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气象学试题借鉴相关.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598271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气象学试题借鉴相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森林气象学试题借鉴相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森林气象学试题借鉴相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森林气象学试题借鉴相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森林气象学试题借鉴相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森林气象学试题借鉴相关.docx

《森林气象学试题借鉴相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气象学试题借鉴相关.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森林气象学试题借鉴相关.docx

森林气象学试题借鉴相关

森林气象学试题

 试题答案

 林学专业2002级   姓名                  班级                学号             

注:

卷面成绩为80分,期末成绩=卷面成绩+平时成绩

一、名词解释(共20分)

1、气象学:

      2、气候学:

      3、气温年较差:

    4、地面有效辐射:

   5、太阳常数:

6、地转风:

      7、降水量:

      8、酸雨:

          9、积温:

          10、虚温:

二、填空题 (共10分)

1、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为            ,已知某地纬度为45°41ˊ,那么该地在3月22日正午时太阳高度角为             。

2、若某气象站处在低压系统中心的东南方向,试根据风压定律来判断该站的地面风向为         ,未来将出现        天气。

3、气象台站的地面观测场地上,小百叶箱内的仪器主要有干球温度表、湿球温度表、          、        和毛发湿度表。

4、轻便三杯风向风速表主要测定的是         风速和风向。

磁感风向风速表主要测定的是       风速和风向。

5、蒸发量的计算公式为           。

饱和水汽压的计算公式为            。

6、空气必需要在力的作用下才会产生运动,通常认为空气产生运动的原始动力是        力,其方向为      。

7、寒潮出现时带来的天气为          ,台风形成后的天气为            。

8、当气流遇到不长的孤立高山或山脉时,山脉对气流起到         作用。

9、大气降水降落到林地以后,可分为以下两部分:

一部分沿地表径流;一部分向地下渗透。

在下渗部分中,又可分为         、          、土壤吸附一部分、森林蒸散一部分。

10、在季风环流的影响下,冬季我国常常吹            风,影响的气团常常为          ,在          气压的控制下。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标号填入题后括号内,选错或不选均无分,共10分)

1、在大气中若湿空气的水汽含量不变,温度升高,则(   )。

  A、露点温度升高                 B、露点温度降低   

  C、相对湿度增大                 D、相对湿度减小

2、梯度风与气压场的关系是:

在北半球背风而立(   )。

  A、低压在右方,高压在左方 B、低压在右后方,高压在左前方 

  C、低压在左方,高压在右方 D、低压在左前方,高压在右后方

3、对于饱和湿空气而言,不正确的描述是(    )

①   该空气所能容纳的水汽分子数达到该温度下的最大值

②   实际水汽压小于该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

③   相对湿度等于100%

④   该温度下的空气的饱和差小于零

⑤   此时空气温度大于露点温度

A、①④⑤     B、④⑤        C、②⑤     D、①②③

4、下列云属中属于高云族的是(   )

  A、积云       B、高积云     C、层积云    D、卷积云

5、降水按其形成原因可分为(   )

A、气旋雨、台风雨、地形雨、对流雨  B、大雨、中雨、小雨

C、连续性、阵性、毛毛状           D、大雪、中雪、小雪

6、当太阳高度角一定时,大气透明系数愈大,则(   )。

A、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强度愈大    B、大气质量数愈大

C、大气逆辐射愈大              D、散射辐射愈强

7、在沿海地区出现大雾常常属于(   )。

   A、辐射雾      B、平流雾    C、蒸汽雾   D、锋面雾

8、大气中常见的降温过程有(    )。

  ①辐射冷却  ②绝热冷却   ③接触冷却   ④混合冷却    ⑤平流冷却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9、关于水平地转偏向力的性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只在空气相对于地面有运动时产生,其大小与风速成正比

②其大小与纬度无关

③其大小在极地最小,赤道最大

④其大小与纬度正弦成正比

⑤其方向与空气运动方向垂直 

  A、②③⑤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①③④ 

10、气块作湿绝热升降运动时,每下降100米,温度变化为(   )

A、上升0.5℃,其值为负       B、上升1℃,其值为负

C、上升0.5℃,其值为正        D、上升1℃,其值为正

四、判断题(请对下面叙述加以判断,若正确请打“√”,若错误请打“×”,不答或答错均无分,共8分)

1、在海陆交界处,白天一般吹海风,夜间一般吹陆风。

气温最热月出现在7月。

(  )

2、冬季土壤的冻结过程主要是上下同时进行的,而春季土壤的解冻过程是由上到下进行的。

(  )

3、夜间土壤温度随深度的增加是逐渐升高的,称为辐射型。

(  )

4、焚风是指气流越山时由于空气作绝热下沉运动温度降低,湿度增加,而在山的背风坡形成的一种干热风。

( )

5、当rd>r>rm时,大气稳定度为条件性不稳定;其中对未饱和湿空气是稳定的,对饱和湿空气是不稳定的。

( )

6、在标况下,干空气的密度往往要小于湿空气的密度。

(  )

7、“十雾九晴”中的雾是指辐射雾而言的。

(  )

8、WMO将风速达到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强台风。

(  )

五、简答题(共20分)

1、通常测定气压的仪器有动槽式水银气压表和空盒气压表,试简要说明这两种气压仪器读数后,应如何求出本站气压值。

(5分)

2、写出地面的热量平衡方程,说明各项的意义。

并据此阐述白天地面获得的热量通过哪些消耗的途径可以达到平衡。

(5分)

3、什么叫冷锋?

比较缓行冷锋和暖锋过境时天气有何不同?

(5分)

4、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为什么说对流层对人类环境特别重要?

(5分)

六、计算题(共12分)

1、有一团未饱和的湿空气测得其在迎风坡山脚下时的气压为1082百帕,气温为20℃;到达山顶时的气压为900百帕,气温为0℃。

试确定该未饱和的湿空气所爬山的高度、露点温度以及越山后到达山脚时的温度。

(已知该未饱和湿空气的凝结高度为500米,到达山顶后水汽已全部凝结并脱离空气块)

2、某气象站测得某日14点的干球温度为20.0℃,湿球温度为10.0℃,气压为1010.2百帕,请根据所学知识估算一下该站的相对湿度以及饱和差。

(已知干湿表系数A为0.000667℃-1,E20.0=22.9hpa,E10.0=12.2hpa)

森林气象学试题

 试题答案

 林学专业2003级   姓名                  班级                学号             

注:

卷面成绩为80分,期末成绩=卷面成绩+平时成绩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0分)

1、气象学;2、季风;3、辐射通量密度;4、绝对湿度;5、太阳常数;   

6、地转风;7、降水量;8、小气候;      9、积温;  10、森林蒸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0.5分,总计10分)

1、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为          ,已知某地纬度为45°30ˊ,那么该地在世界气象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

2、若某气象站处在低压系统中心的东南方向,试根据风压定律来判断该站的地面风向为          ,未来将出现        天气。

3、气压阶是指            。

计算公式为             。

4、已知某温度的饱和水汽压为14.02hpa,试估算该温度下的露点为               。

(注意单位)

5、气温年较差是指                              ,随纬度增加,年较差               。

6、云滴半径往往小于雨滴,云能否产生降水,关键是云滴能否继续增长。

通常云滴的增长过程有            过程和         过程。

7、地面发射的长波辐射与              之差称为地面有效辐射。

地面有效辐射为正值,说明地面     热量。

8、当气流遇到不长的孤立高山或山脉时,山脉对气流起到            作用。

9、大气降水降落到林地以后,可分为以下两部分:

一部分沿地表径流;一部分向地下渗透。

在下渗部分中,又可分为           、           、土壤吸附一部分、森林蒸散一部分。

10、引起空气上升或下沉的垂直运动的原因是地区间的            ,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       ,它垂直于           ,并指向                。

 

三、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题末的括号中)(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10分) 

1、在气压一定情况下,若湿空气的水汽含量不变,温度升高,则(    )。

  A、露点温度升高                 B、露点温度降低   

  C、相对湿度增大                 D、相对湿度减小

2、梯度风与气压场的关系是:

在北半球背风而立(    )。

  A、低压在右方,高压在左方 B、低压在右后方,高压在左前方 

  C、低压在左方,高压在右方 D、低压在左前方,高压在右后方

3、对于饱和湿空气而言,不正确的描述是(     )

  ①该空气所能容纳的水汽分子数达到该温度下的最大值

  ②实际水汽压小于该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

  ③相对湿度等于100%

  ④该温度下的空气的饱和差小于零

  ⑤此时空气温度小于露点温度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

4、下列云属中属于高云族的是(    )

  A、积云       B、高积云     C、层积云    D、卷积云

5、降水按其形成原因可分为(     )

  A、气旋雨、台风雨、地形雨、对流雨  B、大雨、中雨、小雨

  C、连续性、阵性、毛毛状            D、大雪、中雪、小雪

6、关于大气水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有(    )

  A、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均影响风速

  B、摩擦力只改变风向

  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均影响风向

  D、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7、在沿海地区出现的大雾常常属于(    )。

   A、辐射雾      B、平流雾    C、蒸汽雾   D、锋面雾

8、大气中常见的降温过程有(     )。

  ①辐射冷却  ②绝热冷却   ③接触冷却   ④混合冷却   ⑤平流冷却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9、关于水平地转偏向力的性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只在空气相对于地面有运动时产生,其大小与风速成反比

  ②其大小与纬度无关

  ③其大小在极地最小,赤道最大

  ④其大小与纬度正弦成正比

  ⑤其方向与空气运动方向垂直 

  A、①③⑤      B、④⑤      C、①④⑤     D、②⑤ 

10、气块作湿绝热升降运动时,每下降100米,温度变化为(    )

  A、上升0.5℃,其值为负       B、上升1℃,其值为负

  C、上升0.5℃,其值为正        D、上升1℃,其值为正

 

四、判断题(请对下面的叙述加以判断,若正确请打“√”,若错误请打“×”,不答或答错均无分,)(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5分)

1、在海陆交界处,白天一般吹海风,夜间一般吹陆风。

气温最热月出现在7月。

(  )

2、冬季土壤的冻结过程主要是上下同时进行的,而春季土壤的解冻过程是由上到下进行的。

(  )

3、土壤温度随深度的增加是逐渐降低的。

(  )

4、焚风是指气流越山时由于空气作绝热下沉运动温度降低,湿度增加,而在山的背风坡形成的一种干热风。

(  )

5、当rd>r>rm时,大气稳定度为条件性不稳定;其中对未饱和湿空气是稳定的,对饱和湿空气是不稳定的。

(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第3小题6分,第2小题8分,第4小题5分,总计25分)

1、 邻近A、B两地近地面风向变化如下:

白天A→B,夜间B→A。

试说明A、B两地的地理环境可能有什么不同及其原因?

2、 什么是气候?

它与天气有何不同?

人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改变和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

3、 写出地面的热量平衡方程,说明各项的意义。

并据此阐述夜间地面损失的热量通过哪些途径补偿可以达到平衡。

4、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为什么说对流层对人类环境特别重要?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总计10分)

有一团未饱和的湿空气测得其在迎风坡山脚下时的气压为1082百帕,气温为20℃;到达山顶时的气压为900百帕,气温为0℃。

试确定该未饱和的湿空气所爬山的高度、露点温度以及越山后到达山脚时的温度改变量。

(已知该未饱和湿空气的凝结高度为500米,到达山顶后水汽已全部凝结并脱离空气块)

习题

绪 论

 

名词解释:

1、大气科学;2、气象学;3、气候学;

4、天气学;5、气候;6、天气;7、小气候。

习题

第二章大气

 

一、名词解释:

1、干洁大气;2、气象要素;3、露点;4、绝对湿度;

5、水汽压;6、相对湿度;7、饱和水汽压;8、气温直减率。

二、判断题:

 

1、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

3、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4、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

6、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7、热成层中空气多被离解成离子,因此又称电离层。

8、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大。

三、填空题:

1、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

  、  、氩和  。

2、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

3、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  辐射。

4、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  ,夏天比冬天  。

5、   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根据大气中   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   。

8、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   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  。

9、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  千米。

10、在气压一定时,湿空气密度总是   干空气密度,湿空气比干空气   。

四、简答题:

1、臭氧在大气中有什么作用?

它与平流层温度的铅直分布有什么关系?

2、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可分为哪几层?

其中最低的一层有什么特点?

3、根据状态方程,比较同温同压下干、湿空气密度的差异。

4、设有一团湿空气,其中水汽压强占0.8%,温度为17.0℃,问其虚温为多少K?

(保留两位小数)。

设当时的压强为1000hpa,问湿空气的密度为多少kg/m3?

(保留三位小数)

5、已知某气块的温度为25℃,气压为1080pha,相对湿度为65%,求该气块的e、E、d、a、Td?

习题

第二章 辐射能

 

一、名词解释:

1、辐射;2、辐射通量;3、辐射通量密度;4、太阳常数;5、黑体;

6、分子散射;7、太阳高度;8、一个大气质量;9、地面辐射;

10、大气逆辐射;11、地面有效辐射;12、净辐射。

二、判断题:

1、对绝对黑体,当温度升高时,辐射能力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将向长波方向移动。

2、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地理纬度等于太阳赤纬。

3、时角表示太阳的方位,太阳在正西方时,时角为90°。

4、北半球某一纬度出现极昼时,南半球同样的纬度上必然出现极夜。

5、白天气温升高主要是因为空气吸收太阳辐射的缘故。

6、北半球热带地区辐射差额昼夜均为正值,所以气温较高。

7、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之和称为总辐射。

8、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为长波辐射。

9、对太阳辐射吸收得很少的气体,对地面辐射也必然很少吸收。

三、填空题:

1、常用的辐射通量密度的单位是    。

  

2、不透明物体的吸收率与反射率之和为    。

3、对任何波长的辐射,吸收率都是1的物体称为       。

4、当绝对温度升高一倍时,绝对黑体的总辐射能力将增大     倍。

5、如果把太阳和地面都视为黑体,太阳表面绝对温度为6000K,地面温度为300K,则太阳表面的辐射通量密度是地表面的    倍。

6、 绝对黑体温度升高一倍时,其辐射能力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就变为原来的    。

7、太阳赤纬在春秋分时为    ,冬至时为     。

8、上午8时的时角为     ,下午15时的时角为     。

9、武汉(30°N)在夏至、冬至和春秋分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分别为    ,    和     。

10、冬半年,在北半球随纬度的升高,正午的太阳高度角     。

11、地面吸收的太阳总辐射与地面有效辐射之差称为    。

12、在六月份,北京的可照时间比武汉的     。

13、在太阳直射北纬10°时,北半球纬度高于      的北极地区就出现极昼。

14、由冬至到夏至,北半球可照时间逐渐     。

15、光照时间延长,短日照植物的发育速度就会     。

16、在干洁大气中,波长较短的辐射传播的距离比波长较长的辐射传播距离     。

17、随着太阳高度的降低,太阳直接辐射中长波光的比     。

18、地面温度越高,地面向外辐射的能量越     。

19、地面有效辐射随空气湿度的增大而    ,随地面与空气温度之差的增大而    ,随风速的增大而   。

20、一天中正午太阳辐射最强,但最高气温却出现在    ,这是因为      。

四、选择题:

1、晴朗的天空呈蓝色,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蓝紫色光________较多的结果。

A、吸收;     B、散射;      C、反射;    D、透射。

2、对光合作用有效的辐射包含在________中。

A、红外线;  B、紫外线;    C、可见光;  D、长波辐射。

3、在大气中放射辐射能力最强的物质是________。

A、氧;      B、臭氧;      C、氮;      D、水汽、水滴和二氧化碳。

4、当地面有效辐射增大时,夜间地面降温速度将____。

A、加快;    B、减慢;      C、不变;    D、取决于气温。

五、简答题:

1、试述正午北半球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2、昼长随纬度和季节是如何变化的?

3、为何晴天天空常呈尉蓝色?

阴天时天空常呈现乳白色?

4、填表:

(1)

地理纬度 0˚ 90˚--δ --(90˚--δ)

昼夜长短变化   

 

(2)

日期 春秋二分 春分至秋分 秋分至春分

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六、计算题:

1、计算哈尔滨(45°41´N)在冬至日上午10时的太阳高度角。

2、计算当太阳直射20°N时(约11月25日)在40°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3、计算哈尔滨(45°41´N)在夏至日正午时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已知P=0、8)。

4、若视地球为黑体,太阳常数为1367w/m2,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到达地面时减少了34%,试求地面的平均温度为多少度?

若考虑大气逆辐射为188w/m2,地表平均温度又为多少度?

5、已知某黑体的最大放射能力对应的波长为0.5微米,试求该黑体的温度。

6、设地球表面温度为15℃,求其辐射最大强度的波长为多少?

习题

第三章 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

 

一、名词解释:

1、热容量;2、导热率;3、导温率;4、土壤热通量;5、温度日较差;6、温度年较差;

7、土壤的冻结;8、感热通量;9、干绝热递减率;10、湿绝热递减率;11、大气稳定度;

12、生物学零度;13、活动积温;14、有效积温;15、逆温。

二、填空题:

1、空气温度日变化规律是:

最高温度出现在   时,最低温度出现   时。

年变化是最热月在   ,最冷月在   月。

2、土温日较差,随深度增加而      ,极值(即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时间,随着深度的增加而    。

3、水的热容量(C)比空气的热容量   。

水的导热率(λ)比空气     。

粘土的热容量比沙土的要    ,粘土的导热率比沙土     。

4、干松土壤与紧湿土壤相比:

C干松土

沙土春季升温比粘土    ,秋季降温,沙土比粘土   ,沙土温度日较差比粘土要     。

5、土壤温度的日铅直分布的基本型有:

白天为    型;夜间为    型;上午为   型;傍晚为   型。

6、在对流层中,若1000米的温度为16、5℃,气温铅直梯度是0、65℃/百米,到2000米处,温度应是   ℃。

7、温度的非周期性变化,常由   而造成。

多发生在   季节。

8、当rd=1℃/100米,r=0、9℃/100米,则此时的大气层结对干空气是    的。

9、我国气温日较差,高纬度地区   ,低纬度地区   ,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   ,且比世界同纬度地区要   。

10、土、气、水温日较差,以土温   ,气温   ,水温    。

11、日平均气温稳定大于0℃持续日期,称为   。

               

12、某地某月1~6日的日均温分别是10、2,10、1,9、9,10、5,10、0,10、2℃,若某一生物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为10℃,则其活动积温为       ℃,有效积温为        ℃。

三、判断题:

1、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2、我国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都是随纬度升高而升高。

3、寒冷时期,灌水保温,是因为水的热容量大。

4、紧湿土壤,春季升温和秋季降温均比干松土壤要慢。

5、干绝热直减率:

rd=0、5℃/100米;湿绝热直减率:

rm=1、0℃/100米。

6、因为太阳辐射先穿进大气,再到达地面,所以地面上最高温度出现的时刻比空气的要稍后。

7、日平均气温大于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