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第一章主要知识点总结范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87787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第一章主要知识点总结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第一章主要知识点总结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第一章主要知识点总结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第一章主要知识点总结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第一章主要知识点总结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第一章主要知识点总结范文.docx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第一章主要知识点总结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第一章主要知识点总结范文.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第一章主要知识点总结范文.docx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第一章主要知识点总结范文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第一章)

1、民用建筑:

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2、建筑物由结构体系、维护体系、设备体系组成;

3、建筑构造的影响因素:

荷载、环境(人和自然)、技术(材料、结构和施工方法)、建筑标准(造价、装修、设备);

4、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坚固实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美观大方;

5、地下室、局部夹层、走到等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最低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

6、超高层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架空层和避难层的净高不应低于2m;

7、公共建筑室外台阶踏步宽度≥0.3m,踏步高度0.1m≤b≤0.15m,室内台阶步数不少于2级,高差不足两级的应按坡道设置;

8、临空高度在24m以下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05m,临空高度大于等于24m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m,儿童活动场所应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净距不大于0.11m;

9、每个梯段的踏步一般不超过18级,不少于3级;楼梯平台上不及下步净距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m;

10、烟道或通风道应深处屋面,平屋面伸出高度不得小于0.6m,且不低于女儿墙;

11、住宅的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地面面积的5%;公共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

12、热辐射光源设和开关频繁、要求瞬时启动和连续调光等场所,有高速运转物体的场所宜采用混合光源;

13、室内允许的噪声等级:

昼间卧室内≤45dB,夜间卧室内≤37dB,起居室≤45dB;

14、严寒、寒冷地区的公共建筑的体形系数应不大于0.4

15、建筑物高度相同,体形系数从小到大的平面形式为:

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其他组合形式;体形系数越大,耗热量比值越大;

16、墙体节能改造前,须进行的计算:

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保温材料的厚度、墙体改造的构造措施、设计节点;

17、间歇空调的房间宜采用内保温,连续空调的房间宜采用外保温,旧房改造,外保温效果最好;

18、公共建筑每个朝向的窗墙面积比不大于0.7;

19、冬季外墙表面产生冷凝的原因是由于室内空气湿度过高或墙面的温度过低;防止夏季结露的方法是将地板架空、通风;

20、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活度和浓度限值:

游离甲醛≤0.08,氨≤0.2;

21、框架结构的抗震:

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

22、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23、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

24、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

25、构造柱的纵筋应从圈梁纵筋内侧穿过;

26、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27、圈梁应闭合,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

28、顶层楼梯间墙体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通长钢筋和,4分布短钢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4点焊网片;

29、小砌块房屋芯柱截面不宜小于120mm*120mm;

30、芯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b20;

31、荷载按时间的变异分类:

永久作用(永久荷载或恒载)、可变作用(可变荷载或活荷载)、偶然作用(偶然荷载、特殊荷载);

32、荷载按结构反应分类:

静态作用(如结构自重、楼面活荷载、雪荷载)

动态作用(如地震作用、吊车设备震动作用、高空坠物冲击作用)

33、按荷载作用面分类:

均布荷载、线荷载、集中荷载;

34、按荷载的作用方向分类:

垂直荷载(如雪荷载),水平荷载(如风荷载、水平地震);

35、对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对可变荷载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对偶然荷载应按建筑结构使用的特点确定其代表值,确定可变荷载代表值时采用50年设计基准期;

36、结点的简化:

铰接点和刚接点;

37、支座的简化:

可动铰支座、固定铰支座、固定支座;

38、杆件的受力形式:

拉伸、压缩、弯曲、剪切、扭转;

39、材料强度包括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对于有屈服点的钢材还有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

40、临界力越大,杆件的稳定性越好;

41、结构的可靠性:

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

42、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三个等级:

构件不出现拉应力,构件虽有拉应力但不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允许出现裂缝但裂缝宽度不超过允许值;

4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要求:

最低强度等级、保护层厚度、水灰比水泥用量的要求;

44、既有建筑需要进行可靠性评定的情况:

结构额使用年限超过规定的年限,结构的用途或使用要求发生改变,结构使用环境出现恶化,结构存在较严重的质量缺陷,出现影响结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的材料性能恶化、构件损伤或其他不利状态,对既有结构的可靠性有怀疑或是有异议;

45、可靠性评定的步骤:

明确评定的对象、内容和目的,通过调查或检测活的结构上的作用和结构实际的性能和情况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对实际结构的可靠性进行评定,提出评定报告;

46、可靠性评定包括:

安全性评定、适用性评定、耐久性评定、抗灾害能力评定;

47、钢筋混凝土的优点:

就地取材,耐久性好,整体型好,可模型好,耐火型好;

缺点:

自重大,抗裂性能差,模板用量大,工期长;

48、梁和板为典型的受弯构件;

49、梁的正截面破坏形式与配筋率、混凝土强度等级、截面形式有关,影响最大的为配筋率;影响斜截面破坏形式的因素很多,如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荷载形式、箍筋、弯起钢筋的含量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配箍率;

50、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钢筋不应少于两根;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0mm;

51、箍筋主要是承担剪力的,对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0.25d;

52、连续梁、板的受力特点是:

跨中有正弯矩,支座有负弯矩;

53、钢筋砼板的最小厚度民用建筑为60mm;

54、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应在板的表面双向配置防裂构造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55、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

56、圆柱中纵向受力钢筋不宜少于8根,不应少于6根,且宜沿周边均匀布置;

57、柱的箍筋直径不应小于d/4,且不小于6mm,d为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

58、住及其他构件中的周边箍筋应做成封闭式;

59、预制钢筋砼板在砼圈梁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80mm;

60、在砌体中埋设管道是,不应再截面长边小于500的承重墙体、独立柱内埋设管线;

61、混凝土砌块房屋采用不低于Cb20混凝土沿全墙灌实;

62、框架填充墙墙体厚度不应小于90mm,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5;

63、钢材分为低碳钢、中碳钢(含碳量0.25%~0.6%)、高碳钢;

64、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特别适用于各种重型结构、高层结构、大跨度结构及桥梁工程;

65、钢结构用钢主要有型钢、钢板、钢索,其中型钢为主要钢材;

66、钢板分为厚板(厚度大于4mm)、薄板(厚度不大于4mm),厚板主要用于结构;

67、钢筋实测抗拉强度与实测屈服强度之比不小于1.25;

68、钢筋实测屈服强度与规定的屈服强度特征值之比不大于1.3;

69、钢筋的最大总伸长率不小于9%;

70、钢筋的主要性能包括:

工艺性能(弯曲性能、焊接性能)和力学性能(拉伸性能、冲击性能、疲劳性能);

71、拉伸性能的指标:

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

72、在负温下使用的结构,应选用脆性临界温度较使用温度为低的钢材;

73、石灰的技术性质:

保水性好,硬化较慢、强度低,耐水性差,硬化时体积收缩大,生石灰吸湿性强;

74、石膏的技术性质:

凝结硬化快,硬化时体积微膨胀,硬化后孔隙率高,防火性能好(常温下),耐水性和抗冻性差;

75、常用水泥的技术要求:

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强度和抢的等级、其他技术要求;

76、初凝时间是从水泥加水拌合起至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所需的时间;终凝时间是从水泥加水拌合起至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所需的时间;

77、初凝时间不得短于45min,硅酸盐水泥的终凝时间不得长于6.5h,其他水泥的终凝时间不得长于10h;

78、采用胶砂法测定水泥的3d和28d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79、常用水泥的主要特性:

教材P28(硅酸盐水泥:

硬快早强化冻好,耐热蚀差干缩小);

80、混凝土的技术性能:

拌合物的和易性、强度、耐久性;

81、和易性包括:

流动性、黏聚性、保水性;

82、坍落度和坍落扩展度作为流动性的指标,黏聚性和保水性主要通过目测结合经验进行评定;

83、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主要因素包括:

单位体积用水量、砂率、组成材料的性质、时间和温度;

84、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制作边长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条件下(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下,养护到28d;

85、轴心抗压强度的测定采用150mm*150mm*300mm棱柱体作为标准试件;

86、混凝土抗拉强度只有抗压强度的1/10~1/20;

87、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包括原材料方面:

水泥强度、水灰比、骨料的种类、质量和数量、外加剂和掺合料,生产工艺方面:

搅拌和振捣,养护的温度和湿度,龄期;

88、混凝土的耐久性包括抗渗性、抗冻性、抗侵蚀性、碳化、碱骨料反应;

89、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的种类应用:

P30

90、建筑砂浆常用的胶凝材料有:

水泥、石灰、石膏;在潮湿的环境或水中必须选用水泥作为胶凝材料;

91、砂浆的主要技术性质:

流动性(稠度)、保水性、抗压强度与强度等级;

92、稠度越大流动性越大;影响稠度的因素有:

胶凝材料种类及数量、用水量、掺合料的种类与数量、砂的形状粗细与级配、外加剂的种类与掺量、搅拌时间;

93、空心率小于25%或无空洞的砌块为实心砌块,空心率大于等于25%的砌块为空心砌块;

94、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主要用于非承重隔墙和围护墙;

95、加气混凝土砌块广泛用于一般建筑物墙体,还用于多层建筑的非承重墙及隔墙;

96、花岗石构造之谜、强度大、密度大、吸水率低、质地坚硬、耐磨,为酸性石材;

97、大理石质地较密、抗压强度较高、吸水率低、质地较软、属于中硬碱性石材;

98、节能型和普通型坐便器的用水量分别不大于6L和9L,节能型和普通型蹲便器的用水量分别不大于8L和11L,节能型和普通型小便器的用水量分别不大于3L和5L;

99、影响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和应用的最主要的含水率指标是纤维饱和点和平衡含水率;

100、木材的变形:

顺纹方向最小,径向较大、弦向最大;

101、实木地板适用于体育馆、练功房、舞台、高级住宅的地面装饰,实木复合地板适用于家庭居室、客厅、办公室、宾馆的中高档地面铺设,强化地板适用于会议室、办公室、高清洁度实验室等;

102、人造地板:

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细工木板;

103、净片玻璃可产生明显的“暖房效应”;

安全玻璃(不能加工制作)包括:

钢化玻璃、防火玻璃、夹层玻璃;

节能装饰玻璃:

着色玻璃(冷室效应)、镀膜玻璃、中空玻璃;

104、常用的防水材料有:

防水卷材、建筑防水涂料、刚性防水涂料、建筑密封材料;具体应用详见教材P39;

105、不用于热水的管道为硬聚氯乙烯管(PVC-U),不用于饮用水的管道为硬聚氯乙烯管(PVC-U)和氯化聚氯乙烯管(PVC-C),用于地暖的管道为交联聚乙烯管(PEX)和丁烯管(PB);

106、水准仪(测高差)主要由望远镜、水准器、基座三个部分组成;

107、经纬仪(测水平角和竖直角)主要由照准部、水平度盘、基座三部分组成;

108、激光铅直仪主要用来进行点位的竖向传递,激光经纬仪也可以;

109、全站仪(测角度和距离)主要由电子测距仪、电子经纬仪、电子记录装置三部分组成;

110、施工测量的主要工作有:

对已知长度的测设、已知角度的测设、建筑物细部点平面位置的测设、建筑物细部点高程位置及倾斜线的测设;

111、施工测量的步骤:

布设施工控制网,以施工控制网为基础,开展建筑物轴线测量和细部放样工作;

112、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测量方法:

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汇法、距离交汇法,常用极坐标法;

113、建筑物高程控制应采用水准测量,附近的高程控制点,不应少于三个;

114、高程公式:

HA+a=HP+b(一般前视未知,后视已知);

115、结构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主轴线内控基准点的设置--施工层的放线与抄平--建筑主轴线的竖向投测--施工层标高的竖向传递;

116、建筑物主轴线投测主要有外控法和内控法,多层可采用外控法或是内控法,高层采用内控法;

117、标高的竖向传递,应用钢尺从首层起始标高线垂直量取;

118、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支护结构形式、挖深、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周围环境、工期、气候和地面荷载等资料制定施工方案、环境保护措施、监测方案,经审批后方可施工;

119、土方工程施工前,应对降水、排水措施进行设计;

120、无支护土方工程采用放坡挖土,有支护土方可采用中心岛式挖土、盆式挖土、逆作法挖土等方法;

121、基坑边缘堆置土方和建筑材料,或沿挖方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一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2m,堆置高度不应超过1.5m;

122、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清底、验槽,减少暴露时间,防止暴晒和雨水浸刷破坏基土的原状结构;

123、开挖时应对平面控制桩、水准点、基坑平面图、水平标高、边坡坡度等经常进行检查;

124、土方回填一般不能选用淤泥、淤泥质土、膨胀土、有机质大于8%的土、含水溶性硫酸盐大于5%的土、含水量不符合压实要求的黏性土,尽量采用同类土;

125、填土应从场地最低处开始,由下而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填方应在相对两侧或周围同时进行回填和夯实;

126、基坑验槽必备的资料:

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附有基础平面和结构总说明的施工图阶段的结构图,其他必须提供的文件或记录;

127、验槽程序:

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提出验收申请,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建设、监理、勘察、设计及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质量负责人共同验收;

128、验槽的主要内容:

根据设计图纸检查基槽的开挖平面位置、尺寸、槽底深度是否与图纸相符,仔细观察槽壁、槽底土质类型、均匀程度和是否有异常土质存在,核对土质及地下水情况是否与勘察报告相符,检查是否有旧建筑物基础、古井、古墓、洞穴、地下掩埋物及地下人防工程等,检查槽外边坡外缘与附近建筑物的距离,天然地基验槽应检查核实分析钎探资料;

129、验槽方法:

地基验槽通常采用观察法;对于基底以下不可见部位通常采用钎探法;轻型动力触探法;

130、钎探法打钎时每贯入30cm(通常称为一步),记录一次锤击数;

131、轻型动力触探的情况:

持力层明显不均匀,浅部有软弱下卧层,有浅埋的坑穴、古墓、古井等直接观察难以发现,勘察报告或设计文件规定应进行轻型动力触探;

132、砖石基础的特点:

优点:

抗压性能好,材料易得,施工操作简单,造价较低;

缺点:

整体性、抗拉、抗弯、抗剪性能较差;

133、砖基础的水平灰缝厚度和垂直灰缝宽度宜为10mm,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

134、砖基础标高不同时,应从低处砌起,并应由高处向低处搭起,当设计无要求时,搭起长度不应小于砖基础大放脚的高度;

135、砖基础的转角处和交接出应同时砌筑,当不能同时砌筑时,应留置斜槎;

136、防潮层位置宜在室内地面标高以下一皮砖处;

137、毛石基础必须设置拉结石;

138、沉降缝应分成两段砌筑,不得搭接;

139、台阶式基础施工,可按台阶分层一次浇筑完毕,不允许留置施工缝;

140、条形基础浇筑根据基础深度宜分段分层连续浇筑混凝土,一般不留施工缝;

141、设备基础浇筑一般应分层浇筑,并保证上下层之间不留施工缝;

142、大体积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时,应保证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可选择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等方式;

143、大体积混凝土应采取振捣棒振捣,在振动初凝以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二次振捣的作用:

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增加混凝土密实度,使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从而提高抗裂性);

144、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方法:

保湿法、保温法;养护时间:

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加以覆盖和浇水,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采用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等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1d;

145、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

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搅拌,并使用缓凝减水剂;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拌合水温(拌合水中加冰屑或用地下水);对混凝土覆盖保温、保湿;预埋冷却水管;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或膨胀水泥;适当设置后浇缝;二次抹面;

146、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打桩施工方法:

锤击沉桩法、静力压桩法、振动法;

147、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按其成孔方法不同可分为:

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

148、在软土地区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一般就采用井点降水;

149、明沟、集水井排水指在基坑的两侧或四周设置排水明沟,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m-40m设置集水井;

150、降水即在基坑土方开挖前,用真空井点、喷射井点或管井伸入含水层内,用不断抽水的方式使地下水位下降至坑底以下;

151、基坑降水应编制降水施工方案内容:

井点降水方法;井点管长度构造和数量;降水设备的型号和数量;井点系统布置图;井孔施工方法及设备;质量和安全技术措施;降水对周围环境影响的估计及预防措施;

152、如基坑坑底进行压密注浆加固时,要待注浆初凝后再进行降水施工;

153、采用回灌井点时,回灌井点与降水井点的距离不宜小于6m;

154、挖深度大于等于5m或开挖深度小于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检测;

155、基坑工程施工前,应有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检测,监理单位应编制检测方案,经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等认可后方可实施;

156、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不宜少于3个;

157、模板由面板、支架、连接件三部分组成;

158、模板工程设计的主要原则:

实用性、安全性(强度,刚度,稳定性)、经济性;

159、模板及支架设计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选型及构造设计;荷载及其效应计算;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验算;绘制模板及支架施工图;

160、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起拱高度应为跨度的1/1000~3/1000;

161、采用扣件式钢管做高大模板支架的立杆时,立杆底部应设置垫板;后浇带的模板及支架应独立设置;

162、模板的拆除顺序:

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从上而下拆除;

163、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教材P59表2A(2m到8m的板,小于等于8m的梁、拱、壳≥75%);

164、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直钢筋=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箍筋=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165、钢筋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

166、钢筋的连接方法:

焊接、机械连接、绑扎连接;

167、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纵向钢筋不宜采用焊接接头;

168、轴心手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的纵向受力钢筋和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结构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均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169、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蛇者两个或两个以接头;

170、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抽取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

171、钢筋加工包括:

调直、除锈、下料切断、接长、弯曲成型;

172、光圆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螺纹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173、钢筋除锈的方法:

机械除锈剂除锈,喷砂除锈、酸洗除锈;

174、钢筋的切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

175、柱纵向受力钢筋有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

176、墙钢筋绑扎时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

177、连续梁、板的上部钢筋接头位置宜设置在跨中1/3跨度范围内,下部钢筋接头位置宜在梁端1/3跨度范围内;

178、板、次梁与主梁的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的钢筋在上;

179、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应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对实心混凝土板,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应超过40mm;

180、对于含有尿素、氨类等有刺激性气味成分的外加剂,不得用于房屋建筑工程中;

181、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强度等级、耐久性、工作性),由具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计算,并经试配、调整后确定;

182、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应先在底部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中水泥、砂配比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183、柱、墙模板内的混凝土浇筑时,当无可靠措施保证混凝土不产生离析,其自由倾斜高度应符合如下规定:

粗骨料粒径大于25mm时,不宜超过3m,粗骨料粒径不大于25mm时,不宜超过6米;

184、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并应在初凝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否则留置施工缝;

185、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并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186、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

187、后浇带通常根据设计要求留设,并保留一段时间(若无设计要求,则至少保留28d)后再浇筑,将结构连成整体;

188、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在混凝土终凝前(通常为混凝土浇筑完毕后8~12h内)开始进行自然养护;

189、混凝土的养护时间:

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不应少于7d,采用缓凝型外加剂、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配制的混凝土,不应少于14d;

190、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温控标准:

入模温度基础上温升值不宜大于50℃,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d,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191、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选用下列方法控制结构不出现有害裂缝:

留置变形缝,后浇带施工,跳仓法施工;

192、拌制水泥混合砂浆的建筑生石灰、建筑生石灰粉熟化为石灰膏,其熟化时间分别不得少于7d和2d;

193、砌筑砂浆配合比应通过有资质的实验室,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试配确定,并同时满足稠度、分层度、抗压强度的要求;

194、施工中不应采用强度等级小于M5水泥砂浆替代同强度等级水泥混合砂浆,如需替代,应将水泥砂浆提高一个强度等级;

195、现场拌制的砂浆应随拌随用,拌制的砂浆应在3h内使用完毕,当施工期间最高温度超过30℃时,应在2h内使用完毕;

196、砂浆强度:

由边长7.07cm的正方体试件,经过28d标准养护,测得一组三块试件抗压强度值来评定;

197、每检验一批不超过250m3砌体的各种类型及强度等级的砌筑砂浆,每台搅拌机应至少抽验一次;

198、砖砌体施工前,砖应提前1-2d适度湿润,严禁采用干砖或处于吸水饱和状态的砖砌筑;

199、砌筑方法:

“三一”砌筑法、挤浆法(铺浆法)、刮浆法、满口灰法;

200、采用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750mm,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0mm;

201、砖墙灰缝宜为10mm,且不小于8mm,也不大于12mm,砖墙的水平灰缝饱满度不得小于80%;

202、在砖墙上留置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墙面不应小于500mm,洞口净宽不应超过1m;

203、脚手眼补砌时,应填实砂浆,不得用干砖塞满;

204、设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抗震多层砖房,应先绑扎钢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