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六项中医适宜技术.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88597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六项中医适宜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六项中医适宜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六项中医适宜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村六项中医适宜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村六项中医适宜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六项中医适宜技术.docx

《农村六项中医适宜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六项中医适宜技术.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六项中医适宜技术.docx

农村六项中医适宜技术

一、感冒

【疗法】刮痧、放血、拔火罐

(一)刮痧治感冒

1.适应症:

用于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特征的感冒症状,包括上呼吸道多种感染性疾病、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以及病毒及细菌感染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的辅助治疗。

2.刮拭部位及顺序:

(1)脊背与肩胛;

(2)胸部;(3)四肢。

3.主要经穴:

风池(胆经);大椎(督脉);风门(膀胱经);中脘(任脉);孔最(肺经);合谷(大肠经);足三里(胃经)。

4.刮痧手法:

手拿刮板,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90度进行刮痧。

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过20分钟。

刮痧次数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5天,痧退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

5.刮拭方法:

(1)脊背与肩胛:

背部由上向下刮拭。

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和夹脊穴。

肩部应从颈部分别向两侧肩峰处刮拭。

用全息刮痧法时,先对穴区内督脉及两侧膀胱经附近的敏感压痛点采用局部按揉法,再从上向下刮拭穴区内的经脉。

(2)胸部:

胸部正中线任脉天突穴到膻中穴,用刮板角部自上向下刮拭。

胸部两侧以身体前正中线任脉为界,分别向左右(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注意隔过乳头部位。

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

(3)四肢:

先刮拭上肢再刮拭下肢,分别由近端向远端刮拭。

下肢静脉曲张及下肢浮肿患者,应从肢体末端向近端刮拭,关节骨骼凸起部位应顺势减轻力度。

6.注意事项

(l)刮痧板一定要消毒,

(2)必须使用专业刮痧板和专门的刮痧油。

(3)妇女怀孕者,腹、腰、骶部禁刮。

(4)凡刮治部位有外伤、炎症、溃疡、瘢痕或肿瘤者禁刮痧。

(5)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

(6)大病初愈、重病、气虚血亏及饱食、饥饿状态下不宜刮痧。

(7)刮痧后半小时内不要冲冷水澡。

(二)放血疗法治感冒

1.适应证:

用于有头痛、高热、咽喉肿痛症状的感冒。

2.针具的选择:

一般选用由不锈钢制成的三棱针,分为粗细两种。

粗针长7-10厘米,针柄直径2毫米,适用于四肢、躯干部位放血。

细针长5-7厘米,针柄直径1毫米,适用于头面部及手足部放血。

3.针刺方法:

常用点刺法,即:

先在针刺部位上下推按,使郁血积聚。

右手拇、食两指持针柄.中指紧靠针身下端,留出1-2分针尖,对准已消毒的穴位迅速刺入,立即出针,再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数滴,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4.治疗部位与方法:

(1)头痛:

取穴太阳和耳尖。

太阳穴放血,点刺2-3针,上罐,出血大约2-5毫升。

耳尖放血,点刺1针,轻轻按压针孔周围的耳廓,挤出血液5-10滴。

(2)高热:

取穴大椎和十宣。

大椎放血,点刺3-5针,上罐,大约出血5-10毫升。

十宣放血,捏住手指第一关节处,快速点刺1针,挤出血液5滴左右。

(3)咽喉肿痛:

取穴少商和商阳。

少商放血,捏紧拇指尖,快速点刺1针,挤出血液5-10滴左右。

商阳放血,捏住食指尖,快速点刺1针,挤出血液3-5滴左右。

5.注意事项

(1)放血针具和放血部位必须严格消毒。

(2)点刺时手法宜稳、准、轻,进针深度一般以1-3毫米为宜。

(3)-般放血量为5滴左右,宜1日或2日1次,1-3次为一疗程。

放血量大者,1周放血不超过2次。

(4)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以及晕血者,血管瘤患者,一般禁止用本疗法。

(5)贫血、低血压、孕期和过饥过饱、醉酒、过度疲劳者,不宜使用本疗法。

(三)拔火罐治感冒

1.适应证:

用于风寒、风热和暑湿型感冒,临床表现有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喉肿痛、脉浮等症状。

2.罐具的选择:

拔罐的种类有玻璃罐、竹罐、陶罐、抽气罐等,拔罐时常用玻璃罐。

一般根据部位,选用大小适宜的火罐。

皮肤面积小、肌肉薄处用小型罐具,皮肤面积大、肌肉厚处用大型罐具。

3.吸拔方法:

常用闪火法,即:

左手握住罐体,将罐口朝右下方向,右手用镊子夹95%酒精棉球一个,点燃后伸入罐内燃烧1-2秒钟,快速取出(注意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左手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

4.治疗部位与方法:

(1)风寒感冒:

以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流清涕、痰稀白、口不渴、舌苔薄白为主要症状的感冒,选穴大椎、肺俞、合谷、列缺,用闪火法将罐具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

每日1次,病愈即止。

(2)风热感冒:

以恶寒轻、发热重、头痛、有汗、流浊涕、痰黄稠、口渴、舌苔薄黄为主要症状的感冒,选穴大椎、合谷、曲池、尺泽,用闪火法将罐具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

每日1次,病愈即止。

(3)暑湿感冒:

以发热、汗出热不解、鼻塞、流浊涕、头昏、头痛、头胀、身重倦怠、心烦口渴、胸闷欲呕、尿短赤、舌苔黄腻为主要症状的感冒,选穴肺俞、心俞、膈俞、天突、膻中、神阙,用闪火法将罐具吸拔在穴位上(17岁以下只吸拔肺俞、神阚两穴),留罐10-15分钟。

每日1次,病愈即止。

5.注意事项:

(1)罐具术前要清洁消毒,治疗部位必须擦洗干净且用消毒纱布擦干。

(2)留罐时间不宜过长,大罐每次可留罐5-10分钟,中罐每次可留罐10-15分钟,小罐每次可留罐15-20分钟。

(3)拔罐次数不宜太频繁,一般每天拔罐1次或隔日拔罐1次。

(4)要根据治疗部位选择大小适宜的罐具。

(5)对患有各类禁忌症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疗法。

二、高血糖

【疗法】苦荞面、黄芪乌梅汤、苦瓜生姜汤食疗

(一)苦养面

1.配方用量:

每剂苦荞面粉3-4勺(约15-20克),每天使用一剂。

2.制备方法:

取苦荞面粉适量(可根据盛装容器和保存时间确定),先盛入耐高温容器中,再放到笼屉内干蒸30分钟,然后取出晾干或焙干。

3.服用方法:

每次取蒸制好的苦荞面粉3-4勺(约15-20克),用温开水冲调成糊状服食,每天3次,饭前服。

(二)黄芪乌梅汤

1.配方用量:

每剂黄芪50克、乌梅30克,每天使用一剂。

2.制备方法:

取黄芪50克、乌梅30克洗净,加入500毫升水后浸泡约30分钟,然后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煮约30分钟,清出汤汁。

再在药渣中再加入500毫升水,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煮约30分钟后,将汤汁清出并与第一次的汤汁混合。

3.服用方法:

将制备的黄芪乌梅汤分为两等份,早晚饭后各服一半。

连续服用两周后,可交替服用苦瓜生姜汤。

(三)苦瓜生姜汤

1.配方用量:

每剂苦瓜150克、生姜3-4片,每天使用一剂。

2.制备方法:

取苦瓜150克洗净,切碎或榨汁后加水800毫升,烧开后煮10分钟,再加入生姜3-4片煮5分钟,清出汤汁。

3.服用方法:

将制备的苦瓜生姜汤分为两等份,早晚饭后各服一半。

连续服用两周后,可交替服用黄芪乌梅汤。

三、高血压

【疗法】芹菜汤、芹菜红枣汤食疗

(一)芹菜汤

1.配方用量:

每剂芹菜250克,每天使用一剂。

2.制备方法:

取芹菜250克洗净,切碎或榨汁后加水500毫升,烧开后煮15分钟,清出汤汁。

3.服用方法:

将制备的芹菜汤分为两等份,早晚饭后各服一半。

连续服用。

(二)芹菜红枣汤

1.配方用量:

每剂芹菜250克、红枣30克,每天使用一剂。

2.制备方法:

取芹菜250克、红枣30克洗净,将芹菜切碎或榨汁、红枣撕开后加水500毫升,烧开后煮15分钟,清出汤汁。

3.服用方法:

将制备的芹菜红枣汤分为两等份,早晚饭后各服一半。

连续服用。

四、高血脂

【疗法】洋姜(菊芋)、萄粉食疗

(一)洋姜(菊芋)食疗

1.用量:

每次用洋姜(菊芋)鲜根30-60克,每天至少一次。

2.食用方法:

取洋姜(菊芋)鲜根30-60克洗净、切碎,加水500毫升煮成粥后食用;或素炒、凉拌后食用。

可长期服用。

(二)菊粉食疗

1.用量:

每次用菊粉15克,每天至少一次。

2.食用方法:

取菊粉15克,用温开水冲服。

可长期服用。

五、腹泻、肠炎

【疗法】煨大蒜、料姜石粉药疗

(一)熳大蒜

1.用量:

每剂大蒜5-10瓣,每天1剂。

可根据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确定用量。

2.制备方法:

取带皮的大蒜5-10瓣,用黄泥包裹成团后放到火上烧,待泥巴颜色发白时取出,敲碎后剥出蒜瓣。

3.服用方法:

将制备的煨大蒜趁热嚼服,小孩每次吃3-5瓣,成人每次吃5-10瓣,老人每次吃4-8瓣。

每天1次,连续用3-5天,病愈即止。

(二)料姜石粉

1.用量:

每剂料姜石3-5克,每天一剂。

2.制备方法:

取单独成块的料姜石l块,除去附着的泥沙、杂石,洗净晾干后研磨成粉末,消杀灭菌处理。

3.服用方法:

将制备的料姜石粉末称量为3-5克的不同等份,每次3-5克(小儿酌减),每日1次,用水冲服,病愈即止。

六、寒性关节炎、胃炎、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胆囊炎、盆腔炎、附件炎

【疗法】盐布袋热敷法

(一)材料

大颗粒粗盐2斤,花椒、小茴香各100克。

(二)制作布袋

缝制一大一小两个布袋,一般用厚粗棉布缝制,也可用旧的牛仔裤腿改制。

布袋以长方形为宜,小布袋的大小以能装下2斤大颗粒粗盐为准,大布袋的大小以能装下3种材料为准。

缝制时留下一端作为开口,使用时用绳子扎住。

(三)粗盐加热

将大颗粒粗盐放入铁锅里,点火加热。

刚加热时每隔1分钟左右翻动1次,炒到后面时翻动时间间隔可以短一点。

等加热到粗盐有响声(大约5-8分钟),即可盛出装袋。

也可将大颗粒粗盐放到微波炉中加热,微波加热大约3-4分钟后即可盛出装袋。

(四)装袋

把炒热的粗盐装在缝制好的小布袋里,把茴香、花椒装在大布袋里(不用炒)摊平,再把小布袋放入大布袋里,使小布袋平铺在茴香、花椒上面,然后扎紧大布袋的开口端。

(五)热敷

将装有热粗盐和茴香、花椒的大布袋调节平整,使装有茴香、花椒的一面向着热敷部位,然后将其覆盖在需要热敷的部位,用手轻轻按压,让大布袋紧紧贴住需要热敷的部位。

每次热敷1-2小时,每天可以热敷3-4次。

为保证热敷效果,可做两组布袋交替使用,同时可在盐布袋和热敷部位的上面覆盖毛巾或塑料布等东西,以减少热量的散失。

(六)注意事项

1.皮肤破损部位不能热敷:

2.局部红肿较重部位避免热敷:

3.热敷后,病人可在室内散步,但暂时不得外出,要注意避风.防止着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