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体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59400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补体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补体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补体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补体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补体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补体实验报告.docx

《补体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补体实验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补体实验报告.docx

补体实验报告

补体实验报告

篇一:

补体结合试验

  第二节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fixationtest,cft)是用免疫溶血机制做指示系统,来检测另一反应系统抗原或抗体的试验。

早在1906年wasermann就将其应用于梅毒的诊断,即著名的华氏反应。

这一传统的试验经不断改进,除了用于传染病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外,在一些自身抗体、肿瘤相关以原以及hla的检测和分析中也有应用。

  一、类型及原理

  自身免疫性溶血,如果有补体参与时,补体通过一系列的激活,最后形成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attackcomplex),它可以直接攻击红细胞膜,导致红细胞破裂,这就是所谓“血管内溶血”。

而没有补体参与的免疫性溶血,抗体与红细胞膜上抗原结合后,没有直接把红细胞破坏,而是把红细胞“致敏”,致敏RBC在通过脾脏等网状内皮系统时,被吞噬细胞“吃掉”,这就是所谓“血管外溶血”。

  该试验中有5种成分参与反应,分属于3个系统:

①反应系统,即已知的抗原(或抗体)与待测的抗体(或抗原);②补体系统;③指示系统,即srbc与相应溶血素,试验时常将其预先结合在一起,形成致敏红细胞。

反应系统与指示系统争夺补体系统,先加入反应系统给其以优先结合补体的机会。

  如果反应系统中存在待测的抗体(或抗原),则抗原抗体发生反应后可结合补体;再加入指示系统时,由于反应液中已没有游离的补体而不出现溶血,是为补体结合试验阳性。

如果反应系统中不存在的待检的抗体(或抗原),则在液体中仍有游离的补体存在,当加入指示系统时会出现溶血,是为补体结合试验阴性(图14-2)。

因此补体结合试验可用已知抗原来检测相应抗体,或用已知抗体来检测相应抗原。

  图14-2补体结合试验示意图

  二、试验方法

  补体结合试验的改良方法较多,较常用的有全量法(3ml)、半量法(1.5ml)、小量法(0.6ml)和微量法(塑板法)等。

目前以后两种方法应用较为广泛,因为可以节省抗原,血清标本用量较少,特异性也

  较好。

以下叙述以小量法为例,即抗原、抗体、溶血素、羊红细胞各加0.1ml,补体加0.2ml,总量为0.6ml。

  

(一)试剂

  1.抗原试验中用于检测抗体的抗原应适当提纯,纯度愈高,特异性愈强。

如使用粗制抗原时,须经同样处理的正常组织作抗原对照,以识别待检血清中可能存在的、对正常组织成分的非特异性反应。

  2.抗原和抗本的滴定补体结合试验中,抗原与抗体按一定比例结合,因而应通过试验选择适宜的浓度比例。

多采用方阵法进行滴定,选择抗原与抗体两者都呈强阳性反应(100%不溶血)的最高稀释度作为抗原和抗体的效价(单价)。

滴定方法举例如表14-4。

在试管中加入不同稀释度的抗原,配加不同稀释度的抗血清,另作不加抗原的抗体对照管和不加抗血清的抗原对照管。

按照试验方法加补体和指示系统,温育后观察结果。

在表14-4中可见1:

64抗原和1:

32抗体各作为1个单位。

在正式试验中,抗原一般采用2~4个单位(1:

64~1:

32),抗体采用4个单位(1:

8)。

  表14-4抗原和抗体的方阵滴定

  抗原1:

41:

81:

161:

321:

641:

1281:

2561:

512抗体对照

  抗血清稀释倍数1:

4444444300

  1:

8444442100

  1:

16444441000

  1:

324444④0000

  1:

64443320000

  1:

1284321±0000

  1:

256322±00000

  1:

51221±000000

  抗原对照00000000

  注:

1、2、3、4分别表

示溶血反应强度+、++、+++、++++;0为不溶血。

  3.补体滴定按表14-5逐步加入各试剂,温育后观察最少量补体能产生完全溶血者,确定为1个实用单位,正式试验中使用2个实用单位。

如形14-5中的结果为1:

60的补体0.12ml可产生完全溶血,

  按比例公式0.12×2:

60=0.2:

x计算,x=50;即实际应用中的2个补体实用单位应为1:

50稀释的补体0.2ml。

  表14-5补体的滴定

  管号

  1:

60补体(ml)缓冲液(ml)稀释抗原(ml)

  致敏srbc(ml)

  123456

  0.040.060.080.100.120.14

  0.260.240.220.200.180.16

  0.10.10.10.10.10.1

  浴30min37℃水置放

  0.20.20.20.20.20.2

  浴30min37℃水置放

  不溶血不溶血微溶血微溶血全溶血全溶血

  结果

  

(二)血清标本

  采集血液标本后及时分离血清,及时检验或将血清保存于-20℃。

血清在试验前应先加热56℃30min(或60℃3min)以破坏补体和除去一些非特异因素。

血清标本遇有抗补本现象时可做下列处理之一:

①加热提高12;②-20℃冻融后离心去沉淀;③以3mmol/l盐酸处理;④加入少量补体后再加热灭活;⑤以白陶土处理;⑥通入co2;⑦以小白鼠肝粉处理;⑧用含10%新鲜鸡蛋清的生理盐水稀释补体。

  (三)正式试验

  以小量法测定抗体的补体结合试验为例。

按表14-6逐步加入各种试剂,温育后先观察各类对照管,应与预期的结果吻合。

阴性、阳性对照管中应分别为明确的溶血与不溶血;抗体或抗原对照管、待检血清对照管、阳性和阴性对照的对照管都应完全溶血。

绵羊红细胞对照管不应出现自发性溶血。

补体对照管应呈现2u为全溶,1u为全溶略带有少许红细胞,0.5u应不溶。

如0.5u补体对照出现全溶表明补体用量过多;如2u对照管不出现溶血,说明补体用量不够,对结果都有影响,应重复进行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结果,受检血清不溶血为阳性,溶血为阴性。

  表14-6测定抗体的补体结合试验操作程序

  反应物(ml)待检血清管

  测定

  稀释血清抗原缓冲液2u补体1u补体0.5u补体致敏红细胞

  混匀,置37℃30min后观察结果

  0.10.1-0.2--0.2

  对照0.1-0.10.2--0.2

  阳性对照管测定0.10.1-0.2--0.2

  对照0.1-0.10.2--0.2

  阴性对照管测定0.10.1-0.2--0.2

  对照0.1-0.10.2--0.2

  抗原对补体对照管照管-0.10.10.2--0.2

  2u-0.10.10.2--0.2

  1u-0.10.1-0.2-0.2

  0.5u-0.10.1--0.20.2

  --0.4---0.2

  红细胞对照管

  混匀,置37℃1h或4℃16~18h

  三、应用和评价

  补体结合试验是一种传统的免疫学技术,能够沿用至今说明它本身有一定的优点:

①灵敏度高。

补体活化过程有放大作用,比沉淀反应和凝集反应的灵敏度高得多,能测定0.05μg/ml的抗体,可与间接凝集法的灵敏度相当。

②特异性强。

各种反应成分事先都经过滴定,选择了最佳比例,出现交叉反应的机率较小,尤其用小量法或微量法时。

③应用面广,可用于检测多种类型的抗原或抗体。

④易于普及,试验结果显而易见;试验条件要求低,不需要特殊仪器或只用光电比色计即可。

  补体结合试验可应用在以下几方面:

①传染病诊断。

病原性抗原及相应抗体的检测。

②其他抗原的检测。

例如肿瘤相关抗原、血迹中的蛋白质鉴定、hla分型等。

③自身抗体检测。

  但是补体结合试验参与反应的成分多,影响因素复杂,操作步骤繁锁并且要求十分严格,稍有疏忽便会得出不正确的结果,所以在多种测定中已被其他更易被接受的方法所取代。

但对于免疫学技术的基本训练仍是一个很好的试验。

篇二:

医学免疫学CDC实验报告

  CDC实验

  一.实验原理

  细胞表面抗原与相应的抗体(IgG1~3或IgM)特异性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形成攻膜复合体而导致细胞膜穿孔。

因此,水溶性染料如台盼蓝可进入受损细胞,染成蓝色,为阳性反应;不带抗原的细胞,未损伤,不染色,为阴性反应。

二.实验步骤1.胸腺细胞悬液制备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

  暴露胸腔,分离出胸腺↓

  镊子夹住胸腺反复轻轻研磨↓单个细胞

  PBS洗2次,1000rpm,10min↓

  加入5%小牛血清PBS制备细胞悬液调节细胞浓度至3-4×107/ml

  三.结果判断

  ①细胞膜穿孔的细胞呈蓝色,细胞膜完整的活细胞不着色。

②细胞毒性作用的判断标准如下:

阴性反应(-)死细胞占0-10%可疑阳性反应(±)死细胞占11-20%弱阳性反应(+)死细胞占21-50%阳性反应(++)死细胞占51-80%强阳性反应(+++)死细胞占81-100%

  四.结果记录

  1.表格记录

  2.照片展示

  五.讨论

  ①.第①组成阳性的原因:

实验中加入抗原、抗体、补体、LC。

抗原抗体能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形成攻膜复合物,从而导致细胞膜穿孔,细胞受损,台盼蓝进入细胞,染成蓝色,呈阳性反应。

说明CDC实验必须要有抗原、抗体、补体共同参与。

  ②.第②组成阴性的原因:

实验中加入抗体、LC。

因为无抗原和补体,不能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也无补体,因此不能形成攻膜复合物,不能使细胞膜穿孔,细胞无损伤,台盼蓝无法进入细胞,不能被染成蓝色,呈阴性反应。

说明CDC实验必须要有补体的参与。

  ③.第③组呈阴性的原因:

试验中加入LC和补体,因为无抗原抗体,所以没有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的形成,补体不能被激活,不能形成攻膜复合物,细胞无受损,台盼蓝不能进入而不被染色,呈阴性反应。

说明CDC实验必须要有抗原、抗体的参与。

  ④.第④组呈阴性的原因:

实验中只加入LC,既无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也无补体,细胞无受损,台盼蓝不能进入而不被染色,呈阴性反应。

说明CDC实验必须要有抗原、抗体、补体的共同参与。

篇三:

实验三补体溶血实验

  实验三补体溶血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溶血反应的原理,掌握溶血反应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将绵羊红细胞做抗原注射家兔体内,经一定潜伏期,家兔血清中即出现特异

  性抗体,此种抗体称溶血素,它可以与绵羊红细胞结合,此时若加入补体,即可激活补体的

  经典途径,则呈现溶血现象。

  三、实验材料

  1、溶血素(1:

1000)、补体(1:

30)、绵羊红细胞(1%)、生理盐水

  2、试管、吸管、试管架等

  四、实验方法

  1、按下表将试管4支排成一排,

  2、震荡混匀,37℃水浴30分钟。

  五、实验结果

  实验管因发生溶血而变红色透明,其余管为红细胞悬液。

  六、注意事项

  1、取样品的吸管不可混用;加样力求准确;

  2、SRBC吹匀后再加;

  3、补体稳定性差:

T、pH、连续吹打等都使活性下降,所以置于冰浴中,用时再取;加入补体后轻轻吹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