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布展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9077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11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庙布展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文庙布展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文庙布展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文庙布展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文庙布展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庙布展方案.docx

《文庙布展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庙布展方案.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庙布展方案.docx

文庙布展方案

 

文庙布展方案

 

天津戏剧博物馆文庙博物馆管理办公室

二零零九年九月

 

明清时期,天津文庙既是天津地区学宫所在,又是祭祀孔子的专门场所,同时也是天津地区最大的,最具特色的儒学与传统文化传播载体,有着“中华双学第一庙”之称。

孔子思想是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干,所以,在展览展示与举办相关活动之时,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天津文庙拟举办与孔子思想和传统文化相关的四个基本陈列:

 

一、《天津文庙府庙祭孔复原陈列》(在府庙一线)

二、《大哉孔子展》(在新建展室)

三、《孝德展》(在县庙崇圣祠)

四、《文明之光——天津教育展》(在县庙一线)

一、《天津文庙府庙祭孔复原陈列》

天津文庙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是明清两代天津地区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也是天津学宫所在。

清朝雍正年间,天津由卫升州再升府,天津文庙的规格也升为府庙,在府庙的西侧修建了天津县庙,由此形成了府学、县学并列独特的建筑格局。

我馆拟在天津文庙府庙一线举办《祭孔复原陈列》。

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上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世界文化发展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孔子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和演变,涌现出众多的儒学大家,其中对儒家学说贡献巨大的先贤和先儒历经历朝的甄选,按照固定的位次,陪祀于大成殿和东西庑之中。

地方文庙中设立名宦祠和先贤祠来纪念那些勤政惠民的地方官吏和对沾溉乡里的贤达。

陪祀人员根据孔子享受的祭祀规格递减。

通过天津文庙府庙的复原陈列,将传统祭孔的场景展示给世人,将两千年来中华民族以祭祀方式表达对孔子、先贤先儒、良吏和乡贤的尊崇传递给观众,发挥天津文庙应有的社会教育作用。

根据《孔子研究大全》的相关资料和我馆收藏“圣诞纪念会天津社会教育办事处”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出版的《大成殿祭器、乐器位置图》和民国十二年(1923年)出版的《天津祀孔文庙位次图》以及《天津府志》和《天津县志》的记载,经过考证研究制定复原陈列方案:

1.天津文庙祭祀规格为大祀。

据《天津政俗沿革记》记载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孔庙祭祀升为大祀;《大成殿祭器、乐器位置图》中记载孔子享用的边、豆各十二个,也是大祀的标准。

所以,复原陈列按照祭孔大祀场景恢复。

2.大祀中陪祀人员的祭祀规格。

《大成殿祭器、乐器位置图》之刊印了孔子牌位前大祀祭器种类和数量非常明确,但其他陪祀人员的规制忽略不记。

根据《孔子大全》中记载的蔚州文庙大祀祭祀图的祭器数量来确定复原陈列中其他陪祀人员的规制。

3.确定文庙从祀先贤先儒名册。

根据《天津文庙位次图》记载,东西两庑供奉着156位先贤和先儒的牌位,其中最后一位先儒李塨未列入其他文庙的两庑中,而《天津文庙位次图》记载“是图现时之牌位序列并遵录内务部所印,孔子庙祭祀位次序表之原文未敢轻易一字,合并声明”。

这个位次应是国家的定制,故增加李塨的牌位。

《天津文庙位次图》两庑中先贤先儒的位次与其他文庙有出入,复原陈列将按《天津文庙位次图》的位次排列。

4.在崇圣祠恢复孔孟皮的牌位。

《天津文庙位次图》中,孔子之兄孔孟皮在崇圣祠陪祀,据《天津县志》记载,清朝咸丰七年,清政府下诏,将孔孟皮入崇圣祠,故恢复孔孟皮的牌位。

5.天津文庙官宦祠入祀官宦的人数为25人。

据《重修天津府志·天津府属祀典博议》载天津文庙名宦祠供奉二十二人。

而另据《重修天津府志·名宦祠》载,供奉18人,其中在两处都有记载的15人,另各有记载的10人,共25人。

在没有其他文献记载考证的情况下,天津文庙名宦祠复原陈列中,将25位名宦一一列入。

天津府庙各殿庑祭祀的祭器、乐器名称、规格数量说明如下:

一、大成殿

天津文庙大成殿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是文庙的主体建筑,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

黄琉璃瓦歇山顶,斗拱交错,雕梁画栋,面阔七间。

殿中塑孔子帝王像,其两侧为四配、十二哲坐像,并配有祭器、乐器等。

“四配”的“配”是配享的意思,即祭孔时他们列侍于孔子塑像之旁,陪同受祭。

唐贞观二年(628年)复圣颜回、唐睿宗太极元年(712年)宗圣曾参、北宋熙宁年间亚圣孟轲、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述圣孔伋先后入庙奉祀,形成“四配”定制。

唐开元八年(720年),唐玄宗李隆基命国学祭祀孔子,以孔门“四科”中的十人为“十哲”配享从祀孔子。

四科为——德行科:

颜回、闵损、冉耕、冉雍;言语科:

宰予、端木赐;政事科:

冉求、仲由;文学科:

言偃、卜商。

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度宗皇帝诏令以颜回、曾参、孔伋、孟轲四人配祭孔子,史称“四配”。

曾参被升为四配之一,于是又增补颛孙师为“十哲”。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增补南宋理学家朱熹为“十一哲”。

清乾隆三年(1738年)“升有子若为十二哲,位次卜子商。

移朱子(熹)次颛孙子师”(《清史稿·礼志》)。

至此,配享祭祀的“十二哲”从此固定于文庙大成殿中。

在祭祀礼制上,孔子的规格最高,孔子帝王像前设牌位设一张笾豆案,陈设盛放祭品的祭器:

篚一,爵三,铏二,登一,簠二,簋二,笾十二,豆十二。

次,一张俎案上摆设着三牲:

整牛,整猪和整羊。

再次,一张香案上摆着一只香炉、两只烛台。

四配:

每人一案、一龛,像前设牌位,按照定制减登,减边和豆各二,减牛,即:

篚一,爵三,铏二,簠二,簋二,笾十,豆十。

次,一张俎案上摆设着二牲:

整猪和整羊。

再次,一张香案上摆着一只香炉、两只烛台。

十二哲:

每人一案、一龛,像前各设牌位,按照定制依次爵减二,铏减一,二簋不设,笾豆各减四,即:

篚一,爵一,铏一,簠二,,笾四,豆四。

次,一张俎案上摆设着二牲:

整猪和整羊。

再次,一张香案上摆着一只香炉、两只烛台。

大成殿中陈设着祭孔时所用的乐器:

祝版一、琴六、瑟四、镈钟一、特磬一、编钟一、编磬一、应鼓一、鼍鼓一、搏鼓一、拊鼓一、鼗鼓二、排箫一、笛一、壎一、篪一、笙一、箫一、敔一、籈一、柷一、止一、旌四、節四、羽三十二、籥三十二、干三十二、戚三十二

另,府县大成门两侧钟鼓各一套

二、崇圣祠

原为启圣祠,雍正二年(1723年)追封孔子上五代祖先为王爵后,改为崇圣祠。

面阔五间,位于府庙中轴线建筑最北端。

祠内中间供奉孔子五世祖肇圣王木金父、左供高祖父裕圣王祁父(夷父)、右供奉曾祖父诒圣王防叔、再左供奉祖父昌圣王伯夏、再右供奉孔子父亲启圣王叔梁纥。

正位东侧先贤孔孟皮(咸丰三年入祀)、先贤曾点(四配之一宗圣曾参之父)、先贤孟孙激(四配之一亚圣孟轲之父)以配享,西侧先贤颜无繇(四配之一复圣颜回之父)、先贤孔鲤(四配之一述圣孔伋之父)以配享。

再两侧以先贤周敦颐之父周辅成、先儒张载之父张迪、先贤二程(程颐、程颢)之父程珦、先哲朱熹之父朱松、先儒蔡沈父亲蔡元定为从祀,在孔庙大祭时一并受祭祀。

1.神位

(1)正位:

肇圣王木金父公,正中南向;裕圣王祈父公,东一位,南向;诒圣王防叔公,西一位,南向;昌胜伯夏公,东二位,南向;启圣王叔梁公,西二位,南向。

(2)配位:

先贤孔孟皮、先贤曾点、先贤孟孙激(东侧配享,南向)

先贤颜无繇、先贤孔鲤、空位(西侧配享,南向)

(3)从祀:

先儒程珦、先儒张迪、先儒蔡元定(东从祀,西向)

先儒周辅成、先儒朱松(西从祀,东向)

正位每位一案,各设牌位,分设五张笾豆案,其祭祀规格(照先师位)为篚一,爵三,铏二,登一,簠二,簋二,笾十二,豆十二。

设五张香案,每案设一只香炉,两只烛台。

院中设一张俎案,摆着整羊、整牛、整猪

配位陈设每位一案:

各设牌位,按照定制,爵减二,笾豆各减四,不设登,即篚一,爵一,簠二,簋二,笾四,豆四。

每位一香案,设一只香炉,两只烛台。

从祀位陈设,三人一龛一案:

各设牌位。

每龛设一张笾豆案,按照定制,簠、簋各减一,即爵三(每位一爵),簠一,簋一,笾四,豆四。

每龛设一香案,案设一只香炉,两只烛台。

三、东、西庑

东西二庑为从祀孔子的历朝历代先贤、先儒的纪念性建筑,从祀的先贤先儒原为画像,金时改为塑像,明成化年间一律改为木制牌位。

从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孔子的七十二位弟子从祀开始,历代王朝对两庑中的先贤先儒的甄选标准不同,先贤先儒的人数各有不同。

天津文庙复原陈列根据《天津文庙位次图》记载,恢复156先贤、先儒牌位。

东庑:

由北至南,先贤四十人,先儒三十九人,共七十九人,依次为:

先贤公孙侨,先贤林放,先贤原宪,先贤南宫适,先贤商瞿,先贤漆雕开,先贤司马耕,先贤梁鳣,先贤冉孺,先贤伯虔,先贤冉季,先贤漆雕徒父,先贤漆雕哆,先贤公西赤,先贤任不齐,先贤公良孺,先贤公肩定,先贤邬单,先贤罕父黑,先贤荣旗,先贤左人郢,先贤郑国,先贤原亢,先贤廉洁,先贤叔仲会,先贤公西舆如,先贤邽巽,先贤陈亢,先贤琴张,先贤步叔乘,先贤秦非,先贤颜哙,先贤颜何,先贤县亶,先贤牧皮,先贤乐正克,先贤万章,先贤周敦颐,先贤程颢,先贤邵雍;先儒公羊高,先儒伏胜,先儒毛亨,先儒董仲舒,先儒毛苌,先儒杜子春,先儒郑康成,先儒诸葛亮,先儒王通,先儒韩愈,先儒胡瑷,先儒韩琦,先儒吕大临,先儒谢良佐,先儒尹焞,先儒胡安国,先儒李侗,先儒吕祖谦,先儒袁燮,先儒陈淳,先儒蔡沈,先儒魏了翁,先儒王栢,先儒陆秀夫,先儒许衡,先儒刘因,先儒陈训,先儒方孝孺,先儒薛瑄,先儒胡居仁,先儒罗钦顺,先儒吕楠,先儒刘宗周,先贤黄道周,先儒陆世仪,先儒顾炎武,先儒汤斌,先儒颜元,先儒李塨,空位。

西庑:

由北至南,先贤三十九人,先儒三十八人,共七十七人,依次为:

先贤蘧瑷,先贤澹台灭明,先贤宓不齐,先贤公冶长,先贤公皙哀,先贤高柴,先贤樊须,先贤商泽,先贤巫马施,先贤颜辛,先贤曹卹,先贤公孙龙,先贤秦商,先贤颜高,先贤壤驷赤,先贤石作蜀,先贤公夏首,先贤后处,先贤奚容蒧,先贤颜祖,先贤句井疆,先贤秦祖,先贤县成,先贤公孙句兹,先贤燕伋,先贤乐欬,先贤狄黑,先贤孔忠,先贤公西蒧,先贤颜之仆,先贤施之常,先贤申枨,先贤左邱明,先贤秦冉,先贤公明仪,先贤公都子,先贤公孙丑,先贤张载,先贤程颐,空位;先儒谷梁赤,先儒高堂生,先儒刘德,先儒孔安国,先儒后苍,先儒赵岐,先儒许慎,先儒范宁,先儒陆贽,先儒范仲淹,先儒欧阳修,先儒司马光,先儒游酢,先儒杨时,先儒罗从彦,先儒李纲,先儒张栻,先儒陆九渊,先儒黄干,先儒辅广,先儒真德秀,先儒何基,先儒文天祥,先儒赵复,先儒金履祥,先儒吴澄,先儒许谦,先儒曹端,先儒陈献章,先儒蔡清,先儒王守仁,先儒吕坤,先儒孙奇逢,先儒黄宗羲,先儒张履祥,先儒王夫之,先儒陆陇其,先儒张伯行,空位,空位。

先贤先儒各设牌位,四位一龛一笾豆案,按照定制每案设篚一,爵四(每人一爵),簠一,簋一,笾四,豆四,另外加四个盛肉的胙盘。

四位设一香案,每案设一只香炉,两只烛台。

每庑居中设一俎案,整猪、整羊各一。

四、名宦祠

名宦祠供奉在天津本地做官时期作出杰出贡献的政府官员。

对他们的祭祀崇拜是统治者利用乡土情感强化儒教教化的重要方式。

天津文庙名宦祠位于大成门前东侧,三开间,硬山屋顶覆布筒瓦。

祀明朝天津道毛恺,清朝直隶总督张存仁、李荫祖、熊学政、朱昌祚,直隶巡抚王登联、金世德、于成龙、格尔古德,郭世隆、李光地、于成龙、赵宏燮、方观承、曾国藩,天津镇总兵赵良栋,天津道朱宏祚,礼部侍郎督理子牙河务许汝霖,巡视长芦盐政监察御史莽鹄立,刑部尚书魏象枢,学政熊伯龙,直隶布政使陆费瑔,天津府知府石赞清,天津县知县陆费元鐄、谢子澄。

名宦各设牌位,四位一龛一笾豆案,依照定制每案设篚一、爵四(每位一爵)、簠二、笾四、豆四。

四位设一香案,每案设一只香炉,两只烛台。

祠居中设一俎案,整猪、整羊各一。

五、乡贤祠

明朝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天津道黄中创建名宦祠和乡贤祠,乡贤祠位于大成门前西侧。

明清两代天津文庙的乡贤祠供奉着11位乡贤,其中明朝人7位,清朝人4位。

其选拔过程,经公议明白后,将候选乡贤的姓名、履历及职位等如实上奏朝廷批准。

祀明朝人郑海、倪维城、王绍庆、蒋明仪、张愚、汪来、倪尚志;清朝人刘得宁、朱玉成、侯肇安、沈兆云。

乡贤各设牌位,四位一龛一笾豆案,每案设篚一、爵四(每人一爵)、簠二、笾四、豆四。

四位设一香案,每案设一只香炉,两只烛台。

祠居中设一俎案,摆整羊、整猪各一。

(一)文物复制清单

1.祭器:

篚70个竹质;

爵237个青铜质;

铏24个青铜质;

登6个青铜质;

簠98个青铜质;

簋72个青铜质;

笾328个竹质;

豆328个木质;

胙盘4个青铜质;

献爵3个青铜质;

香炉70个青铜质;

蜡扦140个青铜质;

羊模型18个木质;

豕模型18个木质;

牛模型1个木质;

2.桌案:

笾豆案70张;

俎案14张;

3.牌位:

牌位221个(先师、四配、十二哲牌位比较复杂)。

4.塑像:

孔子像等塑像17尊;

神龛79个;

塑像砖质须弥座17座;

5.乐器:

祝版一、琴六、瑟四、镈钟一、特磬一、编钟一、编磬一、应鼓一、鼍鼓一、搏鼓一、拊鼓一、鼗鼓二、排箫一、笛一、壎一、篪一、笙一、箫一、敔一、籈一、柷一、止一、旌四、節四、羽三十二、籥三十二、干三十二、戚三十二。

另:

府庙、县庙大成门钟鼓各一套,青铜铜质,鼓皮面。

6.十三通石碑:

恢复文庙原有创建、修建和增建的石碑13通,碑文见《天津通志》,每通石碑(含书写费、雕刻费、制碑费及碑座)因尺寸不一,加配不锈钢材质护栏。

7.文庙内复原场景:

府庙、县庙铜缸4口;

府庙、县庙横式大香炉2座;

府庙、县庙圆式香炉燎炉4座;

府庙、县庙大成殿抱柱匾2对;

金声、玉振匾2块;

阁魁星点斗石碑1通;

文昌像、神龛、牌位、香案1套;

8.文庙新增场景

程门立雪等场景(明伦堂)2组

《论语》、《大学》、《中庸》墙在府县两庙的院墙266米。

石质孔子胜迹图在明伦堂与府庙的院墙89米。

(二).其他费用

拜垫70个;

人物说明牌221个;

各殿石质说明牌20个;

仿古垃圾箱20个;

备注:

关于增加复原陈列文物复制费用的说明:

根据文献记载,天津文庙的祭祀规格为大祀,故复原陈列中的文物复制数量大幅增加:

(1)根据复原陈列所需要复制文物的实际数量由100件增加到1616件,

(2)复制祭孔乐器31件增加到167件

(3)复原陈列中的龛、案由原来的23套增加到79套。

(4)复原陈列中的三牲模型由原来的6个增加到37个。

(5)复原陈列中新增加的牌位221个。

大哉孔子

前言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

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举世敬仰的文化巨人。

孔子生逢乱世,一生坎坷,但始终自强不息,兴学设教,周游列国,壮志难酬;孔子主张仁政德治,提倡天下为公,小康大同;整理古籍文献,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孔子所创立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降,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不仅是治国安民的圭臬,也是修身立世、道德意识、精神生活和风俗习惯的准则,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统一,为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孔子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从公元前开始,孔子思想陆续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对这些国家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民族性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十六世纪以来,孔子思想又陆续传入意大利、法国、美国等欧美国家,对欧洲的启蒙运动产生了促进作用。

当今孔子思想精华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能增进人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并加深中华民族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沟通与交流。

文字: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论坛的结论

第一部分孔子一生

一坎坷成长

文字:

孔子原是殷微子之后,宋国公族,世为上卿。

六世祖孔父嘉在宋国内乱中被杀,其子逃亡到鲁国,以孔为氏。

孔子之父叔梁纥仕鲁为陬邑大夫。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去世,母亲颜征在携子迁居鲁都阙里。

照片

微子塑像

文字说明:

微子是商纣王的庶兄,周灭商后被封为宋公,以奉商祀。

图为微子塑像。

图片

1叔梁纥力托悬门

文字说明: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的一员武将,在偪阳之战中他曾力托敌人放下的悬门,救出入城的鲁军士兵,以勇力闻名各国。

2《圣迹图》尼山致祷

文字说明:

叔梁纥与颜征在系老夫少妻,为求生子,祷于尼山。

照片

1夫子洞

文字说明:

相传孔子生于此洞中,又称坤灵洞。

洞在尼山书院前。

2尼山

文字说明:

孔子幼年就生活在尼山脚下的昌平乡,今名鲁源村。

3颜母井

文字说明:

相传颜征在生孔子后曾饮此井之水,又称扳倒井,井在尼山之东的颜母山前。

表:

宋国公室及孔子先世表

宋国公室及孔子先世表

照片:

1孔子故宅门

文字说明:

建于明初,门内相传为孔子古宅

2阙里坊

文字说明:

孔子3岁时,父亲叔梁纥去世,他随母亲迁居鲁都阙里。

明初建坊,成为孔子故里的标志

3孔宅故井

文字说明:

相传孔子当年的吃水井,明代立栏维护。

4梁公林

文字说明:

孔子父母的墓园,又称启圣王林

5尼山孔庙

文字说明:

尼山为孔子发祥之地,北魏时建庙祭祀叔梁纥、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建庙奉祀孔子。

6尼山书院

文字说明:

尼山为孔子发祥之地,北魏时建庙祭祀叔纥、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建庙奉祀孔子。

7《圣迹图》合葬于隋

文字说明:

孔子幼年丧父,十七岁时其母又故,孔子将父母合葬于曲阜城东隐山之阴。

文字:

“孔子十五而有志于学”,以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精神,如饥似渴的追求知识,他学无常师,好古敏求,不耻下问。

晚年仍“不知老之将至,学而不已,阖棺乃止”,终于成为知识渊博、多才多艺、集文化学术之大成的巨人。

图片:

孔子入学

文字说明:

孔子7岁时进入乡学学习。

乡学是官办的学校,不收平民子弟入学。

孔子因为先祖是贵族才有资格入学。

颜母教子图

文字说明:

颜征在年轻丧夫,带着三岁的孔子,迁居鲁都阙里勤俭持家,孔子学业有成,与母亲的教诲是分不开的。

照片

1问礼故址

文字说明:

曲阜周公庙即古太庙旧址。

后人于庙内建问礼堂,纪念孔子,今堂毁。

2孔子入周问礼处

文字说明:

在今洛阳东关大街北侧,清代立碑纪念。

3孔子闻韶处

文字说明:

孔子36岁时入齐,听到“韶”乐,沉醉其中,三个月都尝不出肉味来。

图片:

1《圣迹图》俎豆礼容

文字说明:

孔子自幼喜爱礼乐制度,连游戏都仿照大人演习祭祀礼仪。

2《圣迹图》访乐苌弘

文字说明:

孔子曾向周大夫苌弘问乐谦让好礼,获得赞赏。

3《圣迹图》太庙问礼

文字说明:

孔子谦虚好学,入太庙,每事都要问。

4《孔子见老子》

文字说明:

孔子专程去周都洛阳学习周礼和文献,曾向老子问礼。

二有教无类

文字:

孔子自称“三十而立”,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将施教对象扩展到平民,传授“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

“礼”、“乐”讲道德行为规范,“射”、“御”教人锻炼体魄,“书”、“数”教人增长知识技能。

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创立了声势显赫的儒家学派。

照片:

1峄山

文字说明:

孔子教授生徒的地方

2杏坛

文字说明:

相传孔子当年设教的地方,金代始建亭。

3泗水

文字说明:

泗水与洙水并称洙泗,后人用作文教兴盛地的代称。

4舞雩台

文字说明:

本是鲁国祭天求雨的祭坛,孔子经常带领弟子到此活动。

5瞿相圃

文字说明:

相传孔子练习射礼的地方,旧址在孔庙西墙外。

图:

1孔子讲学图【明】佚名

2《圣迹图》大夫问师

文字说明:

孟僖子将死,嘱其二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拜孔子为师。

3《昼息鼓琴》

文字说明:

弟子们都有很高的音乐素养,听到孔子见到猫捉鼠时的琴声就能辨出孔子有心事。

4《圣迹图》步游洙泗

文字说明:

鲁国都城北面的洙水、泗水之间是孔子施教的主要地方。

5《圣迹图》舞雩从游

文字说明:

孔子教育弟子要先劳后得,批评要对事不对人,不要一怒不计后果。

6《圣迹图》金人铭背

文字说明:

孔子在后稷庙见到嘴上贴有封条的金(铜)人,教育弟子要谨言慎行。

照片:

1鞭打芦花处

文字说明:

闵损幼年丧母,其父续娶,后母不贤,用芦花为闵损做棉衣,遭父责打方知其故。

闵损无怨言,劝父恕之,事后母益恭。

2闵损墓

文字说明:

在济南市闵子骞路侧。

3仲弓祠

文字说明:

在山东菏泽城东。

4子贡墓

文字说明:

墓在河南浚县南关

5子游墓

文字说明:

在江苏常熟

6子路祠坊

文字说明:

祠在河南濮阳。

7颜子庙乐亭

文字说明:

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以学习为乐,宋代建亭井侧以作纪念。

8林放墓

文字说明:

林放以孔子弟子从祀孔庙,墓在曲阜城南。

9文亭山

文字说明:

仲弓与曾参、冉耕、冉有会文处,在成武西关。

10曾参墓

文字说明:

曾子是孔子的著名弟子,以孝著称。

画像颜子像子贡像子路像子游像子夏像子张像闵损像冉耕像仲弓像冉有像

表:

孔子著名弟子简表

孔子著名弟子简表

姓名

生卒年

国别

家庭

任职

备注

颜回

子渊

前521—前481

平民

曲阜有庙、有墓

闵损

子骞

前536—?

平民

费宰

墓在济南

冉耕

伯牛

前544—?

贱人

菏泽城东有三冉祠

冉雍

仲弓

前522—?

贱人

季氏宰

菏泽城东有三冉祠

冉求

子有

前522—?

贱人

季氏宰

菏泽城东有三冉祠

仲由

子路

前542—前480

卞之野人

季氏宰蒲大夫

微山有庙

宰予

子我

卫大夫孔悝邑宰临淄大夫

墓原在曲阜

端木赐

子贡

前520—?

商人

信阳令信阳宰

言偃

子游

前506—?

武城宰

武城宰

卜商

子夏

前507—?

清寒

莒父宰

颛孙师

子张

前503—?

鄙家

原墓在萧县

曾参

子舆

前505—前432

平民

庙、墓在嘉祥

澹台灭明

子羽

前522—?

宓不齐

子贱

前521—?

单父宰

墓原在安徽寿州

原宪

子思

前515—?

贫寒

孔子家宰

墓原在费县

公冶长

子长

齐或鲁

孔子女婿,安丘有书院

南宫适

子容

贵族

孔子侄女婿

公皙哀

季次

贫寒

曾点

子皙

平民

曾参父

颜路

无繇

前545—?

平民

颜回父

商瞿

子木

前522—?

费宰武城宰卫士师

高柴

子羔

前521—?

卫或齐

漆雕开

子开

前540—?

鲁或蔡

墓在河南上蔡

公伯缭

子周

司马耕

子牛

—前481

贵族

樊须

子迟

前515—?

鲁或齐

鱼台有讲学台

有若

子有

前508—?

公西赤

子华

前509—?

富裕

巫马施

子期

前521—?

单父宰

梁鳣

叔鱼

前522—?

颜幸

子柳

前505—?

冉孺

子鲁

前501—?

伯虔

子循

前501—?

公孙龙

子石

前498—?

三为官治国

文字:

孔子面对礼崩乐坏、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以匡扶天下为己任,提倡仁政德治,力图重整秩序。

孔子51岁时任中都宰,后升任鲁国司空、司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