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593101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XX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XX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XX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XX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docx

《XX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docx

XX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XX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XX概况及现状分析

第一节城市概况

一、地理位置

  XX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市域南北长108.9公里,东西宽90.3公里,幅员面积5300平方公里。

其东邻广安、南充,南接重庆、内江,西连资阳、德阳,北靠绵阳。

距离成都、重庆各140余公里,呈等距三角关系;与省内绵阳、内江、广安、南充等地距离均在100公里左右。

XX交通优势比较明显。

川鄂、绵渝公路在此交汇,达成铁路穿境而过,成南高速公路、遂渝快速铁路已建成通车,遂绵高速公路、遂渝高速公路、遂内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遂绵铁路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XX已成为四川第二大交通枢纽。

二、城市沿革

   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恒温平蜀后置XX郡,取息乱安宁之意,XX由此得名。

因其四面环山,又名“斗城”。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称:

遂居蜀之腴;宋《南楼记》称其为东蜀之都会。

其历来是川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东川巨邑”、“川中重镇”之称。

东晋以来,曾为郡、州、府、县、地区和地级市治所。

建国初期,即为XX专署所在地,辖XX、蓬溪、射洪、三台、盐亭、中江、安岳、乐至和潼南九县。

1958年10月并入绵阳专区。

198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2003年撤市中区建船山区、安居区,现辖船山区、安居区、射洪县、蓬溪县、大英县两区三县。

三、行政区划与人口

XX市幅员面积5325平方公里,全市共有118个镇乡(其中镇65个,乡40个)、街道办事处13个。

XX市2004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380.02万人,以汉族为主。

其中非农业人口770983人,农业人口3029172人,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07人。

远大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四、经济发展

XX市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全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93.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4951元。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6.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7.1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达5.0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1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20元,城乡收入比为2.4:

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1亿元。

出口创汇总额7000万美元。

XX工业初步形成以沱牌、高金、美宁为龙头的食品工业;以锦华等公司为骨干的纺织工业;以飞虹、万丰等为首的机械工业;以明星公司为主力的电力工业和以美丰公司为重点的化学工业等五大工业体系,工业格局初具规模。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得到提升,第三产业有所增长,三大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99年的56:

24:

20调整到2004年的31:

34:

35。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逐年加快。

五、环境状况

1.水环境现状:

涪江是嘉陵江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四川省松潘县雪宝顶,经平武、江油、绵阳、三台、射洪,于XX市船山区老池乡出境,在重庆合川县与嘉陵江汇合进入长江,全长670公里,流域面积36400平方公里,其中绵阳境内329公里,流域面积19770平方公里,XX市境内194.6公里,流域面积5134平方公里。

涪江两岸地势低洼,水泊漫纵,河、塘、渠、堰遍布,河床多为沙砾、卵石,间有岩石,河谷宽7-8公里,水流迂回曲折,有42个滩和局部叉流,河、湖中丛生着芦苇、水烛、菖蒲、蒿草等湿地植物,苇荡水草间栖息有多种水鸟。

1992年以来,涪江年均径流量115.2亿m3,平均流量为422m3/s,年径流量呈现逐年变小的趋势。

据环境统计数据表明:

绵阳市每年向涪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排放的废水达15000余万吨(每天40余万吨),其中生活废水近7000万吨,每天近20万吨;XX市每年向涪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排放的废水约11000万吨(每天近22万吨),其中生活废水近6000万吨,每天近17万吨。

涪江水量连年减少,已从1981年高峰时2万立方米/秒跌落至现年初的历史最低水平—53立方米/秒。

现在XX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385立方米,居全省倒数第一。

水资源少了,经济发展带来的污染却在逐年增加,涪江部分水域已经呈现4类水质。

根据2003年XX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涪江的老池断面、桂花断面的地面水环境质量进行的监测表明,涪江XX段有75%的监测断面达到规定的Ⅲ类水质标准(其中20%的监测断面达到国家II类水质标准,55%的监测断面达到国家III类水质标准),超过III类水质标准的监测断面占总数的25

2.空气环境质量状况

根据监测:

XX市城区的环境空气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达标率均为100%,可吸入颗粒物达标率为42.9%;全年环境空气质量年均值超过国家三级标准。

年平均降尘值为11.11吨/平方公里.月,超过标准(全省为7.0吨/平方公里.月)0.69倍。

城区内大气污染的大型企业较少,且涪江呈南北向贯穿城区,空气通透性较好,城市上空废气堆积少,再由于东、西山风景生态林区等城市肺对城区废气的消纳和净化,空气环境质量部分城区能达到二级标准,部分城区及工业集中区为三级,另有少数工业集中区超三级标准,主要污染物为粉尘;公园、河心洲、渠河沿线达一至二级,东、西山风景生态林地能到达一级标准。

3.声环境质量状况

根据2003年XX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市城区的声环境质量进行的监测表明:

居住区:

昼间等效声级为55.7dB、超标率为36.0%;夜间等效声级为21.9dB、超标率为25.0%:

昼夜等效声级为55.2dB、超标率为31.3%。

混合区:

昼间等效声级为59.1dB、超标率为37.5%;夜间等效声级为48.4dB、超标率为37.5%;昼夜等效声级为59.0dB、超标率为37.5%。

工业区:

昼间等效声级为58.0dB、超标率为3.15%;夜间等效声级为50.7dB、无超标样品;昼夜等效声级为59.idb、超标率为2.1%。

交通干线两侧地区:

昼间等效声级为69.5dB、超标率为31.3%;夜间等效声级为65.7dB、超标率为96.9%;昼夜等效声级为72.7dB、超标率为53.1%。

全市功能区噪声:

昼间等效声级为58.9dB、超标率为30.4%;夜间等效声级为49.4dB、超标率为44.7%;昼夜等效声级为59.2dB、超标率为35.1%。

区域环境噪声:

有效测点数109个、覆盖整个市城区、测量分昼间、和夜间进行,昼间等效声级为57.8dB;夜间等效声级为50.2dB;昼夜平均等效声级为58.8dB。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

监测有效路段数53个、路段总长度27.6公里、覆盖市城区的各主要交通要道,平均等效声级71.3dB;超过70dB的路段有17.7公里:

有64.1%的路段超标。

XX城区的主要噪声源为城市交通干线噪声。

 

第二节城市园林绿化现状

(一)绿化现状

近年来,XX市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目前,市区已经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特色较为鲜明的绿地格局。

1.点状绿地:

点状绿地主要由街头绿地、小型的街头广场、小游园等组成。

市区内现有裕丰游园、犀牛广场、街市花园以及灵泉广场等多处点状绿地。

景致优美、特色鲜明、使用率高,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存在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问题。

2.线状绿地:

线状绿地指在城市绿地系统格局中呈线型分布的绿地。

主要由滨河绿地,道路绿地等构成。

线状绿地将布局在城市中的点状绿地和面状绿地串接到一起,并通过线与线之间的相互交织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体系,是维持城市绿地系统内能量和物质流动的动脉。

市区内现有的线状绿地主要包括:

涪江西岸滨河绿地(宽10~40m,长5.7km)、渠河滨河绿地(两岸各10~30m)、东平大道带状公园(两侧各8~15m)等。

这些绿地在生态上起到一定成效,在景观上也对城市起到了美化的作用。

但在量上没有到达最佳平衡点,在结构上也没有形成清晰的脉络,生态效益尚未完全体现。

3.面状绿地

面状绿地指面积相对较大,在城市绿地系统格局中呈块状分布的绿地。

市区内面状绿地有:

卧龙山公园、大千世界、机场旁生产绿地和灵泉寺公园等。

卧龙山公园、大千世界和灵泉寺属公园绿地,这些绿地在规模上基本满足现状的功能需求,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将逐渐呈现出短缺的局面,同时现状绿地对深度的挖掘不够,其生态效益、景观效果、文化价值和使用效率还有不少提高的空间。

机场旁生产绿地属生产绿地,是现在XX市城市绿化建设苗木供给地之一。

其规模基本能满足城市绿化建设的需要,但存在科研投入力度不够,生产模式较为粗放的问题。

随着城市建设的需要,机场将在2010年后拆迁。

机场旁生产绿地将转移至其它区域。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XX虽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绿地建设仍需要加强,应力求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提高绿地总量、质量、效益。

目前,园林绿化现状存在以下问题:

1.城区总体绿化水平较低,主要指标:

人均公园绿地、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均较低。

人均公园绿地6.8平方米,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8m²/人相差较远。

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为29.4%和32.3%,低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33%和38%。

2、城市绿化植物种类仍较少,生物多样性不足。

3、城市局部热岛效应较为明显,部分区域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超标、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生态环境迫切需要进一步改善。

4、城区公园绿地和街头绿地的建设滞后于住宅建设。

现状城区人均公园绿地为6.8平方米,和国家园林城市指标还有较大差距。

5、绿地分布不均、发展不平衡。

城市中心区绿量不足,人均绿地太少。

6、绿量不足、分布不均衡、系统性不够。

未形成科学合理的布局结构。

表1:

现状绿地统计表

类别代码

绿地名称

面积(单位公顷)

G1

公园绿地

319.6

G2

生产绿地

38.7

G3

防护绿地

24.9

G4

附属绿地

211

小计

594.2

G5

其他绿地

576

合计

1682.3

绿地率%

29.4

绿地覆盖率%

32.3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

6.8

 

表2:

XX城市绿地统计表

序号

绿地名称

面积㎡

位置

1

城南立交桥

31200

 

2

城南进出口绿地

1480

 

3

南转盘

490

 

4

渠河路公园

34995

 

5

公园桥绿地

60

 

6

农行绿地

220

 

7

遂中门前绿地

824

 

8

荣兴新怡景

1251

 

9

执法局门前绿地

502

 

10

嘉禾西路

1436

 

11

通达苑门前绿地

1142

老北转盘

12

香辣虾前绿地

1176

老北转盘

13

兴源大厦门前绿地

1284

老北转盘

14

信合大厦门前绿地

415

老北转盘

15

体育广场桥头

24099

16

政协宿舍绿地

312

 

17

船山休闲广场

22700

 

18

街市花园

5800

 

19

犀牛广场

53336

 

20

裕丰游园

6800

 

21

滨江路

100076

 

22

东平大道

53760

道路两边绿地

23

东升大道

19200

道路两边绿地

24

灵泉广场

4002

 

25

卧龙山公园

380000

 

26

城北进出口绿地

59998

罗家弯至Y字路口

27

大千世界

193430

 

28

华意公司

600

29

 景园绿地

800

30 

大蒜鲢鱼门前

580

 

31

翔泰绿地

560

32

燕山路口

3600

表3:

XX市城市生态环境指标

序号

调查项目

现状指标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值

1

综合物种指数

0.3

≥0.5

2

本地植物指数

0.68

≥0.7

3

建成区道路广场用地中透水面积的比重

30

≥50%

4

城市热岛效应程度(℃)

2

≤2.5

5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2.3

≥45

6

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m2)

6.8

≥12

7

建成区绿地率(%)

29.4

≥38

第二章规划总则

第一节规划编制的意义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高质量、完善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是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则是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依据。

1、《XX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将“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真正落实到实处,从维护城市公共利益,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为建立良好的城市景观和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2、《XX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贯彻落实《城市绿化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的精神,为进一步加强XX市城市绿地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提供依据。

3、《XX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XX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是对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园林绿化部分的深化、细化和完善。

4、《XX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XX市绿地系统进行结构性的完善,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供法定规划,为城市绿化管理提供执法依据,是保护现有和规划绿地的重要依据。

5、《XX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提高城市绿化整体水平,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规划的依据、期限、范围与规模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5、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

6、国务院《关于加强园林绿化建设的通知》(2001年)

7、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2000年)

8、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2002年)

9、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02年)

10、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2006年)

11、建设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2004年)

12、四川省《省级园林城市评选标准》

13、《四川省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实施办法》(1994年)

14、《四川省城市园林绿化条例》

15、《四川省政府关于加快城市绿化的通知》(2001年)

16、《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7、《XX市绿化管理技术规定》

18XX市相关单位提供的有关城市绿化的文件、图纸、统计资料等

(二)规划期限

近期:

2006~2010年

远期:

2011~2020年

(三)范围与规模

本规划的规划范围与XX市城市总体规划一致,分为两个层次:

1.城市建设区

近期用地51平方公里,人口60万人;

远期用地70平方公里,人口80万人。

2.市域

用地5300平方公里,人口395万人。

第三节规划指导思想

一、规划指导思想

1、结合XX市的城市性质,建设具有时代性又有地方特色,能体现传统文化内涵、良好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的现代化园林绿地系统,展示新时代生态型、花园式中等城市的形象。

同时,规划既要考虑规划的前瞻性,也要强调建设的现实性。

2、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强调环境与发展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融。

运用生态学原理,使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与建筑环境有机结合,配套建设,充分发挥绿色植物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生态效应。

3、实施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

使XX市绿地系统一方面与周遍地域的绿地系统相衔接,另一方面使XX市市区的城市园林绿化与郊区及市域城镇的园林绿化、风景区、森林公园和旅游开发区的建设有机结合,建立以市区为中心的市域空间绿化体系。

4、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和历史文化传统的优越条件,突出地方特色,把贯穿城市的河渠水系的“蓝带”和“绿带”有机结合,把绿化、文物保护与建设景观有机结合,体现园林城市的景观内涵和地方特色。

5、以现有城市绿化为基础,有计划地进行改造充实和提高,以城市公共绿地为重点,建设一批能体现当代城市发展与环境发展观念,展现环境艺术魅力,满足群众需求的项目。

以达到塑造城市新形象,突出地方特色,提升城市地位,满足群众需求,提高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6、坚持改革开放,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建设多种类型的绿地。

以政府投入为主建设公共绿地,同时也积极鼓励民营建设公共绿地,推进开发商和社会单位建设居住区和单位环境绿地,在规划建设城市园林绿地的同时,注重与郊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相结合,发展花木基地、风景林地和旅游地,在大力发展绿地建设的同时,积极发展垂直、屋顶等空间绿化,建立立体绿化体系。

二、规划原则

1.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原则

根据XX市建设实际和地形地貌等自然资源特点,绿地系统的规划应着重加强涪江、渠河、联盟河等多条河流的景观绿地、防护林地设置。

同时加强城周生态区等用地区域的绿化建设力度,深挖河流体系与生态缓冲区的物能与信息交换价值,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健康运作。

2.地方特色原则

紧紧抓住XX市建设园林城市的机遇,既考虑规划的前瞻性,也要强调建设的现实性。

结合XX市的城市性质以及政治、经济与历史文化特点,建设一个具有时代性又有地方文脉特色,能体现传统文化内涵、良好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的现代化园林绿地系统,展示新时代森林、生态的园林旅游城市形象。

3.系统性原则

建立完整的城市绿地类型结构,充分发挥园林绿地的综合功能效益,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城市小气候、防灾、减灾、游憩休闲的生态和美化功能等角度入手,合理建构绿地系统,为城市的永续利用及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生态性原则

在充分保护和利用原有的植被与地貌,要尽可能减少建设时对XX市原生地生态进程与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改善环境条件,满足人们生活、工作的需要。

并按照XX市用地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环境条件来发展绿地,如在河滩、沿河、山地、水源保护区(涵养林)、城市上风方向合理设置各类防护绿地,因地制宜尽量避免在良田好土上发展绿地。

5.可持续发展原则

规划中要做到需要与可能相结合,即要强调规划的前瞻性,又要考虑到规划的可操作性。

要有可靠的保证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作到远近结合,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性,将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与建筑环境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植物群落体系、绿色廊道网络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生态效应。

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讲求实效的原则。

第四节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为适应XX将建设成为成渝地区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生活富裕、环境优美、富有浓郁地方民俗文化和山水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要求,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布局合理、绿量适宜、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把XX建设成为以山水园林、城市森林、西部水都为特色的国家园林城市,最终建设成生态园林城市。

二、分期目标

1、近期目标(2010年)

初步形成城市园林绿化体系框架,全面达到园林城市标准。

实现城市绿地率33%,绿化覆盖率38%,人均公园面积8m²/人。

重点进行城区及近郊公园和风景区建设,完善城区绿化结构。

完善已完成规划和用地控制的公共绿地,提升人均公园绿地占有量。

完成城市主要出入口、重要景观带、景观节点、主干路两侧的绿地建设等一系列工程建设,到2007年把XX建设成为省级园林城市,到2010年建设成为国家园林城市。

2、远期目标(2020年)

完善各种绿地系统、提高已建设绿地的质量,建成绿化体系完善、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环境良好城市。

实现城市绿地率38%,绿化覆盖率45%,人均公园面积12m²/人。

在规划期内实现科学的绿地系统架构和清晰的绿地网络,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发展。

在城市总绿地率达标的基础上,实现片区绿地率合理。

保护自然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群落,维护生物多样性。

把XX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适宜人居的生态园林城市。

 

三、规划指标

各阶段城市绿地建设指标如下表:

表4:

 XX市城市绿地规划指标

年限

项目

2006年

2010年

2020年

人均公园绿地(m²)

6.8

8

12

绿地率(%)

29.4

33

38

绿化覆盖率(%)

32.3

38

45

综合物种指数

0.3

0.4

0.5

本地植物指数

0.68

0.69

0.7

第三章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XX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着力构筑以城区为核心,覆盖整个市域,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

XX市域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绿化基础条件良好。

峰峦起伏,森林植被类型极为丰富,生物资源门类繁多,境内发现并利用的生物资源约1500多个品种,其中植物资源1000余种。

属国家保护树种有水杉、苏铁、银杏、鹅掌楸、红豆树等。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3.5%。

第一节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目标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应以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促进城乡和区域生态环境向绿化、净化、美化的产业发展和山水园林生态景观发展,建立一个健康、持续、稳定的生态支持系统,实现全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维护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提升生态服务功能,保持文化生态和谐,保护和继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多样性,提倡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倡导消费文明,保证生态安全,合理利用土地,协调城乡结构和城镇布局结构,明确绿地功能分区,实现城乡空间结构生态化,融合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达到物质形态、功能和景观效果上的创新,实现城市绿地空间结构人性化、生态化。

 

第二节市域环境生态敏感性分析

生态敏感性是指在不损失或不降低环境质量的情况下,生态因子对外界压力或外界干扰适应的能力。

根据XX市的城市发展状况,选用饮用水指标、人文景观及历史文化保护遗产、生态资源、工程地质情况等四项因子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划分出四类敏感区:

最敏感区、敏感区、低敏感区和不敏感区。

  最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市域北部,由金凤山公园、金华山风景名胜区、涪江北端的水源涵养区组成;除此以外还有涪江的两侧。

该区生态敏感性高,外来干扰不仅对其自身影响反应剧烈,甚至可能波及其他地区,对整个市域生态系统带来破坏,所以应重点加以保护。

  敏感区分布在市域中部,位于XX市区上方的龙凤峡自然保护区。

对维护最敏感区的功能以及整体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所以对于开发建设要十分慎重。

低敏感区以大片农田景观为主,少部分为城区内历史文化保护地段。

该区不宜高强度开发,而是作为大地园林化的主要构成成分或控制历史文化建设地段。

不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城区周边地带,是城市发展的良好用地。

 

第三节市域绿地系统布局

在对XX市域生态敏感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XX市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条件,对市域绿地系统进行划分,从而引导城市发展与城市建设合理有序地进行,为市域绿地系统的发展和完善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XX市域的地貌肌理为基础,结合县域生态功能分区,将市域绿地系统划分为五个子系统。

包括山丘绿地系统、河网绿地系统、路网绿地系统、风景区绿地系统、城市绿地系统。

(一)山丘绿地系统

XX市处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川中褶皱构造带内。

地貌类型较单一,为典型的川中丘陵区;区内丘陵广布,平坝狭小,沟谷河流纵横,丘陵占市域面积的93.78%。

这一区域是市域内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但生态比较脆弱的区域,对XX市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现状绿地资源比较缺乏,是需要加以重点发展和管理的区域。

(二)河网绿地系统

XX市域范围内大小溪河46条,纵横交错,遍布全境。

规划对市域重要河流水系加以保护。

对重要河流水系的保护采取“绝对生态控制区”和“建设控制区”两级保护措施:

其中在绝对生态控制区,尽量以植被缓坡代替人工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