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遗传育种专套本详细整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582539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8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专套本详细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专套本详细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专套本详细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专套本详细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专套本详细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专套本详细整理.docx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专套本详细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植物遗传育种专套本详细整理.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专套本详细整理.docx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专套本详细整理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专套本详细整理)

一、名词

1.遗传学:

是研究生物体遗传与变异规律的科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信息和表达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和了解基因本质的科学。

2.遗传:

指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3.变异:

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

4.表型模写:

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表型变异与某些基因引起的变化相似的现象,有时亦称为饰变。

5.个体发育:

生物体的性状是从受精卵开始逐步形成的,这就是个体发育过程。

6.细胞分化:

在一个生命周期中,性状逐渐发生变化,这是细胞分化过程。

分化的细胞通过遗传控制的形态建成构成一个结构和功能完美协调个体。

所以,细胞分化是个体发育的基础。

7.系统发育:

种群从原有的一种共同形态向另—种共有形态功能过渡的过程。

是生物界共同的进化历程。

8.园林植物:

园林植物是观赏植物的泛称,指具有一定观赏价值,使用于室内外布置以美化环境并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

主要包括:

园林树木、花卉、草坪草和地被植物。

9.花卉:

①狭义花卉:

卉,草本植物总称,花卉--开花的草本植物--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

②广义花卉:

除草本花卉外,包括木本观花植物。

10.园林植物育种学:

园林植物育种是通过引种、选种、杂交或良种繁育等途径改良观赏植物固有类型而创造新品种的一门科学。

是一门应用科学。

11.

12.

13.双受精:

一个精核与卵细胞结合成合子,将来发育成胚,另一个精核与两个极核结合,将来发育成胚乳,这一过程被称为双受精。

双受精现象是被子植物在有性繁殖过程中特有的现象。

14.转录:

以DNA双链之一为模版,将DNA上的遗传信息通过碱基互补的方式记载到mRNA上的过程。

15.翻译:

以mRNA为模版,tRNA为运载工具,将tRNA转运来的氨基酸,按照mRNA上的密码顺序相互连接起来形成多肽,并进一步折叠起来成为蛋白质的过程。

16.三联体密码:

mRNA上,三个相连的碱基决定一种氨基酸,这样相连的三个碱基成为一个密码子,又称三联体密码。

4种碱基可以组合成64种密码子,生物体内只有20种氨基酸,因此,多个密码子代表一个氨基酸。

中心法则:

遗传信息由DNA到DNA的复制以及遗传信息由DNA到RNA再到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就是生物学上的中心法则。

17.基因:

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8.经典遗传学:

基因是突变、交换、功能的三位一体的最小单位。

现代分子遗传学:

基因是突变子、重组子(交换子)、顺反子(作用子),一个顺反子内部可有若干交换子和突变子。

19.座位: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又称位点。

20.基因型:

生物个体的基因组合。

表现型:

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

21.性状:

遗传学上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统称为性状。

22.相对性状:

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23.单位性状:

把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这样区分开来的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24.等位基因:

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互称等位基因。

25.非等位基因: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不同座位上,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互称非等位基因。

26.纯合基因型:

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控制相对性状的是一对相同的等位基因,称为纯合基因型,这样的生物体称为纯合体。

27.杂合基因型:

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控制相对性状的是一对不同的等位基因,称为杂合基因型,这样的生物体称为杂合体。

28.显性性状:

相对性状中,在Fl代表现出来的相对性状称为显性性状;

29.隐性性状:

在Fl中未表现出来的相对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30.显性现象:

F1中只出现显性性状,不出现隐性性状,称为显性现象。

31.性状分离:

F2中既出现显性性状,又出现隐性性状,称为分离现象或性状分离。

32.测交法:

把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的亲本交配,根据测交子代Ft所出现的表现型种类和比例,可以确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

33.完全显性:

F1只表现亲本之一的性状;不完全显性:

Fl表现的性状是双亲的中间型;

34.共显性:

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出现。

超显性:

F1的性状表现超过纯和显性亲本的现象即为超显性。

35.复等位基因:

在群体中占据某同源染色体同一座位上的两个以上的,决定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群。

36.一因多效:

一对基因可以影响到若干对相对性状,这就叫一因多效或叫基因的多效性。

37.多因一效:

多对金银影响同一性状表现的现象称为多因一效。

38.基因互作:

不同对的基因相互作用,出现了信的性状,这就叫基因互作。

39.连锁遗传:

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常常有联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称连锁遗传。

40.完全连锁:

连锁遗传的杂种F1只产生两种亲本类型的配子,而不产生非亲本类型的配子,就称为完全连锁。

41.不完全连锁:

指连锁遗传的杂种Fl不仅产生亲本类型的配子,还会产生重组型配子。

42.相引组:

连锁遗传的亲本双方一方是显显连锁,另一方是隐隐连锁。

43.相斥组:

连锁遗传的亲本双方一方是显隐连锁,另一方是隐显连锁。

44.交换值:

也称重组率/重组值,是指重组型配子占总配子的百分率。

45.基因定位:

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和排列次序。

46.连锁群:

在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一个连锁群。

47.符合系数:

也称为并发系数用以衡量两次交换间相互影响的性质和程度。

48.连锁遗传图:

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一个连锁群,把一个连锁群的各个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标志出来,就能形成(绘)连锁遗传图。

49.染色体图:

通过仔细安排的杂交试验和种植并测定大量后代不同性状的连锁程度,记录不同性状之间结合在一起遗传的频率,可以标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叫做染色体图。

50.性染色体:

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

51.伴性遗传:

也称为性连锁,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特指X或Z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

52.限性遗传:

指位于Y/W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它们只在异配性别上表现出来的现象。

53.从性遗传:

也称为性影响遗传,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其性状表现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54.细胞质遗传:

由胞质遗传物质引起的遗传现象(又称非染色体遗传、非孟德尔遗传、染色体外遗传、核外遗传、母性遗传)。

55.细胞质基因组:

所有细胞器和细胞质颗粒中遗传物质的统称。

56.母性影响:

由核基因的产物积累在卵细胞中的物质所引起的一种遗传现象。

母性影响不属于胞质遗传的范畴。

57.质量性状:

具有明显的界限,没有中间类型,表现为不连续变异的性状。

58.数量性状:

相对性状间不易区别明显,在性状的表现程度上有一系列中间过渡类型,呈现连续变异的性状。

59.遗传力:

又称遗传传递力,是指亲代将某一性状传递给子代的能力。

是性状遗传能力大小的指标,以%表示。

60.染色体结构变异:

又称染色体畸变,是由于染色体断裂重接时发生差错造成的。

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61.整倍性变异:

是指生物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62.单倍体:

体细胞含有正常配子染色体数目的生物体。

多倍体:

体细胞中含有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体。

63.

(1)同源多倍体:

由同一物种的染色体组加倍而成的多倍体。

AAAA同源四倍体Aaaaaaaa同源八倍体

(2)异源多倍体:

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种染色体组加倍而成的多倍体。

AABBaabbAAbbaaBB均为异源四倍体

64.非整倍性变异:

是指生物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数目不是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而是个别染色体的增减。

65.基因突变:

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发生了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也称点突变。

66.突变体:

表现出突变性状的个体

67.突变率:

突变体个数占观察总个体数的比率。

68.性细胞突变:

凡是在性原始细胞和成熟的性细胞内发生的突变称为性细胞突变。

69.显性突变:

子一代表现,子二代纯合,子三代检出;隐性突变:

自交一代表现,纯合。

显性突变表现早,纯合晚;隐性突变表现晚,纯合早。

70.体细胞突变:

在体细胞内发生的突变称为体细胞突变。

体细胞突变表现为嵌合体:

突变发生越早,则变异部分越大;突变发生愈晚,变异部分越小。

突变发生在分生组织称为芽变。

早期芽变影响整个枝条;晚期芽变影响花和果实。

71.突变的重演性:

同一突变可在种内不同个体间重复发生称为突变的重演性。

72.突变的平行性:

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常发生相似的基因突变,称为的平行性或平行突变。

73.种质:

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称为种质。

74.种质资源:

《种子法》第74条规定:

是指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各种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的遗传材料。

75.种质资源:

又称育种资源、遗传资源、基因资源,是指选育优良品种工作中可能利用的一切繁殖材料。

(称育种材料更为确切)

76.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是园林植物中能将其特定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并能表达的遗传物质总称。

也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

77.引种:

将野生或栽培植物的种子或营养体从其自然分区域或栽培区域引入到新的地区栽培。

78.简单引种:

如果引入地区与原产地自然条件差异不大或引入观赏植物本身适应范围较广,或只需采取简单的措施即能适应新环境,并能正常生长发育,达到预期观赏效果的称为简单引种。

79.驯化引种:

如果引入地区自然条件和原分布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引入物种本身适应范围较窄只有通过其遗传改变才能适应新环境或必须采用相应的农业措施,使其产生新的生理适应性,这种方式称为驯化引种。

80.选择育种:

(1)利用现有的植物种类、品种的自然变异群体,通过选择、提纯以及比较鉴定等手段育成新品种的途径叫做选择育种,简称选种。

(2)从现有种类、品种的自然变异群体中,选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优良变异类型,经过比较、鉴定,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称为选择育种。

81.自然选择:

生物的变异有些是有利变异,有些是有害变异,自然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方法,淘汰有害变异,保留有利变异,使生物沿着与环境相适应从而利于自身种族繁衍的方向前进,这种选择就称为自然选择。

82.人工选择:

按照人们的需要,挑选那些有用的,淘汰那些较差的植物,这种选择就称为人工选择。

83.选种目标:

为改良现有园林植物品种和创造新类型、新品种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指标。

84.混合选择法(表型选择法):

按照某些观赏特性和经济性状,从一个原始的混杂群体或品种中,选出一些彼此类似的优良植株,然后把它们的种子或种植材料混合起来留种,下一代与标准品种和原始群体相邻种植,进行比较鉴定的选择方法。

单株选择法(系谱选择法,基因型选择法):

把从原始群体中选出的优良单株的种子或种植材料分别收获(如为种子繁殖植物,不同株系不允许杂交),分别保存,分别繁殖的选择法。

85.芽变:

是体细胞突变的一种,即突变发生在芽分生组织细胞中,当芽萌发长成枝条,并表现出与原来植株类型不同的性状即为芽变。

突变的芽长成枝条经繁育可以成为新品种。

86.杂交:

不同品种或类型通过生殖细胞相互融合,而达到双亲基因重新组合的过程。

即不同品种或类型间的交配。

87.杂交育种:

基因型不同的个体进行人工交配取得杂种,再通过鉴定和选择获得优良品种或类型的过程。

即通过杂交创造新品种的过程。

88.杂交方式:

在一个杂交育种方案中,参与杂交的亲本数目以及各亲本杂交的先后次序,成为杂交方式。

89.杂种优势:

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第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及品质上比其双亲优越的现象。

90.辐射育种:

利用物理辐射能源处理植物材料,使其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进而从中筛选变异进行品种培育的育种方法。

91.致死剂量(LD):

全部致死的剂量值。

92.半致死剂量:

在剂量选择上常用LD50,即辐射后50%植株成活所需的剂量值。

93.VID50:

即辐射后种子活力指数比对照下降50%所需剂量。

94.临界剂量:

即辐射后种子活力指数比对照下降40%所需剂量。

95.诱变育种:

人工利用理化因素诱发植物或植物材料发生遗传突变,并将优良突变体培育成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96.多倍体育种:

体细胞中含有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称为多倍体。

选育细胞核中具有3个以上染色体组优良新品种的方法,称为多倍体育种。

97.单倍体育种:

利用植物的雌雄配子体培育形成纯系生物体的育种技术称单倍体育种。

98.在高等植物中,10个小孢子母细胞能产生80个雄配子,10个雌配子。

10个小孢子能产生20个雄配子。

10个大孢子能产生10个雌配子,10个大孢子母细胞能产生10个雌配子。

99.分子育种:

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蓝图,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特别是酶学技术,对遗传物质DNA直接进行体外重组操作与改造,将一种生物(供体)的基因转移到另外一种生物(受体)中去,从而实现受体生物的定向改造与改良。

又称基因工程。

100.基因文库:

是某种特定的生物所含有的能够包含所有基因的足够数目的克隆的集合。

基因文库的构建是通过纯化细胞总DNA,然后利用特定的限制性酶酶切产生许多小的片段,并分别与载体重组,并转入到大肠杆菌中。

101.良种繁育:

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在保持并提高良种种性和生活力的前提下,迅速扩大良种数量,不断提高良种品质的一整套科学的种子、种苗生产技术。

102.品种退化:

园林植物原有的优良种性削弱的过程和表现。

狭义的品种退化是指原优良品种的基因和基因型的频率发生改变。

广义的是指优良性状(形态学、细胞学、化学性状)变劣。

103.品种登录:

是对育种成果的发表。

在国际权威机构登记同时在核心刊物上发表新品种。

104.品种审定:

是对新品种各种性状的鉴定。

对于新育成或新引进的品种,审查其性状表现和使用范围的合法性。

105.品种保护:

是保护育种者的权益。

植物品种保护也称植物育种者权利,是授予植物新品种培育者利用其品种排他的独占权利,是知识产权的一种形式。

106.植物组织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的离体生活部分,如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等,在适宜的人工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使其增殖,并逐渐分化出器官,形成完整植株或生产出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生物产品的一种技术。

二、简答

1.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要素

(1)遗传

(2)变异(3)选择,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形成物种遗传+变异+人工选择形成动植物品种。

变异是选择的基础,它为选择提供了材料。

2.遗传学的研究对象:

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

3.如何区分和研究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两类变异:

(1)环境条件一致;

(2)遗传基础一致。

4.园林植物在遗传学研究中的特殊作用:

园林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园林植物变异的多样性(多方向、易检测、可保留);园林植物栽培繁殖方式的多样性;保护地栽培:

生命周期相对较短。

5.观赏植物遗传学研究进展:

主要观赏性状的遗传学研究(花色、花径、芳香、彩斑);抗逆性遗传研究(抗旱、抗寒、

耐盐碱);花期的遗传调控;鲜切花保鲜的遗传学技术措施。

6.园林植物育种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以花卉为主。

7.低温、干燥和黑暗有利于保持花粉的生命力。

8.园林植物育种目标

(1)观赏性状(根、茎、叶、花、果、种子)

茎:

高一矮、乔一灌一藤、粗一细、直一曲一垂、色、毛刺等;

叶:

叶形状、叶大小、叶色、叶数量、叶密度等;

花:

花序、花型、花色、花径、瓣型等;

果:

果型、果大小、果色、果数量等。

(2)生物学性状:

绿色持久期:

常绿一落叶、萌芽期、叶寿命、落叶期等;

花持久性:

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多季~一季、花寿命等;

分枝性:

分枝有无、侧枝生长能力、分枝高度。

(3)生态性状耐旱性:

水生、湿生、旱生耐寒性:

耐低温、抗冻、耐高温耐光性:

高光照、耐阴耐盐性:

盐碱植物、酸性土植物抗病性:

病毒、真菌、细菌、线虫抗虫性:

鳞翅目、鞘翅目、螨类

9.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程序:

制定育种目标、掌握种质资源、利用育种技术培育新品种、新品种登录和品种保护

新品种的繁殖栽培技术、新品种的包装和推广

10.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途径:

引种选种:

选择育种育种: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倍性育种、分子育种

11.我国园林植物育种的策略:

改革名花走新路、改造洋花为中华、选拔野花进花园、花卉王国靠共建

12.真核细胞的结构:

细胞壁和原生质体(膜、质、核)

13.染色体的化学组成:

DNA、RNA和蛋白质(组蛋白和剩余蛋白)

14.染色体的四级结构名称:

一级结构:

核小体;二级结构:

螺线体;三级结构:

超螺线体;四级结构:

染色体

15.染色体的数目特征恒定性:

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双的,在性细胞中总是成单的;不同物种染色体数目差异很大。

16.细胞分裂方式有: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17.细胞周期:

从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的整个过程,称为细胞周期。

包括:

分裂期(M期或D期)和间期。

18.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保证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19.减数分裂的特点①减数分裂只发生在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

②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的一半;③减数分裂由两次连续的分裂完成,一个母细胞形成四个子细胞:

④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配对、交叉、互换等现象。

20.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在遗传上保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遗传物质的交换和重组,对增强植物的适应能力,繁衍种族,都有重要意义。

21.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

(1)DNA是所有生物共有的

(2)DNA在代谢上比较稳定(3)DNA含量稳定(4)基因突变与DNA分子变异密切相关。

22.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证明了在没有DNA的情况下RNA是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3.遗传密码的特性:

(1)简并性

(2)连续性(3)摆动性(4)通用性

24.DNA合成的起止密码子:

起始密码:

AUG、GUG终止密码:

UAA、UAG、UGA

25.DNA的复制特点与复制过程

复制特点:

(1)半保留方式复制

(2)复制具有方向性5?

---3?

(3)需RNA作引子。

复制过程:

以母链为模版,边解旋边复制

26.简并现象: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密码子决定一种氨基酸的现象称为简并现象。

27.同义的密码子越多,生物遗传的稳定性越大

28.连锁基因的交换值越小,两基因间的遗传距离就越近。

29.比较三种RNA

mRNA:

信使RNA,占RNA总量的3~5%,主要产生于核内,是DNA的副本;

tRNA:

转运RNA,占RNA总量的15%,80个左右核苷酸;

rRNA:

核糖体RNA,占RNA总量的75~85%,它与蛋白质结合成为核糖体。

30.DNA二级结构的要点:

反向平行

31.碱基配对:

T+C=A+G:

A=T,C=G:

碱基距离为0.34nm,螺距为3.4nm

32.孟德尔研究方法的特点:

(1)选用了合适的试验材料

(2)从单因子入手,由简到繁(3)将数学与统计学引入到遗传学研究

33.孟德尔(Mendel)1866年发表的“植物杂交试验论文,首次揭示了分离和独立分配定律,直到1900年被重新发现。

34.1937年布莱克斯里(Blakeslee)等利用秋水仙素诱导植物多倍体获得成功,使化学诱变成为了育种的一项新技术。

35.1910年摩尔根(Morgan)等以果蝇为试材发现了连锁遗传现象,并创立了基因论。

36.1953年沃森与克里克采用X光衍射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标志着遗传学从细胞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

37.分离的条件:

(1)亲本为纯和的二倍体

(2)等位基因之间具有完全的显隐性关系(3)Fl雌雄配子的种类和数量相等(4)形成合子时,各类配子结合的几率均等(5)杂种后代处于相同的环境条件下(6)试验分析的群体要大.

38.植物杂交试验的符号表示P:

亲本,杂交亲本;?

(厕所标志):

作为母本,提供胚囊的亲本;?

作为父本,提供花粉粒的杂交亲本;×:

表示人工杂交符号;F1:

表示杂种第一代;:

表示自交,采用自花授粉方式传粉受精产生后代;F2:

F1代自交得到的种子及其所发育形成的的生物个体称为杂种二代,即F2。

39.基因型与表现型的相互关系

(1)基因型是生物性状表现的内在决定因素,基因型决定表现型。

如一株豌豆的基因型是CC或Cc,则该植株会开红花,而基因型为cc的植株才会开白花。

(2)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下的外在表现,往往可以直接观察、测定,而基因型往往只能根据生物性状表现来进行推断。

(3)通常可以根据生物的表现型来对一个生物的基因型作出推断,尤其是推断表现为显性性状的生物个体的基因型是纯合的,还是杂合的。

例:

有一株豌豆开红花,如何判断它的基因型?

因为表现型为红花,所以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C:

40.判断该植株是纯合体(CC)还是杂合体(Cc),要看它所产生配子的类型、比例或者自交后代是否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用该植株进行自交,如果自交后代都开红花,则该植株是纯合体,其基因型是CC;如果自交后代有红花和白花两种:

且两种个体的比例为3:

1,则该植株是杂合体Cc。

41.分离规律的意义遗传因子假说及基因分离规律对以后遗传和生物进化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1)形成了颗粒遗传的正确遗传观念:

(2)指出了区分基因型与表现型的重要性;

(3)解释了生物变异产生的部分原因;(4)建立了遗传研究的基本方法。

42.分离规律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生物遗传改良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在杂交育种工作中的应用

(2)在良种繁育及遗传材料繁殖保存工作中的应用

(3)在杂种优势利用工作中的应用(4)为单倍体育种提供理论可能性

43.以两对基因决定一对性状为例,写出互补作用、积加作用、重叠作用、显性上位作用、隐性上位作用和抑制作用的F2代表型分离比。

互补作用9:

7;积加作用9:

6:

1;重叠作用15:

l;显性上位基因12:

3:

l;隐性上位基因9:

3:

4;抑制作用13:

3

44.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

(1)基因在染色体上各有一定的位置,呈线性排列;

(3)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姊妹染色单体节段互换,导致基因交换,产生交换型染色单体;

(4)四种染色单体分配到四个子细胞中,发育成四种配子(两种亲本型、两种重新组合型/交换型)。

(5)相邻两基因间发生断裂与交换的机会与基因间距离有关:

基因间距离越大,断裂和交换的机会也越大。

45.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方式

(1)雄杂合型(XY型):

两种性染色体分别为x、Y;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异配子性别),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分别含x和Y染色体;雌性个体则为.xx(同配子性别),产生一种配子,含X染色体。

性比一般是1:

1。

XO型:

与XY型相似,但只有一条性染色体X;雄性个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XO,不成对),它产生含X染色体和不含性染色体两种类型的配子:

雌性个体性染色体为XX。

如:

蝗虫、蟋蟀。

(2)雌杂合型(ZW型):

两种性染色体分别为Z、w染色体;雌性个体性染色体组成为ZW(异配子性别),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分别含z和w染色体;雄性个体则为ZZ(同配子性别),产生一种配子含Z染色体。

性比一般是1:

1。

如蛾类、蝶类,鸡鸭等。

46.人类的色盲的遗传规律:

外公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半数的外孙。

47.细胞质遗传的特点及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母系遗传

(1)正交与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

(2)Fl通常只表现母性性状;(3)两亲本杂交后代自交或与亲代回交不呈现一定比例的分离;(4)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的;(5)不能在某一特定染色体上找到相应基因的位点。

48.卵细胞:

有细胞核、大量的细胞质和细胞器。

能为子代提供核基因和全部或绝大部分胞质基因。

精细胞:

只有细胞核,细胞质或细胞器极少或没有。

只能提供其核基因,不能或极少提供胞质基因。

49.一切受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