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复习最终版汇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92525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鉴定复习最终版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药鉴定复习最终版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中药鉴定复习最终版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中药鉴定复习最终版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中药鉴定复习最终版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鉴定复习最终版汇总.docx

《中药鉴定复习最终版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鉴定复习最终版汇总.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鉴定复习最终版汇总.docx

中药鉴定复习最终版汇总

2012中药学中药鉴定总结

第一篇总论

一、名词解释

1、中药材:

取自天然的未经加工或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原料药,简称“药材”,包括个子货,饮片。

2、饮片:

中药材经过净选、切制、炮制等过程后达到质量标准,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

3、中成药:

是指以中药材或饮片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制备工艺和加工方法,制成一定的剂型,标明药物作用、适应症、剂量、服法、供医生患者直接选用、符合药品法规定的药物。

4、道地药材:

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5、发汗:

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这种方法称为发汗。

6、总样品:

将所有抽取的样品混匀即为总样品。

7、平均样品:

最终抽取的供检验样品量一般不得少于检验所需用量的3倍,即1/3供实验室分析用,1/3供复核用,其余1/3留样保存。

最终抽取的供检验用样品的1/3即为平均样品。

8、走油:

又称泛油,是指某些药材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色度检查-白术)

9、起霜:

茅苍术易折断,断面放置时间长能析出白毛状结晶称为起霜。

10、风化:

指某些含有结晶水的矿物药,因与干燥空气接触日久逐渐失去结晶水成粉末的现象,称为“风化”

11、自燃:

富含油脂、过量水分、或易吸湿回潮的药材,大量成垛堆置,内部产生的热量扩散不出,使局部高热炭化燃烧的现象,称为“自燃”。

12、对抗同贮:

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中药放在一起保存,来防止虫蛀或霉变的一种贮藏方法。

13、气调养护:

即气调贮藏,通过充氮或二氧化碳的方式使氧气的含量降至2%以下,致使害虫缺氧窒息而死,从而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的贮藏方式,称为“气调养护”。

二、知识点

1、中药鉴定学的含义:

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探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鉴定什么?

—品种真伪、质量优劣;目的—制定标准,使用药安全、有效;方法—传统经验、现代理论和技术;引申含义—寻找和扩大新的资源)

2、中药鉴定的任务:

①、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最根本的);②、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③、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④、扩大和开发中药资源

3、六本重要的本草:

《神农本草经》:

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秦汉时期,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65味动物药

《本草经集注》:

梁代陶弘景,载药730种,按自然属性分类

《唐本草》/《新修本草》:

我国最早的一部药典,唐代苏敬、李勣等,载药850种128味动物药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证类本草》:

最完整的本草,宋代唐慎微,载药1746种

《本草纲目》:

按自然属性分类,明代,李时珍,载药1892种461味动物药

《本草纲目拾遗》:

清代赵学敏,载药921种160味动物药

4、中药鉴定的依据:

一级(中药材及制剂)

《中国药典》--------------------------------------二级(化学药、抗生素)

三级标准《部颁标准》(药品标准、进口药材标准)三级(生物制品规程)

《地方标准》

5、性状鉴别:

内容:

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水试、火试

举例:

表面特征—蕲蛇(棋盘蛇,方胜纹,连珠斑);牛黄(龟裂纹);栽培人参(细长、放置褶皱、须根多);山参(短胖、横纹深黄棕褐、环状—铁线纹、须根清晰-有突起珍珠点)

质地—五加皮VS香加皮

断面—大黄(根茎有星点);代赭石(砸分两半,一般有突起,一般有凹陷);牛膝(怀牛膝-筋脉点3~5,川牛膝筋脉点>5)

水试—熊胆

火试—海金沙(有爆鸣声)

6、药材拉丁学名的构成:

不要求掌握,认识即可

掌握:

川乌(AconitiRadix)、草乌(AconitiKusnezoffiiRadix)、板蓝根(IsatidisRadix)、甘草(GlycyrrhizaeRadixetRhizorma)、人参(GinsengRadixetRhizoma)VS三七(NotoginsengRadixetRhizoma)、当归(AngelicaeSinensisRadix)VS白芷(AngelicaeDahuricaeRadix)

7、一般采收原则:

根及根茎-秋冬季地上部位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茎木类-秋冬或初春;皮类-清明至夏至;叶类-开花前开花时;花类-含苞待放或初开;果实种子类-近成熟或成熟时;全草类-生长茂盛;藻菌地衣类-具体而定;树脂其他-不尽相同;动物-不尽相同(贝壳类夏秋,退化皮壳类退化时);矿物-全年

8、比较鉴别:

举例比较。

①根及根茎类中药比较鉴别:

性状-双子叶植物根/根茎断面有“放射状纹理”、“环”/髓。

双子叶植物根次生构造不发达有髓、多角形环川乌、草乌、龙胆。

单子叶植物根/块茎断面为“筋脉点”、髓。

显微-射线、形成层。

维管束散在。

②心材与树脂类药材异同点:

相同点-都主要为树脂;

不同点-前者指含树脂的木材;后者指分泌的树脂。

第二篇各论

一、名词解释

1、星点:

大黄根茎断面放射状的星状结构。

2、锦纹:

大黄去掉栓皮后,表面红棕与黄色相间的纹理。

3、筋脉点:

牛膝等断面存在的点状的环习称筋脉点。

如:

川牛膝、牛膝、三棱

4、云锦纹:

何首乌药材断面皮部多个异常维管束组成的云朵状花纹,又称云锦状花纹。

5、罗盘纹:

商陆断面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纹,俗称罗盘纹。

6、乌鸦嘴:

川乌、草乌中部向一侧膨大,干瘪,有如“乌鸦嘴”。

7、钉角:

指草乌表面的支根,俗称钉角。

8、过桥:

黄连的节间表面光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9、蝎尾连:

云连细小,弯曲,呈蝎尾状,故又称“蝎尾连”。

10、箭杆连:

雅连过桥长、直,形如箭杆,故又称“箭杆连”。

11、罗盘纹:

商陆断面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纹,俗称罗盘纹。

12、菊花心:

断面具明显的形成层环纹及放射状纹理,且具裂隙,称为菊花心。

如甘草、苦参

13、同心环:

如苦参

14、车轮纹:

由窄木质部和宽的射线所形成的纹理称为“车轮纹”。

如:

防己、粉防己

15、籽海(林下参):

将园参移植到山参的生长环境内生长15年以上的人参。

16、铁线纹:

林下参主根表面有黄棕或棕褐色的横环纹称为铁线纹。

17、珍珠须:

林下参主根上的须根很少,此须根被称为珍珠须。

18、枣核艼:

野山参的不定根短粗,两端尖细,形如大枣之核,被称为枣核艼。

19、雁脖芦:

山参芦的最下端、即根的最上端,称为“雁脖芦”,碗较清晰。

20、对花芦:

山参芦的中段,称为“对花芦”,其碗比雁脖芦清晰。

21、马牙芦:

山参芦的最上端,称为“马牙芦”,其碗清晰。

22、剪口:

三七的根茎

23、筋条:

三七的支根

24、绒根:

三七的须根

25、铜皮铁骨:

三七表面棕绿色,似古代青铜之色,质地极其坚硬,故三七的性状被归纳为铜皮铁骨。

26、砂眼:

银柴胡有扭曲的纵皱纹及支根痕,多具孔穴状或盘状小凹坑,习称砂眼(以前生长在沙漠,有砂)

27、珍珠盘:

银柴胡根头部略膨大,有多数密集的疣状突起的芽胞或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

26、蚯蚓头:

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横环纹习称蚯蚓头。

27、凤眼圈:

防风药材断面形成层内外的结构,外部橙黄色,内部浅黄色,习称凤眼圈。

28、疙瘩丁:

白芷的皮孔样横向突起散生,习称疙瘩丁。

29、蝶形片:

由于川芎饮片怎么切都呈“蝶形”,故习称“蝶形片”。

30、狮子盘头/泥鳅头:

党参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圆点状,习称狮子盘头或狮子头。

(小条者根头部较小,称“泥鳅头”)

31、防风党:

党参头部的横环纹习称防风党。

32、糊头:

党参表面的褐色支根痕习称糊头。

33、朱砂点:

茅苍术断面散在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点习称朱砂点。

34、起霜:

茅苍术断面暴露稍久,常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习称起霜。

35、油头:

川木香根头偶有黑色发粘的胶状物,习称油头。

36、怀中抱月:

松贝外层鳞叶两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37、虎皮贝/斑:

炉贝有的具有棕色斑点,称为虎皮斑,故炉贝又称虎皮贝。

38、马牙嘴:

炉贝外层鳞叶两瓣大小相近,顶端开裂而略尖,开口称马牙嘴。

39、珠贝:

平贝母外形像算盘珠,很平,故又称“珠贝”;浙贝母中的小者不摘除心芽加工成“珠贝”。

40、鹦哥嘴/红小瓣:

冬麻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的干枯芽胞(冬眠牙),呈红色、三角形,习称鹦哥嘴。

芽胞较长者可编成小辫,习称红小辫。

41、芦根蒂:

春麻或秋麻的残留茎基习称芦根蒂。

42、蟾酥皮:

天麻表面有纵皱纹和横环纹,环节上有潜伏的芽形成突起,习称蟾酥皮。

43、凹肚脐:

天麻底部圆脐形的疤痕习称凹肚脐。

44、韧型f:

存在于木间韧皮部,介于木纤维和韧皮纤维之间,细胞壁不木化,为活细胞

45、韧皮f:

存在于韧皮部,一般为两端尖削长纺锤形的细胞,细胞壁厚,细胞呈狭长的缝隙,韧皮纤维坚韧而有弹性

46、木f:

存在于木质部,长纺锤形,较韧皮纤维短,细胞壁木化,细胞腔小,坚硬无弹性。

47、方通:

是通草的一种商品规格,为约10cm见方的片状物,表面白色,微有光泽。

48、开门香:

选择树干直径在30cm以上的白木香树,在距地面1.5-2m处顺砍数刀,刀距约30-50cm,深约3-4cm,又称“开门香”,促使结香。

49、亮银星:

牡丹皮表面析出的发亮的结晶。

50、桂子:

樟科植物肉桂的幼嫩果实,又称“桂丁”、“肉桂子”、“桂丁香”。

51、企边桂:

又名清化桂,清化玉桂,清化肉桂。

选取十余年生薄厚适中的肉桂树皮干皮,将两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夹在木制的凹凸版中间,压成两侧向内卷曲的浅槽状。

长约40cm,宽6-10cm。

52、桂心:

肉桂树皮的里层。

53、桂碎:

在桂皮加工过程中剩余的肉桂碎块。

54、板桂:

剥取30-40年生的肉桂老树的下部近地面的干皮,夹在木制的桂夹内,晒至九成干,经纵横堆叠,加压,约一个月完全干燥,成为扁平板状。

55、油板桂:

油性老树皮按板桂加工方法制得。

56、官桂:

中药“官桂”为剥取栽培5~6年生幼树的干皮和粗枝皮,老树枝皮,不经压制,自然卷曲成筒状,长约30cm,直径2~3cm;药材“官桂”不用肉桂而用其他品种“阴香”等的树皮。

57、硬韧部:

韧皮部占极大部分,外侧有少数石细胞、纤维束切向排列成连续的环带

58、落皮层:

新周皮及所隔离的所有老周皮的复合体

59、骨气:

金银花棒状,上粗下细,饱满,握之有顶手感,称为有“骨气“。

60、白霜:

五味子久贮表面出现白色结晶为白霜。

61、金钱环:

枳实药材顶端花柱茎痕周围的一圈环纹。

62、槟榔纹/大理石样花纹:

槟榔断面有棕色与黄白色交错的不规则纹理,称为大理石样花纹或槟榔纹。

63、大麻坑:

64、玫瑰心:

麻黄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黄绿色,髓部红棕色,麻黄断面红棕色的中心即为玫瑰心。

65、不孕端:

冬虫夏草子座的顶端,光滑而亮,习称不孕端。

66、冒潮:

向蟾酥表面滴水,表面泛白隆起,液面上浮,习称冒潮。

67、冲头:

68、龙头:

蕲蛇的头。

69、虎口:

蕲蛇的嘴张开时很大习称虎口。

70、翘鼻头:

蕲蛇的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

71、方胜纹:

蕲蛇背部的菱形花纹。

72、连珠斑:

蕲蛇腹部黑色类圆形的斑点。

73、佛指甲:

蕲蛇尾部末端的1枚三角形深灰色角质鳞片。

74、乌金衣:

牛黄表面挂有的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

75、挂甲:

取天然牛黄少量,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习称挂甲。

76、当门子:

麝香香仁颗粒大的能挡住香囊口的即为当门子。

77、银皮(云皮):

78、冒槽:

是一种鉴别麝香的传统方法,将特殊槽针插入麝香香囊口,香仁会弹起高过槽面。

79、云/银皮:

麝香香囊内侧的皮膜呈棕色,极薄,习称银皮或云皮。

80、虎牙:

花鹿茸砍茸两茸相距约7cm,脑骨前端平齐,后端有一对弧形骨,习称虎牙。

81、捻头:

马鹿茸四岔茸毛粗而稀,大挺下部具棱筋和疙瘩,分枝顶端多无毛,习称捻头。

82、通天眼:

羚羊角除去骨塞后,角的下半段成空筒状,全角呈半透明,对光透视,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

83、血斑/丝:

羚羊角嫩枝光润如玉,对光透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

84、钉头:

赭石表面具有的圆形乳突。

85、白颈:

广地龙的的生殖带位于14-16环节,光亮,习称白颈。

86、气孔指数:

一种植物叶的单位面积上气孔数与表皮细胞数的比例关系。

87、脉岛数:

脉岛指叶脉中最微细的叶脉所包围的一个叶肉单位为一个脉岛。

脉岛数指每平方毫米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88、栅表比:

一个表皮细胞下平均含栅栏细胞的数目

89、子座:

是容纳子实体的褥座,是从营养阶段到繁殖阶段的一种过渡的菌丝组织体。

90、子实体:

是真菌在生殖时期,形成一定形状和结构,能产生孢子的菌丝体结构。

91、菌核:

是菌丝密结成的颜色深、质地坚硬的核状体,是菌丝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休眠体,当条件良好时能萌发产生子实体。

92、地衣:

是一种藻类和一种真菌高度结合的共生复合体。

93、本色:

矿物的成分和内部构造所决定的颜色。

94、外色:

矿物由混入的有色物质污染等原因形成的颜色,与矿物本身成分、构造无关。

95、假色:

某些矿物中,有时可见变彩现象,是由于投射光受晶体内部裂缝、解理面及表面的氧化膜的反射所引起光波的干涉作用而产生的颜色

96、条痕:

97、条痕色:

矿物在白色毛瓷板划过后留下的粉末的颜色。

98、解理:

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能称为解理。

99、断口:

矿物受力后不是沿一定结晶方向断裂,断裂面是不规则和不完整的,这种断裂面称为断口。

100、潼蒺藜(沙苑子):

沙苑子主产于山西(潼关),又名潼蒺藜。

101、三枝九叶草:

淫羊藿的原植物的叶为二回三出复叶,一个叶柄上有三个小枝九片小叶。

102、稚角:

鹿出生后6-8个月额骨表皮隆起,内有骨突起,称为稚角。

103、出生角:

鹿出生第二年稚角延长生长,称为初生角,不分叉。

104、大挺:

鹿茸的主枝习称大挺。

105、门桩:

花鹿茸的锯茸呈圆柱状分枝,长17-20cm,锯口直径4-5cm,离锯口约1cm处分出侧枝,习称门庄。

106、二杠:

花鹿茸锯茸呈圆柱状分枝,具一个分枝者。

107、单门:

马鹿茸侧枝一个者。

108、莲花:

马鹿茸侧枝两个者。

109、珠宝砂:

朱砂中呈细小颗粒状或粉末状,色红明亮,触之不染手者。

110、镜面砂:

朱砂呈不规则板片状,斜方形或长条形,大小厚薄不一,边缘不整齐,色红而鲜艳,光亮如镜面微透明,质较脆者。

111、豆瓣砂:

朱砂呈粒状,方圆或多角形,色暗红或呈灰褐色,质坚,不易碎者

112、凹窝:

二、、来源

1、药用部位

(一)根及根茎类中药

①、根茎:

绵马贯众;狗脊;黄连;北豆根;川芎;白术;苍术;山药;莪术;姜黄;石菖蒲

②、根:

牛膝;白芍;赤芍;板蓝根;山豆根;防己;苦参;葛根;当归;柴胡;防风;白芷;黄芩;丹参;党参;木香;川木香;土木香;天花粉;黄芪;西洋参;巴戟天;秦艽;桔梗

③、根及根茎:

大黄;南板蓝根;甘草;人参;三七;紫草;龙胆;威灵仙

④、块根:

草乌;何首乌;地黄;麦冬;郁金;百部

⑤、母根:

川乌

⑥、子根(加工品):

附子

⑦、鳞茎:

浙贝母;川贝母

⑧、块茎:

三棱;泽泻;半夏;天麻

(二)茎木类中药

①、茎藤:

大血藤、鸡血藤、

②、茎枝:

钩藤

③、茎髓:

通草

④、心材:

沉香、苏木【沉香(苏木)-含树脂心材,降香-树干和根的心材】

(三)皮类中药

①、根皮:

牡丹皮、厚朴、白鲜皮、桑白皮

②、干皮:

黄柏、关黄柏、合欢皮

③、干皮&根皮:

苦楝皮

④、干皮&枝皮:

厚朴、秦皮

⑤、树皮:

肉桂、杜仲

(四)花类中药

①、花蕾:

丁香、辛夷

②、花:

洋金花、红花

③、花蕾&初开的花:

金银花

④、柱头:

西红花

⑤、头状花序:

菊花

(五)多部位药用的药材:

大黄(根无星点,根茎有)、厚朴(干皮、枝皮、根皮)、龙胆(根、根茎)、甘草(根、根茎)、

南板蓝根(根、根茎)、紫草(根、根茎)、威灵仙(根、根茎)(药用部分及鉴别特征)

(六)特殊药用部位:

西红花-柱头、红花-管状花,橘红-外果皮、山茱萸-近成熟果实,血竭-树脂加工品、乳香(没药)-油胶树脂,冬虫夏草-虫体加子座,珍珠-外套膜受异物刺激产生、土鳖虫-雌虫、牛黄-胆囊结石,芒硝-十水硫酸钠

(七)液体:

蜂蜜、苏合香。

(八)加工品:

芦荟、儿茶、青黛,阿胶,芒硝,附子。

(九)病理产物:

珍珠、僵蚕、牛黄。

2、多来源

大黄:

蓼科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根及根茎

商陆:

商陆科商陆及垂序商陆的根

黄连:

毛茛科黄连、三角叶黄连、云连的根茎

赤芍:

毛茛科芍药及川赤芍的根

地榆:

蔷薇科地榆及长叶地榆的根

甘草:

豆科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的根及根茎

黄芪:

豆科蒙古黄芪及膜荚黄芪的根

柴胡:

伞形科柴胡、狭叶柴胡的根

白芷:

伞形科白芷、杭白芷的根

紫草:

紫草科新疆紫草、内蒙紫草的根及根茎

龙胆:

龙胆科龙胆、三花龙胆、条叶龙胆及滇龙胆的根及根茎

秦艽:

龙胆科秦艽,粗茎秦艽、麻花秦艽和小秦艽的根

威灵仙:

毛茛科威灵仙、棉团铁线莲、东北铁线莲的根及根茎

白前:

萝藦科柳叶白前或芫花叶白前的根及根茎

白薇:

萝藦科白薇或蔓生白薇的根及根茎

党参:

桔梗科党参、素花党参、川党参的根

苍术:

菊科茅苍术和北苍术的根茎

川贝母:

百合科暗紫贝母、甘肃贝母、川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及瓦布贝母的鳞茎

天花粉:

葫芦科栝楼、双边栝楼的根

莪术:

姜科蓬莪术、温郁金及广莪术的根茎

郁金:

姜科蓬莪术、温郁金、广莪术和姜黄的快根

(姜黄:

姜黄的根茎)

厚朴:

木兰科厚朴、凹叶厚朴的干皮、枝皮及根皮

秦皮:

木犀科苦枥白蜡树、白蜡树、尖叶白蜡树、宿柱白蜡树的枝皮或干皮

番泻叶:

豆科狭叶番泻叶、尖叶番泻叶的小叶

石韦:

水龙骨科庐山石韦、石韦、有柄石韦的叶

辛夷:

木兰科望春花、武当玉兰、玉兰的花蕾

升麻:

毛茛科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升麻的根茎

苦杏仁:

蔷薇科山杏、西贝利亚杏、东北杏或杏的成熟种子

桃仁:

蔷薇科桃或山桃的成熟种子

连翘:

吴茱萸:

芸香科吴茱萸、石虎、疏毛吴茱萸的近成熟果实

葶苈子:

砂仁:

陈皮:

芸香科橘及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

麻黄:

木贼科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的草质茎

细辛:

马兜铃科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根及根茎

肉苁蓉:

淫羊藿:

小檗科淫羊藿、箭叶淫羊藿、柔毛淫羊藿、朝鲜淫羊藿的叶

乳香:

橄榄科乳香树及同属皮部切伤后渗出的油胶树脂

没药:

橄榄科没药树及同属其他植物树干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

地龙:

蚯蚓科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栉盲环毛蚓的全体

灵芝:

松萝:

五倍子:

珍珠:

石决明:

水蛭:

水蛭科水蛭、蚂蟥、柳叶蚂蟥的全体

斑蝥:

土鳖虫: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鳖蠊科地鳖或冀地鳖的雌虫体

蟾酥:

麝香:

鹿茸:

鹿科梅花鹿或马鹿雄性未骨化具毛茸的幼角

3、不同部位、异用的药材

何首乌

(2):

块根-何首乌,藤茎-首乌藤

莪术(3)、姜黄

(2)、郁金

(2):

蓬莪术、温郁金、广西莪术根茎-莪术;块根-郁金;姜黄根茎-莪术,块根-姜黄

忍冬

(2):

花蕾或初开的花-金银花,茎枝-忍冬藤;菘蓝(3):

叶-大青叶,色素加工品-青黛,根-板蓝根

肉桂(3):

树皮-肉桂,嫩枝-桂枝;红花

(2);宁夏枸杞

(2):

成熟果实-枸杞子,根皮-地骨皮

4、来源中的特殊点

①、绵马贯众:

鳞毛蕨科粗茎鳞毛蕨的带叶柄残基的根茎

②、板蓝根:

根头部有绿褐色叶柄残基

三、产地

1、道地药材:

①、有名药材:

当归(甘肃岷县)、三七(云南文山)、白芷(河南、河北、浙江、四川),党参(山西)、泽泻(四川、福建)、西红花(西班牙、希腊)、红花(河南、浙江、四川、新疆)、金银花(河南、山东),乌梅(福建)、枸杞子(宁夏中宁、中尉),广藿香(广东、海南),冬虫夏草(西藏、青海、四川),蛤蚧(广西)、麝香()、鹿茸(东北、西北)

②、集合:

四大南药—益智、槟榔、砂仁、巴戟天;四大北药—党参、黄芪、当归、大黄;

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四大皖药—牡丹皮、木瓜、白芍、菊花;

浙八味—白术、白芍、菊花、延胡索、麦冬、玄参、浙贝、山茱萸;

辽宁地产药材-石柱参、细辛、五味子、关黄柏、牵牛子

四、规格

1、大黄:

南大黄(药用大黄)、北大黄(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

2、附子:

泥附子(生)、盐附子(生)、黑顺片(制)、白附片(制)、黄附片(制)

3、黄连:

黄连—味连,三角叶黄连—雅连,云连—云连

4、人参:

山参(林下参)、园参、(石柱参)、进口参(朝鲜人参、日本红参……)

5、柴胡:

北柴胡、南柴胡

6、白芷:

白芷、杭白芷(习称“杭白芷”和“川白芷”)

7、黄芩:

枯芩、子芩(条芩)

8、紫草:

新疆紫草、内蒙紫草

9、地黄:

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

10、龙胆:

龙胆(关龙胆)、坚龙胆

11、秦艽:

秦艽、麻花秦艽、小秦艽

12、威灵仙:

威灵仙、棉团铁线莲、东北铁线莲

13、苍术:

茅苍术、北苍术

14、川贝母:

松贝、青贝、炉贝、栽培品

15、浙贝母:

大贝、珠贝

16、泽泻:

建泽泻、川泽泻

17、天麻:

春麻、秋麻、冬麻

18、莪术:

蓬莪术、广西莪术、温莪术

19、郁金:

:

温郁金、黑丝郁金、绿丝郁金……

20、厚朴:

川朴、温朴(油皮朴、江皮朴、黄皮朴、粗皮朴、薄皮朴,后两种不药用)

21、石韦:

大石韦、小石韦

22、金银花:

南银花(全是花蕾)、东银花(有花、苞片)

23、西红花:

干红花、湿红花

24、菊花:

亳菊、杭菊、滁菊、贡菊、怀菊

25、枳壳:

江枳壳、苏枳壳、绿衣枳壳、枳壳

26、连翘:

青翘、老翘

27、葶苈子:

南葶苈子、北葶苈子

28、砂仁:

阳春砂、绿壳砂、海南砂

29、麻黄:

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

30、淫羊藿:

淫羊藿、箭叶淫羊藿、柔毛淫羊藿、朝鲜淫羊藿

31、血竭:

原装血竭、加工血竭

32、没药:

天然没药、胶质没药

33、芦荟:

老芦荟、新芦荟

34、儿茶:

儿茶、儿茶膏

35、珍珠:

海产珍珠、淡水珍珠、珍珠母、珍珠粉

36、鹿茸:

花茸、马茸

五、采制

1、去栓皮:

大黄、白芍、防己、黄芩、木香、牡丹皮(还有不去栓皮的)、黄柏、关黄柏

2、去外皮:

白附片、泽泻、三棱、天花粉(大多去皮)、山药

3、其他:

绵马贯众(当年用,变黑的不可用)

4、特殊采收期:

肉桂(秋冬)、款冬花(12月,花尚未出土时)、红花(早晨露水未干时采开放的花)

5、特殊加工:

①、发汗—秦艽、玄参、厚朴(内表面紫褐色)、杜仲(内表面紫褐色)、茯苓

②、透心—附子、白芍、延胡索、百部、天冬、莪术、郁金、天麻、白及

③、忌用铁器—大黄、蟾酥

六、性状鉴别

1、形状:

须根系药材-龙胆、党参、桔梗、秦艽、威灵仙、紫苑、茜草、白薇、白前、徐长卿、细辛等。

2、颜色:

白色-川贝、浙贝、白芍、天南星、半夏、白茯苓、山药、天花粉、白芷、粉葛、白附片、桔梗、

白及、石膏、滑石粉、海螵蛸、白僵蚕、芒硝

黑色-(制何首乌)、川乌、草乌、威灵仙、升麻、地黄、玄参,芦荟、黑顺片

断面为白色或类白色的:

生川乌、白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