两个且在这里,等去打死了那厮便来!

”史进、李忠抱住劝道:

“哥哥息怒,明日却理会。

”两个三回五次劝得他住。

鲁达又道:

“老儿,你来!

洒家与你些盘缠,明日便回东京去,怎么样”父女两个告道:

“若能回乡去时,便是重生父母,再长爷娘。

只是店主人家如何肯放郑大官人须着落他要钱。

”鲁提辖道:

“这个不妨事,俺自有道理。

”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

“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

”史进道:

“直甚么,要哥哥还!

”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

鲁达看着道:

“你也借些出来与。

”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

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

“也是个不爽利的人!

”鲁达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

“你父女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拾行李。

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

”金老并女儿拜谢去了。

鲁达把这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

三人再吃了两角酒,下楼来叫道:

“主人家,酒钱洒家明日送来还你。

”主人家连声应道:

“提辖只顾自去,但吃不妨,只怕是提辖不来赊。

”三个人出了潘家酒肆,到街上分手。

史进、李忠各自投客店去了。

只说鲁提辖回到经略府前下处,到房里,晚饭也不吃,地睡了。

主人家又不敢问他。

再说金老得了这一十五两银子,回到店中,安顿了女儿,先去城外远处觅下一辆车儿,回来收拾了行李,还了房宿钱,算清了柴米钱,只等来日天明。

当夜无事。

次早五更起来,父女两个先打火做饭,吃罢,收拾了。

天色微明,只见鲁提辖大踏步走入店里来,高声叫道:

“店小二,那里是金老歇处”小二道:

“金公,鲁提辖在此寻你。

”金公开了房门道:

“提辖官人,里面请坐。

”鲁达道:

“坐什么!

你去便去,等什么!

”金老引了女儿,挑了担儿,作谢提辖,出门。

店小二拦住道:

“金公,那里去”鲁达问道:

“他少你房钱”小二道:

“小人房钱,昨夜都算还了;须欠郑大官人典,着落在小人身上看管他哩。

”鲁提辖道:

“郑屠的钱,自还他,你放这老儿还乡去!

”那店小二那里肯放。

鲁达大怒,揸开五指,去那小二脸上只一掌,打得那店小二口中吐血;再复一拳,打落两个当门牙齿。

小二爬将起来,跑向店里去躲了。

店主人那里敢出来拦他。

金老父女两个忙忙离了店中,出城自去寻昨日觅下的车儿去了。

且说鲁达寻思,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

约莫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迳到状元桥来。

且说郑屠开着两间门面,两副肉案,悬挂着三五片猪肉。

郑屠正在门前柜身内坐定,看那十来个刀手卖肉。

鲁达走到门前,叫声“郑屠!

”郑屠看时,见是鲁提辖,慌忙身来道:

“提辖恕罪!

”便叫副手掇条凳子来,“提辖请坐。

”鲁达坐下道:

“奉着经略相公钧旨:

要十斤精肉,切作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面。

”郑屠道:

“使得,——你们快选好的切十斤去。

”鲁提辖道:

“不要那等腌臜厮们动手,你自与我切。

”郑屠道:

“说得是,小人自切便了。

”自去肉案上拣了十斤精肉,细细切做臊子。

那店小二把手帕包了头,正来郑屠报说金老之事,却见鲁提辖坐在肉案门边,不敢扰来,只得远远的立住,在房檐下望。

这郑屠整整的自切了半个时辰,用荷叶包了道:

“提辖,叫人送去”鲁达道:

“送甚么!

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

”郑屠道:

“却才精的,怕府里要裹馄饨,肥的臊子何用”鲁达睁着眼道:

“钧旨分付,谁敢问他”郑屠道:

“是合用的东西,小人切便了。

”又选了十斤实膘的肥肉,也细细的切做臊子,把荷叶包了。

整弄了一早辰,却得饭罢时候。

那店小二那里敢过来,连那正要买肉的主顾也不敢拢来。

郑屠道:

“着人与提辖拿了,送将府里去”鲁达道:

“再要十斤寸金软骨,也要细细地剁做臊子,不要见些肉在上面。

”郑屠笑道:

“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鲁达听得,跳起身来,拿着那两包臊子在手,睁着眼,看着郑屠道:

“洒家特地要消遣你!

”把两包臊子劈面打将去,却似下了一阵的“肉雨”。

郑屠大怒,两条忿气从脚底下直冲到顶门,心头那一把腾腾的按捺不住,从上抢了一把剔骨尖刀,跳将下来。

鲁提辖早拔步在当街上。

众邻居并十来个火家,那个敢向前来劝。

两边过路的人都立住了脚,和那店小二也惊得呆了。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要来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

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

“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

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

你如何强骗了”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

“打得好!

”鲁达骂道:

“!

还敢应口!

”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

郑屠当不过,讨饶。

鲁达喝道:

“咄!

你是个破落户!

若只和俺硬到底,倒饶了你!

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

”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不得。

鲁提辖假意道:

“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

”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

鲁达寻思道:

“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

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

“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

”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街坊邻居并郑屠的火家,谁敢向前来拦他。

鲁提辖回到下处,急急卷了些衣服盘缠,细软银两,但是旧衣粗重都弃了;提了一条齐眉短棒,奔出南门,走了。

【点评】

这段故事名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选自小说的第二回。

它写的是鲁智深路见不平、见义勇为的故事,有力地表现了鲁智深侠肝义胆、疾恶如仇而又粗中有细的性格。

  【探究思考】

  1、《水浒》中的梁山好汉哪一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把他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听。

2、讨论:

你心目中的英雄与《水浒》里的梁山好汉有何异同

《傅雷家书》:

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提起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和他的《人间喜剧》,可能不少人都听说过,可是你知道是谁把它们介绍到中国来的吗他就是我国着名翻译家傅雷先生。

从20世纪30年代起,他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并翻译了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大部分作品。

同时,傅雷还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

这家信汇编成册,就是《傅雷家书》。

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青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傅雷在艺术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因此这些家书还以相当多的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

不管是傅聪在波兰留学,获得国际大奖,还是后来赴世界各地演出,傅雷始终关注着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不时给予指点,特别是经常给他邮寄中国古典文学名着和有关绘画,雕塑等艺术理论方面的书籍,鼓励他多以诗、戏剧、美术等艺术门类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家书是真情的流露,再加上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修养,这些文字生动优美,读来感人至深。

相信很多读者能从中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修养。

【阅读建议】

这本洋溢着父子深情的家书,一定有许多地方会引起你强烈的共鸣。

请静下心来,细细阅读,用心去体会傅雷望子成才的良苦用心,其中的许多观点,或许也能对你有所启迪。

另外,这本书谈论艺术的内容也比较多,有条件的话,不妨趁机多了解一点中外艺术史方面的知识,以开阔视野,培养审美情趣。

【精彩片段】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5;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

这道理,戏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

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

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

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

否则即使道理说了一大堆,仍然是隔了一层。

一般艺术家的偏于intellectual(理智),偏于cold(冷静),就因为他们停留在理性认识的阶段上。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感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了;爱之不切,弹出来当然也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兴趣。

如此循环下去,你对一个作家当然无从深入。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会这样欣赏他,理解他。

由此得到一个结论:

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换言之,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

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

法文里有白句话叫做“伟大的心”,意思就是“爱”,这“伟大的心”几个字,真有意义。

而且这个爱决不是庸俗的,婆婆妈妈的感情,而是热烈的、真诚的、洁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荼的、忘我的爱。

从这个理论出发,许多人弹不好东西的原因都可以明白了。

光有理性而没有感情,固然不能表达音乐;有了一般的感情而不是那种火热的同时又是高尚、精练的感情,还是要流于庸俗,所谓sentimental(滥情,伤感),我觉得就是是指的这种庸俗的感情。

一切伟大的艺术家(不论是作曲家,是文学家,是画家……)必然兼有独特的个性与普遍的人间性。

我们只要能发掘自己心中的人间性。

就找找到与艺术家沟通的桥粱。

若再能细心揣摩,把他独特的个性也体味出来,那就能把一件艺术品整个儿了解了。

--当然不可能和原作者的理解与感受完全一样,了解的多少、深浅、广狭,还是大有出入;而我们自己的个性也在中间发生不小的作用。

大多数从事艺术的人,缺少真诚。

因为不够真诚,一切都在嘴里随便说,当作唬人的幌子。

装自己的门面,实际只是拾人牙慧,并非真有所感。

所以他们对作家决不能深入体会,先是自己就没有深入分析过。

这个意思,克利斯朵夫也好像说过的。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真诫的“不懂”,比不真诫的“懂”,还叫人好受些。

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

有了真诫,才分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

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

而真诚是需要长时期从小培养的。

社会上,家庭里,太多的教训使用我们不敢真诫。

真诫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作后盾的。

所以做艺术家先要去学做人,艺术家一定要比别人更真诚。

更敏感,更虚心,更勇敢,更坚忍,总而言之,要比任何人都lessimperfect(较少不完美之处)!

好像世界上公认有个现象:

一个音乐家(指演奏家)大多只能限于演奏某几个作曲家的作品。

其实这种人只能称为演奏家而不是艺术家。

因为他们的胸襟不够宽广,容受不了广大的艺术天地,接受不了变化无穷的形与色。

假如一个人永远能开垦自己心中的园地,了解任何艺术品都不应该有问题的。

有件小事要和你谈谈。

你写信封为什么老是这么不neat(干净)日常琐事要做得neat(干净),等于弹琴要讲究干净是一样的。

我始终认为做人的作风应当是一致的,否则就是不调和;而从事艺术的人应当最恨不调和。

我这回附上一小方纸,还比你用的信封小一些,照样能写得很宽绰。

你能不能注意一下呢以此类推,一切小事养成这种neat(干净)的习惯,对你的艺术无形中也有好处。

因为无论如何细小不足道的事,都反映出一个人的意识与性情。

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

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本书或是某种技术;否则随时随地都该学习这句话,又怎么讲呢我想你每次接到我的信,连寄书谱的大包,总该有个印象,觉得我的字都写得整整齐齐,清楚明白吧!

【点评】

这封信由莫扎特乐曲的特点谈起,论及艺术家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真诚。

而真诚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

这是一种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令人感到语重心长。

【探究思考】

1.读了这本书,你是不是对傅雷有所了解呢你觉得他是一位怎样的父亲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

2.这些家书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导,凝聚着父母对子女的深切期望。

这对你有哪些启发

《培根随笔》:

透彻的说理,隽永的警句

对于我们来说,弗兰西斯培根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至少,有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听说过他那句遐迩传扬的名言:

“知识就是力量”。

这位被马克思称之为:

“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英国思想家出生于1561年,是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

他出生于豪门,聪颖早慧,从剑桥大学毕业时年仅15岁。

三年后父亲病故,由于他是继室所生的小儿子,没有分到什么遗产,只得独立谋生,一时债务压身,饱尝生态炎凉。

后来他通过自修获得律师资格并步入政界,几经沉浮后成为国家重臣,最后又因一桩至今仍众说纷坛的受贿案被国会弹劾去职。

培根最重要的成就是他在思想后和哲学领域内的建树。

他在一系列的着述上批判了欧洲中古经院哲学和唯心主义,认为经院哲学与生活实践隔绝,被教条和权威束缚。

他还倡导通过实验解释自然的奥妙并身体力行从事科学实验。

培根的散文随笔共有五十八篇。

他心目中的理想读者是世界贵族子弟,文章内容涉及哲学、伦理、处世之道等,其中多数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比较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学”。

这些散文关注现实,其中议论官场生涯的篇章和探讨修身持家的文字都得力于他深入的观察和亲身的体验。

他力图以不带先入之见的“客观”态度来审视和考察各种现象和行为(包括“背叛”),很少从传统的宗教道德观念出发简单地评判是非。

英国文学专家王佐良先生说培根“对每个题目都有独到之见,诛心之论,而文笔紧凑,老练,锐利,说理透彻,警句迭出”,这是中肯的评论。

从培根的散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者——培根是其中之一——如何在旧的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日趋瓦解之际,致力于探讨并树立新的信念、规范和道德。

那个时代所生成的新思潮,如人本主义、经验主义以及对科技和“进步”的肯定乃至崇尚等等,正是随后的“现代”社会的主流思想。

这恐怕就是我们读他的随笔并不觉得生疏隔膜的缘故。

不过,培根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

读他的散文,我们几乎一眼就可以看出他的毫不隐瞒的贵族立场、男权视角和某些近乎市侩哲学的功利主义思想。

而且,如果我们不把“知识”和“力量”都想成超越历史、文化、阶级的神圣的东西,甚至连“知识就是力量”这类至理名言也是可以讨论的。

读经典作家的作品,最正确的态度也许还得用那句老话概括,叫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阅读建议】

培根的散文有多种译本,它们各有千秋,不妨多找一两种对照读。

挑选几篇文章用心体味,结合自己的经验判断其观点是否正确,论说是否严谨,是否全面,是一种很好的“思想演练”。

【精彩片段】

谈美

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其于人也,则有德者但须形体悦目,不必面貌俊秀,与其貌美,不若气度恢宏。

人不尽知,绝色无大德也;一如自然劳碌终日,但求无过,而无力制成上品。

因此美男子有才而无壮志,重行而不重德。

但亦不尽然。

罗马大帝奥古斯都与泰特思,法王腓力四世,英王爱德华四世,古雅典之亚西拜提斯,波斯之伊斯迈帝,皆有宏图壮志而又为当时最美之人也。

美不在颜色艳丽而在面目端正,又不尽在面目端正而在举止文雅合度。

美之极致,非图画所能表,乍见所能识。

举凡最美之人,其部位比例,必有异于常人之处。

阿贝尔与杜勒皆画家也,其画人像也,一则按照几何学之比例,一则集众脸形之长于一身。

二者谁更不智,实难断言,窃以为此等画像除画家本人外,恐无人喜爱也。

余不否认画像之美可以超绝尘衰,但此美必为神笔,而非可依规矩得之者,乐师之谱成名曲亦莫不皆然。

人面如逐部细察,往往一无是处,观其整体则光彩夺目。

美之要素既在于举止,则年长美过年少亦无足怪。

古人云“万美之中秋为最。

”年少而着美名,率由宽假,盖鉴甚年事之少而补其形体之不足也。

美者犹如夏日蔬果。

易腐难存;要之,年少而美者常无行,年长而羡者不免面有惭色。

虽然,但须托体得人,则德行因美而益彰,恶行见美而愈愧。

【点评】

这篇论美的短文写得十分精彩,笔墨不多,却说理透彻,且语言优美,阐明了“美德比美貌更重要”的道理。

它在培根的随笔中颇具代表性,集中体现了培根善于用诗化的语言阐述精辟的哲理的特点。

不过,本文例举的美、德兼备者都是男性帝王。

想一想其原因何在。

【精彩片段】

论拖延

幸运就像市场,许多时候,如果你能多呆一会儿,价格就会降下来;有时它又像西比拉卖神谕集那样,起初整套地出售,然后一次次地毁掉其中几卷,余下的却仍然要全套书的价钱。

因为正如常谚所说,机会“先杷其前额头发让你抓,如果你不及时抓住,就给个你光头让你抓”,或者至少,它先给你容易抓的瓶把,如果你不及甘抓住。

就给你难抓的瓶身。

在事情初起之际抓住最佳时机。

绝对是至高无上的智慧。

危险一度看来无足轻重。

并非真就无足轻重:

让人麻痹大意从而上当受害的危险历来多于靠强力摧垮人的危险。

不仅如此。

在危险尚未临头之时迎头邀击,胜于太长时间地注视着危险的临近;因为一个人如果注视太长时间,就可能懈怠,在另一方面,就像在月亮很低、只照到敌人的后背时有些人会上当那样。

被长长的影子所欺骗而过早地采取行动。

或者因过早地整装披挂反而招致危险,则是另一种极端了。

(如上所述)时机成熟与否必须缜密裁察,一般说来,最好是杷一切大行动的开端交由百眼巨人阿耳戈斯照管,而把其终结交由百手巨人布里阿柔斯照管。

令政客隐形的普路托中之盔,就是在议事会上保守秘密。

而在付谙行动时迅捷无比,因为事情一旦到了要采取行动的地步,迅捷就是最好的保密手段,就像子弹出了枪膛,飞行起来速度极快,非人的目力所能及。

【点评】

培根在这篇短文里先用“市场交易”打比方;再引古谚说明时机易逝;继而以“危险”为例具体分析;最后借“百眼巨人”和“百手巨人”等比喻强调要善于当机立断、迅速行动。

文章论述层次清晰,表达手法多样,语言简洁有力。

从培根的举例、比喻和论说看,他谈论“时机”和“拖延”主要针对有关领兵、行政和治国的“大”事。

这与“导读”中提到的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