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整理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59447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整理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整理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整理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整理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整理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整理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docx

《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整理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整理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整理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docx

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整理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

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整理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

1常用作金属焊接保护气、代替稀有气体填充灯泡、保存粮食水果的气体N2

2在放电情况下才发生反应的两种气体N2与O2

3遇到空气立刻变红棕色的气体NO

4有颜色的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5造成光化学烟雾的污染物NO2

6极易溶于水的气体NH3、HCl

7NH3喷泉实验的现象和原理红色喷泉

8NH3的空间结构三角锥形

9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NH3

10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

1两种气体相遇产生白烟NH3遇HCl

2某溶液加入NaOH溶液产生气体气体一定是NH3;溶液一定含NH

3检验某白色固体是铵盐的方法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刺激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固体为铵盐。

4某溶液加入H2SO4的同时加入Cu.铜溶解溶液变蓝,该溶液中含有:

NO3-

5浓硝酸的特性不稳定易分解、强氧化性、易挥发

6王水的成分及特性浓硝酸与浓盐酸1:

3体积比混合具有极强的氧化性(溶解金、铂)

7能使蛋白质变黄的物质浓硝酸

8火柴盒侧面的涂料红磷

1Na+的焰色+的焰色黄色紫色(隔蓝色钴玻璃观察)

2钠与水反应的现象钠漂浮在水面上,熔化成一个银白色小球,在水面到处游动,发出咝咝的声响,反应后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3能与Na2O2反应的两种物质H2O、CO2

4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NaHCO3

5碱金属单质与盐溶液反应(无法置换金属)2Na+2H2O+CuSO4===Na2SO4+Cu(OH)2↓+H2↑

6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比较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7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NaHCO3加热生成Na2CO3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生成NaHCO3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分享人教版

人教版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

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浓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

(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

解推断题的特点是:

抓住问题的突破口,即抓住特征条件(即特殊性质或特征反应),如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和显色反应,醛基的氧化反应等。

但有机物的特征条件不多,因此还应抓住题给的关系条件和类别条件。

关系条件能告诉有机物间的联系,如A氧化为B,B氧化为C,则A、B、C必为醇、醛,羧酸类;又如烯、醇、醛、酸、酯的有机物的衍变关系,能给你一个整体概念。

烯烃加成烷取代,衍生物看官能团。

去氢加氧叫氧化,去氧加氢叫还原。

醇类氧化变醛,醛类氧化变羧酸。

人教版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2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

(电力)火电(火力发电)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缺点:

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

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

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3)闭合回路(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

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

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

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

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

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

(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

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

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

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

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人教版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3

(一)钠的反应

1.钠跟氧气常温下一般认为生成氧化钠,加热(或点燃)生成过氧化钠.(钠的保存)

2.钠跟硫研磨能剧烈反应,甚至爆炸

3.钠跟水反应(现象?

4.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现象?

5.钠跟乙醇反应(与跟水的反应比较?

(有机物中的醇羟基、酚羟基、羧基都跟钠反应生成氢气,但剧烈程度不同。

(二)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1.都是固态物,颜色不同。

氧化钠是白色,过氧化钠是淡黄色;

2.氧化钠是典型的碱性氧化物,跟酸、酸性氧化物、水反应都符合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3.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电子式?

阴阳离子个数比?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用作供氧剂):

※作呼吸面具上述两个反应均存

在过氧化钠有漂白作用(强氧化性)

(三)氢氧化钠的性质

1.白色固体,易潮解,溶解放热,强腐蚀性(使用中注意安全、称量时应注意?

2.强碱,具有碱的通性:

跟酸中和;跟酸性氧化物反应;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沉淀;跟铵盐反应生成氨气

(实验中制取氨气用消石灰)

3.氢氧化钠跟两性氧化物(Al2O3)反应;跟两性氢氧化物[Al(OH)3]反应

4.氢氧化钠与金属铝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

5.腐蚀玻璃、陶瓷等硅酸盐制品,特别是熔融态的氢氧化钠强腐蚀性。

(保存中注意避免在有玻璃塞、玻璃活塞的容器中时间过长;熔化氢氧化钠的容器选择等)

7.氢氧化钠跟氯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用NaOH溶液吸收残余氯气);实验室制得的溴苯有红褐色(溶有溴单质),可用氢氧化钠除去。

8.氢氧化钠跟苯酚(酚羟基)反应(用于苯酚与苯等有机物的分离)(醇羟基没有酸性,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9.酯的碱性水解;油脂的皂化反应(制肥皂)

根据生成沉淀的现象作判断几例:

①、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氢氧化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镁盐

②、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白色沉淀逐渐消失—常见为铝盐

③、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亚铁盐

④、加盐酸(或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逐渐消失—偏铝酸钠

⑤、加盐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硝酸银或硅酸钠或苯酚钠

⑥、加氨水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银(或黑褐色沉淀—氧化银)继续加,沉淀消失—硝酸银(制银氨溶液)

⑦、加氢氧化钠生成红褐色沉淀—铁盐;生成蓝色沉淀—铜盐

⑧、石灰水中通入气体,能生成沉淀,继续通时沉淀逐渐消失,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

⑨、通二氧化碳能生成白色沉淀,继续通,沉淀能逐渐消失的溶液:

石灰水,漂白粉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继续通二氧化碳时沉淀不消失的有硅酸钠溶液,苯酚钠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

(四)、既跟酸反应又跟碱反应的物质小结

1.金属铝

2.两性氧化物(氧化铝)

3.两性氢氧化物(氢氧化铝)

4.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

5.弱酸弱碱盐(如(NH4)2S;NH4HCO3等)

6.氨基酸、蛋白质

人教版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4

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

1、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

(1)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CuO+C=2Cu+CO2SiO2+2C=Si+2CO

2Mg+CO2=2MgO+C2Al+Fe2O3=2Fe+Al2O3

2Na+2H2O=2NaOH+H2↑2Al+6H+=2Al3++3H2↑

2Br-+Cl2=Br2+2Cl–Fe+Cu2+=Fe2++Cu

(2)化合反应(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

2CO+O2=2CO23Mg+N2=Mg3N2

2SO2+O2=2SO32FeCl2+Cl2=2FeCl3

(3)分解反应(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

4HNO3(浓)=4NO2↑+O2↑+2H2O2HClO=2HCl+O2↑

2KClO3=2KCl+3O2↑

(4)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3Cu(NO3)2+2NO↑+4H2O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5)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歧化反应)

Cl2+H2O=HCl+HClO3S+6OH-=2S2-+SO32-+3H2O

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6)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归中反应)

2H2S+SO2=3S+3H2O

5Cl–+ClO3-+6H+=3Cl2↑+3H2O

(7)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不止一种的氧化还原反应:

2KNO3+S+3C=K2S+N2↑+3CO2↑

2KMnO4=K2MnO4+MnO2+O2↑

2、氧化还原反应分析:

(1)找四物: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2)分析四物中亮的关系:

特别是歧化反应、归中反应、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3)电子转移的量与反应物或产物的关系

例:

根据反应:

8NH3+3Cl2==6NH4Cl+N2,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剂是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是____________;

(2)当有68gNH3参加反应时,被氧化物质的质量是____________g,生成的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mol。

人教版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5

化学实验室安全

1、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

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化学的分类知识点总结

化学的分类知识点总结

1.化学物质的分类

(1)交叉分类法

CO钠盐Na2SO4钾盐K2SO4硫酸盐K2CO3碳酸盐

[归纳与整理]

1.将事物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

交叉分类法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3.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

(2)树状分类法

提示:

氧化物、酸、碱、盐等还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一步进行分类,化合物也可以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等。

2.化学反应的分类:

置换反应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

复分解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的多少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

化学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根据反应中物质得氧或失氧

还原反应

小总结:

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

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是化学分类中常用的两种分类方法。

1.分散系及其分类

⑴分散系:

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容纳分散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

[归纳与整理]

分散系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聚集状态不同分类,有9种类型。

对比如下:

[1.当光束通过Fe(0H)3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而光束通过CuSO4溶液时,则看不到此现象。

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光波偏离原来的方向而分散传播)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

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2.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孔隙,而浊液的分散质则不能。

这说明浊液的分散质粒子比较大。

胶体:

分散质粒子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

胶体的本质特征:

分散质粒子在1nm~100nm之间(在超显微镜下可见)。

胶体的性质具有丁达尔效应[回顾与总结]

1.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分类可以分为溶液、胶体、浊液三类3.胶体的性质:

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胶体的介稳性及其破坏。

4.纳米技术与胶体

[关键词]

混合物纯净物

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

化合物酸含氧酸无氧酸强酸弱酸氧化性酸非氧化性酸一元酸

碱强碱弱碱一元碱(氢氧化物)

盐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含氧酸盐无氧酸盐复盐铵盐

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

无机物有机物

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电离

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纯净物:

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化合物:

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氧化物:

在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

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碱: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盐: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

例如氧化铜、氧化钙、氧化镁都是碱性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

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

例如,二氧化碳、三氧化硫等。

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

1.物质的导电

电流是由带电粒子按一定方向移动而形成的。

金属能够导电,就是由于金属中存在能够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

NaCl溶液能够导电,是由于在NaCl溶液中存在能够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粒子。

NaCl溶解于水,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Na和Cl,这样的过程称为电离。

当在NaCl水溶液中插入电极并连接直流电源时,带正电的Na向阴极移动,带负电的'Cl向阳极移动,因而NaCl的水溶液能够导电。

干燥的NaCl晶体不导电。

在NaCl的晶体里含有带正电的Na和带负电的Cl,由于静电的作用,按一定规则紧密地排列着,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因而干燥的NaCl不能导电。

2.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电离方程式举例:

HCl、HNO3、H2SO4

3.碱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电离方程式举例:

KOH、Ba(OH)2、NaOH

其他举例:

熟石灰(Ca(OH)2)、氨水(NH3·H2O)、中和胃酸的药物(Al(OH)3)、生物碱(有机碱类),如烟碱(尼古丁)、金鸡纳碱(奎宁)。

4.盐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电离方程式举例:

Na2CO3、MgSO4、BaCl2、NaCl

其他举例:

用作调味剂和防腐剂的食盐,用来制作模型的石膏,用作建筑材料的石灰石和大理石,用作净水剂的明矾,用作消毒剂的高锰酸钾等。

5.酸的分类、命名

根据酸的分子里是不是含有氧原子,可以把酸分成含氧酸和无氧酸两类。

含氧酸:

H2SO4、HNO3、H3PO4、H2CO3

无氧酸:

HCl、H2S(氢硫酸)

根据酸分子电离时所能生成的氢离子的个数,可以把酸分成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

如HCl、H2SO4、H3PO4。

含氧酸一般根据它的分子里氢氧两元素以外的另一种元素的名称而命名为“某酸”。

无氧酸的命名是在氢字的后面加上另一元素的名称,叫做“氢某酸”。

6.酸的通性

酸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

例如,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的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酸能跟多种活泼金属起反应,通常生成盐和氢气。

酸能跟某些金属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能跟某些盐起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

酸跟碱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7.碱的命名

碱的命名是根据它的组成——氢氧根离子和金属离子的名称,叫做“氢氧化某”。

8.碱的通性

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

例如,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

碱能跟多数非金属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

碱能跟酸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碱能跟某些盐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

9.盐的性质

盐跟某些金属起反应,一般能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金属。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盐跟酸起反应,一般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酸。

盐跟碱起反应,一般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

两种盐起反应一般生成另外两种盐。

10.盐的分类和命名

正盐:

正盐是酸跟碱完全中和的产物。

其中无氧酸盐的命名是在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名称中间加一“化”字,叫做“某化某”。

如NaCl叫做氯化钠。

含氧酸盐的命名是在酸的名称后面加上金属的名称,叫做“某酸某”,如Na2CO3叫做碳酸钠。

对于变价金属元素,低价态金属元素的盐,可以在金属名称前面加个“亚”字。

酸式盐:

酸式盐是酸中的氢部分被中和的产物,像NaHCO3、KHSO4等。

酸式盐的命名是在酸名称的后面加个“氢”字,然后再读金属的名称。

例如,NaHCO3叫做碳酸氢钠(也叫酸式碳酸钠)。

NaH2PO4叫做磷酸二氢钠。

碱式盐:

碱式盐是碱中的氢氧根离子部分被中和的产物。

碱式盐的命名是在正盐的名称前面加“碱式”二字。

例如,Cu2(OH)2CO3叫做碱式碳酸铜。

1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酸、碱、盐之间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

两种物质(酸、碱或盐)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生成物中如果有沉淀析出,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那么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

12.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13.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

例如氧化铜、氧化钙、氧化镁都是碱性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

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

例如,二氧化碳、三氧化硫等。

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

14.pH值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用指示剂可以试验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

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

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测定pH的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PH=7时,溶液呈中性。

pH<7时,溶液呈酸性。

pH>7时,溶液呈碱性。

初中化学常见仪器分类:

1、可直接加热:

试管(玻璃)、蒸发皿、燃烧匙

2、需隔石棉网加热:

烧杯、烧瓶

3、不能加热:

集气瓶、广口瓶、细口瓶

4、计量仪器:

托盘天平、量筒、温度计

5、漏斗:

普通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6、夹持器:

铁架台、试管夹、坩埚钳

7、取用药品的仪器:

滴管、药匙、镊子

8、气体净化装置:

洗气瓶、U形干燥管、球形干燥管

9、其他:

三脚架、水槽、试管架、石棉网、酒精灯、酒精喷灯、玻璃棒、试管刷

[高中化学重要的知识点总结]相关的文章【政治】图文推荐【政治】精华文章【政治】相

一、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

①电子层数:

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

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

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

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

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

二、化学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

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

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液反应而得到H2.

三、A12O3为两性氧化物,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都既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四、Na2CO3和NaHCO3比较

碳酸钠碳酸氢钠

俗名纯碱或苏打小苏打

色态白色晶体细小白色晶体

水溶性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

热稳定性较稳定,受热难分解受热易分解

2NaHCO3Na2CO3+CO2↑+H2O

与酸反应CO32—+H+HCO3—

HCO3—+H+CO2↑+H2O

HCO3—+H+CO2↑+H2O

相同条件下放出CO2的速度NaHCO3比Na2CO3快

与碱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

反应实质:

CO32—与金属阳离子的复分解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

反应实质:

HCO3—+OH-H2O+CO32—

与H2O和CO2的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

CO32—+H2O+CO2HCO3—

不反应

与盐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Ca2++CO32—CaCO3↓

不反应

主要用途玻璃、造纸、制皂、洗涤发酵、医药、灭火器

1.含有分子的晶体一定是分子晶体,其余晶体中一定无分子。

2.单质晶体一定不会是离子晶体。

3.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不是金属晶体。

4.分子间力一定含在分子晶体内,其余晶体一定不存在分子间力(除石墨外)。

5.对于双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一定有极性(极性分子);键无极性,分子一定无极性(非极性分子)。

6、氢键也属于分子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它只影响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对分子稳定性无影响。

7.微粒不一定都指原子,它还可能是分子,阴、阳离子、基团(如羟基、硝基等)。

例如,具有10e-的微粒:

Ne;O2-、F-、Na+、Mg2+、Al3+;OH-H3O+、CH4、NH3、H2O、HF。

8.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都强,如碳,稀有气体等。

9.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ⅡA族元素,如He、副族元素等。

10.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不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